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第二章
合集下载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可编辑全文】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比例分割 是决定画面
视觉效果最重要的科学 原理之一。但在我国的 设计行业中,比例分割 原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 完善。人们对这一基本 原理的运用,并对实施 这一理论的重要 性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
•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 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 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而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关 联、呼应、衬托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间的对 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了统一,具有同 一性和秩序感.
2.3.1 节奏
•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 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 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 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 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2.3.2 韵律
• 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 建筑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可以是间距不同、形状 相同的重复;也可以是形状不同、间距相同的重复; 还可能是别的方式的单元重复。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 是单元的相似性,或间距的规律性;其次是节奏的合 逻辑性。歌德对于斯特拉斯堡的吟叹,雨果对于巴黎 圣母院的讴歌以及黑格尔、谢林、施莱格尔等美学大 师都对建筑的韵味赞美有加。现代建筑中依然保持着 这种特性。如悉尼歌剧院,那种宛如群帆归步的韵致, 堪称绝妙。无怪乎她不到“而立之年”就有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地位!
2.2对称与均衡
• 对称与均 是形式美法则之一。对称是指事物(自然、社会及艺
术作品)中相同或相似的 • 形式要素之间, • 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对称是均衡法则
第二章 图案的构成与组织形式

图案设计
第二章 图案的构成与组织形式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单独纹样 适合纹样 自由纹样 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第一节 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图案设计中形式美感,主要依靠其设计元素的形态来 表现不同的个性,因此不管画面的内容与形式如何的复杂, 都可以把图案简化为点、线、面三大基本构成元素。通过三 者的形态、大小、色彩、肌理、曲直粗细、虚实等抽象观念 变化去演绎设计的主题。
适合图案具有严谨与适形的艺术特点。在制作构成中 强调构图的完整统一和布局的严谨,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在应用中体现出图案的优越适应特征。要求纹样的变化既有 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构成独立的装饰美。
在民间图案中,经常用自然形作为外轮廓,如花形、 叶形、葫芦形、桃形、扇形、钟形、瓶形等。几何图形方形、 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菱形、多边形、三角形等也 经常在适合图案中使用。适合纹样在铜镜、瓦当、肚兜等器 物中都较为常见。
图案中的面:
在几何学中,面是点无限扩大的结果,是线 移动的轨迹,也是线密闭产生的结果。在设计中面 同点和线一样,具有空间、大小、虚实、位置等不 同的状态,由不同的状态也能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 果及情感。
面有极大的塑造空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它的形状分为有规则形和无规则形两种。面可以是 物体的剪影所得之形,也可是面面相组合之形,更 可以利用光影归纳黑白关系,以突出图案的立体感 。
第三节 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图案设计的最基本单位,是一个独立的完 整的个体,也是平面纹样中相对独立的一种形式。它是自然 图形构成的基本形式,造型上也常用于图样装饰的表面。单 独纹样可分为自由式和适合式两种,是组成适合纹样、二方 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的基础。
第二章 图案的构成与组织形式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单独纹样 适合纹样 自由纹样 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第一节 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图案设计中形式美感,主要依靠其设计元素的形态来 表现不同的个性,因此不管画面的内容与形式如何的复杂, 都可以把图案简化为点、线、面三大基本构成元素。通过三 者的形态、大小、色彩、肌理、曲直粗细、虚实等抽象观念 变化去演绎设计的主题。
适合图案具有严谨与适形的艺术特点。在制作构成中 强调构图的完整统一和布局的严谨,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在应用中体现出图案的优越适应特征。要求纹样的变化既有 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构成独立的装饰美。
在民间图案中,经常用自然形作为外轮廓,如花形、 叶形、葫芦形、桃形、扇形、钟形、瓶形等。几何图形方形、 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菱形、多边形、三角形等也 经常在适合图案中使用。适合纹样在铜镜、瓦当、肚兜等器 物中都较为常见。
图案中的面:
在几何学中,面是点无限扩大的结果,是线 移动的轨迹,也是线密闭产生的结果。在设计中面 同点和线一样,具有空间、大小、虚实、位置等不 同的状态,由不同的状态也能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 果及情感。
面有极大的塑造空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它的形状分为有规则形和无规则形两种。面可以是 物体的剪影所得之形,也可是面面相组合之形,更 可以利用光影归纳黑白关系,以突出图案的立体感 。
第三节 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图案设计的最基本单位,是一个独立的完 整的个体,也是平面纹样中相对独立的一种形式。它是自然 图形构成的基本形式,造型上也常用于图样装饰的表面。单 独纹样可分为自由式和适合式两种,是组成适合纹样、二方 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的基础。
第二章 色彩设计与构图

第二节 构图设计与应用——知识正文
2.常见的构图方法
(6)曲线构图 前面提到的线条元素都是直线,而曲线也是线条元素中 另一重要部分。曲线变化多端,而且是表达情感强烈、 造型能力极强的线条。曲线构图主要包含C形曲线和S 形曲线。在商品信息采集中,在曲线构图时主要采用S 形曲线,特别适合表现首饰项链等商品的特性。S形曲 线,属于竖形曲线,除了表现曲线的柔美感外,也能使 观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随着曲线移动,并且能够有效地 把分散的空间部分串联成一个整体,以增加画面的纵深 感。C形曲线构图的表现力来自线条的弧度,弧度越明 显,张力越大,因此重点在于弧度与力度的展现,画面 的动感和力量感要强于S形曲线。
第一节 色彩设计与应用的要点—知识正文
2.色彩的混合
(2)减色混合,被称为CMY色料三原色的混合,即把 不同色彩的色料混合在一起,生成新的颜色。有色颜料 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色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 反射所致。“吸收”的部分光也就是“减去”的部分光。印 刷、绘画等都是减色混合,当进行混合时,相对于在照 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剩下的反射光 混合的结果就是混合得到的颜色。随着混合越多,白光 中被减去的也越多,剩下的反射光也就越少,最后趋向 于黑色。
