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的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椎管狭窄影像学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影像学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影像学诊断标准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临床上以腰椎和颈椎椎管狭窄最为常见。

椎管狭窄是指脊柱椎管内空间狭窄,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牵拉,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诊断是椎管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摄影、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其中,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多平面重建、软组织对比明显等优点,对于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 椎管横断面的横径测量:测量椎管横断面的最窄部位,一般以横径小于12mm作为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同时还需注意测量椎管的横径和纵径的比值,一般小于0.8可诊断为椎管狭窄。

2. 神经根的受压表现:MRI可以清晰显示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和受压情况。

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脊髓囊肿等病变均可引起神经根的受压,表现为神经根的局部增粗、变形、信号异常等。

3. 脊髓的受压表现:MRI可以直接显示脊髓的解剖结构及其受压情况。

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脊髓囊肿等病变均可引起脊髓的受压,表现为脊髓的形态改变、信号异常、脊髓水肿等。

4. 椎间盘的退变和突出表现:椎间盘退变是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MRI可以准确显示椎间盘的退变情况。

退变的椎间盘可表现为信号减低、变平扁,突出的椎间盘可引起椎管狭窄,表现为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和压迫范围。

5. 椎管狭窄的程度分级:根据椎管的狭窄程度,可以将椎管狭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一般来说,椎管狭窄轻度的特点是椎管横径在10-12mm之间,中度狭窄的特点是椎管横径在6-10mm之间,重度狭窄的特点是椎管横径小于6mm。

6. 伴发病变的诊断:椎管狭窄常伴随其他脊柱疾病的发生,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同时发现这些伴发病变,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只是辅助手段,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颈静脉狭窄诊断标准

颈静脉狭窄诊断标准

颈静脉狭窄诊断标准颈静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颈静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颈静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痛、颈部不适、视觉模糊、颈部静脉怒张等症状。

患者在活动时这些症状可能会加重,休息时可能会减轻,严重时甚至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颈静脉狭窄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颈部血管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颈静脉的狭窄情况。

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也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三、颈静脉压力测定。

颈静脉压力测定是确诊颈静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颈静脉内插入导管,可以直接测量颈静脉的压力,判断是否存在狭窄。

四、颈静脉造影。

颈静脉造影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颈静脉的狭窄情况。

在进行颈静脉造影前,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预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的诊断方法外,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对颈静脉狭窄的影响。

六、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颈静脉狭窄。

一般来说,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颈静脉压力测定和颈静脉造影的结果,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结。

颈静脉狭窄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手段来进行判断。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接受规范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颈静脉狭窄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因为颈椎间隙变窄
导致。

这种疾病通常会引起上肢麻木、无力、疼痛等不适症状,甚至
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供读者参考。

1.症状:颈椎椎管狭窄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肢麻木、无力、疼痛以及手指冰冷等。

如果在患者生活和工作中出现这些症状,可以考虑颈椎椎管
狭窄的可能性。

2.体征:医生在体检时通常会注意查看患者的颈部压痛和颈部活动范围。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了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等体征,也可能是颈椎椎
管狭窄的表现。

3.影像学检查:颈椎椎管狭窄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

X 线、CT和MRI都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展现颈椎
间隙的形态和大小等基本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4.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力测试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对病情的
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颈椎椎管狭窄的确诊不应该只依赖某一个标准,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
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颈椎椎管狭窄的发生。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应该强调,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
进行注射等医疗行为,因为这可能会加重病情。

颈椎及腰椎椎管狭窄标准值

颈椎及腰椎椎管狭窄标准值

颈椎及腰椎椎管狭窄标准值
颈椎和腰椎椎管狭窄的标准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标准和研究
结果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颈椎和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是通过影
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标准值和参考范围:
1. 横断面积,椎管狭窄的诊断通常涉及到横断面积的测量。


