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论中国佛教文化摘要:国父孙中山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人,佛教是哲学之母,学习佛学可佐科学之偏。

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一代领袖毛泽东也曾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受压迫的人讲话。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到“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关键词:佛教,文化,丰富性,影响,作用价值正文:一、佛教的简介: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佛教原产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历史。

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

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为两部分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

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转。

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入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

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

印度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的佛教。

二、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教派别繁多。

一在汉语系的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为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

另外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

合计约为一千万颂。

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五千块九百六十二部,为和梵文三百万颂,藏文著述数量亦极庞大。

二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地由于长期对教义进行钻研和辨析,逐渐形成许多宗派。

如地论师、摄论师、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三阶教等,禅宗后来又分为七宗。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华 山佛教文化旅游 资源 的开发
施 海 燕
( 江信 息工程 学校 浙
中 图分 类 号 :5 2 F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浙江 ・ 州 330 ) 湖 100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9)5 2 4-1 17 — 842 0 0 — 3- 0
摘 要 佛教 文化旅游在推动我 国旅游业发展过程 中发挥过 重要作用, 此以中国佛教名 山九华山为例 , 在 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产 品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对其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提 出具体构想。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1对 文化 旅 游 资 源进 行 整 合

2 充分利用九华 山高 品位 的生 态环境及 周边地 区纯朴 的民风 ) 民俗 , 建设农业生态观光旅 游基地 ,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家园 、 生态 乡村 、 民居、 古 民俗文化体 验等生 态和文 化旅游项 目。如九华 山由 于其山区潮湿 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 而且茶叶在当地种植历 史悠久 ,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 品 , 并 管委会也已经在景区开辟 了一块茶园 , 建成茶园生态观光基地。 目前效果并不是特 别理想 , 但 关键在 于游客参与度不高 , 文化含量不足, 如果在茶叶采摘 、 制作 、 茶艺表演等过程中加入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要素 , 并吸引游客参与 其 中, 必能成为一项极具文化品位 的旅游产品。 3 加强对 九华 山地藏信仰文化 、 ) 九华 民歌、 佛教音乐及滩文化 、 青 阳腔等方面 的研究和开发 。加强与其他 国家佛教文化的交流合 作, 尤其是与韩国的交流合作 , 如中韩 书画艺术交流 、 金地藏学术研 究交流 、 佛茶文化交流等 , 通过佛教文化的交流 , 扩大九华山佛教文 化的影 响力 , 从而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4 创新传统重大节事活动。九华山“ ) 地藏文化节” 应该与传统 的庙会有机结合 ,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 内容上都要加 以创新 , 尤其 是要 在节庆活动 中融入一些游客乐 于参与 、便于参与 的体验性项 目。对 于每年元旦 与春节期间的“ 九华 山大愿平安祈福之旅” 活动, 应该与 自 驾游结合起来 , 丰富活动内容, 而不仅仅是撞钟祈福。 5 旅游商 品创新 。由于重视不够 , ) 投入不 足, 九华 山旅游产 品 佛教文化产值不高 , 大量旅游纪念品、 工艺 品来 自外地, 这不仅淡化 了佛教胜地文化特 色, 以刺激游客 的消费欲望 , 难 也不利 于带动景 区周边地 区经济发展。因此 , 当地旅游部 门应组织力量 、 加大投入 , 搞好旅游商品建设 。一方 面, 要结合 九华 山佛教文化特色 , 别出心 裁, 设计 一批能体现 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 品; 另一方面 , 把当地的土 特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商品进行包装 , 要体现其生态性 、 保健性、 文化性和便捷性特点。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引言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佛教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了解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热门产品。

本文将对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佛教文化旅游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化需求,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越来越。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分支。

目标群体佛教文化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对佛教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宗教信仰者、文化爱好者等。

这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验: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典故、礼仪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心灵修养: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佛拜佛,感受佛教文化中的“慈悲”、“放下”等思想,达到心灵修养的目的。

3、特色体验: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特色活动,例如禅修、素食等等。

开发策略1、市场调研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定位为“文化+心灵+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推广渠道为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需要采取多种推广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佛教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吸引目标游客的。

