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之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 知识讲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100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e.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仪器与试剂,课件,PPT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模板和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2. 理论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重点讲解氧气对大气中的燃烧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40分钟)3.1 实验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所需试剂和仪器摆放整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2.取两只干燥的烧杯,称取适量待测空气样品,记录质量;3.将待测空气样品中的氧气与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用烧杯称点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待测空气样品中氧气的含量。
3.3 实验记录与分析学生按照实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并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和验证。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今后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化学的意义。
四、教学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空气成分的实验,如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2.阅读相关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内容,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3.思考并总结氧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文字作文。
以上就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的编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说课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a8516c33d4b14e852468db.png)
难 点
实验的探究和观察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 识经验
已有实 验基础
心理发展
了解空气中含 有氧气
能初步使用简 单的化学仪器
思维方式正 逐步由形象 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科学,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基 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教学目标分析
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学气习的目含标量实验,初步掌握实验 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学会欣赏, 发现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和操作 点
反思实验 延伸课堂
改进
实验创新设计
仪器:20mL注射器、 青奋霉斗素瓶奋、斗皮管
药品:白磷、水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我表现的评价
有创新建 活动积极 能独立实验 议
合作得好 其他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组成员间的评价
姓名 有创新建议 活动积极 合作得好 其他方面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来获得知 识。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 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 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2、直观演示法: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179838b01711cc7930b71652.png)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九年级化学空气成分测定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空气成分测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967c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九年级化学空气成分测定知识点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你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气中常见气体的测定方法。
常见气体主要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
其中,氮气占据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则只占1%左右。
那么我们如何测定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含量呢?氮气的测定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可以使用气体比色管来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利用了气体分子对特定颜色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将氮气的浓度转化为管内特定颜色的深浅程度,从而测定氮气的含量。
氧气的测定方法则相对复杂一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电解法,通过电解水来制取氢气和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会在两个电极上产生反应,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过测量电解水中气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得知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也有多种。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酸碱滴定法。
首先,将样品溶液与一种酸反应,生成一种可滴定的物质。
然后,将滴定剂滴入溶液中,当溶液中所有的反应物都反应完毕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滴定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测定氢气。
氢气的测定方法常常利用它与氧气的反应生成的水的量来确定。
我们可以使用气体瓶装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在气体瓶中装入氢气和氧气,然后通过点燃观察生成的水的量。
根据生成水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氢气的含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气体成分,空气中还含有气溶胶、颗粒物、臭氧等物质。
对于这些物质的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气溶胶采样法、堡集器法、红外吸收法等。
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测定出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并对它们的浓度进行分析。
总结一下,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测定方法,以及其他成分如气溶胶、颗粒物、臭氧的测定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而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空气》知识点讲解--九年级化学
![《空气》知识点讲解--九年级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0f2e5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2.png)
2.1空气1.熟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操作、注意点,会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2.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3.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其对应的性质。
4.能说出空气污染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原理:通过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进容器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P +O 2P 2O 5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另外也可得出以下结论:空气是混合物;氮气(化学符号N 2)约占4/5,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4.注意事项:点燃点燃(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2)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3)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4)要先夹紧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5.误差分析:(1)小于1/5原因可能有:A.红磷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大于1/5原因可能有:A.弹簧夹没夹紧;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三、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其中氮气约占4/5,氧气约占1/5。
2.氮气: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知,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课题1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九年级化学课题1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9546d55581b6bd97e19ea1e.png)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学习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进阶】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进阶】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化学初中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化学初中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教学设计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80723c9b6648d7c1c746ad.png)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学习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课件(19张ppt)
![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6d1725844769eae009eded.png)
挑战升级 逆水而上
实验要求: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
指 材完成实验。
定
教师提示:先将水倒入到盘子中; 再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各小组
器
动手做实验。
材
设 计
杯中水逆水而上
实
验
四、改进实验、反思改进
四、改进实验、反思改进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说课课件
人教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 一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 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 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氧气等后 续章节的有关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引导学 生进入化学世界。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 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 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 力,所以,我设计以游戏的方式突破重点, 以师生合作改进实验逐渐感受科学探究的方 法,从而突破难点。
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 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 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 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感知经典
经典
板书设计:
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 的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面下降8ml, 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实验注意事项: 二、走进拉瓦锡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bc41e6f5022aaea988f0f22.png)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初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课课件
![初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feede1b9f3f90f77c61b37.png)
4.镁 + 氧气 → 氧化镁(固) 镁 + 氮气→ 氮化镁(固)
3.红/白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固)【白磷的燃点40℃,红磷的燃点240 ℃ 】
4 教学过程
——小组讨论
给合教材所给的实验2-5的设计,总结实验主要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点燃红磷,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3.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第一节《空气》
1 教学内容
情感目标
