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逆反心理逐渐在他们心中形成。
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决策,不想被别人干涉或命令。
逆反是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及时引导和教育。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生理因素。
身体发生变化带来的心理不适,如青春期的身体发育、荷尔蒙的变化等,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2.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家长过于严格等原因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3.同伴关系。
同伴中出现不良行为的孩子,可能会引发其他孩子的模仿和逆反情绪。
4.学习压力。
学校竞争激烈、家长的期望等压力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二、发生逆反行为时的应对方法1.认真倾听。
遇到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应尽快和孩子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
2.化解误解。
很多时候,孩子会对某些事情有误解,导致产生逆反情绪。
家长应及时识别这些误解,并和孩子共同解决。
3.鼓励孩子表达。
逆反情绪多是因为孩子内心不满足,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长应鼓励孩子把内心的情感说出来,避免内积外爆。
4.给予信任。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有自主意识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产生逆反情绪的可能。
5.引导自制力。
孩子有时候会因情绪冲动而产生逆反反应,可以引导他们在容易冲动的时候,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2.积极肯定和鼓励。
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尝试改变方法。
因为长时间以来孩子采取的方法已经是一种惯性思维了,所以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试着换一种方式,避免孩子陷入逆反困境。
4.渐进因素较小的改变。
要帮孩子结合生活常识,适当解释一些问题,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父母会有某些要求,渐进增强孩子的认同感,使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的要求,而不是抗拒和逆反。
5.搭建沟通桥梁。
双方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家长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乐于沟通,帮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逆反情况逐渐增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
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影响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厉或溺爱,导致学生对于家庭生活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也会给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2.学习压力过大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需要面对更多的功课和考试。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产生心理逆反的情绪。
3.社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较强的意识。
一些学生因为交友问题或者人际关系的困扰,产生逆反情绪。
4.自我认同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社会地位等方面产生疑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1.情绪波动大逆反的学生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抱怨,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产生排斥感。
2.行为不服从逆反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行为不服从,对老师的规定和安排经常不遵守。
3.沉迷于虚拟世界一些逆反的学生借助网络游戏、手机等外部工具,逃避学业和家庭压力,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4.情感闭塞逆反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情感闭塞,不愿意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困扰,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5.自我封闭一些逆反学生会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同学、家人交流,导致孤立和心理问题的加剧。
三、应对对策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该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避免过于严厉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的诉求。
2.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和课业压力,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降低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叛逆行为,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为教育者、家长和社会提供参考。
一、叛逆行为的原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可能是叛逆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不合理的期望压力、过分或过少的管制、不公平对待、冷漠缺乏关怀以及家庭冲突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叛逆情绪的产生。
1.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学校环境、沉闷的教学方式、过于严格的纪律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冲突等因素都可能诱发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
1.3 心理因素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期,情绪和忧虑常常容易被放大。
他们在面对日常困扰、学业压力、自身认同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叛逆行为。
二、叛逆行为的解决方法2.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与他们进行开放且有意义的沟通。
此外,适当的爱的表达以及赞扬和奖励的方式都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行合理的教育方式和评价制度。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体育和社交活动,帮助学生积极投入社会集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心理辅导的开展心理辅导是中小学生解决叛逆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选拔合适的专业人员为中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和自我管理等方式,帮助中小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2.4 社会关爱和支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对于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改善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家长和老师们对此现象感到困惑和焦虑。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权威、规则、约束反抗或表现出无视、挑战等不合群体行为。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它会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待和应对这一问题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家庭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任由孩子不受任何约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
当孩子不再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面对挫折时,就会表现出不满和逆反。
一些家庭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格,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也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校的制度过于僵化,容不得学生有一点点的不同意见,学生可能会感到束缚和压抑,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当孩子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或者被一些不良行为所影响时,也容易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
1.建立亲和力和沟通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至关重要。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不要过分溺爱,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家长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问题,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2.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的氛围和教学方式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有发言权和选择权,不要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小学高年级是一个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一个自我意识开始增强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家长、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反抗和抵制。
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十分重要。
一、逆反心理成因1.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都不同,因此在面对同样的教育和管教方式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固执,对于外部的规范和要求会产生抵触情绪,表现为逆反心理。
