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

合集下载

爱爱医资源-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爱爱医资源-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定位】阳溪与曲池的联机上,腕横纹上3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拇短伸肌—桡侧腕长伸肌腱—拇长展肌腱
络穴
温溜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肠鸣腹痛、吐舌
直刺0。5~1寸
【定位】阳溪与曲池的联机上,腕横纹上5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
三间
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直刺0。3~0.5寸
【定位】微握拳,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
输穴
合谷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牙关紧闭,耳鸣耳聋、无汗、多汗、鼻衄、发热恶寒,瘾疹、疟疾、小儿惊风、口眼喎斜、腹痛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定位】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解剖】皮肤—皮肤组织—提上唇肌—提口角肌
地仓
口眼喎斜、口角润动、齿痛、唇缓不收,流泪
可向颊车方向透刺,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口角外侧约0。4寸,上直对瞳孔【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笑肌和颊肌—咬肌
大迎
牙关紧闭、齿痛、口喎、颊肿、面肿,面痛、唇吻润动
向外斜刺0.5~0。8寸,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肺脏
【定位】肩胛骨喙突,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胸喙锁筋膜—喙突
天府
气喘、瘿气、鼻衄、上臂内侧痛
直刺0.5~1寸
【定位】腋前纹头下3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骨
侠白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上臂内侧痛
直刺0.5~1寸
气舍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喘息、瘿气、瘰疠,呃逆
直刺0。3~0.5寸,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必须人手一份(珍贵版)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必须人手一份(珍贵版)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必须人手一份(珍贵版)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查询艾灸治百病方法,点击下面病症即可!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科名病证常见灸治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肺炎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足三里支气管哮喘风门、身柱、肺俞、灵台、脾俞、肾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泽、内关、足三里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三里、绝骨瘢痕灸)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预防中风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心律失常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百会、中脘、大横、气海、胃俞、上巨虚、足三里十二指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胃仓、滑肉门、盲门阑尾炎下脘、气海、大巨、大肠俞、温溜、梁丘、阑尾穴、合谷、上巨虚,急性者宜多灸肝功能异常至阳、隔俞、胆俞、中脘、阳陵泉,灸法有良效食欲缺乏、消化不良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细菌性痢疾气海、上巨虚、天枢发热加合谷、曲池;湿重加阴陵泉治愈率90%以上可酌情配:梁丘、昆仑、足三里、大肠俞、次廖、大椎结肠炎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脱肛百会、命门、次廖、秩边、长强、承山、合谷腹膜炎中脘、水分、天枢、气海、水道、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胆结石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侧穴治疗胆囊炎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肝脏疾患期门、中脘、隔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神经系统中风(脑出血)病初发,小艾炷灸百会1~3壮,使血管收缩,足三里、三阴交各灸5壮,降低血压,防止出血偏瘫(中风后遗症)天柱、心俞、肝俞、肾俞、曲池上肢瘫:曲池、合谷、臑俞、手三里、阳池下肢瘫:秩边、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三阴交神经衰弱百会、风池、大椎、心俞、肝俞、肾俞、中脘、曲池、神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