第一节 色彩设计与应用的要点—知识正文
2.色彩的混合
(3)空间混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 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产生的色彩 空间幻觉感所达成的混合。这种混合与前两种混合的不 同之处在于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其混合必须借助 一定的空间距离来完成。空间混合是在人的视觉内完成 的,所以也称视觉调和。
在拍摄构图中包含的因素有很多,如点、线、面、 光线、形状、色彩、空间、质感等。构图的任务就是把 各种因素很好地安排在一起,使画面主题明确、画面协 调,具有表现力。
色彩构成第二章(上)

一、明度对比
指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是将两个以上不同明 度的色彩并置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最高 明度
白
高 明 度
浅灰
明度对比有同色相之间的对比,也有不同色相 之间的对比.
无彩色系:最高明度--白 最低明度--黑 灰色居中 彩色系:黄色最明,紫色最暗. 稍 亮 中 明 度 稍 暗
浅灰
中灰
中灰
中灰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的作用: (1)强化色彩的明暗层次变化; (2)加强色的体感和空间关系.
第二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色彩之美在于和谐,而和谐来自对比和调和.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异关系,是一种对比关系,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则成为一种调和关系。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因其性质等的不同而 呈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目的:加强色彩的视觉效应和色彩的冲击力,从而 获得视觉的传达和感染力. 色彩的差异是色彩对比的前提,差异大小决定了对 比的强弱程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以及冷暖、面积的对比。
3.低彩对比;
指纯度差在0-3 度以内的对比。对比虽然容易 调和,但缺乏变化,具有色感弱、朴素、统一、含 蓄的特点,容易出现灰、脏、模糊的感觉,构成时 注意借助色相和明度的变化。
3.艳灰对比; 指纯度差相隔8 度以上的对比。是低纯度色和 高纯度色的配合。其色彩饱和、鲜艳夺目、色彩效 果肯定具有强烈、华丽、鲜明、个性化的特点。
3.对比色相对比; 指在色环上 0-120 度之间的色彩差别 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构成效果。如红与黄绿, 红与蓝绿,橙与紫,蓝与黄。
4.互补色相对比; 指在色环上间隔为 180 度的色彩搭配而成 的色彩构成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 这类对比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对人的视觉最具 吸引力。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

不规则形:自由随意的形象
有机形:符合自然造型规律的形。如:树叶、花草、蝴蝶
二、点的构成形式 (1) 点的自由构成:不同大小、形状、疏密的点混合排列,
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
二、点的构成形式
(1)点的线化 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 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 • • • •
(1)方向对比 (2)位置对比 (3)空间对比 (4)疏密对比 (5)大小对比
点的构型
三、点的平面构成欣赏:
四、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2)、点在封面设计和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版面中常可以活跃气氛
(3)、点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点的错视:
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明亮的点有处于前面感觉并且 感觉大,黑色的点有后退并且 有点小的感觉。 2.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由于一个点的周围是小点,一个点的周围 是大点,这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3.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影响, 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点的外形与分类
点的外形: 点并无大小和形状之分,主要与周围其他造型元素共同比 较时,具有凝聚视觉的作用,都可以称为点,因此点的形 状范围是无限的。 点的分类: 1.规则几何形:圆形、方形、三角形。。。 2.不规则形:自由随意的形象 3.有机形:符合自然造型规律的形。如:树叶、花草、蝴蝶 4.偶然形:不以人的意志而形成的。如:所以泼洒墨水形成 的点。
点与点的间隔距离相等的排列方式,是形成维度空间规律 和秩序化的方式之一,具有数学美和很强的逻辑性,构成 效果平静安详。
(5)点的自由构成
它不受形与形之间的间隔构架的制约,而是依照点的基本形态的大小、 虚实、显隐、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产生对比,在对比中取得视觉 的统一来表达,构成效果个性强烈,也可进行有规律间隔与无规律间 隔构成手法的综合使用。 自由构成可采用的对比统一方法:
构成基础 第二章

图2-26 指纹自然线形纹理与黑白相间的 粗线条组成人物形象,形成独特的视觉 效果
图2-27 头部密集的卷发成明暗对比强烈的球体占据 画面相当大的面积,与下方由线组成的衣服形成强 烈的对比,视觉冲击力很强
图2-28 英文字母排列而成的线与黑白交错斜排的块面形 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图2-29 是点、线、面综合构成运用的典型例子, 画面中斜排的英汉文字能引导观者的视线集中到 模特手中的手机图形点(点线面在招贴设计中的 运用)
图2-33 利用点线面装点、分割家居环境空间,形 成简约而具有现代美感的装饰风格(点线面在环境 空间中的运用)
图2-34 采用点线面等抽象图形面料做成的布艺家具营造 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室内空间环境(点线面在环境空间中的 运用)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点、线、面的概念? 2.以点为元素做构成练习。(尺寸16cm×16cm) 3.以线为元素做构成练习。(尺寸16cm×16cm) 4.以面为元素做构成练习。(尺寸16cm×16cm) 5.做点、线、面综合构成练习2张。(尺寸20cm×20cm)
点、线、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是最常用的设计语言。充分利用点、 线、面的特性作用,能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增强画面冲击力。在具体应用中,可以 分别以其中一个要素为主,其他要素为辅来进行设计,如线面结合、点线结合、点面结 合或点线面综合应用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灵活运用。比如布料、地毯花边、装 饰挂盘的四周都可以用抽象的点、线、面进行装饰,形成特殊的形式美感。而在现代平 面广告设计中,也可根据点线面的视觉特性,营造良好的视觉1
二、点的形态、特性与作用 1. 点的形态 点通常是只有圆形且面积小的形状才被人们看成是点,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在现实生 活中,点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规则形点与不规则形点两 大类。规则形点主要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其特点是形态严谨、规整有序; 不规则形点是指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具有自由随意的特点。(见图2-2至图2-4)
产品设计——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一节 产品开发的定位点
二、产品开发定位与设计实施 (一)产品开发定位 3.制约性设计
