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学案
杠杆学案
![杠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81e35fc4ffe473368ab8b.png)
杠杆学案12-1 杠杆(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2、知道杠杆使用的五个要素,能正确的确定杠杆使用时的五个要素;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4、通过作图理解杠杆的力臂;5、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6、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1、正确的确定力臂;2、画力臂;3、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木棒(或筷子),羊角锤,起子,钢丝钳,铁架台,杠杆,钩码,细线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钉在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拔出来?2、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3、观察开瓶起子、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4、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二、初步认识杠杆1、得出杠杆的定义:在_______的作用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称做杠杆。
2、关于杠杆的名词:支点:杠杆可以绕其__________的点,符号是________。
动力: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_______。
阻力: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_______。
动力臂: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阻力臂: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什么叫力的作用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木棒撬石头的杠杆示意图。
方法: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画出动力、阻力;再画力臂,标出力臂的符号。
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讨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和“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一样的吗?(可画图说明)练习:1.画出图1中力F1、F2的力臂1和2。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4f37c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a.png)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第一篇: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教师板书:杠杆)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杠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杠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91cd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d.png)
《杠杆》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杠杆是一个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概念。
你知道什么是杠杆吗?在你印象中,杠杆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杠杆》这个概念,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3. 分析杠杆在投资和经营中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1. 什么是杠杆杠杆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种简单的机械原理,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利用较小的力量来移动较大的物体。
在经济学领域,杠杆是指借助外力或外部条件,来放大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收益或风险的一种方式。
2. 杠杆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外力或条件不同,杠杆可以分为财务杠杆、市场杠杆和人力杠杆。
-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或个人使用借款等财务手段来放大投资收益或风险的方式;- 市场杠杆是指企业或个人利用市场机会或行业趋势,来放大投资收益或风险的方式;- 人力杠杆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提高员工效率或资源利用率,来放大投资收益或风险的方式。
3.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杠杆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增加力量,提高跳跃高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杠杆原理来移动较重的物体等。
4. 杠杆在投资和经营中的作用在投资和经营领域,杠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财务杠杆,企业可以借助债务来扩大规模、增加利润;通过市场杠杆,企业可以利用市场机会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人力杠杆,企业可以提高员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投资和经营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提高效率,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懂得利用杠杆的人才!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和分类;2. 理解杠杆的作用和原理;3. 掌握杠杆的应用和风险。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用于增加投资回报率或财务杠杆率的财务工具,通过借款来增加投资的规模,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097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杠杆》导学案
![《杠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32a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a.png)
《杠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杠杆的定义,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1、杠杆的五要素及力臂的画法。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学习难点1、力臂的概念及画法。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一些任务,比如用撬棍撬石头、用羊角锤拔钉子、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等。
这些工具在工作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类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二)认识杠杆1、观察下面几种工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1)撬棒撬石头(2)跷跷板(3)天平共同点:①都有一个固定点。
②都可以绕着这个固定点转动。
③都是硬棒。
2、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三)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₁):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₂):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₁):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四)力臂的画法1、确定支点 O。
2、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例 1:画出下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2、猜想与假设:(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2)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用弹簧测力计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此时的动力 F₁、动力臂 l₁、阻力 F₂和阻力臂 l₂。
③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复实验,多测几组数据。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ade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6.png)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 全学案
![杠杆 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38134ee06eff9aef8079d.png)
杠杆导学案(2课时)一、目标导学1、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分类和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4、学习重点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5、学习难点力臂的概念和作图二、课前延伸1、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三、自主学习(一)杠杆导学首先认识杠杆:泥石流的路上经常遇到一块很重的石头,如何利用一根木棒和一块小石头,将大石头巧妙地移开了。
在图1中画出施力的方向。
你还可以怎样利用木棒把石头撬开?在图2中画出。
图中的木棒就是杠杆。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例如:剪刀、指甲刀、钳子、镊子、羊角锤、螺丝刀、瓶起子、钓鱼竿、铁锨、扫帚、笤帚、筷子等物体都是杠杆。
观察图片、根据生活经验,体会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阅读教材6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思考:杠杆都是直的吗?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问题思考: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3、如何画力臂: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第一步:先找支点O;第二步:再画出动力(阻力)作用线;第三步:从支点画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杠杆》导学案
![《杠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971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c.png)
《杠杆》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的杠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及分类。
2. 杠杆的作用原理。
3. 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三、导学难点1. 理解杠杆的物理原理。
2. 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
四、课前准备1.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或网上资料。
2. 准备笔记和学习工具。
五、导学步骤Step 1: 引入介绍杠杆的概念,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开瓶器、门锁等,让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 学习杠杆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固定在某一点的杆和受力物体组成。
2. 分类:根据支点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杠杆可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Step 3: 理解杠杆的作用原理1. 一类杠杆:支点在受力物体一侧,力的作用方向相反。
举例:撬起一块石头。
2. 二类杠杆:支点在受力物体中间,力的作用方向相反。
举例:剪刀。
3. 三类杠杆:支点在受力物体另一侧,力的作用方向一致。
举例:夹子。
Step 4: 学习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物理学:通过杠杆原理,可以解释力的平衡和转动的原理。
2. 工程学:杠杆被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桥梁等建筑工程。
3. 金融领域:杠杆效应是指借款放大投资收益或损失的现象。
Step 5: 练习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如何通过改变杠杆长度或力的大小来平衡物体。
六、总结提升1. 总结杠杆的定义及分类。
2. 探讨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示范。
2. 带领学生参观工程建设现场,了解杠杆的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杠杆的概念和应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ad49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5.png)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527cb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a.png)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其中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