失眠心俞、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嗜眠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三叉神经痛上支痛:阳白、太阳、悬颅、颊车、列缺、赞竹中支痛:上关、下关、听会、颧髎、合谷下支痛:颊车、翳风、大迎、合谷、侠溪坐骨神经痛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灸脊髓炎大椎、大杼、身柱、筋缩、肾俞、阳关、次髎、中极、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穴上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风池、天柱、大椎、肩禺、曲池、合谷、外关、尺泽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环跳、髀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泌尿生殖急、慢性肾炎三焦俞、盲俞、肾俞、命门、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水泉、太溪系统肾病综合征肾俞、命门、太溪、京门,随症选穴肾结核脾俞、肾俞、京门、中脘、水分、足三里肾萎缩三焦俞、盲俞、肾俞、命门、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水泉、太溪、关元膀胱炎及尿道炎肾俞、膀胱俞、次髎、气海、水道、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金门遗尿症(夜尿)肾俞、关元、中极、尺泽、足三里、三阴交尿血命门、神门、血海、三阴交、水泉尿频、尿失禁肾俞、关元、大赫、中极、尺泽、三阴交、曲泉阳痿症肾俞、命门、次髎、中脘、关元、中极、足三里、太溪遗精、早泄心俞、肾俞、志室、命门、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男性不育症长灸关元、肾俞、三阴交精子发育不良可用艾卷经常温灸双侧睾丸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脾俞、三焦俞、膏盲俞、肾俞、中脘、水泉、气海、阳池、足三里、三阴交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池、风门、肾俞人迎、天突、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池、风门、肾俞人迎、天突、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长期施灸运动系统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肩禺、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条口、肩内陵肘关节:曲池、天井、尺泽、手三里、小海、合谷膝关节: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梁丘踝关节:足三里、昆仑、太溪、解溪、丘墟肩周炎天髎、臑俞、天宗、秉风、肩禺、曲池、条口、四渎、外关脚气足三里、解溪、绝骨、三阴交、八邪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关节附近及局部施灸,为必灸之点落枕天柱、肩井、落枕穴,灸患侧腕关节综合征阳池、阳溪、大陵、外关、合谷、曲池、列缺外科及皮肤科腱鞘炎灸局部乳腺炎(乳痈)肩井、天宗、膻中、足三里,未溃者隔蒜灸疮头,已溃久不收口隔附子饼灸疮口痔疮孔最、二白、次髎、秩边、长强(针)、承山扭伤局部和对应点灸(在对侧或病灶最痛点相应处)荨麻疹风门、身柱、肩禺、血海、足三里、阳交湿疹肩禺、曲池、阴陵泉阴囊湿疹或多汗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太冲痤疮曲池、合谷、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皮肤病隔俞、曲池、血海网球肘用非化脓灸压痛处,直接灸散开多点,多次灸即愈妇科子宫位置异常中脘、气海、阳池、肾俞、气海、三阴交、大敦子宫痉挛中脘、气海、大巨、次髎、阳池、三阴交、阴陵泉子宫附件炎中脘、气海、大巨、次髎、阳池、三阴交、阴陵泉、归来月经不调肝俞、肾俞、次髎、关元、归来、三阴交、太冲,痛经气海、归来、命门、次髎、秩边、中都、地机、三阴交、水泉功能性子宫出血隔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隐白、大敦(单灸隐白、大敦或选一穴)绝经期综合征肾俞、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有良效不孕症关元、子宫、胞户、命门、次髎、肾俞、三阴交、地机,长期施灸子宫脱垂百会、关元、气海俞、三阴交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中脘、阳池、内关、少泽习惯性流产关元、肝俞、脾俞、命门,提前施灸、超过流产期产后出血血海、大敦白带多气海俞、次髎、大巨、关元、中极、地机、三阴交子宫癌大椎、肾俞、次髎、关元、归来、筑宾、三阴交,要长期直接施灸五官科麦粒肿(目疮)天柱、风池、身柱、肝俞、阳白、太阳、曲池、合谷、内廷、足临泣,此病频发,可连续施灸结膜炎心俞、肝俞、童子寥、赞竹、曲池、足三里、足临泣,局部用针,远处用灸角膜炎天柱、肝俞、肾俞、足三里、光明视力模糊太阳、风池、天柱、肝俞、合谷、养老、足三里、光明视神经炎及萎缩睛明、球后、承泣、风池、肝俞、光明、足临泣近视太阳、阳白、风池、肝俞、足三里、光明鼻炎上星、迎香、风池、风门、曲池、手三里、合谷或肺俞中耳炎听宫、听会、翳风、肾俞、完骨、少海、中诸、太溪耳鸣听宫、听会、翳风、肾俞、完骨、少海、中诸、太溪咽喉炎大杼、风门、大椎、翳风、人迎、尺泽、列缺、少商(放血),速效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腹痛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身体虚弱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妇科也好,男科也好,一般都跟肾气有关系。

