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合集下载

2023年春上海七年级下数学辅导讲义(沪教版)第11讲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判定(讲义)解析版

2023年春上海七年级下数学辅导讲义(沪教版)第11讲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判定(讲义)解析版

第11讲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判定本节主要针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讲解,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个判定定理,要求同学们可以达到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说明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本节课是几何说理的基础,综合性不高,相对简单.模块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知识精讲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相关的概念(1) 全等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如下图所示:已知:△ABC ≌DFE ,A 与D ,B 与F 是对应顶点,则:(C 与E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有:AB 与DF ,AC 与DE ,BC 与FE .对应角有:A D B F C E ∠∠∠∠∠∠与,与,与.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 ′B ′C ′全等,记作△ABC ≌△A ′B ′C ′,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 ′B ′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A B C D E F画三角形:确定三角形形状、大小的条件: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中的如下三个元素:两角及其夹边;两边及其夹角;三边.例题解析例1.(2019·上海浦东新区·)下列四组三角形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B.三个内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两条边和其中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面积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A【分析】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即可做出选择.【详解】解:A.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故A正确;B. 三个内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相似,不一定全等,故B错误;C. 两条边和其中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只有这个角是两边夹角三角形才全等,故C错误;D. 面积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D错误;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即全等三角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相等.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难度】★【答案】C【解析】A错,形状相同,大小也要相同;B错,面积相等不一定全等,反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D错,大小不一定相等.【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例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形状相同B.周长相等C.面积相等D.全等【难度】★【答案】C【解析】等底同高,所以面积相等.【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运用.例4.如图所示,△ABC≌△CDA,且AB=C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1=∠2B .AC =CA C .∠B =∠D D .AC =BC【难度】★【答案】D【解析】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及运用.例5.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B .已知两角和夹边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 .已知三边【难度】★【答案】C【解析】C 选项是边边角,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条件.【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例6.练习画出下列条件的三角形:(1) 画,ABC ∆使40,45,4A B AB cm ∠=︒∠=︒=;(2) 画,ABC ∆使6,8,10AB cm BC cm AC cm ===;(3) 画,ABC ∆使4,3,45AB cm AC cm A ==∠=︒;(4) 画,ABC ∆使8,5,50AB cm AC cm B ==∠=︒.例7.下列说法: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④在△ABC 和△DEF 中,若∠A =∠D ,∠B =∠E ,∠C =∠F ,AB =DE ,BC =EF ,AC =DF ,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可记作△ABC ≌△DEF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难度】★★【答案】B【解析】(1)错,大小不一定相等;(2)面积相等不一定全等,反例同底等高;(3)对;(4)对,故选B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例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也是对应角B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也是对应边C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是对应顶点D .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应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难度】★★【答案】C【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放置,使得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不对应的顶点重合.【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辨析能力,以及正确的举反例.例9.如图所示,ABE ADC ABC ∆∆∆和是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A .80°B .100°C .60°D .45°【难度】★★【答案】A【解析】设1=28x ∠,25x ∠=,33x ∠=,则36180x =,解得:5x =.1140∴∠=︒,225∠=︒,315∠=︒,22ABC ACB ∴∠∂=∠+∠212280=∠+∠=︒.【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翻折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例10.(2021·安仁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若ABC DEF △≌△,70A ∠=︒,50B ∠=︒,点 A 的对应点是D ,AB DE =,那么F ∠的度数是_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ABC DEF ≌,70A ∠=︒,50B ∠=︒,18060F C A B ︒︒∴==--=∠∠∠∠.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解相关性质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例11.(2020·福建泉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ABC≌△ADE,且点E在BC上,若∠DAB=30°,则∠CED=_____.【答案】15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ABC≌△ADE,∴∠B=∠D,∵∠BHE=∠DHA,∴∠BED=∠DAB=30°,∴∠CED=180°﹣∠BED=150°.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DEF的例12.(2020·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学校七年级期末)已知ABC DEF周长是32cm,DE=9cm,EF=12cm,则AB=_______, BC=______,CA=_____【答案】9cm 12cm 11cm【分析】作出图形,先求出D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解:∵△DEF的周长是32cm,DE=9cm,EF=12cm,∴DF=32-9-12=11cm,∵△ABC≌△DEF,∴AB=DE=9cm,BC=EF=12cm,DF=AC=11cm.故答案为:9cm;12cm;11cm.【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例13.(2020·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如图,ABC DEF120,20∠=︒∠=︒,则DB F∠=__________°.【答案】4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B=12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ABC≌△DEF,∴∠E=∠B=120°,∵∠F=20°,∴∠D=180°-∠E-∠F=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例14.(2019·海南七年级期末)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1+∠2=_______度.【答案】90【分析】根据网格特点可知两个三角形全等,故可求解.【详解】由网格的特点可知两个三角形全等∴∠2=∠3∴∠1+∠2=∠1+∠3=90°,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网格的特点.例15.(2019·山东泰安市·七年级期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 y =________.【答案】11【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x和y即可.【详解】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x=6,y=5∴x + y =11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例16.(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ABE≌△ACD,∠1=∠2,∠B=∠C,指出对应边和其他对应角.【答案】AB与AC,AE与AD,BE与CD是对应边;∠D与∠E是对应角.【分析】先根据△ABE≌△ACD,可以确定点A的对应点是A,点B的对应点是C,点D的对应点是E,然后根据对应顶点,结合图形即可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详解】∵△ABE≌△ACD,∠1=∠2,∠B=∠C,∴点A的对应点是A,点B的对应点是C,点E的对应点是D,∴∠E与∠D是对应角,AB与AC,BE与CD,AE与AD是对应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对于图形的全等来说,能够完全重合的部分是相互对应的,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图形将对应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免出现错误.例17.(2019·沂源县中庄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B=∠D=90°,△ABC≌△CDE,AB=6,BC=8,CE=10.(1)求△ABC的周长;(2)求△ACE的面积.【答案】(1)24;(2)50【分析】(1)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AC=CE,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ACB=∠CED,∠BAC=∠DCE,进而求出∠ACB+∠DCE=9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CDE∴AC=CE∴△ABC的周长=AB+BC+AC=24(2)∵△ABC≌△CDE∴AC=CE,∠ACB=∠CED,∠BAC=∠DCE又∠B=90°∴∠ACB+∠BAC=90°∴∠ACB+∠DCE=90°∴∠ACE=180°-(∠ACB+∠DCE)=90°∴△ACE的面积=150 2AC CE⨯⨯=【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需要熟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例18.如图,在矩形ABCD中,AE平分∠DAB交DC于点E,连接BE,过E作EF⊥BE交AD于F.(1)∠DEF和∠CBE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请找出图中与ED相等的线段(不另添加辅助线和字母),并说明理由.【难度】★★【答案】(1)相等;(2)ED BC AD ==.【解析】(1)90DEF CEB ∠+∠=︒,90CBE CEB ∠+∠=︒,DEF CBE ∴∠=∠(同角的余角相等)(2)AE 平分DAB ∠, 45DAE ∴∠=︒,DE AD ∴=. AD BC =, DE AD BC ∴==.【总结】考察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迅速的根据图形发现同角的余角相等,再 利用特殊的角度45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解题.例19.如图所示,30255ADF BCE B F BC cm ∆≅∆∠=︒∠=︒=,,,,14CD cm DF cm ==,.求:(1)1∠的度数;(2)AC 的长.【难度】★★【答案】(1)1=55∠°;(2)4AC cm =.【解析】(1)ADF BCE ≅,30A B ∴∠=∠=︒,AD BC =,155A F ∴∠=∠+∠=︒;(2)ADF BCE ≅,AD BC ∴=, 514AC AD CD cm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掌握,并且学会正确运用. 例20.如图,在△ABC 中,∠A :∠B :∠ACB =2:5:11,若将△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试旋转前后的△A ’B ’C ’中的顶点B ’在原三角形的边AC 的延长线上,求∠BCA ’的度数.【难度】★★【答案】40︒.【解析】设2A x ∠=,5B x ∠=,11ACB x ∠=,则18180x =, 解得:10x =,∴110BCA ∠=,70BCB '∠=.110A CB ''∠=, 40BCA '∴∠=.【总结】考察学生对旋转的理解,注意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例21.如图,已知△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AD 于点F ,交AE 的延长线于G ,∠ACB =1050,∠CAD =100,∠ADE =250,求∠DFB 和∠AGB 的度数.【难度】★★【答案】∠DFB =85︒,∠AGB =45︒.【解析】证明:ABC ADE ≅,25ADE ABC ∴∠=∠=︒,50CAB EAD ∠=∠=︒,10502585DFB ∴∠=︒+︒+︒=︒,1801102545AGB ∠=︒-︒-︒=︒.【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和内角和定理的综合 运用.例22.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 的度数为x ,∠ADE 的度数为y ,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3)∠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难度】★★★【答案】(1)AED A ED '≅,A A '∠=∠,AED A ED '∠=∠,ADE A DE '∠=∠;(2)11802x ∠=-,21802y ∠=-;(3)()1122A ∠=∠+∠. 【解析】(3)证明:∵()180A x y ∠=-+,1+2=3602()x y ∠∠-+,∴()1122A ∠=∠+∠. 【总结】本题一方面考查翻折的性质,另一方面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的运用.例23.如图(1)所示,把△ABC 沿直线BC 移动线段BC 那样长的距离可以变到△ECD 的位置;如图(2)所示,以BC 为轴把△ABC 翻折180°,可以变到△DBC 的位置;如图(3)所示,以点A 为中心,把△ABC 旋转180°,可以变到△AED 的位置,像这样,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在全等变换中可以清楚地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以上的三种全等变换分别叫平移变换、翻折变换和旋转变换,问题:如图(4),△ABC ≌△DEF ,B 和E 、C 和F 是对应顶点,问通过怎样的全等变换可以使它们重合,并指出它们相等的边和角.AB CD E (1)AB C D (2)AB C D E (3)A B C (4)D E F【难度】★★★【答案】翻折变换,平移变换或旋转变换,平移变换.【解析】AB ED =,BC EF =,AC DF =.【总结】考察学生对图形的运动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空间想象. 模块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精讲本模块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4个判定定理,主要是已知条件为“两边及夹角对应 相等(SAS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ASA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 )”“三边对应相等(SSS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题解析例1.如图,已知∠B =∠D ,∠1=∠2,AC =AE ,说明△ABC ≌△ADE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12∠=∠,12DAC DAC ∴∠+∠=∠+∠,即BAC DAE ∠=∠.在ABC 和DAE 中,B D BAC DAE AC AE ∠=∠⎧⎪∠=∠⎨⎪=⎩, ∴△ABC ≌△ADE (A.A.S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掌握.例2.如图,已知∠C =∠E ,BE =CD ,说明△ABE 与△ADC 全等的理由,AB 与AD相等吗?为什么?【难度】★【解析】证明:在ABE 和ADC 中,A A C E BE CD ∠=∠⎧⎪∠=∠⎨⎪=⎩,ABE ADC ∴≅(A.A.S ), AB AD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3.如图,已知AD =BC ,AE =BE .说明AC =BD ,∠C =∠D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AD BC =,AE BE =,DE CE ∴=.在ACE 和BDE 中,AE BE =AEC BED ∠=∠,ACE BDE ∴≅(S.A.S )AC BD ∴=,C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4如图,已知AB =CD ,AD =BC ,说明∠A =∠C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连接BD在ABD 和CDB 中,AB CD AD BC BD DB =⎧⎪=⎨⎪=⎩, (..)ABD CDB S S S ∴≅A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5.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B 、D 、E 、F 在一条直线上,且AE ∥CF ,说明△ADE 与△CDF 全等的理由.【难度】★★【解析】//AE CF , E EFC ∴∠=∠.∵BD 是△ABC 的中线, ∴AD CD =.在ADE 和CDF 中,ADE FDC AD CD ⎪∠=∠⎨⎪=⎩, ADE CDF ∴≅(A.A.S ).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掌握.例6.如图,已知AC ∥BD ,AC =BD ,(1)说明△AOC 与△BOD 全等的理由;(2)说明EO =FO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1)//AC BD ,C D ∴∠=∠.在AOC 和BOD 中,C D AOC BOD AC BD ∠=∠⎧⎪∠=∠⎨⎪=⎩, AOC BOD ∴≅(A.A.S ); (2)AOC BOD ≅, CO DO ∴=.在CEO 和DFO 中,C D CO DOCOE DOF ∠=∠⎧⎪=⎨⎪∠=∠⎩, ()CEO DFO ASA ∴≅, EO FO ∴=.【总结】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7.如图,CD ⊥AB 于D ,BE ⊥AC 于E ,OD =OE ,说明AB =AC 的理由.【难度】★★【解析】CD AB BE AC ⊥⊥,, 90BDC DEC ∴∠=∠=︒.在BDO 和CEO 中,DO EODOB COE ⎪=⎨⎪∠=∠⎩, (..)BDO CEO A S A ∴≅. DO EO ∴=,B C ∠=∠, BO CO =, BE CD ∴=.在ABE 和ACD 中,A A BE CDBC ∠=∠⎧⎪=⎨⎪∠=∠⎩, ∴ABE ≌ACD (A.S.A ), AB 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掌握,注意利用多次全等. 例8.如图,已知AD ∥BC ,BF ∥DE ,AE =CF .(1) △ADE 与△CBF 全等吗,为什么?(2) 说明AB =CD 的理由;(3) 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难度】★★【解析】证明:(1)全等,//AD BC , DAC ACB ∴∠=∠.//BF DE ,DEF BFE ∴∠=∠, AED BFC ∴∠=∠.在AED 和BFC 中,DAC ACB AE CF AED BFC ∠=∠⎧⎪=⎨⎪∠=∠⎩, (..)ADE CBF A S A ∴≅;(2)ADE CBF ≅, AD BC ∴=.在ABC 和ADC 中AD BC DAC ACB AC AC =⎧⎪∠=∠⎨⎪=⎩,(..)ABC ADC S A S ∴≅,AB 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AED CFB ≅;DEC BFA ≅;ABC CDA ≅.【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例9.如图,已知AB =CD ,BM =CM ,AC =BD ,说明AM =DM 的理由.【难度】★★【解析】在ABC 和BCD 中,AB CD AC BD BC BC =⎧⎪=⎨⎪=⎩, (..)ABC DCB S S S ∴≅, ABC BCD ∴∠=∠,在ABM 和DCM 中,AB CD ABC BCD BM CM =⎧⎪∠=∠⎨⎪=⎩,(..)ABM DCM S A S ∴≅, AM DM ∴=.【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利用多次全等进行证明. 例10.如图,∠1=∠2,AC =BD ,E 、A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说明:∠CAD =∠DBC 的理由.【难度】★★【解析】12∠=∠, CAB DBA ∴∠=∠.在CAB 和DBA 中,AC BD CAB DBA AB AB =⎧⎪∠=∠⎨⎪=⎩, (..)CAB DBA S A S ∴≅,CBA DAB ∴∠=∠,又CAB DBA ∠=∠,CAD DBC ∴∠=∠.【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角的和差的综合运用.例11.如图所示,AB =AC ,CE =BE ,连结AE 并延长交BC 于D ,说明AD ⊥BC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在ABE 和ACE 中,AB AC BE CE AE AE =⎧⎪=⎨⎪=⎩,(..)ABE ACE S S S ∴≅,BAD CAD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 (..)ABD ACD S A S ∴≅,90ADB ADC ∴∠=∠=, AD BC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综合运用,通过多次全等得到垂直. 例12.如图所示,BE 、CD 相交于O ,AB =AC ,AD =AE ,说明OD =OE 的理由.【难度】★★【解析】证明:在ADC 和AEB 中,AD AE A A AB AC =⎧⎪∠=∠⎨⎪=⎩, ∴(..)ADC AEB S A 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 CA =,AD AE =,BD CE ∴=.在BDO 和CEO 中,DOB COE ∠=∠B C ∠=∠BD CE =(..)BDO CEO A A S ∴≅, OD O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综合运用,注意对全等的多次运用. 例13.(2019·上海奉贤区·七年级期末)阅读并填空: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D 是边AC 延长线上的一点,E 在边AB 上且联接DE 交BC 于O ,如果OE OD ,那么CD BE =,为什么?解:过点E 作EF AC 交BC 于F所以ACB EF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OEF ∠=∠(________)在OCD 与OFE △中()________COD FOE OD OED OEF ⎧∠=∠⎪=⎨⎪∠=∠⎩所以OCD OFE △≌△,(________)所以CD FE =(________)因为AB AC =(已知)所以ACB B =∠∠(________)所以EFB B ∠=∠(等量代换)所以BE FE =(________)所以CD BE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角的关系,然后证明OCD OFE △≌△,写出证明过程和依据即可.【详解】解:过点E 作//EF AC 交BC 于F ,∴ACB EF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O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OCD 与OFE △中()()()COD FOE OD OED OEF ⎧∠=∠⎪=⎨⎪∠=∠⎩对顶角相等已知已证, ∴OCD OFE △≌△,(ASA )∴CD F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B AC =(已知)∴ACB B =∠∠(等边对等角)∴EFB B ∠=∠(等量代换)∴BE FE =(等角对等边)∴CD 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由平行线的性质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进行证明.例14.(2019·上海市民办新竹园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点D 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DE ⊥GF ,交AB 于点E ,连接EG ,EF.(1)说明:BG=CF ;(2)BE ,CF 与EF 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由BG ∥AC 得出∠DBG=∠DCF,从而利用ASA 得出△BGD 与△CFD全等,进一步证得结论(2)根据△BGD与△CFD全等得出GD=FD,BG=CF,再又因为DE⊥GF,从而得出EG=EF,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详解】(1)∵BG∥AC∴∠DBG=∠DCF又∵D为BC中点∴BD=CD又∵∠BDG=∠CDF∴△BGD≅△CFD(ASA)∴BG=CF(2)能证明如下:∵△BGD≅△CFD∴BG=CF,GD=DF又∵DE⊥GF∴GE=EF∵BE,BG,GE组成了△BGE∴BE,BG,GE三边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同理,与BG,GE相等的两边CF,EF与BE三条线段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BE,CF,EF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及性质是关键例15.(2018·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在边BC、AC、AB上,且FD=DE,BF=CD,∠FDE=∠B,请说明∠B=∠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B+∠DFB ,再根据∠FDE=∠B ,证明∠DFB=∠EDC ,然后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DFB 与△EDC 全等,根据此思路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证明:∵∠FDC=∠B+∠DF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即∠FDE+∠EDC=∠B+∠DFB又∵∠FDE=∠B (已知)∴∠DFB=∠EDC在△DFB 与△EDC 中FB=ED (已知),∠DFB=∠EDC ,BF=CD (已知)∴△DFB ≌△EDC (SAS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理清证明思路是写出理由与步骤的关键.例16.(2019·上海浦东新区·)公园里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其中AB CD ∥,在AB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是BC 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 ,F ,M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提示:可通过证明180EMF =∠)【分析】先根据SAS 判定△BEM ≌△CFM ,从而得出∠BME=∠CMF.通过角之间的转换可得到E ,M ,F 在一条直线上.【详解】证明:∵AB CD ∥(已知)∴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EBM △与FCM △中,BE CF B CBM CM =⎧⎪∠=∠⎨⎪=⎩(已知)(已证)(中点的意义)∴(...)EBM FCM S A S △≌△∴BME CM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80BMF CMF +=∠∠(平角的意义)∴180BMF BME ∠+∠=(等量代换)∴E ,M ,F 三点共线(平角的意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关键是共线的证明方法. 例17.(2019·上海浦东新区·)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 OC =,试说明AO BC ⊥的理由.【分析】先证明AOB AO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O CAO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证明:在AOB 与AOC △中,AB AC OB OCAO AO (已知)(已知)(公共边)=⎧⎪=⎨⎪=⎩∴(...)AOB AOC S S S △≌△∴BAO CA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 AC =(已知)∴AO BC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例18.(2018·上海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点E 、F 位于线段AC 上,且 AF=CE , AB ∥CD , BE ∥DF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几何证明中经常出现,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比如,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记作“△ABC≌△DEF”。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这意味着,如果△ABC ≌△DEF,那么 AB = DE,BC = EF,AC = DF。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A =∠D,∠B =∠E,∠C =∠F。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例如,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长度相等,对应的中线长度相等,对应的高的长度也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必然相等。

