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养
利哈乔夫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 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 优雅风度的人。
学习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 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 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 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 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 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 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 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 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 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才算是有教养。
课文总结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 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 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 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的逻辑 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 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尤其 本文所阐述的 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从而能 在自己的生活中和与别人的交往中做一个真正有教养 的人。
❶3-10 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❷11-12 从正面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三 13-18 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
雅风度”。
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 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 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 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 共同点?
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没有教养的 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 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 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
探究主旨
1. 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 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 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探究主旨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 —10段每一段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品味亮点词语: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 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 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 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 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 度”怎样才会得来。
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恪守(kè) 允诺 (nuò)
自持 (chí)
汲取 (jí) 扭捏 (niē)
箴言 (zhēn)
贸然(mào) 尴尬(gān)
涵养 (hán)
矫揉造作(jiǎo)
絮絮叨叨 (xù)
附庸风雅 (yōng)
大发雷霆(tíng) 彬彬有礼 (bīn)
自吹自擂(léi)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著 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 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 学。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 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 任教授。1971年, 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 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 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 象征。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3)“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 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 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 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 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 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 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3.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 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 点即“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一 1-2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二 3-12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 1 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wenku.baidu.com
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 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3.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 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利哈乔夫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 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 优雅风度的人。
学习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 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 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 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 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 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 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 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 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 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才算是有教养。
课文总结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 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 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 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的逻辑 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 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尤其 本文所阐述的 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从而能 在自己的生活中和与别人的交往中做一个真正有教养 的人。
❶3-10 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❷11-12 从正面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三 13-18 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
雅风度”。
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 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 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 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 共同点?
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没有教养的 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 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 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
探究主旨
1. 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 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 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探究主旨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 —10段每一段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品味亮点词语: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 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 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 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 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 度”怎样才会得来。
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恪守(kè) 允诺 (nuò)
自持 (chí)
汲取 (jí) 扭捏 (niē)
箴言 (zhēn)
贸然(mào) 尴尬(gān)
涵养 (hán)
矫揉造作(jiǎo)
絮絮叨叨 (xù)
附庸风雅 (yōng)
大发雷霆(tíng) 彬彬有礼 (bīn)
自吹自擂(léi)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著 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 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 学。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 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 任教授。1971年, 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 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 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 象征。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3)“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 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 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 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 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 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 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3.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 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 点即“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一 1-2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二 3-12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 1 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wenku.baidu.com
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 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3.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 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