般来说,颈椎椎管狭窄的横断面积小于 100平方毫米,腰椎椎管狭
窄的横断面积小于 100-130平方毫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2. 椎管直径,另一种评估椎管狭窄的方法是测量椎管的直径。

在颈椎区域,椎管直径小于 13毫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在腰椎
区域,椎管直径小于 12毫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3. 神经根压迫,除了椎管狭窄的程度,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神
经根受压的情况。

神经根受压可能会导致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应
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如果你或者你认
识的人有颈椎或腰椎椎管狭窄的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颈椎椎管狭窄测量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测量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测量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也是导致颈椎神经根受压和颈部疼痛的主要原
因之一。

为了可靠地诊断颈椎椎管狭窄,医生必须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
些常用的颈椎椎管狭窄测量标准,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内直径缩小,导致其中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和损伤
的一种疾病。

颈椎椎管狭窄通常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等原因引起。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臂疼痛、手麻木无力等。

1. Cervical canal diameter (CCD)
颈椎椎管直径是评估颈椎椎管狭窄的最基本指标,通常使用MRI或CT成像来进行测量。

CCD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椎间孔的最窄处直径来完成。

一般来说,CCD应该大于17mm,小
于12mm时就被认为是椎管狭窄。

2. 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APD)
颈椎椎管的前后径通过测量前后椎体壁的距离来进行测量。

APD的正常值范围是
12-18mm,小于10mm时表明存在颈椎椎管狭窄。

5. Torg ratio
Torg比率是通过将横径与前后径相加后再除以前后径来计算的。

正常值范围是
0.8-1.0,小于0.8时表明存在颈椎椎管狭窄的风险。

总结
上述标准是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管狭窄测量标准。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
不同的测量标准,结合病人临床表现综合评估,以确保能够对颈椎狭窄进行准确的诊断,
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职称考试椎管狭窄影像诊断标准

职称考试椎管狭窄影像诊断标准

职称考试椎管狭窄影像诊断标准一、引言椎管狭窄是由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导致脊髓、脊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检查对于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职称考试中椎管狭窄影像诊断的标准。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X线平片:X线平片是初步筛查椎管狭窄的常用方法,可以观察脊柱的形态、骨质增生和椎间隙变化。

2.CT扫描: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性结构,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骨性狭窄,如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等。

3.MRI成像:MRI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软性组织的狭窄程度。

三、椎管狭窄影像诊断标准1.骨性狭窄诊断标准o椎弓根间距变窄:X线平片上测量任意两个相邻椎弓根间的垂直距离,若小于1mm,则提示可能存在骨性狭窄。

o黄韧带肥厚:CT扫描显示黄韧带厚度超过5mm。

o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CT扫描显示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关节突间距变窄。

2.软组织狭窄诊断标准o脊髓信号异常:MRI成像显示脊髓信号强度异常,提示脊髓受压。

o硬膜囊受压:MRI成像上硬膜囊矢状面小于正常值或横截面积缩小,伴有或不伴有脊髓受压。

o神经根受压:CT或MRI显示神经根通道狭窄,神经根受压变形或位移。

3.综合性诊断标准o同时具备骨性狭窄和软组织狭窄的影像学特征。

四、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狭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而非椎管狭窄。

2.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可导致椎管不对称性狭窄,需结合临床病史和侧弯程度进行鉴别。

3.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可引起椎管狭窄,但通常伴随其他肿瘤征象,如椎体破坏或异常肿块。

4.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可导致椎管狭窄,但通常有明显的外伤史和疼痛。

5.脊柱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等,可引起椎管狭窄,但通常伴随全身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五、结论椎管狭窄影像诊断标准是职称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和椎管狭窄的影像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颈椎病诊疗方案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病症。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那么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时机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21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病症〔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根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病症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病症〔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根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椎管狭窄的检查诊断

