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管理

合集下载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可能发生对母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妊娠。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孕产妇保健机构。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确保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

第二章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四条孕产妇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一)孕妇基本信息采集;(二)既往病史、家族史、婚育史询问;(三)体格检查;(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五)超声检查;(六)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

第六条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应进行详细评估,明确高危因素,确定高危等级。

第三章高危妊娠管理第七条高危妊娠管理分为一级管理、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

第八条一级管理:对一般高危孕妇,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定期随访,指导孕期保健。

第九条二级管理:对中度高危孕妇,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转诊。

第十条三级管理:对高风险孕妇,由专科医院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

第十一条高危妊娠管理措施包括:(一)制定个体化孕期保健方案;(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三)实施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四)开展孕期心理辅导,减轻孕产妇心理压力;(五)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并发症。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档案,定期分析、总结高危妊娠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高危妊娠管理

高危妊娠管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一)基线胎心率
– 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的胎心率。 –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有小的周期性波动称胎 心率变异。
– 波动范围正常为5~25bpm,频率为不小于6bpm – 如基线变异<5bpm,表示基线率呈平坦型;> 25bpm变异度增加,基线呈跳跃型
【胎儿窘迫】——处理原则
宫口开全者 宫口未开全者 缩宫素因素者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护理要点
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做好术前准备、新生儿抢救准备 心理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胎儿窘迫】——护理评估
病史:年龄、生育史、疾病史、妊娠并发症、胎盘功 能等情况。 身体状况:胎动情况,早期缺氧胎动频繁>20次/24h, 缺氧加重胎动减慢进而消失,胎心早期加快>160次/ 分,缺氧加重,胎心慢<120次/分,观察羊水情况, Ⅰ°污染绿色,Ⅱ°污染黄绿色,Ⅲ°污染混浊棕黄 色。 辅助检查: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病因
母体因素:孕妇患有高血压、肾炎、贫血、心脏病、 高热、出血、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 胎儿因素: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畸形、先心、 母婴血型不合等。 脐带、胎盘因素:胎盘钙化、种植异常、形状异常、

发良障碍、脐带过长、过短、打结、扭转、狭窄等。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妇产科护理学
早期减速
变异减速
晚期减速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三)NST(无应激试验)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孕妇以及胎儿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

高危妊娠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高危妊娠的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孕妇及胎儿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本身或胎儿在妊娠期间出现某些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的一种状态。

高危妊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孕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儿生长迟缓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需要及时干预和管理。

二、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性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高危妊娠的征兆和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同时,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促进胎儿良好发育,增加新生儿的存活率。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健全的高危妊娠筛查机制。

孕妇在怀孕初期进行系统的孕期筛查,包括产前检查和孕产保健等内容,及时发现高危妊娠的迹象和风险因素。

2.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定期检查等内容,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3.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建立由产科、内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高危妊娠管理团队,协同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4.强化孕妇健康教育。

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加强孕期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影响的发生。

5.及时干预和处理高危情况。

对于出现高危情况的孕妇,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处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6.建立健全的产前诊疗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的产前诊疗服务网络,包括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等,提供规范、便捷的产前保健服务,全面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间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需要特殊的管理和照顾。

为了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应该得到严格遵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一、早期干预1.1 定期产前检查:高危妊娠患者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1.2 营养指导: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确保孕妇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胎儿的正常发育。

1.3 心理支持:高危妊娠可能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和压力。

二、监测和评估2.1 定期产前筛查:对高危妊娠进行定期产前筛查,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和发现潜在的问题。

2.2 胎儿监测:采用胎儿监测技术,如胎心监测和胎儿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产前诊断: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产前诊断,包括羊水穿刺和绒毛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胎儿的状况和风险。

三、治疗和干预3.1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妊娠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或缓解症状。

3.2 手术干预: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存在严重风险的情况,如胎盘早剥或胎儿宫内窘迫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3.3 床旁护理: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密切的床旁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四、团队合作4.1 多学科协作:高危妊娠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支持。

