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文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这 样 使 得 对 方 能更 好 地 接 受 自 己的 观 点 。 如庄子的《 逍遥游》 : “ 且夫水也不厚 , 则其 负大舟也无 力……故九万里 , 则 风 斯 在 下矣 . 而后乃今培 风 . 背负青天而莫之 天阏者 , 而 后 乃 今将 图 南。 ” 在这里 。 庄 子 就 运 用 了 假设 论 证 法 , 先假 设 水 不 厚 就 无 法 承载大舟 , 风不 厚 就 无 法 承 载 大 翼 , 从 而 阐 明 任 何 事 物 都 要 有 所凭借的道理。 运 用 假 设论 证 可 以使 文 章 更 有 说 服 力 . 论 证 结 构 更 严 密 。 中学 生 在 写议 论 文 时 可 以 有 意识 地 使 用 这 种论 证 方法 。
5 . 类 比论 证
二、 用先 秦散 文 的艺 术技 巧提 高 中学生 的议 论文 写作 技能 运 用 先 秦 散 文 中 的 各 种 辩 论 技 巧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维 能 力 训练 。 1 . 比喻 论证 诸 子 散 文 非 常 善用 比喻 论 证 的 方 法 。 比喻 的 修 辞 手 法 能 把 深 奥 难 以表 达 的 道 理 生 动 形 象 地 表 达 出 来 ,诸 子 在 向诸 侯 君 王 表 达 自己 的 政 治 见 解 时 .为 了让 国君 更 好 地 接 受 自 己的 政见 , 常 常喜 欢 用 比喻 论 证 的方 法 。 如《 孟子 ・ 梁惠王》 中, 孟 子 向梁 惠 王 推 行 自己 的 “ 仁政 ” 思想时就用了“ 五 十步 笑 百 步 ” 的 故 事 ,使 梁 惠 王 深 刻认 识 到 自己 的 施 政 措 施 不 能 从 根 本 上 治 理好国家 , 要 真 正 治 理 好 国家 必 须 施 行 仁 政 。在 诸 子 散 文 中 , 诸 如 此 类 的 比喻论 证 方 法 很 多 . 孑 L 子、 老子 、 庄子 、 苟子 、 墨子 、
孔子与孟子的小论文
孔子与孟子的小论文导语: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
下面是由的关于孔子与孟子的小论文。
欢迎阅读!从两人的人格来看。
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
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
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
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
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
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
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高二议论文:我读先秦诸子之孔夫子篇
高二议论文:我读先秦诸子之孔夫子篇On March 12, 2022, study standards and apply standards.高二议论文:我读先秦诸子之孔夫子篇_2000字对于想象力的缺失,我有自己的看法与担忧;那么,是否应该允许学生对古代学者的思想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甚至更大意义上的不尊重,否定书页的每一个角落都记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着实是因为灵感难得,一晃而过,很难再进行捕捉,也便利自身,今后将这些想法集结成册,编纂成自我思想演化的小册子;在固有的基础上,灌入甜润的活水,滋养饥渴的发现欲;篇首“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求之”,简而言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美好的期许,本像学生时代不应该迟到早退般稀疏平常,却上升为表扬的层次,暴露出现如今的缺陷;对比当今收藏市场,各大名家的作品游走在资本的链条上,散发着赤裸裸的铜臭味,作品本无罪,艺术品则更进化成杨春白雪的分科,让人有人沐春风之感;然而热钱的流通,各路富豪逐鹿中原,造成市场膨胀,体系瘫痪,着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坦言,“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收藏家”,这个市场上已经没有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都进入不了这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上家和下家;专家收取利润作伪证,揭发后“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口否认,无所谓真假,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搅乱市场的浑水,有游艇的人在期间游刃,步行的人无奈淌了一身泥;但是,“道”的界限在哪儿香港第一批迈入内地市场的导演—王晶,在收获“票房”赞誉之际,被冠上了“烂片王”的帽子;反观近几年王晶电影的走势,内容在聚焦大众眼球的同时,被嗔责套数老旧;更有网友指出,王晶早年拍摄三级片,挑战公众道德的下限;于此,王晶正面回应道:“我早些年混迹于港澳台市场,电影审核条文对于此类电影并无明文限制,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我担任此类片子的制片人,并无进行拍摄;进入内地市场后,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也觉得电影人应该服从规定,改变了电影的套路”,总而言之,我在没有违反法律的情形下攫取钱财,并无不妥;道是冰冷的制度,是法不容情,抑或是人们心底的温度,感化周遭的力量第二则“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颇具“一个萝卜一个坑”之感,囚禁于适度的枷锁;早些年网络上盛行一句话,“大家并不是仇富,富人不应当敌视,我们仇的是为富不仁”;真相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一步之遥,谬之千里;天灾人祸,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气力,凝结会聚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视线聚焦于一着力点;于我而言,电视里播报出来一串串不幸的悲剧,是美满家庭的幻灭,是个人理想的终结,是哇哇嚎叫的需要父母亲的孩童,是泫然欲泣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深感不幸的清泪,是班主任在三寸讲台上的宣读与募捐;本着自愿捐款原则,调皮的小男孩嘴里喊着“我一块”“我五角”,在这种人间惨剧的背景下,没有对生命的丝毫敬畏,部分组织、单位统一限定数额捐款,嗅不到一点儿人情味;这种时