椎管狭窄的检查诊断

椎管狭窄的检查诊断很多中老年人因为走路缓慢或者走不了远路到医院就诊,除了因为年龄大、体力下降等原因外,医生会告诉患者有“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是指椎管的容积变小,因椎管内壁向内突入,导致椎管管腔狭窄,压迫椎管内的脊髓、神经所致,常见于腰椎和颈椎。

一般表现为腿部、手臂或躯干疼痛、麻木,肢体无力、一瘸一拐、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如何诊断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中老年人的患病概率比较高,大多和患者的年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使得患者出现背痛、腰痛、咳嗽、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站立或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椎管狭窄根据狭窄的部位,分为腰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和胸椎管狭窄,其中腰椎管狭窄最常见,但颈椎管狭窄更危险。

腰椎管狭窄时,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腰部后伸受限,随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

严重者造成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小便排不干净,大便不能自控,会阴区麻木,性功能下降。

最常见的症状是走路时出现间歇性跛行,具体为行走一定距离(数米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者双侧腰腿疼、下肢麻木无力,当弯腰、站立或蹲坐休息后数分钟后又可以继续行走。

跛行的间歇距离因病情加重而缩短,严重者行走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与体征多不一致,所谓体征就是医生体格检查的情况。

对腰椎管狭窄而言,一般症状重而体征轻,尤其是住院患者经卧床休息后往往无明显体征。

这个时候就需要“负荷试验”来进一步检查,即请患者行走,诱发出平时的症状之后再行体格检查,往往能获得定位诊断。

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一般来说,椎管狭窄可以通过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脊髓造影来进行诊断。

X线检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平片,可以显示椎骨形状的变化情况,如椎体移位、关节退行性变等。

现在X线检查更多的是作为诊断的辅助检查,X线上可以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高度的变化,有无椎体边缘骨赘,关节突关节形态,有无椎体不稳或滑脱。

椎管狭窄测量值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测量值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测量值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值和诊断标准:
1. 横径测量:椎管狭窄常通过测量椎管的横径来进行诊断。

一般来说,椎管直径小于13毫米被认为是狭窄的标准。

2. 椎间孔测量:椎间孔狭窄也是椎管狭窄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测量椎间孔的横径来诊断。

一般来说,椎间孔直径小于15毫米被认为是狭窄的标准。

3. Meyran指数测量:Meyran指数是通过测量椎管与脊柱横径之比来评估椎管狭窄的程度。

指数小于0.8被认为是椎管狭窄的标准。

4. 临床症状诊断:除了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也是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症状包括背痛、下肢疼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等。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合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解剖结构和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诊断标准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变化。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合适的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标准化方法

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标准化方法

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标准化方法颈椎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其病因包括芳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外伤和颈椎畸形等。

对于诊断颈椎椎管狭窄,标准化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评估,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围绕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对该疾病的观点和理解。

一、颈椎椎管狭窄的定义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内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或挤压,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异常,出现颈痛、手臂麻木、无力以及行走不稳等症状。

它通常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包括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和椎间关节增生等。

二、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颈痛、肩背痛、手臂麻木、无力、行走不稳以及尿便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存在。

患者常常会感觉到颈部僵硬,手指感觉异常或肌肉无力等不适。

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明显影响。

三、标准化的诊断方法为了确诊颈椎椎管狭窄,医生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标准化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症的起始时间、症状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家族史。

通过对症状的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颈椎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颈部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诊断。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线可以用来评估颈椎的结构和畸形,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可观察到骨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的情况。

CT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骨赘测量,用于评估椎间关节的增生情况。

四、对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观点和理解颈椎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标准化的诊断方法,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医生而言,熟悉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准确诊断的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颈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颈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颈椎管狭窄诊断标准颈椎管狭窄(Cervical Spinal Stenosis)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通常由于颈椎骨骼结构的改变导致颈椎管内径变窄,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症状。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症状。

颈椎管狭窄患者常常出现颈部疼痛、手臂疼痛、手部麻木、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颈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所致。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信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颈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方面的评估。

