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学案教案
认识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认识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概念;2.了解人体生理与运动的关系;3.掌握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健康的影响;4.了解运动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动的概念;2.运动对人体生理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难点1.运动对人体生理的理解;2.运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大家好,你们都知道运动是什么吗?”2.显示“运动”二字,让学生自己组成多个单词,例如“动员”、“拥抱”、“快乐”等,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在生活中的各种意义。
3.分组讨论:问题1: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为什么?问题2:你认为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好处?(二)新课讲解1.概念解释:讲解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讲解身体的运动机能和运动的生理原理,如运动对心率、血压、体温、新陈代谢等的影响。
3.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讲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适宜人群,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日常的运动情况。
4.运动与社会的关系:讲解运动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如提高经济水平、减少医疗费用、促进社会和谐等。
(三)练习活动1.针对“运动与健康”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健身房、跆拳道、舞蹈、步行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建议哪种运动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最具益处。
2.针对“运动与社会”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国际性运动大赛对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正面影响,这些赛事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的概念、人体生理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和运动对社会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同时,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练习活动,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和学习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运动》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并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等物理概念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4、通过参考系和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一、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空间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针对训练】1.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柴燃烧B.气温升高C.火箭上升D.舰艇航行二、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三、质点⑴定义:只有,而无和的点叫质点⑵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理想化,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中是不存在的【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C.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D.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做质点2.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以看做质点(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练习】1.关于参考系的选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作参考系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系是最好的D.参考系必须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当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汽车的直线运动,由于车轮的转动,所以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4.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某一站台上,过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车以向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5.关于质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绕地球运行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可以看作质点B.火车在20s的时间内通过一个路标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C.研究赛车的车轮的运动时,车轮可以看作质点D.只要物体足够小,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6.分析下列运动时,研究的对象可当作质点的是( )A.飞行在空中的足球B.在花样溜冰的运动员C.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D.运动员发出的弧旋乒乓球7.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认识运动》 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运动的含义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静止的含义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理解规律的含义和特征,懂得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培养学生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运动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运动。
(二)讲授新课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展示自然界中万物运动的图片,如日月星辰的运转、江河湖海的流动、生物的生长繁衍等,让学生感受运动的普遍性。
提出问题:如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静止的,会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讲解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展示一组图片,包括飞驰的汽车、静止的建筑、匀速上升的电梯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从而引出静止的含义,即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讲解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认识运动》 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学生能够区分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
(3)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知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动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关系的理解。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各种运动场景的视频,如飞驰的汽车、流淌的河水、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生物体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所展示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运动”这一主题。
2、讲授新课(1)运动的含义结合导入环节中的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运动。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指出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强调运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运动的基本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物理运动(热、光、电、磁等现象)、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等化学反应)、生命运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各种运动形式。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例如:“如果世界上没有物质,还会有运动吗?”“如果物质不运动,又会怎样?”然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认识运动》 导学案
《认识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掌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难点(1)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意义。
(2)在生活中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生物的进化到人类思维的发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运动的基本形式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车辆的行驶、天体的运行等。
2、物理运动热、光、电、磁等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如分子的热运动、电磁波的传播等。
3、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等化学变化过程,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4、生命运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过程,如细胞的分裂、新陈代谢等。
5、社会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等,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例如,从宏观上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在不停地运动。
如果物质停止了运动,那么物质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例如,机械运动的承担者是宏观物体,热运动的承担者是分子,生命运动的承担者是生物体,社会运动的承担者是人类社会。
(四)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认识运动学案教案