2. 家庭环境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其逆反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影响,比如过分溺爱、苛刻的要求、家庭矛盾等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 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也会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影响。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和老师或同学产生矛盾、不满或者遭受欺凌而产生逆反情绪。
二、对逆反心理的对策1. 理解与调节对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教育者和家长要做到理解与调节。
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找出疏导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2. 鼓励表达和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给予孩子足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处理内心的矛盾和情感。
3. 管理情绪教育者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情绪,提高情绪的认知水平,具备正确的情绪应对技巧。
对于孩子的愤怒、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让孩子学会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
4. 激发兴趣,培养爱好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孩子的爱好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逐渐缓解逆反心理。
5. 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长和教育者还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和谐、民主的学校氛围。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逐渐增多。
逆反心理是指儿童对于成人的教导和规定表现出的抗拒和反抗情绪。
逆反行为不仅会给孩子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不小的困扰。
如何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制定对策,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1.自我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他们对外界的规定和要求会产生质疑和反抗。
2.外界影响一些家庭或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比如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长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或者家庭关系紧张,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同伴影响同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孩子的朋友圈存在与家长观念相悖的朋友,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对待逆反心理的正确态度1.理解与包容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行为,首先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
孩子逆反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家长和老师要冷静理性地分析孩子的行为,找出背后的原因,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耐心与沟通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需要保持耐心,尊重孩子的个性,避免过于强势和冲突。
与孩子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引导与启发逆反心理的孩子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了解逆反的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引导他们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策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过于严厉或放任自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今后心理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是必然要面对的,这种心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尤其是高年级阶段。
一、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成因1.在学校方面的成因在小学高年级的生活环境中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就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应付差事的想法进行教育,没有认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交流,使得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就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过于粗暴,平常教育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训斥和批评,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在家庭方面的成因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到的重要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心理逆反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
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产生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不愿意大人干涉,希望能够独立自主,摆脱家长们的束缚,对于家长们的批评教育就不是非常容易接受,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还有些家长不适当的教育观念,对待孩子过于简单粗暴,更是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3.在学生方面的成因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原因,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对于各种未知的事物勇于探索,不迷信和盲从他人,而家长或者教师对学生的管制过于严密,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这种情况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就会出现过激行为,造成极负面的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小学高年级教育中进行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就需要学校方面加强重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布置学生的课时,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逆反心理问题却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这一现象更加普遍。
逆反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如不服从管理、顽固、故意违反规则、自我闭塞、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种种困扰。
本文将从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老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逆反心理,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逆反心理成因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常见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的觉醒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周围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和看法。
这种觉醒往往使得学生开始对管教产生抵触,认为自己有能力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过于溺爱和宠爱,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于学校的管理和规定产生抵触心理。
3. 同伴影响同伴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渐认同同伴,他们的行为往往易受同伴的影响,如果身边的同学存在逆反心理,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同学。
4. 学业压力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一些学生因为学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产生逆反心理。
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过高的学业期望和压力也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5. 心理问题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并且时常表现为逆反心理。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帮助,很容易演变为逆反行为。
以上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学校、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逆反心理有所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二、对策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建议。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逆反心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抗拒、反抗或违背他人的意愿和要求。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出现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自我认同:小学高年级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限制或不被理解,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2. 独立性需求: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当他们感觉自己受到约束或限制时,就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3. 对抗性行为的学习:有些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受到了对抗性行为的影响,他们学会了用逆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寻求自己的权益。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理解与尊重: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心理变化。
