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双语教学-中学校本教材(英汉对照)

最新化学双语教学-中学校本教材(英汉对照)
最新化学双语教学-中学校本教材(英汉对照)

双语和双语教学简介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

给的定义是: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For example, he / she may:

a)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only one language

b) Use each languag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 eg. one language at home and the other at

work.

c) Use each languag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s, eg. one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the other for talking about personal feeling

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

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

B) 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

C) 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而用另一种

语言谈论个人情感。

“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the use of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c) The part 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B)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

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C) 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

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

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

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

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

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

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

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 Alfred Bernhard Nobel

Alfred Bernhard Nobel, founder of the Nobel Prizes and inventor of dynamite and other powerful explosive, was born in Stockholm, Sweden, on October 21, 1833. His father, Immanuel, was an inventor and engineer who made munitions (军火) and explosives. Most of Alfred's time was spent in Paris, where he studied chemistry.

In 1867 Alfred invented dynamite. Eight years later he produced an even more powerful explosive called blasting gelatin (爆炸胶). During

his lifetime Nobel took out more than 300 patents.

At his death in 1896 Nobel left $9,200,000 to set up a fund for the Nobel Prizes.

The Nobel Prizes are given each year for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n six categories: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award was established in 1969. The prizes averaged about $40,000 each.

Four institutions award the prizes. Sweden's Royal Academy of Sciences give the awards in physics, chemistry, and economics. The Royal Caroline Medico-Surgical Institute (皇家卡罗林医学外科研究院) awards the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The Swedish Academy awards the prize in literature. A committee of the Norwegian parliament gives the prize for peace.

A committee selects the people most deserving of the awards. The prize-awarding institutions make the final selections, which are announced each November. Presentation ceremonies are held on December 10, the anniversary of Nobel's death. The peace prize is awarded in Oslo, Norway. The other prizes are presented in Stockholm,

Sweden. Most people consider that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s the highest honor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certain particular fields of work.

Nobel Prizes in Chemistry

1901

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 (Netherlands, 1852-08-30 - 1911-03-01)

Discovery of the laws of chemical dynamics and of the osmotic pressure in

solutions

1994

George A. Olah (USA, *1927)

Carbocations

1995

Paul Crutzen (Netherlands, *1933)

Mario Molina (Mexico, *1943)

Frank Sherwood Rowland (USA, *1927)

for their work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zone

1996

Robert F. Curl, Jr. (USA, *1933)

Sir Harold W. Kroto (United Kingdom, *1939)

Richard E. Smalley (USA, *1943)

for their discovery of fullerenes

1997

Paul D. Boyer (USA, *1918)

John E. Walker (United Kingdom, *1941)

for their elucidation of the enzyma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synthesi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Jens C. Skou (Denmark, *1918)

fo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 ion-transporting enzyme, Na+, K+-ATPase

1998

Walter Kohn (USA, *1923)

John A. Pople (United Kingdom/USA, *1925)

to Walter Kohn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and to John Pople for his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quantum chemistry

(GAUSSIAN computer programs)

1999

Ahmed H. Zewail (USA, Egypt, *1946)

for his studies of the transition st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 femtosecond spectroscopy

2000

Alan J. Heeger (USA, *1936)

Alan G. MacDiarmid (USA, *1927)

Hideki Shirakawa (Japan, *1936)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e polymers

2001

William S. Knowles (USA, *1917)

Ryoji Noyori (Japan, *1938)

for their work on chirally catalysed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K. Barry Sharpless (USA, *1941)

for his work on chirally catalysed oxidation reactions

2002

John B. Fenn (USA, *1917)

Koichi Tanaka (Japan, *1959)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soft desorption ionisation methods for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es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Kurt Wüthrich (Switzerland, *1938)

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

2003

Peter Agre and Roderick MacKinnon (both U.S.) for studies on channels in cell

walls

近10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与高考试题集锦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高科技领域,是尖端人才的竞争。诺贝尔奖是世界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奖。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也超越了民族、国界和时间的限制,对整个人类的科技、经济、社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诺贝尔奖甚至已超出了它本身,标志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它可以振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高考命题常取材诺贝尔奖,来体现试题的社会性、人文性、应用性、前沿性、新颖性。显示科学技术和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

存与发展、健康等方面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价值的所在。目的在于引导中学教学关注科技进

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这些成果体现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并运用化学知识理解这些成果的意义。