而由于对应边和对应高都相等,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可得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SSS(边边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ABC 和△DEF 中,AB = DE,BC = EF,AC = DF,那么就可以判定△ABC ≌△DEF。

2、 SAS(边角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ABC 和△DEF 中,AB = DE,∠B =∠E,BC = EF,那么△ABC ≌△DEF。

3、 ASA(角边角)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在△ABC 和△DEF 中,∠A =∠D,AB = DE,∠B =∠E,就能够得出△ABC ≌△DEF。

4、 AAS(角角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

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4. 常见的一个三角形经过变换得到另一个全等三角形。

(1)平移(2)翻折(3)旋转5.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条件:(1)需要三个条件;(2)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

注意:“边边角”不一定成立。

反例:如图,△ABC与△ABC'中,AB=AB,AC=AC',∠ABC=∠ABC',但△ABC与△ABC'不全等。

【解题方法指导】例1. (2005年安徽)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分析:由AB∥DE,可以得到∠A=∠D;由AF=DC,可以得到AC=DF;由AB=DE,由“SAS”可以得到△BAF≌△EDC,及△BAC≌△EDF由此又可以得到BF=EC,BC=EF,FC又是公共边,可证△BFC≌△EFC证明:在△BAF与△EDC中,∵AB∥DE∴∠A=∠D又AB=DE,AF=DC∴△BAF≌△EDC(SAS)评析: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设法找齐三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条件是边,因此先找出给出的条件(如AB=DE,AF=DC);然后发展条件,继续得到有关信息(如由AB∥DE⇒∠A=∠D;由AF=DC⇒AC=DF)例2. 如图,B是AC上一点,DA⊥AC,EC⊥AC,DB=BE。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知识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知识归纳

第四章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SAS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AASHL(适用于RtΔ)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作三角形一、三角形概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ΔABC”,读作“三角形ABC”.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BC、AC,有时也用a,b,c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来表示;4、∠A、∠B、∠C为ΔABC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a—b<c,a-c<b,b-c 〈a.2、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1)当a+b>c,a+c>b,b+c〉a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2)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a b c a b-<<+.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5、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都具有三边关系和三内角之和为1800的性质。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形状之一,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定理。

其中,全等性质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指的是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全等性质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全等性质的应用。

一、全等性质的定义对于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如果它们的对应边长相等,即AB=DE,BC=EF,AC=DF,并且对应角度也相等,即∠A=∠D,∠B=∠E,∠C=∠F,那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是全等的。