在与学生交流和协商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避免过多的命令和限制。
2. 提供选择: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
让他们参与课程安排或作业布置的讨论,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明确选择的后果和责任。
3. 培养沟通技巧: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鼓励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沟通。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学会妥协和合作。
4. 赋予责任:鼓励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
通过给予适当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5. 建立积极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家长间的关系,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关心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认同,减少逆反的心理需求。
了解和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权威、规则和指导的抗拒情绪和反叛行为。
逆反心理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的家长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都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或者缺乏亲子交流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对策方面,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益,用爱和理解引导他们的行为。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中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于严格的教学方法和严厉的纪律要求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师的冷漠或不公正的对待,同学之间的欺凌和排挤也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对策方面,学校应该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冲突,媒体的不良影响,同伴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孩子从社会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信息和观点时,容易产生困惑和抵触情绪。
对策方面,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承受力。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家庭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原因。
对策方面,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心与引导,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度过逆反期,健康成长。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师长和家长的话语和要求产生抵制和反抗情绪。
逆反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认识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权益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限制不再无条件地接受。
2.权威挑战: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有更多与师长和家长独立交流的机会,开始质疑权威,挑战他们的权力和决策。
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对过多的干预和限制产生逆反情绪。
3.心理争夺: 长大后的孩子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
但如果师长和家长忽视了这些需求和追求,过度干涉孩子的决策和行为,容易引发逆反心理。
针对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倾听与尊重: 师长和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追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决策的权力。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一刀切地限制孩子的行为和选择。
2.合理规定和边界: 在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的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规定和边界。
通过与孩子沟通和协商,制定出一些合理的规定和约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3.情感沟通和建立信任: 师长和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提供温暖和支持的环境。
在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时,要冷静理智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以建立相互的信任和理解。
4.激发兴趣和发展潜能: 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或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不感兴趣,而导致对这些方面的抵触情绪。
师长和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提供适合他们发展潜能的活动和机会,培养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5.心理辅导和专业支持: 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师长和家长可以考虑寻求心理辅导和专业支持。
通过专业人士的辅导,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小学高年级是孩子逆反心理的高发期,主要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在心理上进行自我探索和个性的塑造。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 感到被束缚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会遇到许多规矩和限制,这些规矩和限制让孩子感到被束缚,无法自由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没有被重视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2. 过度关注外界评价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外界的评价和看法。
当孩子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时,他们会感到受到了错误的对待,这种感觉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3.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是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常见原因。
家长若长期不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冷漠对待孩子,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孩子的逆反心态。
此外,高度争吵和家庭暴力也是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4. 学习压力小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学习成绩成为了评价他们是否成功的标准。
当孩子感到学业压力过大时,他们会想逃避学习和抵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1. 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家长和老师需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为孩子提供自由和空间。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和理解,避免过度批评和责备。
2. 提高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指人的情绪管理和交往技巧。
如果小学生缺乏情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培养孩子的情商,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交往能力。
3. 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降低学习压力,切实减轻孩子的负担。
4.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
为了避免家庭问题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扮演好榜样的角色。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是指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合理、反叛、抵触甚至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
这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受到了不良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不良、个性发展有问题、社会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以下是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堂。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问题,极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例如,家长过于严厉或过于宠爱孩子,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和不服管教。
对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温馨、关爱、引导、激励等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运用。
在严厉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多给予孩子温柔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二、成长环境不良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遭受到各种不良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例如,单亲家庭带来的孤独感、缺乏父母关爱、家庭纷争等诸多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对策: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并及时引导解决。