针灸治症配穴表(含详细说明)

针灸治症配穴表(含详细说明)

针灸治症配穴表(含详细说明)人纪针灸配穴笔记治症配穴说明外伤出血然谷放血、三毛放血、冲阳上放血(胃经)感冒、发烧开天河水、放血大椎、商阳、少商皮肤病梅花针拍击放血,委中放血1、治皮肤病,用梅花针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大,要拍打病灶部位,然后在委中放血;2、手脚麻痹也可使用。

整个头痛百会,涌泉如百会下去还头痛,再下涌泉,头痛会去除,无所不治。

偏头痛合谷、太阳透率谷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很有名。

偏头痛兼有恶心和呕吐合谷、太阳透率谷、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如扎中脘恶心呕吐去除,针就不用再扎,如还没好,再扎下去。

耳后痛初痛:天井;久痛:中渚三焦经经过,依照母子穴进行补泻。

前额痛或叫印堂痛中脘胃经经过,中脘是胃和腑的募穴。

眉陵骨痛阴陵泉上牙痛合谷、地仓(对准jia车)面口合谷收,对称疗法,痛在手阳明大肠经上下牙痛内庭痛在足阳明胃经上治肥胖梁丘、内庭、天枢、水道、归来梁丘是治脏腑急性病,清胃火,降低胃亢奋的功能;'内庭是胃荣穴,清胃的热,降低胃亢奋;天枢是大肠募穴;水道是调理水气;归来能使气血重新回到脏腑。

后脑痛天柱、初痛:束骨;久痛:在膀胱经上,如初痛,下针束骨,子穴泻之;如久痛:下委中,以母穴补之。

委中脑瘤脑瘤不见得痛,病人会呈现痉挛,眼睛会往上吊,脸上的筋会拉扯,处方:全蝎、蜈蚣等量放在胶囊中,烧干打成粉,这是息风止痉挛,下针百会、涌泉,叫导引,一导一引,百会是六阳交汇穴是导,涌泉是引他下来。

临床上,疹断脑部痴呆,萎缩(虚症),或脑长东西(实症),在绝骨穴(胆经上,小腿外侧外踝尖直上三寸骨边)上会找到压痛点,实症在第14椎命门穴上会找到压痛点,肾主脑,肾俞,肾之海,在次深入找,可在第13椎外3.5寸痞根穴上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12经络找到起源地是肾脏,象树根的根茎,经络如树的茎叶,同样的肿瘤也有根,就是痞根,中医观念认为,痞根是肿瘤成长的地方,所以下痞根穴可斩断根的目的,就如花,无土壤会消失。

常用的艾灸穴位

常用的艾灸穴位

14. 男科(阳痿、前列腺炎)主穴:关元穴(腹正中线脐下3寸)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系皮带处)三阴交(内踝高点3寸)阿是穴:腰骶区域。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主要穴位供朋友们参考!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用情况也不同,有时也因人而异。
保健养生艾灸常识---不可不看!
1、美体灸:肥胖症除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饮食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类食物,并缺乏运动而引起体内热能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形成脂肪堆积而发胖。中医认为, 过食甘肥厚腻,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 湿痰浊内停,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而肥胖。部分肥胖者可出现肺泡换气受限综合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女性可伴月经不调,闭经和不孕等病发症。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穴取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用法:艾灶隔姜片灸,每次每穴灸5-6壮,每天1次, 30次1个疗程。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 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 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 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 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戒痕灸,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 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 意孕妇忌用。
(3)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趾间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2妇科经带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3阴中痛,疝气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足厥阴肝经1肝经风热病(中风,癫狂痫,小儿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

艾灸治病总集(取穴归类)

艾灸治病总集(取穴归类)

艾灸治病总集(取穴归类)艾灸治病总集(取穴归类)+刮痧点穴好应急巧治病+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艾灸治病总集(取穴归类)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yu、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

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可以多针少灸。

【失语】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nue疾】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人迎
咽喉肿痛、高血压、瘰疠、饮食难下,胸满气喘、头痛
直刺0.3~0.8寸,避开颈动脉
【定位】颈部喉结旁1.5寸,颈总动脉之后【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动脉三角
水突
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瘰疠,瘿瘤、呃逆
直刺0.3~0.8寸
【定位】人迎与气舍联机的中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定位】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解剖】同天府
尺泽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掣痛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定位】肘横纹中,肱2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肺经合穴
孔最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咳血肘臂掣痛、\痔疾
直刺0.5~1寸
气舍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喘息、瘿气、瘰疠,呃逆
直刺0.3~0.5寸,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定位】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颈动脉鞘
缺盆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疠、缺盆中痛
直刺或斜刺0.3~0.5寸,孕妇禁针
【定位】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神经
乳根
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不容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直刺0.5~0.8寸,过饱或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腹直肌-第7肋间结构-腹横肌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常用针灸保健取穴一览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常用针灸保健取穴一览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常用针灸保健取穴一览表,多少人求而不得!针灸是中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