一、1994-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成就简介

1994年乔治·奥拉(George A.Olah,美国),因对有机化学的贡献而获奖。他发现

了用超强酸使阳离子保持稳定的方法,对发现新的有机化学反应和推动有机化学工业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1995年保罗·克鲁森(Paul Crutzn,荷兰)、马里奥·莫利纳(Mario Molina,墨西哥)和弗兰克·舍伍德·罗兰(Frank Sherwood Rowland,美国)三人由于在大气化学

领域,尤其是在有关臭氧层形成和损耗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奖。

1996年小罗伯特·柯尔(Robert F.Curl,美国)、哈罗德·克罗托

( Harlod W.Kroto,英国)和理查德·斯莫斯(Richard E.Smalley,美国)等三人由于发现球状碳分子即富勒烯C60而共同获奖。

1997年一半奖金由保罗·博伊尔(Paul D.Boyer,美国)和约翰·约克(John E.Walker,英国)分享,是因其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在体内形成的生物催化原理;另

一半由丹麦的延斯·斯科(Jens C.Skou,)获得,他发现了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

1998年量子化学领域的科学家瓦尔特·柯恩(Walter Kohn, 美国)和约翰·波普尔(John A. Pople ,美国)各自率先创新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分子的性质及其参与

的化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

1999年艾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埃及裔美国人),以表彰他为飞秒光

谱学(femtosecond spectroscopy,1飞秒=10-15秒)研究所作的贡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

使得人们便于研究和预测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给化学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带来了一场革

命。

2000年艾伦·黑格(Alan J. Heeger,美国 )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美国)以及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日本)由于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

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美国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日本)由于在手性催氢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夏普雷斯(K. Barry Sharpless,美国)由于在手性催

氧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而共同获奖。

2002年约翰·芬恩(John B. Fenn,美国)与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 ,日本)“发

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另一项是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瑞士)“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美国)和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 美国),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二、以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高考化学试题(保留原题号)

(1995年全国高考)32.碳正离子[例如,CH3+,CH5+,(CH3)3C+等]是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欧拉(G.Olah)因在此领域研究中的卓越成就而获荣获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CH5+可以通过CH4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H+而得到;而CH5+失去H2,可以得到CH3+。

(1)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2)CH3+中4个原子时共平面的,三个键角相等。键角应是___________。(填角度)

(3)(CH3)2CH+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

(4)(CH3)3C+去掉H+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答案:(1)略(2)120° (3)(CH3)2CHOH (4)(CH3)2C=CH2

(1996年全国高考)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

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

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 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C)氧的同素异形体(D)氧的同位素

答案:1、 D 2、C

(1997年全国高考)36.1996年诺贝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 (如图),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

①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C60与金刚石相比较,熔点较高者应是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估计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生成C60F60(填“可能”或“不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

C60分子所含单键数为_______________.

(4)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同样考虑而推知.通过计算确定C70分子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数目.

C70分子中所含五边形数为____________,六边形数为_________.

小学《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三年级用

小学《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单元环保从我做起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来吧,为了明天的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节约! 1、节约用纸 一页纸就是一页金,举手投足间珍惜一张纸,就等于造林一片。你是否远离了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你是否用纸的背面写过字?你是否用旧挂历纸包过书皮?你是否把废纸与垃圾分开处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节约一张纸,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树,甚至整个森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和水一样,小小的一张纸,也是很宝贵的。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地方能用到纸。

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目前我国生产的纸约有500种。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芦苇、稻草、麦草、竹子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木材。我国每年至少消耗1000万立方米的木材,大约相当于10年生树木2亿株,生产一吨纸大约要10年生树木20株。 树木不仅可以用来造纸,还可以提供木材。大面积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士流失,净化空气。如果没有树木,就没有氧气,那人类也就无处安身。森林的消失危害巨大:黄土高原上原本覆盖着成片的森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林海,泛着绿色的波涛。但是,由于人们的破坏,现在黄土高原已真正成为只有黄土的高