特别是对颈椎管狭窄患者常见的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检查,如颈椎牵引试验、颈椎牵拉试验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包括X线片、CT、MRI等。

X 线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颈椎骨性结构的情况,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管的形态和大小,MRI则可以直观地观察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明确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辅助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参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这对于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

五、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的诊断手段外,有时医生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如颈椎穿刺、颈椎造影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颈椎管狭窄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多种手段,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诊断颈椎管狭窄,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颈椎病诊治指南

颈椎病诊治指南

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颈椎病诊疗标准第一局部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第一局部前言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那么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时机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局部颈椎病的分型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根底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

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

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

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型颈椎病病症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病症,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病症。

头颈动脉狭窄的测量

头颈动脉狭窄的测量
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测量
检查手段
• 颈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
–彩超 –CT –MR –DSA
• 头颅 –TCD –CTA –MRA –DSA
体检:
• 触诊: • 听诊:
超声:
• 彩色超声: • 经颅多普勒超声:
CT:
• • • • • • 最大密度投影 表面重建 减影重建 曲面重建 断面观察 多种成像结合原始断 层综合分析。

治疗策略:
• 自膨支架系统:
– 球囊直径:远心段 – 支架直径:近心段
• 球扩支架系统:
– 远心段、近心段相互结合 – 必要时节段整合
颅内:
• WASID方法,类似于颈动脉NASCET • 狭窄率=[1-(Dstenosis/Dnormal)] ×100%
狭窄率=[1-(Dstenosis/Dnormal)] ×100%

• 椎动脉: • 狭窄严重程度=(1-A/V)100%,A=最狭窄处的残余管径, V=病变远端的管壁大致正常的管径,类似于NASCET中 的颈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
• (the CAVATAS Investigator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Compared With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udy (CAVATAS),A Randomized Trial. Stroke. 2007;38:1526-1530)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WASID) Study Group.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Vertebral or Basilar Artery Stenosis. Stroke. 1998;29:1389-1392

颈内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颈内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颈内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评价标准可能会因医院、医生或研究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方法,但其结果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和临 床症状综合考虑,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因此,建议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咨询专 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评估和建议。
颈内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颈内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内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脑血供不足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颈内动脉狭窄评估方法,以下是一般的超声评价标准:
1. 颈内动脉内膜厚度(IMT):超声图像中测量颈内动脉壁内膜厚度,通常以毫米(mm )为单位。超过1.5mm被认为是异常的。
2.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通过超声图像测量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常用 的评估标准是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颈内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 < 50%:轻度狭窄 - 50-69%:中度狭窄 - 70-99%:重度狭窄 - 完全闭塞(100%):动脉完全阻塞
3. 颈内动脉血流速度: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以评估动脉狭窄对血 流的影响。一般来说,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可能与狭窄相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四肢麻木、疼痛、痛觉过敏、步态不稳、走路有踩棉花感、躯干部有束带感等症
状,中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考虑到颈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2. 影像学检查:X线、CT和核磁共振是互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可以看到颈椎管和椎体的比值,椎体后缘
到棘突的基底部,主要是椎管的矢状径,椎体的矢状径就是椎体前后壁的距离。

