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人教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降水这一重要气候要素的性质和分布。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成因和类型,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概念如气温、湿度等有所认识。

但降水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气候现象,其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涉及到许多新的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测量和降水分布图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形成和类型。

2.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类型。

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课堂讨论法等,通过提问、分析实例、小组讨论和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形成、测量和分布等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降水形成示意图。

3.降水量测量工具示意图。

4.世界降水分布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出降水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的形成和类型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降水。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每组给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关于降水量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每组给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降水的概念、形式、测量、类型与分布规律与测量。

这些属于世界地理总论部分,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上节可《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学习第四节《世界气候》的基础,承上启下,极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降水颇为熟悉,且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同时本节课是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学生具备学习方法迁移的基础。

四、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2.能使用降水资料绘降水柱状图、并读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五、教学过程【生活情境,导入课程】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左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居,右图是我国江南的民居。

同学们注意到它们房顶的差异了吗?西北地区民居的房顶是平的,有一些上面还晾晒了粮食,而江南民居的房顶是有一定坡度的。

这是为什么呢?【过渡】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屋顶设计成平顶,说明不用太考虑排水的问题,与西北地区相比而言,江南地区降水多,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降水的多少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我们来看这样一些谚语。

【教师讲解】瑞雪兆丰年。

春雨贵如油。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谚语体现了人们对降水会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的认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还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这体现了降水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除此之外,降水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和交通。

【教师讲解】当降水太多,会引发水灾,在山区有时还会形成山洪引发泥石流。

降水太少,也会发生旱灾。

因此,合适数量、合适时间的降水是人们所期盼的,也是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体现。

说到降水,你会想到什么呢?在自然界中,降雨是降水最常见的形式。

凡是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都统称为降水,所以降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研究性学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该地区的降水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a.降水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展示等形式,深入理解降水知识。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降水数据,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水特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降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降水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降水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降水的视频,展示雨、雪、雾等不同降水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的多样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降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理解还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降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规律的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降水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a.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b.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让学生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c.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降水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总结提升:对降水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降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消费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才干目的:1、培育先生读图、绘图、析图才干,判别才干及自动探求才干。

2、经过授课使先生懂得及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经过活动设计,让先生经过动脑、入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天文,增强天文的学习兴味,增强自决计,培育先生自动探求、克制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协作的才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降水的时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散布。

难点:降水的构成和时节变化。

三、教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2、说话法3、多媒体课件辅佐教学法四、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散布〔多媒体展现〕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方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现〕: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现〕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现〕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消费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先生活动见教材〕分红3组,每组讨论其中的一项,由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教员点评。

〔多媒体展现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张〕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降水适时过量,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过渡〕一个中央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时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剖析。

〔二〕降水的时节变化〔多媒体展现〕降水的时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1、效果:我们所处的南方地域各个时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时节多?哪个时节少?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现〕让先生知道降水的时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

经过读图比拟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中央降水平均,有的中央时节差异很大。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等降水量线的阅读要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置情景-观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同学们,这幅图你们认识吗?这幅图叫做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降水的分布。

主要内容是:一、等降水量线;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原因;三、“雨极”和“干极”,切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等降水量线】活动1: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展示动态图中降水的信息。

讲解1: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活动2: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初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讲解2: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一)等降水量线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原因】(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看图中降水量分布的信息。

讲解: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 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二)具体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降水量的信息,关注图中降水量的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分布的规律3.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2.教学PPT3.学习任务单4.讨论小组的划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降水的分布规律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 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 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

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2. 降水的影响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

不利影响: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4. 降水量的测量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rh5. 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2)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月降水量:50毫米左右空气较湿润;超过100毫米叫多雨读降水量柱状图,得出:(常年湿润型:降水年变化小;夏季多雨型:降水年变化大;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3)小画室:学绘降水量柱状图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7月、8月、9月)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12 月、 1 月、 2 月)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约740 毫米)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1.讲授法,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阐述。