(2)与知名旅游网站、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定制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举办佛教文化旅游宣传活动,例如展览、讲座等,提高公众对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及其宗教旅游发展的探讨论文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概况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山峰环抱而成.其峰顶都如平台,故称五台山.它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记载于佛经中的.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很早就名扬海内外.东汉时期,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大庙一大孕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由此,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元、淸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使之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它在西藏、内蒙、甘肃等地少数民族心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在五台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佛事活动一盛大隆重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历史悠久,宗教习俗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固定模式,如展钟暮鼓,讲经说法,传戒受戒等.而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法会,如’水陆法会、启智賜福大法会、开光大法会等.最大的法会是六月大法会.农历六月十四相传为文殊菩萨的生日,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年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五台山各庙都要举行一个月的佛事活动,规模宏大,内容精彩.在此期间,各寺院都要上供、拜佛、诵经等.六月大法会举行的时候正是五台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之时,可集避暑、进香、庙会等活动于一体,佛教信徒和旅游者齐集于此,使佛事活动盛况空前.(二)佛教建筑——久远精美五台山的佛教建筑规模大,年代远,数量多.不同时代和形式的寺塔、庙宇集中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精华.例如,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各种建筑400余间,寺内铜殿.铸造精美,铜塔造型秀丽,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声闻数十里;南禅寺外观典雅,古朴、稳重、庄严,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塔院寺中的藏式塔,浑身洁白,雄伟挺拔,是五台山的象征;罗侯寺内“开花献佛”木构装置,由机关操纵,佛身一隐一现,颇为独特.另外,各寺庙中遗留下来的壁画、雕刻等,数量众多,质量精美,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丰富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艺术。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以佛教为例旅游管理专业薛元课程老师潘芬萍摘要:中国宗教在其发展历史中,始终与中国文化的整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处于动态互补的关系之中。

考察中国文化的整体构建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宗教形态的存在,而这些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的互相冲突与融合,共同构筑起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宗教以制度化的宗教为主,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宗教信仰,后者虽不具备制度化宗教所具有的完整的构成要素,却含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合的双重社会功能,其强度、广度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超过制度化的宗教。

中国佛教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实现了分化,其中许多佛教文化因子与中国社会固有的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独具世俗色彩的宗教形态,也对中国旅游文化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本篇论文立足于佛教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以便我们对佛教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佛教;旅游1绪论1.1 宗教与旅游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

世界宗教的早期发展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释迦牟尼也在印度中部恒河流域托钵化缘、游走传教;道教徒也大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可以说,旅游天然就是宗教的传播方式,是宗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明,开拓了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多宗教景区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旅游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

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佛教文化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感受佛教哲学的方式。

通过参观佛教寺庙,感受禅修,学习佛教教义,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内心的平静与卓越。

在佛教文化旅游中,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之一是印度。

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有着许多重要的佛教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佛陀诞生地——菩提迦耶。

菩提迦耶是佛教徒朝圣的圣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来朝拜。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菩提树,佛陀觉悟的地方,以及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修行中心。

除了菩提迦耶,印度还有其他重要的佛教景点,如鹿野苑、古代佛塔和洞窟寺庙等。

在印度的佛教旅行中,游客还可以参与禅修体验、学习佛教教义、与僧侣交流等活动,深入了解佛教的智慧与教诲。

另一个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泰国。

泰国是世界上佛教信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泰国有许多宏伟的佛教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曼谷的玉佛寺。

在这座寺庙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稀世珍宝——玉佛,以及其他各种佛教艺术品和装饰。

此外,泰国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佛教景点,如峨眉山、素可泰、甲米等。

游客可以参与僧侣的早课、学习冥想、观赏佛教仪式等活动,感受泰国佛教的深厚底蕴。

除了印度和泰国,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是佛教文化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斯里兰卡、缅甸、中国等国家都有着丰富的佛教遗址和文化景观。

斯里兰卡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佛教遗址之一——阿努拉达普拉地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佛塔和石刻。

缅甸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仰光大金塔,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仰慕佛教的虔诚信仰氛围。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佛教遗址,如乐山大佛、五台山、普陀山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之处。

佛教文化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观光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静思的时刻。

通过拜访佛教寺庙和遗址,参与禅修和冥想,学习佛教教义,游客可以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旅游文化发展分析】 梵净山佛教文化

【旅游文化发展分析】 梵净山佛教文化

【旅游文化发展分析】梵净山佛教文化现代旅游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强制性,是现代性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事实”。

而现代性的社会结构及其相应的生存条件在本质上是“好恶交织”的。

一方面,旅游体现了人们对现代性带来旅游得以发生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改善的偏好。

另一方面,旅游又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负面后果的暂时性和周期性的逃避和解脱。

第一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路径与模式研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旅游业也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发展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

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为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实践。

我国各地也积极适应旅游业变革的新趋势,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培育主题旅游文化项目、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范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例如,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等印象系列旅游演艺产品,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周庄古镇等古城系列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等。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文化旅游产品雷同、旅游文化主题挖掘深度不够、旅游文化特色缺乏等问题。

为此,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和模式问题研究,对不断探索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形态,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文化特征中旅游元素的挖掘截至目前,对文化旅游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界定,但更多是将文化旅游概念泛化。