原,大地脱去了外衣,裸露出了黄色的皮肤,是那样令人痛心。而且,由于没有树木,大量的泥土流失,导致黄河含沙量极高。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森林能够吸收有害物质,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雨量。5万亩森林贮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节约用纸,是保护地球资源的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们应该怎样节约资源呢?这里有几个节约用纸的小窍门,大家不妨试一试: ☆读书要保护课本,循环使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 ☆白纸、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可以写字、画图、计算等,用过的纸可以用来折纸,比较节约。 ☆折纸折得不好,可以重新拆掉,重新折,不要随便丢掉。 ☆在家里擦手可用毛巾,少用餐巾纸。 ☆在外面吃饭用餐巾纸擦嘴时,尽量将纸充分展开,减少用纸得张数。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有关加强英语教学的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研究,学校决定在现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学校决定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二、明确双语教学工作要求 自2004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新增若干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试点班,到2015年全校开办双语教学试点班的专业要达到10个以上。 非双语试点班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逐步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每个专业至少要有3门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高新技术领域的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类专业应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对双语教学的教改工作,自2005 级起,上述专业的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中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即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从2005级开始,全校所有专业取消专业英语课程。

三、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支持力度 1.学校在教研立项、教学优秀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授课教师。 2.专门设立双语教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试点班及双语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申请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纳入学校重点支持的教改教研项目。 3.提高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按双学位班计算;担任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师在计算课时补贴时系数取6 。 3.双语教学课程根据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计算工作量时改革教学手段系数k3的取值范围为0.6—1.2 。对于开设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双语课程,k3取值为0.6;对于全英文授课,并且学生全部采用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课程,k3取值为1.0;对于新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当年的工作量时,k3取值为1.0;学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取上限值1.2 。 4.学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原版优秀教材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英文讲义,经试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可由教务处支持立项作为教材正式出版。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计算工作量时每万个印刷符号按20小时计算。

高中化学老师推荐信

高中化学老师推荐信 篇一:化学推荐信 推荐信 我是某某同学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化学老师。某某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品德优秀,是本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踏实的治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他注重专研教材,基础知识训练,学习方法得当,踏踏实实积累,文理兼顾,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很强。化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第一。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化学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他凭着聪明、踏实、刻苦、严谨,深受老师喜爱,同学敬佩。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样。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文学名著、杂志、报纸他都阅览,有自觉读书的习惯。课外知识丰富。因为博览,

因为爱好,所以全面,因为厚积,所以才华出众。 他很谦虚,不张扬,始终默默地努力,脚踏实地学习,一丝不苟。平日言语不多,但课堂上与老师互动,非常主动,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二的时候他经常在其他同学都去吃饭的时候,仍然废寝忘食的来跟我探讨化学竞赛的题目,他心地善良,不自私,善解人意,同学关系好。学校组织义工活动,赈灾等他表现优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为人处世,踏实作风,淡薄名利,显现出他很成熟。他早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不止。我认为他还有很大潜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本人在此很高兴能给他写这封推荐信,并祈以他好学不倦的求学精神,能获各位的认同,顺利进入他理想的学校就读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三(4)班化学老师:。。 篇二:化学老师推荐信

INSA推荐信 尊敬的相关老师: 我是孔祥赟同学的化学老师吴淑敏,自2014年九月至今一直任教他的化学课。所以对该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非常愿意也非常荣幸为他写这封推荐信。 孔祥赟同学对化学的学习有兴趣,上课认真听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课下深入探究拓展相关的化学知识。理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高中生中非常优秀的。一年多来化学成绩在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在各类化学竞赛中荣获很多的奖项,深受老师的喜欢。该生在化学实验中,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的能力都比较强。 作为化学课代表,每天分发作业为同学服务任劳任怨,在学习上不但自己学的好,还能带领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是老师教学上的好帮手和同学们学业上的小老师。他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表扬。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崔晓辰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O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从双语教育的作用、现今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调查。 关键字 双语教育作用问题对策 正文 双语教育是一个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整体过程,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在一个国家里用本民族语言和国语作为教育系统的两种语言,并以少数民族的学生为教育对象,我国把它叫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奠基性工程、突破口。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在本地实地调查中,被调查范围是: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调查对象是管城回族区的中小学校,其中以中学为主。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很大比例(约百分之20),其中又以回族为主,但是由于汉化层次比较深,很多回族学生不会传统民族语言。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的学校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的双语教学。相对的,当地学校的双语教育以汉语和英语为主,有极个别学校开展了法语等语言的兴趣课程。 一,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1,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民族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教学体系、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材和师资队伍都已经相当完备。但是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基本上是从零起点起步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等都很难跟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天不足”和“后天”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矛盾。 2,竞争和交流的社会需要实施双语教育。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但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未来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人才。对少数民族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民汉兼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能在更大范围内和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人。少数民族学生要加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学好汉语,用汉语来发展自己,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信息社会需要双语教育。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双语比单语的信息量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决定了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也应该是双语的,多学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条信息渠道,这也是国际教育界之所以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原因。其次从语言的使用的范围来看,国际或国内通用语言比一般语言带来的信息量要大。在众多的语言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最大的语言。所以说,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已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接受平等的教育,面向全国、

