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古代诗词中的月意象》课件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绝佳精品课件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绝佳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0349156bec0975f465e2c7.png)
映照文人独立的情怀
——王维《山居秋暝》
【宇宙人生之思】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 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展示广阔情怀】
•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 • 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的意境。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 茫, •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 •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 • 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 患。 • 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 替我们负重前行”。疫情中的这群“最美逆行者”, 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 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 社会需要这样的坚守,国家更需要这样的使命担当 者。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 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有人统计《唐诗三百首》中 月(月光)出现了96次之多,占近三分之一。月在诗歌 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我们从中——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写咏月诗的是谁?
• 李白。
• 他一生中创作的与月有关的诗多达320余首,从 少年时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 后来《将尽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以及《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 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将一生才情寄托与山水月色,写出了许多 名垂千古的佳句名篇。李白在《把酒问月》中 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 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表现“明月 长在,人生如寄”的感慨。
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探究活动《千古明月千古情》课件兼容( 修订)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探究活动《千古明月千古情》课件兼容( 修订)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e59bd283d049649a66584e.png)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预习检测:月亮的别称,你知
道的都有哪些呢?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
——屈原 ——《幼学琼林》
嫦娥:“玉纤弄水金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
—— 明·唐寅《掏水月在手》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第四组诗歌共同表达了诗人对月亮永恒, 宇宙无穷的思考和对生命苦短, 岁月悠悠,人生无常的感慨。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五 组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路转溪桥忽见。
第六组诗歌中诗人们都借月烘托气氛, 表现了他们恬淡闲适的心情, 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情由景生,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树影 斑驳,珊珊可爱,谁又不会心生爱怜而心旷神 怡呢?
梳理探究小结:
在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诗歌里,无论是亲 情、爱情、友情,还是愉悦情、惆怅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闲 适情,都是情由明月而起,而一往情深!
第三组诗歌共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关心之情,月亮见证了诗人的友情。
亲情、爱情、友情,一个都不能少!
在诗人的眼中,月亮是无所不能的。
第四 组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第六 组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群文阅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课件(2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群文阅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259da6a8956bec0875e3c4.png)
阅读方法
01 教读
阅读方法
02 自读
群文阅读例题: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 1、自读。 • 选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自读,如:《静夜思》《出塞》《枫桥夜泊》,让学
生自我提炼“月”这个意象 • 2、自读与教读相结合。 • 选择课外古诗词,如《把酒问月》《鸟鸣涧》,让学生快速熟悉诗词并展开
思考与探索 • 3、教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精准把握母本,并以此展开“群”的概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
月在这里,更加映出孤寂,江上、舟中、钟声里,
在明月的照映之下,一切都无所遁形
• 寒江、孤舟、晚钟,游子的心越发清冷、孤寂了。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找出本诗中月亮的特点
• 1、变化多(阴晴圆缺) • 2、空间永恒(千里共婵娟) • 3、情感(思乡怀人)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静夜思》中 的月表达了什 么感情?