刻,公众人物的捐款数额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捐多了,“哎呀,这人这样高调作秀”;捐少了,“平日里圈了那么多真金白银,现在想学铁公鸡啊,一毛不拔”;平心而论,公众人物“铁公鸡”式的捐款,庞大的数额足以让人信服;为之何还存那些嘈杂的议论不休今年感动中国提名人物炎黄,几十年如一日的慈善事业,让人由心底里敬佩与尊重,社会需要更多的炎黄,微薄的捐款承载着爱的魔力,有力的挑拨着心弦;深入探讨,是否捐款在特定条件下无关数额关注“渐冻人”,冰桶挑战的风由欧美世界席卷国内,最初踊跃参与,发展至中期形势急转直下,部分参与者抓住时机,转化为自己的伪慈善秀,更有甚者,袒胸露乳,搔首弄姿,鲜廉寡耻;不管好名声、臭名声,博取眼球、满足自身表现欲才是动机;万达集团首富之子豪捐一百万,在升华其个人形象的同时,相伴的是变味的理所当然;贫苦人捐款夹杂着苛己成分,更有甚者伟大的慈善事业拉低了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而权贵的一掷千金,添上白天鹅飘落一根洁白羽毛的意味,他们同情苦难的同时,享受着高水准的生活质量;人需要感动、震撼,这种鲜活细胞的唤醒、跳跃,释放积压已久的情绪,享受这种畅快;豪捐与穷捐相提,少了些许击鼓般的恢弘,这是不是一种畸形的意识,无从定义;套用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提及“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在“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的阵势轰炸下,显得有些苍凉无力;主席在维系政局稳固的前提下,凭借强大的改革魄力,将一只只“大老虎”送入囹圄,以示惩戒,普罗大众拍手称快;膨胀的贪欲,是对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分配体制的不屑与挑衅;人口,在消耗有限资源、拉低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有利资本;在不缺人力资源的前提下,按劳分配已演化为普世价值观,本质发生潜移暗化的改变;“按才所得,能者多劳”,这一观点的站立,彰显出理论本身的可行性;高能力者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实在能力言喻:一头大象和千百只蚂蚁放在象征公平的天平上,孰输孰赢“能力型贪官”和“无能型廉官”,是近期翻阅杂志时接收的新概念;全世界的人性都是相通的,攫取的欲望在法律的框架下,得以克制;不乏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者,也有观点宣称:难有领导没有那么一两件藏污纳垢的往事,大家是串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权势的触角层层延伸,编织成牢不可破的势力网;这是一串华美的珍珠项链,是一颗颗剔透的夜明珠,在阳光普及得不到的地域褶褶发亮;在电灯还未普及之时,它是夜间的太阳,引来一众围观者,仰仗它的光芒,依靠它取暖,无限度的靠近,享受它的炽烈;承载的欲望太重,轧断了难堪的链条,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滑落在平地上,击落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唏嘘声;三者,“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无意识、无警备的状态下,人会适当放下武装,舒展真我;在无裂痕、忙乱、不能自已的状况中,道德礼法镶入了人的骨骼,融入了人的血液,奔腾于一肌一肤中,这是境界,是乏善可陈的楷模;教育的作用,是凭借羞耻、敬畏等心意圈住不合时宜的冲动;人性如泰山之巅,如死气腾腾的湖泊,你可以掘去顶层的土壤,但就如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你可以抛去一块巨石,泛起阵阵涟漪,却改变不了不流淌的本质;教育的水准,是第二种境界,将道义视作举手投足的不二准则,不容置喙,全力奉行;教育成就的大多数,惯行的是第三种境界,在居多时刻谨记在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谨遵礼法,一有忙乱,抛之不顾;提取了记录中的大多部分,正经的大多部分,还有些七七八八、边边角角的文字边角料埋葬在了意识的否定层面;在尊重的前提下,考虑自身学术水准、学识储备的不足,我规避了这种亵渎;高二:王莹红。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 个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 孔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 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 《论语》、《孟子》的熏陶。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 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 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 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 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 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 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
《庄子》的艺术特色为:
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 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 说理生动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善用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 活。
3、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 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 歌语言的特点。
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 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充满了天 簌般的诗意;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 出,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具有浪漫主 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说理文 中,即使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 比。