4.2 医患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

4.3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高危妊娠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医生应与家庭成员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产后管理5.1 产后随访: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及时评估产后恢复情况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2 母乳喂养:鼓励高危妊娠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母婴健康。

5.3 心理疏导:产后可能出现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阶段。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孩、三孩,高龄孕妇和高危孕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有效的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及危害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难产或危及母婴安全的妊娠。

高危妊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孕妇的年龄、健康状况、生育史、孕期并发症等。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疾病等。

二、五色管理的含义及作用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我国实行了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五色管理。

五色管理是指根据孕产妇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五种颜色,以便于对孕产妇进行分类管理和及时救治。

三、五色管理的具体实施1. 绿色(低风险):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标识者(正常孕妇),常规产检。

2. 黄色(一般风险):年龄35岁或18岁,追踪重点孕妇报告单确诊结果、了解孕妇孕期动态变化并督促其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等。

3. 橙色(较高风险):年龄40岁,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及住院分娩。

4. 红色(高风险):评估以明确是否需紧急手术、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紫色(传染病):孕妇患有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胎儿进行评估和干预。

四、五色管理的效果及意义五色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

通过五色管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孕产妇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孕期保健和救治工作。

同时,五色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其定期产检和接受孕期保健知识。

五、高危妊娠的预防和管理1.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遇到一些疾病、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风险增加的情况。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本文将对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高危妊娠概念、分类、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措施等内容。

二、高危妊娠概念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高危因素可以来自孕妇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来自孕妇妊娠期间的合并症、并发症,同时也包括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对于高危妊娠,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少母婴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主要包括:1. 孕前高危:指在孕妇怀孕前存在一些疾病或因素,可能对怀孕及生产过程产生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2. 妊娠期高危:指在孕妇妊娠期间出现一些合并症或并发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3. 胎儿高危: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干预或监测,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四、高危妊娠管理目标1.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和评估;2. 制定个性化的妊娠管理方案,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3. 降低高危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母婴健康风险;4. 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五、高危妊娠管理流程高危妊娠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初次接触及筛查:孕妇怀孕后就诊,医生会进行初次接触和筛查,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高危因素;2. 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情况及筛查结果,医生会进行高危妊娠的风险评估,确定高危程度;3. 制定管理方案:根据孕妇的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定期的产检、专科检查、生活指导和用药干预等;4. 定期随访和监测: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母婴健康的及时发现和干预;5. 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处理:一旦出现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医生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风险;6. 临产前准备:孕妇接近分娩时,医生需进行临产前准备,以保障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特殊的医学管理和护理。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制定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年龄过大或过小、孕前存在慢性疾病、妊娠期并发症、孕妇有家族遗传病史、胎儿异常等。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孕妇和胎儿的风险程度,高危妊娠可分为三类:轻度高危、中度高危和重度高危。

轻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一种或两种风险因素;中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三种或四种风险因素;重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五种或更多风险因素。

四、高危妊娠管理步骤1. 早期筛查和评估孕妇在妊娠早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不同的高危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2. 个体化管理计划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包括定期产前检查、饮食调理、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

同时,根据孕妇的高危等级,确定是否需要住院观察或进行特殊治疗。

3. 高危妊娠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针对高危妊娠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比如,对于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需要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对于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

4. 胎儿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的超声波检查和胎心监护,对胎儿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

5. 分娩方式选择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对于重度高危妊娠,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以降低分娩风险。

六、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性高危妊娠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分娩风险。

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高危妊娠的预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七、结论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早期筛查和评估、个体化管理计划、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胎儿监测和评估以及分娩方式选择等步骤,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提高预后。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专人负责、全程管理的原则,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妊娠筛查、评估、报告、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第六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妊娠期的症状和体征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筛查结果,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将孕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第八条高风险孕妇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检查、胎心监测、血糖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评估分级制度,明确各类风险孕妇的诊疗措施和管理要求。

三、高危妊娠报告与转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报告制度,确保高风险孕妇的信息及时上报至上级医疗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

第十一条高风险孕妇的信息报告应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高危因素、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孕妇应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孕妇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救治。