• 通过分组实验及 分析研讨培养动手能力、 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 尝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 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1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用探究的方 法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体
积分数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空气中氧气 含量测定实 会计科长
4 教学过程
——体验探究
教学活动
学生体验尝试收付款凭证的填制,探究填制方法
4 教学过程
——体验探究
设计意图
1、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困难,查找资料,相互探讨,合作探究,实现“做中学”。 2、在探究遇到阻碍时,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实现“做中教”。 3、使稍弱的同学得到了及时的指导,较强的学生也强化了知识,增添了成就感。 4、通过实践成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5、通过分岗实训将理论知识与会计岗位技能对接,体现我校专业课教学改革课程对接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2 法学3 法4
教学反思
5
3 教法学法
——说教法
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
和谐互助模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5e72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a.png)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总结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空气组成、氧气含量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1.以生活现象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学会利用实验方法测定氧气含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通过讲解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接着,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巧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九年级化学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优秀课件
![九年级化学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b0fb81b84ae45c3a358c93.png)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
1.以下属于纯洁物的是〔 A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
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
2.以下属于纯洁物的是〔 C 〕
A.食盐水
B.清新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水泥砂浆
二氧化碳〔CO2〕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奉献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 用的装置 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本卷须知
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2、红磷足量 3、等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 开止水夹。
否那么,进入集气瓶的水缺乏1/5
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认识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洁物 和混合物
自学引导
1、空气中按气体体积分数的含量分别为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
纯洁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N2〕78%
氧气〔O2〕 21% 稀有气体 0.94%
纯洁物:〔4〕〔6〕〔7〕〔8〕〔9〕〔10〕
易混淆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 纯洁物有: • 冰水混合物,水银,液氧,胆矾,干冰,水,
蒸馏水 • 混合物有: • 合金,溶液,盐酸,消毒酒精
课堂检测
1、以下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是C
〔〕
A.硫粉 B.碳粉 C.红磷 D.铁丝
硫+氧气 碳+氧气
点燃 点燃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 如:空气、溶液
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 知识讲解 2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 知识讲解 2](https://img.taocdn.com/s3/m/d1404dd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1.png)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 知识讲解 2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知识讲解2空气成分和氧含量的测定(增加)【学习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主要空气部件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知识点1。
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实验装置图如下:这个著名的实验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加入少量汞,并持续加热12天。
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液体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lavasti实验结论:空气由氧和氮组成,其中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知识点2。
空气中氧含量的测量方法1。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集气器底部注入少量水,然后将剩余体积分成五等份并标记。
(3)用弹簧夹夹住乳胶软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将其放入集气瓶中,并将其塞紧。
第1页共7页(6)红磷停止燃烧,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卡箍。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学习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 体积的 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 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 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 21%的原因:(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 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 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 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 1/5)。
要点三、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5 和 1/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气体氮气(N 2) 氧气(O 2)稀有气体 (氦 气、氖气、氩 气等) 二 氧 化 碳 (CO 2)其他气体和杂质 占空气总体 78% 21% 0.94%0.03%0.03%积的比例【要点诠释】1.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组成比较固定,特别是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成分几乎不变,但个别地区略 有不同。
要点四、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概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①由同种物质组成,即相同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①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物质彼此间不具有固定的组成区别②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氧气用 O 2 表示 ③有固定的性质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馏水、氢氧化钙等反应,没有固定的组成②不能用化学式表示③无固定性质(如熔、沸点等),各自保持原 物质的性质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油等联系【要点诠释】混合物是由纯净物混合而成。
要点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主要用途是用作 保护气、合成氮肥等。
2.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用到氧气。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污染空气的物质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的防治①粉尘;②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①矿物燃烧;②工厂的废气;③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①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⑤破坏臭氧层;⑥形成酸雨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使燃料充分燃烧;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⑤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要点诠释】1.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2.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是利用它们的稳定性。
但是“稳定”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及有些稀有气体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空气的组成1.(2016•山西中考)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N2B.CO2C.H2D.O2【思路点拨】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A【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占0.03%,不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选项错误。
C、空气中没有氢气,选项错误。
D、氧气占21%,不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选项错误。
【总结升华】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9%,氧气20%,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C.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一定是固定不变的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D【解析】空气的成分应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及其含量不同地区也可能不同。
【变式2】.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答案】B类型二、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2014山东中考)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路点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冷却到原来的温度等。
【答案】C【解析】A、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另一方面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B、红磷足量可以把氧气完全消耗,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如实验装置漏气,红磷燃烧即使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由于装置漏气,瓶外少量空气会进入装置内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因此,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D不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主要是利用了可燃物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内。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
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白磷被加热到40℃时即能着火燃烧)。
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活塞先向右移动(白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燃烧停止冷却后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处。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答案】(1)白烟4(2)1/5类型三、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3.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蒸馏水B.汽油柴油C.氯酸钾干冰D.洁净的空气石灰水【答案】C【解析】蒸馏水、氯酸钾和干冰为纯净物,其他物质都是混合物。
【总结升华】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举一反三:【变式】(2014江苏中考)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空气C.白酒D.金刚石【答案】D【解析】海水是由水、氯化钠和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白酒是由乙醇、水等组成的混合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类型四、考查空气污染4.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少用煤作燃料B.增加绿地面积C.焚烧落叶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答案】C【解析】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汽车改用清洁燃料,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烟等有害物质。
【总结升华】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粉尘【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