第二单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3、了解物质的内部组成和微观世界的运动二、课前准备每小组准备一个烧杯、清水、红墨水、空气清新剂自主学习:阅读20-21页[宏观物体的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
2、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3、什么叫机械运动?除课本上举的例子外,你还能不能再举出两例机械运动的例子。
小组交流:宇宙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小组展示: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微观世界的运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一切物体都由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
2、物质有哪三种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什么有关?3、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和在周围绕着它运动的组成的。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模型。
4、原子核由、组成,中子、质子则由叫的更小粒子组成。
请你探究:1、把一滴红墨水滴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过一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2、用手按住空气清新剂的按钮,喷出一些空气清新剂,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3、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组成的,你是怎么知道分子在不停要运动呢?请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小组展示: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巩固提升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指机器运动B、小明在学习了机械运动后对同学小亮说:“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从课桌前走到讲台,再从讲台走到课桌前,位置没有变化,还是在课桌前,所以我没有做机械运动”鞋C、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后又回到跳起点,虽然看起来位置没变,但他做过机械运动D、钟表的秒针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香的香味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茶水3、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4、如图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你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图2-1-1。
《认识运动》教案(1)
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等〕,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本章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运动开始到如何描述运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在认识运动这一部分,教材尽量以学生现有的概念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力图让学生自主将生活中的概念上升到物理中的概念,让物理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概念的得出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讨论与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运动必须要求的量,进而上升到物理概念.如:参考系、质点等的概念.描述运动的物理量这一部分,教材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如: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速度等,从学生初中已有的相应知识结构出发进一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达到概念的升华,而不是用教条说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而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生活中已有的概念,教材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产生对这个概念的需求,再直接给出明确的定义.矢量在教材中采用旁批的形式出现,同时全书中也按照学生的实际将矢量分为大小和方向分别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中,本章只要求学生利用图象的方法进行描述.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需的.本部分内容教材力图通过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学习中来,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全章共六节,建议用8课时.各节课时建议安排如下:第一节认识运动 1课时第二节时间位移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2课时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1课时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2课时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课时复习 1课时第一节认识运动从容说课本节首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更广泛意义上的运动和静止.在回顾了机械运动的根本特征后,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和怎样看待运动的物体的问题.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用多个讨论与交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物理中的概念,通过讨论与交流将生活中的经验升华为物理概念.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看起来似乎显浅,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很少接触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气氛要热烈,在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表达、学会设想、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学会小结.教学重点 1.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2.质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用具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考系和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以下一段文字,然后用恰当的文字进行归纳.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运动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的运动是由物质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运动和物质一样,是不可创造和不可消灭的,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局部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五种:机械的、物理的(包括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和原子核运动等)、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互相交错,如生物运动中包含着机械、物理或化学等运动.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的矛盾和独特的规律性.生1 宇宙中的一切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生2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引子:〔播放“神舟〞六号升空的录像片〕“2005年10月12日—17日,“神舟〞六号成功完成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和多项技术突破后安全返回.师飞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假如你是文学家,你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生略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又将如何描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认识运动. 推进新课一、参考系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引子: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太空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在“地球人〞看来,你们随太空站以很大的速度绕地球运动.那么,你和同伴能感觉到自己在高速运动吗?师平时我们说树木、房屋是静止的,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作标准来说的.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在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在运动,他还认为路旁的树木在向后倒退,这些都是以车厢作标准来说的.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来作标准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讨论与交流展示问题:以下描述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河岸竹排2.云朵3.地面地心人随地球一起围绕地轴自转,而且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s=4.0×104 km,即大约为八万里4.这两种现象是由于选取参考系不同造成的.第一种现象是以人为参考系,人看到远处的山向人靠近;第二种现象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山是静止的,船在行驶.课堂交流〔分四小组进行〕师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1.2004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继美国宇航局的两台火星探险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之后,欧洲的火星快车飞船已顺利地将“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车投放至火星表面.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过程中,假设要研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参考答案:前者为地球,后者为火箭)2.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常常要用飞机向受灾的地区空投救灾物资.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作参考系,他看到投下的物体是沿什么线路下落的?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参考系,看到物体又是沿着什么线路下落的?(参考答案:前者为竖直直线,后者为曲线)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 000 m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请根据上述信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注意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与运动的相对性.