“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

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

针对亚健康的调治应体现自然、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原则,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疗法恰恰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调节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阴阳平衡,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针灸能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并减轻肌肉的疲倦。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保健要穴。

1百会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

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①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

留针30分钟(预防高血压)至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

②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钟或依据情况而定。

2印堂取穴:在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穴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操作:以1寸毫针自上至下平刺0.5寸。

3风池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

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①针法:本穴为易发生危险的穴位,作为预防用必须注意安全。

据解剖学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最为安全,以针感向眼区、前额或头部放射为佳,留针20~30分钟。

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常用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斜刺或平刺 0.5~ 0.8 寸 斜刺或平刺 0.5~ 0.8 寸 斜刺或平刺 0.5~ 0.8 寸 斜刺或平刺 0.5~ 0.8 寸 禁针、禁灸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痈、乳汁少、胸痛、 斜刺或平刺 0.5~ 咳嗽、呃逆 0.8 寸 呕吐、胃痛、腹胀、 食欲不振 胃痛、呕吐、腹胀、 肠鸣、食欲不振 胃痛、呕吐、腹胀、 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直刺 0.5~0.8 寸, 过饱或肝肿大者慎 针或禁针 直刺 0.8~1 寸,过 饱或肝肿大者慎针 或禁针 直刺 0.8~1.2 寸, 过饱或肝肿大者慎 针或禁针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腹痛、腹胀、肠鸣泻 泄、食欲不振、水肿
直刺 0.8~1.2 寸
【定位】脐中上 3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上 2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上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与脐平行,旁开 2 寸大肠募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下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下 2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下 3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下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 【定位】脐中下 5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 线膜-腹内斜肌-腹横肌 【定位】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联机 上,缝匠肌外侧端凹陷处【解剖】皮肤 -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外侧 肌 【定位】髌骨外上缘上 6 寸【解剖】皮 肤-皮下组织-股直肌-骨中间肌 【定位】髌骨外上缘上 3 寸【解剖】皮 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 【定位】髌骨外上缘上 2 寸【解剖】皮 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 【定位】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外 膝眼【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膝关节囊 郄穴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2膝痛
直刺1.0-2.0寸
血海
屈膝,
在大腿内侧,髌骨内端上2寸,
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1妇科病
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直刺1.0-1.5寸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0.3-0.5寸
不可深刺
留针不可屈腕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秩边
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脊旁开3寸
1下肢病证(腰腿痛,下肢痿痹)
2大小便不利
3便秘、痔疮
4,阴痛
直刺1.5-2.0寸
承山
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
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
1腿痛拘急,疼痛
2痔疾、便秘
直刺1-2寸
不可强刺激
昆仑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1后部筋骨痛症(后头痛,项强,
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1脾胃虚弱诸证
2妇产科病
3泌尿系统病
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直刺0.5-1.0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直刺1.0-1.5寸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3腕臂痛
直刺0.3-0.5寸
不可深刺
留针不可屈腕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1心与神志病
2高血压3胸胁痛
直刺0.3-0.5寸
后溪
微握拳,
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1腰以上筋骨痛证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平刺0.5-1.0寸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孕妇禁针
地机
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
阴陵泉穴下3寸
1妇科病
2脾胃病
3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
直刺1.0-2.0寸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施灸取穴参考表

施灸取穴参考表

1 疗程. 崩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 温和 漏 血海、太冲 灸:每 穴灸 身倦无力: 15-20 百会、气海 分,每日 1 次,7 血虚:膈 次1疗 俞、脾俞 程.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带 隐白、气海、带脉、次 白带清稀: 温和 下 脾俞、 命门、 灸:每 病 足三里 穴灸 15-30 带下黄稠: 分,每日 阴陵泉、行 1 次,7 间 次1疗 程. 产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温和 后 期门、太冲 灸:每 少 穴灸 体质虚弱: 15-30 乳 气海、足三 分,每日 里 1 次,5 次1疗 程. 不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 月经量少、 温和 孕交 色淡: 气 灸:每 症 海、膈俞 穴灸 15-20 经前乳房 分,每日 胀痛: 内 1 次,7 关、太冲 次 1 疗 程.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 泉 胎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 位 和灸 不 15-20 正 分,每日 1 次,10