第十三条高风险孕妇如需转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确保孕妇在转诊过程中的安全。

四、高危妊娠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孕妇得到全程管理。

第十五条高危妊娠管理应包括:定期产检、特殊情况下的诊疗、分娩计划、产后管理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质量。

五、高危妊娠救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救治制度,确保孕妇和胎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特殊的医疗管理和关注。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制定了本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二、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功能异常等。

三、高危妊娠管理流程1. 高危妊娠筛查:孕妇在孕早期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高危妊娠风险。

2. 高危妊娠评估:根据筛查结果,医生对高危妊娠进行评估,包括病史、检查结果、孕妇的身体状况等,以确定高危妊娠的程度和管理方案。

3. 高危妊娠管理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计划,包括医疗措施、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指导等。

4. 定期随访:高危妊娠孕妇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医生根据孕妇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5. 临床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孕妇出现的紧急情况,医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

四、高危妊娠管理的内容和要求1. 专业医疗团队:高危妊娠管理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来进行,包括妇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心脏科医生、肾脏科医生等。

2. 安全环境:为高危妊娠孕妇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包括洁净的病房、合理的护理措施等。

3. 个性化管理:根据高危妊娠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指导等。

4. 定期随访:高危妊娠孕妇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医生根据孕妇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5. 信息共享:高危妊娠管理需要医疗团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确保孕妇的医疗记录和管理方案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执行。

五、高危妊娠管理的效果评估1.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血压、血糖、心脏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2. 胎儿发育评估: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

3. 孕妇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危妊娠孕妇对管理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高危妊娠是指在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可能浮现异常的情况下,需要特殊管理和关注的妊娠。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危妊娠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高危妊娠的诊断和评估1.1 确定高危妊娠的标准:包括孕妇的年龄、孕前疾病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

1.2 进行详细的妊娠史和家族史问询:了解孕妇的孕前健康状况及家族遗传病史。

1.3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的检测。

二、高危妊娠的监测和干预2.1 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 严格控制孕期并发症:如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等,及时干预和治疗。

2.3 营养指导和生活方式管理: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保障孕妇及胎儿的营养需求。

三、高危妊娠的分级和分类3.1 根据孕妇的疾病情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轻度、中度、重度高危妊娠。

3.2 根据孕妇的年龄和孕前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如老年孕妇、青春期孕妇等。

3.3 根据孕妇的孕期并发症进行分类: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

四、高危妊娠的处理和管理4.1 个性化的产前护理方案: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产前护理计划。

4.2 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营养师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4.3 定期随访和监测: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五、高危妊娠的分娩和产后护理5.1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者剖宫产。

5.2 产后护理和康复:产后应加强孕妇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恢复,避免产后并发症。

5.3 长期随访和复查:产后应定期进行产后随访和复查,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情况。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的管理规范包括诊断评估、监测干预、分级分类、处理管理和分娩产后护理等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希翼相关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管理,提高孕妇及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三篇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三篇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高危孕产妇病情加重和意外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

首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2.首诊医师对妊娠风险筛查为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见附件2),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并用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以便加强分类管理。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

如有异常,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

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原则上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收治,进行科内或院内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同时联系安排随时准备转诊。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

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4、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及以上的孕产妇除按上述要求处理外,应注意签写“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联系上级医院安全转运孕产妇,保证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

并进行高危专案管理,保障高危孕产妇就诊需求。

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6.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

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一、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或并发症,容易导致孕妇或胎儿出现不良后果的一种妊娠状态。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孕前疾病史、孕妇年龄、孕次、既往妊娠史、家族遗传史等多个方面。

1. 孕前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2.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年龄的孕妇;3. 孕次:高孕次的孕妇容易出现并发症;4. 既往妊娠史:有早产、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5. 家族遗传史: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等。

以上因素都会增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二、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高危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健康,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减少因高危妊娠导致的不良后果,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三、高危妊娠管理的内容1. 分类管理根据孕妇的高危因素和并发症的情况,将高危妊娠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案。