环保校本课程

——金象学校环保校本课程教材

写在前面的话 小学环保教育这一活动在小学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时间为队员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 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大型的展板宣传,或小至集体外出拣拾垃圾,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氛围。 减卡救树行动:每年元旦前后,为了减少贺卡在学校的轻舞飘扬。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减卡救树”的活动,呼吁同学们少送或不送贺卡,用电子邮件,电子贺卡等来代替贺卡,每年我们都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或进行展板宣传,或举行签名活动,或发送倡议书,或在校园里进行横幅,横标的宣传。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效果很好。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 使用说明 第二节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第三节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第四节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第五节绿色节日 第六节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第七节什么是地球日? 第八节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第九节节约用纸 第十节禁用一次性筷子 第十一节保护野生动物 第十二节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第十三节什么是海洋污染? 第十四节什么是“绿色学校”?

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使用说明 ⑴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⑵徽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⑶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⑷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中。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 ⑸下端ZHB为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这是环境保护徽。 ⑹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上。 (建议用一课时)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但汉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汉语教学同学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课程的基本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2002.5.30

目录 一、导言 (一)学科定位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三、内容与要求(一)基础型课程(二)拓展型课程(三)研究型课程 四、实施意见 (一)教学工作 (二)教材编写 (三)保障措施 (四)课程评价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导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也是发明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与化工对农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也跟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在科学舞台上,化学一直是甘当“配角”,成为研究材料、能源、环境、航天和生命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工还是21世纪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六大主柱产业之一,也是上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学科定位 开展中学化学教育,能使未来社会的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是中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技术素养。 化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和分子临近层次(原子和超分子)上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思想。这是整个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必要板块,化学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能够正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能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问题作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化学教育中,要研究物质宏观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需要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信息,将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科学的概括和理论的思维;还要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需要进行推理、类比、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了解微观粒子的变动所引起物质性质的显著变化;化学探究需要作方案设计和信息收集,需要归纳和演绎,需要反思和论证,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能使中学生的学力和人格有效地得到发展。

最新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环境教育)

1、垃圾桶设置的问题…………………(P02-09) 2、公园水质改进的问题………………..(P10-15) 3、爱我家园废物利用制作秀…….….…(P16-22) 4、美化环境宣传演艺秀……….….……(P23-40) 5、美境在延续…………………………..(P41-42) 中学探究型校本课程 美哉华新公园七年级(试行本)

日益增多的垃圾死角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我们越来越享受到了社会进步带给我们的物质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垃圾,在华新公园当看到想仍的垃圾无处可扔,或当空气中弥漫着垃圾不丢入垃圾桶和不及时处理所散发 的异味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吗? 公园长出的奇怪的“花” 休闲垃圾“华新公园”的不和谐音 华新公园本是休闲的好处去,人们喜欢在休闲的同时带上一些 休闲食品,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公园休闲的乐趣,品尝美味的休闲食品时,却无意间让华新公园出现很多休闲垃圾的死角。 图A 图B 图C 猜猜看 图A草坪上的“粉色小花”是什么? 1

图B路边灌木丛中的“白色花蕊”是什么? 图C是公园中的什么地方盛开着“白牡丹”?(凉亭、湖边、不知道、好几个地方呢) 火眼睛睛 草坪上是有人丢弃的水果冻的外壳。 灌木丛下是隐藏的垃圾包装。 凉亭的破损地板间处处烟蒂。 你还在华新公园的什么地方发现有垃圾?请你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 。我的调查记录:时间:年月日 我发现有很多垃圾 可能原因是 照片粘贴: 2

