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合集下载

蔡元培

蔡元培

培北国一中 。大不个国 不能,只 能没蔡有 辜 没有元两 鸿 有皇培个 铭 蔡帝一好 元,个人 。, 中我 ——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 世界各国的大学校 长中,在某些学科 上有卓越贡献的不 乏其人,但是以一 个校长的身份能领 到一个大学对一个 民族一个时代起到 转折作用的除蔡元 培以外,恐怕找不 出第二个了
蔡元培、陈独秀与文科哲学门毕业生 合影· 1918年6月· 北京大学
蔡元培简介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中进士。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 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4年,与陶成章 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 会会长。1907年,赴德国留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 府教育总长。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 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五四运动爆发 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 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 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有《蔡元培全集》存世。 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 。
评价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文化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史上 无人可比的。 正如杜威所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 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 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 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 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 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突出贡献 ——改革北京大学
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 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 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 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蔡元培在孙中山 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对北大进行了 全面改革。

蔡元培生平

蔡元培生平

走进名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生平经历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早期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初年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的生活总结

蔡元培的生活总结

蔡元培的生活总结一、简介蔡元培(1868年- 1940年),字季重,浙江宁波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学者、政治家,以及民主革命家。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倡爱国主义教育,主张综合实践教育,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

此外,蔡元培还是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家和国际交流使者。

二、学术及职业生涯蔡元培于清朝末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神田外国语学校学习欧洲语言和文化。

他在日本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受其影响。

归国后,蔡元培于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蔡元培对于综合实践教育的主张非常重要。

他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蔡元培还倡导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蔡元培是一位热爱国家的爱国者,他坚信教育是振兴中华的重要途径。

他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调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

此外,蔡元培也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他主张民主和平等,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他希望通过民主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蔡元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维护民主权利,并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活动,努力为民众谋福祉。

四、国际交流与对外事务作为中国第一位外交家,蔡元培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对外事务和国际交流。

他曾任职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蔡元培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争取了国际声誉。

蔡元培还是世界教育会议的积极倡导者和促进者。

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重要主张,并通过国际交流推动这些主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实践。

五、对后世的影响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无法估量。

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蔡元培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除此之外,蔡元培的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元培

蔡元培

总结

可以说蔡元培重塑了北大,奠定了北大在近代 中国教育史上和革命史上的声誉,影响和地位。 也有人说,时势造就英雄,即使当初没有蔡元 培也会有人来担任他的历史角色。是的,但是 历史选择了蔡元培,北大选择了蔡元培,因此 蔡元培与北大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能斩断的关系, 蔡元培因北大而成就蔡元培,北大因蔡元培而 成就北大。
蔡 元 培 和 北 大
目录
1蔡元培介绍和其担任北大校长的时代背景。 2.蔡元培在北大所做的改革。 3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之间关系。 4总结。
人物简介

蔡 元 培 ( 18681940 ):字鹤卿,号孑 民,浙江绍兴人。清末 曾举进士,入翰林院, 后从事革命活动,参加 光复会、同盟会。辛亥 革命后任民国第一任教 育 总 长 。 1917-1923 年 任北大校长。 1927 年任 中央研究院院长, 1940 年病逝于香港。
时代背景
1. 1916年军阀混战政客相争,黎元洪上任后,在外留学的 蔡收到了回国任北大校长的电报。 2.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老 师大都为北洋官僚,学生是王宫贵族及富家子弟。学生们不 是研究学术,而是热衷于玩乐和巴结官僚。学生们喜欢读法 律,而法律系教员是官员兼任的,学问不多但受学生欢迎。 学生为自己以后的仕途找靠山。
谢谢观赏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 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 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 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 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北大精神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改革
1.
2.
3. 4.
5.
6. 7.
8.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

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

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蔡元培,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1. 引言1.1 蔡元培的生平简介蔡元培(1868年- 1940年),字季敬,号诱华,江苏省启东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祖籍浙江绍兴。