全等性质可以用符号≌表示,即ABC≌DEF。

二、全等性质的判定为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我们可以利用下列常用的判定方法:1. SSS判定法(边-边-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2. SAS判定法(边-角-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与其相邻的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3. ASA判定法(角-边-角)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4. RHS判定法(斜边-直角边-斜边)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通过以上四种判定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三、全等性质的应用全等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三角形的构造利用全等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全等的三角形。

例如,已知两条边和夹角大小,我们可以通过SAS判定法构造出全等的三角形。

2. 证明几何定理在证明几何定理时,我们常常利用全等性质来推导结论。

通过证明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几何定理。

3. 求解三角形的未知量当我们已知一些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时,利用全等性质可以求解出三角形其他未知量,如另外两个角度的大小、三角形的面积等。

4. 判定图形的全等除了三角形,全等性质在判定其他图形的全等时也是十分有用的。

我们可以利用全等性质来判断两个四边形、两个多边形甚至其他更复杂的图形是否全等。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14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14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例1、如图(1),已知AB=CD,AD=BC,O为AC的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若将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2)、(3)的情况时,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图(1)中∠1与∠2的关系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分析:要寻求∠1与∠2的关系,从直观上先判断出∠1=∠2,然后再说明结论成立的理由.由图形可知它们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所以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说明;另外,∠1,∠2正好是MN 截AD、BC得到的一对内错角,因而可从AD∥BC来说理.比较(2)、(3)与(1)的关系,图形的位置变了,仔细观察,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可知∠1仍然等于∠2,因为AD与BC 的平行关系始终没有改变.解:∠1与∠2具有相等关系,即∠1=∠2,理由如下:在△ACD与△CAB中∴△ACD≌△CAB∴∠DAC=∠BCA在△AOM与△CON中∴△AOM≌△CON,∴∠1=∠2若将过点O的直线旋转至图(2)、(3)的位置时,∠1=∠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在△ACD与△CAB中∴△ACD≌△CAB∴∠DAC=∠BCA.∴在△AOM与△CON中∴△AOM≌△CON∴∠1=∠2.如图(3)在△ACD与△CAB中∴△ACD≌△CAB,∴∠DAC=∠BCA∴AD∥BC,∴∠1=∠2.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C,D为AB上一点,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BE⊥CD 于E,求证:EF=CF-AF.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EF=CF-CE,而求证结论是EF=CF-AF,因此,只要证出CE=AF即可,而要证明CE=AF,只要证明△BEC和△CFA全等就可得到.证明:∵AC⊥BC,AF⊥FC,∴∠ACB=90°,∠F=90°即∠ACF+∠BCE=90°∵BE⊥FC,∴∠BEC=90°∴∠ACF=∠CBE在△AFC和△CBE中△AFC≌△CBE,∴BE=DF又EF=CF-CE,∴EF=CF-AF.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证明:(1)∵CF⊥AE,∴∠4=90°∠3+∠2=90°又∵∠1+∠3=90°∴∠1=∠2又∵DB⊥BC∴∠DBC=∠ACE=90°在△DBC和△ECA中∴△DBC≌△ECA∴DC=EA 即AE=CD(2)∵△DBC≌△ECA∴DB=EC又∵AE是BC边的中线又∵AC=CB,AC=12cm例4、如图所示,已知在四边形AB CD中,AB=DC,AD=BC,点E在BC上,点F在AD上,AF=CE,EF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O,请问O点有何特征.解:点O既是AC的中点,又是EF的中点.理由如下:在△ACD和△CAB中∴△ACD≌△CAB∴∠1=∠2在△AOF和△COE中∴△AOF≌△COE∴OA=OC,OF=OE∴O既是AC的中点,又是EF的中点.例5、如图,AD∥BC,AB∥DC,MN=PQ,求证:DE=BE.证明:∵AD∥BC,∴∠M=∠Q又∵AB∥DC,∴∠1=∠2,∠3=∠4又∵MN=PQ,∴MP=QN在△DMP和△BQN中∴△DMP≌△BQN∴DP=BN在△DEP和△BEN中∴△DEP≌△BEN∴DE=BE例6、已知: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线于E.求证:BD=2CE.证明:延长BA、CE交于点F.∵∠3=90°,∴∠5+∠F=90°又∵BE⊥CE,∴∠4=90°,∠7=90°∴∠1+∠F=90°,∠6=180°-90°=90°∴∠1=∠5在△ABD和△ACF中∴△ABD≌△ACF∴BD=FC在△BEF和△BEC中∴△BEF≌△BEC∴EF=EC∴FC=2EC∴BD=2EC例7、如图①所示,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E=FD.(2)答:(1)中的结论FE=FD仍然成立.如图,在AC上截取AG=AE,连结FG,因为∠1=∠2,AF为公共边,可证△AEF≌△AGF,所以∠AFE=∠AFG,FE=FG.由∠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可得∠2+∠3=60°.所以∠AFE=∠CFD=∠AFG=60°.所以∠CFG=60°.由∠3=∠4及FC为公共边,可得△CFG≌△CFD.所以FG=FD.所以FE=FD.例8、已知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连结AB、DC,E为OB的中点,F为OC的中点,连结EF(如图所示).(1)添加条件∠A=∠D,∠OEF=∠OFE.求证:AB=DC.(2)分别将“∠A=∠D”记为①,“∠OEF=∠OFE”记为②,“AB=DC”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解析:(1)证明:∵∠1=∠2,∴OE=OF.∵OB=2OE,OC=2OF,∴OB=OC.在△AOB和△DOC中,∴AB=DC.(2)命题1真,命题2假.详解:(Ⅰ)在△AOB和△COD中,∴△AOB≌△COD(AAS),∴OB=OC.(Ⅱ)如图,AB=DC,∠OEF=∠OFE,而∠A≠∠D.例9、此题有A、B、C三类题目,其中A类题4分,B类题6分,C类题8分,请你任选一类做,多做的题目不记分.(A类)已知:如图(1)所示,AB=AC,AD=AE,那么∠B=∠C.(B类)已知:如图(2)所示,CE⊥AB于点E,BD⊥AC于D,BD、CE交于点O,且AO 平分∠BAC,那么OB=OC.(C类)如图(3)所示,△BDA、△H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在BC上,BH的延长线与AC交于点E,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推理过程.(A类)证明:在△ABD和△ACE中,所以△ABD≌△ACE(SAS).所以∠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类)证明:因为AO平分∠BAC,∠EAO=∠DAO,又因为CE⊥AB于点E,BD⊥AC于点D,所以∠AEO=∠ADO=90°,OA=OA.所以△AEO≌△ADO(AAS).所以OE=OD.在△BOE和△COD中,所以△BOE≌△COD(ASA).所以OB=O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类)解:△BDH≌△ADC.推证如下:因为△BDA、△H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D=AD,∠BDH=∠ADC=90°,HD=CD.所以,△BDH≌△ADC(SAS).达标测试:1、已知:如图AB=DC,AC=DB,求证:OB=OC.证明:连结BC,在△ABC和△DCB中∴△ABC≌△DCB∴∠A=∠D在△AOB和△DOC中∴△AOB≌△DOC∴OB=OC2、如图,在△ABC中,∠C=90°,D、E分别为AC、AB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DE⊥AB.证明:在△AED和△BCD中∴△AED≌△BCD∴∠1=∠C又∵∠C=90°∴∠1=90°∴DE⊥AB3、如图,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AE=BF,CE=DF,求证:(1)DF//CE;(2)DE=CF.证明:(1)∵AD=BC,∴AC=BD在△AEC和△BFD中∴△AEC≌△BFD∴∠1=∠2∴DF//CE(2)在△DEC和△CFD中∴△DEC≌△CFD ∴DE=CF4、如图,AB=AC,BE=CE,求证:(1)AE平分∠BAC;(2)AD垂直平分BC.证明:(1)在△ABE和△ACE中∴△ABE≌△ACE∴∠1=∠2∴AE平分∠BAC(2)在△ABD和△ACD中∴△ABD≌△ACD∴BD=CD,∠3=∠4又∵∠3+∠4=180°∴∠3=90°∴AD⊥BC,即AD垂直平分BC.5、如图,△ABC中,AM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证明:延长AM到D,使MD=AM连结BD,∵AM是BC边上的中线,∴BM=MC在△ACM和△DBM中∴△ACM≌△DBM∴AC=BD又∵△ABD中AB+BD>AD而AD=2AM,∴【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C=AD,BC=BD,则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2、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E,给出3个论断:①DE=EF;②AE=CE;③FC∥AB.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其余一个论断为结论,可以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1个B.2个C.0个D.3个3、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只有乙 D.只有丙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ABM≌△CDN()A.∠M=∠N B.AC=BDC.AM=CN D.AM∥CN6、如图,AB=CD,AD=CB,AC、BD交于O,图中有()对全等的三角形A.2 B.3C.4 D.57、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A′B′C′全等的是()A.AC=A′C′,BC= B′C′,∠C=∠C′B.∠A=∠A′,BC= B′C′,AC= A′C′C.∠A=∠A′,∠C=∠C′,BC= B′C′D.AB= A′C′,BC= C′B′,AC= A′B′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腰长相等且都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各有两边长分别是5cm,4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④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对边对应相等.A.1 B.2C.3 D.49、如图,AB//DE,CD=BF,若△ABC≌△EDF,还需补充的条件可以是()A.AC=EF B.DF=BCC.∠A=∠E D.不用补充10、如图,∠1=∠2,∠C=∠D,AC、BD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DAE=∠CBE B.△DAE与△CBE不能全等C.CE=DE D.△AEB为等腰三角形CDBDC CBBCB11、(1)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AC,∠BAC=90°,过A的任一条直线AN,BD⊥AN于D,CE⊥AN于E,求证:DE=BD-CE.(2)如将直线AN绕A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它不经过△ABC的内部,再作BD⊥AN 于D,CE⊥AN于E,那么DE、DB、CE之间还存在等量关系吗?如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BD⊥AE,∴∠4=90°,∴∠1+∠3=90°.又∵∠2+∠3=90°,∴∠1=∠2,又∵CE⊥AE,∴∠5=90°.在△ABD和△CAE中,∴△ABD≌△CAE,∴BD=AE,AD=CE,∴BD-CE=AE-AD,即DE=BD-CE.(2)存在,即为DE=DB+CE,证明:∵∠2=90°,∠1+∠2+∠3=180°∴∠1+∠3=90°又∵BD⊥DE,CE⊥DE∴∠5=∠6=90°,∴∠3+∠4=90°∴∠1=∠4在ΔADB和ΔCEA中,∴ΔADB≌ΔCEA(AAS)∴DB=AE,AD=CE又∵DE=AD+AE,∴DE=DB+CE.12、如图所示,已知AD//BC,∠1=∠2,∠3=∠4,直线DC过点E交AD于点D,交BC于点C,求证:AD+BC=AB.分析:直接证AB=AD+BC较难,可以采用“截长法”,在AB上截取AF=AD,则只要证BC=BF即可,要证BC=BF,需证△EFB≌△ECB,而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有两个条件即∠3=∠4,BE=BE,还缺少一个条件,由作辅助线可知:△ADE≌△AFE.则证∠D=∠AFE.,又∠C与∠D互补,∠BFE与∠AFE互补,则推出∠BFE=∠C.于是可证得△EFB≌△ECB,从而证得原题成立.证明:在AB上截取AF,使AF=AD,连接EF.在△ADE和△AFE中,所以△ADE≌△AFE(SAS),所以∠ADE=∠A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为AD//BC(已知),所以∠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BFE+∠AFE=180°(平角的定义),所以∠BFE=∠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EFB和△ECB中,所以△EFB≌△ECB(AAS).所以BF=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AB=AD+BC.。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理解和掌握边边边、边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2.理解和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3.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判定方法一:边边边(SSS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书写格式①先写出所要判定的两个三角形。

