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https://img.taocdn.com/s3/m/ca0cfd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6.png)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韩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
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
著述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事古诗。
课文《螳螂捕蝉》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674c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8.png)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不知黄雀在后,只顾捕蝉。
黄雀不知有鹞子在后,只顾捕螳螂。
鹞子不知有猎人在后,只顾捕黄雀。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连环追逐,表达了“自欺欺人,自作自受”的道理。
以下是《螳螂捕蝉》的现代汉语译文:
螳螂在捕捉蝉,黄雀在它后面。
螳螂不知道黄雀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蝉。
黄雀也不知道有鹞子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螳螂。
鹞子也不知道有猎人在后面,只顾着捕捉黄雀。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追逐,告诉人们不要贪心,否则会自食恶果。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b2e470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5.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拼音:tángláng bǔ chán,huángquè zài hòu)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山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义是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为了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在句中一般充当分句。
最早出处: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ǎng),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褰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战国·庄周等《庄子·山木》)
衍生典故: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dàn),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汉·刘向《说苑·正谏》)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提炼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https://img.taocdn.com/s3/m/bca8a282ddccda38366baf6b.png)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271b3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f.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成语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成语例句】:你们不可以打边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近义词】:一物降一物【反义词】:量力而行【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人目光短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寿梦准备征讨楚国。
一些大臣认为,征讨楚国即使取胜,别的国家也有可能乘虚而入,结果会对吴国不利。
但是吴王下了一道命令:诸位大臣谁敢劝阻出兵,就杀掉谁。
因此谁也不敢去向吴王进谏。
吴王的侍从中有位少年,他决定采取一种间接的办法劝阻吴王。
他告诉吴王说自己在王宫后园中用弹弓打鸟,鸟没有打着,却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吴王让他说出来,于是他说:“我看到一只蝉高高地停在树上悲哀地鸣叫着,同时喝着露水。
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背后。
那只螳螂弓着身子,弯着前肢想去捕杀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呢!”“那黄雀要干什么呢?”吴王问道。
少年回答说:“那黄雀伸长脖子,正想啄螳螂,却不知道我正用弹弓瞄准它,要把它射死。
蝉、螳螂和黄雀都一心想获得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它们的后面还有灾害啊!”吴王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少年是在用这个故事规劝自己不要贸然征讨楚国,以免有后顾之忧,于是便下令停止出兵攻打楚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88e9e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d.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在暗算自己的人。
含义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
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出处《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
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
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b6e7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6.png)
译文: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说苑·正谏》
注释:
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附即“跗”,脚背。
⑤傍:同“旁”旁边。
⑥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和启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541d4c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f.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周全,要深思熟虑,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地鲁莽行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本意是指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译文: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d3f568fc4ffe473268ab2a.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韩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
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
著述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事古诗。
课文《螳螂捕蝉》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言文翻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3c0731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0.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昔者庄子游于山林,见螳螂欲捕蝉,而黄雀又欲啄螳螂之背。
庄子叹曰:“此螳螂之欲也,固未免于黄雀之害;黄雀之欲也,又未免于螳螂之害。
吾观于物,未尝不有此理也。
”夫螳螂者,螳螂之族也,生于草野之间,以其前足如钩,后足如叉,善于捕食,故能以蝉为食。
蝉者,蝉之族也,生于树木之上,以其声鸣于林,故能以螳螂为食。
螳螂欲得蝉,而蝉欲得螳螂,二者相争,未尝有已时。
今观黄雀,生于林间,以其喙锐利,善于啄食,故能以螳螂为食。
螳螂欲得蝉,而蝉欲得螳螂,黄雀又欲得螳螂,三者相争,未尝有已时。
庄子曰:“吾观于物,未尝不有此理也。
”夫螳螂之欲得蝉,非为蝉之美味,盖为其所捕之利也。
黄雀之欲得螳螂,非为螳螂之美味,盖为其所捕之利也。
而蝉之欲得螳螂,非为螳螂之美味,盖为其所避之害也。
三者皆欲求利,而不知害之所伏。
盖螳螂之捕蝉,黄雀在后,黄雀之捕螳螂,又必有他物在后。
是以庄子曰:“吾观于物,未尝不有此理也。
”夫螳螂、蝉、黄雀,皆生于自然,各有其欲,各有其害,而相争不已。
此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
然而,庄子又曰:“夫天下之害,莫大于欲。
欲之所害,莫大于不知其害。
是以圣人无常师,无常友,无常居,无常处,唯变所适。
”夫圣人之所以异于众人者,以其能知害而避之,能知利而舍之。
故螳螂、蝉、黄雀之害,圣人皆能避之。
吾辈当以此为鉴,勿为眼前之利而忘身后之害。
夫人生在世,当知进退,知取舍,方能避害趋利,成就一番事业。
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亦为人生之镜,教人知进退,知取舍,以成大业。
综上所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虽为自然界之常理,实则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吾辈当以此为鉴,砥砺前行,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10e1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7.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要抓蝉,黄雀在后要吃蝉。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着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算计他。
告诉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道理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要考虑后果,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以后的麻烦。
螳螂捕蝉:蝉:蝉。
螳螂捕蝉,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进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文: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眼光要长远,避免被狭隘的思维束缚和禁锢。
有时候哪怕吃点小亏,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避免更多的灾难,收获更多的完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呢?1.不能出一点成绩就骄傲。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得到一个教训。
2,不要只想着获得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背后隐藏的危险。
只有从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道理1.一条小鱼吞下虾,却不知道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朝它冲下来。
2.A国攻击B国,不料C国乘虚而入,灭了A国,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不觉。
3.小偷只对偷感兴趣,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典故:庄周到园子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一只异鹊从南方飞过来,异鹊双翼宽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99c7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5.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在暗算自己的人。
含义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
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出处《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
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
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
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古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翻译赏析
![古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0fd740722192e4436f64e.png)
古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翻译赏析文言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吴王:指吴王阖闾。
荆:指楚国。
欲伐荆:想攻打楚国。
谏:规劝。
以下劝上婉言规劝。
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国王的侍从官员。
少孺子:年轻人。
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拿着。
旦:清晨。
高居悲鸣:在高高的树上悲伤凄凉地鸣叫着。
再三:三,泛指多次,就这样过了几天。
其:树上。
居:停留。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附,同“跗(fū)”,脚背。
傍:侧,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顾:考虑。
患:灾祸。
伐:攻打。
子:你。
乃:于是,就。
【翻译】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但是大臣们说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对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你为什么早晨跑到花园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放声地鸣叫着,喝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想要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就在树下瞄准了它。
