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 第三讲:特殊三角形
2016初一数学竞赛(B班)培训资料:特殊三角形(含答案)

2016初一数学竞赛(B班)培训资料:特殊三角形初一()班姓名:学号:.【知识梳理】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性质:(1)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要点:等边三角形中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共有三条.3.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1)腰、底、顶角、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概念;(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1)直角三角形中,S Rt△ABC=ch=ab,其中a、b为两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2)圆内接三角形,当一条边为直径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判定:(1)两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为斜边.【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a,则它的面积是()A.a2B.a2 C.a2D.a2)5.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2 )a;③△BC'D是等腰三角形;④△CED的周长等于①DC'平分∠BDE ;②BC长为(2BC的长。
人教版2020年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四:类型三特殊三角形问题

例3题解图
备考指导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判定结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为: 1. 用点坐标表示三角形三边长; 2.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令三边长两两相等,得到三组方程; 3. 分别解这几个方程,若方程有解,则这个解即为所求;若方程无解,
则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此类问题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先找点,再计算.
例4题图
【思维教练】先在Rt△O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点B的坐标,
利用B、C两点坐标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最后将点A、B、C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
解:∵点C的坐标为(0,3),∴OC=3,
∵在Rt△BOC中,OC=3,BC=5,
∴OB= BC2 OC2 =4, ∴点B的坐标为(4,0),
解得t1=
3+2 2
6
,t2=3
2 2
6,
此时点P的坐标为( 5 ,3+2 6 ),( 5 ,3 2 6 ),
22
22
例4题解图
综上可得,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点P的坐标为( 5 ,19 ),( 5 ,-2),
23
2
( 5 ,3+2 6 ),( 5 ,3 2 6 ).
22
2
2
备考指导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判定结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为: 1. 用点坐标表示三角形三边长的平方; 2.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直角顶点进行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分
典例精析
例 3(2018山西)如图,抛物线y= 1 x2- 1 x-4与x轴 33
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 接AC,BC.点P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 P的横坐标为m,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 交BC于点Q,过点P作PE∥AC交x轴于点E,交BC于点F.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考点学习课件PPT之特殊三角形及其性质知识点学习PPT

命题角度2 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动点和多解问题
例2 如图 ,在 中, , .点 为边 上一动点.
图(1)
(1)
当 <m></m> 是等腰三角形时, <m></m> 的长为_ _____________.
图(2)
或
【分步分析】 ① 当 <m></m> ,且点 <m></m> 在 <m></m> 下方时,在图 <m></m> 中画出对应图形.A.设 <m></m> ,则 <m></m> __________, <m></m> ________.B. <m></m> _________, <m></m> __________.C.根据 <m></m>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 <m></m> ____.
图(5)
或
【分步分析】 ① 连接 ,则 是______三角形.
等边
② 当点 <m></m> 落在 <m></m> 上时,在图(6)中画出相应的图形.A. <m></m> _____ <m></m> , <m></m> ____ <m></m> .B. <m></m> _ ___.
特殊三角形

特殊三角形知识定位特殊三角形在初中几何或者竞赛中占据非常大的地位,不管三解形还是特殊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图形,它的有关知识是今后我们学习四边形、多边形乃至立体几何的重要基础。
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有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
本节我们通过一些实例的求解,旨在介绍数学竞赛中特殊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常见题型及其求解方法本讲将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
知识梳理三角形类型定义性质判定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分别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为底角1.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即在同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为6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他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内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R t△”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逆定理)2、等腰三角形(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013年中考数学特殊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在△ABC中,∠C=90°. (1)性质:边与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2+b2= c2 ; (2)角与角的关系:∠A+∠B= 90° ; (3)边与角的关系: 若∠A=30°,则a=c,b=c; 若a=c,则∠A=30°; 若∠A=45°,则a=b=c; 若a=c,则∠A=45°; 斜边上的中线m=c=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4)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 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提高 在线段的长无法直接求出时,可利用另一线段把这一 线段表示出来,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个方程,最后得解, 这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线段长的常用方法.
(2)(2011·鸡西)已知三角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20 cm和 30 cm,第三边上的高为10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 为__________cm2.
探究提高 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没有明确底边和腰,某一边可以是底, 也可以是腰.同样,某一角可以是底角也可以是顶角,必须仔细分类讨 论.
3.(2011·芜湖)如图,已知△ABC中,∠ABC=45°, F是高AD 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 )
A.2
B.4
C.3
D.4
答案 B 解析 在Rt△ABD中,∠ABD=45°,可得AD=BD,易证 △BDF≌△ADC,所以DF=CD=4.
