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LTE干扰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介绍

LTE 干扰现状、缘由分析及解决方案介绍干扰原理及分类依据干扰产生的起因可以将干扰分为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
l 系统内干扰:系统内干扰通常为同频干扰。
TD-LTE 系统中,虽然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户不能使用一样频率资源 (多用户 MIMO 除外),但相邻小区可以使用一样的频率资源。
这些在同一系统内使用一样频率资源的设备间将会产生干扰,也称为系统内干扰。
l 系统间干扰:系统间干扰通常为异频干扰。
世上没有完善的无线电放射机和接收机。
科学理论说明抱负滤波器是不行实现的,也就是说无法将信号严格束缚在指定的工作频率内。
因此,放射机在指定信道放射的同时将泄漏局部功率到其他频率,接收机在指定信道接收时也会收到其他频率上的功率,也就产生了系统间干扰。
主要的干扰具体分类如以以下图所示:系统内干扰原理lGPS 失锁干扰:GPS 失锁、星卡故障、GPS 天线故障等缘由导致时钟不同步的A 基站放射信号干扰到了B 基站的上行接收。
l 超远同频干扰:远距离的站点信号经过传播,DwPTS 与被干扰站的UpPTS 对齐,导致干扰站的基站发对被干扰站的基站收的干扰. l 帧失步干扰:帧偏置配置不当、子帧配比不全都等缘由会导致基站间的上下行帧对不齐,导致SiteA 的下行干扰到了SiteB 的上行,形成帧失步干扰。
l 重叠掩盖干扰:A小区和B 小区存在重叠区域(同频邻区必定会存在确定的切换区域),由于两个小区之间的信号不是全都的,不正交,会形成干扰。
l 硬件故障干扰:设备故障是指在设备运行中,设备本身性能下降等造成干扰包括:RRU 故障,RRU 接收链路电路工作特别,产生干扰;天馈系统故障,包括天线通道故障,天线通道RSSI 接收特别等,天馈避雷器老化,质量问题,产生互调信号落入工作带宽内。
系统间干扰原理l 杂散干扰:由于放射机中产生辐射信号重量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
l 互调/谐波干扰:不同频率的放射信号形成互调/谐波产物。
LTE网络优化-干扰问题处理(干扰特征规律总结及整改经验总结)

方位角、安装DCS1800滤波器及更换D频段天线的顺序整改。
增加DCS1800 滤波器 21% 调整方位角 7%
按图施工 21%
其他 3%
更换天线位臵 17%
更换为D频段 14% 调整天线平台 17%
22
1、DCS1800杂散干扰的解决方案-按图施工
与设计院会审整改方案时发现存在工程未按设计图纸施工的现象,如宿迁宿城 中豪国际星城LF三个小区均存在上行干扰,现场勘查与DCS1800隔离度仅有 1.2米,与设计图纸不符,已要求按图整改:
龙LF-3小区提升至第一平台
思考:目前宿迁DCS1800暂未发现由于垂直隔离度低导致的杂散干扰,因此在平台 有空余空间的情况可以更换至其他平台。
24
1、DCS1800杂散干扰的解决方案-调整效果
8月10日对3小区更换平台,整改前后指标对比如下:
FTP吞吐率测试 整改前 下载 整改后 宿豫来 龙LF-3 提升 整改前 上传 整改后 提升 RSRP Average SINR 下行吞吐率 RSRP Average SINR 下行吞吐率 下行吞吐率 RSRP Average SINR 上行吞吐率 RSRP Average SINR 上行吞吐率 上行吞吐率 好点 -68 31 60.2 -71 27.3 60.4 0.2 -67 30 9.46 -72 27.3 11.9 2.44 中点 -90 14.75 28.7 -89 15.5 45.7 17 -85 17.3 4.52 -90 15.3 7.91 3.39 差点 -102 5.7 8.6 -99 7.9 29.8 21.2 -97 5.2 1.87 -99 6.7 6.19 4.32
用户 感知
3
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特征
移动通信网络中TD—LTE的干扰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中TD—LTE的干扰分析本文对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TD-LTE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干扰的分类、处理流程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有效检查、定位和处理干扰。
标签:TD-LTE;干扰;排查;定位;流程1 概述随着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4G发展速度走上了快车道。
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主要建设的是4G网络,但是系统中并存着2G、3G系统,即GSM、TD-SCDMA和TD-LTE同时并存运行。
TD-LTE作为最新部署的高速数据无线接入网络,在建设时基于成本等因素一定要考虑系统间共存、共址的情况,也必然会出现共存和共址情况下的干扰问题。
干扰会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严重时系统甚至无法工作,因此探讨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干扰是组网建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意义就不言而喻。
2 TD-LTE干扰的分类尽管TDD的频谱资源丰富【TD-LTE可用频段有2300 ~2400MHz (Released)、2570 ~2620MHz (Released)、2500 ~2690MHz (China/U.S.A.)、1880 ~1920MHz (2011Q3)、3400 ~3600MHz、3600 ~3800MHz】,但是日常使用中还是会遇到掉话/掉线、无法接入、业务速率低、话音/画面质量差、切换成功率低等等网络质量下降的干扰现象。