结 (2) 肠 命门 炎
脾俞、肾俞、 腹痛: 天 10-20 枢、大肠俞 分,每日 2 次,15 次1疗 程 痢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 发热: 曲 温和 疾 或关元 池、合谷 灸:每 穴灸 脓血便: 10-20 命门、三阴 分,每日 交 2次5次 1 疗程, 便次多、水 慢性者, 样便: 阴陵 每日 1 泉 次,15 次1疗 慢性: 关 程 元、中脘、 足三里、脾 俞 肝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 慢性肝炎: 温和 炎俞 脾俞、三阴 灸:每 交 穴灸 10 分,隔 1 乙肝: 脾 日 1 俞、大椎、 次,7 次 至阳、 期门、 1 疗程 中脘、 气海、 大椎 黄疸: 胆 俞 便溏: 关元、阴陵 泉 阳 中极、次寥、三阴交、命门、 失眠心悸: 温和 痿 肾俞 心俞、 脾俞、 灸:每 神门 穴灸 20-30 惊悸失眠: 分每日 气海、 1 次, 10 次1疗 早泄: 次 程。 寥、大敦

针灸常用100穴(表格)

针灸常用100穴(表格)
1.耳聋,耳鸣,聤耳 2.齿痛
1.目部疾病 2.头痛,眉棱骨痛 3.呃逆
1.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 2.鼻塞 3.癫狂痫 4.热病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 3.瘰疬
1.神志病 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 3.下陷性病证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 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直刺0.5-1.0寸半握拳孕妇 不宜
直刺0.8-1.2寸
直刺0.5-1.0寸
直刺0.3-0.5寸 直刺0.5-1.0寸治手指挛痛 可透刺合谷穴
直刺0.5-1寸
0.3-0.5寸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 出血 直刺0.5-1寸
直刺0.5-1寸
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留 针不可屈腕 直刺1.0-1.2寸
尺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3
孔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24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25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26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7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8
合谷
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29
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1.泌尿系病 2.男科病 3.妇科病
1.元气虚损证 2.少腹痛,疝气 3.肠腑病 4.泌尿系病 5.男科妇科病
1.气虚病证 2.肠腑病 3.疝气 4.妇科病 5.男科病 6.泌尿病
1.元阳暴脱 2.肠腑病 3.水肿,小便不利