于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 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 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先秦本是寓言文学繁荣的 时代。先秦寓言数量之众,思想之深,艺术之 出色,均为后世寓言望尘莫及。然而它们大多 是先秦著作中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 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很 大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 言故事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创 作,然后分门别类加以编排,第一次推出蔚为 大观的寓言专辑,载于《韩非子》中《说林》 及内、外《储说》篇里。
先秦诸子散文中专题论文以正面说理为主,代表作是庄子,荀子,韩
先秦诸子散文中专题论文以正面说理为主,代表作是庄
子,荀子,韩
庄子、荀子、韩三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代表性的人物。
他们的散
文中,具有许多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积极
向上的思想理念。
庄子在他的散文中强调独立和掌控自己的宿命,避免墨守成规,尊重
隐士。
他鼓励人们不要被外界现实牢牢束缚,要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运行,养成自己的修养,个人的思想得令他较为成熟越来越远大。
荀子的散文中,他也强调了关于自己精神的正面思维,他强调要与时
俱进,舍弃残存的旧有价值观,保持活泼和开明的头脑。
学习新知识,掌握未来发展动向,以便尽早把握门道,不被外界牵着走。
韩非子的散文中,他更强调坚持正道,勇往直前,不折不挠。
他要求
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勇气,有决心,面临问题时尽最大的努力
去解决和克服。
他也告诫人们,勿能不顾一时的苦痛而忘记自己的道
义原则。
从庄子、荀子、韩三人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正面的思想和
价值观,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思想,便可以激发自身动力,更好
地发展自己。
这三人的思想价值,今天依然令人向往,可以让自己受
益终身。
先秦经典塑造精神议论文
先秦经典塑造精神议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灿烂的文化中,文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历了三千年多年的历史长河的洗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的内容之一,同时也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独特的文学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这时期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汉文学中以汉赋乐府诗及长篇巨著《史记》等成就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神话、诗歌和散文。
(一)、神话。
神话是原始居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中国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战争神话等等。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
这中间,《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古代神话的原貌,它最具有神话学价值。
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话作为原始居民意识形态的体现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中默默传承着,它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世的创作。
它对于后世文学不仅有素材的意义,更具有原型的意义。
古代神话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创造,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诗歌。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
先秦诸子论文1000字
先秦诸子论文1000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
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
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之路,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器艺、制度直至思想文化及其基本逻辑。
现代西方文明的契约论传统,本质上就是“重构”了人类社会秩序的一个“想象”。
这在中国文明的自身逻辑中很难得到切实的理解。
中华文明的原生性与整体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特征,并没有形成西方近代契约论的想象,体现出中国思想的原生性与整体性。
《庄子·人间世》所说的君与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则是这一原生性与整体性特征的深刻表达。
君,体现着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结构,父,则体现着人与生俱来就存在于一种既定的原初关系之中。
原生性体现在中国思想并没有重构人类社会秩序,而是在原生形态之中思考人类处境与人类困境。
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就过一种群居生活,甚至在我们的动物祖先时代就过着一种具有内在秩序结构的群体生活。
群居生活,就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不需要任何原子个人式的假设或想象。
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始终在群体共生的维度中思考人类的各种问题。
整体性体现在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互为目的与手段。
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