〔1〕子弹飞得那么快〔一般为几百米每秒〕,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手打穿?体会一下,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相同吗?〔2〕受类似现象的启发,人们实现了飞机在飞行途中进行空中加油,在航天飞行中,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和正在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站实行空中对接.实现“空中加油〞和“空中对接〞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1〕因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发射子弹的枪而言,子弹的初速度虽然为几百米每秒,但相对于其他以不同方向和速度运动着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就会有明显不同.当子弹和飞机的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那么子弹相对于飞机静止,即出现上述情况.〔2〕除了飞行员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外,相对于同一参考系时两个“物体〞的速度要相同,即二者相对速度为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可完成.4.1997年6月10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A〞气象卫星,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设计工作寿命三年.2000年6月25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又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成功发射上天,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与A星的“新老交替〞,最终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将向地面传回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更高质量的气象资料.〔1〕上述材料中的“静止气象卫星〞“最终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是以谁为参考系来描述卫星的运动的?该卫星相对地面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具有上述特点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除了“气象卫星〞外,“同步卫星〞还有什么用途?〔3〕“同步卫星〞与普通卫星相比较,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2〕卫星通讯〔3〕学完必修2后会更了解.①以地心为圆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绕地球一周用时一天;②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到地心的距离固定,即只能定点在赤道正上方确定的高度上;③相对地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课堂探究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那么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参考答案: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是以自己作参考系,即以跳伞运动员为标准,它们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直升机静止在空中不动;〔2〕直升机向上升;〔3〕直升机下落,但速度比跳伞运动员慢.以上三种情况都能使跳伞运动员与直升机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因此,跳伞运动员无法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断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师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吗?说明: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叫做参考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在变化,那么说明物体相对于该参考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变,那么说明物体相对于该参考系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研究和描述物体运动,只有在选定参考系后才能进行.如何选择参考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例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研究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例如,观察坐在飞机里的乘客,假设以飞机为参考系来看,乘客是静止的;假设以地面为参考系来看,乘客是在运动.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可让学生小结:(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方便.(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二、质点引子:据报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船舱长7.4 m,直径2.8 m,用长58 m、重达480 t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都不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引入——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子: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 cm,质量约2.7 g.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它简化为一个点.讨论与交流〔供参考〕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 800 km,与太阳相距1.5×108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参考答案:假设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本身的大小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得多,那么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但假设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那么不能把其看作质点.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参考答案:〔1〕不能,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2〕能,分析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3〕能.师请同学们对质点进行小结:生对质点小结: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课堂训练1.分析以下运动,研究对象能否当作质点?〔1〕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2〕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3〕转动着的砂轮;〔4〕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答案:〔1〕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复杂,既有旋转也有平移.假设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显然不能把其视为质点,但假设只研究运动员滑冰场上的滑行路线,也可把运动员视为质点.〔2〕假设只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轨道运动,由于人造卫星本身的大小与卫星离地球的距离小得多,那么应把人造地球卫星看作质点;但假设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姿态调整控制,那么不能把其看作质点.〔3〕砂轮转动时,砂轮各部分的转动情况与砂轮的大小和形状有关,故不能把砂轮看作质点.〔4〕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故可把木块看作质点.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做平动的物体一定都可以视为质点B.有转动的物体一定不可以视为质点C.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一定不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D.不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答案:选 C.质点是一个物理模型,能不能将物体简化成这一模型是有条件的.对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运动状态都相同,在描述这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只要描述清楚了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情况,那么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清楚了,在这种条件下,物体可视为质点.但是并不是在其他条件下不可视为质点.对有转动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视为质点,如地球有自转,在研究绕太阳公转时,就把地球视为质点.要研究物体的转动就不能把物体视为质点,因为点谈不上转不转的问题,所以A、B、D项均错,只有C项正确.课堂小结本节学习的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是运动学甚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并且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参考系的概念,对于观察、比较、研究物体的运动有实际的意义.同学们要明白,严格意义上的“有质量的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抽象.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要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布置作业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运动活动与探究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等方式,了解讨论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习题详解1.答案:地球2.答案:车厢内的人是注视另一站台的火车,即人的视线已经离开了地面,人不以自身为参考系,就会以另一站台的火车为参考系,显然,人习惯于以自身为参考系,故有此感觉.生活中学生和教师在乘坐汽车时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可以用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般会出现同样感觉〔特别是防震功能较好的高档汽车〕.3.答案:〔1〕〔3〕解析:根据质点的定义,研究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只是讨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无须讨论学生的骑车动作和自行车的行驶方法原理,故可把其看成质点.对学生的骑车姿势进行分析时,学生的身躯和四肢就构成研究的对象,故不能把学生看成质点.火星探测器的大小相对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尺寸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故可把其看成质点.当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探测火星时,那么探测器的动作直接影响探测的效果,所以,此时火星探测器不能看成质点.4.答案:以列车为参考系,向西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向东运动.5.