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案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8

柳敬亭传(二)
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20高职班
授课时间
按课表和计划
授课地点
线下多媒体教室
授课形式
线下授课、理论、教学一体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逸事体散文有一定了解;
2、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重点掌握文言字词,弄懂大意。
参考书目
《语文》3
其他资源
《中国近代文学史》、语文精品课程网、精品共享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活动
技术
手段
教学
随记
教师
学生
检查学生到班或签到情况
(2min)
通过直播平台以及教学一体化设备检查学生签到情况
通过教学一体化设备检查学生签到情况
在平台签到,做好上课准备
易智教、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堂
复习
导入
(10min)
复习上次课内容:柳园—柳敬亭—身世—技艺(贵人指点、进步过程)
概括上节课内容,引起本课的教学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PPT
继续研读课文,探讨解疑
(15min)
第二段:
1.划分本段层次。
2.哪几句写柳敬亭勤奋苦练?
3.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有哪些提高?
4.哪几句描绘柳敬亭说书名噪一时的盛况?
教师讲解,引导思考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PPT
继续研读课文,探讨解疑
(18min)
第三段:
1.划分本段层次。
2.本段涉及说书的情况甚少,作者目的何在?
教师讲解,引导思考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PPT
研习探究
写作特色(20min)
1.全文紧紧围绕说书这条线选取材料。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应用文写作:总结 2021[4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应用文写作:总结 202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ee659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9.png)
阅读、思考、讨论并解答问题。
易智教,PPT
总结的写作要求
一、要善于抓住重点
二、要写得有特色
三、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四、要适当运用写作技巧
五、语言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明。生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讨论并解答问题。
易智教,PPT
写作实践
题目:就自己进入职业学校以来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情况写一份个人总结。
课题名称
应用文写作:总结
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20高职机电1、2 20高职会计1、2 20高职计应1、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形式
学情分析
1、学生初步了解了总结的定义和特点
2、经过对第一单元《应用文写作:计划》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参考书目
语文3
其他资源
《中国近代文学史》、语文精品课程网、精品共享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总结的基本知识
2、掌握总结的写作格式和基本要求
3、能够根据需要写作总结
教学重点
1、总结的基本格式
2、总结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总结写作过程中的一般思路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线下授课、多媒体教学、教学一体化
教材处理
教学设计
总结是应用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类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本课题分为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讲解总结的定义、种类,特点以及具体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具体题目进行当堂写作。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五年制高职语文说课 PPT

五年制高职语文说课内容
课程标准 教材与教学内容 学情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 今后改革思路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院校为各类专业学生开 设得一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语文 课程得基本特点就是基础性、工具性与审 美性、人文性得统一,它以培养学生汉语语 言文学方面得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 力为目得,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 德素养得培养,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 育得一个重要手段。大学语文是目前高校 里仅有得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 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 围得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 系中,具有不可替代得职能。
第二步:让学生尝到实践得甜头 精学一篇诗歌,带领学生有感情得反复朗 读,老师带头做出夸张投入得肢体语言,做 到声情并茂,激发学生表演欲望,给与学生 极大地鼓励。
第三步:激发学生得学习热情 针对学生感兴趣得热门话题,结合课本知 识制造讨论话题,提出不同观点,引导学生 积极发言,并将心中得想法整理成文。
四、课程的教法和学法——学情分析
在高职院校,我们得语文科目正
遭遇一种定位尴尬,有人说大学语文
就是高四语文,为了摆脱这种阴影,在
教
具体得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文学
学
是人学”得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具
理
体得经典文学诱发他们对人生理想得
念
思考与追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
心得不是文学自身,而是在忘记了一
切关于文学得概念性得东西以后,依
习唱词得歌曲
学生对诗词得审美
现代诗歌朗诵比赛 培养学生对诗歌得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得表演欲望
五、教学课程设计
欢迎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
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案

授课班级:高职语文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背景,掌握作者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把握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认知文中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认知文中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韩愈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3. 讲解课文:- 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把握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 认知文中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
4.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
-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堂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物性格特点的短文。
-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指导。
3. 课堂讨论:- 学生围绕课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5.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课文《张中丞传后叙》的读后感。
五年制高职语文《我与地坛》(节选)课堂教学设计

1 充 分利 用 网络 、影 视 作 品 等 资源 作 为教 学 资 源 ,制 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键语句。 读 、 朗读有 关 内容 ,展 开 充 分讨 论 。课 后 延伸 实 际 是对 学 生
② 培 养 学 生 的 朗读 能力 ,有 感 情 地 朗读 重 点 语段 。 ③ 培 养 学 生 的赏 析 能力 ,能 准 确把 握 作 者 的 情感 。 3 情 感 目标 :① 敢 于 直 面 困难 , 培 养 学 生 积 极 的人 生 .