从TD-LTE系统的机制原理来分析,干扰可分为系统内部的干扰和系统外部的干扰。
LTE的同频组网时通常会出现小区内的干扰和小区间的干扰。
LTE特有的OFDMA接入方式,使本小区内的用户信息承载在相互正交的不同载波上,从而发生小区内的干扰。
而小区间的干扰是指所有的干扰来自其他的小区,LTE同频组网时,小区间干扰比较严重,导致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数据吞吐量急剧下降,用户感受差。
可见小区间的干扰是LTE同频组网面临的显示问题,示意图如下图1:系统内的干扰通常是由于设备故障、覆盖问题以及不合理的PCI规划所引起的。
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摘要】TD-LTE是3G的下一代演进技术,该技术将在未来中国移动网络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TD-LTE系统网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系统间产生干扰,如何解决好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是目前TD-LTE系统建设的重点问题。
本文就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TD-LTE;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解决办法1.概述TD-LTE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3G的演进技术,它可以提供比3G更高的带宽和更优的用户感受。
然而TD-LTE标准仍在不断演进之中,仍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被深入研究,现有的频率也将和TD-LTE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存。
因此,为了推进TD-LTE终端产品尽快成熟,加快商用化进展,就需要对TD-LTE系统间的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干扰分析方法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静态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和基于最小耦合损耗计算的确定性分析法。
静态蒙特卡罗系统仿真法是以快照式仿真方法,通过复杂、精确的迭代计算出不同场景不同指标下一系统受到另一系统干扰后的性能变化情况,包括基站和移动台、移动台和基站以及移动台和移动台之间的干扰研究。
该文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异系统共址的干扰情况。
该方法基于3GPPTS36.101和3GPPTS36.104等协议所规定的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各系统具体发射功率以及被干扰系统的灵敏度下降要求,得到满足要求的隔离度,最后结合空间隔离理论,计算出空间隔离距离。
3.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3.1分析方法根据协议规定的系统抗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以及各系统的参数,分别计算出规避阻塞干扰和杂散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
然后根据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将隔离度换算成水平和垂直的隔离距离。
具体分析如下:(1)杂散干扰分析根据协议查出干扰源的杂散指标SdBm/BWm,其中BWm为指标的测量带宽。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责任编辑:左永君*******************2012 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会议报道582012年第15期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站址资源也已成为稀缺资源,多系统共站建设不可避免,因此系统间的干扰就成为网络建设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线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程敏TD-LTE 系统干扰分析——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线副总工程敏演讲(摘录)其平均频谱效率有22%的增益;8天线采用Rel-9版本中的双流,相比于8天线单流有6%的增益;而当8天线采用多用户MIMO 时,又可以进一步提升33%的性能。
(2)上行传输方面考虑到目前大部分的终端最高只支持16QAM 的调制方式,仿真中8天线也能获得很好的性能优势。
8天线相比于2天线的单用户,可以获得平均54%的增益;而在8天线的多用户与单用户相比,平均又可以获得65%的增益。
上行仿真中,大部分用户均采用较高的MCS 等级,表明TD-LTE 上行8天线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3)规模试验的外场验证加扰情况下的8天线相比于2天线,下行平均吞吐量有42%的增益,边缘有43%的增益;上行平均吞吐量有22%的增益,边缘有25%的增益。
8天线的波束复兴增益能够达到4~9dB 。
3 存在的挑战及解决办法多天线技术作为TD-LTE 的技术核心,可以大幅提高系统性能。
TDD具有信道互易性的特点,8天线可以更好地发挥TDD 的优势。
但2/8天线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诸如网络性能和后续发展的潜力、网络建设的难易程度和后续优化维护的难易程度等。