答案:研究它的爬行轨迹和飞行路线可看成质点解析:物体自身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忽略时,物体可以看作质点.6.答案: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它绕地球转一周需24 h.课外训练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2.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3.以下各种情况,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B.讨论地球的公转C.解释微粒的布朗运动D.计算整列列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参考答案:1.答案:BCD解析: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的.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说明乙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2.答案:C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为1.28×107 m,质量达到6×1024 kg,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为几百米每秒.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5×1011 m〕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完全可以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3.答案:B解析:讨论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直径〔约1.3×104km〕和公转的轨道半径〔约1.5×108km〕相比要小得多,因而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差别极小,即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把地球视为质点.说明:物理研究中常建立起一些理想化的模型,它是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也叫科学抽象.它撇开与当前观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查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抓住与考查有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误解一]以为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点.但在小木块的翻倒过程中,木块各点绕一固定点转动,各点运动情况不同,不可看作质点.至于做布朗运动的微粒,尽管体积极小,仍受到来自各个方向上的液体分子〔具有更小体积〕的撞击,正是这种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使之做无规那么运动,也不可把布朗运动微粒视为质点.[误解二]以为火车在铁道上的运动为平动,可视为质点.而此题实际考查的是经过某路标的时间,就不能不考查它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中不能视其为质点.。
认识运动教案小学
认识运动教案小学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一年级教材:《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类别,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和意义2. 运动的基本类别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吗?运动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师介绍运动的基本类别,如: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
3. 教师展示各个运动项目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介绍所喜欢的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运动项目。
四、实践体验(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实践,如:跑步、跳绳、投篮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 教师关注学生的运动安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运动认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激发对运动的热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一种新的运动项目,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的认知程度,了解运动的基本类别。
2. 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学生对运动的安全意识,遵守运动规则。
认识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认识运动-粤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认识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以及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培养学生运动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2.理解运动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掌握运动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3.掌握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了解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运动理论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3.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4.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3.2教学难点1.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2.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展示、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形式。
五、教学过程5.1引入引入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2讲解1.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介绍运动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及其演变,掌握运动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2.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讲解各种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包括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比赛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运动类型的特点和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方式。
5.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4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运动知识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运动理论知识的作业,包括背诵相关术语和概念,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运动历史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多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形式。
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材和相关书籍资料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体育第一册认识运动教学方案
小学体育第一册认识运动教学方案认识运动教学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孩子们全面发展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体育第一册是小学阶段的第一个体育教材,包含了认识运动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认识运动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认识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定义和分类a.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人体肌肉的有规则的活动。
b. 运动的分类:运动可以分为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
个人运动包括跑步、游泳、跳绳等;集体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
2.运动的重要性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a. 运动的重要性: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b.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肥胖、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功能等。
3.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a. 跑步:正确姿势,合理呼吸,跑步前热身等;b. 游泳:正确的进入水中动作,蛙泳、自由泳的基本动作等;c. 跳绳:正确持续地跳,各种跳法的基本技巧等。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意识a. 设计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b. 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乐趣和益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运动的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运动的规则和技能。
4.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之间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运动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及安排1.热身活动(10分钟)a. 身体放松操;b. 简单的拉伸运动。