究其原因,核心问题还是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特征的把握上。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天下名山僧建多用现代的语言说,寺院是佛教文化产品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佛教缁素信众建寺修庙可以说是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一种开发活动,僧人堪称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一些大的佛教寺院又称佛教丛林,正是反映了这些地方往往是古木参天、云蒸雾绕中殿宇巍峨雄伟、生态环境宁静的好去处。

而且高僧大德往往富有超凡脱俗的般若智慧和审美情趣,颇会择地选址,寺院一般都选择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或在依山临水处,或在深山幽谷间,周围层峦叠障,林木葱茏,泉水淙淙,恍如人间仙境。

即使在平原无山地区,一般也挑河渚之间,遍植树木花卉,营造起一方净土——一个幽雅清净的生态小环境。

僧人们一般都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美化,非常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协调,使佛教寺院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一致,并相得益彰,正所谓“寺因山而钟灵,山以寺而闻名”。

一方面,优越的生态环境既是孕育佛教寺院文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还内化为特定的佛教寺院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而且与佛刹梵宇的各种建筑、佛菩萨造像等一起共同构成为佛教寺院文化。

另一方面,佛教文化则赋予自然生态环境以浓厚隽永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灵魂,从而使其成为宝贵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许多旅游胜地如果缺少了佛教文化内涵,即使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良好,也会逊色不少,甚至不成其为文化旅游名胜。

试想杭州如果没有了灵隐寺、净慈寺、六和塔、保?塔等佛教文化遗迹,杭州的旅游特色不就失去了一大半吗?天台山若没有国清寺、方广寺和佛教天台宗文化,它能这样名闻海内外而吸引大量游客吗?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之所以成为四大名山和国家级旅游景点,是与其作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嵩山名闻天下,正在于它有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和威名赫赫的少林武功等丰富的佛教文化。

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有些在历史上曾经颇为著名的景点后来衰落以至湮灭,就是由于佛教文化遗迹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被破坏的结果。

佛教文化论文

佛教文化论文

佛教文化论文说到佛教,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它带给我们的有益部分,总是会先想到那些不太好的东西;我估计这是因为受平时所看的电视剧的影响;而且在不少人眼中,宗教意味着愚昧、迷信等,年轻人多信基督教,并认为佛教应该是老年人的信仰;因此有相当大的一批人在心里对佛教文化有一种抵制的心理,对佛教产生了广泛且持久的误解,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这种误解更是严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佛教是指导个人修身与解脱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全人类、乃至全社会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与物质的双行道稳步上升的理论及实践体系;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即可以有宗教信仰,也可以没有宗教信仰;既可以有这种宗教信仰,也可以有那种宗教信仰;我不主张大家都去信仰宗教,有时我们会信佛,大数多时候纯粹是兴趣使然;所以我更提倡大家去了解佛教文化,而不是信佛,而且这有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受到佛教的影响,如节日、风俗、语汇等;若要简述佛教的价值,从个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盏明灯可以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开启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得以透过智慧的审视和判断来观待事物,当然也包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内心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医治;如此一来,人人都可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若从佛法对家庭、单位或社会的指导作用而言,它无疑可以协调我们与别人和谐共处于一个社会范围之内,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总之,佛教所倡导的是要人们做真正的智者觉悟,做真正的好人慈悲;佛教中有一些话,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因此有人就会这样认为佛教是一种厌世的代表;生活当中遇到了很不顺心的事了,种种想不开了,唉呀,算了吧我遁入空门;凡是这种人呢,真正有智慧的那些出家人是不会收他的;自己为什么要出家,他还没有搞明白,想不开了就去出家;应该是想开了才去出家,那才对呀;所以他这个搞反了;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将佛教研究确立为一个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国家在日本,“佛教学”,自其创立以来,一直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国家的承认和护持,以东京大学为首的着名国立大学,比如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大阪大学和名古屋大学都设立有“佛教学”专业,配备专职教员,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学生;授予“佛教学”学位;据统计,日本最大的佛教学术团体“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自成立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会员达2600余人;会员数之多,可以说是日本人文学科之最;但个人觉得此课善有不足之处,现提出一些想法;大家选了这门课,说明大家对于佛教文化还是有兴趣的,但是大家是希望了解佛教文化中有意思的东西,而不是在繁重的课程之外,还来听枯燥无味的理论,这样很打击大家的兴趣;所以,对于这门课的内容,可以是这样的:1.佛教发展史仍然必不可少;建议在原有的课件上大幅压缩;2.经典教义配以精彩故事;譬如缘起、因果报应、四谛、五蕴、六道轮回等,而佛经中有不少精彩的故事,以及历代高僧的“公案”如拈花微笑、幡动心动用以诠释这些教义,一定会激起大家的兴趣;3.佛教经典应当介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六度集经、闲愚经、金刚经等,尤其是佛经中的经典故事,如“舍身饲虎”、“以肉贸鸽”、“给孤独园精舍”等等;4.佛教中的人物;汉传佛教四大菩萨,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四大天王,罗汉等等;5.佛教节日;沐佛节、盂兰盆节、腊八节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腊八粥的最早来源吧6.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例如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就有不少来自佛教,还有因果报应思想等;7.其它佛教常识,如寺院布局,认识寺院中的塑像各是哪些人物,佛教法器等;8.播放的录像以汉传佛教为佳,毕竟藏传佛教在西藏以外很少可见到其痕迹;。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论文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论文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论文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己久,以佛教为目的旅游活动,古己有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我国佛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它以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