TD-LTE 的8天线系统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如公共信道的波束赋形、射频通道的校准、TD-LTE 和TD-SCDMA 共天线设计以及TD-LTE 8天线小型化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有待产业界携手共同解决。
★系统的干扰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噪声,二是系统内的干扰,三是系统间的干扰。
1 噪声按照来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接收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
TD-LTE同频干扰影响的实测及优化措施

TD-LTE同频干扰影响的实测及优化措施摘要:TD-LTE系统对用户的通信质量及数据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TD-LTE系统的频谱资源有限。
因此,为提高频率利用率,常常采用同频组网技术。
本文对TD-LTE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TD-LTE同频干扰影响的实测及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TD-LTE;同频干扰;优化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TD-LTE系统作为实现4G网络的核心技术,具有上网速度快、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由于TD-LTE系统频谱资源有限,同频组网技术成为了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增加系统的容量主要技术之一,但是也带来了同频干扰的问题,对TD-LTE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TD-LTE的抗系统内干扰的措施TD-LTE是时分双工的通信系统,系统传输带宽可为1.4、5、10、15、20MHz。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TD-LTE系统采用同频组网技术,即所有蜂窝小区的工作频带范围相同。
尽管TD-LTE中采用OFDMA技术,即小区中的每个用户所使用的是系统工作频带内的随机离散的正交的若干子载波,但处于不同小区的UE可能由于资源分配的问题导致在某些子载波上的“碰撞”,这就是TD-LTE同频组网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由于TD-LTE的同频组网,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设备(UE)在上行和下行时所受邻区同频信号的干扰要比处于小区中心的UE严重得多,这将严重影响边缘UE的覆盖、信干噪比(SINR)、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
同频干扰对TD-LTE系统的网络规划设计、安装施工和参数设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为了解决干扰问题,3GPP为TD-LTE提出了干扰随机化、软频率复用、部分功率控制、干扰消除、基于HII和OI的上行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ICIC)等技术。
TD-LTE干扰排查

TD-L TE干扰及分析处理TD-LTE干扰及分析处理 (1)一、概述 (2)二、干扰的基本原理 (3)1、杂散干扰 (3)2、阻塞干扰 (3)3、交调干扰 (4)4、三阶交调干扰 (4)三、干扰影响程度 (4)四、干扰分析及处理 (4)阻塞干扰 (5)互调干扰 (6)杂散干扰 (8)外部干扰 (11)网内干扰 (13)混合干扰分析和整治 (15)五、小结 (16)一、概述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
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总,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2/3G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具体如下表:TD-LTE各频段上行容易受到的干扰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F频段与干扰源系统的频率比较接近,因此F频段受到的干扰最多。
二、干扰的基本原理1、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器件的非线性,会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 若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内时,会抬高了接收机的底噪,从而减低了接收灵敏度。
2、阻塞干扰当输入信号为小信号,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当有用信号和强干扰一起加入接收机,系统工作在饱和区,输入输出不再是线性关系。
阻塞干扰是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