2.课堂讲解(15分钟)a.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b. 运动的重要性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认识运动学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前提检测】1.物质的含义和唯一特性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2、明确并运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区别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关系的四个误区【学习重难点】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及误区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及误区【学习方法】1311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自问自解】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是物质的。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互问合解】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探究一:材料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斗转星移,海陆变迁;铁生锈,事物腐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材料二典故:刻舟求剑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1、材料一说明什么观点?材料中显示了哪些运动形式?这些运动的载体和承担着是什么?3、分析材料二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什么样的观点?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探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1)这个飞行员为什么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2)这个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材料:“欧布里德借钱”(1)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分析离开运动谈静止和离开静止谈运动会导致什么样的观点?【再问深解】判断以下诗句所蕴含的运动与静止关系的道理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一雨池塘水面平,淡漠明镜照烟楹。
认识运动教案幼儿园
认识运动教案幼儿园
1. 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认识运动”。
2.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运动方式;
2.提高幼儿体能和协调性;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展示不同的运动方式图片,如:跑步、跳跃、滑冰、游泳等;
2.让幼儿自由发言,描述每种运动的特点。
第二部分:游戏环节
1.拓展幼儿的感官体验,进行动感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
3.引导幼儿注意运动技巧和姿势;
4.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总结
1.让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总结不同运动方式的优缺点;
2.引导幼儿思考好习惯的养成,如:定期运动、健康饮食等;
3.给予肯定和激励幼儿继续积极参与各种运动。
4. 活动准备与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准备
1.准备不同的运动图片;
2.准备运动器材,如跳绳、球类、竞技门等;
3.合理调配活动的时间与场地;
4.提前向家长宣传活动,让家长知晓活动内容。
安全注意事项
1.活动中需要有专业老师或者成人来指导幼儿;
2.活动器材要选择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严格掌握活动时间,避免过长或过于激烈引起幼儿不适;
4.注意幼儿的身体特殊情况,如哮喘、心脏病等,避免他们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
5. 活动效果评价
1.参与的幼儿能够较好地完成活动要求;
2.参与活动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有所提高;
3.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一定的培养;
4.通过评价问卷统计,可以了解到幼儿对此次活动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认识运动教案
认识运动教案第一篇:认识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事物结果可能会不同,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都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相互讨论,从中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
3.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4.体会物理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是哲学辩证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1)在某个参考系中,能够判断出事物的运动情况2)理解建立质点意义。
三、教学难点: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参考系2)能根据实际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四、教法: 1)、启发法教学因为关于参考系的问题和质点的概念,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过,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理论知识而已,所以我要借助学生早已熟悉的情景和经历过的事情启发学生,让他们更自然地接受参考系的概念。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讲解式教学法主要是讲清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指出要注意的事项,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
而且在巩固练习中,讲解一两道例题,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3)、讨论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我会设置一些讨论,如通过对参考系的学习,你有什体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以从生活方面、哲学方面或者是物理方面等等谈谈,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大知识面五、课时:一个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几张关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或静止的精美图片老师:同学们,这几幅图片美吗?雄鹰展翅翱翔,流星瞬间滑落,这都是我们所说的“运动”。
第2章第一节认识运动(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2章第一节认识运动(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第2章第一节认识运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运动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含义,掌握运动的基本要素,并能运用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要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要素。
难点: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含义。
2. 讲解:通过黑板和粉笔,讲解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要素。
3. 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要素。
难点: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要素。
是否能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运动的创新实验,或者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作为导入,希望通过这些直观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思考。
八年级物理教案 认识运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认识运动9篇认识运动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动、静止的含义(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模拟法庭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
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
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
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这案可就是个小case了。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展示图片:行星运动、计算机的发展、瀑布流水、苹果落地这四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包含了运动。
阅读p31—32页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2)什么是运动?(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举例说明问题:《全解》p71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过渡)说到这里,首先我们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运动。
(2)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展示刻舟求剑图片(过渡)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物质与运动的问题(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的物质都在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任何的运动都体现为物质的运动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在讲一二点的时候,分别举例来说明问题)展示图片:列车上的动与静,从而过渡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要认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首先就必须了解一下静止。
认识运动学案
认识运动学案1认识运动【教师寄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小舟我摆渡!【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理解运动的普遍性是重点,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知道物质的三态结构模型是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自学课文P20—21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发生了变化;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的;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请你再举一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因此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运动和………………运动。
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做的是………………运动,在弯曲的轨道上飞驶的过山车做的是………………运动。
概括与小结: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的,物质的………………具有普遍性。
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
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是否改变。
目标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自学课文P21—22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在不断地………………。
分子很小,我们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去感知分子的运动。
如花开时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是由于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进入到了我们的鼻孔中。
初中物理认识运动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运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选择对于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性。