制约性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受生产技术、开发成本及经营销售等方 面因素制约的设计。产品在开发设计的两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生产技术、 开发成本及经营销售方面的制约与影响。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不同 的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是解决制约性设计的主要途径。
1.设计开发与企业生存
产品设计是创造、发展、优化产品功能、价值或外观特征的服务活动,并 由此使生产者和用户双方受益。在21世纪数字科技及其构成的生活环境中,产 品设计多为无前例可循,多种因素驱使工业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定位。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一节 产品开发的定位点
三、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与机构 (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产品开发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四节 产品设计与企业、科技、文化
现代文明与国家的振兴,无一不是以科技为先导,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现 代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固然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和 推动经济快步前进,却是通过设计活动去实现的。技术本身并没有价值,技术 的价值只能以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新产 品的设计开发转化新技术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存实力。
2.差异营销战略 3.集中营销战略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四节 产品设计与企业、科技、文化
三、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与科技 当代文化,首先是设计的文化。设计文化与科学技术共鸣,将强有力地推 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设计决定着科技的商品化程度、市场占有率和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一)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二)产品设计中的科技因素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二、产品开发定位与设计实施 (一)产品开发定位 3.制约性设计
制约性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受生产技术、开发成本及经营销售等方 面因素制约的设计。产品在开发设计的两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生产技术、 开发成本及经营销售方面的制约与影响。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不同 的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是解决制约性设计的主要途径。
1.设计开发与企业生存
产品设计是创造、发展、优化产品功能、价值或外观特征的服务活动,并 由此使生产者和用户双方受益。在21世纪数字科技及其构成的生活环境中,产 品设计多为无前例可循,多种因素驱使工业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定位。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一节 产品开发的定位点
三、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与机构 (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产品开发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四节 产品设计与企业、科技、文化
现代文明与国家的振兴,无一不是以科技为先导,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现 代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固然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和 推动经济快步前进,却是通过设计活动去实现的。技术本身并没有价值,技术 的价值只能以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新产 品的设计开发转化新技术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存实力。
2.差异营销战略 3.集中营销战略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四节 产品设计与企业、科技、文化
三、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与科技 当代文化,首先是设计的文化。设计文化与科学技术共鸣,将强有力地推 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设计决定着科技的商品化程度、市场占有率和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一)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二)产品设计中的科技因素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要素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1.对比是指立体造型中构成要素之间的各 种关系极不相同的配置时,产生个性鲜明的对 抗因素。 2.调和的概念与对比相反,是指在立体造 型中强调其构成要素之间共同性的因素,使对 比的双方减弱差异并趋于协调。 一般说来,对比与调和关系的表现形式很 多,但是对于立体构成来说,尤立体构成中,实体是指封闭的立体形态, 如球体,立方体等;空间是指空虚能容纳之处。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主要从凹与 凸,正于负和虚与实方面去体现。如亨利.摩 尔的雕塑作品。
材料质地
立体构成要把握的美学原则主有形态感觉上对比与调和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材料构成上稳定与轻巧的原则和量感与空间感的原则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二阶 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 稳定与技巧 第四节 量感与空间感
概述: 概述: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美的工作,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 对人们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美学界,一些学 派把美学叫做叫做形式美,反映了美学与形式极为密切的 关系。美的根源表现在潜在心理与外在形式的协调统一。 一件作品如果具有美的形式,就能马上吸引人的视觉,唤 起人们的美感而产生愉悦的心理。形式不美,无法使人得 到审美的愉悦,也妨碍内通的表达及人们对内容的接受。 因此立体构成应将各种形式因素(点、线、面、体、肌理 和材质等)的组合,遵循美学原则,以便最大可能地增强 美感效能。立体构成要把握的美学原则主有形态感觉上对 比与调和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材料构成上稳定与 轻巧的原则和量感与空间感的原则。
一、材料质地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各种材料都具有各不相 同的外观特征和手感,体现出不同的材料质地美。 如:木材的朴实自然;铜材的坚硬沉重;布的温馨舒 适;铝的轻快华丽等能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材料的对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中国夏朝时期的 器皿采用皮革与陶的对比,给人以丰富的心理感受。 立体构成中利用材料对比的情况: 光滑与粗糙、硬材与软材、透明与不透明、固体与液体干 湿、透明与不透明、新材料与旧材料。 注意:要根据构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来决定是加强材质的 对比关系还是要加强材质的调和关系。
立体构成 第二章 三维空间的视觉传达.

