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合集下载

第八章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演示文稿

第八章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演示文稿

经络 气阻滞不通
斜,甚则流涎
第十四页,共151页。
外风证与内风证的区别
➢风淫证:主要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证
候表现如上。
➢内风证: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如
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以出现类
似风性“动摇” 特点:眩、麻、抽、颤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动风”。
证候表现外风与内风有所不同,临床时应 加以鉴别。
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概念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鉴别
第十九页,共151页。
【概念】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
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 证、寒邪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

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
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 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 状。
第二十六页,共151页。
四、湿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外湿与内湿鉴别
辨证要点
第二十七页,共151页。
湿邪致病的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概念】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 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 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第三十三页,共151页。
燥淫证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 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 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 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侵袭,易伤津液, 易损伤肺
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分为: 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见下表: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2.寒淫证3.暑淫证4.湿淫证5.燥淫证6.火淫证1.暑淫证候的表现是A.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B.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C.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D.突发皮肤瘙痒、丘疹E.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正确答案】C2.患者出现头重如裹,脘痞苔腻,肢体困重,属A.热证B.暑证C.燥证D.湿证E.寒证【正确答案】D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2.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3.亡阳证: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4.亡阴证: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亡阴亡阳鉴别细目三、辨气血类证候一、气虚类证1.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意义:机体元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意义: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临床表现: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中诊病性辨证

