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大“跨文化模块”教学建设
——基于新《国标》的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一、新《国标》内容提要:
《国标》的指导思想,第一,对英语专业的定义,即“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第二,《国标》既要夯实以往反复强调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又要摆脱纯粹以训练语言技能为目标的怪圈。第三,《国标》要进一步强调英语专业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并以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主要抓手,潜移默化地将英语专业学生打造为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高层次人才。第四,《国标》既要凸显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又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的培养。(仲伟合潘鸣威,2015)
《国标》中提出的能力要求,“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分号之前的内容涉及到“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了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的优势所在。(仲伟合潘鸣威,2015)
《国标》另一关键环节则是课程体系,这也是高等院校实施教学过程中需直接贯彻执行的重中之重。《国标》凝结出“模块教学、分层优化、特色并重”的课程设置理念。所谓“模块教学”,即是按照模块的相关要求开设课程。《国标》提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五大模块。(仲伟合潘鸣威,2015)仲伟合、蒋洪新认为,在新《国标》框架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分为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第二外语等语言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英语教育等课程。蒋洪新提出,把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西方文明史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蒋洪新,2014;仲伟合、蒋洪新,2015)
二、我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两大专业模块中专业必修课现状:
1.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1234,高级英语12,英汉笔译基础12,汉英笔译基础12,高级商务英语12,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专业核心课程中没有一门(跨文化)文化类课程。
2.专业方向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
英语国家概况、基础口译12、学术论文写作、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语言文化系列讲座
仅有两门文化类课程,其中“语言文化系列讲座”只有1个学分。“英语国家概况”只有2个学分,且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春季学期,课程内容难度与深度广度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课程开设周期的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论证。1
三、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1.主要观点:解读新《国标》,无论是英语专业定义,英语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跨)文化始终是关键词之一。“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是英语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三大对象之一,“跨文化交流能力”是突出英语专业人才自身优势所在的三大能力之一。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也应该包涵“(跨)文化模块”教学,并明确其重要地位。
2.具体方案:
(1)将“跨文化交际”列入专业核心与必修课程,4学分(约64学时),第二或三学年开设。
(2)将“跨文化交际(基础/导论)”列入专业核心与必修课程,2学分(约32学时),第二学年开设。
将“跨文化商务交际”列入专业方向限制性选修课程,2学分(约32 1笔者之前所在的吉林大学,“英美概况”开设在三年级,全学年两个学期开设,对学生来讲仍然是难度较
大的一门专业课程。附件“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英美概况也是分为,一二两个部分,开设一学年。
学时),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上学期开设。
(1、2方案可选其一)
(3)“英语国家概况”更名为“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列入专业核心与必修课程,4学分(约64学时),改为第二或三学年开设。
(4)将“中国文化通论(英文)”、“西方文化经典选读”或“中西文化比较(双语)列为专业方向课,至少选择其中一门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四、我院英语专业跨文化课程组师资力量
目前,我院英语专业跨文化课程组共有专任教师2人。
负责人,王朝晖,2007年调入厦门理工学院。在理工的近9年间,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英语、外汉专业、大学英语公选课)、“中西文化比较”(外汉专业)、“综合英语”(英语、外汉专业)、“跨文化与翻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限选课)、“国际礼仪文化”(外汉专业限选课)、“中国文化”(留学生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英语专业必修课)、“美国社会与文化”(英语专业选修课)等8门课程,其中,“中西文化较”、“跨文化与翻译”等5门为新课程。
主持“跨文化交际”校级精品课程1项;
《跨文化交际》(双语)2010-2014年连续五年,学校双语课考核为“优秀”;
建有“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综合英语”校级网络课程3项;
主持“跨文化教学”校级及其他教改课题3项;
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项(排名第二)。
课程组成员,黄少红,连续讲授“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十余年,有较丰富的跨文化课程教学经验,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主持参与校级及其他跨文化教研课题多项。
“跨文化课程组”教师有能力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的“跨文化模块”教学,将之建设得更全更好。
新《国标》推出在即,各层面改革在即,借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机会,提出以上个人的思考和建议,仅供领导和同事参考。希望可以为我院英语专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