若这个比值小于0.75或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可以诊断为颈椎管狭窄。

核磁可以显示多个节段的椎管狭窄,以及硬脊膜被压成的凹陷。

3. 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

大多数从下肢无力、
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

4. 大小便障碍:一般出现较晚。

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有颈椎病中脊髓型的影响。

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中椎板矢状径的X射线测量分析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中椎板矢状径的X射线测量分析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中椎板矢状径的X射线测量分析孙鑫;沈康平;金文杰;刘兴振【摘要】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vertebralplate(SDVP) in the developmental cervical stenosis (DCS) group by cervical vertebral lateral X-ray film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diagnosingDCS.Methods A total of 401 cervical vertebral X-ray films conforming to the standard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non-DCS group and DCS group.On the lateral radiographs of the cervical spine,SDVP(the distance from the posterior edge of zygapophysial joint to spinal laminar line) atC3-C6 segments was measured,and the differences in SDV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non-DCS group and DCS group.Then the differences 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sexes.Results SDVP at C3-C6 segments was(5.23 ± 0.93),(5.55 ± 0.94),(5.64±0.97) and (5.12±0.84) mm in the non-DCS group,and (3.87±1.11),(3.66± 1.00),(3.77±0.92) and(2.99±0.72) mm in the DCS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moreover SDVP had the sam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sexes(P<0.05).Conclusion SDVP at C3-C6 segments in DCS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person.%目的在颈椎X射线侧位片上,分析椎板矢状径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病例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颈椎X线片401张.以Pavlov-Torg指数小于或等于0.75为诊断标准,将此401张颈椎X线片分为非DCS组和DCS组.测量C3~C6节段关节突关节后缘至棘突椎板线的距离(简称椎板矢状径),比较两组间椎板矢状径的差异,随后使用相同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的椎板矢状径差异.结果 C3~C6节段非DCS组椎板矢状径分别为(5.23±0.93)、(5.55±0.94)、(5.64±0.97)和(5.12±0.84)mm,DCS组分别为(3.87士1.11)、(3.66±1.00)、(3.77±0.92)和(2.99士0.72)mm,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同性别之间椎板矢状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患者C3~C6节段椎板矢状径较正常人明显缩短.【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02【总页数】3页(P195-197)【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放射摄影术;摄影测量法【作者】孙鑫;沈康平;金文杰;刘兴振【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2019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3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tenosis,DCS)是指先天性的颈椎后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脊髓在椎管中的体积百分比增大[1]。

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

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

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概述部分,我们需要简要介绍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概述颈椎管指数是一种用于评估颈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颈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常出现于中老年人群中,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因此,准确地测量颈椎管指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颈椎管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包括其测量指标和测量步骤。

最后,我们将探讨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展望其在医学领域的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掌握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颈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内容将对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

这一部分可以简要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并说明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的一个可能的描述: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颈椎管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颈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颈椎管狭窄的评估和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同时,介绍了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测量步骤。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验验证,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包括其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和依据。

同时,对该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在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安排,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颈椎管指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于颈动脉狭窄测量的那些事(一)

关于颈动脉狭窄测量的那些事(一)

关于颈动脉狭窄测量的那些事(一)对于颈动脉狭窄测量,大家在实践中会有很多疑问,包括从超声基础相关的图像调整,到测量方法:如何调整角度,如何选择取样容积和角度线,如何选择直径测量,为何面积测量会被抛弃,流速测量如何选择取样等等。

笔者希望能够从各种争鸣、临床研究和相关共识娓娓道来,让大家的理解由肤浅转为深刻。

关于血管壁的角度调整和颈动脉分叉与球部的概念前面已经做了相关阐述【颈部血管课件】。

接下来看看超声标准的发展史吧。

颈动脉狭窄的双功超声标准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通过超声的频谱形态比较动脉造影而建立的,结果导致多普勒狭窄分类较宽,诊断50%~99%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0%~95%之间。

