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20a85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5.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知识点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0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句知识点【词】九天揽月:揽:采摘。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https://img.taocdn.com/s3/m/b72002d852ea551811a68711.png)
• 分段并归纳段意
• 第一段﹙①-③﹚炎黄子孙为实 现飞天梦进行了不断尝试。
• 第二段﹙④-⑩﹚新中国成立以 来,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神五飞 天,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 第三段﹙11﹚炎黄子孙更高远更 绚丽的梦想是登临月球、探索火
默读课文,想一想,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 一步一步实现的,并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来 概括。
“神州六号” 发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 努力、团结合作、默默 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 丽飞辉煌的结果,才圆 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 梦!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 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让我们高声的向全世界宣告:
今天的飞天梦圆,预示着明天的强国梦圆。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极大地鼓舞着全世界的炎黄 子孙,增强了中华儿女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 力,中华民族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 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 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 现实。
圆:使圆满,使周全
千年的“梦”指什么?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
自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从古到今,数千年来的 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 现实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瑰丽 尝试 惨重 穿越 精细 宛若 嫦娥奔月 积劳成疾
火箭 捆绑 振奋 规模 概括 评价 炎黄子孙 风华正茂
便猝然长逝……
同心协力 团结合作 忘我工作 默默奉献
这些航天人为什么会“积 劳成疾”?为什么会“华 发早生”?为什么会“猝 然长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ac0d3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0.png)
【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数航天⼈的努⼒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原⽂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的神话,⼈飞于天、车⾛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的炎黄⼦孙,于千百年的岁⽉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个试验乘⽕箭上天的⼈。
他⽤四⼗七⽀⽕箭捆绑在椅⼦下⾯,⾃⼰坐在椅⼦上,⼿拿两只⼤风筝,叫⼈点⽕发射。
随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焰和烟雾中。
尽管⼈类⾸次⽕箭飞⾏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学联合会将⽉球上的⼀座环形⼭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地震撼和⿎舞着⼈们。
数百年来,坚定⽽执着的炎黄⼦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机。
⽑泽东主席在苏联第⼀颗⼈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年——1958年,庄重地表⽰:“我们也要搞⼈造卫星。
’”经过⼗多年的努⼒,1970年4⽉24⽇,寂寞⽽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次响起了中国⼈的声⾳,那穿越苍穹的《东⽅红》乐曲,让海内外华⼈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21⽇,党中央决定实施载⼈航天⼯程,⼀百⼀⼗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科技⼈员、⼯⼈和解放军官兵⼗余年的不懈努⼒,2003年10⽉15⽇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随着⼀声震⽿欲聋的巨响,我国⾃⾏研制的“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fb3c28783e0912a3162a1b.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6a2dbd87c24028905fc372.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cbda7fbed5b9f3f80f1c55.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cbda7fbed5b9f3f80f1c55.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c8f2d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0.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漫游太空的企图。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企图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漫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企图。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豪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当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逝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旧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动和鼓励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进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舍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出现出勃勃生气。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孤寂而广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行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当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清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b37b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b.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赏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之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1958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
三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这篇课文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文章的重难点是作者具体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文章分段清楚,条理分明,按照时间顺序把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的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
文章中描述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从明代万户为尝试飞天而献身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航天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特别是对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过程的描述,非常详尽,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总的来说,《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飞天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509e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7.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是语文六年级下册书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118b3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f.png)
【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数航天⼈的努⼒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原⽂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的神话,⼈飞于天、车⾛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的炎黄⼦孙,于千百年的岁⽉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个试验乘⽕箭上天的⼈。
他⽤四⼗七⽀⽕箭捆绑在椅⼦下⾯,⾃⼰坐在椅⼦上,⼿拿两只⼤风筝,叫⼈点⽕发射。
随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焰和烟雾中。
尽管⼈类⾸次⽕箭飞⾏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学联合会将⽉球上的⼀座环形⼭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地震撼和⿎舞着⼈们。
数百年来,坚定⽽执着的炎黄⼦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机。
⽑泽东主席在苏联第⼀颗⼈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年——1958年,庄重地表⽰:“我们也要搞⼈造卫星。
’”经过⼗多年的努⼒,1970年4⽉24⽇,寂寞⽽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次响起了中国⼈的声⾳,那穿越苍穹的《东⽅红》乐曲,让海内外华⼈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21⽇,党中央决定实施载⼈航天⼯程,⼀百⼀⼗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科技⼈员、⼯⼈和解放军官兵⼗余年的不懈努⼒,2003年10⽉15⽇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随着⼀声震⽿欲聋的巨响,我国⾃⾏研制的“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word文档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59b12850029bd64783e2c75.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cbda7fbed5b9f3f80f1c55.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3805c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f.png)
【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数航天⼈的努⼒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原⽂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的神话,⼈飞于天、车⾛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的炎黄⼦孙,于千百年的岁⽉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个试验乘⽕箭上天的⼈。