中考复习——特殊三角形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1.等腰三角形: (1)性质: 两腰 相等,两底角 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 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判定:有两边相等、两角相等或两线合一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考点16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精讲)(解析版)

考点16.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精讲)【命题趋势】特殊的三角形重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也是考查重点,年年都会考查,分值为10分左右,预计2024年各地中考还将出现,并且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和勾股(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尺规作图等知识点结合考查,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并且会灵活运用。
在解答题中会出现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基础。
【知识清单】1: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角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若某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2)三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是60°;(3)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相等或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垂直平分线的定理: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勾股定理与逆定理及其应用(☆☆)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中数学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0°直角三角形)常考题及答案解析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0°直角三角形)常考题及答案解析1.(2020秋•喀什地区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C.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其底角的2倍2.(2020秋•顺城区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一边长为4cm,则它的腰长为()A.4cm B.6.5cm C.6.5cm或9cm D.4cm或6.5cm 3.(2017•海南)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A.3B.4C.5D.6 4.(2019•白银)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ABC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5.(2013•凉山州)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2020秋•五常市期末)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CE.(1)求证:AB=AC;(2)若∠BAC=108°,∠DAE=36°,直接写出图中除△ABC与△ADE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7.(2019秋•龙岩期末)如图,AB=AC,AE=EC=CD,∠A=60°,若EF=2,则DF=()A.3B.4C.5D.6 8.(2006•烟台)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A.25°B.30°C.45°D.60°9.(2020秋•慈溪市期中)已知:如图,AB=BC,∠A=∠C.求证:AD=CD.10.(2014秋•青山区期中)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分别取点D,E,F,使AD=BE=C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11.(2018秋•六合区期中)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 ∥BC交AB于点E.(1)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AE=AB.12.(2017•裕华区校级模拟)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13.(2012秋•姜堰市校级期中)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 =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COD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AO=n2+1,AD=n2﹣1,OD=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α的度数;(3)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14.(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接CE,DE.求证:EC=ED.15.(2020秋•连山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60°,AD=2,则BD=()A.2B.4C.6D.816.(2020秋•肇州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B=15°,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AE=6cm,则AC=()A.6cm B.5cm C.4cm D.3cm 17.(2020秋•朝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11,∠BAC=120°,AD是△ABC 的中线,AE是∠BAD的角平分线,D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则DF的长为()A.4.5B.5C.5.5D.618.(2020秋•抚顺县期末)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则DE长为.19.(2020秋•宽城区期中)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D等于()A.10B.8C.6D.420.(2020秋•无棣县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则AP的长度不可能是()A.4B.4.5C.5D.721.(2020秋•云县期中)如图,点D是AB的中点,DE⊥AC,AB=7.2,∠A=30°,则DE=()A.1.8B.2.4C.3.6D.4.822.(2020秋•北碚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OB=60°,P在边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5,则ON的长度是()A.9B.6.5C.6D.5.523.(2020秋•天宁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B=90°,∠CAB=60°,动点P 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m上运动,连结PC,那点P在直线m上运动时,能使图中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A.6个B.5个C.4个D.3个24.(2020秋•连江县期中)如图,等边△ABC中,AB=4,点P在边AB上,PD⊥BC,DE ⊥AC,垂足分别为D、E,设PA=x,若用含x的式子表示AE的长,正确的是()A.2﹣x B.3﹣x C.1D.2+x 25.(2020秋•赣榆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6,∠BAC=120°,AD是△ABC 的中线,AE是∠BAD的角平分线,D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则DF的长是()A.5B.2C.4D.326.(2019秋•勃利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上的点,过点D 作DE⊥AB交BC于点F,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D,∠DCA=∠D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DCB=∠B;②CD=AB;③△ADC是等边三角形;④若∠E=30°,则DE=EF+CF.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2019春•秦淮区期末)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任意一点,D、E、F分别是AC、AB、BC边上的三点,且PF∥AB,PD∥BC,PE∥AC.若PF+PD+PE=a,则△ABC的边长为()A.a B.a C.a D.a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这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29.(2020•和平区三模)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边BC上一点,且BD=CD.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EDF=90°,M为边EF的中点,连接CM交DF于点N.若DF∥AB,则CM的长为()A.B.C.D.30.(2020秋•天心区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相互重合D.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1.(2019春•杏花岭区校级期中)关于等边三角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等边三角形中,各边都相等B.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C.两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2.(2019•城步县模拟)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如图),连续四条边的长依次为1,3,3,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A.13B.14C.15D.16 33.(2018•柳州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60°,∠D=90°,AB=2,则CD长的取值范围是()A.<CD<B.CD>2C.1<CD<2D.0<CD<34.(2018秋•罗庄区期中)如图,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出射线OB,则∠AOB=()A.30°B.45°C.60°D.9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A;根据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判断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D.【解答】解:A.