态 度。 .
学 习 习 惯 、学 习 能 力 的培 养和 训练 的一 个 教学 良性 循环 链 。 在 培 养 学 生独 立 思考 能力 的基 础 上 ,加 强 学生 的 合 作学 习 。 ( )教 学 重 点 四
理清 作 者 感 悟 生死 和 亲 情 的 思 路 。 ( )教 学 难 点 五 感悟 作者 复 杂 的 情感 对 于 学 生 成 长 的作 用 。 ( )教 学 策 略 与方 法 六
问一 些 与 文本 有 关 的 问题 。讨论 ,要 能 引 发兴 趣 ,便 于集 中 注 意力 。讨论 不 妨 有些 延 伸 与拓 展 ,但 要适 度 ,其前 提 就 是 的解 读 。再 就 是着 眼 于优 化课 常 , 也可 突 出一 些环 节 ,而不
必逐 一演 练 。
大可 不 必 溢 出文 本 之 外 。 比如 讲 陶渊 明的 诗 文 ,可 以 讲隐 士
要 ,又 能 够 反映 讲解 的过 程 。就 一 块 黑 板 的布 局 来看 ,可 分 左 右 两 块 或 左 中右 三 块 ,哪 里 写 什 么 ,最 好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避 免 过 于随 意 。好 的板 书 设计 便 于 疏理 讲 解 内容 ,尤 其 是体 现 条 理 的板 书 ,不 可 马 上擦 掉 ,有 别 于随 写 随擦 的个 别
大学语文高职高专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和口语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4.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教学对象:高职高专学生教学内容:一、第一周:导入与基础知识1. 导入: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概述-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 基本文学术语及写作技巧二、第二周:诗歌鉴赏1. 教学内容:- 古典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三、第三周:散文鉴赏1. 教学内容:- 古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四、第四周:小说鉴赏1. 教学内容:- 古代小说鉴赏- 现代小说鉴赏- 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五、第五周:戏剧与影视鉴赏1. 教学内容:- 戏剧鉴赏- 影视鉴赏- 戏剧与影视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六、第六周:应用写作1. 教学内容:- 公文写作- 报告、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写作 - 应用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七、第七周:口语表达1. 教学内容:-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演讲、辩论、谈判等口语表达形式 - 口语表达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基础知识教学1. 介绍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
2. 讲解基本文学术语及写作技巧。
三、文学作品鉴赏1. 每周选择一首古典诗歌、一篇散文、一篇小说进行鉴赏。
2. 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要素。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与技巧。
四、应用写作与口语表达1.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应用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2.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讨论与作业布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一、课堂表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整体设计

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整体设计"论文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根底课程。
按照习惯养成—才能进步—拓展强化三个阶段,课程内容可分为根底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局部。
课程施行中,老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任务式、链接式、研讨式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在评价方法上,侧重学生才能评价,突出过程性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入学年龄大约在十五岁左右,正处于对社会积极探究的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泼,情感容易激发,参与意识较强;但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认知程度较低,自控力不强,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进展课程整体设计,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语文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程定位及目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的公共根底课。
与高中语文相比,它的知识构造体系更完善,内涵建立更有深度,对学生语文综合才能的培养更为突出;与普通的大学语文课程相比,它弱化了理性思辨内容,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职业特色;与三年制高职语文相比,它更注重“兴趣引导〞、“习惯养成〞,在“低起点、等标准〞的学情根底和要求上,小跨度,多台阶,更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根据“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才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本课程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根底、以才能培养为本位〞的设计思路;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立足于语文综合才能、理论应用才能的培养;同时浸透优良品德、美妙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四个特性,把课程打造成为融知识、理论、理论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根底。
根据以上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包含知识目的、才能目的、情感目的三局部。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3 虎丘记[4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3 虎丘记[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f599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8.png)
23.虎丘记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客观景物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所流露出的作者与民同乐、厌弃官场的情怀。
3.掌握“状”“属”“作”“识”等实词和“以”“之”等虚词的用法。
二、作者与《虎丘记》:1. 关于袁宏道和“公安派”: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16年中举人,万历20年中进士,万历23年任吴县县令,颇有政绩,不到两年就辞官归隐。
后又出仕官场,官至吏部主事、稽勋郎中。
著《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与兄长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被称为“公安派”。
“公安派”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
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但由于不适当地强调表现自我表现,忽视社会现实,因而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比较贫乏。
2.关于《湖虎丘记》:虎丘,山名,又名海涌山,在苏州西北七里。
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埋葬于此地,三日后有虎踞其上,因而得名。
此地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本文记述了中秋之夜虎丘游人如织的盛况,既有对虎丘月夜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聚饮欢歌场面的描写。
作品刻画细腻,情致盎然;语言浅显,清新流畅。
三、课文分析:1.整体感知:虎丘是苏州名胜之一,古人曾称为江左丘壑之表。
本文记叙了明代苏州百姓在中秋之夜游赏虎丘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虎丘的月夜景色和游人云集、聚饮斗歌的欢闹场面。
末段的追忆,反映出封建社会里官民隔阂的现实,透露出作者鄙弃官场,而愿与民同乐的情怀。
2.结构分析:全文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虎丘的总体特点。
虎丘是江南名胜之一,又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后有虎踞于其上,故而得名。
文章开头,作者先点明虎丘的特点:一是离城近(去城可七八里),二是不高(无高岩邃壑),三是四季游人不断,中秋最为热闹。
这是总写,也是全文的引子,是对下文的铺垫,这样写自然会激起读者的好奇:虎丘的热闹场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第二部分(第2-3段)写当地人中秋游览虎丘时的盛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2 石钟山记[4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2 石钟山记[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77e39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c.png)
22.石钟山记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借鉴作者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学习课文议论、叙述、抒情、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鼓”“是”“得”“遗”“适”等实词和虚词“而”的用法。
二、石钟山简介: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
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
千百年来,关于名山的来历众说纷纭。