他⽤四⼗七⽀⽕箭捆绑在椅⼦下⾯,⾃⼰坐在椅⼦上,⼿拿两只⼤风筝,叫⼈点⽕发射。
随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焰和烟雾中。
尽管⼈类⾸次⽕箭飞⾏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学联合会将⽉球上的⼀座环形⼭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地震撼和⿎舞着⼈们。
数百年来,坚定⽽执着的炎黄⼦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机。
⽑泽东主席在苏联第⼀颗⼈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年——1958年,庄重地表⽰:“我们也要搞⼈造卫星。
’”经过⼗多年的努⼒,1970年4⽉24⽇,寂寞⽽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次响起了中国⼈的声⾳,那穿越苍穹的《东⽅红》乐曲,让海内外华⼈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21⽇,党中央决定实施载⼈航天⼯程,⼀百⼀⼗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科技⼈员、⼯⼈和解放军官兵⼗余年的不懈努⼒,2003年10⽉15⽇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随着⼀声震⽿欲聋的巨响,我国⾃⾏研制的“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deecc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e.png)
【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数航天⼈的努⼒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原⽂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的神话,⼈飞于天、车⾛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的炎黄⼦孙,于千百年的岁⽉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个试验乘⽕箭上天的⼈。
他⽤四⼗七⽀⽕箭捆绑在椅⼦下⾯,⾃⼰坐在椅⼦上,⼿拿两只⼤风筝,叫⼈点⽕发射。
随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焰和烟雾中。
尽管⼈类⾸次⽕箭飞⾏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学联合会将⽉球上的⼀座环形⼭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地震撼和⿎舞着⼈们。
数百年来,坚定⽽执着的炎黄⼦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机。
⽑泽东主席在苏联第⼀颗⼈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年——1958年,庄重地表⽰:“我们也要搞⼈造卫星。
’”经过⼗多年的努⼒,1970年4⽉24⽇,寂寞⽽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次响起了中国⼈的声⾳,那穿越苍穹的《东⽅红》乐曲,让海内外华⼈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21⽇,党中央决定实施载⼈航天⼯程,⼀百⼀⼗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科技⼈员、⼯⼈和解放军官兵⼗余年的不懈努⼒,2003年10⽉15⽇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随着⼀声震⽿欲聋的巨响,我国⾃⾏研制的“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解释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ca297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a.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解释《千年梦圆在今朝》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它不仅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结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解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解释九天揽月:揽:采摘。
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
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光彩炫目。
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坚持不懈: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词语习题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áo yóu lǎn yuèpò lì cāng qióng( ) ( ) ( ) ( )liáo kuò xuàn lì tàn suǒ zhǎn xīn( ) ( ) ( ) ( )zhí zhúo guī lì cù rán cháng shì bú xiè nǔ lì( ) ( ) ( ) ( )二、我能清列字并别组词协( ) 索( ) 航( ) 握( ) 懈( )胁( ) 萦( ) 般( ) 幄( ) 解( )若( ) 碑( ) 功( ) 魄( ) 崭( )苦( ) 牌( ) 攻( ) 瑰( ) 暂( )三、我根据课文内容完列句并解释所填写词语意思1.甚至付全部血与命、未能等功便( )2.酒泉卫星发射随着声( )巨响我自行研制神舟五号飞船送太空3.华民族几千梦想几代执着追求及数十( )、( )奋斗终于今变美现实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词语搭配受代价穿越工程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案例片段:细读文本,寻根溯源。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e95993a1c7aa00b52acbf7.png)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
户”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飞船飞行正小时的太空旅行:21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册19《千年梦圆今朝》 优秀课件新人教版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册19《千年梦圆今朝》 优秀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75eab827d3240c8447efdb.png)
①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 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 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 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 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 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 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 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50.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澈;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可以改写命运。不要愤懑起点太低,那只是我们站立的原点。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 却赢在最后!
24.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相信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懂得人比钱重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99.越厉害的人越拼,因为他周围都是这样的人,深知实现精神自由的前提是财务,越不上进的人越懒,因为当一个井底之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差不多,就觉得日子过得蛮好的! 37.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28.不要质疑你的付出,这些都会是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57.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17.把困难举在头上,它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垫脚石。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
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现代科学技术 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 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科学精神。
温故知新
• 请结合《跨越表年的美丽》, 从“内容”和“中心”两个方 面来谈一谈你对给文章拟定题 目的理解。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 的里程碑。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 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 技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通览学案,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温馨提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使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展开预习。
每完成一步不忘相互检查。
小组长一定要发挥监督、调控作用,控制好时间。
看哪组学得最认真,学得效果最好!
四、自主检查,交流备展。
温馨提示:同学们,备展很重要,你们小组先确定好要展示哪方面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人人都要参与交流、参与备展,确定好中心发言人,然后做好交流,做好备展准备;看哪组展示最精彩,收获最多!
课内达标检测:
1.给下列带粗字注音。
()()()()
苍穹猝然长逝锲而不舍不懈
2.词语搭配
受到代价
穿越工程
付出现实
实施苍穹
变成震撼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嫦娥()月()黄子孙积劳成()夜以()日猝然长()风()正茂
4、我理解的词语有:
5、我能理顺课文内容。
通过熟读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千年的“梦”是指
千年“梦”是怎么圆的:
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五、成果展示,补充评价
六、梳理问题,提出疑问
疑问一:
疑问二:
七、总结收获,修补学案。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
美国绝大部分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
仅仅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
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 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仅仅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准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延续()激动()
(4)“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的原因是什么?
(5)“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仅仅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
2.写话: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航天工作者说吗?请写一写。
3、由语文课代表在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的主题演讲活动。
四、相关链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
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讯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讯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
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
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持续地发回各种数据。
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观看自己国家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