中诊病性辨证

②辨面色 :苍白与潮红
③辨四肢 冷热:肢温或肢冷
④辨肌肤寒热:身热或身凉
⑤辨脉象 :微细欲绝与细数无力
⑥辨神情:淡漠与烦躁
⑦唇舌口渴:淡润与干红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气血密切相关,病证有虚有实:气病类、血病类、气血同病类)
一、气虚类四证
(一)气虚证
1、概念: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之虚弱证
血瘀证
一、 【概念】 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
要表现的证候。 关于瘀血:
1、《说文》:“瘀,积血也”。 2、《证治准绳》、《皇汉医学》:“污秽之血为瘀血”。 3、《血证论》:“离经之血为瘀血”。
瘀血——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去或消散,而停留于某处,或血液运 行受阻,积于经脉或脏器,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
4、辨证要点:体弱,气虚之症与任一“不固”共见
(四)气脱证
1、概念:元气虚极欲脱所见之危重证候
2、成因:气虚加重,大汗、吐泻、大出血,饥饿、
疲劳、暴 邪骤袭
3、临床表现:(成因不同,症状有共性)
气息微弱,
汗出不止
面色苍白
口开目合,手撒便遗,
意识朦胧、昏迷、
舌淡润,脉微
4、辨证要点: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弱
二、阴虚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概念: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
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
证的性质。
2、成因:热病、久病、温燥、情志、房劳、衰老
3、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
心神失养 :心悸失眠
筋失濡养:手足发麻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辨别病变性质
通过气血津液辨证,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 如虚实、寒热、阴阳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分析病情轻重
气血津液失调的程度不同,病情轻重也不同 ,通过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测疾病转归
气血津液失调的改善或恶化,往往预示着疾 病的转归,通过辨证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 势。
调理气血津液在改善病性中意义
调理气血津液是改善病性的重要手段
01
针对气血津液失调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可以改
善脏腑功能,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调理气血津液需结合具体病情
02
调理气血津液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
性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调理气血津液需注重整体观念
03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调理气血津液时需注重整体观念,兼
虫积辨证
指寄生虫感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辨证。根据患者生活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判断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程度 。
痰饮辨证
指水液代谢障碍导致痰饮内生的辨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四诊信息,分析痰饮产生原因及影响脏腑功能状况 。同时,还需关注痰饮的流动性、黏稠度等特性,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07
病案分析与讨论
改进建议
为提高病性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建议加强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能力 和治疗水平。同时,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 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辨证目的
明确疾病的本质,为治疗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用药和针灸等治疗手段的选择。
辨证历史与发展
古代辨证
古代中医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 渐形成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等基本辨证方法。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病性辨证
胞宫; 苔滑腻,脉濡缓——湿证之舌脉; 关节肿痛、沉重,屈伸不利——湿注关节。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湿邪所致的病证较多,且 病情复杂,部位广泛,缠绵 难愈。其重要病机是气机被 遏,阳气受损,其主要治法 是利其小便,所谓“治湿不 利小便,非其治也”。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五、燥淫证 (外燥证)
中医诊断学
寒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证候, 只有分清其类型以及各类之异同, 才能把握其不同的治法,再者, 应注意分清中寒与虚寒,因其性 质相同,然而其程度不同,前者 急而后者缓,前者宜“寒者热 之”,后者则“阴病治阳”。尤 其是阳虚之结果即是亡阳证。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三、暑淫证 (暑证)
1、基本特点: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主要成因】: 先 天 不 足 或 后 天 饮 食 失 调 ,
来源不足。 劳累、久病,消耗太过。 年老体衰,精气自亏。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常见证型】: 气虚证 气陷证 气虚不固证 气脱证209/10/5中医诊断学
1(、1气)概虚念证:(指基元本气不证足型,)其推动、温
2019/10/5
中医诊断学
二者有区别是:
病因学所说的病因(六淫、七情、饮食、 劳倦、外伤),重在论述原始致病因素 (发病条件)的致病作用。
辨证学所确定的病因(内风、气滞), 主要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
如感受寒邪常见寒证,但亦可出现热证 的结果。也就是说,原始病因可出现不同 的结果。
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病因之 间的关系。此为本节学习的难点。
暑为阳邪、其性火热,最易耗气伤津。心 主火,暑邪亦属火,极易内传,伤及心营。 暑必夹湿,常与湿邪相合为病。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暑淫证热、气虚、湿、神昏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忧思证的主要表现是A、精神萎靡,头晕健忘B、心悸失眠,疲乏少力C、忧愁不乐、失眠多梦D、烦躁易怒,面红目赤E、胸闷胁胀,心悸失眠2、下列不属于悲恐证的临床表现是A、精神萎靡B、胆怯易惊C、心悸失眠D、疲乏少力E、头晕健忘3、怒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A、烦躁易怒B、胸胁胀闷C、面红目赤D、舌红苔黄E、以上都是4、以烦躁多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是A、喜证B、怒证C、悲恐证D、忧思证E、以上都不是5、喜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A、精神涣散B、语无伦次C、举止失常D、烦躁易怒E、心神不安6、下列属于津液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皮肤干燥B、眼球深陷C、口渴欲饮D、脉细数无力E、以上均是7、阳水的水肿特点是A、足胫先肿B、下肢先肿C、腰部先肿D、腹部先肿E、眼睑、颜面先肿8、下列各项中,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部痞胀,舌淡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属于A、痰证B、饮证C、水停证D、津液亏虚证E、以上都不是9、支饮饮停于心包的临床表现是A、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B、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C、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D、泛吐清水,房腹痞胀,腹部水声漉漉E、以上都不是10、饮邪停留于胃肠,可见泛吐清水,脱腹痞胀,腹部水声漉漉者属于A、痰饮B、支饮C、溢饮D、悬饮E、以上都不是11、痰饮的饮停部位为A、胃肠B、胸胁C、心包D、四肢E、肝胆12、悬饮的饮停部位为A、胃肠B、胸胁C、心包D、四肢E、肝胆13、以胸胁胀满疼痛,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为主要证候的是A、气滞血瘀证B、气血两虚证C、气随血脱证D、气不摄血证E、气虚血瘀证14、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脉微欲绝者。