自小耳聪目明,聪颖过人。

幼年时跟随诗人黄遵宪学习书法和著作,继学习经史百家。

1896年在上海创办私塾学东书院,后升格为东吴大学,1991年更名为南洋公学,1921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

1928年担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次年北平大学更名国立北京大学,继任第一任校长。

1931年创办中国自然科学地图,致力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蔡元培非常强调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他的办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正文2.1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强调以德育为先。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成就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他提倡教育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蔡元培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蔡元培提倡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制定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启示意义。

2.2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非常突出,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他幼时接受传统教育,25岁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升补翰林院编修。

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有识之士预感到国家将面临更大危机,提倡变法,蔡元培思想亦偏向维新,特别佩服谭嗣同。

戊戌维新失败后,蔡元培对清廷深感失望,返回绍兴,就职于新式学校。

蔡元培在晚清时期先后任教于中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南洋公学,还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另一方面,他创办《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07年,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资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涯,期间主要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元培回到上海。

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确立了近代式的教育体制,并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描绘自己的教育蓝图。

同年7月,他因不满袁世凯专权,辞去教育总长之职,再赴欧洲。

1916年蔡元培回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支持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树人)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专注于发展国家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

他主张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新尝试,并主张教育事业要与学术研究相配合。

1928年,蔡元培获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研究院于储备人才、扶掖专家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原拟取道香港前往西南,主持西迁后的中央研究院,但因年老体弱而滞留于港。

居港期间他一直关心抗日活动,争取国际支持。

最终蔡元培于1940年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蔡元培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前清举人,1892年为翰林,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

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组织爱国民主抗日运动。

抗战爆发后,主张对日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

1940年3月5日病逝。

一百多年来,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人。

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还是蔡元培校长。

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堪称风采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一、改造北京大学1917年1月,在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敦请和孙中山的劝促下,出身翰林的前清举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

当时,许多学生继承着清末老爷式的作风,只想混个毕业资格,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少数肯读书的,也多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读书当做求取功名利禄的捷径,对学术研究并无兴趣。

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的大有人在。

这就是他就任之前北大的校风。

蔡元培到校后,第一次发表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为贯彻这一方针,他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提倡民主精神,推广近代科学文明,广泛调整科系及课程设置,扩充文、理科各系,随后又沟通文理,合为一科,设置研究所,改年级制为学分制。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元培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历史人物蔡元培

历史人物蔡元培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生于一个商人世家。

十一岁丧父,家境从此萧条。

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883年中秀才,1889、1892年相继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学习外语,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中,蔡元培同情维新派,尤其佩服激进的改良主义者谭嗣同。

他认为维新派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决心兴办教育,一度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1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

1902年参与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进行秘密活动的机关。

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

1904年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11月,将暗杀团改组扩大,修订章程,创立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

1906年春应聘任绍兴学务公所总理。

1907年6月赴德,在中国驻德使馆工作。

次年秋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学等学科。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

不久旅居欧洲,从事著述。

旅法期间曾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

1916年11月回国,次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前后,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礼教;提倡“劳工神圣”,反对军阀政客的巧取豪夺,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在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后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监察委员。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第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第二:著作《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第三: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2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这五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具体内容有:①改变学生的观念;②整顿教师队,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4、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

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壬子癸丑学制。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1866年11月18日-1940年3月5日),字杲,号苍露。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爱国者。

蔡元培生于江苏省镇江府丹徒县(今镇江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府嵊县乌山村。

自幼聪颖,十三岁进入洋务运动的西学馆念书。

后来留学日本,深受东京英吉利学校校长奥斯汀的教导,受到从斯宾塞来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1901年蔡元培被五邑大学迎请为首任校长,次年创办南洋公学(今为复旦大学),成为历史上中国本土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他一直担任校长,1917年奉推荐中国孙中山总统聘任孙中山为国子监监正、拜总统府参事。