②列出条件:用大括号将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分别写出。

③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在△ABC 和 △A ′B ′C ′中,∵AB =A ′B ′,BC =B ′C ′,AC =A ′C ′,∴△ABC≅△A ′B ′C ′(SSS ).书写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书写全等的过程中,等号左边表示同一个三角形的量,等号右边表示另一个三角形的量。

如上图,等号左边表示△ABC 的量,等号右边表示 △A ′B ′C ′的量。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 。

求作: ∠A ′O ′B ′,使 ∠A ′O ′B ′=∠AOB .作法:如上图所示,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OA ,OB 于点 C ,D 。

②画一条射线( O ′A ′,以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 O ′A ′于点 C ′.③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上一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 D ′.④过点。

D ′画射线 O ′B ′,则 ∠A ′O ′B ′=∠AOB .题型一 利用SSS 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C DB =,要用“SSS ”判定ABC DCB @V V ,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答案】AB D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详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ABC V 和DCB △中,AC DB BC BC AB DC =ìï=íï=î,∴()SSS ABC DCB @V V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如图,已知AC DB =,要使得ABC DCB @V V ,根据“SSS ”的判定方法,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答案】AB DC=【分析】要使ABC DCB @V V ,由于BC 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 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 DC =.在ABC V 和DCB △中AB DC BC CB AC BD =ìï=íï=î,∴()ABC DCB SSS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AB DC =,若要用“SSS ”证明ABC DCB △△≌,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AC BD=【分析】由图形可知BC 为公共边,则可再加一组边相等,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B DC =,BC CB =,∴可补充AC DB =,在ABC V 和DCB V 中,AB DC BC CB AC DB =ìï=íï=î,∴ABC V ≌()SSS DCB V ;故答案为:AC D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SSS 综合如图,点E 、点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B C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E CDF △≌△,推出B D Ð=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证明:∵BF DE =,∴BE DF =,在ABE V 和CDF V 中,AB DC AE CF BE DF =ìï=íï=î,∴()SSS ABE CDF V V ≌,∴B D Ð=Ð,∴AB C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已知:如图,RPQ D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Ð.【分析】先根据M 为PQ 的中点得出PM QM =,再由SSS 定理得出PRM QRM V V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M Q 为PQ 的中点(已知),PM QM \=,在RPM △和RQM V 中,RP RQ PM QM RM RM =ìï=íï=î,(SSS)RPM RQM \V V ≌,PRM QRM \Ð=Ð(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即RM 平分PRQ 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求证:A C Ð=Ð.【分析】连接BD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加之一个公共边BD ,则可利用SSS 判定ABD C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详解】证明:连接BD ,AB CB =Q ,BD BD =,AD CD =,SSS ABD CBD \≌()V V .A C \Ð=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HL 等.题型三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1)在A Ð的内部利用尺规作CED A Ð=Ð(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判断直线DE AB 与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即可求解.(2)根据图形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1)解:如图所示,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 则CED Ð即为所求;(2)∵CED A ÐÐ=,∴DE AB ∥.故答案为:DE 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尺规作图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如图,已知Ðb 和线段a ,求作ABC V ,使B b Ð=Ð,2,AB a BC a==【分析】先画射线BP ,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与射线BP 交于点D ,再画DA a =,再以b 的顶点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交b 的两边分别为E ,F ,再以D 为圆心,EF 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C ,再连接A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BC V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三角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是解本题的关键.2.已知a Ð.求作CAB a Ð=Ð.(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按照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详解】解:如图,CAB Ð为所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熟知相关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判定方法二:边角边(SAS )1.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第 1 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知识梳理】1、全等图形: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三角形的观点与表示: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互相重合的极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极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均分线相等,面积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1)边角边定理 (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 (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 ( 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 ( AAS ) :两个角和此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 ( HL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诊疗自测】1、假如ABC≌Δ DBC,则 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DBC的对应角是_____,∠ DCB的对应角是_____.2、如图,已知△ABE≌△ DCE, AE=2 cm, BE=1.5 cm,∠ A=25°,∠ B=48°;那么 DE=_____cm,EC= _____cm,∠C= _____°;∠D= _____°.C 和点E,点 B 和点D 分别是对应点,则另一3、假如△ABC和△ DE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点组对应点是,对应边是,对应角是,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式子是.【考点打破】种类一:全等形例 1、由同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两张五寸照片的图案 _____全等图案,而由同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 ____全等图形。

