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思想期末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思想期末论文

论文3--论中庸之道【摘要】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作为一个关键词或中心词的位置始终被保持着:守中、时中、用中、执中、中道、中行、中正、中节、刚中、得中、中吉、柔中、中孚等都强调了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的含义。庸,乃常用之道也。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恶行,过犹不及,而中庸是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故而是美德的特征。诸如,勇敢位于怯懦和鲁莽之间,而节制位于纵欲放荡和冷漠无情之间等等。鲁迅有一句话说:遇到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我们决不能如此平庸、妥协、保守和不求上进。我们非圣人,但起码,我们要做一名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关键

词】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和而不同中道行事过犹不及【正文】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群刺猬彼此靠近,依靠各自的体温取暖,但是距离太近了彼此的利刺会让大家都不爽,太远了又起不到互相温暖的效果,因此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亦渗透着同样的道理,太远了就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太近了又怕看的过于真切而发现其所有缺点和瑕疵.这种中庸哲理引导我们在衣食住行,出处进退,视听言动,举手投足,辞气容貌等这些最最日常的基本事物中,打开文化的生命。中庸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根源于它在经典中的历史地形成的位置,更在普通生命的生活之中。曾经的孔圣人大加赞赏并终身奉行这一为人处世之道,其孙子思又将相关言论、心得编纂成《中庸》一书,到后来程颐,朱熹等人又将它推广研深,中庸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正统思想而具有了核心价值地位。但中庸并不仅仅是发端于先秦时代子思这样一个“作

者”的作品,而是子思先行发现的一种“文化”的形式与道路,它不在某个文本之内。这一形式与道路并不因子思之死而终结,而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展开而不断地清晰、丰富、充盈,其精神意蕴在不同的情境下变易、持续。那何谓“中庸”?我们应该从它的基本含义开始理解。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作为一个关键词或中心词的位置始终被保持着:守中、时中、用中、执中、中道、中行、中正、中节、刚中、得中、中吉、柔中、中孚等都强调了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的含义。庸,乃常用之道也。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恶行,过犹不及,而中庸是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故而是美德的特征。诸如,勇敢位于怯懦和鲁莽之间,而节制位于纵欲放荡和冷漠无情之间等等。鲁迅有一句话说:遇到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

饰,聊以自慰。我们决不能如此平庸、妥协、保守和不求上进。我们非圣人,但起码,我们要做一名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如果要说中庸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哲学,莫不如说它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准则。“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揭示了孔子待人态度的中庸之道,以及严厉而又温和的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是以中庸之道来要求约束自己的,这种道在他的言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有尊重生命,包容万物的仁爱,更有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处世之道:“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对一个君子的评价中亦渗透了中庸“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要磨去棱角、收敛光华,修身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把握好人生尺度至关重要。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

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剑有双刃,谦谦君子亲切柔和,少了无拘无束的冲动莽撞,却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刚猛豪放。正如一个人磨砺的过程一样,成熟的获得是以天真童趣的无可追回为代价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最动听悦耳,“文质彬彬”的内外兼修之人最是恰到好处,“不近不远,若即若离”的距离使朋友间,恋人间的关系最长久。佛家有语曰:“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物极必反,乐极伤悲”也正是蕴含了相同的道理。它似乎透着一种淡淡的无奈。试想,人活一世,谁人不想追求恒久?只是恒久不可强求,于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何尝不是一种迂回的战术、以求得宛转的余地?谁能说这种淡淡的无奈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所以做人做事总要给自己留下一尺余地,一条退路。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生命的智慧,完全可以在一种“溢出”的

“盈余”层面上加以理解,万事均有一个度,度之美,即为中庸之道。《红楼梦》中秦可卿说过这样一段话:“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是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井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然而聪明过头的凤姐却不深谙此道,从当初的荣华至极到落魄至被奴仆欺笑,可悲,可笑,可叹矣!大家也都知道,在京剧表演中,炉火纯青的演员总是会力求做到“不瘟不火”,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中庸哲理。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的表演才是一道让观众细细品味,沉浸享受其中的佳肴。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越是中间区域概率越大。事件显得平常,所以从表现上来看,最和偕的处世方式,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

地下子儿。当然有人会质疑,在当今鼓励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行事一定要中规中矩,一定要死守这刻板的“教条”吗?很多人照样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其实并不然。从遥远的先秦走向我们的时代,“中庸”也在变身。我们不正是这个变身,就无以获得阐释的深度。若一味执泥于古之“中庸”,而不能变义行道,别开生面,则古有“中庸”而今无“中庸”,我们又何必汲汲于“中庸”哉!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不是骑墙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也不用去提什么毒奶粉,毒胶囊等等商业丑陋面。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依旧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牺牲坏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牟利,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好字当先。中庸之美反射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适度的才是最美的,细细体悟和运用这种人生哲理,我们将会汲取到许多生命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