对于受到不良影响的孩子,可以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多部署一些家庭教育活动、情感安抚和关注等方式。
三、个性发展问题孩子处于个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形成将决定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如果一些小学生由于生理或者心理原因,其个性的发展出现问题,也将给他们之后的成长带来很多困难。
对策: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过程,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并与孩子进行及时沟通和引导。
对发展的慢或者发展有问题的孩子,学校可以加强课程设置,辅导小组和班级活动,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适当挖掘和发掘他们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社会环境敏感度很高。
如果被负面社会环境所影响,就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
例如,身边的同学、社会焦虑、社会竞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对策: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周围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周围的现实,不给孩子制造不必要的心理不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逆反心理是指孩子出现明显的反叛心理,对父母权威不屈服,显得抗拒、反感,乃至于出现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下面是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生理因素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上出现了许多变化,这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一些孩子就会表现出些许逆反心理,对家长和老师表示反感。
2.自我认知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我评价,这往往导致他们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甚至有点骄傲自大。
3.心理环境孩子们的心理环境也会影响逆反心理的产生。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孩子们可能会受到种种影响,比如家庭不和睦、学校竞争激烈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激发孩子们的逆反乃至叛逆情绪。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把孩子的感受轻易否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回应和理解。
2.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允许他们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情感,让他们有充足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3.加强关注和关爱家长和师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多给予孩子关爱和理解。
在孩子面临困难的时候,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4.建立良好的教育方式家长们要在教育孩子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不要因为孩子的逆反行为就和他们对抗,应该采用温和的方法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5.与孩子平等交流当孩子出现逆反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采用强制、威胁等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孤立和被压制。
小学生正处于逆反期,逆反心理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们只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关爱和理解,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从逆反期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们的行为异常,与我们一般的想象不一致,他们总是违背家长和老师的指示,甚至是逆反、反感和拒绝。
逆反心理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孩子,由于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且对权力的理解存在一些误解,所以逆反的情况较为常见。
本文将探讨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
一、逆反心理成因1.与亲密的关系缺乏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能是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或者是家中的长子长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可能会缺乏与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2.压力过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试和作业压力,也可能有一些社交和适应性问题。
如果孩子们遭受太大的压力而无法应对,他们可能会表现出逆反情况。
3.过度保护一些家长过分保护孩子,让孩子没有自由。
这时,孩子感觉被家长“控制”或“限制”,从而出现逆反心理。
4.过度自信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逐渐变得自负自信,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但是这种自信很可能隐藏着一种不健康的傲慢和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1.合理沟通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是解决逆反心理的基础和关键。
当孩子们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时,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并尝试与他们一起思考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为了避免逆反行为的发生,需要家长和老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能够在任何场合展示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上增强自信心。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并允许他们做出自己的决策。
当家庭中的规矩和孩子的行为发生冲突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修改规则,以适应孩子的需要。
4.父母和老师要成为孩子朋友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支持,并给他们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和老师可以赢得孩子们的信任,消除孩子们的逆反情绪。
5.安排合理的时间和任务适当安排孩子的时间和任务是保持孩子精神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对权威和规则的抗拒和反抗心态。
通常表现为不服从、不配合、挑战权威、违反校规等行为。
逆反心理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和干预,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1. 自我主张与独立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渐培养自我主张和独立意识,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和主张,对外界的规则和权威可能产生疏离和抗拒的心理。
过度的自我主张和独立意识使他们更倾向于挑战权威和追求个性化表现。
2. 对学习和生活的焦虑在小学高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成长中的挑战。
焦虑的情绪容易引发逆反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不愿意配合同学,甚至逃避学习和生活。
3.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过分溺爱孩子或者过分严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过分溺爱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不受约束的心态,而过分严厉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对策分析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时,首先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尊重,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要对学生过分严厉,也不要溺爱,而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年龄增长、自我主张增强密切相关,在教育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3. 积极引导学生情绪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引导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
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不愿意听从老师和家长的管理,不愿意学习和沟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特点,及对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1、生理发育期:小学高年级是孩子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会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和行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2、心理压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较为复杂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增加,课业压力大,加上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家庭中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家长是否关心孩子、家庭氛围和谐等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4、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学校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业有重要的影响。
二、逆反心理的特点1、学习逆反:不愿意参加课堂学习,不完成作业,成绩下滑。
2、行为逆反:对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不予接受,甚至产生冲突。
3、情绪逆反: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情绪抑郁。
