高三语文第7讲:诗歌情感分析(教师版)——纪文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解读课件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解读课件
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咏史怀古诗
■1.感慨个人遭遇,如: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
■2.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 如: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凭吊古人的 伤怀,对统治者的不满。
思妇闺情诗
■1.对丈夫的关心、相思之情; ■2.寂寞、冷清、后悔、怨恨之情。
常见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等)、虚实结合、用典、想象、象征、动静结 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直抒胸 臆、赋比兴等等。
例题2: 1.判断题材——咏史怀古诗 2.理解内容
3.联系诗歌诗人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4.分析情感
背景
文天祥
草山合河离风宫景转元夕无晖异—②,—,城—孤郭—云人—飘民—泊半—复已—何非—依。—? 孤苦无依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注]①这首诗从是今祥别兴却元江年南(——12路——78,— —)文化——天作——祥啼——被鹃——俘带后——血,——次归——年。亡被国押之赴元痛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 两个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 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 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 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 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 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1.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 2.诗人以物比人 ,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离别。而将行者 比作春风。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 送行。诗人奇妙地运用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化无 情为有情,生动抒发了朋友之间悻悻相惜,依依不舍。

高考语文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

高考语文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

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妙在何处?“法”“情”合一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一、修辞方法鉴赏修辞方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方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

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这两种需要结合语意判断。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

(1)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

(2)拟物。

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

借代的主要方式有:(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

(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

(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

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 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 讲义(解析版)

第01讲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目录语文高考试题诗歌是必考的题型,诗歌的整体把握要从题目、作者、背景、注释、所学旧知等方面把握,诗歌鉴赏一般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四个角度出题,但是考查的试题不会单纯从某一个角度来出题,而是融合了四个方面的某些部分,是对诗歌的一个高度综合考查,试题一般来说是两道试题,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赋分3分,另一道试题就是简答试题,也是力求综合几个考点。

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第一道选择试题: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解析如下: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A项考查的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答案】14.A 15.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①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之内容情感理解+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之内容情感理解+课件
D.前两联自抒怀抱以表心志;后两联叙晚归情景,“暮禽”“新 月”“霄汉”扣题中“晚”字。
解析: “用于反衬自己公务缠身不得早归的愤懑”错误,颈联“暮 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的意思是:日暮鸟归才骑着马回去,弯弯 的新月已升上来了,等待归人打开柴门。综合颈联上下句语义关系 看并无反衬关系,也无愤懑之意。
关键 诗句
注释
注释
凡是诗歌 所加的注解,绝 对不能掉以轻心, 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 隐含信息,从而 为进一步深入分 析诗歌做准备。
方法总结
1.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感情
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 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感谢您的观看
解析:上片写词人的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 意盎然的景象。这次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穿云入坞寻游 伴”,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 人”的生活情趣。词人探奇揽胜,醉心于春色,足见其内心之恬静悠 闲。下片写僧斋昼寝。词人游兴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因 为孤身栖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帐。值此东风骀荡, 春光融融,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也仿佛与大地春色融契而为一,在野 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
方法总结
2.抓住表里,领悟深刻的感情
(1)诗中意象多是“象”加“意”,分析时要由“象”至“意”, 内外兼顾。如诗中的“风雨”“春天”等词,往往既是自然层面 的,又是社会层面的。 (2)咏物诗与怀古诗等题材诗既有表面的“物”与“古”意,又有 深层的“志”与“今”意。回答时应由表及里地分析。
方法总结
解析: “‘十年失路’写自己”“既悲己”错误,“十年失路 谁知己”写的是邬三,是说邬三世无知己,长期以来不得志。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理解内容情感并评价观点态度+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理解内容情感并评价观点态度+课件

◈ 典题剖析◈
例1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 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理解分析 观点态度
①考查 频率较 高,主 要考查 对内容 的理解 和对情 感态度 的概括
年份、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21·新 高考全 国Ⅱ卷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 理解诗句 《示儿子》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 含意,把
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握观点
②近年来 对诗歌内 容的考查
观 国卷Ⅰ 门见寄次 思想感情 韵》
中出现, 但极具考
查价值,
2020·全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
《读史》
国卷Ⅱ
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炼哲理, 应引起注 读启示 意
突破导航
突破一 理解诗句含意
简要答题思路:
第一步:阐明语表义,有时 要挖掘深层语里意。如果有 修辞等表现手法要点出来。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作用, 阐明表达了什么感情和志趣。
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 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 深厚的济世情怀
【对点训练】2.[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某某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某某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新高考语文第7讲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 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7讲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  课件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
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 “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 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 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 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 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即学即练】 4.(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 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 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 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活动2 借助五个“抓手”,精准把握情感题 一 从语言入手,抓“情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知识梳理(15分钟)
1、四种题型: ① 理解句子含意; ② 分析句子关联含意; ③ 概括诗歌主旨; ④ 概括提炼哲理。
2、四个途径
途径
阐释
诗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
(1)了解诗歌创作 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等的或褒或贬的态度总会带有
的时代背景,把 时代的烙印。
握作者的观点态 因此,考生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时,需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DB”..,中历颈“,史联但“人的无行物上法藏避在 下”免其 两指身一所 句后个处 反湮人的复没的时陈无形闻代说迹的已,、可底经表能细难明”、免诗错来被人,历对误的,首解观这联句,点的话在 ,理的世堪解意称俗有思误这的是,传首,“在诗言行建的中藏功警更终立策会欲名付之失时何语真,人。 。
诗 建功报国 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建