一、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为应用的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

SW 是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andWeaknesses),OT是指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andThreats)。

现针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做如下分析。

1.优势(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突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资源的丰度、品位度,还是资源的集中度来看,都具备相当好的开发优势。

天台山佛教文化历时千年,天台佛教自成一体,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自己完整的佛理、佛法。

天台国清讲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在中国佛教中毫无争论。

寒山与拾得的“和合”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贵和谐,尚中道,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五百罗汉信仰、济公传说、佛教音乐、佛教造像工艺、茶禅文化等天台山佛教文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台山还曾驻锡其他有名高僧,包括一行法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东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佛教天台宗在日本、韩国具有深远的影响,济公文化在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

(2)天台山佛教旅游已有较好的基础天台山是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曾入选由搜狐网发起、国内40多家网站参与开展的“中华十大名山”。

在景区建设上,旅游管理部门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

佛教文化旅游探析

佛教文化旅游探析

佛教文化旅游探析摘要: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法的演绎传播,都与文化的进步有关系。

佛教在历史上有多样的发展方向,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艺术等都有其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文化历史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自性回归;开发原则一、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佛教在我国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涉及到建筑、绘画、音乐等各方面。

在体验经济时代,佛教文化旅游体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所谓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信仰者和旅游者,引起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发生与佛教有关的旅游行为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其中包括佛教的信仰、教义、理论、制度和组织等非物质文化,也包括了佛教的寺院建筑、艺术、器物等物质文化。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了可以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性旅游资源,同样也包括了摸不着、看不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二、佛教文化旅游盛行初探从宗教学的视野中看,佛教文化旅游体验与旅行者的自性回归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佛教文化旅游盛行的主要原因。

旅游者在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过程中,参与佛教信仰仪式,实质上是在寻找自己异化出去的自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辨析,旅游的本质应是体验,即旅游者的异地身心自由体验”。

可见,旅游者前往异地是为了寻找身心自由体验,而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讲,亦同样可以满意一部分旅游者的身心自由体验需求。

旅游者寻找身心自由体验的原因存在于人的自身之中。

费尔巴哈曾说:“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也就是说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神,神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同样是人,这也正是旅游者参与佛教文化旅游时,“尽管占三分之二以上旅游者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有三分之一的游客产生了宗教行为”的原因。

在佛教文化旅游体验之中,旅游者不仅是为了寻找身心自由,更主要的是对于深层佛教旅游文化体验者来说,他们是为了寻找异化的自身,即是为了心灵慰藉,为了属灵的宗教情感的需要,寻找一种终极的追求。

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作者:韩拴功1、佛教教育对社会各界的利益和价值:佛教是我国诸多宗教非常优秀的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对我国社会观念、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世界佛教著名佛学大师净空老和尚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民间信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深入人心,佛菩萨的愿力感应不可思议真实不虚,受到人们爱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佛教界也本着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天下大同、慈爱无边和谐世界大局,努力挖掘佛教文化教人培德、奉献爱心。

讲戒律、讲修持、讲因果、讲道风、讲发心、讲菩萨行,这些说明了佛教教育并非是深入空门的消极群体,而是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致的,与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吻合的。

佛法对人类的贡献价值用笔墨叙述尤如投一鸿毛于太空浩瀚难尽一意,佛教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育人培德方面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深入研究可了解既符合宏观又符合微观特性,既符合科学的逻辑性又符合精神文明建设,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对佛教精辟论述为“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

就其对社会利益方面教人从心开始,放下嗔恨、贪欲、自私、奢侈等,利用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的因果原理教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不良的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意识行为,上报四重恩下方便众生,利己利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从心灵深处启迪人们珍惜人生有限时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佛教把增进友谊、增进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世界各国教界友好往来作为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教界人事严谨持戒、精研教理、精进修持、利乐有情,结合佛法正确解决人生的:生存、生命、生死问题。