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不一定互相重合,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过O作OM⊥AB于M,OQ⊥AC于Q,ON⊥BC于N,∵O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M=ON,ON=OQ,∴OM=ON=OQ,即三角形的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AC,∴∠B=∠C,∵∠EAC=∠B+∠C,∴∠EAC=2∠B,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其底角的2倍,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4cm为腰长时,当4cm为底边时,分别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解答】解:①若4cm是腰长,则底边长为:20﹣4﹣4=12(cm),∵4+4<12,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4cm是底边长,则腰长为:=6.5(cm).则腰长为6.5c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3.【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4作为腰或底边长,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当AC=CD,AB=BG,AF=CF,AE=BE时,都能得到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D,AE,AF,AG分别为分割线).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应用设计与作图等知识,正确利用图形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则可求得底角的度数.从而可求解.【解答】解:①当∠A为顶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度数为:=50°∴特征值k==②当∠A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80°﹣80°=20°∴特征值k==综上所述,特征值k为或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到本题中,已知∠A的度数,要分∠A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以免造成答案的遗漏.5.【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求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几何图形.【分析】(1)首先过点A作AF⊥BC于点F,由AD=AE,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F=EF,又由BD=CE,可得BF=CF,然后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B=AC.(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过点A作AF⊥BC于点F,∵AD=AE,∴DF=EF,∵BD=CE,∴BF=CF,∴AB=AC.(2)∵∠B=∠BAD,∠C=∠EAC,∠BAE=∠BEA,∠ADC=∠DAC,∴除△ABC与△ADE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为:△ABD、△AEC、△ABE、△AD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数形结合;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过点E作EG⊥BC,交BC于点G,先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FE =90°,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得EG的长,随后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E的长,最后将EF与DE相加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G⊥BC,交BC于点G∵AB=A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EC=CD,∴∠CED=∠CDE=∠ACB=30°,∴∠AEF=30°,∴∠AFE=90°,即EF⊥AB,∵△ABC是等边三角形,AE=CE,∴BE平分∠ABC,∴EG=EF=2,在Rt△DEG中,DE=2EG=4,∴DF=EF+DE=2+4=6;方法二、∵AB=A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EC=CD,∴∠CED=∠CDE=∠ACB=30°,∵△ABC是等边三角形,AE=CE,∴BE平分∠ABC,∴∠ABE=∠CBE=30°=∠CDE,∴BE=DE,∠BFD=90°,∴BE=2EF=4=DE,∴DF=DE+EF=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得出BC=CE,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CE=AE=BE,进而可判断出△BEC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补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沿CD折叠B与E重合,则BC=CE,∵E为AB中点,△ABC是直角三角形,∴CE=BE=AE,∴△BEC是等边三角形.∴∠B=60°,∴∠A=30°,故选:B.【点评】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图形折叠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推理能力.9.【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分析】连接A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AC=∠BCA,因为∠A=∠C,则可以得到∠CA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DC.【解答】证明:连接AC,∵AB=BC,∴∠BAC=∠BCA.∵∠BAD=∠BCD,∴∠CAD=∠ACD.∴AD=CD.【点评】重点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ABC是等边三角形,AD=BE=CF,易证得△ADF≌△BED,即可得DF=DE,同理可得DF=EF,即可证得:△DEF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D=BE=CF,∴AF=BD,在△ADF和△BED中,,∴△ADF≌△BED(SAS),∴DF=DE,同理DE=EF,∴DE=DF=EF.∴△DEF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ABC为等边三角形,∴∠A=∠ABC=∠C=60°.∵DE∥BC,∴∠AED=∠ABC=60°,∠ADE=∠C=60°.∴△ADE是等边三角形.(2)∵△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BD平分∠ABC,∴AD=AC.∵△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AE=AB.【点评】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边△ABC中AD=BE=CF,证得△ADE≌△BEF≌△CFD即可得出△DEF 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S),∴DE=EF=FD,∴△DEF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根据已知得出△ADE≌△BEF≌△CF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O=CD,∠OCD=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OD是直角三角形,并且∠ADO=90°,从而求出∠ADC=150°,再根据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得α=∠ADC;(3)根据周角为360°用α表示出∠AOD,再根据旋转的性质表示出∠ADO,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DAO,再分∠AOD=∠ADO,∠AOD=∠DAO,∠ADO=∠DAO三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1)△CO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CO=CD,∠OCD=60°,∴△COD是等边三角形;(2)∵AD2+OD2=(n2﹣1)2+(2n)2=n4﹣2n2+1+4n2=n4+2n2+1=(n2+1)2=AO2,∴△AOD是直角三角形,且∠ADO=90°,∵△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ADC=∠ADO+∠CDO=90°+60°=150°,根据旋转的性质,α=∠ADC=150;(3)∵α=∠ADC,∠CDO=60°,∴∠ADO=α﹣60°,又∵∠AOD=360°﹣110°﹣α﹣60°=190°﹣α,∴∠DAO=180°﹣(190°﹣α)﹣(α﹣60°)=180°﹣190°+α﹣α+60°=50°,∵△AOD是等腰三角形,∴①∠AOD=∠ADO时,190°﹣α=α﹣60°,解得α=125°,②∠AOD=∠DAO时,190°﹣α=50°,解得α=140°,③∠ADO=∠DAO时,α﹣60°=50°,解得α=110°,综上所述,α为125°或140°或11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的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用α表示出△AOD的各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分情况讨论.1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首先延长BD至F,使DF=BC,连接EF,得出△BEF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ECB≌△EDF,从而得出EC=DE.【解答】证明:延长BD至F,使DF=BC,连接EF,∵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BE=BF,∠B=60°,∴△BEF为等边三角形,∴∠F=60°,在△ECB和△EDF中∴△ECB≌△EDF(SAS),∴EC=E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CD=∠A=60°,再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C、AB的长,然后根据BD=AB﹣AD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CB=90°,CD⊥AB,∴∠BCD+∠ACD=90°,∠A+∠ACD=90°,∴∠BCD=∠A=60°,∴∠ACD=∠B=30°,∵AD=2,∴AC=2AD=4,∴AB=2AC=8,∴BD=AB﹣AD=8﹣2=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E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B=15°,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EC=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EB=EA,∴∠EAB=∠B=15°,∴∠AEC=30°,∴AC=AE=3(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到AD⊥BC,∠BAD=∠CAD,从而可得到∠BAD=60°,∠ADB=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AE=∠EAB=30°,从而可推出AD=DF,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即可求得AD的长,即得到了DF 的长.