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被清代桐城派代表方苞、刘大魁等人赞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
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
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
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三、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婉约柔靡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书法上有“苏、黄、米、蔡、”“宋四家”之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课文分析:1.课文概括:《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职业高中语文教案5篇

职业高中语文教案5篇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职业高中语文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职业高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了解议论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3、了解文言句子中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现象。
4、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和背景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的文学家。
年少时有才,被孝文帝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器重。
后遭权贵嫉妒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为梁怀王太傅。
终因怀才不遇,年仅33岁就抑郁而死,司马迁写《屈原贾生列传》。
背景:1、战国末期与社会历史概况: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先后进行改革。
魏,李悝的变法;楚,吴起的变法;韩,申不害的变法;秦,商鞅变法。
秦过逐渐强大,于前221年灭齐,统一天下。
施用严刑苛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2、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二、破题“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三、分析课文的一、二段第一段:写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和基本国策及秦开始强盛。
对内:商鞅变法,发展生产,扩充军备。
对外:实行“连横”,各个击破。
第二段: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
第一层:写三代秦君的功业。
第二层:写列国合力对付秦国。
第三层:九国兵败,臣服于秦。
运用对比,反寸秦国的强大。
第四层:一笔带过孝文王和庄襄王,过度到下文。
小结。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3、4、5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1、请同学朗读第三段: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篇一:《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教案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2、教师准备一种颜色的小纸条,每个学生发一张。
3、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教师问:这幅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是怎样的?2、呈现教学目标:(3分钟)通过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来形象地刻画人物。
3、导入知识:(7分钟)通过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进行朗读,然后问:以上这段文字中描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这种描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4、学习新知:(30分钟)(1)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
(2)学习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给学生分发颜色的小纸条,每人一张,然后请学生根据所分到的小纸条的颜色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3)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通过教学PPT和教材中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5、巩固练习:(10分钟)(1)师生对话。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教师角色,另一人扮演学生角色,进行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的对话。
(2)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有关人物形象描写的短文。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练习。
要求:选择一篇记叙文,找出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描写,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并学习了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特点。
高职大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凡的世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凡的世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2.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教学准备:1. 《平凡的世界》原著2. 教学PPT3. 学生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初步印象。
2. 简要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及其作品背景。
二、阅读指导1. 学生分组阅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每组选派代表进行阅读分享。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学生讨论:第一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这是一部描写平凡人生的小说?三、人物形象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孙少平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命运轨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积极意义?他在小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3. 教师总结:孙少平是一个勇敢、坚韧、追求真理的普通人,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四、社会背景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如农村改革、工业化进程等。
2. 学生讨论: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教师总结:小说通过描写社会背景,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的命运起伏。
五、写作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一篇小作文的写作练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 阅读小说第二章,思考以下问题: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在第二章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2.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感悟。
高职语文教师备课教案范文

高职语文教师备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高职语文教师备课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了解高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2. 掌握高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撰写一份高职语文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中的一篇文章《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社交媒体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社交媒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教材(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步骤三: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个别阅读文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读,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步骤四:讨论与互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五:写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篇关于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短文。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参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1.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材;2. 备课教案范文;3. 相关的PPT和多媒体资源;4. 学生作品范文。