一般将高危妊娠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2. 定期产检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检,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超声检查等,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个性化管理针对高危孕妇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包括饮食调理、休息规律、药物治疗等,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 多学科会诊对于复杂的高危妊娠情况,组织多学科会诊,包括产科、儿科、心脏科、内科、外科等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5. 预防接生对于需要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和术前评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6. 产后康复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在产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包括恢复期的护理、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促进孕妇的康复和身体恢复。

四、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1. 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团队:包括产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负责高危孕妇的管理和服务。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一、高危妊娠的分类高危妊娠可以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1. 孕妇年龄:如过早或过晚的孕龄;2. 妊娠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3.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4.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胎儿先天畸形、胎盘早剥等。

二、高危妊娠的管理团队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来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这些医疗人员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1. 孕早保健:在孕妇怀孕初期就要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检测孕妇的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同时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

2. 定期复诊: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复诊,包括产前检查、超声波检查、宫内胎监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营养指导:给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指导,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高风险妊娠的处理:对于高危妊娠,需要有专门的处理方案,包括积极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定期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紧急情况处理:对于急性发生的并发症,如胎位异常、胎心异常等,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保障母婴安全。

6. 产后护理:产后也需要对高危妊娠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帮助孕妇恢复健康,并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

四、高危妊娠管理的评价和监控为了确保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包括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评估管理团队的工作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结语高危妊娠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高危妊娠的安全和顺利分娩。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使更多高危妊娠母婴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怀孕期。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本实施细则。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凡妊娠期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的孕妇称高危孕妇。

二、高危因素及范围为了便于高危孕妇的管理和追踪,将高危因素及范围分为固定因素、环境与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

1、固定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1)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18周岁或≥35周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身高≤145厘米;骨盆狭小或畸形;胸廓、脊柱畸形;既往严重疾病史等。

(2)异常孕产史:流产≥2次、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先天异常儿史、阴道难产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不孕史等。

(3)妇产科手术史:附件手术史、子宫肌瘤剜除术史、子宫破裂史等。

(4)母子血型不合史和特殊血型。

(5)精神病;智力低下。

(6)珍贵儿:婚后2年以上不孕或输卵管吻合术后怀孕者、辅助生育怀孕者。

(7)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疑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毒感染或接受大量射线。

(8)文盲、家庭中受歧视等。

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1)妊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肝炎、肺结核、哮喘、血液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卵巢子宫肿瘤、恶性肿瘤等。

(2)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胆汁淤积症(ICP)、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斜位)、先兆早产、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延期或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动<20次/12小时或<以往胎动的50%)、胎儿生长受限、多胎妊娠(双胎、三胎等)、巨大儿(≥4000克)、胎膜早破等。

(3)其他:急性阑尾炎、性传播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严重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某种原于是存在较高孕产妇或者胎儿并发症风险的一种情况。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和胎儿的存活率,制定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危妊娠分类根据孕妇本身的疾病情况以及孕期的并发症风险,高危妊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孕前高危:指孕妇在怀孕前已经存在某些疾病或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孕期高危:指孕妇在怀孕期间浮现某些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3. 胎儿高危:指胎儿在妊娠期间浮现某些异常情况,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等。

三、高危妊娠管理原则1. 早期筛查和评估:孕妇在孕早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疾病筛查,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妊娠的风险。

2. 个体化管理: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歇息调整等。

3. 多学科合作: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妇产科、内科、心理科等,确保孕妇和胎儿得到全面的关心和治疗。

4.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浮现的并发症。

5. 严密监护:对于重度高危妊娠,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包括常规体征监测、胎心监测、血压监测等。

四、高危妊娠管理措施1. 高血压妊娠的管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需要控制血压、监测尿蛋白、进行胎儿监测等。

2.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进行血糖监测、饮食调控、运动指导等。

3. 孕期并发症的管理:对于孕期浮现的其他并发症,如贫血、妊娠期呕吐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4.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管理:对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情况,需要进行胎儿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5. 胎儿窘迫的管理:对于胎儿窘迫的情况,需要进行胎心监测、胎儿监测、血气分析等。