【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D为底边的中点,∴AD⊥BC,∠BAD=∠CAD,∵∠BAC=120°,∴∠BAD=60°,∠ADB=90°,∵AE是∠BAD的角平分线,∴∠DAE=∠EAB=30°.∵DF∥AB,∴∠F=∠BAE=30°.∴∠DAF=∠F=30°,∴AD=DF.∵AB=11,∠B=30°,∴AD=5.5,∴DF=5.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AD=DF是解此题的关键.18.【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30°,BC⊥AC,∴BC=AB=3.7,∵DE⊥AC,BC⊥AC,∴DE∥BC,∵点D是斜梁AB的中点,∴DE=BC=1.85m,故答案为:1.85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9.【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先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的度数,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垂足为E,可得BD=AD,由∠A=30°可知∠ABD=30°,故可得出∠DBC =30°,根据CD=2可得出BD的长,进而得出AD的长.【解答】解:连接BD,∵在△ABC中,∠C=90°,∠A=30°,∴∠ABC=6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AD=BD,DE⊥AB,∴∠ABD=∠A=30°,∴∠DBC=30°,∵CD=2,∴BD=2CD=4,∴AD=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考点】垂线段最短;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推理能力.【分析】在Rt△ABC中,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由点P是BC边上一动点结合AC,AB的长,即可得出AP长的取值范围,再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Rt△ABC中,∠C=90°,∠B=30°,AC=3,∴AB=2AC=6.∵点P是BC边上一动点,∴AC≤AP≤AB,即3≤AP≤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垂线段最短,通过解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1.【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运算能力.【分析】求出AD的长,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A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点D是AB的中点,AB=7.2,∴AD=AB=3.6,∵DE⊥AC,∴∠DEA=90°,∵∠A=30°,∴DE=AD=1.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AD是解此题的关键.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过P作PC⊥MN于C,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M=CN=2.5,再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C的长,然后由OC+CM求出ON的长即可.【解答】解:过P作PC⊥MN于C,如图所示:∵PM=PN,MN=5,∴CM=NC=MN=2.5,在Rt△OPC中,∠AOB=60°,∴∠OPC=30°,∴OC=OP=4,则ON=OC+CM=4+2.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几何直观.【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4,P2,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1,P3,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都交于点P3位置,因此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4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4.【考点】列代数式;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AC=4,∠B=∠C=60°,再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4,∠B=∠C=60°,∵PD⊥BC,DE⊥AC,∴BD=PB,CE=CD,∵P A=x,∴BP=4﹣x,∴BD=PB=2﹣x,∴CD=4﹣(2﹣x)=2+x,∴CE=1+x,∴AE=4﹣(1+x)=3﹣x,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到AD⊥BC,∠BAD=∠CAD,从而可得到∠BAD=60°,∠ADB=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AE=∠EAB=30°,从而可推出AD=DF,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即可求得AD的长,即得到了DF 的长.【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D为底边的中点,∴AD⊥BC,∠BAD=∠CAD,∵∠BAC=120°,∴∠BAD=60°,∠ADB=90°,∵AE是∠BAD的角平分线,∴∠DAE=∠EAB=30°,∵DF∥AB,∴∠F=∠BAE=30°,∴∠DAF=∠F=30°,∴AD=DF,∵AB=6,∠B=30°,∴AD=AB=3,∴DF=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AD=DF是解此题的关键.26.【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由在△ABC中,∠ACB=90°,DE⊥AB,易证得∠DCA=∠DAC,继而可得①∠DCB=∠B正确;由①可证得AD=BD=CD,即可得②CD=AB正确;易得③△ADC是等腰三角形,但不能证得△ADC是等边三角形;由若∠E=30°,易求得∠FDC=∠FCD=30°,则可证得DF=CF,继而证得DE=EF+CF.【解答】解:∵在△ABC中,∠ACB=90°,DE⊥AB,∴∠ADE=∠ACB=90°,∴∠A+∠B=90°,∠ACD+∠DCB=90°,∵∠DCA=∠DAC,∴AD=CD,∠DCB=∠B;故①正确;∴CD=BD,∵AD=CD,∴CD=AB;故②正确;∠DCA=∠DAC,∴AD=CD,但不能判定△ADC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若∠E=30°,∴∠A=60°,∴△ACD是等边三角形,∴∠ADC=60°,∵∠ADE=∠ACB=90°,∴∠EDC=∠BCD=∠B=30°,∴CF=DF,∴DE=EF+DF=EF+CF.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证得D是AB 的中点是解此题的关键.27.【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分析】延长EP交BC于点G,延长FP交AC于点H,证出四边形AEPH、四边形PDCG 均为平行四边形,得出PE=AH,PG=CD.证出△FGP和△HPD也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F=PG=CD,PD=DH,得出PE+PD+PF=AH+DH+CD=AC即可.【解答】解:延长EP交BC于点G,延长FP交AC于点H,如图所示:∵PF∥AB,PD∥BC,PE∥AC,∴四边形AEPH、四边形PDCG均为平行四边形,∴PE=AH,PG=CD.又∵△ABC为等边三角形,∴△FGP和△HPD也是等边三角形,∴PF=PG=CD,PD=DH,∴PE+PD+PF=AH+DH+CD=AC,∴AC=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呼应,每种方法都对应着一种性质,在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判断;【解答】解: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②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③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④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这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9.【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在Rt△BDE中求得DE的长,再根据CM垂直平分DF,在Rt△CDN中求得CN,最后根据线段和可得CM的长.【解答】解:∵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BD=CD,∴BD=,CD=,∵等边三角形ABC中,DF∥AB,∴∠FDC=∠B=60°,∵∠EDF=90°,∴∠BDE=30°,∴DE⊥BE,∴BE=BD=,DE=,如图,连接DM,则Rt△DEF中,DM=EF=FM,∵∠FDC=∠FCD=60°,∴△CDF是等边三角形,∴CD=CF=,∴CM垂直平分DF,∴∠DCN=30°,DN=FN,∴Rt△CDN中,DN=,CN=,∵M为EF的中点,∴MN=DE=,∴CM=CN+MN=+=,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逐个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高相互重合,说法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1.【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推理能力.。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特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推荐】.doc