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 1 —而是一种共生关系。
荀子有一个观念非常耐人寻味,他说:“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
”(《荀子·礼论》)父母能生但不能养不能教诲,这跟我们现代社会的感性理解是不相吻合的。
显然,荀子是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思考人际关系,是在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中探索人类处境。
先秦思想论文总结范文
先秦思想论文总结范文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片辉煌的篇章。
先秦诸子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为后来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总结,简要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在先秦思想中,孔子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仁、礼、中庸。
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倡仁义道德的实践。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
孔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欲无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则强调“自由自在”和“为道者无劳”,他认为人应该放弃俗务,追求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同样深远,对于培养人们的内省意识和思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观点是兼爱和非攻。
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互助和和平。
他主张实用主义,注重发明创造,认为技术发展和实用性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先秦时期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学派和思想,如名家、纵横家等。
名家注重文字和辩论技巧,追求名声和声望。
纵横家则重视实用主义和权谋策略,关注政治和国家利益。
这些学派和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交流和争鸣中,各有千秋,为中国古代思想积淀了丰富的土壤。
总的来说,先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先秦诸子的思想观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的学派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先秦思想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然而,先秦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如儒家重视传统和权威,可能造成个人创新能力的局限;道家强调个体感悟,可能导致思想比较模糊和难以实践;墨家强调实用主义,可能忽视了人性的需求等等。
历史小论文百家争鸣300字
历史小论文百家争鸣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百家讲坛》之后,我便被这个栏目吸引了。
每天中午吃过饭,收看《百家讲坛》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而且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看这个栏目,直到现在,我已经观看了很多期,有“易中天品三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鲍鹏山说水浒第一部”、“乔良教授的新解三十六计”、“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传”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易中天教授讲述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它对我的启发可大着呢!以前我只知道先秦圣贤有儒家,儒家的观点是完美无缺的。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是我们民族智慧思想的结晶。
可以说,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在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在那一段精彩至极的历史时期,这里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里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名字,这里有一些熠熠闪光的思想,这里有一些萦绕难忘的情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显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的思想之根源,是我们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支柱。
庄子议论文
【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精神的伊甸园》节选)“庄子”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专题四: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第一节《论语》、《墨子》一、《论语》《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
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又很重视“礼”。
所谓的“礼”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规范。
《论语》中出现“礼”字有七十五次。
孔子所谓的“仁”同“礼”是有联系的。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
