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句子赏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赞扬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课文,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同学们要怎么做句子赏析呢?店铺整理了《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句子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句子赏析①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②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③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详细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课文背景与主题•背景: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努力。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主题:课文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概述:《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课文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二、课文结构与内容•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1-3自然段):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这部分通过万户的失败尝试,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追求飞天梦过程中的勇气和决心。
2.第二部分(4-6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以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等。
3.第三部分(7自然段):写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这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如“嫦娥工程”)的成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xx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决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当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阔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关于《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篇1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ó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同学们,这一梦想的实现,等待了多少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历史的长河去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九天揽月
2、想一想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讨论: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把文中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并有感情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本课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指名反馈,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失败走向成功,中华民族历斗了多少年?这千百年梦想的实现靠的是什么?
4、文中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在航天事业取得成功上的突出贡献,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板 书
设 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代 梦想飞天
明代 万户失败
近代 发射卫星成功
现代 神舟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课 题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 学
目 的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姓名
、补充成语
)()奔月(
)有成效()风华正()积劳成夜以()日坚持不赞叹不()二、填写相对应的词语:
1.顽强对坚强正如瑰丽对____________
2.探索对发现正如合作对____________
3.惨重对轻微正如成功对____________
4.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____________
5.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____________
6.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____________
7.凶猛对老虎正如____________ 对绵羊
8.振奋对喜讯正如悲伤对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成语:
1.来自神话故事
2.来自寓言故事
3.来自历史故事
4.说明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
培优作业:
四、趣解成语:
冷库装电灯()
魔术师的手()
鲁迅诞生一世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班次)()补天人声()沸)展翅震耳()聋
)华正()茂
)()而不舍
瞎子吃饺子()
这山望着那山高()气象站停止工作()为赛跑冠军鼓掌()
五、根据特点,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例:稻穗:尽管你果实累累,你却总是谦虚地低头。
①橡皮:
②雨伞:
③鞋子:
④蜘蛛:
⑤天平:
⑥扫帚:
⑦
六、判断修辞手法: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
2.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4.春日是一直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6.人类失去联想,将会怎样?( )
七、给“什么”选择正确的含义:
A.惊讶
B.一切
C.不满
D.疑问
E.虚指F责问
1. 这是什么东西?( )
2.他们仿佛在谈论什么?()
3.什么!九点了?( )
4.这算什么。
( )
5.他什么也没拿。
( )
6.你笑什么?( )
八、把下面词语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出来:
从前( ) 现在( ) 十五分钟( ) 三个月( )
二十四小时( ) 七天( ) 十天( ) 晚上( )
白天( ) 早晨( )
九、照样子写词语:
例:看——瞧瞅瞟瞥盯注视
走( )( )( )( ) ( )( )
想( )( )( )( ) ( )( )
说( )( )( )( ) ( )( )
十、按要求写句子。
1、正在“争当雏鹰少年” 开展我校的活动用上面的词组成两个句意相同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说李含是个好学生。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组成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错错错知中改不错错错知算改不
4、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改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
改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