五、高危妊娠管理的效果评估对于高危妊娠的管理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孕妇的生存率:通过统计孕妇的生存情况,评估高危妊娠管理的效果。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胎儿或孕妇本身面临较高风险的情况。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高妊娠结局的质量,制定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孕妇:1.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2. 孕妇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 孕妇有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4. 孕妇有孕前疾病史,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5. 孕妇有孕产次史,如多次流产、早产等;6. 孕妇有胎儿异常,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畸形等。

三、高危妊娠管理流程1. 孕妇筛查和评估在孕妇初次产检时,医生应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孕妇的个人情况、病史和家族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压、血糖、B超等,以筛查出高危妊娠的风险因素。

2. 高危妊娠分类根据筛查结果,将高危妊娠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般可分为轻度高危、中度高危和重度高危三个等级。

3. 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根据高危妊娠的等级和具体情况,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孕期保健、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定期产检等。

4.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加强营养摄入,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医生应定期进行孕期保健指导,提醒孕妇注意饮食、休息和运动等。

5. 饮食调理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医生应制定合理的饮食调理方案,包括合理搭配营养、控制饮食热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

同时,孕妇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以防感染。

6.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危妊娠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进行监测和调整。

同时,医生应告知孕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7. 定期产检高危妊娠患者应定期进行产检,以及时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产检内容包括血压测量、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糖检测、胎心监测等。

8. 危险因素监测和处理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医生应密切监测危险因素的变化,如血压、血糖等,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及范围1. 高危妊娠是指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妊娠:(1)孕产妇年龄≥35岁或≤18岁;(2)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3)有不良孕产史,如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4)有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家族史者;(5)妊娠期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6)有其他影响妊娠和围产儿健康的因素。

2. 高危妊娠的范围包括:(1)孕产妇个体高危因素;(2)妊娠合并症、并发症;(3)妊娠期接触有害物质;(4)出生缺陷家族史;(5)其他影响妊娠和围产儿健康的因素。

三、高危妊娠管理措施1. 高危妊娠筛查: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

2. 专案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人负责、专案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定期随访:根据高危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风险评估和干预。

4. 转诊:对需要转诊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办理转诊手续,确保及时得到上级医院的救治。

5. 产前教育:对高危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分娩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6. 产后随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四、责任与要求1. 各科主任、护士长及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高危妊娠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本制度。

2. 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干预和处理高危因素。

3. 加强高危妊娠筛查,提高高危妊娠的检出率。

4. 加强产前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孕产期保健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准。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高危妊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通过遵循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内容。

一、风险评估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孕妇的年龄、孕前健康状况、孕期疾病史、孕产期并发症史、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孕期胎动情况等。

同时要检查孕妇的血压、血糖、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高危因素。

二、分级管理根据孕妇的风险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将高危妊娠孕妇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危妊娠,轻度高危妊娠可在普通产科门诊进行管理,中度高危妊娠可在专科门诊和住院进行管理,重度高危妊娠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

三、定期随访根据孕妇的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定期随访计划。

轻度高危妊娠孕妇可每月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尿常规等指标的检测,中度高危妊娠孕妇可每两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重度高危妊娠孕妇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以实时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四、联合会诊对于重度高危妊娠孕妇,需要由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五、营养指导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根据孕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六、心理支持高危妊娠的管理中也要重视孕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孕妇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确保孕妇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七、产前筛查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进行产前筛查,包括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疾病的筛查,以便在孕产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八、产前教育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进行产前教育,包括孕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观察方法、产后护理等内容的培训,使孕妇了解自身状况和健康风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件
24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病理生理
心血管 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泌尿 系统
胃肠 系统
呼吸 系统
代谢 系统
缺氧
胎心率 变化
脑水肿、 肾功
坏死
能不