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f0c3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杠杆学案
![杠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eec46fe4733687e21aacf.png)
《杠杆》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器材】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砖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演示器,钩码【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用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各小组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体会。
二、自学指导一:杠杆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3. 用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认识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4.观察图13.4-4甲,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4、一试身手:作出下列几个杠杆的力臂(每个小组只做两个,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问题思考: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三、自学指导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想一想: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我的结论:5、交流与评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四、自学指导三:杠杆的应用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本第66页杠杆的应用部分,并把前面接触到的杠杆分类。
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长,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二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短,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三是杠杆:这类杠杆的和相等,它不能省,也不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2f0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9.png)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2. 力臂和杠杆平衡条件: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3. 杠杆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杠杆的效率:介绍杠杆的效率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杠杆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2. 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3. 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4. 能够运用杠杆的效率概念,计算简单杠杆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杠杆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文稿。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3.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效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5. 杠杆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力臂长度。
题目1:一剪刀的刀片长度为20cm,手柄长度为10cm,求剪刀的力臂长度。
题目2:一钳子的钳口长度为15cm,手柄长度为25cm,求钳子的力臂长度。
答案:题目1的答案:剪刀的力臂长度为10cm。
题目2的答案:钳子的力臂长度为15cm。
2. 题目: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点。
题目1:一杆秤的力臂长度为2m,重物的重量为10N,求秤砣的重量。
题目2:一翘板的长度为1m,一边的重量为10N,求另一边需要多重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中小学《杠杆》导学案
![中小学《杠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a8a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杠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学习难点】
找出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区分生活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饼干罐盖盖得太紧,很难打开,怎么办?
二、自主探究研究杠杆
1.活动1 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先直接动手试一试,再使用工具打开,然后分小组讨论,把盖子打开的最佳方案写下来。
2.活动2 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1)两个罐子其他条件一样,但一个没凸起边缘,一个有凸起边缘,哪个更容易打开,为什么?
(2)杠杆有几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3)使用杠杆就一定可以省力吗?怎样的杠杆是省力杠杆,怎样的杠杆不能省力反而会费力?
3.活动3 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以小组为单位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三、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哪里用到省力杠杆,哪里用到费力杠杆,哪里用到等臂杠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活动:
了解古代汲水的桔槔,金字塔建造使用杠杆情况。
理解杠杆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武器。
《杠杆》教案优秀3篇
![《杠杆》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1127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2.png)
《杠杆》教案优秀3篇《杠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3893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教学设计精品3篇
![杠杆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7328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7.png)
杠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杠杆的七要素:注:画力臂方法:(1)确定杠杆支点和力作用线;(2)用直尺或三角板作支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3)标明力臂。
11.1杠杆(1)认识杠杆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1.1杠杆(1)认识杠杆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fc3ce3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8.png)
11.1杠杆(1)认识杠杆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我设计的这节《认识杠杆》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杠杆分类的判断;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弹簧测力计;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杠杆的概念;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杠杆模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4. 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5. 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杠杆分类的判断;2. 活动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得到解决,学生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撬石头。
这个例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杠杆的作用。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6961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d.png)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3篇杠杆教学设计篇一《杠杆》教学设计台安县第二初级中学邢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二、教具: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1)剪刀、纸;钳子、铁丝;镊子、砝码,筷子、豆子,(2)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三、复习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
(学生演板)四、导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真能如此吗?为什么他敢于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呢?想了解其中的道理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板书课题)五、新课讲授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一)杠杆定义师:生活中还有那些杠杆?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出示投影片:起子、剪刀、羊角锤、抽水机柄、指甲刀等。
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师要了解杠杆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要了解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2)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杠杆的工作呢?演示实验:请学生挑书包,感受力臂的变化对杠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呈现目标】:
1.掌握杠杆的五要素,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3.掌握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方法】
目标一:知识回顾(独立完成以下9小题时间10分钟)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 转动的 叫杠杆。
2、杠杆五要素:
支点指 ;
动力是 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是 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 到 的距离;
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3.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 。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你的结论是:
4、①画出以下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②、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省力杠杆:L 1>L 2,省力但费距离,如
费力杠杆:L 1<L 2,费力但省距离,如
等臂杠杆:L 1=L 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
③ 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你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6.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动力臂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7、在①钓鱼竿②天平③羊角锤④理发剪刀⑤缝纫机踏板⑥铡刀⑦瓶盖扳子等简单的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
8、一支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换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用它来称量物体质量的结果:()
A、比实际的大
B、与实际质量相等
C、比实际质量小
D、无法判断
9、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共同完成
目标二、10.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
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提示:画杠杆示意图帮助分析)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试试用方程解)
【展示点评】
目标一分组展示,教师适当提示补充( 10分钟)
目标二可合作完成注意解题格式(10分钟左右)
【巩固提高】:
画出使杠杆平衡时最小的力画出使圆球滚上台阶最小的力画出自卸车杠杆受力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