(填“是”或许“不是”)种类二:全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例 2、如图,点 E,F 在线段 BC 上,△ ABF 与△ DCE 全等,点 A 与点 D ,点 B 与点 C 是对应极点, AF 与 DE 交于点 M ,则∠ DCE= ()A .∠B B.∠ A C.∠ EMF D .∠ AFB例 3、如图,△ ABE 和△ ADC 是△ 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 180°形成的,若∠ BAC :∠ABC :∠ BCA=28 : 5: 3,则∠α的度数为()A . 90° B. 85° C. 80° D. 75°种类三:全等三角形的判断(SSS)例 4、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己知角的作图印迹如下图,则作图的依照是()A . SSS B. SAS C. ASA D. AAS例 5、已知:如图 2- 1,△ RPQ 中, RP= RQ, M 为 PQ 的中点.求证: RM 均分∠ PRQ.剖析:要证 RM 均分∠ PRQ,即∠ PRM= ______,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M 为 PQ 的中点(已知),∴______= ______在△ ______和△ ______中,RP RQ(已知 ),PM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PRM = ______( ______).即 RM.例 6.已知:如图, AD =BC. AC= BD .试证明:∠ CAD =∠ DBC .种类四:全等三角形的判断(SAS)例 7. 已知:如图3-1,AB、CD订交于O点,AO=CO,OD=OB.求证:∠ D=∠ B.剖析:要证∠ D=∠ B,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在△ AOD 与△ COB 中,AO CO ( ),______ ______( ),OD ______( ),∴△ AOD ≌△ ______ ().∴∠D=∠ B ( ______).例8、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下图),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可是尺子不可以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方法了.她拿来了两根长度同样的细木条,而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同,木条能够绕中点转动,这样只需量出AB 的长,就能够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何吗?请说明原因.(木条的厚度不计)例 9、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C= ∠ EBD=90 °),连结 AE 、 CD,试确立 AE 结论.(A 、B、D 三点共线,AB=CB ,EB=DB ,与 CD 的地点与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种类五:全等三角形的判断(AAS和 ASA)例 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坏成了 3 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整同样的玻璃,同学小明知道只需带③ 去就行了,你知道此中的道理是()A . SAS B. SSA C. ASA D. HL例 11.如图,已知△ ABC的六个元素,则以下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例 12、已知:如图,PM = PN,∠ M=∠ N.求证: AM= BN.剖析:∵ PM= PN,∴要证AM=BN,只需证PA= ______,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在△ ______与△ ______中,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PA= ______ ().∵PM=PN (),∴PM - ______= PN- ______,即 AM = ______.例 13、已知: AB ⊥ AE ,AD ⊥ AC ,∠ E=∠ B, DE=CB .求证: AD=AC ..例 14、如图,在△ ABC中,∠ ACB=90°, AC=BC,BE⊥CE于点 E. AD⊥CE于点D.求证:△ DEC≌△ CDA.种类六:全等三角形的判断(HL)例 15. 已知在△ ABC和△ DEF中 , ∠ A=∠D=90°, 则以下条件中不可以判断△ABC和△DEF全等的是 ( )A.AB=DE,AC=DFB.AC=EF,BC=DFC.AB=DE,BC=EFD.∠C=∠ F,BC=EF例 16、如下图,在△ ABC中,∠ C=90°, DE⊥AB 于点 D, BD=BC,若 AC=6,则AE+DE=_____BDAE C【易错优选】1、如下图,△ABC ≌△ DEC,则不可以获得的结论是()A . AB=DEB .∠ A= ∠ D C. BC=CD D .∠ ACD= ∠ BCE2、如图,梯形 ABCD中,AD∥BC,点 M是 AD的中点,且 MB=MC,若 AD=4,AB=6,BC=8,则梯形 ABCD的周长为()A.22 B.24 C.26 D. 28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 ABC+∠ DFE=__________度【精髓提炼】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找夹角SAS已知两边 SS找直角HL找另一边SSS边为角的对边→找随意一角→AAS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SA已知一边一角 SA边就是角的一条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AAS找该角的另一边→ SAS找两角的夹边ASA已知两角 AA找随意一边AAS备注:找寻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 ( 或最大角 ) 是对应边 ( 或对应角 ) ,一对最短边 ( 或最小角 ) 是对应边 ( 或对应角 )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图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本节训练】训练【 1】如图, E 为线段 BC 上一点, AB ⊥BC,△ ABE ≌△ ECD ,判断 AE 与 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训练【 2】如图,点A、F、C、D在同向来线上,点 B 和点 E 分别在直线 AD的双侧,且 AB=DE,∠ A=∠ D,AF= DC.求证: BC∥EF.训练【 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1 等于度.【训练 4】.如图,∠ BAC= ∠DAE ,∠ ABD= ∠ ACE ,AB=AC .求证: BD=CE .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①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此中正确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DE=BC,以D、 E 为两个极点作地点不一样的三2、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能够画出[ ] .A.2 个B.4 个C.6 个D.8 个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周长和面积都同样的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同样;C、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同样的两个三角形;D、全等三角形的边都相等4、以下两个三角形中,必定全等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 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个角是 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如图,△ ABC与△ 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D,若△ ABC不动,将△ BDE绕点CD的大小关系为( )B 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A.AE=CD B . AE>CD C.AE<CD D.没法确立ECA B D6、如图,已知 AB=AD,那么增添以下一个条件后,仍没法判断△ABC≌△ ADC的是()A.CB=CD B .∠ BAC=∠DAC C.∠ BCA=∠ DCA D.∠ B=∠D=90°二、填空题6、如图,在△ ABC 中,AD⊥ BC 于 D,BE⊥ AC 于 E,AD 与 BE 订交于点F,若 BF=AC,则∠ ABC=_______7、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极点 B 在直线 PQ上,AD⊥ PQ于 D,CE⊥PQ 于 E,且 AD=2cm,DB=4cm,则梯形 ADEC的面积是 _____ .8、(着手操作实验题)如下图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表示图:(1)将直角三角板 ABC的 AC边延伸且使 AC固定;(2)另一个三角板 CDE?的直角极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极点重合;(3)延伸 DC,∠PCD与∠ ACF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 1=30°,∠ ACF为多少?三、简答题9、如图,已知AB=AC ,∠ 1=∠ 2,AD=AE ,求证:∠ C=∠ B.10、如图,在△ ABC中, AD是∠ BAC的均分线, DE、DF分别是△ ABD和△ ACD的高线,求证: AD⊥EF。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和SAS)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和SAS)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和SAS)【知识要点】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相等.3.判定:(1)边边边公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典型例题】例1. 如图,在△ABC 中,∠C=90°,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D=BD ,AE=BC ,DE=DC ,求证:DE ⊥AB例2. 已知如图,AE=CF ,AD ∥BC ,AD=CB ,问△ADF 与△CBE 全等吗?并说明理由.例3. 如图,已知AB ⊥AC ,AD ⊥AE ,AB=AC ,AD=AE.求证:(1)BE=DC ;(2)BE ⊥DCADFECB A EDB C例4. 如图,AD ∥BC ,且AD=BC ,AE ⊥AD ,AB ⊥AF ,且AF=AB ,AE=AD.求证:AC=EF例5.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EAF ,EF AH ⊥.求证:AH AD =.ABCDEFAADE PQ CB【初试锋芒】1、已知△ABC ≌△DEF ,△ABC 的周长是30cm ,AB=8cm ,BC=12cm ,则DF= ,EF=2、三角形具有 性,即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则这个三角形的 、 就完全确定了.3、如图1,B 、C 、D 、E 在一条直线上,且BC=DE ,AC=FD ,AE=FB ,则△ACE ≌ ,理由是 ,∠ACE= ,理由是 .4、如图2,若∠1= ∠2,加上条件 ,得出△ABC ≌△BAD ,其依据是“SAS ”5、如图3,已知AD ∥BC ,欲证△ABD ≌△CDB ,根据“SAS ”知,须补充条件6、如图4,已知AE=AF ,AB=AC ,∠A=60°,∠B=24°,则∠BOE 的度数为7、已知:如图,AD ∥BC ,AE=CF ,AD=BC ,E 、F 在直线AC 上.求证:DE ∥BF8.如图所示,AB=AD ,AC=AE ,∠BAD=∠CAE.试证明:BC=DE.9.如图,AD=AE ,BD=EC ,求证:C B ∠=∠.12DCAB EFE 图11 2ABDC图2ADC B图3B EF CO图410.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AC 边上一点,且∠1=∠2,BD=CE.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11.如图,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在BE 上截取BP=AC ,在射线CF 上截取CQ=AB求证:(1)AP=AQ ;(2)AP ⊥AQABCFPQEAEC【大展身手】1.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AE AD =,EC BD =,DC BE =,求证:ABE ACD ∆≅∆2.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 ∥DB ,AF=BE ,OC=OD ,AC=DB .求证:DF=EC 且DF ∥EC3.如图,△ABC ≌△DBE ,AD ∥BC ,∠ABC=70°,求∠CBE 的度数DBCAEFOADEBCO4.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如图所示,在筝形ABCD中,AB=AD,BC=DC,AC,BD相交于点O.(1)试说明:1)△ABC≌△ADC;2)OB=OD,AC⊥BD;(2)如果AC=6,BD=4,求筝形ABCD的面积.5.(2008 河南)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1)已知△ABC中,AB=AC,P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P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AQ,使∠QAP=∠BAC,连结BQ、CP,则BQ=CP.”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1)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明BQ=CP.之后他将点P移到等腰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其他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2)给出证明.。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归纳总结 (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归纳总结 (无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运用知识清单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及周长面积均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考点扫描板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例1】 (四川遂宁)已知ABC ∆中,AB BC AC =≠,作与ABC ∆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例2】 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拓展延伸1】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cm ,912DE cm EF cm ==,,则AB = ,BC = ,AC = .板块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应用DCBA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SAS HL SSS →⎧⎪→⎨⎪→⎩找夹角已知两边 找直角 找另一边ASA AAS SAS AAS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 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已知一边一角 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这条边上的对角→ 找该角的另一边→ ASAAAS →⎧⎨→⎩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 找任意一边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由全等可得到的相关定理: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⑵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⑷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⑸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⑺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平移全等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 DE =.【例4】 如图,AC DE ∥,BC EF ∥,AC DE =.求证:AF BD =.【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AB CD ∥,AB CD =.求证:AD BC ∥.对称全等模型【例5】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拓展延伸2】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例6】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拓展延伸1】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基本旋转全等模型【例7】 (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结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C AD =.【例8】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A OB =,E 、F 为CD 上两点,AE BF ∥,CE DF =.求证:AC BD ∥.【例9】 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AP AQ =;⑵AP AQ ⊥.F DC BAM EDC BAK 字型模型【例10】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的点,且BE CF =.