1919年他在北京组织成立全国遗老重学会,鼓励抵制日货运动,并发起五四运动。

1927年五一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推荐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命创办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今为中南大学)。

蔡元培一生与教育工作紧密相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倡导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还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出“爱国、爱人、爱学、爱美”的教育宗旨,注重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蔡元培本人也是一个德才兼备、为人谦和的教育家。

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办了多所知名学府,更是在于他对教育理念的坚持和实践。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蔡元培是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成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思考。

蔡元培自幼聪明过人,求学期间品学兼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1896年,蔡元培赴日本留学,后转赴美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此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其形象塑造主要围绕着他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坚定立场。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人物特点:1. 教育改革先锋: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年至1927年),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北大从一个旧式官僚养成所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2. 社会活动家与革命者:
-早年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组织光复会等团体,并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如创立中国教育会,提倡女子教育,创办爱国女学堂,打破了传统性别教育的局限。

3. 人格魅力与道德典范:
-在剧中,蔡元培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教育家风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青年,是当时学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时代先驱: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之一,蔡元培积极推动白话文运动,支持科学与民主理念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关键作用。

5.影响力与贡献:
-他在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总之,《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是一位深受敬仰的教育改革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的言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摘要:一、引言:介绍蔡元培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的内容概述三、详细解析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1.教育独立2.教育公平3.学术自由4.培养全人四、蔡元培主张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五、结论:总结蔡元培的贡献和影响正文: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号孑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教育独立、教育公平、学术自由、培养全人”的十六字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育独立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意味着教育应该不受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干扰,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和纯洁性。

在当时的背景下,蔡元培极力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对教育的束缚,提倡教育为民生、为国家服务,强调教育的独立地位。

二、教育公平蔡元培主张教育公平,要求消除阶级、性别、地域等差别,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提倡普及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使教育成为全民共享的资源。

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积极改革招生制度,取消对女性的限制,践行教育公平的理念。

三、学术自由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鼓励师生追求真理、发挥创造力。

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不受权威、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成为我国学术自由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学者和青年。

四、培养全人蔡元培主张培养全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备良好品德、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全人。

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在当代社会,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教育独立、公平、自由和培养全人,仍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继续弘扬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代表了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

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

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人物介绍课件

蔡元培人物介绍课件
为中国近代教育、文化、科学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
蔡元培
翁同龢:「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冯友兰:「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他的人格, 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傅斯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 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 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
蔡元培于「五四」之主要贡献
▪ 全力支持, 极力营救
1919年5月4日,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带领下,终爆发「五四事件」,政 府派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逮捕了30多名学生,其中约20名北大学生
蔡元培于「五四」之主要贡献
▪ 全力支持, 极力营救
5月7日,在蔡元培四处奔走多方营救,最终学生被释放;5月8日,面对政府 追究,为保全北大与学生,他被迫辞职与离京 其后北大师生和北京教育界发动「挽蔡运动」,终9月返京复职
学术研究
直至蔡元培北上接任,遂见转机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 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时发布《大学令》,为近代高等教育建立了较完 整的体制:
▪ 1917年,成为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刀阔斧革新:
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
✓ 裁减不称职的本国和外国教员 ✓ 罗致了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进思想的新派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字仲申,又字鹤卿,号孑民
▪ 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 ▪ 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1940年于香港病逝,并
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幼年读四书五经,曾任翰林院编修 ➢中日甲午战争(1898)后,受到西学影响且渐觉满清之腐
败,遂投入反清革命 1改9变1为7了年「北,五大抱四,持奠运教定动育其救」学国建术之立精心➢神重,着辛,要出手亥培任中养改革北心大革命京、批大国(人发学内1才祥校9教1长地1育,年)后,留德返国后任首任民国教育总长,

