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概念及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是一门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旨在探索叙事的结构、功能、形式和意义。

它涉及到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作品,包括小说、故事、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等。

它关注的是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叙事来传达意义和情感,以及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结构分析。

文本分析是对叙事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结构分析则是对叙事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以探讨作品的形式和功能。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当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开始关注叙事作品的形式结构。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叙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者和理论,如法国的罗兰·巴特、美国的华莱士·马丁等。

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对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欣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理解叙事作品的方法,也为我们揭示了叙事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

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

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

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叙事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叙事学的发展趋势叙事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研究:叙事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叙事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 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叙事学将更加关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将更多地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叙事法

叙事法

一、相关概念1叙事“叙事”就是讲述、叙述事件。

叙事是超越文学具体体裁而存在的现象,是叙事者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给他人的一种方式。

因而人们可以用它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件,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预报将来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只在叙述者的想象中发生的,亦即是虚构的。

”叙事是我们生存中最普遍的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叙事之中。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从襁褓之中的摇篮曲,到孩提时代的童话歌谣,再到电影、广告甚至日记,叙事都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说过: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

种类繁多,题材各异。

叙事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史诗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里。

而伯格的观点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叙事之中,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

不过,这文本并非无可质疑的。

他告诫说:我们曾以为读、听和看故事不过是用来“消遣”,其实这些叙事绝不这样简单!2叙事研究叙事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那就是叙事学。

现代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其诞生的标志为在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主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这时的叙事学还只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

而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

人们通常运用叙事的方式寻求实践的具体联系,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抑生活中的情节和情趣。

如洛朗·理查森写道: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故事怎么讲的学问。

就像我们平时看电影、读小说,这些都是在讲故事。

叙事学就是要弄明白故事是怎么被构建起来的,怎么才能讲得精彩。

先来说说“故事”和“话语”。

故事呢,就是实际发生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白雪公主被后母嫉妒,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

这就是故事的内容。

而话语呢,就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比如是用电影的形式,还是小说的形式,用什么语气讲,从哪个角度讲。

就像同样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可以拍成动画片,也可以写成童话书,这就是不同的话语。

再说说“叙述者”。

叙述者就像是讲故事的人。

有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啥都知道,就像一个上帝在给你讲故事。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叙述者,知道每个角色的想法和行动。

而有的叙述者是有限的,只知道一部分事情,就像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鲁滨逊自己在讲述他的冒险故事。

还有“情节”。

情节就是故事的发展过程。

好的情节要有起有伏,不能平平淡淡。

比如一个英雄一开始很弱小,然后经过各种挑战变得
强大,最后打败了大反派。

这样的情节就很吸引人。

叙事学的这些基本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也能让作家、导演们把故事讲得更好。

总之啊,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就像是讲故事的工具,让我们能欣赏到更精彩的故事。

记住哦,故事、话语、叙述者、情节,这些都是叙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一、本文概述1、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叙事理论,作为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和叙事意义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

从古至今,叙事理论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古典修辞学时期,叙事理论主要关注修辞技巧和说服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手段来影响听众或读者的观点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理论家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叙事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后来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进入现代语言学阶段,叙事理论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功能和叙事结构的内在逻辑。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如普罗普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叙事结构的普适性模式,如“功能”和“行动元”等概念。

这一时期的理论对叙事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生成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随着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视野。

文学批评家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叙事话语”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核心问题。

同时,文化研究学者如福柯通过对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分析,将叙事理论与社会文化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叙事在构建社会认同和权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叙事空间理论强调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元素和空间结构对叙事意义生成的重要影响。

这一转向不仅拓宽了叙事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文学、电影、地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以及空间转向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理论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化对叙事的理解,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文学批评、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空间转向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叙事的基本结构。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戏剧学中,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并分析其对戏剧作品的影响。

叙事理论是研究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学科,它探讨了戏剧作品中的叙事元素和叙事规律。

在叙事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情节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最为常见,观众可以通过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来理解故事的内涵。

非线性叙事则是以非时间顺序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通过跳跃式的叙事来增加观众的思考和参与感。