求证:AE BF ⊥.【拓展延伸】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AB 边上的点,GE EF ⊥,GE EF =.求证:BG CF BC +=.课后作业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对应角、周长、面积都分别 .2、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三边对应相等B .两边及其夹角相等C .两角和任一边对应相等D .三个角对应相等3、如图,ABC △中,90C 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6AB 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40 cmB .6 cmC .8cmD .10cmPDQCBEAEDCBA4、如图,△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B .35°C .30°D .25°5、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C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BCE FDE ∆∆≌.6、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7、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CD CE =,DCA ECB ∠=∠,求证DAE EBD ∠=∠.8、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M CD ⊥于M ,AN BE ⊥于N .求证:AM AN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知识清单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考点扫描“拉手”模型【例1】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例2】 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于M ,N 点.求证:CM CN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 平分AFB ∠.【拓展延伸2】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是中点,求证:是等边三角形.C AB ACM ∆CBN ∆D ANE BM CDE ∆等边三角形共顶点模型【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与等边共顶点于点.求证:.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问题【例4】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中点,.求证:为定值.【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绕正方形中点旋转,其交点为、,求证:.正方形旋转模型【例5】 、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且,,为垂足,求证:.ABC ∆DEC ∆C AE BD=ABC 90B =︒∠AB a =O AC EO OF ⊥BE BF+OGHK ABCD O E F AE CF AB +=E F ABCD BC CD 45EAF =︒∠AH EF ⊥H AH AB =【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点在线段上运动,平分交边于点.求证:.【例6】 以△ 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CFG ,求证:CE=BG ,且CE ⊥BG .对角和180°模型【例7】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o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o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ABCD 1F CD AE BAF ∠BC E AF DF BE =+OGFEDCA【例8】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BAD .求证:EF =BE FD;(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 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90︒12+FED CBA180︒12FEDB A课后作业1、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与相等的理由.2、(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是正方形的边上任意一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3、已知: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分别是、 的高.求证:.4、在等腰直角中,,,是的中点,点从出发向运动,交于点,试说明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5、如图,正方形中,.求证:.ABC ∆ADE ∆B C D CE AC CD+E ABCD AB D DF DE ⊥BC F DE DF=C AB ACM ∆CBN ∆CG CH ACN ∆MCB ∆CG CH=ABC ∆90ACB ∠=o AC BC =M AB P B C MQ MP ⊥AC Q MPQ∆ABCD FAD FAE ∠=∠BE DF AE +=6、等边和等边的边长均为1,是上异于的任意一点,是上一点,满足,当移动时,试判断的形状.全等三角形与中点问题知识清单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中线中位线相关问题(涉及中点的问题)见到中线(中点),我们可以联想的内容无非是倍长中线以及中位线定理(以后还要学习中线长公式),尤其是在涉及线段的等量关系时,倍长中线的应用更是较为常见.考点扫描倍长中线模型【例1】 在△ABC 中,9,5==AC AB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拓展延伸1】已知:ABC ∆中,AM 是中线.求证:1()2AM AB AC <+.ABD ∆CBD ∆E BE AD ⊥A D 、F CD 1AE CF +=E F 、BEF∆【例2】 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求证:<DAC DAB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 CD =,EF AC =.求证:EF ∥AB类倍长中线模型【例4】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ADB ∠,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EF +>.【拓展延伸1】在Rt ABC ∆中,90A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 FD ⊥.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位线的运用【例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AD 、EF 、B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 求证:AME BNE ∠=∠.【例6】 在四边形ABCD 中,设M ,N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求证()12MN AD BC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例7】 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课后作业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AE DE ⊥,AF DF ⊥,且AE AF =.求证:EDB FDC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AF 与EF 相等吗?为什么?3、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问题知识清单与角平分线相关全等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考点扫描角平分线基本性质与全等的关系【例1】 已知ABC ∆中,AB AC =,BE 、CD 分别是ABC ∠及ACB ∠平分线.求证:CD BE =.【例2】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拓展延伸2】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两边作垂线问题【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E ⊥于,并且1()2AE AB AD =+,则ABC ADC ∠+∠等于多少?【拓展延伸1】ABC ∆中,D 为BC 中点,DE BC ⊥交BAC ∠的平分线于点E ,EF AB ⊥于F EG AC⊥于G .求证:BF CG =.作角平分线的垂线问题【例4】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AB >,M 为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CF AD ⊥且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12MF AC AB =-.【例5】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取线段长度相等【例6】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课后作业1、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求:B C ∠∠的值.2、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分别为两底角的外角平分线,AD BD ⊥于D ,AE CE ⊥于E .求证:AD AE =.3、如图,已知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4、如图,180A 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① 探讨线段AB 、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 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及方法总结知识清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点或中线,倍长中线或倍长类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考点扫描截长模型【例1】 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例2】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补短”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例4】 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补形法【例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C ︒∠=∠=,AB AD =,若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BC CD+=___________.对称法【例6】 如图,ABC △中,由点A 作BC 边上的高线,垂足为D . 如果2C B ∠=∠,求证:AC CD BD +=.旋转法【例7】 正方形ABCD 中,E 为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在边CD 上任取一点Q ,连AQ ,过D 作DP AQ ⊥,交AQ 于R ,交BC 于P ,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 ,连OP OQ ,.求证:OP OQ ⊥.割补面积法【例8】 如图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B 上的中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于点D ,,求证:PE PF AD +=.【拓展延伸1】如图,点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A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PE CA ⊥的延长线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 ⊥于点D .PE 、PF 、AD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例9】 如图,点P 为正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PG AB ⊥于点G ,AD ⊥BC 于点D .PE 、PF 、PG 、AD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质+辅助线技巧说到初中数学,上学时最头疼的就是几何的证明题了,不知道大家对这块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呢?今天,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相关的一些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角形全等的证明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缺个角的条件:缺条边的条件:构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1.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当题目的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时,要想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辅助线。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①角平分线具有对称性;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关于角平分线常用的辅助线方法:(1)截取构全等如下左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D为OC上一点,F为OB上一点,若在OA上取一点E,使得OE=OF,并连接DE,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如上右图所示,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提示:在BC上取一点F使得BF=BA,连结EF。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15讲-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尺规作图、测距离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15讲-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尺规作图、测距离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尺规作图、测距离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HL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五种,即 SSS、SAS,ASA、AAS,HL. 3、判定条件的选择技巧 (1)上述五种方法是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但有些方法不可能运用.如 SSS,因为有两边对应相 等就能够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3)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 ①是有两边相等的,可以先考虑用 HL,再考虑用 SAS; ②是有一锐角和一边的,可考虑用 ASA 或 AAS. 例1、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即 BC=EF) ,左边滑梯的高度 AC 与右边滑梯的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 等,则∠ABC+∠DFE=________.分析: 本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证明 Rt△ABC≌Rt△DEF,由此,我们也知道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解: 由现实意义及图形提示可知 CA⊥BF,ED⊥BF,即∠BAC=∠EDF=90°.又因为 BC=EF,AC=DF,可知 Rt△ABC ≌Rt△DEF.得∠DFE=∠ACB.因为∠ACB+∠ABC=90°,故∠ABC+∠DFE=90°. 例2、如图所示,△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BD=CD,DE、DF 分别垂直于 AB、AC,垂足为 E、F.求证 BE=CF.解: (垂直的定义) 在△AED 和△AFD 中, (角平分线的定义) (公共边) 所以△AED≌△AFD(AAS). 所以 D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已知) 在 Rt△BDE 和 Rt△CDF 中, (已证) 所以 Rt△BDE≌△Rt△CDF(HL). 所以 BE= 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3、如图所示,已知 AB=AE,BC=ED,∠B=∠E,AF⊥CD,F 为垂足,求证:CF=DF.分析:要证 CF=DF,可连接 AC、AD 后,证△ACF≌△ADF 即可. 证明: 连结 AC、AD.在△ABC 和△AED 中,所以 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因为 AF⊥CD(已知) ,所以∠AFC=∠AFD=90°(垂直定义). (已证) 在 Rt△ACF 和 Rt△ADF 中, (公共边) 所以 Rt△ACF≌Rt△ADF(HL). 所以 CF=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4、已知在△ABC 与△A′B′C′中,CD、C′D′分别是高,且 AC=A′C′,AB=A′B′,CD=C′D′,试判断 △ABC 与△A′B′C′是否全等,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 分析已知条件,涉及到三角形的高线,而三角形的高线有在三角形内、外或形上三种情形,故需分类讨论. 