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三要素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要素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要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把阅读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
在以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学生只要能读会、读顺就行了,却不知怎样朗读才算有感情,因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也是非常平淡,根本体会不到文章的精髓,体会不到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
它不仅能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思维,引起情感共鸣,更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因此本人提出以下几个观点:一、体会范读激情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
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学好课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范读这篇课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结合提问、讲解、分析,对课文的重点章节进行范读,促进学生对课文重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能、技巧。
如教学《丰碑》一课时,分析到叙述军需处长牺牲时,配以哀乐,教师范读,让学生掀起感情的波澜。
有时在讲读课文后也常常进行整篇课文的范读,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或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范读之外,也应重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切身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进入角色,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感知默读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也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阅读是学习的基石,而教学设计则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一系列要素,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其重要性。
一、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要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目标,如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扩充、阅读速度等。
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课程目标来确定。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文本材料,如教材课文、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相关的主题或话题。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预测与猜测、主动思维、归纳与推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任务设计教学任务设计是指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阅读任务,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任务,如理解主旨大意、寻找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等。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任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估和反馈机制评估和反馈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如阅读理解测试、口头表达、写作等。
评估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环境对于阅读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创设积极、合作、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室布置、教学资源的准备、学习氛围的营造等都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
总结: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任务设计、评估和反馈机制以及教学环境创设等。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种意识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种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具备三种关键的意识,即阅读目标意识、学生需求意识和多元教学意识。
一、阅读目标意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在确定阅读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科特点等因素。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
为了实现阅读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布置阅读任务、提供相关的补充材料、组织讨论和分享等。
二、学生需求意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求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因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和意见。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三、多元教学意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多元教学意识。
多元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多种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实现多元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是什么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是什么一、引言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以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在设计阅读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旨在指导学生的学习。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理解文章主旨、提取关键信息等。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选择包括绘本、短篇小说、科普文章等多种类型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任务和活动的设计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推理、总结、比较等,以培养其理解和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技能。
五、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素。
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重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通过注释、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六、策略和技巧的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对于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同时,可以分享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注重关键词等,帮助学生高效获取信息。
七、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估,如作业、测验、口头表述等。
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八、多媒体和技术的运用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和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互联网平台等辅助工具,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具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九、反思和调整阅读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设计,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目标设定、文本选择、教学方法、评估策略以及课堂管理。
在教授阅读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这些要素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要素,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们来设计阅读教学。
目标设定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要素。
教师应该明确地设定阅读教学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或者进行深度思考。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或者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文本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语言水平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文本。
文本可以包括课本中的文章、报纸杂志的文章、网络新闻或者文学作品等。
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教授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详读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合作任务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评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活动的观察、学生的作业或者考试等形式。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最后,课堂管理是阅读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应该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专注于阅读任务,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利用,并避免时间浪费。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目标设定、文本选择、教学方法、评估策略以及课堂管理。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要素
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要素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一个好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下面将介绍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要素。
一、目标明确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要素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阅读理解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策略运用能力等。
二、选择合适的文本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适当文本。
文本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语言能力以及学科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
合适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前瞻性教学设计在设计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计划。
这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的了解、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应对这些困难准备相应的教学策略等。
一个良好的前瞻性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阅读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丰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培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主动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阅读中的难题。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词汇学习策略、推断策略、预测策略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灵活应用这些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评估与反馈阅读教学设计不仅需要关注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习结果。