在学佛中开启自己的大智慧大慈悲心,外不摄七情六欲、内不执着五蕴心识,全心全意追求更高的灵性,真正利益众生,在体现生命价值观中非同一般,堪称人生福慧之旅。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摘要:佛教自传入杭州就慢慢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佛教文化,唐朝吴越国和两宋时,佛教发展到达顶峰。

本文主要从佛教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从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三方面提出建议,打造杭州佛教文化旅游。

关键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策略;杭州一、研究背景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随着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很关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而这些资源的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佛教文化资源。

杭州作为一个有悠久佛教历史文化的名城,佛教文化旅游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杭州地位杭州自秦设县治,已有2200年历史,当时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杭州。

现今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和金融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不仅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还有一个很好的国内国外交流平台,这为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杭州地理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多样,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杭州属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足,气候宜人,生物繁多。

佛教寺院自古以来都有“静修”之说,我们也可以常说“深山藏古寺”,可见佛教寺院周围环境的幽静美好。

[1]杭州独天得厚的地理环境正好与佛教选择“静修”之地相得益彰。

(三)杭州佛教文化历史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素有“东南佛国”之城,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

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五代,期间兴修扩建寺庙,古刹林立,南宋末期最多达480所。

五代吴越国时期,大力奉行“信佛顺天”,扩建兴修寺,为杭州佛教盛行的一个高峰点;南宋时,上层建筑统治者与佛教相结合,大批佛寺被王室占用该做御花园,是为杭州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

由于历史兴替,逐渐形成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佛教派生不同宗派,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成为杭城佛教主流。

民国时期,宗教信仰自由,早已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等与佛教相冲突,逐渐使佛教世俗化。

旅行中的宗教文化体验

旅行中的宗教文化体验

旅行中的宗教文化体验旅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探索方式,能够让我们认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不同的宗教文化,这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对世界更加包容和理解。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旅行中所体验到的一些宗教文化,为大家展现一个多元和宏伟的世界。

一、佛教之旅在旅行中,我有幸参观了一些佛教寺庙和圣地,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当我踏进一座古老的佛寺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独特的建筑风格、默默诵经的僧人和燃香之人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和与内心净化的力量。

我还参加了一次佛教法会,聆听了一位高僧的讲座。

那位高僧引导我们通过冥想和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这次体验让我更加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激发了我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二、伊斯兰教之旅在中东地区的旅行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伊斯兰教文化。

我参观了一座壮丽的清真寺,并聆听了伊玛目的讲解。

我被这座寺庙的建筑美感和寺内的宗教仪式所震撼。

看着信徒们虔诚地膜拜,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深刻敬畏之情。

在参观完清真寺后,我还尝试了穆斯林的饮食,品尝了各种特色美食。

伊斯兰教教义鼓励清真食物和节制的生活方式,这让我对伊斯兰文化的饮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印度教之旅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和传统。

我参观了位于印度的恒河,这是印度教最为崇拜的圣河之一。

我亲眼目睹了信徒们洗净自己的罪过和污垢,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宏伟的印度寺庙,欣赏到了印度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寺庙内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每一个神像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印度文化的象征。

四、基督教之旅作为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影响。

我曾参观过一些欧洲的教堂,被这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所震撼。

在教堂里,我亲眼见证了信徒们祈祷和诗歌的演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热爱和敬畏。

在旅行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节日,如复活节和圣诞节。

最终稿: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 毕业论文

最终稿: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 毕业论文

最终稿: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毕业论文JIU JIANG UNIVERSITY毕业设计题目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英文题目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ushan Tourism Culture——Taking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as an Example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姓名曹先梅班级学号A103105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殷明芳二O一四年六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摘要庐山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山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等,有史以来一直备受研究,研究过后但没有一部系统的影视作品来介绍和宣传佛教文化。

佛教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修行、慈善、环保等功能在东林寺得到很大的传承和发展,这对社会是有益的。

东林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佛教文化也得到更大程度的弘扬,寺院建筑文化、佛教思想、弘法善行活动、艺术文化和素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

研究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一方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巨大功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庐山和东林寺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研究后拍摄制作的影视作品对宣传东林寺佛教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庐山,旅游文化,东林寺,佛教文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AbstractLushan's tourism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mainly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arts and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educational culture, etc., ever been much research, after a systematic study but no video works to introduce and promote Buddhist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practice, cha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get great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in Donglin Temp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ociety. Donglin Temple increasing scal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e has also been a greater degree of carry forward, temple architecture culture, Buddhist thought, preaching good deeds activities, arts and culture and vegetarian culture is embodied Buddhist culture.Donglin Temple of Buddhist culture studies, on the one hand, show a great func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visibility and Donglin Temple in Lushan tourism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 of film production and television work publicity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play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Lushan, Tourism Culture,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1.1简介 (1)1.2研究意义 (2)1.3研究现状 (2)1.4庐山旅游文化 (4)1.5东林寺 (5)2 《东林寺佛教文化》文字稿本的设计2.1作品形式的选择 (9)2.2《东林寺佛教文化》剧本的设计 (10)2.3《东林寺佛教文化》分镜头稿本 (11)3 影视作品拍摄流程3.1素材的获取 (40)3.2拍摄 (42)3.3器材和软件的说明 (43)4 影视作品的实践4.1拍摄回顾 (45)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4.2后期编辑 (46)4.3合成输出 (53)5总结 (57)致谢 (57)参考文献 (58)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 绪论1.1简介1.1.1庐山庐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