在戏剧作品中,叙事方式是指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对白、独白、旁白、舞台动作等。

对白是最为常见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独白则是一种通过一个人物的独白来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方式,通过独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旁白则是由一个不参与故事情节的声音来进行叙述和解释,旁白可以提供背景信息和引导观众的理解。

舞台动作则是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舞台动作可以增加戏剧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对于戏剧作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可以影响观众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叙事方式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思考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对叙事方式的理解和分析来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其次,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也可以影响戏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

戏剧创作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戏剧风格和艺术效果。

最后,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还可以对戏剧作品的观众反馈和评价产生影响。

观众对于叙事方式的喜好和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戏剧作品的评价和口碑传播,因此,叙事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也是戏剧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叙事是人类文化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塑造和传承社会价值观。

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叙事提供了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综述几个经典的叙事学理论,包括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和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是叙事学中最早的理论之一,它认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受到基本动机的驱使。

普罗普将叙事结构分为31个不同的步骤,并将这些步骤归纳为7个基本动机,包括王子和公主、救援、婚姻、追求、试炼、报复和谋杀。

这些基本动机构成了故事的基础构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故事能够触动人心。

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叙事学的视野。

坎贝尔认为,所有叙事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普遍的结构,即英雄之旅。

这一结构包括英雄的离家、面临挑战、接受指导、克服困难、获得奖赏、回归家园等阶段。

英雄之旅理论强调了叙事中的成长和自我发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探讨了叙事中的符号和符码。

他认为叙事是通过符号系统来展示的,并将符号和符码分为具体和抽象两个层次。

具体符号是具有共同理解和认知的物体、人物或场景,而抽象符号是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概念。

巴尔特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叙事中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以及如何通过符号传递深层含义。

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强调了叙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他认为,传统的线性和简单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格尔提出了“复杂叙事”的概念,指的是以非线性、断裂或模糊的方式呈现的叙事形式。

复杂叙事突破了传统叙事的限制,鼓励读者的主动参与和理解,同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综上所述,经典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

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一、概述在文学研究领域,叙事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通过叙事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所呈现的叙事结构、叙述策略和意义。

本文将围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展开讨论,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阐明其应用。

二、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叙事学起源于文学和语言学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叙事结构、叙述者角度、叙述策略、叙述语言等方面。

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学逐渐扩展到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故事”和“叙述”两个概念。

故事是事件或情节的内容,而叙述则是将故事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呈现出来的过程。

叙事学通过分析故事和叙述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叙述者的立场、观点和意图。

三、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1. 整体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首先是对整个文本进行分析。

研究者需要关注文本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等方面,以揭示出文本的整体叙事特点。

2. 手法与策略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还包括对文本中使用的叙述手法和策略进行分析。

这涉及到叙述者对故事的选择、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揭示出叙述者的意图和叙事效果。

3. 叙述者角度分析法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还要注重对叙述者角度的分析。

研究者需要考察叙述者对事件的态度、观点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方式,以揭示出叙述者的立场和情感倾向。

四、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我们将通过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来进行案例分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其叙事结构复杂,人物众多。

通过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1. 整体分析法:《红楼梦》以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起落为主线,通过情节交错、伦理矛盾等手法,揭示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2. 手法与策略分析法:《红楼梦》中运用了诸多文学手法,如悬念设置、对话描写等,构建了丰富的叙事策略,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叙事学

叙事学
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很早就开始了,但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学者托多罗夫提出。他在 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 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将文学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规律、自成一体的自足的符号系统,注重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小说理论形成对照,结构主义叙事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经典叙事学都是 20 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这一大家族的成员。它们关注文学系统自身的特征或规律,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主、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形式主义文论相对于传统文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在小说领域尤为明显。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 17 或 18 世纪,19 世纪发展到高峰,20 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尽管不少小说家十分注重小说创作艺术,但 20 世纪以前小说理论和批评集中关注作品的社会道德意义,倡导和采用的往往是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的批评方法,把小说简单地看成观察生活的镜子或窗口,忽略作品的形式结构。
二、叙事视角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80 年代后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很多作品不再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而是采用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故事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形成多元叙事视角的方式。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叙述者是“我”,视角是“我父亲”,讲的是“我爷爷”的故事。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法国文学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十日谈”的语法》中首次使用“叙事学”一词,标志着叙事学的正式诞生。

