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庄子中残疾人的形象

摘要: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关键字:庄子残疾人无用思想

庄子一书中共塑造了11个残疾人,其中德充符中包含了5个。庄子中的残疾人形象富有瑰奇的色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来残疾之人,如支离无唇,虽然天生曲足偻背,无唇,形残貌丑,另一类是受刑致残之人,他们虽肢体残疾却执著地追求道德的进步,如鲁之兀者叔山无趾虽被刖足,但却坚持踵见仲尼,希望能继续对道德的探求;最为奇特的是因病致畸的一类残疾人,如滑介叔,他不但没有为自己的病残感到哀痛,而是将之视为人生中的一种变化,淡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一、残疾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急剧动荡。一方面,各国都在变法革新,招揽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酷的人类自相残杀现象,又给一些高尚的人带来强烈冲击,使他们深感忧惧不安。庄子中这些残疾人所处的环境可谓硝烟不断。“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身首异处的尸体到处都是,民不聊生。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对社会状态的反应:“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当时诸侯称霸,“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胜箧篇》)。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自危,唯恐避祸不及。这样的年代,连四肢健全的人生活起来都很难,而这些畸形人生活得却很从容。他们没有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屈服。《庄子·养生主》中的右师,先天断足而做官;《庄子·人间世》中的支离疏,挫针治獬,足养其身,即给人缝补,洗衣服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庄子·德充符》里的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与之跟从学习的人,和孔子门徒的数量差不多。更不用说君王身边的闰跛支离无唇,瓮瓷大瘿等,他们为孔子所推崇,受到学生的尊重,连君王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二、困难中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时社会对畸形人有一定的照顾,他们不用服兵役,有疫情时,可以获得粮柴。《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但是这些照顾对于残疾人的生活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实际上,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对德的追求,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使得自己在艰难的生活状态里不卑不亢。

1.忘形忘智

庄子塑造的这些畸形人,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残疾,甚至忽视它的存在。他们为身体和其他因素相比,微不足道。例如《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日:‘子恶之乎?’滑介叔日:‘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身体上长了瘤,滑介叔淡然处之,认为身体只是灵魂得以存在的媒介。既是媒介,生瘤又有什么不可呢?“这是一种忘形的方式,或者说有点接近于放浪形骸。”置身事外,就会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才会更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客观的位置。所以生活才会变得简单而清晰。

2.豁达乐观

在社会中,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该达观地对待别人。这正是这些畸形人的可贵之处。因为他们忘记了自身的优劣,在生活中才能豁达乐观,不自卑。《庄子·德充符》中“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日:‘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日:‘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日:‘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日,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以和兀者申徒嘉同席为耻,申徒嘉对此却很豁达,不但没有因为子产的话而不快,反而告诉子产:“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我从没有把自己断足的缺陷放在心上,而你却很在意,应该这样吗?

3.执著认真

庄子中的残疾人,虽然身体不方便,但内心却自强不息,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他们执著、认真地对待生活。在《庄子·达生》中,有佝偻丈人的描

述: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尤掇之也。仲尼日:“子巧乎,有道邪?”日:“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抓蝉,很简单的事情,佝偻丈人却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为了提高技巧,训练在竹竿上叠丸,从最初的两个丸子不跌下来,到三个丸子,到后来五个丸子可以不跌下来。臂力的越发平稳使得他抓蝉的成功概率增大,连孔子都称赞他用心专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这种精神,怎么会不成功呢?虽然他们在健全人的眼中是畸形人,是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所以像支离叔这样的人,不服役,有疫情时,还能得到补助。但是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不要说是兀者,即使是支离疏那样“肩高于顶,会撮于天”的人,也以缝补糊口,用算命养家。“挫针治缧,足以糊口;鼓笑播精,足以食十人。”(《庄子·人间世》)他们用自己的付出赢得尊重。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他们残疾外表下达观的内心。他们放下了包袱,乐观、豁达地看待自己和别人,面对生活,执著认真,不倚靠,不愤懑。正是凭借此点,他们得以在战乱中淡定从容地生活。

三、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是庄子的独家之言。”《庄子》中多次谈到“无用”的观念。集中在《逍遥游》、《养生主》、《人世间》和《山木》等诸篇中。

在《人世间》里写了一个叫支离疏的人。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肋。挫鍼治繲,足以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支离疏的容貌是天生的,在我们眼里是人生的大不幸。然而支离疏考给别人缝衣洗衣养家糊口。那个时代,连健全人生存都成为一个问题,征兵纳税不断。然而,因为残疾,支离疏逃过兵役。别人唯恐不及时,他却可以大摇大摆的在集市上走。国家救济贫病时,他还可以领到粮食和柴火。这就是无用带来的好处。

庄子还常用树来说明“无用”的好处。在《人世间》中,庄子写到,一个匠石来到齐国,经过齐辕,有一棵神木,他却不屑一顾。弟子便询问他为什么对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