常见病一针疗法及穴位表

常见病一针疗法及穴位表

常见病一针疗法列表一、伤风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发烧、高热惊厥。

7、胸闷穴:。

操作: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

操作:斜刺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

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

操作:刺寸,強刺激。

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

操作:刺后炙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官 科 近视 攒竹、太阳、四白、肝俞、光明。 眼睛痒痛:风池、大椎、行间。
头痛:印堂、阳白。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斜视 外斜:攒竹、晴明
内斜:太阳、鱼际 曲池、合谷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流泪症 晴明、光明、承泣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食欲差:中脘、胃俞
腹痛:天枢、大肠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疗程
痢疾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或关元
发热:曲池、合谷
脓血便:命门、三阴交、
便次多 水样硬:阴陵泉
慢性: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5次1疗程,慢性者,每日1次,15次1疗程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7次1疗程。
视神经萎缩 晴明、光明、球后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耳鸣、耳聋 听宫、翳风、中渚、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每日1次,7-10次1疗程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饱胀: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内关
大便稀溏:神阙、天枢
消痨乏力:关元
发热:曲池
大便潜血: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胃下垂 (1)中脘、胃上、神阙 (2)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冻疮 局部阿是穴为主、气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软: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
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捣烂,敷患处,隔蒜灸,每穴反复5次.
前列腺炎 中极、关元、会阴、气海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
每日1欠,10次1疗程
痔疮 长强、承山、二白、陶道、患处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15-3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风疹 曲池、血海 奇痒: 风池、膈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日1次,6次1疗程.
湿疹 (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胃溃疗:左侧华佗夹背压腰点(胸6-12棘突旁)
十二支肠溃疡疗:右侧华佗夹腰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2
科名 病名 主 穴 配 穴 用 法
溃疗性结肠炎(1)关元、神阙、足三里 (2)脾俞、肾俞、命门。
直立性低血糖:中脘、脾俞、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
每日1次,10-15次1疗程。
感冒 大椎、肺俞、风门、足三里。
鼻塞:迎香、发热、曲池
头痛:太阳、印堂
咳嗽:天突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支气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急性:风门、身柱
多尿: 命门、肾俞、中极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
每日1-2次,10次1疗程.
失眠病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 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 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 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 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 关元 易惊醒: 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中风后遗症 1百合、天窗、肩髃、曲池、足三里 2百合、承灵、曲鬓、悬钟、阳陵泉 软瘫:气海、干俞、脾俞;
硬瘫:中脘、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肝俞;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肢麻:隐白,神庭。
温和灸:两组主穴交替用,
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
15次1疗程。
头痛 通天、悬钟、太冲、痛点。
浮肿便溏肢冷:关元、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4
科名 病名 主 穴 配 穴 用 法
小 儿 科 小儿疳积 脾俞、胃俞、足三里。 肚腹胀大:公孙、四缝;
大便酸臭:天枢、中脘。
身体虚弱:气海、肾俞。 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次1次,5次1疗程。
(2) 膈俞、委中、三阴交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两组主穴换用)
神经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痒甚: 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 隔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痤疮 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生疮、便秘: 阴陵泉、天枢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泌尿系感染 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尿道炎: 太冲、照海、次髎
膀胱炎: 三阴交、神阙
肾盂肾炎: 三焦俞、次髎、足三里
反复发作: 气海
发热: 外关、合谷
温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慢性期每日1次,7次1疗程.
慢性:膏盲、脾俞、足三里
痰多:丰隆、喘、定喘
发热:曲池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
每日1-2次,10次1疗程.
肺结核 肺俞、膻中、膏盲。
潮热盗汗:阴郄、太溪
喀血:孔最
遗精:肾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
肝炎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脾俞、三阴交
乙肝: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气海
黄疸:胆俞 便溏:关元、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0分,隔1日1次,7次1疗程
阳痿 中极、次髎、三阴交、命门、肾俞
失眠心悸:心俞、脾俞、神门
惊悸失眠:气海、早泄、次髎、大敦
不射精:曲泉、大敦、太冲、曲骨
血虚:膈俞、脾俞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带下病 隐白、气海、带脉、次髎 白带清稀: 脾俞、命门、足三里
带下黄稠: 阴陵泉、行间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期门、太冲
体质虚弱: 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疗程.
胁痛:阳陵泉、丘墟。 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耳源性眩晕 百会、内关、行间、太溪。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5-20分钟,每日1次,7次1疗程。
慢性鼻炎 印堂、迎春、合谷、肺俞。 鼻涕多:上星、禾髎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7次1疗程。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冠心病 内关、心俞、膻中、厥阴俞、曲泽
天突、中脘、神堂、鸠尾。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
每日1-2次,10次1疗程。
低血压 百合、足三里。
心慌、心俞、内关;
头晕易疲劳:关元、气海;
久咳:肺俞;体弱;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次1次,7次1疗程。
小儿泄泻 天枢、足三里、神阙、四缝。 呕吐:内关;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小儿惊风 神阙、太冲、合谷、涌泉、印堂。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小儿遗尿 关元、中极、肾俞、三阴交。 体质虚弱:足三里、神阙、百会。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次1次,5次1疗程。
小儿腮腺 翳风、颊车、角孙、耳尖。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小儿百日咳 鱼际、尺泽、身柱、内关。 发热:曲池、合谷;
不孕症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月经量少、色淡:气海、膈俞
经前乳房胀痛:内关、太冲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胎位不正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为止.
绝经前后 肾俞、心俞、三阴交、脾俞 五心烦热: 太溪、然谷
风湿性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 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 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 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 可参照风湿性关节炎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俞、气海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闭经 关元、归来、三阴交 腰膝酸软:脾俞、肾俞、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崩漏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次1次,10次1疗程。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肌肉萎缩:伏兔、足三里、合谷。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次1次,10次1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