孔子对“仁”的含义做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发挥,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解释就是“爱人”当然这种爱是有差等的,是由亲及疏、由远及近的,这样在孔子的理论体系当中就有了“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不同的“爱人”的内容,还有一些“爱人”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作为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弟子有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位,较之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确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
先秦诸子语录(五篇范文)
先秦诸子语录(五篇范文)第一篇:先秦诸子语录先秦诸子语录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2.使学生既获得理想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思想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滋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教学重点:1.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响。
2.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教学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易中天在《我读先秦诸子》中说: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读老子见“玄妙之智”,得“辩证精神”。
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录,体会其中的精妙。
二、关于先秦诸子1.“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儒家孔丘、孟轲、荀卿;墨家,墨翟;法家商鞅、韩非;道家老聃、庄周;农家许行;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纵横家苏秦、张仪。
2.讨论: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就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应运而生。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出现了我们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后世称他们为先秦诸子。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3.先秦诸子散文发展阶段:语录体阶段:《论语》、《墨子》、《老子》对话体阶段:《孟子》、《庄子》专题论文阶段:《荀子》、《韩非子》4.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首先是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先秦诸子论文
先秦诸子论文【先秦诸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先秦时期是一个思想繁荣的时代。
众多的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被后人尊称为“先秦诸子”。
本文将会从儒、道、墨、法等方面分析先秦诸子的思想,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是儒家。
儒家主张以仁爱和道德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仁”,即以博爱之心对待他人。
孔子的弟子们根据他的教诲整理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强调了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位儒家思想家是孟子,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实现自己的人格完成。
他还主张君主应当以仁爱和慈善来治理国家,为后来的帝王进行了道德建议。
【道家思想】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道家思想以道家经典《道德经》为代表,该经典主要由道家思想家老子所著。
《道德经》中强调了返璞归真之道,主张通过隐逸和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在的自然。
道家思想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遵从天道自然的原则。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发展,同时也与儒家的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墨家思想】墨家是先秦时期崛起的一个独特的思想流派。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和节约。
墨家思想家们认为社会应当实行公平正义,消除战争和争斗。
他们强调爱和友爱的重要性,提出“兼爱”之说,主张人们应该彼此关心和帮助,避免争斗和冲突。
墨家的哲学思想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提倡节俭和克己奉公,这些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推崇。
【法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法家思想也逐渐崛起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家们认为,国家应当以法律和秩序来治理,以确保社会稳定和公正。
法家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对民众的严格管控。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法律和权威,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法家的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尚武风尚的形成分析论文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尚武风尚的形成分析论文《诗经》中的“尚武精神”众所周知,先秦《诗经》的最大特点就是“尚武”---在这一个问题上,无论你是问老师,上百度,又或者是查一些文献资料,你所得到的答案无外乎就是这个。