佛教文化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己久,以佛教为目的旅游活动,古己有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我国佛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它以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

一、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为应用的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

SW是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OT 是指外部的机会和风险。

现针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做如下分析。

1.优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突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资源的丰度、品位度,还是资源的集中度来看,都具备相当好的开发优势。

天台山佛教文化历时千年,天台佛教自成一体,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自己完整的佛理、佛法。

天台国清讲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在中国佛教中毫无争论。

寒山与拾得的“和合”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贵和谐,尚中道,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五百罗汉信仰、济公传说、佛教音乐、佛教造像工艺、茶禅文化等天台山佛教文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台山还曾驻锡其他有名高僧,包括一行法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东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佛教天台宗在日本、韩国具有深远的影响,济公文化在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

天台山佛教旅游已有较好的基础天台山是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曾入选由搜狐网发起、国内40多家网站参与开展的“中华十大名山”。

在景区建设上,旅游管理部门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

近年来,重建、修缮了国清寺、万年寺、高明寺、济公故居等宗教活动场所。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佛教宗教文化的论文

中国佛教宗教文化的论文

中国佛教宗教文化的论文中国佛教宗教文化的论文摘要:五蕴为佛教文化中表述人、心理与环境关系较为重要的概念。

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从限定的五蕴视角,对佛教文化景观和感知主体在其中的感知重新进行研究。

着重从心理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过程,研究人在佛教文化景观中得到的信息、感受、认知,以及能动、理解的五种聚合,也对佛教文化景观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强调佛教文化景观感知和景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也为其他文化景观感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景观; 感知心理; 作用力; 时间材料; 佛教; 五蕴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佛教文化景观也是诸多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佛教文化景观已经成为佛教文化、人为景观实体以及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承担了佛教文化展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对自然和社会有着特殊的影响。

通过独特的感知视角看见并看清文化景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了解文化景观应有的独特功能和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天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于其他文化景观亦是如此。

一、五蕴与佛教文化景观关系概述(一)五蕴及其概念的提取与限定五蕴这一名词在佛教经典中经常可以见到。

“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

” [1]91-92下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将此五蕴功能做了准确清晰的阐释。

基础心理学角度简释外界刺激形成境界感受领会作用形成情感影像、联想作用形成概念反观、推理作用形成意志观察、验证作用形成认知理解心理系统外界信息摄取感受系统认知系统能动系统理解系统[FL(K2]在佛学研究中,着重阐释这五蕴中的对人的负面影响,和强调出离五蕴负面影响而达到的境界。

而以五蕴感知角度对佛教文化景观进行解读和讨论的时候,着重的是感知以及心理系统方面的功能与其作用过程。

从而达到在文化母体本身角度彻查外界景观环境与受众心理作用过程的目的。

(二)五蕴体系与佛教文化景观感知的重要性分析随着景观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的思考的深度也逐渐加深。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还对民众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传播。

东汉末年,楚王刘英首开官方信佛之先河,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随后,佛教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

2.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如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得佛教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同时,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为道教所借鉴,促进了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3. 佛教宗派的兴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主要有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等。

这些宗派各具特色,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成为我国佛教文化的两大主流。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1. 重视修行实践中国佛教文化强调修行实践,认为修行是达到解脱的关键。

各宗派都有独特的修行方法,如禅宗的参禅打坐、净土宗的念佛往生等。

这些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信徒净化心灵,实现生命的升华。

2. 倡导慈悲为怀慈悲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佛教文化倡导慈悲为怀,强调关爱众生,尊重生命。

这种精神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民众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融合多元文化中国佛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如佛教艺术、佛教建筑、佛教音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注重保持传统,又不断进行创新。

各宗派在继承前人教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发展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佛教思想。

这使得佛教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藏论文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论文: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及对策试析

西藏论文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论文: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及对策试析

西藏论文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论文: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及对策试析摘要:藏传佛教旅游具有独特文化和区位优势。