辨证属于A、气血两虚证B、气虚血瘀证C、气不摄血证D、气随血脱证E、气滞血瘀证15、下列各项中,以吐血,便血,皮下瘀斑,鼻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脉弱为主要表现的是A、气血两虚证B、气虚血瘀证C、气不摄血证D、气随血脱证E、气滞血瘀证16、下列属于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A、头晕目眩B、心悸失眠C、形体消瘦D、面色晦滞E、脉细弱17、气血两虚证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A、头晕目眩B、面色晦滞C、少气懒言D、神疲乏力E、心悸失眠18、血热证的表现特点为A、身热夜甚B、心烦失眠C、燥扰不宁D、口渴面赤E、以上都是19、血瘀证的疼痛特点为A、胀痛B、重痛C、刺痛D、空痛E、虚痛20、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属于A、气逆证B、气闭证C、气滞证D、血瘀证E、血虚证21、引起气滞证的病因为A、情志不舒B、气机郁结C、痰饮、瘀血D、宿食、蛔虫E、以上都是22、下列各项中,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益为主要表现的是A、气虚证B、气脱证C、血脱证D、血虚证E、气不固证23、血虚证的临床表现是A、面色苍白B、四肢厥冷C、心悸气短D、舌色枯白E、两目干涩24、以自汗,大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属于A、气陷证B、气虚证C、气脱证D、血虚证E、气不固证25、以下哪项不是气脱证的临床表现A、呼吸微弱B、汗出不止C、少气乏力D、面色苍白E、舌淡脉微26、症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质淡嫩,脉虚,此属于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阳虚证E、气滞证27、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脱腹坠胀感,形体消瘦并见脱肛,此表现为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逆证28、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是A、身凉或身灼B、四肢厥逆或温和C、面白或面赤D、汗质的稀冷如水或黏热如油E、以上都是29、亡阳证的表现不包括A、冷汗淋漓B、身灼肢温C、呼吸气弱D、面色苍白E、神情淡漠30、亡阴之汗的特点是A、汗热而黏如油B、汗热味淡不黏C、汗冷味淡不黏D、汗冷味淡而黏E、以上都不是31、下列属于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口淡不渴B、五心烦热C、大便稀薄D、脉沉迟无力E、畏冷肢凉32、临床上常见的阳虚证不包括A、脾阳虚证B、胃阳虚证C、肾阳虚证D、肝阳虚证E、心阳虚证33、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A、畏冷肢凉B、五心烦热C、两额潮红D、大便干结E、舌红脉细数34、发热恶热,口渴喜饮,便秘,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此属A、风淫证B、燥淫证C、火热证D、暑淫证E、湿淫证35、以下哪项不是湿淫证的证候表现A、头重如裹B、气短神疲C、胸脱痞闷D、纳呆恶心E、口腻不渴36、新起恶寒,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苔白,脉浮紧,证属A、内寒证B、里寒证C、伤寒证D、中寒证E、虚寒证37、具有严格季节性的证候是A、风淫证B、寒淫证C、湿淫证D、暑淫证E、燥淫证38、湿淫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为A、身体困重B、胸闷脱痞C、口腻不渴D、脉濡缓E、以上都是39、暑淫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A、口渴喜饮B、肢体困倦C、汗出不止D、舌红苔黄E、脉浮紧40、下列属于寒淫证临床表现的是A、头身疼痛B、脱腹疼痛C、肠鸣腹泻D、发热无汗E、以上都是41、中寒证又称为A、内寒证B、表寒证C、寒邪束表证D、太阳表实证E、太阳伤寒证42、下列不属于寒邪特性的是A、凝滞B、收引C、属于阴邪D、易伤阳气E、善行而数变43、寒淫证的脉象表现为A、脉浮紧B、脉浮缓C、脉沉迟D、脉沉数E、脉浮数44、风淫证的脉象表现为A、脉浮紧B、脉浮缓C、脉沉迟D、脉沉数E、脉浮数45、风淫证临床表现可见A、汗出微热B、头身疼痛C、肢体厥冷D、肠鸣腹泻E、脉浮紧二、B1、A.胃肠B.胸胁C.心包D.四肢E.肝胆<1>、支饮的饮停部位是ABCDE<2>、溢饮的饮停部位是ABCDE2、A.恶寒发热,无汗头痛B.发热恶风,头痛汗出C.发热汗出,口渴乏力D.胸院痞闷,口腻不渴E.干咳少痰,口渴饮水<1>、燥淫证的特点是ABCDE<2>、湿淫证的特点是ABCDE3、A.气虚证B.气陷证C.气不固证D.气脱证E.气闭证<1>、头晕眼花,气短疲乏,屈腹坠胀感属于ABCDE<2>、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伴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属于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忧思证指由于思虑过度,或过分忧愁,导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以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
【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 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
“风”性特征的证候。
证型
病机概要
临床表现
风邪 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
袭表 伤阳位,经输不利
脉浮数
风邪 肺气失宣,肺系受病 犯肺
咳嗽、咽喉痛痒、鼻塞流 清涕或喷嚏
风 痹
风流与窜寒关湿节合邪,痹阻经络,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肃 表
肺失宣降 寒邪袭表
咳嗽鼻塞 脉浮紧苔白薄
中 脏腑 寒中于里 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有不同 寒 气血 损及脏腑 临床表现
寒 经络 寒邪侵袭 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

经络,气 不利、遇寒加剧
血凝塞
寒淫证的辨证依据
寒淫证的辨证依据是,新病突起,病势较 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 表现。
本证属实寒证,与由于机体阳气亏 虚所形成的虚寒证有所不同,主要根据 是否感受寒邪、发病及病势的新久缓 急、病体的强弱等方面进行鉴别。
只是由于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 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而推求原因, 因而病因学研究的病因与辨证学探 求的病性往往又是一致的。
病因学是由因析果,辨证学是由果 析因。
病性辨证分为: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 状、体征等,对照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 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
寒淫证临床表现 寒淫证常分为“伤寒”(即“伤寒证”)和“中 寒”(即“中寒证”)以及“寒痹” 。三者在病 因、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概念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鉴别
【概念】

