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2024福建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2024福建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答案在文末)温馨提示:福建华博施教机构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

1、对于t1/2较长的药物,如何设计临床给药方案()A.首次给以负荷剂量B.加大给药剂量, 适当延长给药间隔C.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剂量给药D.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案2、为什么氨基糖苷类药物要一天一次给药?()A.该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B.该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C.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对革兰阴性菌产生较长的PAED.本类药物有首剂效应(FEE)E.一日一次的给药方案可降低肾毒性和耳毒性3、下列哪种药物不需要作血药浓度监测?()A.万古霉素B.丙戊酸C.他克莫司D.阿奇霉素4、研究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常用程序是()A. Wagner法B. Giusti-Hayton法C. NONMEN法D. Higuchi法5、下列哪种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A.阿米卡星B.头孢噻肟C.阿奇霉素D.万古霉素6、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的动力学过程可能会受到合并用药的影响,因为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

()A.正确B.错误7、以下关于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变化,哪些是正确的?()A.对药物胃排空速度减慢B.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C.经肾排泄老年人药物半衰期延长D.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浓度增加E.经肝代谢药物半衰期延长8、新生儿适宜皮下注射给药。

()A.正确B.错误9、下列是单室模型参数的有()A.吸收速率常数KaB.表观分布容积VC.清除率CLD.隔室间清除率Q10、下列是二室模型参数的有()A.吸收速率常数KaB.表观分布容积V1,V2C.清除率CLD.隔室间清除率Q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根据AIC值来判断隔室模型,若用AIC法判断有困难时,可采用残差平方和方法。

B.判断模型时最好静脉注射给药并采足够的点。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对于临床药学而言,药物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和个体差异等。

了解药物吸收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它受到血液循环、药物与蛋白结合、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药师需要了解药物分布的规律,从而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以及预测药物在靶组织的作用情况。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了解药物代谢的途径和速度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和肠道排泄。

了解药物排泄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肠道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了解患者的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另外,它还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从而指导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认为药物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药物动力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总结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个体化用药和合理用药也是未来临床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药物动力学无疑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②对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
加大剂量,延长给药间隔t,但要
保证体内药物浓度在给药间隔末期仍能高于最低有效浓度。
如青霉素,它的给药间隔一般为4~6小时,而其半衰期只有 30分钟,故其临床常用剂量比需要产生抗菌或抑菌作用的血 浆浓度高的多。
20/147
2 按T1/2给药(t= T1/2 )
对于中速处置类药物( T1/2 为4-8h),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MEC定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最低中毒浓度,MTC定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保证有效浓度达到治疗浓度水平以上且不引起毒性反应。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MEC):能获得治疗作用的最低血药浓度。 最低中毒血药浓度(MTC):能产生毒副反应的最低血药浓度。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治疗窗):力求使患者的血药浓度达到并维持在有效 治疗浓度范围内。
有人在上海14所医院里抽查509份病历,其中有116份存在药物配伍禁忌 或用药不当。由此引起的药物反应竟达114起之多!
广州市调查3020份病历,用药不合理占19.6%; 长沙市两个市级医院311例死亡病例中,有15例与用药不合理有关。 城市如此,农村尤甚。北京某县级医院92例死亡病例中,与用药不合理有
C ss max
C ss min
(13-6)
所以可根据药物的治疗指数和半衰期计算给药间隔。
35/147
例题
t
1.44t1 2
ln
C ss max
C ss min
C ss max

V
X0 (1 ekt
)
C ss m in

X0 V (1 ekt
)
e kt
36/147
37/147
2对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必须选择最佳的给药间隔。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清除的过程,对于临床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效的产生机制,以及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本文将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则是研究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机制。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也可在肾脏、肠道和肺部等器官进行。

代谢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代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速度和途径,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指导药物的临床应用。

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毒性,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效果的情况。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个体化用药是根据个体的基因型、表型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个体之间药物代谢的差异,指导个体化用药。

例如,一些基因多态性导致某些患者对某种药物的代谢速度较快或较慢,通过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五、结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机制,提高个体化用药的水平,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生物药剂学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张淑秋Chapt 13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治疗药物监测主要内容⏹给药方案的设计⏹治疗药物监测(TDM)⏹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设计第一节给药方案设计一、给药方案设计(一)临床最佳给药方案给药方案设计目的合理用药---药物在靶部位达到最佳治疗浓度,产生最佳治疗作用和最小的副作用。

一、给药方案设计 (一)临床最佳给药方案一、给药方案设计(二)决定给药方案的因素⏹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动力学因素⏹患者的生理状态,临床状态,病理状态⏹最后还要考虑给药剂型、给药途径、遗传差异、耐药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病人的顺从性及其它环境(如饮酒或吸烟)等因素一、给药方案设计(三)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1.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性质,选择给药途径和剂型。