西藏藏传佛教旅游开发利于西藏文化遗产保护。

国内外游客持续关注,客源市场稳定。

交通、气候、民族宗教、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旅游开发。

旅游机遇与威胁同在,优势大于劣势。

宜采取绿色旅游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入境市场战略和大社区视角,构建危机管理系统,处理好朝圣和旅游的关系。

关键词: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开发战略;对策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优势(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西藏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原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立体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草原、江河、冰川、河谷、湖泊、珍稀动植物,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第一,藏传佛教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众多。

西藏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对外开放山峰5座;自然保护区13处,景点100多处,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和鲜明藏传佛教特色。

第二,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精品多。

历史、宗教、文化完整保存于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寺藏等古迹。

有众多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哲蚌寺、色拉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风情独特的藏传佛教民俗旅游资源。

藏族文化、民俗、习俗与宗教密切相关。

藏族服饰、器物用具、民间工艺、竞技、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剧歌舞、藏画藏戏和藏历年、传召大法会、沐浴节、望果节;藏族饮食、民居、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使游客心驰神往。

(二)西藏藏传佛教旅游有文化优势文化观光旅游为西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主要客源。

文化旅游强调愉悦身心的同时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境界。

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庞大,思辨哲理深邃,境界取向玄远,文化底蕴深厚。

第一,藏传佛教古朴厚重的神秘价值取向。

辉煌古刹、奇丽河流湖泊、俊俏冰川雪峰、神秘雪域神山圣湖、灵童转世等形成独特文化体系,具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吸引朝圣者祈求功德。

佛教文化与艺术对旅游的价值

佛教文化与艺术对旅游的价值

佛教文化与艺术对旅游的价值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释迦族的意思,摩尼是智者、修行者的意思。

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

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

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然而,昔时在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及文化重建之时,恰恰是遗忘了这富有开掘价值意义的佛教文化传统。

而佛教文化的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佛教艺术创作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

佛教的传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极大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的发展。

其中,尤以雕塑领域更为突出。

存世作品中,佛教造像不仅数量众多,更有着令世人瞩目的艺术价值。

如果没有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等众多石窟中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没有巍峨梵宇中的诸佛菩萨,雕塑艺术宝库将减少一半以上的珍藏,中国雕塑史也决不会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么丰厚、那么有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论文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己久,以佛教为目的旅游活动,古己有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我国佛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它以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

一、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为应用的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

SW 是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andWeaknesses),OT是指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andThreats)。

现针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做如下分析。

1.优势(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突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资源的丰度、品位度,还是资源的集中度来看,都具备相当好的开发优势。

天台山佛教文化历时千年,天台佛教自成一体,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自己完整的佛理、佛法。

天台国清讲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在中国佛教中毫无争论。

寒山与拾得的“和合”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贵和谐,尚中道,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五百罗汉信仰、济公传说、佛教音乐、佛教造像工艺、茶禅文化等天台山佛教文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台山还曾驻锡其他有名高僧,包括一行法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东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佛教天台宗在日本、韩国具有深远的影响,济公文化在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

(2)天台山佛教旅游已有较好的基础天台山是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曾入选由搜狐网发起、国内40多家网站参与开展的“中华十大名山”。

在景区建设上,旅游管理部门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

近年来,重建、修缮了国清寺、万年寺、高明寺、济公故居等宗教活动场所。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天台山佛教旅游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随着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开通,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天台至上海仅需3个小时,至杭州、宁波仅需1.5个小时,至路桥机场、海门港口仅需1小时,天台已融入沿海大交通立体网络之中,十分有利于天台纳入温台、杭州、宁波、上海等最具活力经济区。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的精神需求旺盛,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价值能得到最大彰显。

同时,台湾三通的开放,港澳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日、韩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国,日、韩朝拜天台宗祖庭,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崇拜济公,佛教朝觐游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越来越发达。

2.劣势(1)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基本停留在朝圣游、寻踪游及观光型旅游方面,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特色产品。

旅游活动大部分重复,有的佛教景点开发项目雷同、单调,宗教仪式、宗教节日活动等方面的开发不足,很少有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导致游客们觉得每处佛教景点都是沉闷呆板、单调乏味,导致非信教游客逗留时间短,回头率低。

(2)天台山旅游经济发展容量较低旅游环境容量主要组成部分有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及旅游心理容量,在天台山这四个旅游容量中,天台山的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是各容量的最小的,其游览、接待、服务等基础设施落后,景区道路等级差、路况不好,旅游住宿设施档次低,其低经济发展容量是制约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专业导游人才佛教文化旅游是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对于对佛教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游客来说,佛教文化旅游只是看看建筑、欣赏自然风光。

导游人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导游人员的天台山佛教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对天台宗的发展和意义了解不多,对和合二仙思想的精髓缺乏研究等,难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好奇心理等要求,大部分导游人员讲解存在皮毛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机遇(1)世界、国内旅游发展形势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

