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中新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更有价值,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现有的学习方式造成学习时间的的大量流失,学习效率的低下。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在《谈教学方式变革》一文中论述学生学习时间中关于“实用时间和可用时间”的关系时指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是实用时间的差别。这一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障碍。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以最佳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别教育需要,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成为时代必然的选择。笔者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老师和主管教学的校长,经过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结合我校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方面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理解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解放教师思想,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很多教师一直实行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其惯性教育思想、惯性教学方法、惯性思维方式等,严重影响高中新课改的推进,甚至成为推进过程中的“瓶颈”。实事求是地讲,现实有太多的尴尬:比如:日常教学老一套,公开课上体现一下新课改理念;课堂看起来有磁场,其实只是老师个人的秀场,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变,高

中课改要么举步维艰,要么半途而废。怎么改变现状?

笔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得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搞好高中课程改革,必须积极引导课改教师读书思考。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洗脑”,要“脱胎换骨”,要坚定教师的课改信念。

期编印了包含《让教育回归常识》《人,应该怎样成长》《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等有分量的文章在内材料专辑,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由校级干部领学,并要求做好笔记,写好反思;二是学校推荐送书学,规定肖川的《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周彬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和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5本书为必读书;还采购《与儿子一起成长》《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质教学的十一条准则》《给青年教师的十五封信》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书籍,由教科室专门组织教师借阅,登记检查,每期评选一次优秀读书教师,评选优秀读书教研组、备课组;三是教研活动定向学,教科室每周编印一期教研通讯,每期一个主题,刊印精品文章,要求组长领学,让学习改变心态,积累智慧。现在,“懒惰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没有反思力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不读书学习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已成为松滋四中老师的共识。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

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由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确实有效的改革。有意识的注意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教师要更像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放下身段,贴近学生,“民主是课堂的起点”,明确“引领”是比“传授”更重要的教学手段,明确“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

经过引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蹦乱跳等等的课堂教学。

三、实行以学定教,是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

课堂教学凭什么要改、凭什么来改?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对此,一线教师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依据新课程理念来改。事实上,在实践中,广大教师们都在积极考虑根据新课程的

理念来上课、评课。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据同样的理念来上课,有的老师用新方法,有的老师用旧方法,有的老师没办法;教研员来看课这么上,研究者看课那么上。依据同样的理念来评价一堂课,有的认为是相当成功的课,有的认为是完全失败的课。这说明,课堂教学改革仅仅以理念为依据是不够的,它容易带来改革的主观性,使人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结为理念不同带来的结果,从而模糊是非、制造分裂,使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笔者认为,一切教学方式变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要降低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观性,必须使课堂教学改革由理念为依据的改革转移到以事实为依据的改革。理念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价值判断,必须要有事实基础。因此,所谓以事实为依据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之前,必须要通过观察、调查来收集课堂教学改革对象的事实资料。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不是理念说了算,而是事实说了算。比如说,我们实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弄清楚我们学生的素质究竟处于何种状况、哪些方面素质高、哪些方面素质低等方面的事实;我们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弄清楚我们的教学质量现状如何、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各占多少、学生成绩分布处于何种状况等具体事实。如果没有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具体事实作基础,我们所实施的课堂改革就必然缺乏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笔者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科知识固有的特点、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