2.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半衰期,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间隔。

3.根据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计算最适给药剂量(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

4.将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一、给药方案设计(四)给药方案制定原则⏹治疗窗宽、安全范围广的药物:将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血浓之上,根据t 1/2或C ss 制定给药方案⏹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治疗剂量内表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二、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静注:蓄积程度波动度τ>t1/2, 血药浓度波动大τ<t1/2 ,蓄积程度较大τkeR--=11ssminssmaxssCCCDF-=二、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对于中速处置类药物(t1/2= 4~8h):首次给以负荷剂量的给药方案(如某些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τ= t1/2 时,X*=2 X二、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t1/2很短的药物:①若该药物治疗窗较宽,可采用适当加大给药剂量,适当延长给药间隔,但要使给药间隔末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水平,如青霉素G钠临床给药方案②若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C X0 ekt k 0 (1 ekt )
V
kV
例题
• 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已知该患 者的体重为75 kg,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V=1.7 Lkg-1,消除速率常数k=0.46 h-1,希 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 μgml-1的治疗浓度, 应如何给药?
当t=0时,X0=C0V=2×1.7×75=255 mg 当t→∞时,e-kt→0 k0=CsskV=2×0.46×1.7×75=117.3 mgh-1 因此,给药方案应是静注负荷剂量255 mg的 同时以117.3 mgh-1静滴维持。


1.44t1/
2

ln
Css max
Css min

2.303 k
lg
Css max
Css min
1.3h
例题
• 某抗生素t1/2=3h,V=200ml/kg,其 治疗有效浓度范围为5~15μg/ml,当 血药浓度大于20μg/ml可观察到毒副作 用,现多次静脉注射,使其血药浓度 保持在5~15μg/ml,给药方案如何制 订?
例题
•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7 h,临床要求稳 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 μgml-1,稳态最小 血药浓度不小于15 μgml-1,该药口服后达峰 浓度的时间为2 h,若每次口服0.25 g的片剂, 试计算合适的给药间隔时间。
tmax

1 k

ln
Css max
Css min
2
1

e
1
0.2314.76
X0 2mg / kg
③检查给药方案设计结果
Css min

X0 V
ek 1 ek

可用肌酐清除率CLcr

可用肌酐清除率CLcr
• 1.根据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数调整给药方案
• 肌酐是一种内源性物质,几乎全部通过肾排泄消除,全部 经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因此, 可用肌酐清除率(CLcr)来表示肾功能。
• 成年男性的CLcr,肾功能正常者为(100~120)ml/min, • 肾功能轻度减退者为(50~80)ml/min,
13-31
15
例10
肌注氨苄西林的剂量为0.5g,每日4次,当患者
肌酐清除率为40ml/min时,给药间隔时间应调整为多少?
解:查表13-2得氨苄西林的a’=8.3, b’ = 0.45
t1/2=1.3h,100k=53h-1
100 a b kr Clcr
100k(r)=8.3+0.45×40=26.3 (h-1)
由于患者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k(r)等于肾消除速率常 数kr(r)与非肾消除速率常数knr 之和,即
Cl
(r )

ACl Cl
cr
nr
k
(r )
aCl cr k nr
8
A和a为药物的特性常数,CLnr和 knr分别为非 肾清除率和非肾消除速率常数。
第二节
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 临床治疗时,一般通过调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 案以期达到正常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即
FX 0 F (r )X 0(r) C ss kV k(r )V(r )(r )
k 53/100 (r ) 6 12.1 (h) k(r ) 26.3/100
答:给药间隔应调整为12小时一次,即由每日4次改为2次。
16
第二节
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 (一)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第13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第13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
• 已确定(或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的药物,制 定临床给药方案的步骤 。
– 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给药途 径和药物制剂 – 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药物的半衰期,按药物动力学 方法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 间隔 – 根据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 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 – 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 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金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 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 若患者的体重超出理想体重30%以上,则用下式计算表观分布 容积 V=0.26[IBW+0.4(TBW-IBW)] (13-19) 式中,IBW为理想体重(kg),TBW为实际的总体重(kg) – 当患者摄入过量液体或有腹水时,则用下式计算表观分布容 积 V=(0.26×DBW)+(TBW-DBW) (13-20) 式中,DBW为患者干体重(kg),TBW为实际的总体重(kg)
– 最大疗效,最低不良反应
• 明确致病病原体的前提下
– 主要考虑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两因素
– 结合抗菌药物的性质、药效学和药动
学特点以及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特点
• (一)运用药物动力学/药效学一般原 理指导制订给药方案
–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目前通用的指标是体外测定 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它也是判断耐药 非常重要的参数。但是MIC (或MBC)仅是从浓度上反映 抗菌活性,只能说明药物对相应的病原菌的作用强弱, 没有包括时间的因素,不能说明药物杀菌活性的持续时 间、杀菌率和能否通过提高浓度来增强杀菌活性,也不 能说明抗菌药物是否有抗菌药后效应(PAE)。
生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设计
• 药物按t1/2的长短可分为四大类