3 合理化的设置 以往提到扔垃圾卫生习惯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个人自觉和硬性的处罚。不可否认这两个因素很重要,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但是垃圾问题还是不能根治。为此我们考虑换一个角度,从更合理化的设置垃圾桶来使垃圾更容易被扔到桶里去。 ……………………….. 我问卷调查了人,大家可以认可的最大间距大约是小测试 你愿意把手头垃圾放入触手可及垃圾桶吗?…(是否)你愿意走5 米把手头垃圾放入垃圾桶吗?….(是否)你愿意走50米把手头垃圾放入垃圾桶吗?…(是否)你愿意走100米把手头垃圾放入垃圾桶吗?…(是否)你愿意走200米把手头垃圾放入垃圾桶吗?…(是否) ……………………… 1、设置合理的间隔 垃圾桶间隔太远会让人觉得 路远为贪图方便而乱扔,太近又会 增加管理成本和给垃圾收集带来 麻烦。设置大家可以认可的最大间 距效果最好。那么合理的间距是多 少呢?为此我们需要调查取证一 番。

少数民族如何突破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如何突破双语教学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双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近年来充分认识双语教学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大力推动双语实验示范教学,以“抓团结、促稳定,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通过双语教师培训、双语征文比赛、双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前几年由于认识不到位,以及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双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学历、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奖励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教师教学积极性、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还不是很高。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变的进程,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首先双语教师必须“民汉兼通”。 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双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首先从教学一线入手,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 同时,逐步实现教师向“导演”转化,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规范的汉字,真正结合双语教材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把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变为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已经实现双语教师为双语班上汉语授课的目标。要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要实现教学质量考核的科学真实,使考核结果能够切切实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东南中心校环保校本课程教材

东南中心校环保校本课程教材

写在前面的话 环保教育这一活动在初中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时间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 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大型的展板宣传,或小至集体外出拣拾垃圾,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氛围。 减卡救树行动:每年元旦前后,为了减少贺卡在学校的轻舞飘扬。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减卡救树”的活动,呼吁同学们少送或不送贺卡,用电子邮件,电子贺卡等来代替贺卡,每年我们都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或进行展板宣传,或举行签名活动,或发送倡议书,或在校园里进行横幅,横标的宣传。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效果很好。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 使用说明 第二节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第三节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第四节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第五节绿色节日 第六节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第七节什么是地球日? 第八节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第九节节约用纸 第十节禁用一次性筷子

一、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使用说明 ⑴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⑵徽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⑶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⑷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中。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 ⑸下端ZHB为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这是环境保护徽。 ⑹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上。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创设情景教学例子【如何创设高中化学教学情景】

创设情景教学例子【如何创设高中化学教学情景】 摘要: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而且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各种适应能力。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情境创设力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G632 :A :1002-7661(xx)17-102-01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建立在以前的经验和学习基础之上。 一、以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充分挖掘趣味因素,创造轻松的教学情境,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教授人教版必修1《硝酸》时我创设了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典故:二战中,曾获诺贝尔奖章的丹麦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故土难分,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自己的祖国,留在自己的实验室。于是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实验台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实验室,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终于回到朝思暮 想的祖国并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铸成奖章。通过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以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倍感亲切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学如果远离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陶 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历感受化学的魅力。笔者在教授粗盐提纯时是这样引入的:“盐是五味之首,有请哪位看见过住海水晒盐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但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要经过提纯才能被食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粗盐的提纯”。顺利地将新课得以推进。 在教授选修一《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我 们的每天吃的食物中鸡蛋和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xx年4月23日,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环保校本课程教材

写在前面的话 环保教育这一活动在初中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时间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 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大型的展板宣传,或小至集体外出拣拾垃圾,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氛围。 减卡救树行动:每年元旦前后,为了减少贺卡在学校的轻舞飘扬。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减卡救树”的活动,呼吁同学们少送或不送贺卡,用电子邮件,电子贺卡等来代替贺卡,每年我们都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或进行展板宣传,或举行签名活动,或发送倡议书,或在校园里进行横幅,横标的宣传。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效果很好。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 使用说明 第二节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第三节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第四节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第五节绿色节日 第六节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第七节什么是地球日? 第八节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第九节节约用纸 第十节禁用一次性筷子 第十一节保护野生动物 第十二节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第十三节什么是海洋污染? 第十四节什么是“绿色学校”? 第十五节什么是湿地? 第十六节涨渡湖湿地简介