胎粪 排出
整理课件
呼吸 窘迫 综合 征
酸中 毒
25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临床表现
胎心音的护理
【胎儿窘迫】——定义
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其 健康和生命者,是一种以胎儿胎盘系统的 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 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晚 期。
整理课件
23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病因
母体因素 胎儿因素 脐带、胎盘因素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
整理课件
2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定义】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 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 导致难产者。
整理课件
3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范畴】
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 有异常孕产史 各种妊娠并发症 各种妊娠合并症 可能发生分娩异常者 妊娠期接触有害物质者 盆腔肿瘤或曾有手术史者
整理课件
26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处理原则
宫口开全者 宫口未开全者 缩宫素因素者
整理课件
27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护理要点
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做好术前准备、新生儿抢救准备 心理护理
整理课件
28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整理课件
18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可能的护理诊断】
恐惧: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预期目标】
孕妇能接受现实情况,配合治疗。
整理课件
19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二)一般护理
营养、休息、个人卫生、环境
(三)健康指导
提供信息、指导监护技巧
(四)检查及治疗配合
(一)病史 (二)身心状况
身高、体重、步态、宫高、胎儿大小、胎位、 血压
胎膜、羊水 描绘妊娠图 数胎动:3~5次/小时,12小时不少于10次,
每小时不少于3次。
整理课件
17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22周后,双顶径每周增加0.22cm 听胎心:120~160次/分 电子胎心监护
11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整理课件
12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三)NST
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0次/分, 称NST有反应。
若少于3次或没有胎心率加速,称为NST无反应。
(四)CST
宫缩后出现早期减速视为正常
宫缩后出现晚期减速视为异常
变异减速,胎心率下降幅度超过70次/分,持续60秒以 上表示情况严重
7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监护措施】
(四)实验室检查
胎盘功能检查:
孕妇血、尿 雌三醇 血清 胎盘泌乳素(HPL),缩宫素酶
阴道脱落细胞
羊水检查 磷脂类

肌酐值

胆红素类物质

淀粉酶
唾液腺
脂肪细胞出现率
皮肤
整理课件
8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一)基线胎心率
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的胎心率。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有小的周期性波动称胎心
整理课件
30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
轻度窒息 重度窒息
整理课件
31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定义
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 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 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
整理课件
29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病因
胎儿窘迫 胎儿呼吸道阻塞 颅内出血及呼吸中枢损伤 药物抑制 其它
整理课件
13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五)OCT
若宫缩时或宫缩后胎心变异正常或无晚期减速 者,为OCT阴性
若多次宫缩后重复出现晚期减速,变异减少、 胎动后无胎心率增快者,为OCT阳性,提示胎 儿-胎盘功能减退。
整理课件
14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整理课件
15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整理课件
4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高危儿】
高危儿:
孕龄<37周或≥42周 出生体重<2500g 小于孕龄儿或大于孕龄儿
出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0~3分 产时感染
高危妊娠产妇的新生儿
手术产儿
新生儿的兄姐有严重的新生儿病史或新生儿期 死亡等
整理课件
5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监护措施】
率变异。 波动范围正常为10~25次/分,频率为不小于6
次/分
整理课件
9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二)周期性胎心率
是指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变化。 有加速和减速两种情况 减速又分为3种:
– 早期减速 – 变异减速 – 晚期减速
整理课件
10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整理课件
【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增加营养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
(二)病因处理
(三)产科处理
1.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
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2g 间歇吸氧: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2.预防早产:硫酸镁 3.终止妊娠:肾上腺皮质激素
整理课件
16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护理评估】
(一)人工监护
确定孕龄 宫底高度及腹围
宫底高度是指耻骨联合上缘到宫底的弧形长度。 腹围指下腹最膨隆处绕脐一周的周径。
高危妊娠评分 胎动计数
整理课件
6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监护措施】
(二)妊娠图 (三)仪器监护
B超 胎心听诊 电子胎心监护 胎儿心电图检测 羊膜镜检查
整理课件

生命体征、活动耐力、异常征兆

胎心、胎动、羊水
整理课件
20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结果评价】
护理对象的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母子平安,出院时不存在并发症。 住院期间孕产妇/护理对象主动配合诊治过
程,能正确接受现实情况。
整理课件
21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 理
整理课件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