蔡元培

蔡元培

智...... 何等高尚! 仁...... 何等伟大! 勇......何等谨慎! 音乐的美感........后人所不及!!!
余嗜美术,
周,亦嗜美术
• 譬人之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 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 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惯全体; 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 心理作用也,付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 渴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 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 • 孟子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也, 吾亦欲毋加诸人。 • 孟子曰: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 无告者也。 • 张子曰: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 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尔 达人。
1902年,在上海与章炳麟等发起 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并担任会长 1913年旅居德、法,从事教育、 哲学和美学研究 1915年与李石曾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次年与吴 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 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 校 1923年1月因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提案逮捕财政总 长罗文干,提出辞职,出走欧洲。 1927年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 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 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1月27日和萧友梅于上海创办国立 音乐院(即现上海音乐学院),是 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
蔡元培
(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 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 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 家、教育家、政治家。[1]中华民国首任 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 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 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 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 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 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 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 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 究的主张。

蔡元培

蔡元培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 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 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 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 才去帮助他。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 宁展个性。——蔡元培 ⊙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蔡元培式对 公众开放。整修一新的蔡元培故居纪念馆三楼 设立为“蔡元培实物馆”,将首次展出120余件 珍贵文物。 ⊙北大学生发生讲义风潮,对讲义收费不满而闹事。据蒋梦麟
11蔡元培选集(蔡元培,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2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东方出版社1996 13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蔡元培,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4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张元济, 著/蔡元培, 著)商务印书 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 15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我和商务印书馆(蔡元培著/蒋维乔著/庄 俞著) 商务印书馆 1987 16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蔡元培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7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蔡元培著)三联书店1990 18蔡元培选集(蔡元培著)中华书局1959 19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蔡元培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青 20蔡元培全集(蔡元培,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衣
(1932 )
蔡元培培植家乡青年不遗余力,先后主办过绍郡中西学 堂、绍兴府学堂、越郡公学、明道女校,曾任稽山中学 名誉校董。绍兴城区笔飞弄有蔡元培故居,今建为纪念 馆,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新建“元培小 学”“元培中学”以示纪念。遗著辑有《蔡元培全集》。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有录(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 供稿)。
办 学 原 则 : 思 想 自 由 , 兼 容 并 包
导三 创二 抄一 下是 造是 发是 ,使 条设 讲“ 有大 件立 义大 从学 。研 不学 事高 究 求无 科年 所 进研 学级 , 步究 研学 为 之院 究生 大 陋, 的得 学 习则 机以 毕 。教 会在 业 ”员 。导 生 易 师 深 陷 指 造 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

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

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

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

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关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北大之所以为北大的原因导入,引出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引发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结合问题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问题: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哪三点要求?计划做哪两件事情?
三、精读鉴赏
重点研读2-4段
步骤:解决疑难句;回答教师的问题,快速筛选信息。

结合以下问题研读第2段
问题:
1、从本段中可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进学只为做官发财。

(教师可适当补充北大当时的情况)
2、蔡元培认为,“大学之性质”是什么?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3、蔡元培认为,作为北大学生,为何要抱定宗旨?
——正面:“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容有止底。


反面:“误己误人”
研读第3段
问题:
1、从本段中可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道德沦丧
2、为什么北大学生要“砥砺德行”?
——大学生地位身高,当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3、北大学生当如何“砥砺德行”?
——“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
研读第4段
问题:
为什么北大学生要“敬师爱友”?
——教师为学生求学提供便利。

同学间可收切磋之效;同学同处一校,毁誉共之。

四、感悟思考(自由批注)
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教师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了解本文作为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1学生先谈谈对演讲辞的一般印象
2教师展示演讲辞的一般特点
(1)针对性(2)鲜明性(3)条理性(4)通俗性(5)适当的感情色彩
3结合本文谈其突出的特点
——中心突出,层次清晰
二、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从本文中,你感知到蔡元培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有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
有教育家的眼光和智慧
有改革者的勇气
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等
(教师可适当补充有关蔡元培先生的情况)
三、全文小结
四、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