这三个家伙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的很好!”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出自哪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出自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c7118b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出自哪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语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示例:你们不可以打边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近义词:一物降一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96e3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1.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自:《庄子·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现在常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在算计他。
当你在算计别人,以为自己是黄雀的时候,殊不知在其他人眼里你就是一个蝉,也就是一个猎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基本释义[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螳螂捕捉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身后等着啄它。
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例句你们不可以打边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拼音:tángláng bǔ chán,huángquè zài hòu)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山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义是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为了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在句中一般充当分句。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但这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解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6133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8.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解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句常用的谚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它的意思是,螳螂在前方伺机捕食蝉,但同时黄雀也在后方等待着捕食螳螂,形成了一个互相追逐的局面。
这个谚语的寓意是警示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警惕自己的竞争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在取得利益的同时可能也面临着风险和竞争的局面。
它提醒人们谨慎行事,要时刻注意身边的竞争对手,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这句谚语还可以引申为人们对于生活和事业的态度。
螳螂和黄雀都是追逐自己的目标,但它们的方式和策略却截然不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有良好的计划和策略,而不仅仅是追逐眼前的利益。
我们应该学习螳螂,善于抓住机会,但同时也要像黄雀一样,时刻保持警觉,防止被竞争对手取而代之。
另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团队或个人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商业竞争中,不同企业可能会争夺相同的市场份额,这就像螳螂和黄雀之间的追逐。
这句谚语提醒着企业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防止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
总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有着深刻寓意的谚语,它警示着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警惕竞争对手,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这句谚
语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商业竞争中,也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_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解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_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e00013d3186bceb18e8bbb4.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成语繁体螳蜋捕蟬,黄雀在后成语简拼TLBCQZH成语注音ㄊㄤˊㄌㄤˊㄅㄨˇㄑㄩㄝˋㄗㄞˋㄏㄡ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八字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物降一物成语例子你们不可以打边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xxx《质问国民党》)英语翻译covet gains ahead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 as the mantis stalk the cicade,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了准备攻打楚国的决定。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就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之后才能作别的打算。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你们不要议论了,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
当时朝堂上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侍从,退朝后心中仍旧无法安宁,他觉得吴王这样做是在是太草率了,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吴王,使其放弃攻打楚国的想法。
于是这个侍从在吴王的后花园内踱来踱去地想办法,就在此时,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树上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就有了主意。
第二天天刚亮,这个青年侍从又来到了吴王休息的后花园,他手拿一把弹弓,在树底下转来转去。
第三天早晨他又来到树下转悠,第四天、第五天早晨也是这样转来转去的。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https://img.taocdn.com/s3/m/e7d8272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6.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基本解释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出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
你真是一个机智的人,用这么多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 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吴王救了自己的国家, 你真了不起。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 事劝说吴王的经过。 告诫我们什么?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 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 则后患无穷。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少年聪明机智,吴王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你认为本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们分?
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11) 第三段:(12)
吴王准备出兵攻 打楚国,遭到了一些 大臣的反对。大臣们 认为,攻打楚国虽然 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 而入,后果将不堪设 想。可是吴王固执地 说:“谁敢来劝阻我, 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 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 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 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 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 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 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 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 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 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 了。
吴王问道:“你早 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 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 湿了!” 少年回答说:“禀 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 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 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 有意思的事。”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 说:“对!对!你讲 得太有道理了!”于 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 念头。
【因为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故 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一样,只 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攻打楚 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侯 国乘虚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1.螳螂捕蝉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告诉我 们————————————。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 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特点是只顾————,不顾—— ————。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觉得螳螂捕蝉的寓意是 什么?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 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 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 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 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 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 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 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 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 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 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 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呢!”
10、螳螂捕蝉
认真听读课文,并思考:
1、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2、想一想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蝉、 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利 害关系? 3、少年是怎样劝阻吴王的,从中你体会到少 年遭到大 臣反对,但他不听劝阻?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 巧劝吴王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却没有 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 着祸患呢!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 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 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 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 打算,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