出塞·王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时间和空间在这一瞬间静止、 交错,有限和无限产生交集, 时空永恒之感跃然纸上,也让 我们想起张若虚的“江畔何人 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课件
![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7c2ac46c175f0e7dd137c3.png)
——李煜《虞美人》
CHENLI
6
▪ 古代诗人们透过皎洁的明月,忧思荡漾。 离家远游的异乡客透过明月追怀故乡的恬 静;闺中的思妇透过明月思念着远方的爱 人;壮志未酬的文人墨客透过明月寄托着 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凄凉和无奈。 清幽的月光下,每一个人的感伤和思索都 是不同的,但这份感伤却都因月亮的清辉 而悠远绵长。
CHENLI
7
(三)月光与人格意境
▪1、映照文人独立的情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CHENLI
8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CHENLI
9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HENLI
3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古诗中月的意象 PPT课件
![古诗中月的意象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352175901020207409cf0.png)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 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 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 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 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 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 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 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古诗中“月”的意象
皖肥西中学石玉成
月亮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 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 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 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月”的意象
• 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 “月”便是如此。“月”作为一种意蕴而 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 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 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 写不同凡响。
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开篇诗歌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 者和朋友饮酒作别。月色朦胧,醉意朦胧,一轮昏黄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 泪眼,又像月会随水流去。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诗人感情的作用,而且还为下 文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惊喜埋下伏笔。
解读月意象-PPT精品
![解读月意象-PPT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b0759770740be1e650e9a7e.png)
2020/1/2
抓住特点,通过联想, 由物及情,由物至理。
2020/1/2
第一,从外在形态上去联想。 第二,从颜色上去联想。 第三,从时间意识去联想。 第四,从空间意识去联想。
2020/1/2
2020/1/2
2020/1/2
2020/1/2
2020/1/2
2020/1/2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020/1/2
------姜夔《扬州慢》
2020/1/2
2020/1/2
2020/1/2
2020/1/2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20/1/2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0/1/2
2020/1/2
2020/1/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2
2020/1/2
2020/1/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2020/1/2
2020/1/2
2020/1/2
古诗中月的意象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上册教学课件)
![古诗中月的意象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上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a904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b.png)
古诗中月的意象.上传者:shy 邮箱:**************上传者来自:fxzx 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无简介)下载课件相关课件:上传者:shao 邮箱:*******************上传者来自:shiyanxuexia 课件简介:改编课件, ppt 「下载次数:376」上传者:唐晨曦邮箱:*****************上传者来自:中山中港英文学校课件简介:原创课件,共38张。
本课件选用大量图片,针对诗歌特点进行鉴赏;图文搭配使课件增色不少;实用效果很好. 「下载次数:458」上传者:红豆邮箱:***************上传者来自:牙克石市课件简介:改编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件「下载次数:258」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上传者:杨军邮箱:*********************上传者来自:重庆课件简介:转发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下载次数:441」春之韵--咏春古诗词赛诗会[苏教版]上传者:yj 邮箱:************************上传者来自:sc 课件简介: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编排. 「下载次数:439」上传者:袁冬兰邮箱:***************上传者来自:河南油田第四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下载次数:326」上传者:y200 邮箱:************************上传者来自:重庆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本课件是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的教学课件,完全是原创课件,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体现新课标精,实行三层次教学,感知、鉴赏、迁移,逐步深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指导,思维方法的点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用过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课件图文并茂,欢迎大家使用,提出宝贵意见。
「下载次数:721」上传者:江南风邮箱:**************上传者来自:浙江省平湖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适合高三复习「下载次数:244」上传者:李瑞云邮箱:******************上传者来自:攸县三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本课件旨在对诗歌的鉴赏找一些切入点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下载次数:219」上传者:yh00 邮箱:**********************上传者来自:chongqing 课件简介:改编课件,共42张。
意象解读之月-精品课件
![意象解读之月-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3a1e9631b765ce0408141f.png)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 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 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 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塞下曲
郎士元
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相比 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 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就成了亘古不 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石头城
山川依然,曾经彻夜 笙歌、春风吹送、欢
刘禹锡
乐无时的石头城那六
山围故国周遭在, 朝的繁华已经空无所
潮打空城寂寞回。
有,只有当年从秦淮 河东边升起的明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 如今仍照着这久已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是层城。
送 别 清·沈树荣 落叶枫林两岸秋,曾于南浦动离愁。 只今一片江头月,不照归舟照去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 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 长,云山乱,晓山青。
月意象解读之哲理思考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 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 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古 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和岁月的 流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 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 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 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
“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 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 坐至晓”。
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 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 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 觉有些凄清、悲凉。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 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
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 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 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 映,催人泪下。
总结
一、意象的含义
二、月意象的分类 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 的情怀 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三、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 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 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 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 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超脱旷达的情怀。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 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 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 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以月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孤苦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 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婵娟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 蟾、桂魄、顾兔、玉弓、玉桂、玉盘、 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何为“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 体形象。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 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 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 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 变迁的永恒见证。
1、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 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 ,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 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 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 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 、拜月、赏月、吃月饼之俗。
又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 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 不可没。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 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 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 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 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