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合集下载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上行
内囊后肢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示意图
损伤部位: 交叉平面上方或下方

丘脑 中央 辐射
薄 束 结 节
楔 束 结 节
T4以上(楔束) T5以下(薄束)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鼻侧半纤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视交叉 视束
节细胞 经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视辐射 端脑距状沟 两侧皮质 (视区)
双侧动眼N副核
双侧瞳孔括约肌 双侧瞳孔缩小
双侧动眼N
节后纤维
双侧睫状N节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野的概念及投射至视网膜的交叉关系
针刺小指掌面产生疼痛感觉
尺神经—臂丛内侧束—脊神经节—后角固有核—对侧脊髓丘脑侧 束—对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对侧丘脑中央辐射—对侧中央后回 的中部
右上颌第一磨牙产生疼痛
右侧上牙槽神经—右侧上颌神经—右侧三叉神经节—右侧三叉 神经根—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左侧三叉丘系—左侧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左侧丘脑中央辐射—左侧中央后回下部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分部
锥体外系
皮质核束
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 体细胞(Betz细胞)等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其轴 突大部分纤维经过延髓锥体。 包括: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1.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前部、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传导通路是指生物体内用于传递信号和信息的分子或细胞机制。

这些通路可以包括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神经传导通路、电传导通路和生化传导通路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导通路的汇总:1.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与G蛋白结合,激活下游效应器分子,如磷脂酶C(PLC)、腺苷酸酰化酶(AC)等。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自身磷酸化,激活下游蛋白激酶,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

- 精氨酸磷酸化酶(PPA)通路:PPA通过磷酸化下游效应器蛋白,如磷酸酪氨酸酉激酶(Src)等。

2.神经传导通路:-突触传导通路:神经元通过突触间的化学信号传递,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受体通路:神经递质通过结合相应的受体,触发信号传导,如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等。

-非突触传导通路:神经元通过细胞间的直接电流传导或电化学信号传导,实现信息的传递。

3.电传导通路:-肌动电传导通路:心肌细胞通过特定通道中的离子流动,产生心脏的电活动,如心房肌、心室肌等。

-脑电传导通路:神经元在脑内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特定通道传导,如脑电图中的α波、β波等。

4.生化传导通路:-糖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合成等通路,用于维持细胞能量供应和新陈代谢的平衡。

-脂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β氧化、胆固醇合成等通路,用于脂质的合成和分解。

-蛋白质合成通路:包括转录、转译和翻译等通路,用于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除了以上提到的通路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传导通路,如细胞凋亡通路、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免疫传导通路等。

这些通路通过特定的分子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实现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总结起来,传导通路是生物体内用于传递信号和信息的分子或细胞机制。

它们可以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神经传导、电传导和生化传导等多个层面,通过特定的分子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实现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概述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躯干四肢 头面部 痛温、粗触觉和压觉(浅) 视觉、瞳孔对光反射 听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一般、特殊内脏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1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 -皮质环路 锥体外系 2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3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4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四肢肌(受对侧皮质支配) 躯干肌(受双侧皮质支配)
2、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 ① 皮质核束 滑车神经核 锥体细胞 内囊膝 展神经核 (中央前回下部)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四) 听 觉 外侧丘系 传 导 斜方体 通 路
④内侧膝状体
③下丘核 ②蜗腹侧、背侧核
双极神经元① 螺旋器
二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脊 髓 前 角 运 动 锥体细胞 神经元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三)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交叉-视束
①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
③ 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 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区别
损伤部位 瘫痪特点 损害范围 瘫痪范围 肌 张 力 深 反 射 浅 反 射 病理反射 肌 萎 缩 上运动神经元(核上瘫) 上运动神经元(核上瘫)
硬瘫(痉挛性瘫、中枢性瘫) 硬瘫(痉挛性瘫、中枢性瘫) 皮质运动区、 皮质运动区、锥体束 较广泛 张力过强、 张力过强、痉挛 增 强 减弱或消失 巴彬斯基征阳性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Βιβλιοθήκη 核下瘫) 下运动神经元(核下瘫)软瘫(弛缓性瘫、周围性瘫) 软瘫(弛缓性瘫、周围性瘫)
脑N运动核、脊髓前角、脑N、脊N 运动核、脊髓前角、 常较局限 张力减退、 张力减退、松弛 减弱或消失 消 失 巴彬斯基征阴性 明 显
内囊后肢
视觉传导通路 感光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中枢突 周围突
双极细胞(I) 视辐射
视束
视N盘 绕大脑脚外侧膝状体(Ⅲ)
节细胞(Ⅱ) 视区.
轴突
视N
视N管 视交叉 颅中窝
内囊后肢
视觉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的视野 视野缺损: 视野
A D C
B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N副核 副交感纤维 两侧动眼神经 睫状N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 约肌 两侧瞳孔缩小
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的螺旋器 周围突 蜗N节(I)
入脑 中枢突
蜗N
蜗N核(Ⅱ)
斜方体 同侧不交叉纤维 外侧丘系
对侧交叉纤维
中脑下丘
区.
内侧膝状体(Ⅲ)
听辐射 内囊后肢 听
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
感觉传导路的 共 同 规 律
内囊 后肢
第三级 神经元
神经节
交叉 中枢突
感受器
周围突