3、交调干扰当多个系统共存时,这些系统的不同频点之间可能会产生互调产物;天馈系统需要用到很多器件,包括天线、合路器、功分器、滤波器等,这些器件都是不理想的,当不同频点的信号经过这些器件时,就会发生互调,产生很多干扰信号,其中比较强的是三阶,五阶产物;当接收机收到过强的异系统信号时,也会互调产生较强的干扰信号。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关于LTE干扰处理一、TD-L TE干扰概述1.TD-LTE频段分析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①F频点干扰状况⏹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接⏹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②E频段干扰状况⏹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③D频段干扰状况⏹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二、TD-L TE外部处理1.干扰排查流程1.提取全网PRB干扰值,筛选存在干扰的小区;2.根据实时跟踪PRB干扰波形,初步判断干扰类型3.由于DCS1800M和GSM900M产生的杂散,谐波均为固定频率的干扰,所以可以通过更改LTE小区的中心载频来确定是否为固定频域上的干扰;4.将怀疑为DCS1800M和GSM900M干扰的小区,对2G站分别进行闭解,并实时跟踪PRB干扰波形,观察是否有变化;5.对非共址2G站引起的干扰进行天面勘察和现场扫频,观察是否有天线对打,隔离度不够的情况;6.如果隔离度足够且现场扫频无外部干扰源,则判断为硬件原因。
2.阻塞干扰阻塞干扰一般为附近的无线电设备发射的较强信号被TD-LTE设备接收导致的,现阶段发现的阻塞干扰主要为中国移动GSM900/1800及距离较近的友商基站系统带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TD-LTE 系统和 TD-SCDMA 系统帧同步分析 4 总结 总之,解决好 TD-LTE 系统间的干扰,是推进 TD-LTE 技术成熟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通过对 TD-LTE 系统间的干扰分析,给出具体的干扰解决办法,为 TD-LTE 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其铭;张炎炎;潘毅;孙炼.TD-LTE 系统间干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 年 07 期 [2] 孙镜华.TD-LTE 与其他系统室内分布干扰分析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年 07 期
由表 5 可以看出 TD-SCDMA 和 TD-LTE 两系统共频段时,基站之间的干扰增大,所需要的隔离度要求也 较异频段布署时高。此时需进行两系统的时隙同步,通过两系统的不同时隙配比来达到消除系统间干扰的 目的。 (3)与 TD-SCDMA 同频段交叉时隙干扰 TD-LTE 和 TD-SCDMA 同为 TDD 系统,上下行工作于不同时隙。当两系统间或者同一系统不同小区间的 上下行时隙未加协调而造成部分或全部重叠时,就会造成系统间交叉时隙干扰。通过前文分析,当互干扰 系统工作于于相同频段时,会加重这种干扰。为了提高频带的利用率,同频段共站址情况下 TD-SCDMA 与 TD-LTE 之间通过一定的帧同步方式可以彻底规避交叉干扰,建议通过时隙配置的选择,实现 TD-SCDMA 与 TD-LTE 同步,避免交叉时隙的出现,从而完全避免系统间的干扰。TD-SCDMA 和 TD-LTE 系统中的上下行时 隙转换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配置。两系统同步,避免交叉时隙干扰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将两系统的 上下行切换点对齐;二是选择 TD-LTE 的特殊时隙配置,使得 TD-SCDMA 的保护间隔 GP 落在 TD-LTE 的保护 间隔 GP 时间段之内。即如图 1 所示,t1>0 且 t2>0。目前 TD-SCDMA 系统上下行时隙配置采用 2:4,根据上 述避免交叉时隙干扰的条件,在 TD-SCDMA 系统现有时隙配置下,TD-LTE 系统上下行时隙配置可采用 1:3, 同时特殊时隙采用配置 0(3:10:1)和配置 5(3:9:2) 。
其中 N 是接收机底噪,可用下式计算: N=-174dBm/Hz+10lgBW+Nf (2) 其中 BW 为接收带宽,Nf 是接收机噪声系数。 系统消除杂散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为:
(2)阻塞干扰分析 根 据 协 议 查 出 被 干 扰 系 统 的 抗 阻 塞 指 标 B ( dB ) ,规避干扰系统的阻塞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 Db(dB)=Tx-B,其中 Tx 是干扰系统的发射功率。 (3)隔离度距离计算 取 Ds 和 Db 最大值作为两系统共址时规避干扰所需的隔离度值,再将该值代入如下的水平和垂直隔离 度计算公式,换算出两系统共址所需要的水平或者垂直距离。 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
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唐杰 中捷通信有限公司 科学时代
英文刊名: 年,卷(期):
KEXUE SHIDAI 2013(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xsd201309068.aspx