但是,事事都得有一个根据,而先秦的《诗经》中的“尚武精神”,就是我接下来要阐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选择以我们所熟知的一篇《诗经秦风无衣》为例:《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秦风无衣》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全诗共三章,采用叠咏式,反映了战友间的团结友爱和饱满的战斗热情,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至今读起来仍能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秦国地处陕西、甘肃一带,常受其他部族骚扰,秦人经常被迫迎战。
《无衣》即写秦人慷慨从军、同甘共苦、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现在的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称著。
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兵役制,有点儿像满人的八旗制度,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斗时就是全战士,武器与军装由部落成员自己准备。
从对此诗的理解来看,有些解说说这是一首秦的军歌,而我更赞成另一种看法,“与子同袍”的合理解释是:我有和你同样的战袍。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语气看,“岂曰无衣”之前,一定是有人说了:“你有军装吗?”答:“凭什么说我没有军装?我有同你一样的战袍。
要出打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武器。
我也要参军上战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是”谁说我没有军装?我有同你一样的军装。
”既然是有军装也有武器,又有上战场的要求,那为什么还不能上战场呢?答案只有一个:年龄不够。
当时,男子到了年龄就要举行成丁仪式,通过了成丁仪式,就有了参加祭祀与战争的权利,也就得准备武器了。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早就羡慕上了那些当兵打仗的父兄,自己也想参军,却因为年龄不够而被调侃后所说出来的话。
先秦诸子论文
先秦儒、墨、法三家的概述摘要:春秋战国之际,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
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
开创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共同活跃在周秦之间宏伟的社会舞台的光辉时代,这也就是后世之人所说的“百家争鸣”。
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
关键词:先秦诸子、思想、哲学、儒、墨、发、政治统治、阶级矛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
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
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
其中各家学说都有为其服务的一方,这里主要研究一下儒、墨、法三家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儒家孔子所处的时代,宗法领主制趋向没落,公社性的农村组织逐渐解体,正是由领主封建制转向地主封建制的过度阶段。
孔子处在这个过度阶段的开始时期,社会秩序已有相当显著的动荡,阶级矛盾开始尖锐化,统治阶级内部也在发生变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兼并,家与家之间互相兼并。
周天子早已丧失实际的地位,中原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斗争外,是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诸侯的政权也大都下移到大夫的手里,甚至大夫的政权与下移到家臣的手里。
最主要的政治问题,除贵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斗争外,是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孔子站在上层士夫的立场上,企图维持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他模糊的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认为不能专用暴力镇压,企图用向人民让步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并企图改良政治,是统治者提拔下层的贤士,来管理国家。
一面竭力维持宗法封建的等级制度,企图消弭贵族阶级的内部斗争,进而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总之,孔子是个上层士夫的开明派,他的思想有很大保守面,但也有很大的进步成分。
儒家的“儒”大致说来是古代掌教育的一种职业者。
百家争鸣小论文500字左右
百家争鸣小论文500字左右透过历史的风沙,在春秋时代,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奔波于列国之间,徜徉于山谷之内,勇谏于朝堂之上。
你,调度于战场内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出没于庙堂上下,上谏君主,下育良臣,你们,是先秦诸子,谱写出的,是百家争鸣。
在那个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孔子提倡“仁和礼”,即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墨家的墨子则认为应当“兼爱”、“非攻”,等等。
穿过千年的岁月,我们惊奇地发现,那时的许多思想在现在看来依然是进步的。
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正是现今中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的翻版吗?老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正是现在的“辩证法思想”吗?孟子的“民贵君轻”不正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吗?韩非子的“以法治国”不正是我们现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吗?等等。
可是,既然那时的思想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却为什么没有出现我们所想的繁荣呢?凭余之拙见,一是政治制度的发展,没有跟上思想的进步。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并且以后的几千年一直延续),这就奠定了思想的极端统一性,也可以说是单一性。