第二章 三维空间的视 觉 传 达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在折页宣传品的设 计中,基础图形的 运用强化了标志的 影响力。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展示空间中的多媒体动态设计。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高低错落、富有 节奏感和韵律感 的编排使展示空 间变得更加丰富、 有趣。
入口墙的设计, 文字排布简洁。 既起到了视觉引 导的作用,又起 到了遮挡的效果。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一面信息墙的设计。
运用醒目的 色彩编排使 整个空间的 路线凸显。
以外文字母为主的 编排设计。采用了 大与小的对比手法。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这则手机产品的编 排将文字打散后交 错排布,达到了画 面的动态平衡,具 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空白往往在编排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整个版面显 得意境悠远,更有想 象空间。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在折页宣传品的设 计中,基础图形的 运用强化了标志的 影响力。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展示空间中的多媒体动态设计。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高低错落、富有 节奏感和韵律感 的编排使展示空 间变得更加丰富、 有趣。
入口墙的设计, 文字排布简洁。 既起到了视觉引 导的作用,又起 到了遮挡的效果。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一面信息墙的设计。
运用醒目的 色彩编排使 整个空间的 路线凸显。
以外文字母为主的 编排设计。采用了 大与小的对比手法。
2.1观看位置影响 2.2时间特性的影响 2.3光影的影响 2.4触觉感受的影响 2.5运动性影响
这则手机产品的编 排将文字打散后交 错排布,达到了画 面的动态平衡,具 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空白往往在编排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整个版面显 得意境悠远,更有想 象空间。
第二章 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获得均衡的因素有两个:重力与方向 重力由位置、大小、色彩、明暗等因素决定。构图中, 中心位置所具有的重力比远距离中心的重力大,位于上方和 右方的重力大;面积大的重力大,面积小的重力小;色彩灰 暗的重力大,色彩明亮的重力小。
对比与调和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以突出个性,
创造差异,形成对比的一种视觉效果。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 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 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The second chapter forms the formal beauty principle.
变化与统一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比例与分割
空白与疏密
什么是美?
美是个既抽象又十分具体的感觉个经验,不同的人对 于美的认识不同。所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构成的空 间结构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 可变性与共通性、连贯性 。
重复韵律
韵律
渐变
发射韵律 变异韵律
对称 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 规律重复的现象。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 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人的纠正心理(使不完整的完整,倾斜的形态转正等)
根据图形形态可分为: 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反转对称 (门神、石狮)(太极图)
主要的形式美法则有六种: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空白与疏密。
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基本的 规律,基本且重要的构图法则。
变化是统一的延伸,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与区别, 是寻求突破与创新的的着力点。
统一是变化的基础,是寻求元素之间内在联系,是系 公共环境设计
对比与调和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以突出个性,
创造差异,形成对比的一种视觉效果。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 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 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The second chapter forms the formal beauty principle.
变化与统一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比例与分割
空白与疏密
什么是美?
美是个既抽象又十分具体的感觉个经验,不同的人对 于美的认识不同。所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构成的空 间结构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 可变性与共通性、连贯性 。
重复韵律
韵律
渐变
发射韵律 变异韵律
对称 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 规律重复的现象。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 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人的纠正心理(使不完整的完整,倾斜的形态转正等)
根据图形形态可分为: 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反转对称 (门神、石狮)(太极图)
主要的形式美法则有六种: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空白与疏密。
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基本的 规律,基本且重要的构图法则。
变化是统一的延伸,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与区别, 是寻求突破与创新的的着力点。
统一是变化的基础,是寻求元素之间内在联系,是系 公共环境设计
设计构成ppt课件

.