中医(专长)-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中医(专长)-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一)阳虚证与阴虚证1.阳虚证临床表现: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溏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

可兼神疲、乏气、气短等气虚表现。

2.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二)亡阳证与亡阴证1.亡阳证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2.亡阴证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油,身热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

病因病机汗液神情呼吸肌肤舌脉亡阴阴虚汗吐下太过、大出血等阴液极度衰竭—阴竭阳浮热汗如珠如油,质粘味咸烦躁急促面赤颧红身灼肢温皮肤皱瘪舌红而干,脉细疾促亡阳阳虚汗吐下太过、大出血等阳气极度衰微—温煦、固摄、推动无权冷汗淋漓,质稀味淡淡漠微弱面色苍白肌肤不温手足厥冷舌淡而润,脉微欲绝(1~2题)备用共选答案A.实热B.实寒C.虚热D.虚寒E.真寒假热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正确答案』C、B『答案解析』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虚热。

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实寒。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一)气虚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

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气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

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血虚证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性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性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性辨证第一节辨六淫证候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析和判断致病因素与性质,就是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的内容主要有:六淫证候、七情证候、毒证、脓证、食积证、虫积证等。

本节的学习方法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所学过的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分析和判断各种病因证候。

在此不作重点介绍。

第二节辨阴阳虚损证候一、阳虚证[概念]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临床表现]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常见证候,并可兼有神疲、乏力、自汗、气短等气虚的证候。

二、阴虚证[概念]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属虚证、热证的性质。

[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

三、亡阳证[概念]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以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为证候特征。

证型:多指心肾阳气虚脱。

由于阴阳互根,故阳气衰微欲脱,可使阴液亦消亡。

四、亡阴证[概念]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所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以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为证候特征。

证型:亡阴多与心、肝、肾有关。

亡阴若救治不及,势必阳气亦随之而衰亡。

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要点:在病情危重的基础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阴或亡阳之兆,根据汗质的稀冷如水或粘热如油,结合身凉或身灼、面白或面赤、脉微或数疾等加以辨别。

亡阴亡阳的鉴别表:第三节辨气血证候气血辨证,就是根据气、血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分析、判断疾病中气血的盛亏及运行情况。

包括气病辨证、血病辨证和气血同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 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 病性辨证