评估方式: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2. 学生撰写的短文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社交媒体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题目:小说阅读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②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③通过对经典小说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①讲授和引导相结合,灵活运用讲解、示范、引导等方法。
②合作学习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说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②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小说阅读与欣赏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最喜欢的小说的介绍和朗读,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讲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3.学习小说的阅读技巧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
②学习识别小说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形象刻画等。
③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包括分析描写、寻找线索等。
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包括预测、推理、总结等。
4.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篇经典小说的章节,并讨论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小说欣赏与评价选取一部经典小说或文学作品的片段进行欣赏,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感受。
通过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小说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给予肯定与鼓励。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1 游褒禅山记[4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21 游褒禅山记[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e12b41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9.png)
21.游褒禅山记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文通过记游来抒发感受、发表议论、阐明观点的写法。
2.掌握本文前后呼应、虚实相间的结构特点。
3.掌握“卒”“名”“文”“观”“道”等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
二、作者及题目: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他“少好读书”。
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
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包括除传记、碑记以外的一切以“记”名篇的记叙文。
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大致可分为台阁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
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
三、课文讲析1.课文概括:《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结构分析:全文共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 第二册教案 5

课间休息
(10min)
学生休息调节
督促学生休息
自行休息
研读课文
探讨解疑
(15min)
根据问题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访谈
积极参与
易智教,PPT
研习探究(20min)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哪些品格和才能?
指导学生在易智教平台完成课中任务
学生思考、讨论,在易智教完成任务
易智教,PPT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5min)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易智教,PPT
解题(5min)
这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张衡是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易智教,PPT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5min)
学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对文章内容和结构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聆听提问,积极互动
2、体会课文在人物描写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3、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张衡的主要成就
2、了解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古代人物传记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线下授课、多媒体教学、教学一体化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教案一:古文阅读《觉真篇》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掌握古文《觉真篇》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古文《觉真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准备:1. PPT讲解古文《觉真篇》及相关知识;2. 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观看一个与觉真篇有关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佛教文化,并激发学生对该文的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古文《觉真篇》。
第一段:本段主要介绍了一个名叫觉真的人,他通过苦修获得了智慧和解脱。
第二段:本段讲述了觉真的母亲为了喂养他所承受的艰辛和忍耐。
第三段:本段介绍了觉真学习佛法的经历,以及他的师承关系。
第四段:本段描述了觉真的修行方法和所得的成就。
小结:通过讲解每一段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古文《觉真篇》的理解。
延伸拓展:1. 提问学生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 给学生布置对古文《觉真篇》的写作作业,要求他们以觉真篇为背景,写一篇自我修养和成长的作文。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归纳:通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要点,加深学生对古文《觉真篇》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案二:现代文《爱情的边缘》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爱情的边缘》的背景和情节;2. 学习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爱情的边缘》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多重含义和作用,准确表达分析的结果。
教学准备:1. PPT讲解现代文《爱情的边缘》的背景和情节;2. 学生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案篇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使个体逐步具备言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确定综合职业定向和具有高等教育元素的课程。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功能。
为此,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需要,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高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建立,能够切实推进语文教育创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实现优质课程的共享,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现就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说明如下。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深入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理解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我校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确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2.广泛查阅了国内关于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调查、了解和分析了我校各系各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评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水平,为做好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打下了基础。
3.组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团队,明确了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4.填写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表格提交学校审批,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指向1.课程建设的总策划、任务安排、工作协调、课程建设指导由宗长俊负责。
2.课程介绍说明目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材建设等的制定、归类及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3.课程建设目标:①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一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沈晶负责)。