基本形与空间的正负关系
❖ 一、 基本形
❖ 概念:指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设计意图的设计元素。它 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
❖ 二、基本形与空间的正负关系❖ a白色白背景,又称之为消失
❖ 在平面设计中,一般习惯上 ❖ b白形黑背景,负形象被正的 把形象称之为“图”,把背景 空间所包围,给人一种通透 称之为底。如果形象是黑色的,的 感 觉 , 通 常 称 之 为 “ 负 ” 而背景是白色的,那么就会产 形象 生人形白一们象色种把;,黑这反而色种过“占现来底据象,”了,如是空称果黑间之“色的为图的感“”,觉正是则❖,”c了感黑,负形通的白常空背称间景之,,为给正“人的正一形”种象形实占象体据 称之为“负”形象。如果把基❖ d黑形黑背景,给人的感觉和 本形放到一定的空间中去,并 第一种一样,也称为消失
.
形状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疏密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 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 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 奏感)
.
发展历史
❖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 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的发端是在19世纪。
❖ 19世纪70年代 印象主义 曾经把色彩还原为纯色组合
❖
塞尚 “所有形体都由柱体、圆体、方体、
椎体等四五个基本形体构成”的理论。将艺术的发展推向与
自然物象摹写相平行的新的和谐关系之中。
❖ 1919年
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时期 构成被纳入
LOGO
构成设计
.
构成
❖ 构成是一个造型的概念,是一门视觉艺术。他是由视觉与直 觉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种感官语言,并以几何形的变化为主要 的表现形式。 一:构成的概念:将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形式美的 法则和设计者本人的主观感情,组成新的造型,表达新的意 念,这就是构成。 二:构成的分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三大构成。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面我们讲一下构成中的第一部分,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空间的正负关系
❖ 一、 基本形
❖ 概念:指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设计意图的设计元素。它 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
❖ 二、基本形与空间的正负关系❖ a白色白背景,又称之为消失
❖ 在平面设计中,一般习惯上 ❖ b白形黑背景,负形象被正的 把形象称之为“图”,把背景 空间所包围,给人一种通透 称之为底。如果形象是黑色的,的 感 觉 , 通 常 称 之 为 “ 负 ” 而背景是白色的,那么就会产 形象 生人形白一们象色种把;,黑这反而色种过“占现来底据象,”了,如是空称果黑间之“色的为图的感“”,觉正是则❖,”c了感黑,负形通的白常空背称间景之,,为给正“人的正一形”种象形实占象体据 称之为“负”形象。如果把基❖ d黑形黑背景,给人的感觉和 本形放到一定的空间中去,并 第一种一样,也称为消失
.
形状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疏密的渐变
.
形状的渐变
.
❖ 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 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 奏感)
.
发展历史
❖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 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的发端是在19世纪。
❖ 19世纪70年代 印象主义 曾经把色彩还原为纯色组合
❖
塞尚 “所有形体都由柱体、圆体、方体、
椎体等四五个基本形体构成”的理论。将艺术的发展推向与
自然物象摹写相平行的新的和谐关系之中。
❖ 1919年
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时期 构成被纳入
LOGO
构成设计
.
构成
❖ 构成是一个造型的概念,是一门视觉艺术。他是由视觉与直 觉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种感官语言,并以几何形的变化为主要 的表现形式。 一:构成的概念:将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形式美的 法则和设计者本人的主观感情,组成新的造型,表达新的意 念,这就是构成。 二:构成的分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三大构成。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面我们讲一下构成中的第一部分,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第2章 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视觉设计、平面设计中,对于设计规律和设计理念的研究, 首先体现在点、线、面的理性构成关系上,通过理性上的设计 思维的探讨与研究,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形象视觉元素和点、 线、面理性抽象元素间彼此关系进行转换和归纳,从而表现出 具体的、掺杂我们思维及感性理解的平面设计意图,实现美感 与实用的结合。
1
二、点与线
14
三、点与面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很多点的聚集又形成了面 的感觉。通过点的面化,点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可以表现出面的转化,表现出阴影、空间立体 感等,如图2-12所示。
15
一、线的形态
1.线的分类
1) 直线(几何线形) 2) 自由线形(曲线)
第二节 线
16
一、线的形态
2.不同的线所呈现的不同效果
23
二、面与空间
在二维空间中,面的存在可使空间有纵深的三维感。斜面、具 有特殊透视效果的面和具有深浅变化的面,使空间的体积存在 感更强烈;而具有明暗效果的面和具有体积感的透视面的存在 给平面空间的视觉感受增加了一份体感和空间重量感。 在二维空间中,面的实与虚也会制造出不同的视觉表现效果, 体现三维空间的效果,以面的力量影响整个设计造型活动。实 而重的面具有更强的存在感;虚而轻的面常用于进行虚实对比 手法以衬托主题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平面设计构成中,可以通 过对某一面的虚化、柔化等来减轻面的存在感,从而使整个画 面和谐,富有美感,如图2-26所示。
26
二、几何图形
在艺术设计中,几何图形是 指从普通图形及实在物体元 素中抽象概括出的各种图形, 主要运用点、线、面以及通 常所说的正方形、圆形、三 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图形来 表现各种具有审美视觉效果 的形象。
我国古代时期传统的造型艺 术中,几何图形同样也出现 在常用的织物、房屋建筑及 器物上,如图2-28所示。
1
二、点与线
14
三、点与面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很多点的聚集又形成了面 的感觉。通过点的面化,点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可以表现出面的转化,表现出阴影、空间立体 感等,如图2-12所示。
15
一、线的形态
1.线的分类
1) 直线(几何线形) 2) 自由线形(曲线)