有两个人还专门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秦始皇”,二是“汉武帝”。
秦始皇采用的是全盘尽毁,汉武帝采用的是单独放大(儒家思想),就这一点上来说,汉武帝比秦始皇更精明,他知道没有思想的社会不叫社会。
这也就造成了汉灭亡几千年以后,直到今天中国人的头脑里都有极端的奉儒尊孔思想,极端单一,根深蒂固。
二是科技的发展没有跟上思想的进步。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功,我们承认它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我想,其根本原因在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而中国在那个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根本无法适应如此繁杂的进步思想…无论如何,先秦诸子和百家争鸣都是应该被肯定的,它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思想大解放,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去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庄子中残疾人的形象摘要: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关键字:庄子残疾人无用思想庄子一书中共塑造了11个残疾人,其中德充符中包含了5个。
庄子中的残疾人形象富有瑰奇的色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来残疾之人,如支离无唇,虽然天生曲足偻背,无唇,形残貌丑,另一类是受刑致残之人,他们虽肢体残疾却执著地追求道德的进步,如鲁之兀者叔山无趾虽被刖足,但却坚持踵见仲尼,希望能继续对道德的探求;最为奇特的是因病致畸的一类残疾人,如滑介叔,他不但没有为自己的病残感到哀痛,而是将之视为人生中的一种变化,淡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一、残疾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急剧动荡。
一方面,各国都在变法革新,招揽人才。
另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酷的人类自相残杀现象,又给一些高尚的人带来强烈冲击,使他们深感忧惧不安。
庄子中这些残疾人所处的环境可谓硝烟不断。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庄子·在宥》)身首异处的尸体到处都是,民不聊生。
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对社会状态的反应:“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当时诸侯称霸,“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胜箧篇》)。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自危,唯恐避祸不及。
这样的年代,连四肢健全的人生活起来都很难,而这些畸形人生活得却很从容。
他们没有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屈服。
《庄子·养生主》中的右师,先天断足而做官;《庄子·人间世》中的支离疏,挫针治獬,足养其身,即给人缝补,洗衣服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庄子·德充符》里的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与之跟从学习的人,和孔子门徒的数量差不多。
更不用说君王身边的闰跛支离无唇,瓮瓷大瘿等,他们为孔子所推崇,受到学生的尊重,连君王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二、困难中积极的生活态度当时社会对畸形人有一定的照顾,他们不用服兵役,有疫情时,可以获得粮柴。
《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但是这些照顾对于残疾人的生活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对德的追求,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使得自己在艰难的生活状态里不卑不亢。
1.忘形忘智庄子塑造的这些畸形人,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残疾,甚至忽视它的存在。
他们为身体和其他因素相比,微不足道。
例如《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日:‘子恶之乎?’滑介叔日:‘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身体上长了瘤,滑介叔淡然处之,认为身体只是灵魂得以存在的媒介。
既是媒介,生瘤又有什么不可呢?“这是一种忘形的方式,或者说有点接近于放浪形骸。
”置身事外,就会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才会更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客观的位置。
所以生活才会变得简单而清晰。
2.豁达乐观在社会中,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该达观地对待别人。
这正是这些畸形人的可贵之处。
因为他们忘记了自身的优劣,在生活中才能豁达乐观,不自卑。
《庄子·德充符》中“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谓申徒嘉日:‘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
子产谓申徒嘉日:‘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日:‘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闻之日,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以和兀者申徒嘉同席为耻,申徒嘉对此却很豁达,不但没有因为子产的话而不快,反而告诉子产:“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我从没有把自己断足的缺陷放在心上,而你却很在意,应该这样吗?3.执著认真庄子中的残疾人,虽然身体不方便,但内心却自强不息,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他们执著、认真地对待生活。
在《庄子·达生》中,有佝偻丈人的描述: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尤掇之也。