解: 情形一,如果△ABC 与△A′B′C′都为锐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因为 CD、C′D′分别是△ABC、△A′B′C′的高. 所以∠ADC=∠A′D′C′=90°. 在△ADC 和△A′D′C′中∴Rt△ADC≌Rt△A′D′C′,则∠A=∠A′. 在△ABC 与△A′B′C′中,∴△ABC≌△A′B′C′(SAS). 情形二,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如图.显然△ABC 与△A′B′C′不全等. 情形三,当△ABC 与△A′B′C′都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由 CD、C′D′分别为△ABC 和△A′B′C′的高,所以∠ADC=∠A′D′C′=90°, 在 Rt△ADC 和 Rt△A′D′C′中,CD=C′D′,AC=A′C′ ∴Rt△ACD≌Rt△A′C′D′,∴∠CAD=∠C′A′D′. ∴∠CAB=∠C′A′B′,在△ABC 与△A′B′C′中∴△ABC≌△A′B′C′. 例5、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 如图,已知 D 是△ABC 中 BC 边上的一点,E 是 AD 上一点,EB=EC,∠BAE=∠CAE,求证:∠ABE=∠ACE. 证明:在△ABE 和△ACE 中∴△ABE≌△ACE ∴∠ABE=∠ACE第一步 第二步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 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分析: 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去判断,易发现错在第一步,它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因此需另辟途径.由 题设知,当结论成立时,必有△ABE≌△ACE,而由已知条件不能求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需将这两个三角形中重 新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解: 上面的证明过程不正确,错在第一步,正确的证明过程如下: 过 E 作 EG⊥AB 于 G,EH⊥AC 于 H.如图所示 则∠BGE=∠CHE=90° 在△AGE 与△AHE 中∴△AGE≌△AHE ∴EG=EH 在 Rt△BGE 与 Rt△CHE 中,EG=EH, BE=CE. ∴Rt△BGE≌Rt△CHE,∴∠ABE=∠ACE.例6、已知:如图所示,AD 为△ABC 的高,E 为 AC 上一点,BE 交 AD 于 F,且有 BF=AC,FD=CD.(1)求证:BE ⊥AC; (2)若把条件 BF=AC 和结论 BE⊥AC 互换,那么这个命题成立吗?(1)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BDA=∠ADC=90°(垂直定义) ,∠1+∠2=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 余). (已知) 在 Rt△BDF 和 Rt△ADC 中, (已知) 所以 Rt△BDF≌Rt△ADC(HL). 所以∠2=∠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为∠1+∠2=90°(已证) ,所以∠1+∠C=90°. 因为∠1+∠C+∠BE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所以∠BEC=90°. 所以 BE⊥AC(垂直定义) ; (2)证明:命题成立,因为 BE⊥AC,AD⊥BC, 所以∠BDF=∠ADC=90°(垂直定义). 所以∠1+∠C=90°,∠DAC+∠C=90°. 所以∠1=∠DAC(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证) 在△BFD 与△ACD 中, (已证) (已知) 所以△BFD≌△ACD(AAS).所以 BF=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知识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了“边边边” , “边角边” , “角边角” , “角角边”定理,用这些定理能够判断两个三 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具备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理论基础.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确定方案使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间的距离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距离(即把距离的测量转化 为三角形全等的问题) .例1、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 A、B 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 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 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 A、B 间的距离吗?答案: 要测量 A、B 间的距离,可用如下方法: (1)过点 B 作 AB 的垂线 BF,在 BF 上取两点 C、D,使 CD=BC,再定出 BF 的垂线 DE,使 A、C、E 在一条 直线上,根据“角边角公理”可知△EDC≌△ABC.因此:DE=BA.•即测出 DE 的长就是 A、B 之间的距离. (如图甲)(2)从点 B 出发沿湖岸画一条射线 BF,在 BF 上截取 BC=CD,过点 D 作 DE∥AB,使 A、•C、E 在同一直线 上,这时△EDC≌△ABC,则 DE=BA.即 DE 的长就是 A、B 间的距离. (•如图乙) 例2、如图、小红和小亮两家分别位于 A、B 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请你设计出测量方案.分析: 本题的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使一个三角形在河岸的同一边,通 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 AB 相等的线段的长,就可求出两家的距离. 方案: 如图,在点 B 所在的河岸上取点 C,连接 BC 并延长到 D,使 CD=CB,利用测角仪器使得∠B=∠D,A、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量出 DE 的长,就是 AB 的长.因为∠B=∠D,CD=CB,∠ACB=∠ECD,所以△ACB≌△ECD, 所以 AB=DE.知识点三:尺规作图 1、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根据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尺规作图的几何语言 ①过点×、点×作直线××;或作直线××;或作射线××; ②连接两点××;或连接××; ③延长××到点×;或延长(反向延长)××到点×,使××=××;或延长××交××于点×; ④在××上截取××=××; ⑤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圆(或弧) ; ⑥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⑦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3、用尺规作图具有以下三个步骤 ①已知:当题目是文字语言叙述时,要学会根据文字语言用数学语言写出题目中的条件; ②求作:能根据题目写出要求作出的图形及此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③作法:能根据作图的过程写出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当不要求写作法时,一般要保留作图痕迹. 对于较复 杂的作图,可先画出草图,使它同所要作的图大致相同,然后借助草图寻找作法. 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 ∠α ,∠β ,线段 c(如图).求作:△ABC,使∠A=∠α ,∠B=∠β ,AB=c. 请按照给出的作法作出相应的图形.例2、如图,已知线段 a,b,c,满足 a+b>c,用尺规作图法作△ABC,使 BC=a,AC=b,AB=c. 错误作法:(1)作线段 AB=c; (2)作线段 BC=a; (3)连接 AC,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分析: 本题第2步作线段 BC=a,在哪个方向作,∠CBA 的度数是多少是不确定,所以这步的作法不正确,不能保 证 AC 的长一定等于 b.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正确作法:(1)作射线 CE; (2)在射线 CE 上截取 CB=a; (3)分别以 C,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A.连接 AC、AB,则△AB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如图).例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 a、b 和 m. 求作△ABC,使 BC=a,AC=b,BC 边上的中线等于 m.分析: 如果 BC 已作出,则只要确定顶点 A.由于 AD 是中线,则 D 为 BC 的中点,A 在以 D 为圆心,m 为半径的圆 上,又 AC=b,点 A 也在以 C 为圆心 b 为半径的圆上,因此点 A 是这两个轨迹的交点. 作法: 1、作线段 BC=a. 2、分别以 B、C 为圆心,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在 BC 两侧各交于一点 M、N,连接 M、N 交 BC 于点 D. 3、分别以 D 为圆心,m 长为半径作弧,以 C 为圆心,b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A. 4、分别连接 AB、AC. 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思考: 假定△ABC 已经作出,其中 BC=a,AC=b,中线 AD=m.显然,在△ADC 中,AD=m,DC= ,AC=b,所 以△ADC 若先作出.然后由 BD= 的关系,可求得顶点 B 的位置,同样可以作出△ABC.作法请同学们自己写出.达标测试: 1、如图,DB⊥AB,DC⊥AC,垂足分别为 B、C,且 BD=CD,求证:AD 平分∠BAC.证明: ∵DB⊥AB,DC⊥AC ∴∠B=∠C=90° 在 Rt△ABD 和 Rt△ACD 中∴Rt△ABD≌Rt△ACD(HL) ∴∠1=∠2 ∴AD 平分∠BAC. 2、如图,已知 AB=AC,AB⊥BD,AC⊥CD,AD 和 BC 相交于点 E,求证: (1)CE=BE; (2)CB⊥AD.证明:(1)∵AB⊥BD,AC⊥CD ∴∠ABD=∠ACD=90° 在 Rt△ABD 和 Rt△ACD 中∴Rt△ABD≌Rt△ACD (HL) ∴∠1=∠2 在△ABE 和△ACE 中∴△ABE≌△ACE(SAS) ∴BE=CE 即 CE=BE (2)∵△ABE≌△ACE ∴∠3=∠4 又∵∠3+∠4=180° ∴∠3=90° ∴CB⊥AD 3、如图,已知一个角∠AOB,你能否只用一块三角板作出它的平分线吗?说明方法与理由.解: 能. 作法: (1)在 OA,OB 上分别截取 OM=ON (2)过 M 作 MC⊥OA,过 N 作 ND⊥OB,MC 交 ND 于 P (3)作射线 OP 则 OP 为∠AOB 的平分线 证明:∵MC⊥OA、ND⊥OB ∴∠1=∠2=90° 在 Rt△OMP 和 Rt△ONP 中 ∴Rt△OMP≌Rt△ONP(HL) ∴∠3=∠4 ∴OP 平分∠AOB. 4、如图,AB=AD,BC=DE,且 BA⊥AC,DA⊥AE,你能证明 AM=AN 吗?解:能. 理由如下: ∵BA⊥AC,DA⊥AE,∴∠BAC=∠DAE=90° 在 Rt△ABC 和 Rt△ADE 中∴Rt△ABC≌Rt△ADE(HL)∴∠C=∠E,AC=AE 在△AMC 和△ANE 中∴△AMC≌△ANE(ASA) ,∴AM=AN. 5、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 E、F,且 AE=BF,AD=BC,则 (1)△ADF 和△BEC 全等吗?为什么? (2)CM 与 DN 相等吗?为什么?解: (1)△ADF≌△BCE,理由如下: ∵CE⊥AB,DF⊥AB ∴∠1=∠2=∠3=∠4=90° 又∵AE=BF,∴AF=BE 在 Rt△ADF 和 Rt△BCE 中∴Rt△ADF≌Rt△BCE(HL) (2)CM=DN,理由如下: ∵△ADF≌△BCE ∴DF=CE,∠A=∠B 在△AME 和△BNF 中∴△AME≌△BNF(ASA) ∴ME=NF,又∵CE=DF ∴MC=ND. 6、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a,b,∠α ,求作△ABC,使 BC=a,AC=b,∠ACB=∠α ,•根据作图在下面空格中 填上适当的文字或字母. (1)如图甲所示,作∠MCN=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射线 CM 上截取 BC=________,在射线 CN 上截取 AC=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连接 AB,△ABC 就是_________.答案:∠α ,a,b,所求作的三角形. 7、已知线段 a 及锐角α ,求作:三角形 ABC,使∠C=90°,∠B=∠α ,BC=A.作法: (1)作∠MCN=90°; (2)以 C 为圆心,a 为半径,在 CM 上截取 CB=a; (3)以 B 为顶点,BC 为一边作∠ABC=∠α ,交 CN 于点 A.连接 AB,则△ABC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8、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贝贝和晶晶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 OC 与地面垂直,点 O 是横板 AB 的中点, AB 可以绕着点 O 上下转动,当 A 端落地时,∠OAC=20°. (1)横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A′OA)是多少? (2)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 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解: (1)∵OC⊥AB′,∠OAC=20°, ∴∠AOC=90°-20°=70°, 同理可求∠B′OC=70°, ∴∠AOA′=180°-2×70°=40°; (2)AA′=BB′, 如图所示,连接 AA′、BB′, ∵AB=A′B′,∠BAB′=∠A′B′A,AB′=B′A, ∴△A′AB′≌△BB′A,∴AA′=BB′. 9、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 A、B 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 和 B 的点 C,连接 AC 并延长 到 D,使 CD=CA,连接 BC 并延长到 E,使 CE=CB,连接 DE,量出 DE 的长,这个长就是 A、B 之间的距离。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30°
50
2cm 4cm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的三角形也都不能保 证一定全等.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 A′ B′=AB , B′C′=BC,C′A′ =CA.把画好的△A′B′C′ 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一个△A′B′C′ ,使A′B′=AB,A′C′=AC,B′C′=BC : (1)画B′C′=BC; (2 )分别以点B′,C′ 为圆心,线段AB,AC 长为半径 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 ( 3 )连接线段A′B′,A′C′.
本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点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 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①只给一条边:
②只给一个角:
60°
60°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 画的三角形都不能保 证一定全等.
60°
2. 给出两个条件: ①一边一内角:
30°
30°
30°
②两内角:
30° 50°
知识点
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CB=CD. 试说明:∠B=∠D.
导引: 在图中没有三角形,只有
连接AC,将∠B 和∠D 分
别放在两个三角形中, 通过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来说明∠B 和∠D 相等.
知识点
解:如图,连接AC,在△ABC 和△ADC 中, 因为AB=AD,CB=CD,AC=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B=∠D.
知识点
总结
在本例中,有两组相等线段,可作辅助线构造有公共边 的两个三角形,利用“SS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1 如图,AB=DE,AC=DF,BC=EF,则∠D 等于( D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经过平移、翻折、旋转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注意】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表示:∆ABC ≌∆DEF 【注意】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两边夹一角对应相等:S.A.S ; (2)两角夹一边对应相等:A.S.A ; (3)两角一对边对应相等:A.A.S ; (4)三边对应相等:S.S.S ;【典型例题】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1】如图,AB=AD, AC=AE, 如果∆ABE ≌∆ACD 全等,∠BAD =90°,BE=10,∠CAE =_______,CD=____.【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解答】∆ABE ≌∆ACD ,则∠BAD =∠CAE =90°,BE CD 10==.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例1】如图,已知BAC DAE,ABD ACE, AD AE ∠∠∠∠=== , 求证:A B A C , B D ==【分析】只要证明∆ABD ≌∆ACE ,就可证明A B A C , B D C ==。