第二节 线
16
一、线的形态
2.不同的线所呈现的不同效果
23
二、面与空间
在二维空间中,面的存在可使空间有纵深的三维感。斜面、具 有特殊透视效果的面和具有深浅变化的面,使空间的体积存在 感更强烈;而具有明暗效果的面和具有体积感的透视面的存在 给平面空间的视觉感受增加了一份体感和空间重量感。 在二维空间中,面的实与虚也会制造出不同的视觉表现效果, 体现三维空间的效果,以面的力量影响整个设计造型活动。实 而重的面具有更强的存在感;虚而轻的面常用于进行虚实对比 手法以衬托主题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平面设计构成中,可以通 过对某一面的虚化、柔化等来减轻面的存在感,从而使整个画 面和谐,富有美感,如图2-26所示。
26
二、几何图形
在艺术设计中,几何图形是 指从普通图形及实在物体元 素中抽象概括出的各种图形, 主要运用点、线、面以及通 常所说的正方形、圆形、三 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图形来 表现各种具有审美视觉效果 的形象。
我国古代时期传统的造型艺 术中,几何图形同样也出现 在常用的织物、房屋建筑及 器物上,如图2-28所示。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二章平面构成

三角形的面——斜线是主要特征,它丰富了角与形的变化,显得比较活泼。角 形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感和刺激性。最简单的角形为三角形, 它特有的稳固结构和尖锐突出的角,具有向空间挑战的动态个性,表现出激烈扩张 的感觉。底边水平放置的三角形,唤起人们对山丘、金字塔的联想,它是稳定、永 恒的象征;倒三角形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定感;垂直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则最 能体现稳固、坚实、不可撼动的感觉。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曲线 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丰满、柔软、优雅、浑然之感。几何 曲线是用圆规或其他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的美、规整的美,如 图2-1-41 所示。自由曲线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自由而富有弹性, 如图2-1-42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点的空间关系错视同样 大小的A、B 点,因为周围空间中 点的大小不同,导致在视觉上A、 B两点大小不一样,如图2-1-23 所 示。完全相同的C、D 点,在白色 背景下会比在黑色背景下显得小, 如图2-1-24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面
1. 面的概念 面是线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轨迹,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 本的形,它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在平面构成中,面在轮廓线的闭 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如图2-1-65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 面的形态 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它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较大, 因而面的形态对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一般来说,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两种。 规则形的面主要是由直线的运动构成,如直线平行移动形成长方形 的面,直线旋转移动形成圆形的面,斜线平行移动形成菱形的面,直线 一端移动形成扇形的面等。规则形的面一般形状规则整齐,具有简洁、 明确、秩序的美感,如图2-1-66 所示。 而不规则形的面则是由直线和曲线的自由运动形成的,具有变化多 样的特点,如图2-1-67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曲线 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丰满、柔软、优雅、浑然之感。几何 曲线是用圆规或其他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的美、规整的美,如 图2-1-41 所示。自由曲线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自由而富有弹性, 如图2-1-42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点的空间关系错视同样 大小的A、B 点,因为周围空间中 点的大小不同,导致在视觉上A、 B两点大小不一样,如图2-1-23 所 示。完全相同的C、D 点,在白色 背景下会比在黑色背景下显得小, 如图2-1-24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面
1. 面的概念 面是线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轨迹,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 本的形,它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在平面构成中,面在轮廓线的闭 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如图2-1-65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 面的形态 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它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较大, 因而面的形态对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一般来说,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两种。 规则形的面主要是由直线的运动构成,如直线平行移动形成长方形 的面,直线旋转移动形成圆形的面,斜线平行移动形成菱形的面,直线 一端移动形成扇形的面等。规则形的面一般形状规则整齐,具有简洁、 明确、秩序的美感,如图2-1-66 所示。 而不规则形的面则是由直线和曲线的自由运动形成的,具有变化多 样的特点,如图2-1-67 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的 存 在 性 表 现
点的位置在标志中的应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单纯点具有凝固视线功能完成的创作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④点的位置与视觉心理。 点的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吸引、集中、活跃、忽视等。点的位置对
于画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点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 同,因此点位置的合理性对于画面视觉感受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2)线。 在几何学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线是平面构
成中最具变化、最具个性的构成元素。线的形态丰富,表现力也非常强。 在线的表现中,细线纤细,粗线醒目,同时根据线的形态、状态、宽窄、 规则和不规则的差异,幻化出千变万化的表现形式。