②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二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张永影负责)。
③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三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刘介华负责)。
④高职《语文》(苏大版)第四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王素玲负责)。
⑤拓展课程《普通话与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的电子教案(苏荧负责)。
⑥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一~四册的习题库建设(魏垂忠负责)。
⑦教学实况录像主讲教师:宗长俊、沈晶、苏荧、王素玲。
4.课程特色创新说明,包括教学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5.成果展示:教育教学论文、教改科研资料、学生获奖作品、获奖证书等由团队教师提供。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步骤1.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5月。
2.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目标完成时间为2010年11月。
3. 2010年12月提请学校评审、验收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
基础部《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二日篇二:五年制大专语文教学大纲江苏电大职业技术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三)教学要求《语文》(三)是2007级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和前提。
教材仍然采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胡大奎主编的第二版《语文》(第三册)教材。
该教材依循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遵循“打好基础,突出应用,强调能力,适当延伸”的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具有较为鲜明的实用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由于该教材已在“前言”中详细列出了有关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此,只对教材作几点补充说明:一、关于教材各单元的课文问题精讲课程:重点掌握的课文第十二单元信息精品一、透过遗产看世界:1、《尼罗河文明的象征——金字塔》二、浏览名著知人文:《爱弥儿》三、《天地人之道——于丹〈论语〉心得之一》四、《父母于与孩子之间的爱》八、《信息爆炸与媒介素质》第十三单元文学作品赏析(I)一、诗经:蒹葭(秦风)二、楚辞:国殇三、汉魏诗:西北又高楼《古诗十九首》之一、短歌行四、唐诗:春江花月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锦瑟五、宋词:鹊桥仙、醉花阴?重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现代诗:致橡树、雨巷七、外国诗:生命的礼赞注意:诗歌要求背上。
第十四单元文学作品赏析(II)二、空山鸟语六、森林与草原八、前赤壁赋第十五单元文学作品欣赏(Ⅲ)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婴宁三、项链、五、麦琪的礼物七、微型小说:雨伞第十六单元艺术作品鉴赏一、绘画作品鉴赏:(一)人物画的鉴赏:《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山水画的鉴赏(三)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妙趣横生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四)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蒙娜?丽莎》二、雕塑作品鉴赏(一)断臂的维纳斯(三)古代雕塑:铜奔马(四) 现代雕塑:艰苦岁月、钢琴三、书法作品鉴赏:(一)浅谈颜体楷书(二)柳公权《玄秘塔碑》(三)草书艺术的鉴赏二、关于教材中各单元的侧重点问题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单元前面的“单元指要”中有所提示,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都有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中的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认真完成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并联系《语文练习册上相关的基础训练题和各单元检测题,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三、关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
由于独立的思考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本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能够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
本学期学习的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综合起来看,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掌握不同文体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加强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以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四、作业和考试1、期中考2学时,复习4学时。
2、期中考试自行组织安排,其成绩按规定折算后计入学生期未总成绩。
3、期末考试由省校统一安排,统一阅卷;考试时间和形式以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考试文件为准。
苏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语文》(3)教学要求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从事交际、工作、学习的重要的工具。
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各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会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现代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为提高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材使用本学期2006级五年制高职语文学科使用教材为中央电大组织编写的《语文》(第三册第二版)教材(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鉴于五年制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经省校语文课程中心组研究,对教材教法提出了具体意见,并确定了教学重点。
省校语文课程中心组编写的《语文教与学指导》(第三册修订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使用,此书也是复习、考试的依据。
四、教学总体要求1.阅读:在初中基础上,培养自读习惯,掌握泛读、略读、精读方法。
能从报纸、杂志和一般社科、技术资料中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能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概括、分类、综合。
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记诵名句、背诵名篇的习惯。
2.写作: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学习、社交常用文书的写作能力。
汉字书写正确、清楚、端正、匀称。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表达自己或别人的意愿、感情、思想和状物叙事的各类文章,达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写生活、学习、社交中的应用文达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写公务文书类应用文以及综述、调查报告和与专业有关的信息类文章达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选材得当、语言得体。
3.听话能力:养成细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听报告或别人讲话,能边听边记,不失大意,复述清楚。
4.说话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话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大方、清晰、得体。
初步掌握社交口语运用的基本方法,与人交谈表意明白、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五、教学具体要求及课时安排第十二单元信息精品(1)通过速读训练,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的技能;经过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传授,提升“提要钩玄”的能力;通过课堂讲练,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逐步培养阅读科技类文章的兴趣,养成经常阅读科技文章的习惯。
本单元重点讲读课文:《透过遗产看世界》、《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天地人之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其它课文教师可安排导读或让学生自读。
十三单元文学作品赏析(1)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知识,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写作评价诗歌的文章。
本单元重点讲读课文的篇目和要求是:《蒹葭》: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学习本诗比兴、重复等艺术手法。
《国殇》:1.了解楚辞及屈原。
2.理清作者对战争过程和场面的描写层次。
3.领悟作品所传递的英雄主义精神。
《西北有高楼》:1.了解《古诗十九首》。
2.了解诗歌的主题。
3.学习作者借助听觉描写诗歌形象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1.了解七言古诗的特点。
2.了解这是一首抒情诗,掌握诗歌所表达的离情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