一、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使用说明 ⑴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⑵徽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⑶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⑷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中。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 ⑸下端ZHB为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这是环境保护徽。 ⑹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上。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课题组 2003年12月,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承担了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将课题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实验背景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冠名的一所现代化外语特色学校。其办学理念是“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凸现外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实验特色,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并重有外语专长的复合型人才。2002年10月被命名为苏州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世界各国的交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强,因此必然急需一批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有必要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好牢固基础。另一方面,双语教育作为一项科学实验,在苏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展开,这为我市各校的双语教育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的进步,外语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变成一种知识、思想和文化一种载体。外语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改革的需要 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 拓展语言延伸空间, 用外语思考或交流的教学模式。双语

教学在加拿大、南非、新加坡等国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4.我们的优势 学校非常重视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成立了以程校长为组长,周彬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组织双语教师的培训,采取出国培训和外籍教师集训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拓宽其视野,赋予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双语教师中大力推广教育科研,推进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及改善。组建双语教研组,由吕彤老师(由吴中区物理学科带斗人,苏州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参加首届苏州市双语教师培训)担任组长,采用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结对子的方法,帮助学科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努力做到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机整合。在2003年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双语实验班,选用和开发双语教材,运用多媒体整合辅助双语教学。 二、实验界定 1.国内外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型概述 除了文献中最常涉及的浸没型(immersion model)、保持型(maintenance model)、过渡型(transitional model)以外,还有荷兰的互动型、德国的双向型和日本的双师型等等(张谦2002)。冯惠昌(1997)认为双语教学模型是双语教学研究的核心,足见实施模型的重要性。 张维佳在《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中,提出我国的双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并在描述这些层级时分别冠名以“过渡型”、“保持型”和“浸入型”;另一些学者(何全旭等2002;李萍等 2002)则断言“我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我们认为对各种双语教学模式名称的使用是不严谨的。以“保持型”为例,首先,它源于美国,其对象主要是以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Baker 1996: 185),而我国双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以强势语言(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其次,保持型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保持”。在国内,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而是希望他们的母语能不断进步,美国旧金山大学方帆教授的《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指出保持型“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们的双语教学又岂能和“保持型”等名称对号入座?我们是否必须把我们正在探索实践中的双语教学往国外现存的模型中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已有学者提出:“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之路”(王旭东 2002),我们应该根据在非英语学科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英语作为教

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英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启示

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英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启示 摘要:结合《外教社——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系列·化学》在香港的编写、使用情况,从化学、双语、编印3个侧面分别对这套教材进行介绍、分析和解读。 双语教育的起源已经有一百多年,目前国内公认双语教育所遭遇的2个瓶颈是:双语师资匮乏、双语教材急需建设[1]。双语教材的建设大致分为引进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3类[2]。本文介绍的这套麦克米伦中学化学双语教材是2003年12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这套丛书原由香港新亚洲麦美伦出版有限公司MacmillanNewAsiaPublishersLtd)出版,夏伟富(RexHeyworth)主编,引进后名称为《外教社——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系列·化学》。 1.教材背景简介 香港特区实行教科书选用制度。一般由课程发展议会编订各科课程指引,编写者依此编写教材,教育统筹局课本委员会审核后,合格的教材被列于教育统筹局颁布的《适用书目表》中,最终各个学校的教材委员会负责从书目清单里选出最优秀、最经济、适合本校学生的教科书。目前《适用书目表》中的中学化学教材共8种,这套教材是2003至2004学年新上榜的3种化学教材之一,也是香港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以来较新的化学教材。 2.作为化学教材的评价 2.1 课程目标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2年化学课程指引(中四至中五)中将学生学习目标划分为3个维度(见表1)。 表1 香港化学课程(中四至中五)中一些重要的学习目标

2.2 教材内容 2.2.1 结构和章节 这套教材共4册8本,每册学生用书配套1本教师用书(分别编号为1A、1B、2A、2B),供高中2年(4个学期)使用。每册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前言、课文和附录3大部分。前言包括各项出版说明、目录、致谢以及如何用好本书的说明。课文(4册总计)共8篇22章。周课时4节,每节40min,共192课时(128h)来完成整个课程。 教材章节结构 第一册 1A 第一篇物质的基础 1元素;2原子结构和周期表;3化合物和混合物;4化学键;《结构、化学键和性质; 第二篇常见金属 6常见金属和合金的用途;7金属的活泼性;8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第二册 1B 第三篇化学电池和电解作用 9化学电池;10氧化还原反应;11电解; 第四篇常见的酸和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