中考总复习:特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3.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性质:(1)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3.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1)腰、底、顶角、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概念;(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考点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判定:(1)有两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为斜边.【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1.如图,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的2倍B.顶角的一半C.顶角D.底角的一半【思路点拨】等角的余角相等.【答案】B.【解析】如图,△ABC中,AB=AC,BD⊥AC于D,所以∠ABC=∠C,∠BDC=90°,所以∠DBC=90°-∠C= 90°-(180-∠A)= ∠A,【总结升华】本题适用于任何一种等腰三角形,可以试着证明在钝角三角形中结论一样成立;总结规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顶角的一半.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 C.3个 D.2个【答案】A.2.(2015秋•南通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30cm,DE=2cm,则BC= cm.【思路点拨】作出辅助线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30,DE=2,进而得出△BEM为等边三角形,△EF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B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答案】32;【解析】解: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作DF∥BC,∵AB=AC,AD平分∠BAC,∴AN⊥BC,BN=CN,∵∠EBC=∠E=60°,∴△BEM为等边三角形,∴△EFD为等边三角形,∵BE=30,DE=2,∴DM=28,∵△BEM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BC,∴∠DNM=90°,∴∠NDM=30°,∴NM=14,∴BN=16,∴BC=2BN=32,故答案为3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求出MN的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直角三角形3.将一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使顶点落在点.已知,,则折痕的长为( )A. B. C. D.【思路点拨】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在习题中比较多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相应的问题.常用的是两锐角互余,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答案】C.【解析】由折叠可知,∠CED=∠C′ED =30°,因为在矩形ABCD中,∠C等于90°,CD=AB=2,所以在Rt△DCE中,DE=2CD=4.故选C.【总结升华】折叠题型一定要注意对应的边相等,对应的角相等.【变式】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4cm,BC=8cm,将△ABC折叠,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DE的长为( ).A. B. C. D.5【答案】B.解析:由折叠可知,AD=BD,DE⊥AB,∴BE=AB设BD为x,则CD=8-x∵∠C=90°,AC=4,BC=8,∴AC2+BC2=AB2∴AB2=42+82=80,∴AB=,∴BE=在Rt△ACD中,AC2+CD2=AD2 ,∴42+(8-x)2=x2,解得x=5在Rt△BDE中,BE2+DE2=BD2,即()2+DE2=52,∴DE=,故选B.4.已知:在直角△ABC 中,∠C=90°,BD 平分∠ABC 且交AC 于D.(1)若∠BAC=30°,求证: AD=BD ;(2)若AP 平分∠BAC 且交BD 于P ,求∠BPA 的度数.图1 图2【思路点拨】(1)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D=∠A=30°,得出AD=BD.(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角平分线定义或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答案与解析】(1)证明:∵∠BAC=30°,∠C=90°,∴∠ABC=60°又∵ BD 平分∠ABC , ∴∠ABD=30°,∴ ∠BAC =∠ABD ,∴BD=AD ;(2)解法一: ∵∠C=90°,∴∠BAC+∠ABC=90°∴=45°∵ BD 平分∠ABC ,AP 平分∠BAC∠BAP=,∠ABP=即∠BAP+∠ABP=45°∴∠APB=180°-45°=135°解法二: ∵∠C=90°,∴∠BAC+∠ABC=90°∴=45°∵BD 平分∠ABC ,AP 平分∠BAC∠DBC=,∠PAC=∴∠DBC+∠PAD=45° ∴∠APB=∠PDA+∠PAD =∠DBC+∠C+∠PAD=∠DBC+∠PAD+∠C=45°+90°=135°.【总结升华】本题利用了: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类型三、综合运用5 . 已知ABC 的两边AB 、AC 的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3)x+k 2+3k+2=0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 的长为5. (1)k 为何值时,ΔABC 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k 为何值时,ΔABC 是等腰三角形?并求出ΔABC 的周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特殊三角形及其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特殊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普通三角形的性质,还需要归纳特殊三角形及其性质。
本文将对常见的特殊三角形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三条边相等,所以三个内角也是相等的,每个内角都是60°;(2)等边三角形的高、重心、外心和内心都重合于一个点;(3)等边三角形的每条高线同时也是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和三条中垂线。
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两边相等,所以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同一条线段;(3)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的距离等于底边的中点到底边的距离。
3.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内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满足勾股定理,即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线等于直角边中的线段,可以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通过归纳总结特殊三角形及其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这些性质不仅能够解决与特殊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还能够为后续学习提供更扎实的基础。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简化问题的求解步骤。
例如,在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高时,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和底边的性质,而无需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的长度。
总之,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对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提高解题的效率。
希望本文所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三:特殊三角形(word 无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公益讲座:特殊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等腰三角形:对称性;底边上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正三角形:旋转中的不变性,60度和120度;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四心合一;内部任何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为定值;……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代数化与数形结合;射影定理;斜边中线;共圆;4)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对称性,旋转不变性;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包含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顶角为120度的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例1、如下左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度,∠C=120度,AB=2,BC=4-2,CD=4,求AD的长度。
例2、如上右图,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E,I是△BEC的内心,BD⊥AC,且BD=AC=BC,M是BC的中点,求证:IM⊥AD,AD=2IM.例3、如下左图△ABC中,AB=AC,在AB边上有两点P和Q,在AC边上有两点R和S,且PQ=RS,M和N分别是PR和QS的中点,求证:MN⊥BC。
例4、如上右图,等腰△ABC中,AB=AC,BE=CD,BD=CF,作∠C的平分线交DF于点G,DG=3,BC=16,若∠BED=2∠D FC,求BE的长。
例5、如下左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D是AC边上的动点,连接BD,以BD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DE,连接AE,求AE长的最小值。
例6、如上右图,△ABC中,∠B AC=60度,∠AT C=∠B TC=∠CT A=120度,M 是BC的中点,求证:2AM=TA+TB+TC。
例7、如下图,△ABC中,AB=AC,AD⊥BC于点D,DF⊥AB于点F,A E⊥CF于点E且交DF于点M,求证,M是DF的中点。
三、练习题1、如下左图,在△ABC中,AD和BE是中线,且∠C AD=∠C BE=30度,求证:△ABC是正三角形。
2、如上右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E、F分别在AB、AC上,且BE=CF,连接EF,分别取EF、BC的中点M、N,连接MN,求证:MN⫽AD3、如下左图,在△ABC中,∠BAC=90度,AB=AC=2,线段BC上一动点P从C点开始运动,到B点停止,以AP为边在AC的右侧作等边△APQ,求点Q的运动轨迹的长度。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 特殊三角形.doc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特殊三角形一、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及其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中主要辅助线的添法及其运用;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二、典型例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求另外的两个角;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3、三角形中有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内角是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一定是直角三角形B.一定是钝角三角形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D.