教师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估工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阅读教学三要素是什么
阅读教学三要素是什么阅读教学三要素是什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应该重视。
那么阅读教学三要素是什么呢?快来看看吧!阅读教学三要素是什么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语文课是要读书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技巧三要素
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技巧三要素
中学英语阅读技巧的三要素分别是:预读、精读和复读。
1. 预读:在阅读前,先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段落结构和关键词汇,将自己引入文章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预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2. 精读:有了预读的基础,可以进入精读阶段,认真阅读每个段落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观点。
在精读过程中,可以对文章中的生词、难句进行标注,记下关键词和关键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复读:阅读过程中可以多次重复阅读,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缓解阅读疲劳,提高理解能力。
在复读的过程中,可以关注文章的语言运用,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以上三个阅读技巧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哪些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哪些阅读是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下面将介绍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一、目标设定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知识的拓展等方面的目标。
教师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关键信息、推断和推理等。
二、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英语水平和兴趣,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图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多种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预测、问答、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方式评估是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阅读测验、口头表达、书面作业、项目展示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式,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五、课堂组织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课堂组织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要素,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阅读教学要注意的三要素
阅读教学要注意的三要素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语文课是要读书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谈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谈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阅读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一、明确教学目标一个成功的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阅读能力,并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特点来设定目标。
例如,在初中阶段,一个目标可以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词汇量;而在高中阶段,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语言水平和兴趣来选择教材。
教材应该包含恰当的难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挑战,但又不至于过于困难。
教材还应该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以便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章,扩展阅读领域。
另外,教材的内容和主题也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词汇拓展、细节理解、主旨概括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词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的意义和用法;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对于阅读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辅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估活动,如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作者:施云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11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此来审视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语言的共生和精神的滋养。
一、对话,潜心会文是基础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
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实践证明:学生与文本有了倾心对话的过程,才有对话成功的结果。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执教《太阳》一课,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了12遍课文。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产生深刻、积极的体验,激发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教学对话引向深入。
这节公开课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思考。
我想:教师不应剥夺学生静静思考感悟的时间而让其匆忙做出选择;不应让形式上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切实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聚精会神地读,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蕴含的情感碰撞,从一遍一遍的读书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这样一来,学生才有一定的“资本”与“底气”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在对话交流中,双方才会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
二、对话,在互动合作中生成对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平等的对话、交流、沟通、融合,通过自我与他人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视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个疑问。
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作者早一点回家睡觉呢?”教室里顿时喧哗起来……我本能地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开始了引导:“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刻意安排的情节,你们说总理会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纷纷摇头。
浅议阅读教学“懂”、“情”、“用”三个关键点
浅议阅读教课“懂”、“情”、“用”三个要点点阅读教课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而教师是指引者,文本是载体。
教师要充足发挥指引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如何指引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本文略作浅议。
一、抓住“能读懂”,指引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读懂是基础,是阅读教课的出发点。
“念书百遍,其义自见。
”教课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习经过粗读、略读、精读等方式,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要旨和内涵,正确领悟作者写作的企图。
简言之,让人学生经过阅读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如何指引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呢?实质教课中,笔者是这样来安排的:一是“粗放型”阅读。
即通读全文,让学生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一般通读一至二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即可;二是“解剖式”阅读。
即精读课文,指引学生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研读课文,认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归纳每个段落(部分)的中情意思并用一两句话写出来;三是“重组式”阅读,即品读课文。
指引学生把每个部分的内容串通起来,形成一个完好的“链条”,全面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让,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修正自己的认知,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时,老师不要过于追求归纳得特别精练,特别全面,只需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二、抓住“有感情”,指引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课文感情一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朗诵是最重要的阅读方式,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培育语感的基本门路。
很多课文,特别是那些优美的散文、诗歌,更是需要学生经过朗诵才能真实理解。
朗诵要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
往常状况下,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课文读正确,经过多读能把课文读流畅,但很多学生的朗诵却没有感情。
所以,教师应注意调换学生的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如何才能调换学生的感情呢?比方: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创建情形,激发感情。
阅读教学三要素:品读、感悟、表达
阅读教学三要素:品读、感悟、表达作者:叶小霞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4期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解读文本,获得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创新阅读课堂教学?本文以《触摸春天》教学为例,阐述了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在品读中揣摩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之上,而品读作为朗读的创新形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有独特的作用。
读的方式有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只要是学生潜心读书,与文本对话,能产生思维碰撞,都可以称之为品读。
品读,需要教师努力营造品味语言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品读中细细品味语言,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品味语言?教师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初读课文,当他们对课文初步了解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得可认真呢!我想大家也和安静一样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安静不一样的内心。
师:谁来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学生个别读后,教师引领着往下继续读)师:同学们,读得轻一点,不然蝴蝶要飞走了。
师再导读“蝴蝶在她的手心里”,指名学生接着读。
师:如果你能读得再慢一点,感觉会更好,能再试试吗?(学生再读)师:听着同学们这么深情的朗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春天的早晨,看到了发生在安静身上奇妙的故事。
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生默读,并批注)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师:来,我们一起读。
师:如果看见安静拢住了那只蝴蝶的这一幕的人刚好是你,你想说什么?生:我想,她应该没有失明。
生:她虽然眼睛失明,但她的心却可以看到东西。
师:你真会洞察。
但安静失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她的手指悄然合拢的一霎那,发生了什么事?生:拢住了那只蝴蝶。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有哪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技能之一。