各 种 各 样 的 线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①线的形态。 线在视觉构图形式中,可以用来连接、联系、支撑、包围或交叉其他
点
点
的
的
面
线
化
化
构
表
成
现
设
计
应
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⑥暗示的点。 除了直接表示的点,还有其他暗示点的表达方式。例如,线的交叉会
产生交点,会在线的交点上看到并不存在的灰色的点;尖角的顶端会产生点; 形与形的空隙会产生虚点等,这些都是点的间接表现,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表 现点设计的错视效果。
暗示点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线的分割性的海报作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 线的 分割 性的 海报 作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④线的完形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艺术是线造型的完形性的最好体现,篆刻艺术是
可见要素。单一的线有许多类型,通常可分为直线、曲线、几何线和徒手 线,根据不同的方向、位置、粗细和质感,线又可以进行细分,尤其是徒 手线,可谓自由无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工具有着不 同的表现力,不同的观赏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自由描绘的线条是人类最 早的视觉语言,也是物体抽象化有力的表现手段,原始艺术中的线性特征 是原始思维延迟模仿方式下轮廓对象复制的产物,线来自运动的点,又在 运动中创造着面。相比较而言,线比点具有更强烈的情感表现能力。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也被叫作目的构成,是指将各种单形形态要素在二维空 间的平面中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规律、秩序进行创造性地分解与组 合的结果。平面构成有着高度的凝练与单纯性,它摒弃了功能、材料、 工艺等外在信息的包裹,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赤裸裸地将造型的本 质形态体现出来,完成形态的组织和创造。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 课部分,平面构成为新形态存在的可能性做出各种美学研究与组合形 式的探索。
③线的分隔性。
一张白纸,本无形象可言,但仅用一条横线便可将其分隔成两个空间,从 而产生地平线的感觉,这就是线的分隔性,这也是线基本的造型功能。这里的线 包括实线,也包括虚线。正是由于线的分隔性使得线在平面内具有造型的功能。 完整的边缘线来表现其在视觉中的印象,本身就是一个事物同背景事物的分隔, 人眼正是借助于物体的轮廓线来感知事物的大小、形状。倘若客观物象都失去了 分隔性,整个世界将会变成混沌一片。
(a)
(b)
(c)
某食品宣传海报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③点的视觉特征。 点的存在性是不容忽略的,这是其主要的视觉特征。那么,如何确定一
个事物是否具有点的特征呢?这是由点本身空间的关系来决定的。图中的茅 屋在层层梯田的强烈对比中有了点的特性。尽管从概念上讲一个点没有形状 或体积,但当它在视野中出现时,没有人能忽略它的存在性。单纯的点有着 凝固视线的视觉特征,容易形成视觉中心。
点 概 念 的 相 对 性
第二章 平面构成
丰富的点形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②点的不稳定性。 点具有不稳定性,当点与周围环境对比发生变化时,点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点有大小之分,点越小,作为点的感觉越强; 点越大,越有面的感觉,同时点的感觉便相对减弱。例如,某食品宣传海 报中,画面中九个圆点为等大时,每个圆点都将表现出点的性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1)点。 ①点的概念与形态。 在几何学中,点是一个零维形,是只有坐标位置的概念。但在设计构成
领域中,它是构成要素最基本的单位。在造型设计里,我们把面积相对较 小的单位图形或个体称为点,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具有视觉的 集中性。在客观世界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形态与 其他形态的比例关系及它所在的环境。
(a)
(b)
(c)
(d)
(e)
点的位置变化与视觉心理效果分析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⑤点的线化与面化。
关于点的视觉应用还有很多,如点采用平面化的表现方法,可以增强画面 的装饰性。明朝唐志契曾说“画不点苔,山无生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通 体皴染之后,习惯用苔补之以增强画面的装饰作用。点与点之间相互靠近,形 成视觉的自觉串联,产生线化的视觉感受。点的聚集会给人一种凝聚感,点的 不规则排列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点的密集化排列形成面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②线的特点和作用。 线最本质的特点是在构图中起到连接和关联两个区域,这种连接可能是看不
见的,是两点在空间上连接的延伸效果,也可能是一个可见的具体事物在起点和 终点间来回移动。与点不同,线是活动的、有方向性的,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 点是关注的焦点,而线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或许是划分空间、连接空间或物体, 或是起到划分隔离界限、包围、约束及交叉的作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二、平面构成的三个形态要素 1. 概念要素 要素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最小单位。概念 要素是空间认识的基础,它实际上不存在,不可见,不在经验中,没 有具体感性属性。它是在真理性情况下具有规定性,意念能够感觉到 的,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要素。 2. 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是构成我们所能够看到各种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视觉性 质,如形状、大小、色彩、肌理、质感。视觉要素的存在是客观的, 离开这些视觉要素,所有物体都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反之没有事物作 为载体,形态与色彩这些性质也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视 觉要素最基本的是点线面,点线面的概念是康定斯基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点线面的理论都是从他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一书中延伸出的。
点的位置在标志中的应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单纯点具有凝固视线功能完成的创作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④点的位置与视觉心理。 点的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吸引、集中、活跃、忽视等。点的位置对