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六淫证
候。
六淫辩证:
(1)淫和非淫
(2)感邪往往有内虚
(3)邪气随体质而转化
(4) 内外可以互相影响(内生五邪)
一、风淫证
【概念】
指外感风邪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外风证”。具有发
病急、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风邪袭表证:恶风、微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风邪袭表,腠
或苔少, 脉细数
“热、干、红、数、消瘦、盗汗、脉细”
【概念】
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外脱,以冷汗、肢厥
、面白、 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阳气由虚而衰,
寒邪极盛,暴伤阳气。
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失精等阴
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
致使阳气暴脱。
----- → 阳气极度衰微外脱
便稀溏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
妇女可见带下量多。
【辨证要点】
1.感受外湿
2.困重,胀闷,痠楚,腻浊,脉濡缓或细。
“重、浊、闷、腻、缓”
五、燥淫证
【概念】
指外感燥邪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外燥证。有凉燥和
温燥之分。发于初秋气温者为温燥,发于深秋气凉
者为凉燥。
五、燥淫证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
苔白或黄,脉虚数----暑伤气津
肢体困倦,苔白或黄----夹有湿邪
或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等--暑闭
神机
或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
搐---暑热动风
中暑(暑闭气机、心包、暑热动风)vs 伤暑(暑湿袭表)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二、寒淫证 (外寒证)
1、基本特点: (1)寒为阴邪,凝闭收引,清冷下趋。 (2)显症拘紧,沉静,清稀,暗淡 (3)传变比较单纯,易动水饮,易伤阳气,
多在气分
2.寒淫证实寒之伤寒、中寒、虚寒的鉴别:
(1)概念不同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肌表,阻遏卫阳所表现 的实寒证。
中寒证——指寒邪直中脏腑、气血,损伤阳气, 阻遏气机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第八章 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各种 症状体征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性质作 出概括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前证 候本质性原因,因而有时也称为 “病因” ,即“审症求因”和病性 辨证;但和发病学的原始因素的 “病因” ,概念不同,二者有区别, 又有联系。
【学习时数】 6学时
【概念辨析】 1.六淫证候的发病特点。 2.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疠的临床表现 及证候分析。 3.七情证候、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常见症状。 4.气病辨证: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 逆、
1.气滞证与食滞证 2.气闭证与气脱证 3.血热证与温病血分证 4.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 5.血寒证与血瘀证
外感风邪及风毒,新病突起,符合痒、
麻、动、抽等风邪致病的证候特点。同时 应熟悉外风证与内风证在概念、成因、证 候表现上的异同及外风与寒、热、火、湿、 痰、水、毒等邪兼并为病的名称,如风寒、 风热等。
在临床上,因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而出现上述症状,与外界风邪无关,称 之为"内风",将在脏腑辨证中详述,不 属本章范畴。
虚寒证(内)——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无力 所表现的里虚寒证。
(2)病因、病位不同
伤寒证 淋雨露宿
肌表、太阳
严寒
中寒证 饮食生冷 宫
肺胃肝心胞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一,病性辨证分析矛盾,辨别病性二,病性辨证的内容六淫辨证从外入侵,指外邪(季节性/气候)•1,风淫证:表,痒,动,走,歪•2,寒淫证:冷,白,稀,润,静•3,暑淫证:热,耗气伤津,口渴,暑多夹湿•4,四淫证:重,肿胀,浊,湿疹,苔腻•5,燥淫证:津液耗伤,干•6,火淫证:温,热,火【实热证】热,红,稠,干,动阴阳虚损辨证•阳虚证:阳气亏虚,温养推动无力,形寒肢冷【寒+气虚】•阴虚证:阴液亏虚,失去滋润濡养。

生虚热•亡阳证:阳气极度衰微,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阴证:汗出如油,四肢温热气血辨证气血的功能:气——推动,温煦,防御血——濡润,滋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辨证气虚证:元气不足,消耗太多【无力,动则益甚】舌象:舌淡,苔白脉:脉细,弱,虚补气【人参,黄芪】气陷证:气虚生举无力,反而下陷,内脏失其维系【主要是脾气虚弱,又叫中气下陷】腹部重坠,食后益甚,活动益甚。

头晕,脱肛,久泻久痢【补中益气汤】气不固证:气虚失其固摄。

气虚+不固汗口不固/二便不固/遗尿/冲任不固/精关不固/胎元不固气脱:元气亏虚已极而欲脱。

气随血脱,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

【同亡阳证,阳气亡脱】气滞证:某个局部,脏腑,气机不畅原因:情志不遂,病邪阻滞,阴寒,脏器虚弱表现:胀痛,痛且胀,喜太息,会因为情志波动而加重,脉弦气逆证:气机升降失常,生发太过。

【肺,胃,肝】•肺:肺气上逆,咳嗽,气喘•胃:恶心,呕吐,嗳气,打嗝•肝:肝气上逆,头晕,头痛,吐血气闭症:不通,闭阻神机。

闭阻某一个脏腑,管窍,气机逆乱,情志刺激。

病邪阻滞。

溺水。

电击。

血病辨证血虚证:生成不足【营养不良】;消耗太过【劳心过度,寄生虫,年老体衰】表现:面色淡血脱证:大量出血,在出血/血虚的基础上,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血瘀证:因为淤血内阻,血行不畅,离经之血,久病入络,产生的证。

【原因:外伤/气滞/情志刺激/血寒/血热/气虚/久病入络】表现:刺痛,肿块(坚硬,固定),出血(病程长,颜色紫暗),舌脉:青紫,脉涩止血活血药:田七血热证:火热内盛,热迫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一)阳虚证与阴虚证1.阳虚证临床表现: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溏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

可兼神疲、乏气、气短等气虚表现。

2.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二)亡阳证与亡阴证1.亡阳证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2.亡阴证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油,身热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

病因病机汗液神情呼吸肌肤舌脉亡阴阴虚汗吐下太过、大出血等阴液极度衰竭—阴竭阳浮热汗如珠如油,质粘味咸烦躁急促面赤颧红身灼肢温皮肤皱瘪舌红而干,脉细疾促亡阳阳虚汗吐下太过、大出血等阳气极度衰微—温煦、固摄、推动无权冷汗淋漓,质稀味淡淡漠微弱面色苍白肌肤不温手足厥冷舌淡而润,脉微欲绝(1~2题)备用共选答案A.实热B.实寒C.虚热D.虚寒E.真寒假热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正确答案』C、B『答案解析』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虚热。