十三药动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十三药动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地高辛1.5天
6
根据半衰期制定临床给药方案简单、方便
1.按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t1/2):
X
* 0
2X0
2.半衰期很短的药物(超速和快速)
(1)若给药的治疗窗较宽,可采用适当加大给药剂量, 给药间隔适当延长。
(2)若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K0=Css·k·V
7
3.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则可能引起血药浓度较大 波动,临床采用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 量给药方案,以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性。 如地高辛、苯妥英钠(成年人20~40小时)
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 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 效、经济,尤其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 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 的要求的给药方案。
2
设计临床给药方按的基本要求:
保证有效浓度达到治疗浓度水平以上且 不引起毒性反应。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MEC):能获得治 疗作用的最低血药浓度。 最低中毒血药浓度(MTC):能产生毒 副反应的最低血药浓度。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治疗窗):在MEC 与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C ( X 0 ekt ) ekt' k0 (1 ekt' )
V
Vk
16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通常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如:本妥英钠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µg/ml 20~30µg/ml 眼球震颤 30~40µg/ml 运动失调 大于40µg/ml 精神失常
13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二)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1.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设计
C k0 (1 e kt ) Vk

药物动力学实验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动力学实验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三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两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 用过程,观察药物浓度变化及药效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相互 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04 药物动力学实验在科研中 的应用
科研选题与立项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通过药物动力学实验,探究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研发 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动力学实验还可用于研究已上市药品与其他药物或食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的创新
01
通过改进实验设计、引入新技术等方法,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和可重复性。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与优化
02
建立了完善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并对参数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典型药物动力学实验项目
案例一
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给小鼠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测定不同 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 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案例二
双室模型药物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给大鼠口服某种药物,测定不同时间点的 血药浓度和组织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和组织分布曲线,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 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双室模型药物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给药方案调整
基于优化后的PK/PD模型,调整患者的给药方案 ,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频率和给药途径等,以实 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一
通过药物动力学实验,成功为一名重症感染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降低了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生物因素。

3.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剂型因素。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9203221; 修订日期:20092092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860382/C1909)作者简介:刘晓燕(1986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现为江西中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物理药剂学研究工作.3通讯作者简介:韩修林(1953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现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物理药剂学研究工作.药物动力学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刘晓燕,张 红,韩修林3,衷友泉,程 林(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追求药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将更加引起大家的关注。

文章将从药物动力学在中药药剂中的筛选及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来论述。

关键词:药物; 动力学; 中药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0805(2010)0521043202 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与药学领域中的生物药剂、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及分析化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带动了药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1 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

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2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剂型筛选中的应用药物需制成适宜的剂型,通过一定的给药途径作用于机体,才能发挥临床疗效。

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研究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对指导临床用药,阐述组方原理,制订合理的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以及研制新药均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展[1]。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疾病状态下的动力学(第13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疾病状态下的动力学(第13章)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药动学改变
(三)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心衰时肝脏淤血、低氧血症及营养不良→CYP酶活性下降→肝清除率 下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如安替比林为肝代谢活性限速药物,代 谢能力下降,导致清除率下降19%,半衰期延长40%,AUC增加32%
心衰时,心排血量下降→肝血流量下降→肝血流限速药物在肝脏的代 谢受到限制,如利多卡因,正常人半衰期为1-2h,严重心衰时,延长 为10h
CLH↓→C↑
二、CYP酶含量和活性下降
1 急性肝病时,酶活性几乎不发生变化,而慢性肝病时CYP
酶的活性则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药物肝清除率下降。下 降降程度以肝脏病变严重的肝硬化为甚
2 肝硬化时,肝硬化时除酶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其活性
也有明显的下降。据报道肝硬化时CYP酶的总量及CYP2D6 、CYP2E1、CYP3A4的活性均明显下降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代谢能力也会降低,如亚胺培南,其在肾脏可被 脱氢肽酶水解,当肾功能不全时,酶活性也降低。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肾脏疾病患者,当代谢是药物主要消除途径时,可 出现多种情况,较难预测。不同药物的代谢速度有不同影响。
一、肾脏功能异常时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
(4)药物的排泄的改变
药物从肾脏排泄或以原型药物排泄;或经过代谢后变成极性高、 水溶性强的代谢产物后经肾脏排泄。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在肾 功能不全时原型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消除变慢, 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一、肾脏功能异常时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
(2)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分布容积的改变
肾功能障碍时,药物蛋白结合率视药物性质而定。弱酸性药物与血浆 白蛋白结合率↓,而弱碱性药物与血浆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率可能不 变(如普萘洛尔),也可能降低(如地西泮、吗啡等)。降低的原因: ①合成减少;②内源性物质或代谢产物蓄积竞争;③结合部位发生结 构或构型改变,亲和力降低 注意:肾移植和排斥反应的影响