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物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引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机械运动的概念:老师和学生一起对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3.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强调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5. 实例解释机械运动:让学生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参照物选择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 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小车、粗线、挂铁垫圈的小钩子、铁垫圈、秒表。
2. 教学课件: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性等内容的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运动》word教案 (高效课堂)教科版
第1节认识运动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机械运动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宏观物体的运动利用教材的彩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认识宏观物体的运动。
2.归纳: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车、船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彩图讲解:通过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史实可知:(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一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2〕分子不是静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物质分子相互进入对方时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有力证明.〔4〕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组成.〔5〕原子也具有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围绕原子核不停地运动着。
〔6〕原子核还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内部存在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导体的导电、材料的发光、燃烧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运动,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2.能够根据观察描述运动的特征,区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3.掌握运动的量度方法,能够使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速度。
教学重点:1.运动的认知与描述;2.运动的量度方法。
教学难点:1.运动的量度与计算;2.运动的图示与描述。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物体运动的场景,如汽车行驶、人跑步等。
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认知和兴趣。
2.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运动?Step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15分钟)1.运动的基本概念:a.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b.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的变化。
c.运动的对象:物体。
d.运动的参照物:相对于其中一物体或点作参照来观察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2.运动的基本形式:a.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
b.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
c.往复运动:物体在两点之间来回运动。
Step 3 运动的特征与描述(20分钟)1.运动的特征:a.运动状态: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b.运动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
c.运动方向:物体位置变化的方向。
2.运动的描述:a.运动的图示:使用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
b.运动的叙述:直观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Step 4 运动的量度方法(20分钟)1.运动的量度标准:速度(速率)。
2.速度的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速度的单位:m/s(米/秒)。
4.速度的计算:a.已知位移和时间:速度=位移÷时间。
b.已知速度和时间:位移=速度×时间。
c.已知速度和位移:时间=位移÷速度。
Step 5 运动的实例分析(15分钟)1.运动实例一:小明沿直线跑步。
a.描述小明的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b.根据已知量求解未知量。
2.运动实例二:小华骑自行车行驶。
小班体育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运动》
小班体育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运动》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3.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运动项目的介绍和示范。
3. 学生的参与与实践。
三、教学准备1. 场地:室内或室外运动场地。
2. 道具:各种运动器械和道具。
3.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和示范不同运动项目。
四、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运动。
2. 引导学生讨论运动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
B. 探究(15分钟)1.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跳绳等。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则。
3.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项运动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他们所选运动的动作和规则。
C. 实践(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所选运动进行训练和练。
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适当安排单独或小组练,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协调能力。
D. 总结(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运动的概念是什么?- 你们探究的运动项目有哪些动作和规则?- 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2.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积极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和运动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并提高了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我没有事先准备足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导致在介绍运动项目时有些匆忙。
下次我会提前收集更多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2.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部分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
下次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并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3、了解物质的内部组成和微观世界的运动
二、课前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个烧杯、清水、红墨水、空气清新剂
自主学习:阅读20-21页[宏观物体的运动]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
2、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3、什么叫机械运动除课本上举的例子外,你还能不能再举出两例机械运动的例子。
小组交流:宇宙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小组展示: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微观世界的运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一切物体都由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
2、物质有哪三种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什么有关
3、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和在周围绕着它运动的组成的。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模型。
4、原子核由、组成,中子、质子则由叫的更小粒子组成。
请你探究:
1、把一滴红墨水滴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过一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2、用手按住空气清新剂的按钮,喷出一些空气清新剂,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3、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组成的,你是怎么知道分子在不停要运动呢请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小组展示: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是指机器运动
B、小明在学习了机械运动后对同学小亮说:“机械运动是
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从课桌前走到讲台,再从讲台走到课桌前,位置没有变化,还是在课
桌前,所以我没有做机械运动”鞋 C、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后又回到跳起点,虽然看
起来位置没变,但他做过机械运动 D、钟表的秒针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香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
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3、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4、如图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由于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
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你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图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