在此之前,柏拉图、李斯特、洛克哈特等人已经对叙述话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叙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60-70年代,结构主义大背景下,经典叙事学理论得以确立,主要聚焦于对叙事文本的分析研究。

随着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叙事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更加多样化,不仅关注文本分析,还关注叙事形式和语境的影响。

在民俗学领域,普罗普对故事形态的研究为叙事学奠定了基础,随着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对于叙事的研究突破了民间叙事文本,而向仪式、景观等方向拓展。

在我国,段宝林提出的民间文学立体化特征以及董乃斌、程蔷提出的“民间行为叙事”新概念等,都为我国叙事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叙事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在吸收不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叙事作品。

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

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
影视 赏析
英国小说评论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 观》中是这样描述情节的:情节是强调因果关系 的叙述事件。可见情节强调的是一系列事件的因 果关联的过程。影视 赏析来自(二)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故事与情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故事与情节的异同: 1.故事是未经作者加工的生活中的事实,情节
是创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编撰出来的。 2.故事只有一个,它自身是不变化的,根据同
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 要求用形象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 一个形式。”
所以主题来源于生活,是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一 种思想或理念,主题会在人的心灵中拥有一种内在力量,产生 一种形象作为外在的形式。
影视 赏析
电影作品的主题即创作主旨,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 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凝聚在影片造 型表意和结构叙述中,创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伦 理价值的整体思考以及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和启示力量。 说白了,主题就是创作动机。
得善恶的最终裁决。《老无所依》不仅为英雄没落高唱挽 歌,也为全社会老年人的朝不保夕和毫无救赎唱悲歌。从 行侠仗义的个人英雄主义宣泄,到创建文明的故事,到反 思文明的弊端,到对恶贯满盈、道德沦丧社会的悲观失望 和对人性的审视,西部片的主题随时代变化获得观众对“ 旧瓶装新酒”的兴趣。
影视 赏析
《老无所依》是西部片模式化的突破,是众多类 型元素的集合体,是在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对传统进 行嘲弄、戏仿和创新,以获得新的观赏经验和对现实 的新理解。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除用反类型内 涵突破颠覆传统,还具有天生的延展性,在不同类型 间相互渗透,重组,并在融合和变体中保持并发展自 己。这也许就是西部片仍是美国电影业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的原因。

叙事的概念

叙事的概念

叙事是指用语言、图像、音频等手段来描述故事、事件、经历或情境的过程。

它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文学、电影、漫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

叙事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还包括了情节、人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呈现,以及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意图等因素的体现。

在叙事中,人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通过描写人物的特点、性格和行为,读者或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甚至对故事产生共鸣。

此外,时间和空间也是叙事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故事中的事件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总之,叙事是一种强大的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建立联系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1、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

1、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
影视 赏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评价:
科恩兄弟凭借《老无所依》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 片等四大奖项,该片改编自马克•麦卡锡发具有深刻社会 价值和独特思考的同名小说,科恩兄弟秉承一贯的黑色幽 默和血腥暴力把这部苍浑有力的小说改编得机智细腻、扣 人心弦。
影视 赏析
此片被定义为一部动作片,但也可被视为西部片的时代变奏之作 ,它几乎涵盖了西部片类型的全部形式元素:
影视 赏析
第三章
电影大师作品分析
影视 赏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从《老无所依》看西部类型片的时代变奏
二.《美国往事》:一部格调不俗的“犯罪片”
三.美国电影《教父》经典镜头的视听语言读解
四.《音乐之声》——留给世人永恒的“真、善、美”
五.精湛的表演 无言的控诉——评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影视 赏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影视 赏析
6、分析影片中的人物关系表现方式 影片中人物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刻画和交代人物关系 ,形成影片叙事中的矛盾冲突。对于人物关系的分析最终 会指向影片的内容核心。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可以分为群像性和个体性。
例:影片《可可西里》中,塑造了为保护藏羚羊而 拥有共同个性的一群人的整体形象。
影视 赏析
(五)细节
占为己有,想以此改变自己的生活,谁知却遭到冷血杀手 Chigurh( Javier Bardem 饰)的跟踪和追杀,陷入了逃亡的险境。
同时,当地治安官Bell(Tommy Lee Jones 饰)也在对一连串的
杀人事件进行调查,并努力保护Moss的安全。但是,让Bell感到无力 绝望的是,他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追踪到冷血杀手,Moss的生命安全 受到严重的威胁,Bell一边缅怀父辈们的光荣岁月,一边深感现实中 老无所依的悲哀。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
叙事学理论是一种文学研究的理论,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叙事学理论把个体的叙事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个体叙事可以用来补充已有文本或广义地理解人类行为。