十八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十八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用量 给药间隔 用量 给药间隔 (mg) (h) (mg) (h)
1000
12
1000
12
1000
24
500
12
1000
48
250
12
1000
120
100
12
实际工作中常根据药物手册或药品说明书所 提供的—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表进 行调整。
2.根据药物清除率(CL)和消除速率常数(k)设计给
临床药学专业介绍
主要学习药学及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及实践 技能,掌握承担临床药学技术工作,参与临 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实施合理用 药的基础知识及技能。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物理学、 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人体 解剖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动 力学。
从而可求出首剂量X0*,滴注速度k0。
四、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给药方案的设计
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当多次给药达到稳态 时,给药速率等于药物消除的速度。
给药速率
X0
达稳态时药物消除速度 dC Vm C ss dt Km C ss
X 0 Vm C ss
Km C ss
静脉滴注给药
k0
Vm C ss Km C ss
一个医生只熟悉本科药物是不能适应临床治疗需 要的。
药物知识了解不足
大部分临床医师对新药的使用知识来源于 药物手册或药品说明书,而药物手册实际 上是药品说明书的汇总。
因此造成医疗事故和药源性疾病的事时有 发生。
我国药源性疾病与日剧增
如过敏反应发生率在上升,这与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的 广泛使用有关。过敏性休克在50年代很少见,而至70年 代,则已成为临床上相当常见的危象。

第十三章 动力学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 动力学临床应用

( 1
e -
-k
e -k
)
C C e ss
ss
k ( tmax)
m in
max

t max
1 ln k
C ss max
C ss min
(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t1/2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1.单纯静脉滴注 单室模型
Css

k0 kV
k0 CsskV
n 3.32 lg(1 fss(n) )
k(r) X 0(r) k X 0 (r)
假设
kr(r) Clcr(r)

kr
Clcr
kr(r)

kr
Clcr ( r ) Clcr
k(r) kr(r) knr
k(r ) k
1
fe
1
Clcr ( r ) Clcr

G
Giusti-Hayton因子
C SS
X0
Vk
9.09(g / ml)
(二)血管外给药方案设计
• 单室模型
Css

ka FX0 V (ka k)
ekt
( 1

e
k

e kat 1 eka
)
tmax

ka
1
k

ln
ka (1 ek ) k(1 eka )
C ss max

ka FX0 V (ka k)
• 单室模型
Css

X0 V (1 e k
)
ekt
(0≤t≤τ)
C ss max

V
X0 (1 e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给药方案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F
B、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T1/2
C、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V
D、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F、T1/2、V
E、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并不一定都要知道药物的
F、T1/2、V
4、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A、药物经肾脏转运
B、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C、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转运率
E、个体差异
5、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时行调整时,不需考虑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数
B、肝肾功能
C、最小有效浓度
D、最小中毒浓度
E、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大小
6、下列哪种不是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方法
A、Wagner法
B、Giusti-Hayton法
C、Ritschel一点法
D、重复一点法
E、肝功测定法
7、半衰期很短且治疗窗窄的药物应最好采用以下哪种方式给药
A、静注
B、静滴
C、口服
D、分量多次给药
E、都可以
9、药物治疗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药物中毒或致死剂量与有效剂量的比值
B、多剂量给药方方案设计就是要使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比值高于治疗指数,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根据药物的治疗指数大小及药物的半衰期可求出药物的给药间隔,从而进行给药方案设计
D、治疗指数较大,说明药物治疗窗大,药物在体内可允许有较大波动
E、药物多次给药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比值必须小于或等于治疗指数,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关于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患者的肾功能可用肌酐清除率来评价
B、肾功减退患者药物的消除变慢,消除半衰期延长,k减小、AUC增大
C、可用肾功能减退患者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和正常人的消除速率常数及给药剂量来调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剂量
D、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可用Ritschel一点法等方法进行调整
E、肾功能减退患者体内消除速率不会发生变化
二、判断是非题
11、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是实现给药方案人体化,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2、一些治疗指数低或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3、当药物以半衰期给药时,负荷剂量为维持剂量的2倍。

15、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多采用适当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或多次分量的给药方案,以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17、肾功能减退患者因为肾功减退,所以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常数k会变小。

18、Ritschel一点法是假设V和K两个参数有一个不变,而另一个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若两个参数都发生变化,只能用重复一点法。

19、老年人或小儿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与青壮年不同,所以给药剂量需调整。

20、地高辛等这类治疗窗窄的药物必须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