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程课件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仅包括经济因素,也包括非经济因 素。 • 根据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人口与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 与环境、科技与教育、生产力的组织、经济体制、经济机 制、资金积累和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个人消费水平及方 式、对外经济联系、宏观调控政策等。 •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大系统,影响着经济发 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经 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二)“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法
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由莫里斯等人提出。用人们在1岁时的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 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1”表示“最 坏”,而“100”则表示“最佳”。
2、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 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的自然环境因素与条件。 • 一般认为,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源问题不会形成生 产的障碍,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提供资源的替代品。 •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 不合理使用是构成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关键。 • 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符合自然资源特点和属性的制度创新, 可以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导致的自然资源破坏、低效 率等问题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的做法: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内在化问题
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环境经济决策中采取了一些有利措 施: 一是在国内严格控制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危害重、环境问 题高的新建项目再行上马; 二是在内外贸易和经济交流中,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问题 纳入市场价格,以作为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
(3)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环境制度的缺陷。由于环境
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
• 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 • 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 • 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3、中国的情况
• 1975年为0.53,2006年的0.781 •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从1999年的105位上升至2007的第 81位,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 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标准。 • 中国的寿命预期和教育两个单项指标好于其综合的人类发 展指数,但GDP指数则稍微低于人类发展指数。这表明中 国的社会发展指标比经济发展指标要好。
五、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 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 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果。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 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 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 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及其关系 二、经济发展的度量方法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波动 五、可持续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及其关系
(一)概念: 1、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 的增加。通常以:GNP、GDP、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
主体的有限性、环境的公共性、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以及 环境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成性,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 环境污染问题。
(4)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 由于环境制度体系内部的原因,最终也使实际价格偏离社 会最优价格,形成政府失灵,从而降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效果。具体表现在: 第一,环境产权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 第二,环境政策失灵。 第三,环境保护制度的缺位。 第四,制度功能的弱化。
(5)环境的制度供给
• • • • 一是环境的税收制度。 二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三是进行不同制度安排的协调,优化制度的功能。 四是优化政府行为,为制度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六 、科学的发展观
(一)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 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 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 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优点:所需资料容易找到,计算简便易行,可以对各国
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
3、缺点:PQLI所衡量的关于生活质量的范围过于狭窄,
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心理上的许多因素,如安全感、公正、 人权等。
(三)“人类发展指数”法
1、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 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之后又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 修正。 2、它由三个指标构成,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 • 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 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 率1/3权数); • 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NP来表示(即人均GNP按照购 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4、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转变的必要性:
• 一是可以缓颊我国人口多而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 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三是可以缓解国际竞争压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 差距。
• 转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4)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二)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
1、含义: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或道路。 2、基本类型: • 一是依靠增加投入实现产出量增长的粗放增长方式。另一 种是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的集约增长方式。 3、分类: 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但基本分类主 要有两种: • 一种是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 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 另一种是从经营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类型。
• 目前为止,被各界普遍接受的概念仍是由布伦特兰夫人主 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提交联合国的包裹 《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出的,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
1、可持续发展有三层含义:
(1)强调代内公平 (2)强调代际公平 (3)强调不同区域间的公平
2、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
(1)强调可持续性 (2)强调共同性原则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的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最重要的。 人类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根源在于人口的过快增长。 • 对人口增长报极端悲观过极端乐观的想法都是不足取的。 •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 劳动力人口增长与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问题、 城乡贫困问题、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资源消耗与环境恶 化等。 • 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首要的任务是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
2、经济发展
• 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治体制变 革。这些变化包括投入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 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人民参与等在内的所有 的变化。
3.二者的关系
(1)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2)增长不是发展的充分条件
二、经济发展的度量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法 1、优点:它能够将国民经济的全部活动概括在一个指标数 字之中,因此,简单明了,通用性强,易于收集和整理比 较, 2、缺陷: (1)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 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 (2)由于统计技术上的困难, (3)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 社会代价。 (4)进行国际比较时汇率不能反映国家间的真实收入差别。 (5)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 内容。
(二)科学发展观
1、基本内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 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更新经济发展观念,树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 (2)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 道路。 (3)建立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 (4)进行制度创新,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制度支持 。
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波动
(一)含义
• 经济波动一般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 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
(二)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
1、投资率的变动 。2、消费需求的波动。3、产业结构的 调整与转换。 4、资源供给。 5、技术变化的状况。 6、 经济体制的变动。 7、心理预期的变化。
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规律及其层次:环境的发展尤其自身的规律性, 可称为环境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是环境的多样性,它是环境的基本规律; 第二层次,是人与环境和谐,它是环境的核心规律; 第三层次是环境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之 间的相互作用。 • 当人与环境和谐关系遭到破坏时,社会就会发生环境问题, 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资源耗竭、人口过量 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