现在有各种颈动脉疾病分类的频谱标准,有些侧重于狭窄的类别,而另一些则侧重于狭窄的阈值水平。

最被广泛接受的ICA狭窄分类方案之一是在Dr.D.Eugene strandness Jr. 的指导下华盛顿大学制定的分类标准。

前瞻性研究表明,与对比造影的总体一致性为82%。

该标准检测颈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9%,识别正常动脉的特异性为84%。

较早应用的华盛顿大学标准如下:动脉造影管径减少峰值流速PSV(cm/s)舒张末流速EDV(cm/s)频谱特征0%(正常)<125 —极少或没有频谱增宽,颈动脉球部存在边界层分离1%-15% <125 —频谱增宽只发生在收缩减速期16%-49% <125 —整个收缩期频谱增宽50%-79% ≥125<140 明显频谱增宽80%-99% ≥125≥140明显频谱增宽100%(闭塞)—ICA没有血流信号,同侧CCA舒张期血流减低Strandness DE Jr. Ex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 In Duplex Scanningin Vascular Disorders. New York: Raven, 1990, pp 92-120.大家可以看到标准内除了流速作为参数之外,频谱形态分析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管狭窄症”的测量方法颈椎管狭窄症颈椎管狭窄症是指颈椎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等原因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诸径线缩短,致脊髓血循环障碍,脊髓、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是以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其解剖特点,以颈髓压迫症为临床症状的独立颈椎疾患。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生率仅次于腰椎管狭窄。

一般认为,单纯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不一定引发临床症状,而中年以后出现的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和损伤等继发性因素是导致临床发病的主要诱因。

部分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同时伴有腰椎椎管狭窄,个别患者还可伴有胸椎椎管狭窄症。

【病因与分类】1.先天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在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影响椎弓发育,造成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

年轻时可无症状,随年龄增长,其内容物与管径不相适应时,则出现狭窄症状。

2.继发性颈椎管狭窄(1)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是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原因是中年以后,机体出现退行性改变,即颈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椎板增厚、小关节增生肥大等退行性改变。

以上因素可引起椎管容积减小,导致脊髓受压。

同时轻微损伤可使椎管部分骨或纤维结构破坏,造成椎管内的缓冲间隙减小,更加重椎管狭窄。

(2)医源性颈椎管狭窄:系手术后引起的椎管狭窄,主要包括:①手术后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粘连;②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组织增生;③手术导致颈椎不稳,继发创伤性骨性和纤维性结构增生;④椎体融合术后,骨块突入椎管内。

【病理】1.先天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椎弓根缩短,引起椎管矢状径变小,椎管均匀狭窄。

2.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多为颈椎退行性疾病、外伤、手术后所致,有些系在先天发育基础上并有获得性疾患。

(1)椎间盘膨出、突出可向后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导致椎管矢状径相对缩小,是造成颈椎管狭窄症的重要原因。

(2)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板增生肥大造成脊髓前方受压,尤以仰伸时明显,主要引起椎管中央狭窄。

(3)椎间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凸向椎管内,使椎管横断面变扁,并可造成侧隐窝狭窄。

(4)后纵韧带增厚、骨化常可累及数个颈椎节段,从前方压迫脊髓。

(5)外伤后椎体滑脱、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骨折骨片可使椎管变窄,硬膜囊和脊髓受压。

(6)手术后瘢痕增生、植骨片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

(7)某些全身代谢性疾病,如Paget病、氟骨症、肢端肥大症等亦可导致椎管狭窄。

上述病理改变可使椎管前、后、侧壁的骨性、纤维性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厚,使椎管容积变小而狭窄,造成脊髓受压,产生临床症状。

多椎节颈椎管狭窄症,每一椎节的不同部位,其狭窄程度不一致,常需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临床症状】单纯先天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常无临床症状,只有在出现颈椎退变性疾患时,才产生临床症状。

临床上大多数为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40~50岁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颈4~6水平最为多见。

部分患者颈腰椎可同时受累。

发病较缓慢,病史较长,多数为数月至数年,呈进行性发展。

大多数患者始发症状为四肢麻木、发凉、无力、活动僵硬不灵活、行走不稳、脚落地有踏棉感。

多数患者上肢症状出现早于下肢,表现为颈后及肩背部疼痛、双手麻木、握力差、持物易坠落。

严重者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可有“束腰”或“束胸”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行性加重,但病情发展可快慢不一。

大多数患者发病后步态痉挛,走路不稳,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椎多无压痛。

四肢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多阳性,严重者可出现髌阵挛、踝阵挛等病理征。

【影像学检查】(一)X线表现X线平片可测量颈椎椎体和椎管的矢状径,对颈椎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此外,X线平片还可见颈椎退变的X线征象。