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4、在△ABC中,∠BAC=108°,AB=AC,点D在BC上,且△ABD是等腰三角形,求∠ADB 的度数;5、在△ABC中,AB=AC,点D在BA延长线上,且AD=AE,点E在AC上,DE交BC于F,求证:DF⊥BC;6、△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C外一点,且∠BDC=120°,求证:BD+CD=AD;7、在△ABC中,AD是△ABC 的角平分线,且AC=AB+BD,求证:∠B=2∠C;DA EB F CAB CDA8、在△ABC 中, AB=AC ,∠BAC=90°,D 为AC 的中点, AE ⊥BD 于F 交BD 于E ,求证:∠ADB=∠CDE ;9、△ABC 中, AB=AC ,D 是形外一点,且∠ABD=60°, ∠ACD=60°,求证:BD+DC=AB ;10、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BC 边上的高AD=21BC ,求∠BAC 的度数?11、正三角形ABD 和正三角形CBD 的边长均为a ,现把它们拼合起来如图,E 是AD 上异于A 、D 两点的一动点,F 是CD 上一动点,满足AE+CF=a ,求证:不论E 、F 怎样移动,△BEF 总是正三角形;12、底边为BC 的等腰三角形ABC ,被过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仍为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BC 的草图;13、平面上取四点,使这四点两两之间的距离只有两个不同的数值,则这四点的取法可有多少种?(相似图形算同一种取法)A F DB E CAB D CDE FA C B14、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各有一个内接正方形, 如图(1)中的正方形面积为2a ,那么图(2)中的正方 形的面积为多少?15、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BC 上任意一点, 求证:PC PB AP AB ⋅=-22作业题:1、如图:在△ABC 中,高CH 是边AB 的一半, 且∠B=75°,求∠A 的度数。
特殊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特殊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 模型1、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等腰三角形边、角、周长、面积等问题,优先考虑分类讨论,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
1)无图需分类讨论①已知边长度无法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要分类讨论;②已知角度数无法确定是顶角还是底角时要分类讨论; ③遇高线需分高在△内和△外两类讨论;④中线把等腰△周长分成两部分需分类讨论。
2)“两定一动”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即:如图:已知A ,B 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 构成等腰ABC △方法:两圆一线具体图解:①当AC AB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A ,点C 在⊙A 上(B ,C 除外)②当BC AB =时,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B ,点C 在⊙B 上(A ,E 除外)③当BC AC =时,作AB 的中垂线,点C 在该中垂线上(D 除外)【答案】C【分析】由已知等式,结合非负数的性质求m 、n 的值,再根据m 、n 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分类求解.【详解】解:()2350m n −+−=,30m −≥,()250n −≥,30m ∴−=,50n −=,解得:3m =,5n =,当3m =作腰时,三边为3,3,5,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33511++=,当5n =作腰时,三边为3,5,5,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3551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非负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m 、n 的值,再根据m 或n 作为腰,分类求解. 例2.(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校考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且一边长是4cm ,则它的腰长为( )A .4cmB .7cmC .4cm 或7cmD .全不对【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当4cm 为腰长时,则底边长为182410−⨯=cm ,∵4410+<,不符合题意;∴4cm 为底边长,∴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1847cm 2⨯−=;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注意讨论时要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例3.(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 .80︒B .80︒或20︒C .80︒或30︒D .20︒【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①当底角为80︒时,顶角18080220=︒−︒⨯=︒,②当顶角为80︒时,顶角度数80=︒,综上:顶角度数为80︒或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书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例3.(2023·四川广安·八年级校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它的底角为( )A .55︒B .80︒C .55︒或80︒D .以上都不是 【答案】D【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但已知没有明确此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应分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①当80︒为顶角时,其他两角都为50︒、50︒,②当80︒为底角时,其他两角为80︒、2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50︒,也可以是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由于等腰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很多题目在已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题,因此,解决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边角问题时,要仔细认真,避免出错. 例4.(2023·四川绵阳·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7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答案】20︒或160︒【分析】要注意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AB AC =,70ACD ∠=︒,CD 为高,即90ADC ∠=︒,此时180A ACD ADC ∠+∠+∠=︒,∴180907020A =︒−︒−︒=︒,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AB AC =,70ACD ∠=︒,CD 为高,即90ADC ∠=︒,此时9070160BAC D ACD ∠=∠+∠=︒+︒=︒,综上,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20︒或160︒.故答案为:20︒或1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注意分类讨论. 例5.(2023·山东滨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我们称网格线的交点为格点.如图,在6行5⨯列的长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 、B ,连接AB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 ,使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 为等腰直角ABC 底边;②AB 为等腰直角ABC 其中的一条腰.【详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 为等腰直角ABC 底边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 点有2个;②AB 为等腰直角ABC 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 点有3个.故共有5个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例6.(2023·北京·八年级期中)Rt △ABC 中,∠BAC =90°,AB =AC =2,以AC 为一边.在△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答案】4或【分析】根据题意分类讨论,①90CAD ∠=︒,②90ACD ∠=︒,③90ADC ∠=︒,分别作出图形,再结合已知条件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①如图,当90CAD ∠=︒时,902BAC AB AC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AD AB ∴===,180BAD BAC CAD ∠=∠+∠=︒,224BD AB AD ∴=+=+=;②如图,当90ACD ∠=︒时,过点D 作D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902BAC AB AC ∠=︒==,,ACD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D AC AB ∴===,18045DCE ACD ACB ∠=︒−∠−∠=︒, 又DE BC ⊥,∴D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CE ∴=,在Rt DEC △中,22222DC CE DE DE =+=,∴2DE DC ==在Rt ABC 中,BC 在Rt BDE 中,BD =③如图,当90ADC ∠=︒时,902BAC AB AC ∠=︒==,ACD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CD AD AC ∴===在Rt ABC 中,BC ==Rt BDC 中,BD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4或4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例7.(2023·福建南平·八年级校考期中)已知△ABC 中,如果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如图1,Rt △ABC 中,显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在图2的△ABC 中,∠ABC =110°,若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则∠CDB 的度数是 .【答案】40°或90°或140°【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①如图,当∠DBC=90°,A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ABC=110°,∠DBC=90°,∴∠ABD=20°,∵AD=BD ,∴∠A=∠ABD=20°,∴∠CDB=∠A+∠ABD=40°;②如图,当∠BDC=90°,A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或当∠BDC=90°,C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③如图,当∠ABD=90°,C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ABC=110°,∠ABD=90°,∴∠DBC=20°,∵CD=BD ,∴∠C=∠DBC=20°,∴∠BDC=140°.