已知A B D A C E ∠∠=,ADAE =,如果能再找出一对角相等就可判定全等。

由已知BAC DAE ∠∠=,则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解答】ABD ACE,BAD CAE, AD AE ∠∠∠∠===()ABD ACE A.A.S ∴≌AB AC, BD CE ∴==【点评】从已知条件中获取足够信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重点考察的内容。

而利用角和边的等量加减等量其和差相等,也是常用技巧。

【例2】如图,A 在OC 上, B 在OD 上, OA=OB, OC=OD, BC 与AD 相交于T ,求证:OT 平分COD ∠. 【分析】只要证明AOT BOT ∠∠=,就是OT 平分COD ∠, 可寻求证明COT DOT ∆∆≌, 为此要证CT=DT ,这样又要证 C D ∠=∠,那么可从判定COB DOA ∆∆≌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一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长度【典例1】(2019•宜兴市期末)如图,锐角△ABC 的高AD 、BE 相交于F ,若BF =AC ,BC =7,CD =2,则AF 的长为 3 .【详解】解:∵AD ⊥BC ,BE ⊥AC ,∴∠BDF =∠ADC =∠BEC =90°,∴∠DBF +∠C =90°,∠DAC +∠C =90°,∴∠DBF =∠DAC ,在△BDF 与△ADC 中,{∠DBF =∠DAC ∠BDF =∠ADC BF =AC∴△BDF ≌△ADC (ASA ),∴AD =BD =BC ﹣CD =7﹣2=5,DF =CD =2,∴AF =AD ﹣DF =5﹣2=3;故答案为:3.【典例2】(2019•中山市期末)如图,点A 、D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EF ,AB =EF ,∠B =∠F ,AE =10,AC =6,求CD 的长.【详解】解:∵AB ∥EF ,∴∠A =∠E ,在△ABC 和△EFD 中,{∠A =∠EAB =EF ∠B =∠F,∴△ABC ≌△EFD (ASA ),∴AC =ED =6,∴AD =AE ﹣ED =10﹣6=4,∴CD =AC ﹣AD =6﹣4=2.题型二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角度【典例3】(2019•渠县期末)如图所示,在△ABC 中,∠B =∠C =50°,BD =CF ,BE =CD ,则∠EDF 的度数是 50° .【详解】解:如图,在△BDE 与△CFD 中,{BD =CF ∠B =∠C =50°BE =CD,∴△BDE ≌△CFD (SAS ),∴∠BDE =∠CFD ,∠EDF =180°﹣(∠BDE +∠CDF )=180°﹣(∠CFD +∠CDF )=180°﹣(180°﹣∠C )=50°, ∴∠EDF =50°,故答案是:50°.【典例4】(2019•苍南期中)如图,∠BAD =∠CAE ,AB =AD ,AC =AE .且E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1)求证:△ABC ≌△ADE ;(2)若∠B =30°,∠BAC =100°,点F 是CE 的中点,连结AF ,求∠F AE 的度数.【点睛】(1)要证△ABC ≌△ADE ,由已知条件∠BAD =∠CAE ,AB =AD ,AC =AE ,所以∠BAD +∠DAC =∠CAE +∠DAC ,所以可以由SAS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2)结合(1)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BAD =∠CAE (已知),∴∠BAD +∠DAC =∠CAE +∠DAC ,即∠BAC =∠DAE .在△ABC 与△ADE 中,{AB =AE(已知)∠BAC =∠DAC AC =AE(已知),∴△ABC ≌△ADE (SAS );(2)∵∠B +∠ACB +∠BAC =180°,∴∠ACB =180°﹣∠B ﹣∠BAC =50°.∵△ABC ≌△ADE ,∴∠ACB =∠AED =50°.∵点F 是CE 的中点,∴AF ⊥CE .∴∠F AE =90°﹣∠E =40°.题型三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位置关系【典例5】(2019•萧山区期中)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P 在BD 的延长线上,且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1)AP =AQ ;(2)AP ⊥AQ .【点睛】(1)由于BD ⊥AC ,CE ⊥AB ,可得∠ABD =∠ACE ,又有对应边的关系,进而得出△ABP ≌△QCA ,即可得出结论.(2)在(1)的基础上,证明∠P AQ =90°即可.【详解】证明:(1)∵BD ⊥AC ,CE ⊥AB (已知),∴∠BEC =∠BDC =90°,∴∠ABD +∠BAC =90°,∠ACE +∠BAC =90°(垂直定义),∴∠ABD =∠ACE (等角的余角相等),在△ABP 和△QCA 中,{BP =AC∠ABD =∠ACE CQ =AB,∴△ABP ≌△QCA (SAS ),∴AP =AQ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由(1)可得∠CAQ =∠P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D ⊥AC (已知),即∠P +∠CAP =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CAQ +∠CAP =90°(等量代换),即∠QAP =90°,∴AP ⊥AQ (垂直定义).【典例6】(2019•瑶海区期末)如图,△ABC 和△EBD 中,∠ABC =∠DBE =90°,AB =CB ,BE =BD ,连接AE ,CD ,AE 与CD 交于点M ,AE 与BC 交于点N .(1)求证:AE =CD ;(2)求证:AE ⊥CD ;(3)连接BM ,有以下两个结论:①BM 平分∠CBE ;②MB 平分∠AMD .其中正确的有 ② (请写序号,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点睛】(1)欲证明AE =CD ,只要证明△ABE ≌△CBD ;(2)由△ABE ≌△CBD ,推出BAE =∠BCD ,由∠NMC =180°﹣∠BCD ﹣∠CNM ,∠ABC =180°﹣∠BAE ﹣∠ANB ,又∠CNM =∠ABC ,∠ABC =90°,可得∠NMC =90°;(3)结论:②;作BK ⊥AE 于K ,BJ ⊥CD 于J .理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详解】(1)证明:∵∠ABC =∠DBE ,∴∠ABC +∠CBE =∠DBE +∠CBE ,即∠ABE =∠CBD ,在△ABE 和△CBD 中,{AB =CB ∠ABE =∠CBD BE =BD,∴△ABE ≌△CBD ,∴AE =CD .(2)∵△ABE ≌△CBD ,∴∠BAE =∠BCD ,∵∠NMC =180°﹣∠BCD ﹣∠CNM ,∠ABC =180°﹣∠BAE ﹣∠ANB ,又∠CNM =∠ABC ,∵∠ABC =90°,∴∠NMC =90°,∴AE ⊥CD .(3)结论:②理由:作BK ⊥AE 于K ,BJ ⊥CD 于J .∵△ABE ≌△CBD ,∴AE =CD ,S △ABE =S △CDB ,∴12•AE •BK =12•CD •BJ , ∴BK =BJ ,∵作BK ⊥AE 于K ,BJ ⊥CD 于J ,∴BM 平分∠AMD .不妨设①成立,则△ABM ≌△DBM ,则AB =BD ,显然可不能,故①错误.故答案为②.题型四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数量关系【典例7】(2019•安徽期中)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ACD 和△BCE ,且CA =CD ,CB =CE ,∠ACD =∠BCE ,连接AE 、BD 相交于点F .(1)求证:AE =BD ;(2)如果∠ACD =30°,求∠AFB .【点睛】(1)根据已知得出∠ACE =∠DCB ,根据SAS 证出两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AEC =∠DBC ,∠CDB =∠CAE ,求出∠EAB +∠DBA =∠ACD ,∠AFB =180°﹣(∠EAB +∠DBC ),代入求出即可.【详解】(1)证明:∵∠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在△ACE和△DCB中∵{AC=CD∠ACE=∠DCBCE=CB,∴△ACE≌△DCB,∴AE=BD;(2)解:∵∠ACD=30°,∴∠CDB+∠DBC=∠ACD=30°,∵△ACE≌△DCB,∴∠AEC=∠DBC,∠CDB=∠CAE,∴∠CAE+∠DBC=30°,∴∠AFB=180°﹣30°=150°.【典例8】(2019•溧水区期末)初步思考(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BAD=2∠EAF.求证:EF=BE+FD.小明发现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根据证明此类题型的常见方法,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思考过程:请在下列框图中补全他的证明思路.解决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BAD=2∠EAF,(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若将点E、F改在线段BC、CD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EF=BE﹣FD.【点睛】(1)延长CB 到H ,使BH =DF ,连接AH ,证明△ABH ≌△ADF 和△AME ≌△AFE 从中找出条件即可解答.(2)延长CB 至M ,使BM =DF ,证明△ABM ≌△ADF ,再证明△EAH ≌△EAF ,可得出结论;(3)在BE 上截取BG ,使BG =DF ,连接AG .证明△ABG ≌△ADF 和△AEG ≌△AEF ,即可得出EF =BE ﹣FD .【详解】解:(1)①AH ,②∠HAE ,③EH ,④BH ;故答案为:AH ,∠HAE ,EH ,BH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1,延长CB 至M ,使BM =DF ,∵∠ABC +∠D =180°,∠1+∠ABC =180°∴∠1=∠D ,在△ABM 与△ADF 中,{AB =AD∠1=∠D BM =DF,∴△ABM ≌△ADF (SAS ).∴AF =AM ,∠2=∠3. ∵∠EAF =12∠BAD ,∴∠2+∠4=12∠BAD =∠EAF .∴∠3+∠4=∠EAF ,即∠MAE =∠EAF .在△AME 与△AFE 中,{AM =AF∠MAE =∠EAF AE =AE,∴△AME ≌△AFE (SAS ).∴EF =ME ,即EF =BE +BM .∴EF =BE +DF .(3)EF =BE ﹣FD . 证明:如图2,在BE 上截取BG ,使BG =DF ,连接AG .∵∠B +∠ADC =180°,∠ADF +∠ADC =180°,∴∠B =∠ADF .∵在△ABG 与△ADF 中,{AB =AD∠ABG =∠ADF BG =DF,∴△ABG≌△ADF(SAS).∴∠BAG=∠DAF,AG=AF.∴∠BAG+∠EAD=∠DAF+∠EAD=∠EAF=12∠BAD.∴∠GAE=∠EAF.∵AE=AE,易证△AEG≌△AEF(SAS).∴EG=EF,∵EG=BE﹣BG,∴EF=BE﹣FD.故答案为:EF=BE﹣FD.巩固练习1.(2019•三台期末)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55°.【点睛】求出∠BAD=∠EAC,证△BAD≌△CAE,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 AD=AE∴△BAD≌△CAE(SAS),∴∠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2.(2019•安陆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 ⊥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若BD=8,则CE=4.【点睛】延长BA、CE相交于点F,利用“角边角”证明△BCE和△BF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EF,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BD=∠ACF,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BD和△A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F,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BA、CE相交于点F,∵BD 平分∠ABC ,∴∠ABD =∠CBD ,在△BCE 和△BFE 中,{∠ABD =∠CBDBE =BE ∠BEF =∠BEC =90°,∴△BCE ≌△BFE (ASA ),∴CE =EF ,∵∠BAC =90°,CE ⊥BD ,∴∠ACF +∠F =90°,∠ABD +∠F =90°,∴∠ABD =∠ACF ,在△ABD 和△ACF 中,{∠ABD =∠ACFAB =AC ∠BAC =∠CAF =90°,∴△ABD ≌△ACF (ASA ),∴BD =CF ,∵CF =CE +EF =2CE ,∴BD =2CE =8,∴CE =4.故答案为:4.3.(2019•庐阳区期末)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 =BD ,求证:△OAB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证明:∵AC ⊥BC ,BD ⊥AD ∴∠D =∠C =90°,在Rt △ABD 和Rt △BAC 中,{AC =BD AB =BA, ∴Rt △ABD ≌Rt △BAC (HL ),∴∠DBA =∠CAB ,∴OA =OB ,即△OAB 是等腰三角形.4.(2019•新宾期末)如图,在△ABC 中,∠ACB =45°,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点E 为AD 上一点,且ED =BD .(1)求证:△ABD ≌△CED ;(2)若CE 为∠ACD 的角平分线,求∠BAC 的度数.【点睛】(1)证出△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D =CD ,∠CAD =∠ACD =45°,由SAS 证明△ABD ≌△CED 即可;(2)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ECD =12∠ACD =22.5°,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 =∠ECD =22.5°,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AD ⊥BC ,∠ACB =45°,∴∠ADB =∠CDE =90°,△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CD ,∠CAD =∠ACD =45°,在△ABD 与△CED 中,{AD =CD∠ADB =∠CDE BD =ED,∴△ABD ≌△CED (SAS );(2)解:∵CE 为∠ACD 的角平分线,∴∠ECD =12∠ACD =22.5°,由(1)得:△ABD ≌△CED ,∴∠BAD =∠ECD =22.5°,∴∠BAC =∠BAD +∠CAD =22.5°+45°=67.5°.5.(2020•龙岗区模拟)如图,在△ABC 中,∠ABC =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 =AE +CD .【点睛】在AC 上取AF =AE ,连接OF ,即可证得△AEO ≌△AFO ,得∠AOE =∠AOF ;再证得∠COF =∠COD ,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 即可证△FOC ≌△DOC ,可得DC =FC ,即可得结论.【详解】证明:在AC 上取AF =AE ,连接OF ,∵AD 平分∠BAC 、∴∠EAO =∠F AO ,在△AEO 与△AFO 中,{AE =AF∠EAO =∠FAO AO =AO∴△AEO ≌△AFO (SAS ),∴∠AOE =∠AOF ;∵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ECA +∠DAC =12∠ACB +12∠BAC =12(∠ACB +∠BAC )=12(180°﹣∠B )=60°则∠AOC =180°﹣∠ECA ﹣∠DAC =120°;∴∠AOC =∠DOE =120°,∠AOE =∠COD =∠AOF =60°,则∠COF =60°,∴∠COD =∠COF ,∴在△FOC 与△DOC 中,{∠COD =∠COFCO =CO ∠FCO =∠DCO,∴△FOC ≌△DOC (ASA ),∴DC =FC ,∵AC =AF +FC ,∴AC =AE +CD .6.(2019•福州期末)如图,在△ABC 中,∠ABC >60°,∠BAC <60°,以AB 为边作等边△ABD (点C ,D 在边AB 的同侧),连接CD .(Ⅰ)若∠ABC =90°,∠BAC =30°,求∠BDC 的度数;(Ⅱ)当∠BAC =2∠BDC 时,请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Ⅲ)当∠BCD 等于多少度时,∠BAC =2∠BDC 恒成立.【点睛】(I )先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C 为BD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可得到CD =CB ,则∠BDC =∠DBC =∠ABC ﹣∠ABD ;(II )设∠BDC =x ,则∠BAC =2x ,∠CAD =60°﹣2x ,∠ADC =60°+x ,然后可证明∠ACD =∠ADC ,则AC =AD ,于是可得到AB =AC ;(III )当∠BCD =150°时,∠BAC =2∠BDC 恒成立,如答图所示:作等边△BCE ,连接DE ,则BC =EC ,∠BCE =60°.先证明△BCD ≌△ECD ,从而可得到∠BDE =2∠BDC ,然后再证明△BDE ≌△BAC ,从而可得到∠BAC =∠BDE .【详解】解:(I )∵△ABD 为等边三角形,∴∠BAD =∠ABD =60°,AB =AD .又∵∠BAC =30°,∴AC 平分∠BAD ,∴AC 垂直平分BD ,∴CD=CB.∴∠BDC=∠DBC=∠ABC﹣∠ABD=90°﹣60°=30°.(II)△A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设∠BDC=x,则∠BAC=2x,∠CAD=60°﹣2x,∠ADC=60°+x.∴∠CAD=180°﹣∠CAD﹣∠ADC=60°+x,∴∠ACD=∠ADC,∴AC=AD.∵AB=AD,∴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III)当∠BCD=150°时,∠BAC=2∠BDC恒成立.如图:作等边△BCE,连接DE,则BC=EC,∠BCE=60°.∵∠BCD=150°,∴∠ECD=360°﹣∠BCD﹣∠BCE=150°,∴∠DCE=∠DCB.又∵CD=CD,∴△BCD≌△ECD,∴∠BDC=∠EDC,即∠BDE=2∠BDC.又∵△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ABD=∠CBE=60°,∴∠ABC=∠DBE=60°+∠DBC.又∵BC=BE,∴△BDE≌△BAC,∴∠BAC=∠BDE,∴∠BAC=2∠BDC.7.(2019•靖江市期末)已知:如图:AB∥CD,AB=CD,AD、BC相交于点O,BE∥CF,BE、CF分别交AD于点E、F,求证:(1)OA=OD;(2)BE=CF.【详解】证明:(1)∵AB∥CD,∴∠A=∠D,在△ABO与△CDO中,{∠A=∠D∠AOB=∠DOC AB=CD,∴△ABO≌△CDO,∴AO=CO;(2)∵AB ∥CD ,∴∠A =∠D ,∵BE ∥CF ,∴∠BEO =∠CFO ,∴∠AEB =∠DFC ,在△EBA 和△FCD 中,{∠A =∠D∠AEB =∠DFC AB =CD,∴△ABE ≌△DCF (AAS ).∴EB =CF .8.(2019•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 ,AD ∥BC ,∠B =90°,AD =12cm ,AB =10cm ,BC =15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的方向以每秒3cm 的速度运动到C 点返回,动点Q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D 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B ,A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D 时,点P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0<t <5时,是否存在点P ,使四边形PQDC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t 为何值时,以C ,D ,Q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 2;(3)当0<t <5时,是否存在点P ,使△PQD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睛】(1)根据运动得出CP =15﹣3t ,DQ =12﹣2t ,进而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要使以C 、D 、Q 、P 为顶点的梯形面积等于30cm 2,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点P 、Q 分别沿AD 、BC 运动或点P 返回时,再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即(DQ+PC)×AB 2=30,因为Q 、P 点的速度已知,AD 、AB 、BC 的长度已知,用t 可分别表示DQ 、BC 的长,解方程即可求得时间t ;(3)使△PQD 是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即PQ =PD 、PQ =QD 、QD =PD ;可利用等腰三角形及直角梯形的性质,分别用t 表达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再利用两腰相等即可求得时间t .【详解】解:(1)∵四边形PQDC 是平行四边形∴DQ =CP当0<t <5时,点P 从B 运动到C ,∵DQ =AD ﹣AQ =12﹣2t ,CP =15﹣3t ,∴12﹣2t =15﹣3t解得t =3,∴t =3时,四边形PQDC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①当点P 是从点B 向点C 运动,由(1)知,CP =15﹣3t ,DQ =12﹣2t ,∵以C 、D 、Q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 2,∴S 四边形CDQP =12(DQ +CP)⋅AB =30,∴12(15−3t +12−2t)×10=30, 解得:t =215, ②当点P 是从点C 返回点B 时,由运动知,DQ =12﹣2t ,CP =3t ﹣15,∵以C 、D 、Q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 2,∴S 四边形CDQP =12(DQ +CP)⋅AB =12(12−2t +3t −15)×10=30, 解得:t =9(舍去),∴当t 为215秒时,以C 、D 、Q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等于30cm 2;(3)当PQ =PD 时如图3,作PH ⊥AD 于H ,则HQ =HD∵QH =HD =12DQ =12(12﹣2t )=6﹣t ,由AH =BP ,∴6﹣t +2t =3t解得:t =3秒;当PQ =DQ 时,QH=AH﹣AQ=BP﹣AQ=3t﹣2t=t,DQ=12﹣2t,∵DQ2=PQ2=t2+102,∴(12﹣2t)2=102+t2,整理得:3t2﹣48t+44=0,解得:t=24±2√1113(秒);∵0<t<5,∴t=24−2√1113(秒),当DQ=PD时,DH=AD﹣AH=AD﹣BP=12﹣3t,∵DQ2=PD2=PH2+HD2=102+(12﹣3t)2∴(12﹣2t)2=102+(12﹣3t)2即5t2﹣24t+100=0,∵△<0,∴方程无实根,综上可知,当t=3秒或t=24−2√1113秒时,△PQD是等腰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