它主要内容包括叙事的范式,叙事的结构、叙述本质与叙事方式等等。

叙事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现代文本解析理论,如法兰克·福特(Frank Ford)2002年在《新叙事主义读本》中提出的新叙事理论。

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学家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叙事学理论观点,如弗里德曼(Freedman),卡洛斯·考伯特兰(Carlos Cortes)等。

他们认为,叙事不仅仅是一种文本,它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人类行为的形式化理解。

叙事学理论强调故事中的元素,如故事的结构、情节设计,以及故事的叙述视角。

叙事理论认为,个体的叙事可以表达文化和社会的结构,叙述视角可以映射出更大的文化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强调叙事的动态,即未来的叙事可能会改变社会文化的结构。

叙事学理论对文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被用来分析一个故事中的文本,分析叙事模式,从而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来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此外,叙事学理论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社会中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间的关联。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第11章叙事性作品一、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1.西方的叙事理论与叙事学西方传统的叙事理论对叙事文学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的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2.中国的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以诗文理论为主,自明代以后,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以明清之际的文艺批评家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

3.中西传统的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二)叙事的含义与特征1.文学叙事的含义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的对象一般是社会的人,这是文学作品的共同对象。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的事件。

(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文学的叙事话语所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这个故事的叙述话语之中,人们不能也不必用作品话语之外的资料来验证真假,只能看人物与行为在整个话语中的关系如何,是否合乎生活逻辑与情感逻辑。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1.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

叙事对世界的解释与一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等意识形态话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解释不是概念,而是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态度。

2.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

(四)叙事的构成1.叙述内容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2.叙述话语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叙事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叙事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叙事可以传递文化、道德、历史和人类经验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史书、传说、戏剧、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和叙事风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国叙事学试图揭示叙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叙事往往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故事通过吟唱、讲述、演奏等形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口头的传统方式使得叙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文学作品的书写和印刷等方式的出现,叙事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叙事传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根基,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叙事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考证、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揭示其中隐藏的叙事规律和内涵,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考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中国叙事学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叙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另外,中国叙事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现代叙事形式和传统叙事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中国叙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揭示中国叙事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叙事学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和发展背景。

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

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

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外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

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

18世纪小说正式登入文学殿堂后,对叙事(尤其是小说)的讨论更加充分全面: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形式,再到小说的功能和读者的地位等。

今天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些叙事学范畴,如叙述视点、声音、距离等,也早有人讨论过。

如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

它“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他们提出“故事”和“情节”的概念来指代叙事作品的素材内容和表达形式,大致勾勒出其后经典叙事学研究所聚焦的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以此来突出研究叙事作品中的技巧。

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于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这本书被认为是叙事学的发轫之作。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章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i)/叙事(diegei)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期叙事理论在传统文学中已有系统研究,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明清时期的金圣叹小说评点等,这些理论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被视为叙事学的发轫之作。五六十年代,众多学者如弗莱和布思等提出系统的叙事技巧和模式观点,推动了叙事学走向繁荣。叙事学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确立,研究叙事作品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受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托多罗夫于1969年提出“叙事学”概念,此后现代叙事学进入结构主义时期,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也展开了本土化的叙事研究,丰富了叙事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