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这对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而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接待国和旅游客源国,到2020年,世界旅游组织预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2)新休假制度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注入了强心剂中国的“假日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迅速增长的助推器,新休假制度的实行,使得中短途旅游将占主导地位。

五个三天的“小长假”,会让华东部分游客,尤其是上海、苏闽部分游客取消长途出行计划,进而被中短途出游所消化。

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应抓住这一极其有利的时机。

(3)区域合作的开展扩大了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2001年,新昌、天台、仙居、临海四县市的旅游主管部门开展区域合作,借助“天仙配”之名设计推出了“新天仙配,长城作证”旅游区域合作线路。

如今,经过短短几年宣传、运作,该线路已成为旅游界知名的品牌线路、浙江省精品旅游区域合作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赢得了华东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美誉。

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作为天台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必将从中获益良多。

4.风险(1)旅游竞争愈加激烈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从自然增长方式转向竞争性增长方式。

旅游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旅游市场的竞争,而且是发展理念、创新意识、旅游产品、旅游环境、旅游形象、旅游特色、旅游人才、旅游投入等全方位的竞争,各地都不断加大旅游工作的力度。

天台位于浙江旅游资源密集区内,雁荡山在其南,杭州旅游区、绍兴旅游区在其北,普陀山在其东北,从而使天台旅游区位于上述著名风景区的阴影区内,存在争夺共同客源市场的不利因素。

杭州灵隐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窦寺、宁波天童、阿育王寺和“海天佛国”普陀山等佛教旅游景区,更是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直接的、有力的竞争者。

(2)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旅游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一些突发的事件都会对旅游业造成冲击,,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都会构成对旅游业的威胁。

二、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1.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吸引力天台山佛教文化内涵丰富,根据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点,发展各种类型的佛教文化旅游,如佛教观光旅游、佛教朝拜旅游、佛教生活习俗旅游、佛教修学旅游、佛教疗养旅游等。

增加能够使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佛教活动的旅游项目,增强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以此满足游客对佛教强烈的好奇心及新奇感。

积极筹划有意义的活动,如法会、守塔、放生等佛事活动,可以让广大的非信教游客参观寺院中的佛教活动、佛门一天的生活。

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让游客强烈感受到佛教所带来的厚重的文化感。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经济容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游客以来自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主,尤其是海外游客,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要加强县城通住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努力实现旅游道路交通方便快捷。

要积极发展星级饭店,同时努力发展度假旅馆、民居旅馆、寺庙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形成结构合理,满足需求的旅游住宿体系。

要改善游览设施,提高景区和其它旅游服务设施硬件水平。

3.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合作才能双赢甚至多赢,区域合作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已开发的“新天仙配,长城作证”旅游区域合作线路,我们要继续深度开发,做的更精,更强。

同时应该和舟山、绍兴、宁波等周边地区在佛教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加强协作,联手打造“浙东佛教文化游”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4.拓展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市场定位天台山佛教文化底蕴非常深,做好宣传可以让游客了解天台山在佛教传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打开知名度。

在宣传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不断拓展国内、海外两个市场。

国内市场要坚持“立足华东,主攻上海,兼顾苏闽,延伸全国”的总体思路,海外市场坚持用“天台宗”牌开拓日、韩市场,以“济公”牌开拓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

应有组织、有计划地举行一些道场、法会等宗教仪式及节事活动,吸引大量的海内外信徒以及对宗教有兴趣的朋友参加,也借此提高其宗教影响力,通过努力转化为核心客源市场。

5.开发佛教旅游商品,增加游客的购物消费目前,游客在天台佛教文化旅游的消费主要为交通、食宿、门票等,旅游商品购物所占比重小。

加快开发具有天台山佛教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如佛教护身符,“干漆夹苎法”技艺造的和合二仙、济公吉祥物,济公葫芦,天台云雾茶等,以便满足对此有兴趣的许多游客的要求。

这些佛教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能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也可增强天台佛教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增加旅游收入。

6.培养优秀导游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佛教文化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是建设旅游文化的关键。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寻求的是一种文化,大部分的游客并不具备深层次的天台山佛教文化知识。

因此在天台山佛教文化的导游讲解中,导游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佛教知识的讲解,应向游客介绍天台山佛教文化的精髓,力求深入和对比。

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开发者和宗教实体应共同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和专业测评制度,以保障为讲解服务系统提供优质的天台山佛教文化专业导游人员。

三、结论运用SWOT分析法,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把天台山建成华东乃至东亚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游览地。

因此,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从自身文化内涵的特点出发,采取有效的宣传,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完善旅游服务系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经济容量,从而促进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责任编辑:刘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