1.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生理前屈减小或消失。

2. 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

3.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局限或广泛出现。

4. 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

5. 椎弓根变短、增厚并内聚。

棘突基底部接近小关节后缘或重叠,此为颈椎管狭窄症的特征性X线改变。

6. 小关节突增生、肥大。

7. 后纵韧带钙化、骨化。

8. 椎管比值(颈椎管率)<0.75。

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状径(mm)/颈椎椎体矢状径(mm)颈椎椎管矢状径测量: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间的最短距离。

颈椎椎体矢状径测量:为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间距离。

正常两者之比值应在0.75以上(国内朱建民等0.96±0.09),低于0.75则可考虑为骨性椎管狭窄。

李杰等提出“有效椎管率”的概念:有效骨性椎管矢状径与退变椎体矢状径之比,在测量100名无症状成年人颈椎侧位X线片后认为,在测量颈椎管率≥0.75时,即排除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对40岁以上患者还应测量有效椎管率,当有效椎管率≤0.6时,应考虑退行性颈椎管狭窄。

9.颈椎管矢状径变小。

据国内统计,中国人颈椎椎管矢状径以13mm为临界值,大于13mm为正常,小于11mm为椎管狭窄(表1)。

由于颈椎椎体后缘不平直,测量的位置、数据可有差异,因此测量数值在诊断过程中仅起参考作用。

表1侧位片颈椎管测量正常平均值颈椎椎体水平矢状径均值(mm)C1 20~24C2 18~21C3~5 12-14.5C6~7 11~13.5(二)脊髓造影表现1.蛛网膜下腔不全梗阻时,病变部位造影剂柱呈节段性充盈缺损,多发时外观可呈串珠状,提示椎管前方或后方有压迫存在。

2.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时,造影剂柱的前方或后方有明显的压迫,正位片造影剂柱呈毛刷状,侧位片呈鸟嘴状狭窄,但改变体位时造影剂柱可沿一侧蛛网膜下腔呈细线样通过,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三) CT表现CT能较好地显示颈椎管的横断面,可清晰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并可方便地测量骨性椎管的狭窄程度。

单纯先天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表现为椎弓发育性短小、骨性椎管正常三角形消失、椎管矢状径变小、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囊变形、脊髓变扁。

严重者整个椎管矢状径可明显变窄,使整个硬膜囊呈新月形改变。

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在CT平扫横断面上,表现为骨性椎管正常形态改变,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囊变形。

CT平扫可获得较准确的骨性椎管矢状径,Epstein认为颈椎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时,即可诊断为椎管狭窄。

国内作者认为颈椎椎管矢状径小于11mm,椎管与椎体的比值小于0.75时,才可诊断为椎管狭窄。

而我们认为,不应单纯根据椎管径线测量来诊断椎管狭窄,而应全面考虑椎管的形态,以及硬膜囊的形态、大小与椎管大小的关系来确立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即观察椎管形态,测量椎管与硬膜囊的比例关系比单纯测量椎管的绝对值更有意义。

CT因空间分辨率较高,可明确测量两者的比例关系,对本病的诊断较其他检查方法有较大优势。

各种原因造成的椎管狭窄,除骨性椎管的改变外,CT图像上还可观察到椎管内结构的受压、变形等改变,以明确发病原因。

颈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向后可压迫硬膜囊及脊髓,向侧方可压迫神经根,造成椎管容积减小。

后纵韧带钙化、骨化等也可压迫硬膜囊,使椎管矢状径变小。

钩突或小关节突骨质增生肥大可导致椎管及侧隐窝变窄,小关节突变尖、前突。

黄韧带肥厚凸向椎管内,从后方压迫椎管使其横断面变扁,并可造成侧隐窝狭窄。

外伤后椎体滑脱、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骨折骨片或手术后瘢痕增生、植骨片等也可向后凸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并占据椎管容积使椎管变窄。