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实寒。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一)气虚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

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气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

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血虚证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以病体虚弱,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一)气滞证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排气后症状减轻,且诸症常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脉弦。

辨证要点本证以气机运行不畅为主要病机;以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为主要表现。

(二)气逆证肺气上逆则咳嗽频作,呼吸喘促;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或恶心呕吐,呕血;肝气上逆则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等。

辨证要点本证以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气逆于上为主要病机;多见于肺、胃、肝等气机上气,以咳喘,或呕吐、呃逆,或眩晕为主要表现。

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一)血瘀证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肿块,在体表者色青紫,在腹内者触之质地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肤有瘀点、瘀斑,斑色紫暗,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

辨证要点本证以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以固定刺痛拒按、肿块、出血色暗、瘀血色脉为主要表现。

(二)血热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月经量多,崩漏等,其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舌绛,脉数疾。

辨证要点本证以血分热盛为主要病机: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为主要表现。

(三)血寒证临床表现畏寒,手足或少腹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或痛经、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

辨证要点本证以寒凝血脉为主要病机;以畏寒,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唇舌青紫等为主要表现。

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一)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局部胀闷,走窜疼痛,甚则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或有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或有情志抑郁,性急易怒;或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夹血块,或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

(二)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无华或紫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局部疼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淡紫,或有斑点,脉涩等。

(三)气血两虚证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颜色淡白,或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形体消瘦,手足发麻,舌淡白,脉细无力等。

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痰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舌苔腻,脉滑。

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其证候是A.气虚B.气陷C.气逆D.气微E.气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气虚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患者神疲嗜睡,动则心悸,常自汗出,纳差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沉细无力。

其证候是A.气虚B.气陷C.气逆D.气脱E.气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气虚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气滞B.气虚C.气陷D.气结E.气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气陷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气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患者,男,56岁。

素患眩晕,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脉弦。

其病机是A.气郁B.气逆C.气脱D.气陷E.气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气逆以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气逆于上为主要病机;多见于肺、胃、肝等气机上气,以咳喘,或呕吐、呃逆,或眩晕为主要表现。

下列各项中,哪两脏可同有血虚的证候A.心、脾B.肝、脾C.心、肺D.心、肝E.肝、肾『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虚以病体虚弱,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以心、肝两脏多见。

下列各项,不是血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经少经闭B.头晕眼花C.心烦失眠D.面色淡白E.肢体麻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虚以病体虚弱,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下列各项,属瘀血内阻临床表现的是A.面色黧黑B.面黑干焦C.面黑浅淡D.眼周发黑E.耳轮焦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瘀血内阻: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肿块,在体表者色青紫,在腹内者触之质地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肤有瘀点、瘀斑,斑色紫暗,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

A.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舌暗,脉涩B.气短疲乏,脘腹坠胀,舌淡,脉弱C.胸胁胀闷窜痛,时轻时重,脉弦D.面色淡白,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脉细E.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自汗,舌淡,脉虚1.血瘀证可见的症状是2.气陷证可见的症状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1.血瘀证可见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舌暗,脉涩。

2.气陷证可见气短疲乏,脘腹坠胀,舌淡,脉弱。

(1—2题共用备选答案)A.气滞血瘀B.气不摄血C.气随血脱D.气血两虚E.气血失和1.肝病日久,两胁胀满疼痛,并见舌质瘀斑、瘀点。

其病机是2.产后大出血,继则冷汗淋漓,甚则晕厥。

其病机是『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1.肝病日久,两胁胀满疼痛,并见舌质瘀斑、瘀点。

病机为气滞血瘀。

2.产后大出血,继则冷汗淋漓,甚则晕厥。

病机为气随血脱。

(1—2题共用备选答案)A.气血两虚B.气血失和C.气滞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1.两胁胀痛,舌紫暗及瘀斑,其病机是2.气短乏力,兼见月经量多,其病机是『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1.两胁胀痛,舌紫暗及瘀斑,其病机是气滞血瘀。

2.气短乏力,兼见月经量多,其病机是气不摄血。

患者,女,42岁。

眩晕昏蒙,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纳呆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其病机是A.风湿B.气虚C.血虚D.痰浊E.肾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痰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舌苔腻,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