仲尼日:“子巧乎,有道邪?”日:“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抓蝉,很简单的事情,佝偻丈人却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为了提高技巧,训练在竹竿上叠丸,从最初的两个丸子不跌下来,到三个丸子,到后来五个丸子可以不跌下来。
臂力的越发平稳使得他抓蝉的成功概率增大,连孔子都称赞他用心专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这种精神,怎么会不成功呢?虽然他们在健全人的眼中是畸形人,是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所以像支离叔这样的人,不服役,有疫情时,还能得到补助。
但是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不要说是兀者,即使是支离疏那样“肩高于顶,会撮于天”的人,也以缝补糊口,用算命养家。
“挫针治缧,足以糊口;鼓笑播精,足以食十人。
”(《庄子·人间世》)他们用自己的付出赢得尊重。
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他们残疾外表下达观的内心。
他们放下了包袱,乐观、豁达地看待自己和别人,面对生活,执著认真,不倚靠,不愤懑。
正是凭借此点,他们得以在战乱中淡定从容地生活。
三、无用之用的思想“`无用'是庄子的独家之言。
”《庄子》中多次谈到“无用”的观念。
集中在《逍遥游》、《养生主》、《人世间》和《山木》等诸篇中。
在《人世间》里写了一个叫支离疏的人。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肋。
挫鍼治繲,足以播精,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支离疏的容貌是天生的,在我们眼里是人生的大不幸。
然而支离疏考给别人缝衣洗衣养家糊口。
那个时代,连健全人生存都成为一个问题,征兵纳税不断。
然而,因为残疾,支离疏逃过兵役。
别人唯恐不及时,他却可以大摇大摆的在集市上走。
国家救济贫病时,他还可以领到粮食和柴火。
这就是无用带来的好处。
庄子还常用树来说明“无用”的好处。
在《人世间》中,庄子写到,一个匠石来到齐国,经过齐辕,有一棵神木,他却不屑一顾。
弟子便询问他为什么对这棵树不屑一顾。
他便说这木用来制船会沉,制棺木会很快腐蚀,做器具很快就会坏,这是无用之物。
然而正因为无用,这棵木逃过了被砍伐的命运,得以茁壮成长。
以上两则寓言都说明了无用的好处,世人只晓得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的用途。
有时候有用反而会为我们找来祸患。
顺应自然,无作无为,那些违背自然的做法反而是要不得的。
庄子身处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主张对世事冷漠淡然,这并不是出于天性,乃是为了以故意做出的玩世不恭来表达内心深处不可消去的恨意。
有些人认为庄子消极待世,正因为庄子泰国认真以致愤怒的看待世界,看透了这个世界藏着的污秽与罪恶,他才把世界看作是一片无意义的荒原。
五、重“德”中体现的隐逸思想庄子试图用这些畸形人形象来说明“德”对自身修养的重要。
仅《德充符》一篇里就塑造了5个畸形人形象。
作者赞美王骀、叔山无趾、哀骀它,比较郑子产与申徒嘉,使子产在这样的畸形人面前感到羞愧,以此来说明德的重要。
因为他们有“德”,所以获得成就和尊重。
“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篇结尾,庄子借助和惠施的辩论,说出:“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庄子·德充符》)来说明这些残疾人的“德”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人的自然本性所致。
庄子认为“德”是人的自然本性。
陈鼓应先生对此有很好的阐释:“它不同于儒家所讲的限于特定的伦理关系的行为规范。
而是由人际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庄子》中所讲的“德”,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在《庄子·德充符》中提出:“天造子之形”,是命中注定,又何必耿耿于怀?右师出自《庄子·养生主》,借以宣扬人后天的容貌是天命所为:“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凡此种种,都在强调顺从自然的生活方式。
“天下之德玄同,即天下之人都能保全自然之性,实现人与道的合一。
”要掌握生活中的“德”,连残疾人都可以过得很舒服,何况健全人?这是作者在苦难中思索的人生出路,既然无力改变社会大环境,那就尽可能顺从天理,忘却肉体,追求精神的归宿。
从这些畸形人的塑造上可以看出,庄子把关注的重点移向了内心的修养,摆脱外在形体的约束,这实际上体现出了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即对心灵、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
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是非常明显的。
《庄子·庚桑楚》:“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庄子认为这些欲望是对人的干扰和束缚。
使人产生烦恼,放弃这些人生的追求,才能由正到静,最后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这是心态上的引导,具体的操作方法则是生活中对外在的超越。
摒弃外在的束缚,包括形体在内。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肉体只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媒介。
庄子认为,应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庄子·大宗师》)即摆脱形体,离开形骸。
应该“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庄子·齐物论》),要忘记形体,摒弃欲望。
所以滑介叔对于身上长出的瘤才会淡然地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庄子·至乐》)。
对于外在形体的脆弱,人们往往无能为力。
人们几乎无法阻止先天或者后天造成的肉体的磨损和伤害。
所以只能“依乎天理”。
但是,与肉体紧密相连的精神,又有着它可贵的独立性。
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
在肉体磨损的同时,精神可以健康完好地存在。
像王骀、叔山无趾、哀骀它、申徒嘉这些人,他们尽管肉体受损,但是,在精神上是健康的,他们可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塑造这些畸形人形象可谓用心良苦。
在那个“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的黑暗社会里,庄子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