TD-LTE 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唐 杰 / 中捷通信有限公司 【摘 要】TD-LTE 是 3G 的下一代演进技术,该技术将在未来中国移动网络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 TD-LTE 系统网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系统间产生干扰,如何解决好 TD-LTE 系统间干扰问题是目 前 TD-LTE 系统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就 TD-LTE 系统间干扰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TD-LTE;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解决办法 1 概述 TD-LTE 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 3G 的演进技术,它可以提供比 3G 更高的带宽和更优的用户感受。然而 TD-LTE 标准仍在不断演进之中,仍 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被深入研究,现有的频率也将和 TD-LTE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存。因此,为 了推进 TD-LTE 终端产品尽快成熟,加快商用化进展,就需要对 TD-LTE 系统间的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干扰分析方法 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静态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和基于最小耦合损耗计算的确定 性分析法。静态蒙特卡罗系统仿真法是以快照式仿真方法,通过复杂、精确的迭代计算出不同场景不同指 标下一系统受到另一系统干扰后的性能变化情况,包括基站和移动台、移动台和基站以及移动台和移动台 之间的干扰研究。 该文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异系统共址的干扰情况。该方法基于 3GPPTS36.101 和 3GPPTS36.104 等 协议所规定的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各系统具体发射功率以及被干扰系统的灵敏度下降要求,得到满足要 求的隔离度,最后结合空间隔离理论,计算出空间隔离距离。 3 TD-LTE 系统间干扰问题分析 3.1 分析方法 根据协议规定的系统抗阻塞和杂散指标要求,以及各系统的参数,分别计算出规避阻塞干扰和杂散干 扰所需要的隔离度。然后根据水平和垂直隔离度计算公式,将隔离度换算成水平和垂直的隔离距离。具体 分析如下: (1)杂散干扰分析 根据协议查出干扰源的杂散指标 SdBm/BWm,其中 BWm 为指标的测量带宽。接收机在其接收通带内能够 承受的最大干扰信号强度门限 Imax 取决于多大的接收机灵敏度损失可以被接受。在干扰分析中,基站通 常采用 0.8dB 灵敏度损失评估准则。此时:
其中,SH 为天线水平间距(m) ,λ为被干扰系统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m) ,Gt 为在收发天线直线连 线上发射天线的增益(dBi) ,Gr 为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接收天线的增益(dBi) ,Gt+Gr 默认值为 1dB。
其中,SV 为天线垂直间距() ,λ为被干扰系统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m) 。 表 1 列出了各系统分析参数及杂散和抗阻塞指标,供计算分析时使用。 表 1 各系统分析参数及杂散和抗阻塞指标
3.2 分析结果及解决办法 (1)与异系统异频段间的干扰隔离度 根据表 1 设定的各系统分析参数及杂散和抗阻塞指标要求,结合 3.1 节给定的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 TDLTE 系统与其它异系统共址时的干扰隔离要求。其中 TD-LTE 系统工作于 2.5GHz。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 TD-LTE 系统工作于 2.5GHz 频段且与异系统室外共址时,除了与 WLAN 系统 所需要的隔离度较大外, 与其它异系统所要求的隔离度均较小。 当干扰源与被干扰系统属于同一运营商时, 协调工作和解决方案实施都较为便利。可考虑加装滤波器或调整天线位置,增大系统间的隔离度,改善系 统间的干扰。 当与 WLAN 系统室外共址时,可考虑采用垂直布放天线形式进行干扰隔离。当干扰源与被干扰系统不 属于同一运营商时,首先要考虑协调的原则,同时采取措施进行共址改造。如果运营商间协调不一致,只 能单方面对被干扰基站进行调整,可采用对被干扰基站加装滤波器和调整天线的隔离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加装滤波器有一定的插损,将会影响原有系统的覆盖;调整天线位置增大隔离度的方 法也将影响系统的覆盖。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另外,在勘察设计阶段需做好天面和楼 顶塔桅(抱杆、增高架、铁塔等)的勘察,注意掌握现有天 面结构,以及现网已有和拟新增天线的安装位置、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信息;综合考虑天面大小、结 构、承重,包括天面上已有其他运营商的塔桅现状,以便在设计阶段进行隔离度计算。勘查中需做好记录, 并拍照存档。 (2)与 TD-SCDMA 同频段间的干扰隔离度 由于 TD-LTE 与 TD-SCDMA 系统都由中国移动建设运营,如果 TD-LTE 部署在 2570~2620MHz(D 频段) , TD-SCDMA 系统部署在 2010~2025MHz(A 频段)则不存在共频段干扰,此时系统间干扰主要是杂散干扰和 阻塞干扰 (如表 2、 表 3 的分析结果) 。 但为了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这两个系统可能同时部署在 1880~1920MHz (F 频段) ,2300~2400MHz(E 频段)或 D 频段,此时需要研究共频段干扰的隔离。表 42 以两系统共同部 署在 F 频段为例进行分析。 表 2 TD-LTE 与 TD-SCDMA 共频段时干扰隔离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