综上所述:当∠BDC 的度数是40°或90°或140°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二分割线是本题关键. 且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答案】(2,0)或(2,0)−或(64+或(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①AB=BP ;②AB=AP ;③AP=BP 三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ABP 为等腰三角形,①当AB BP =时,如图①,∵AB ==∴BP =∵(6,0)B ,∴(6P +或(6P −;②当AB AP =时,如图② 作AC BP ⊥于C 点,则(2,0)C ,∵AB AP =,∴BC CP =,∵624BC =−=,∴4CP =,∴(2,0)P −.③当AP BP =时,如图③,作AP BP ⊥,∴4AP BP ==,∴(2,0)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0)或(2,0)−或(6+或(6−,故答案为:(2,0)或(2,0)−或(6+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BC 中,A 【答案】(1)16(2)6或2(3)4或2或95或3【分析】(1)设cm PB PA x ==,则()4cm PC 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3cm AC =,在Rt ACP 中,依据222AC PC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2)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设cm PD PC y ==,则()3cm AP y =−,在Rt ADP 中,依据222AD PD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522AB t ==.(3)分四种情况: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当P 在AB 上且3cm AP CA ==时,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当P 在BC 上且3cm AC PC ==时,分别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t 的值.【详解】(1)解:如图,设cm PB PA x ==,则()4cm PC x =−,90ACB ∠=︒,5cm AB =,4cm BC =,3cm AC ∴,在Rt ACP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PC AP +=,()22234x x ∴+−=,解得258x =,258BP ∴=,2556582216AB BP t ++∴===;(2)解: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BP 平分ABC ∠,90C ∠=︒,PD AB ⊥PD PC ∴=,DBP CBP ∠=∠,在BCP 与BDP △中,BDP BCP DBP CBP BP BP ∠=∠⎧⎪∠=∠⎨⎪=⎩, ()AAS BDP BCP ∴≌4cm BC BD ∴==,541cm AD ∴=−=,设cm PD PC y ==,则()3cm AP y =−,在Rt ADP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D PD AP +=,()22213y y ∴+=−,解得43y =,43CP \=,454313226AB BC CP t ++++∴===,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522AB t ==. 综上所述,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t 的值为316或52.(3)解:分四种情况:①如图,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A ACP ∠=∠,∵A B ∠∠=︒+90,90ACP BCP ∠+∠=︒,B BCP ∴∠=∠,CP BP AP ∴==,P ∴是AB 的中点,即15cm 22AP AB ==,524AP t ∴==. ②如图,当P 在AB 上且3cm AP CA ==时,∴322AP t ==. ③如图,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过C 作CD AB ⊥于D , ∵1122ABC S AC BC AB CD =⋅=⋅,∴12cm 5AC BC CD AB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9cm 5AD =,182cm 5AP AD ∴==,925AP t ∴==. ④如图,当P 在BC 上且3cm AC PC ==时,则431cm BP =−=,6322AB BP t +∴===. 综上所述,当t 的值为54或32或95或3时,ACP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画出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第(3)题的关键. 例10.(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 为坐标原点,经过()26A−,的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OB OC =,,直线AD 交x 轴负半轴于点D ,若ABD △的面积为27(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和点D 的坐标;(2)横坐标为m 的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设PE 的长为()0y y ≠,求y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相应的m 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50y x D =−+−,,(2)()33242y m m =+−<<,(3)存在,点F 的坐标为2,05⎛⎫ ⎪⎝⎭或16,05⎛⎫− ⎪⎝⎭或8,07⎛⎫− ⎪⎝⎭ 【分析】(1)据直线A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OB OC =,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x n =−+,把A 的坐标代入求得n 的值,从而求得B 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建立方程求出BD 的值,求出OD 的值,从而求出D 点的坐标; (2)直接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AD 的解析式,先根据B A 、的坐标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将P 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AB 的解析式,求出P 的纵坐标,将P 的纵坐标代入直线A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E 的横坐标,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3)要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别以点P E F 、、为直角顶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2)中m 的值,就可以求出F 点的坐标.【详解】(1)解:OB OC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n =−+,∵直线AB 经过()26A −,,26n ∴+=,4n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y x =−+,()40B ∴,,4OB ∴=,ABD 的面积为()2726A −,,,16272ABD S BD =⨯⨯=,9BD ∴=,5OD ∴=,()50D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50y x D =−+−,,(2)解: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ax b =+,()26A −,,()50D −,∴2650a b a b −+=⎧⎨−+=⎩,解得210a b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210y x =+;∵点P 在AB 上,且横坐标为m ,()4P m m ∴−+,,PE x ∥轴,∴E 的纵坐标为4m −+,代入210y x =+得,4=210m x −++,解得62m x −−=,6,42m E m −−⎛⎫∴−+ ⎪⎝⎭, PE ∴的长63322m m y m −−=−=+;即332y m =+,()24m −<<;(3)解:在x 轴上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90FPE ∠=︒时,如图①,有PF PE =,4PF m =−+,332PE m =+,3432m m ∴−+=+,解得25m =,此时2,05F ⎛⎫ ⎪⎝⎭; ②当90PEF ∠=︒时,如图②,有EP EF =,EF 的长等于点E 的纵坐标,4EF m ∴=−+,3432m m ∴−+=+,解得:25m =, ∴点E 的横坐标为61625m x −−==−,∴16,05F ⎛⎫− ⎪⎝⎭;③当90PFE ∠=︒时,如图③,有FP FE =,FPE FEP ∴∠=∠.180FPE EFP FEP ∠+∠+∠=︒,45FPE FEP ∴∠=∠=︒.作FR PE ⊥,点R 为垂足,18045PFR FPE PRF ∴∠=︒−∠−∠=︒,=PFR RPF ∴∠∠,=FR PR ∴.同理=FR ER ,12FR PE ∴=.∵点R 与点E 的纵坐标相同,4FR m ∴=−+,∴134322m m ⎛⎫−+=+ ⎪⎝⎭,解得:107m =, 10184477PR FR m ∴==−+=−+=,∴点F 的横坐标为10188777−=−,8,07F ⎛⎫∴− ⎪⎝⎭. 综上,在x 轴上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F 的坐标为2,05⎛⎫ ⎪⎝⎭或16,05⎛⎫− ⎪⎝⎭或8,07⎛⎫−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模型2、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直角三角形问题,优先考虑直角顶点(或斜边)分类讨论,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或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初中数学特殊三角形

定 义 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
直角三 角形
性质 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 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果 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A 36°
B
B
C
∠B=∠C = 72°
A 120°
则∠1=__3_6_°_,∠2=___7_2_°,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_△__A_B__C__△__D__B_A___△__B_C__D______. D
12
B
C
4.已知△ABC中,∠A=∠B=60°,AB=3cm,则△ABC的周 长为____9__cm.
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DE∥BC,
45° CE
则AD=___5__cm.