4、社交逆反:不愿意与同学交往,在班集体活动中表现消极等。
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进行心理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使用严厉的教育方式。
2、调整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任务要适当合理,避免过多的学习压力。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班级管理。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班级管理要有温馨的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4、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
针对逆反心理学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及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原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原因与对策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现象。
这种逆反心理可以说是当前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
它会导致高年级学生自暴自弃、冷漠、多疑、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业荒废,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研究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而不希望成年人干涉;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
但是,对于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在他们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他们因此可能在有意无意当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应有的尊重,而当他们--我们的孩子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高年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
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部分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偏离,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呆板乏味,学习意志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摘要:教师在批评教育中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些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抗的情绪的现象。
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1、尊重学生动之以情,以理服人。
2、学会倾听,有效消除“意障”。
3、注意方法,把握分寸。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策略;尊重;倾听;方法
教师在批评教育中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中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抗的现象。
如,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
这种逆反心理可以说是当前学生的常见现象。
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
它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冷漠、多疑、不合群的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业荒废,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种特殊的的心理活动现象往往也使许多教师、家长感到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这大大挫伤了许多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探究艺术的疏导方法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 教师工作的失当。
学校教育不良因素的作用是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
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
比如,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采用粗暴
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言等,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抓住学生的一点过失不放,又写检讨,又上门投诉。
我们知道中高年级学生是逐渐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而不希望成年人干涉;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
这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2.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他们心理品质的形成最初来源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然而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中高年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只一顾追求、探索。
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止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
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如,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采用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言等,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
二、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要真正帮助学生化解逆反心理,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科学地评价学生中所存在的逆反心理,系统全面地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怎样克服和消除中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和教育好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尊重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1. 尊重学生动之以情,以理服人。
对学生要尊重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要求得到教师的爱抚,是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
有的老师爱抚地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深情地望一眼,或吩咐学生一件事。
对于老师的这些举动,学生或会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与期望。
老师应该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坚持充分说理,针对具体情况,向学生讲明道理,使他们逐步分清是非与善恶、美丑与荣辱,从而提高认识,并产生自觉的行动。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真正懂得,老师之所以严责,完全是因为爱深。
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他的逆反心理便会随之消除。
2. 学会倾听,有效消除“意障”。
所谓“意障”就是意义障碍的简称。
比如,一学生受了委屈还被老师批评,该生不服,逆反心理于是产生,干脆来一个破罐子一摔到底。
在这件事上,师生之间就存在着“意义障碍”。
如果这位教师能换一种做法,课后找这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这位学生
的心理话,问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就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般情况下,“意障”产生的土壤是偏见、成见、误解或观点立场的分歧,例如,教师认为同学间应该坦率地提出缺点错误,而许多学生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不义气”,是“出卖朋友”;当教师要求某生帮助同学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时,这个学生必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从学习、生活、内心的需求等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有的放失,得心应手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疏导工作,才能清除“意障”,缩短心理沟通的距离。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在“意障”尚未消除之前,教师最好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
3. 注意方法,把握分寸。
要消除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个别中高年级学生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式,采用谈话、谈心的方法,尽量减少严厉批评的次数。
谈话、谈心也尽量不在办公室,找个僻静之处,师生坐下来谈心交换思想,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能消除师升间的敌对心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可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暗示、点拨、提醒、谈心、批评。
老师应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有优点,没有优点的人也是不存在的,个别同学的优点只不过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而已。
所以,老师对个别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胸怀宽阔地去包容,时间
一长,这些学生就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宽容之心体现着老师的涵养和肚量。
这也是我在研究过程中体会最深的。
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谈心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选择学生心情最好的时侯,这样才容易切入主题,学生才能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育。
(作者单位: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龙井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