CTM可较好地了解硬膜囊受压情况,准确地显示颈椎椎管管腔与内容物的关系,较CT平扫可更好地反映颈椎管狭窄的病理解剖特点。

CTM可明确现实蛛网膜下腔受压变形或消失和脊髓受压变形,并可准确地测量出狭窄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的矢状径,同时还可现实造成椎管狭窄的其他原因。

(四) MRI表现MRI可显示颈椎的三维结构,了解颈椎管内外的解剖情况,尤其矢状位T2WI可很好地显示硬膜囊的受压情况,对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可提供准确的依据。

发育性椎管狭窄表现为颈椎管均匀性狭窄,硬膜囊前、后间隙变小,脊髓腹背侧蛛网膜下腔减小或消失,轻度退行性改变即可引起脊髓的压迫变形。

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在MRI上可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和脊髓受压、变形情况,并可发现引起颈椎管狭窄的原因。

1.颈椎管狭窄症髓外改变(1)椎间盘变性,呈低信号;(2)椎间盘向后突出;(3)椎体骨赘形成;(4)后纵韧带骨化;(5)黄韧带肥厚;(6)硬膜囊受压;(7)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

2. 颈椎管狭窄症脊髓改变(1)脊髓受压变形;(2)脊髓内部信号异常,提示脊髓水肿、软化、囊变、空洞形成或出血等改变。

T2WI正中央矢状位显示颈椎管狭窄最优越,表现为脊髓腹背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和(或)伴有脊髓的压迫变形,可伴有脊髓内部信号的异常,并可判断脊髓压迫的来源和方向。

颈椎椎管各节段精髓腹背侧间隙、颈髓、颈髓背侧间隙及颈髓硬膜复合体矢状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以病变节段最为明显。

3.MRI测量我们对100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MRI测量,发现颈椎管蛛网膜下腔前后径≤10mm时,颈髓受压,同时发现在椎间盘水平颈髓受压程度明显高于颈椎体中部水平。

脊髓前后径≤6.0mm时,提示中上颈段脊髓明显受压;颈髓前后径与横径比≤0.45时,颈髓受压变扁平。

与张伟国的测量结果一致。

此外,张宝庆等还提出颈髓横断面近似面积≤80mm2为颈段脊髓萎缩或缩小的标准。

MRI尽管在反映颈椎骨性管道方面不如CT和X线平片,但在描述压迫因素,反映椎管及内容物硬膜脊髓复合体及神经根的相互关系,尤其在显示颈髓受压状态和内部信号改变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灵敏。

颈椎管狭窄症的MRI特征性表现为颈髓的代偿空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伴有或不伴有脊髓的受压变形及髓内信号的改变。

颈椎管狭窄症MRI表现与临床有密切的关系,一般MRI所示狭窄程度重者临床症状亦重,多节段者重于单节段者,前后双向狭窄者重于单向者。

但有时影像上的颈椎管狭窄并不等同于临床上的颈椎管狭窄症,因此,MRI须与CT和X线平片有机结合才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管狭窄症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CT和MRI可见到明显的椎间盘突出,而颈髓腹侧间隙、颈髓、颈髓背侧间隙及颈髓硬膜复合体矢状径均无明显缩小。

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和脊髓时,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脊髓的受压变形及髓内信号异常,引起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侧位X线平片椎体后部见有长条状钙化影,可连续或断续,多累及多个椎体节段。

CT上椎体后方可有条索状钙化、骨化块影,脊髓常有较明显的压迫。

MRI显示椎体后方出现长条状长T1、短T2异常信号,压迫硬膜囊和脊髓。

3.椎管内肿瘤 X线可有椎弓根变薄、距离增宽、椎间孔扩大、椎体骨质破坏等骨改变;脊髓造影可见有充盈缺损影及杯口样改变;CTM可见椎管内有异常密度软组织块影,硬膜囊可受压移位或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