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降水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作用。

2. 发问:你认为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有哪些影响因素?
二、讲解
1.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降水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分类。

3. 全球降水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区。

三、巩固
1. 让学生自主探究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展示结果。

2. 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掌握情况。

四、拓展
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重要性和保护降水资源的意义。

2.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深化对降水的认识。

教学资源:
1. 降水的数据和图片。

2. 降水的相关图表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测验。

2. 学生留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

2. 通过小测验和留作业的方式,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教学难点降水的空间分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等温线图可以表示气温的分布情况,降水的分布用什么表示?探疑互动: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探疑互动:(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读图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5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解疑归类: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讲授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查疑落实: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得出结论。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落实到每个学生看图能力15培养学生分析问提的能力掌握落实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二、降水的分布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3.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降水的分类;2.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雨水•雪水•冰雹(2)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分布差异很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南部沿海地区和江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为雪水。

(3)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我国降水的分布受到高度的影响,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到山脉和季风的影响。

我国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的降水情况:地区降水量(mm)南京1077重庆1031上海1248呼和浩特304拉萨4043.练习请设计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所在城市的年降水量。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同学们对降水的分类,我国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分类和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动度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山东省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1201112降水(mm)222要求与方法: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的】1.知道降水的方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散布图,归结世界降水散布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的散布及影响要素。

【教学难点】降水的时节变化。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件展现沙漠景观和雨林景观图片,观察两幅图,你能依据这两幅景观图判别出两地的降水差异吗?你知道世界不同地域降水的散布有什么不同吗?(先生回答)明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散布。

二、明白目的有的放矢课件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先生齐读知识与技艺目的,教员解读学习目的。

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一)降水的变化1.先生对照课本,完成【新课探知·展身手】相关内容。

(降水的变化)先生交流,展现明白答案。

2.先生探求学习:(1)降水的方式。

[提出效果] 针对〝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先生分为甲乙两组,争辩这个说法能否正确?为什么?[分组争辩] 甲组:降水就是降雨是对的。

乙组:降水不光是降雨,降雪、降冰雹也是降水……[过渡] 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方式,降水还包括雪、冰雹等其他方式。

因此,从大气中下降到空中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先生描画] 让先生依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画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形和感受。

[判别]雨滴下落时明晰可辨,空中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延续成线,落到空中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空中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空中溅得很高,雨声剧烈,空中积水很多。

(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空中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暴雨)(2)降水的测定。

先生读阅读资料〝降水量的测量〞,让先生简述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测量方法和要求等。

先生回答,交流展现。

[总结]在先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员进一步说明:普通每天(不论能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失掉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失掉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失掉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的】1.看法降水量的时节变化。

2.看法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降水量的时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形导入生成效果情形导入:用一段视频资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现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下降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方式,使先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散布。

自学互研生成才干学习活动看法降水的变化与散布【自主探求】看法降水的变化1.先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索:(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先生归结: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方式。

气候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先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员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留意获取以下信息:(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预算年降水总量;(3)归结降水与时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权衡水热配置状况。

3.教员小结:依据降水的时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协作探求】1.先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员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反。

2.先生分组协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散布图。

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突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状况怎样?(2)从降水的海陆散布看,降水散布有什么变化?(3)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与最少的地点区分在哪儿?3.先生归结降水的全球散布规律,教员作小结:①赤道左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域降水多,内陆地域降水少。

④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降水对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以及衣、食、住、行、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阅读降量分布图,概括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习并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北京降水量柱状图绘制的作业校对,巩固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描述方法,引出本堂内容主题,简介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从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过多过少三方面举例说明降水的变化及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后作业
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等降水量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
结合任务书中的任务一,以澳大利亚为例,介绍等降水量线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对等值线图进行分层设色的加工,并学习规范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借助课本p61活动,结合任务书,引导学生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并学会概括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
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初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地理(七年级上册)
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及基本的读图方法;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够初步学会概括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