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脊神经节
第一级 神经元
脊髓
同侧上升 1~2节段
后角固有核 第二级
神经元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 (粗略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觉)
脊髓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粘膜温度觉、 疼痛觉、触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节
第一级 神经元
三叉神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二级 三叉神经脑桥核 神经元
三叉丘系交叉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视觉传导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付核 顶盖前区
右眼全盲
鼻侧视 网膜 外侧膝 状体
视辐射
双眼左侧偏盲 双眼颞侧偏盲
右眼鼻侧偏盲 视皮质
损伤后表现
小结
1.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 级(上运动神经元)在大脑运动皮层,第二级(下 运动神经元)在脑干运动核或脊髓前角。
2. 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在神经 节,第二级位于脊髓或脑干,第三级在脑干运 动核或脊髓前角。
脊神经节细胞
脊神经后根
胸核 腰骶膨大V~VII层外侧部
同侧 侧索
躯干
双侧 侧索
下肢
脊髓小脑后束
下脚
脊髓小脑前束
上脚
旧小脑皮质

脑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脑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下丘 上丘
顶盖延髓束→Ⅶ核→闭眼、镫骨肌收缩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转头等姿势反射
听觉下行通路:抑制或易化效应
听皮质→内侧膝状体→下丘→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 斜 方体核、蜗N核→螺旋器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中央前回 中央旁
小叶前部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脚
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双侧Ⅲ、Ⅳ核 Ⅴ运动核、Ⅵ核 Ⅶ核上半部、 疑核、Ⅺ核
(2)纹状体 --- 黑质回路:
纹状体
GABA DA
黑质
2.皮质-脑桥-小脑系统
额、顶、颞、枕叶 额、顶、枕、颞桥束
内囊 大脑脚底 脑桥核 新小脑皮质 小脑齿状核 小脑上脚交叉 对侧红核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腹前核
红核脊髓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中缝后至前角C
视网膜皮质对应关系:视 网膜上半→距状沟背侧; 下半→腹侧;黄斑→视区 后部;周缘部→前部
顶盖脊髓束
Ⅵ、Ⅶ层
前角运 动细胞
(六)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 蜗螺旋N节
ⅧN蜗根 蜗神经核
听辐射
交叉形成 斜方体
外侧丘系
同侧外侧丘 系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颞横回
听皮质与音频感受的对应关系: 颞横回后内侧区-高音(蜗底);前外侧区-低音(蜗顶) 听觉反射: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旧小脑
颈部、上肢本体感觉:
楔束→楔束副核 →楔小脑纤维→小脑
(三)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皮肢、粘膜浅感觉感受器- -背外侧束 上升1~2节段→ⅠⅤⅦⅧ层 (直接或间接)→白 质前连合交叉→对侧外侧索及前索→脊髓丘 脑束→脑干→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 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 旁小叶后部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医学传导通路