功立业的渴望
常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思 生活杂感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品格

气节的自白;谈禅说理的感慨;
情 别离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答案] ①老松,着一“老”字,写其活得久远,诗人以老松自喻, 寄寓了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干枯的伤感。(2分) ②孤鸟,着一“孤”字,写其孤独寂寥,诗人以孤鸟自喻,寄寓 了自己的孤寂愁苦。(2分) ③归鸦,着一“归”字,通过写羡慕乌鸦相互呼唤归巢,寄寓了 自己对故园浓烈的思念。(2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七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七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七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 和思想感情
汇报人:XX 20XX-01-25
目 录
• 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概述 • 分析诗歌内容方法论述 • 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策略探讨 • 高考真题实战演练与解析 • 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分享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概述
诗歌内容定义及分类
品味语言,挖掘内涵
01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02 品味诗歌语言要注意揣摩诗中的炼字、炼句和炼
意,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
03 同时,还要关注诗歌的押韵、平仄等音韵特点, 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03
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策略探讨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01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的思想内容
02
解读意象要注意把握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进而理解诗歌的
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常见意象如月亮、柳树、长亭等,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
03
征意义。
剖析技巧,领悟表达
1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和结构技巧等。
2
通过剖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更好地领悟诗人 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3
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等表达技巧, 都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03
针对互评互改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
05
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分享
忽视背景知识导致理解偏差
01
忽视时代背景
诗歌往往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不了解时代背景可能导致对诗歌 内容的误解。
02
忽视作者经历
03
忽视文化常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 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 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 至次年正月,陆游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 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 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 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 首。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1:整体作答,分析笼统。
三、四两句蕴含了 怎样的感情?请作 简要分析。
针对问题1 对策:规范答题 分析局部,以句为单位;分析整体,以联为单位。
题目: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第三句,诗人)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 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首联与颔联中“失期”“欲采”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 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尾联以沈约瞳疾病愈的典故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 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
(每点3分)
存在问题: ①无法理解诗歌
②方法的遗忘
③语言表达不规范
1.你已积累好古诗词的常见思想情感了吗?
【注】:这是杜甫晚年滞留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歌二、三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①诗歌颔联运用“片云”“孤月”营造凄凉氛围,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②诗歌颈联中“落日”“秋风”意象雄壮、开阔,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乐观旷达。
二、关注意象,把握隐性情语: 意象,是赋予情感的物象。 B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含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目:与友唱和,志趣相投 作者:南宋偏安,爱国忧乱 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诗歌情感分析“鉴赏思想感情型”题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歌××句(联、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把握诗歌情感的“五看”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问题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

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①抒发……的思想感情②反映……的社会现实③表现……的情趣④寄托……的情怀⑤表达……的追求⑥流露……的倾向⑦发出……的感慨⑧袒露……的心迹答题步骤: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不引诗不答题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表现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手法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1.掌握几种常见的诗人情感类型以及答题术语。

2.难点是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注]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解析:结合注释和语境去分析。

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二要从作品描写的关键词入手品味;三要借助于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①伤春之情。

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

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3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2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5分)解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不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同样也写到黄鹂,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明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答案:《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明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9.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6分)解析:考生在解答这个题目时,除了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外,不要忽视第二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刻画青年女子的角度有:①声音:巧笑。

②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

③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下片写人。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

词中主人公胜利了。

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答案: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 。

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

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A阅读下面两首汉乐府诗,完成⑴—⑷题。

(20分)⑴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艳歌行》中,兄弟几人流浪他乡,孤苦无依,旧衣无人补,新衣无人缝。

B.《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

C.《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

D.《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

⑵古诗中“燕”的意象蕴含丰富。

下列表格中,对诗句中“燕”寄寓的感情的解说,不.⑶《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

请简要赏析。

(5分)艳歌行 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悲歌 无名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答案:⑴(2分)C(“排遣缓解了思乡却不得归的痛苦”有误,远望故乡而不得见,无法排遣痛苦)⑵(3分)C(应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⑶(5分)《艳歌行》采用了借事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1分),写游子在异乡衣衫破烂,好心的女主人帮他缝补,却被归来的丈夫误会的一场尴尬(1分),借此抒发了远行在外不如在家的感慨,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1分)。

《悲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B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C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