于画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点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 同,因此点位置的合理性对于画面视觉感受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2)线。 在几何学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线是平面构
成中最具变化、最具个性的构成元素。线的形态丰富,表现力也非常强。 在线的表现中,细线纤细,粗线醒目,同时根据线的形态、状态、宽窄、 规则和不规则的差异,幻化出千变万化的表现形式。
各 种 各 样 的 线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①线的形态。 线在视觉构图形式中,可以用来连接、联系、支撑、包围或交叉其他
点
点
的
的
面
线
化
化
构
表
成
现
设
计
应
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⑥暗示的点。 除了直接表示的点,还有其他暗示点的表达方式。例如,线的交叉会
产生交点,会在线的交点上看到并不存在的灰色的点;尖角的顶端会产生点; 形与形的空隙会产生虚点等,这些都是点的间接表现,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表 现点设计的错视效果。
暗示点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线的分割性的海报作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利用 线的 分割 性的 海报 作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④线的完形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艺术是线造型的完形性的最好体现,篆刻艺术是
可见要素。单一的线有许多类型,通常可分为直线、曲线、几何线和徒手 线,根据不同的方向、位置、粗细和质感,线又可以进行细分,尤其是徒 手线,可谓自由无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工具有着不 同的表现力,不同的观赏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自由描绘的线条是人类最 早的视觉语言,也是物体抽象化有力的表现手段,原始艺术中的线性特征 是原始思维延迟模仿方式下轮廓对象复制的产物,线来自运动的点,又在 运动中创造着面。相比较而言,线比点具有更强烈的情感表现能力。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也被叫作目的构成,是指将各种单形形态要素在二维空 间的平面中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规律、秩序进行创造性地分解与组 合的结果。平面构成有着高度的凝练与单纯性,它摒弃了功能、材料、 工艺等外在信息的包裹,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赤裸裸地将造型的本 质形态体现出来,完成形态的组织和创造。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 课部分,平面构成为新形态存在的可能性做出各种美学研究与组合形 式的探索。
③线的分隔性。
一张白纸,本无形象可言,但仅用一条横线便可将其分隔成两个空间,从 而产生地平线的感觉,这就是线的分隔性,这也是线基本的造型功能。这里的线 包括实线,也包括虚线。正是由于线的分隔性使得线在平面内具有造型的功能。 完整的边缘线来表现其在视觉中的印象,本身就是一个事物同背景事物的分隔, 人眼正是借助于物体的轮廓线来感知事物的大小、形状。倘若客观物象都失去了 分隔性,整个世界将会变成混沌一片。
(a)
(b)
(c)
某食品宣传海报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③点的视觉特征。 点的存在性是不容忽略的,这是其主要的视觉特征。那么,如何确定一
个事物是否具有点的特征呢?这是由点本身空间的关系来决定的。图中的茅 屋在层层梯田的强烈对比中有了点的特性。尽管从概念上讲一个点没有形状 或体积,但当它在视野中出现时,没有人能忽略它的存在性。单纯的点有着 凝固视线的视觉特征,容易形成视觉中心。
点 概 念 的 相 对 性
第二章 平面构成
丰富的点形态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②点的不稳定性。 点具有不稳定性,当点与周围环境对比发生变化时,点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点有大小之分,点越小,作为点的感觉越强; 点越大,越有面的感觉,同时点的感觉便相对减弱。例如,某食品宣传海 报中,画面中九个圆点为等大时,每个圆点都将表现出点的性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1)点。 ①点的概念与形态。 在几何学中,点是一个零维形,是只有坐标位置的概念。但在设计构成
领域中,它是构成要素最基本的单位。在造型设计里,我们把面积相对较 小的单位图形或个体称为点,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具有视觉的 集中性。在客观世界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形态与 其他形态的比例关系及它所在的环境。
(a)
(b)
(c)
(d)
(e)
点的位置变化与视觉心理效果分析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⑤点的线化与面化。
关于点的视觉应用还有很多,如点采用平面化的表现方法,可以增强画面 的装饰性。明朝唐志契曾说“画不点苔,山无生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通 体皴染之后,习惯用苔补之以增强画面的装饰作用。点与点之间相互靠近,形 成视觉的自觉串联,产生线化的视觉感受。点的聚集会给人一种凝聚感,点的 不规则排列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点的密集化排列形成面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
②线的特点和作用。 线最本质的特点是在构图中起到连接和关联两个区域,这种连接可能是看不
见的,是两点在空间上连接的延伸效果,也可能是一个可见的具体事物在起点和 终点间来回移动。与点不同,线是活动的、有方向性的,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 点是关注的焦点,而线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或许是划分空间、连接空间或物体, 或是起到划分隔离界限、包围、约束及交叉的作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
二、平面构成的三个形态要素 1. 概念要素 要素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最小单位。概念 要素是空间认识的基础,它实际上不存在,不可见,不在经验中,没 有具体感性属性。它是在真理性情况下具有规定性,意念能够感觉到 的,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要素。 2. 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是构成我们所能够看到各种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视觉性 质,如形状、大小、色彩、肌理、质感。视觉要素的存在是客观的, 离开这些视觉要素,所有物体都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反之没有事物作 为载体,形态与色彩这些性质也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视 觉要素最基本的是点线面,点线面的概念是康定斯基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点线面的理论都是从他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一书中延伸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