--医学传导通路

头面部浅感觉 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脑桥核
2°neuron
三叉神经节
1°neuron
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
2°neuron
内囊后肢
腹后内侧 核 VPM
3°neurons
三叉丘系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调节肌张力,调 节运动、平衡, 属锥体外系结构。
2)皮质脊髓前束:起于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 控制躯干肌运动,属锥体系结构。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脑干内部特点
锥体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
间脑内部结构
端脑内部结构
通过内囊的纤维束 尾状核头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 觉障碍。
②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丘系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⑤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⑥大脑皮质损伤:
维持核调整体态姿势核进行习 惯性核节律性动作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Lower motor neuron
upper motor neuron
内囊后肢
皮质脊髓前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 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属锥体外系结构
3)皮质脊髓侧束: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脊髓丘系 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粗触觉障碍 三叉丘系 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外侧丘系 双侧听力下降 皮质脊髓束 对侧四肢硬瘫 皮质核束 舌下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展神经核 患侧眼内斜视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
3、头面部的浅感觉
(三)视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
患侧全 盲
双眼颞侧偏 盲
患眼鼻侧偏 盲
双眼对侧 同向性偏

(三)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 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 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交感节前纤 维→睫状神经节→副交感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病例分析 (2)
患者男性,65岁,入院检查发现: (1)左侧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 (2)左半身浅、深感觉消失。 (3)双眼左半视野偏盲。 (4)发笑时口角偏向右侧,伸舌时偏向左 侧,舌肌无萎缩。
(二)椎体外系
定义
锥体系以外下行(运动)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 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最后经 中脑红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中继,通过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 束等,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核 脑神经 前角运动细胞 脊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 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动,对下运动神 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 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 有营养作用
(一)椎体系
2级神经元完成
核上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
肌张力过高 运动过少
(二)椎体外系
1. 新纹状体-苍白球系 Huntington disease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系统内两大类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锥体系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节后纤维
睫状N节 视N
动眼N
动眼N副核 中脑 顶盖前区
听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螺旋器
.
中枢突
(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
.
蜗神经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外侧丘系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 下丘臂 .
听辐射
听辐射
颞横回(听觉区)
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下丘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蜗N核
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若一侧通路在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 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 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 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 左中央后回中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 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 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 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 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 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肌腱关节二级神经元丘系交叉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四肢〈○皮肤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二级神经元〈○三叉丘系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 视觉传导通路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交叉→视束三级神经元视辐射〈○距状沟两侧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1)一侧视神经受损,该眼视野全盲(2)视交叉中央部受损,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3)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4)一侧视束受损,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括约肌双侧视束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睫状肌二、运动传导通路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有营养作用(一)锥体系1.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的深面下运动神经元〈○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前角运动神经元2.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下运动神经元〈○头颈部骨骼肌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中枢性瘫与周围性瘫:同样是面神经麻痹,有的是一侧的面肌瘫痪(不能皱额、闭眼和口角偏歪),有的只表现为口角偏歪。

传导通路-打印

传导通路-打印

传导通路的概念: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之分。

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

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

(1)感觉传导通路:起于各类感受器的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中继,最后达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2)运动传导通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纤维,直接或通过中继终止于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来自肌、肌腱、骨膜和关节,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也称本体感觉。

1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由3级神经元组成。

文字叙述: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

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锥体束的背方呈前后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交叉(丘系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部位位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后面一第三级神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部分纤维至中央前回。

皮肤丘脑腹后外侧核换元损伤后表现: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II)——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1)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2)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 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级)。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回。

腰骶膨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 -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b.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颞侧偏盲。

c.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d.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和健侧视野颞侧半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部分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扩约肌。

此反射途径不同部位损伤: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4.听觉传导通路5.平衡觉传导通路6.嗅觉传导通路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中央前回下1/3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脑干束-内囊的膝部-大脑脚底的内侧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下行到脑桥和延髓-发出分支到脑神经运动核(大脑神经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唯有面神经核的腹侧部和舌下神经核接受单侧的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
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回。

腰骶膨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 -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b.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颞侧偏盲。

c.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d.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和健侧视野颞侧半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部分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扩约肌。

此反射途径不同部位损伤: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4.听觉传导通路
5.平衡觉传导通路
6.嗅觉传导通路
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1.锥体系
中央前回下1/3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脑干束-内囊的膝部-大脑脚底的内侧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下行到脑桥和延髓-发出分支到脑神经运动核(大脑神经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唯有面神经核的腹侧部和舌下神经核接受单侧的支配)。

2.锥体外系新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纹状体-黑质环路。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