A
B
D
C
8.如图,在△ABC 中,∠C =90°,∠A =30°,AB =10,则BC 的 长为 5 .
9.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高,∠A =30°, AB =4.则BD = 1 .
C
第3题
B D
第4题
10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BC, 求证:△ADE是等边三
1
DE= AD.
B
2
2
∴BC= 1 AB= 1 ×7.4=3.7(m). D
22
又AD=
1
AB
1
AD=
×3.7=1.85
(m).
22
答:立柱BC的长是3.7m,DE的长是1.85m.
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 °,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三角形第三节特殊三角形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13
考点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
例1(·泸州)如图,等腰△ABC底边BC=20,面积为120,点F
在边BC上,且BF=3FC,EG是腰AC垂直平分线,若点D在EG上
运动,则△CDF周长最小值为
.
2/13
【分析】 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小值点,再利用 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求解.
例2(·安徽)如图,在Rt△ABC中,AB=9,BC=6,
∠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中点D重合,折
痕为MN,则线段BN长为( )
A. 513
【分析】 设BN=x,则由折叠性质可得DN=AN=9-x,依据
中点定义可得BD=3,在Rt△BDN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
3/13
【自主解答】∵BC=20,BF=3FC,∴BF=
3 ×20=15,FC= 1×20=5.∵△CDF周长
4
4
为CD+DF+FC=CD+DF+5,∴当CD+DF最
小时,△CDF周长有最小值.如解图,连接AD.∵EG是AC
垂直平分线,∴AD=CD,∴CD+DF=AD+DF.依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A,D,F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D+
DF最小值为AF.过点A作AH⊥BC于点H,∵BC=20,△ABC
4/13
面积为120,∴AH= 2120 =12.∵AB=AC,∴BH=CH= 1 BC
20
2
=10,∴HF=15-10=5.在Rt△AHF中,依据勾股定理,得
AF= 52 122 =13,即CD+DF最小值为13,∴△CDF周长 最小值为13+5=18.
5/13
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
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
三角形共有( D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第4页
好题随堂演练
考点二 等边三角形相关计算
例2(·福建A卷)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
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
好题随堂演练
第三节 特殊三角形
第1页
好题随堂演练
考点一 等腰三角形相关计算 例1(·云南省卷)如图,在等腰△ABC中,AB= AC,∠A=36°,BD⊥AC于点D,则∠CBD= . 【分析】依据已知可求得两底角度数,再依据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DBC度数.
第2页
好题随堂演练
【自主解答】 ∵AB=AC,∠A=36°,∴∠ABC=∠ACB= 72°.∵BD⊥AC于点D,∴∠CBD=90°-72°=18°.故答 案为:18°.
45°,则∠ACE等于( )
A.15°
B.30°
C.45°
D.60°
第5页
好题随堂演练
【分析】 依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知∠EBC= ∠ECB,再依据等边三角形内角度数求解. 【自主解答】∵AD⊥BC,△ABC为等边三角形,∴∠ECB= ∠EBC=45°,∠ACD=60°,∴∠ACE=15°.故选A.
19
则DG长为 2.
第10页
第8页
好题随堂演练
1.(·福建A卷)把两个一样大小含45°角三角尺按 如图所表示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锐角顶点与另一个 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 线上.若AB= 2,则CD=___3-__1_.
第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特殊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1)等腰三角形:对称性;底边上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正三角形:旋转中的不变性,60 度和120 度;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四心合一;内部任何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为定值;……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代数化与数形结合;射影定理;斜边中线;共圆;
4)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对称性,旋转不变性;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0 度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包含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顶角为120 度的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
例1、如下左图,在四边形ABCD 中,∠B=135 度,∠C=120 度,AB=2,
BC=4-2,CD=4,求AD 的长度。
例2、如上右图,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 交于点E,I 是△BEC 的内心,BD⊥AC,且BD=AC=BC,M 是BC 的中点,求证:IM⊥AD,AD=2IM.
例3、如下左图△ABC 中,AB=AC,在AB 边上有两点P 和Q,在AC 边上有两点R 和S,且PQ=RS,M 和N 分别是PR 和QS 的中点,求证:MN⊥BC。
例4、如上右图,等腰△ABC 中,AB=AC,BE=CD,BD=CF,作∠C 的平分线交DF 于点G,DG=3,BC=16,若∠BED=2∠D FC,求BE 的长。
例5、如下左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D 是AC 边上的动点,连接BD,以BD 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DE,连接AE,求AE 长的最小值。
例6、如上右图,△ABC 中,∠B AC=60 度,∠AT C=∠B TC=∠CT A=120 度,M 是BC 的中点,求证:2AM=TA+TB+TC。
例 7、如下图,△ABC 中,AB=AC,AD⊥BC 于点 D,DF⊥AB 于点 F,A E⊥CF 于点 E 且交 DF 于点 M,求证,M 是 DF 的中点。
三、练习题
1、如下左图,在△ABC 中,AD 和BE 是中线,且∠C AD=∠C BE=30 度,求证:△ABC 是正三角形。
2、如上右图,在△ABC 中,AB≠AC,AD 是角平分线,E、F 分别在AB、AC 上,且BE=CF,连接EF,分别取EF、BC 的中点M、N,连接MN,求证:MN⫽AD
3、如下左图,在△ABC 中,∠BAC=90 度,AB=AC=2,线段BC 上一动点P 从
C 点开始运动,到B 点停止,以AP 为边在AC 的右侧作等边△APQ,求点Q 的
运动轨迹的长度。
4、如上右图,在等边△ABC 中,点D 为BC 的中点,CE、BF 分别为∠ACB 和∠ABC 的角平分线,∠ED F=90 度,求证:∠ED F=150 度。
5、如下左图,在△ABC 中,∠BAC=60 度,D 是AC 上的一点,CD=AB,连接BD,E 是BD 的中点,连接AE,求证:BC=2AE。
6、如上右图,PQ 分别是凸四边形 ABCD 的边 BC 和 AD ,BP DQ BD
==
PC QA AC 直线 PQ 与对角线 AC、BD 分别交于点 M、N,求证:∠CMP=∠D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