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活动。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并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阅读理解、词汇掌握或阅读技巧提升等目标。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选择适合的教材是成功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包括课本、文章、报纸、杂志或网络资源等。
教材应该具有适当的难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话题来选择多样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提供前导知识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提供一定的前导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可以通过讨论相关话题、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或分享学生的个人经验等方式来实现。
提供前导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难点。
四、培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概括、问答等。
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更加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策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展示、辩论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将阅读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多样化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提供及时的反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准确和具体的反馈。
这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来实现。
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语言 认识 情感——阅读教学的三个要素
堂好 的阅读课 , 首先应该 有 目标 明确扎 实有效 的语言文 字
同时又 在听说读写 的过程 中注意发展 学生 的认识 , 丰富学 夺 泸定桥》 《 我 的战友邱少 云》 《 再见 了 , 亲人》 《 十里长 街送 总理 》 训练, 结合课文教 学恰 到好 处地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和爱美情 《 书的故事 》 《 卖 火柴的小女孩》 《 海上 日出》 等都是 情文并茂 , 很有 生的情 感 ,
学 习怎样 正确认识事 物 , 提高学 生的认知 水平 , 新教 材选用 的童 把握 。对文章 的理解是课堂语言表达的基础 , 理解不深 , 往往表达 话、 寓言、 成语故 事 、 历史故事 大都 以形 象 、 简洁 的语 言说 明一个 不 准 ,教师 只有对所教 文章 的具 体 内容进 行深入 研究 和准确把 才 能在正确表 达文章 的思 想 内容 的 同时 , 准确恰 当地传 达蕴 鲜 明深刻 的哲 理 , 如《 小猫钓鱼 》 《 揠 苗助长 》 《 守株待 兔》 《 小 马过 握 , 上课之前要对作家作 品深入地探讨 , 先 河》 《 田忌赛 马》 《 刻 舟求剑 》 《 骆驼 和羊》 《 惊 弓之 鸟》 《 我要 的是葫 涵其 中的情感 因素 。因此 ,
么等都 留给读者去思考 、 领悟。 天像健 壮的青年 , 有铁一般 的胳 膊和腰脚 , 领着我们上前 去。” 强
新” “ 美” “ 力” , 点 明了全文 的主 旨, 教师讲 授本课时就 《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中提 到的“ 逐步加深 热爱祖 国、 热 调 春天的 “ 抒 发心灵深 处 由衷 的赞 美之情 , 达到 以情 爱 中国共 产党 、 热爱 社会 主义 的思想感情 , 陶冶爱美的情趣 ” 。主 应 以热情 高昂的语调 ,
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之一,而阅读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教师们需要设计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些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
第一要素:选书和定位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作为教学材料。
选书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来进行,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容。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书籍的定位。
例如,对于初中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二要素:预习和导入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进行预习和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预习可以包括讲解作者背景、故事背景和主题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导入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小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第三要素:阅读过程的指导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
针对不同的章节和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导读问题,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要素:阅读后的讨论和总结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需要组织阅读后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思考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在总结部分,教师可以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回顾,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要素:评价和反思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可以包括阅读理解测试、写作、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反思,探讨阅读中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阅读教学设计要素
阅读教学设计要素阅读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阅读材料,还需要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以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一、目标设定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方向,合理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包括: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度;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4.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选择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下要素:1.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契合度;2.教材的语言水平是否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3.教材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和难度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需求;4.教材是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阅读教学活动:1.预测猜测: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标题、插图和之前的经验等来预测文章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2.词汇积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生词,并通过词汇卡片、词汇表等方式巩固记忆。
3.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回答或完成,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大班交流,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5.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材料,如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或网站,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视角。
四、评估与反馈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进行评估与反馈。
最新 阅读教学要把握好的三个方面-精品
阅读教学要把握好的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必须以“读”为本。
从20世纪50年代的“听说读写”,到80年代的“读写听说”,语序的改变就足以看出“读”占鳌头,“读是其他三项的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更新观念。
传统的阅读重视语言和未知,重视阅读后的理解。
现代化社会的信息阅读是既重视语言学习,又重视信息吸收;既重未知,又重已知,强调阅读中的理解。
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在教学中。
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
(章熊语)要获取信息就要提倡整体思维,不要把文章讲得支离破碎。
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模式,不要任何文体都是“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几个套路。
教学中要强调“活”。
“活”是教学的应变机智,“活”才能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活”不是随意为之,要受整体思维的调控。
二是为写作提供范例和导引作用。
关于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促写,前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学中,要针对不同文体,讲清文章特点,使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并知道“怎样写”,从而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这里谈到阅读的两个主要目的,突出了“读”的作用,其实读写听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现行教材覆盖各种文体,尤其是“九义”教材,要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但有三点是不同文体的教学都必须遵循的,即语句的理解和整体思维以及语感的培养。
因为语言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以必须加强语句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否则就不是语文课。
整体思维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获取信息,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思路教学,他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他甚至强调:“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的三要素-中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胡建新在阅读教学的路上,我和其他的语文老师一样,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下面是我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要素:一、“读”——以读为本语文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其中读最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巾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手段。
语文能力是讲小来的吗?不是!语文能力足读出来的,是学出来的。
”在阅读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读”。
在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上,读应该贯穿始终,因为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还是学生信息处理后反馈的表达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获得充分的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闲此,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应该给学乍充分渎的时间,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问”。
读的形式何其多,你若想让学生读出效果,邯需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领读,把握范读,领渎,也叫带读,就是由一个人带领全班学生朗读领读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领读要能起示范和引导作川,领读的内容以可是一篇文章,一句话,亦或足一个阅。
其实,领读也是一种范读,而范读一般是巾教师完成的朗读,它有明确的示范作川,在低段的阅读教学巾尤为最要。
但不管是领凄还是范读,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感,准确领会蕴涵文巾的意蕴,因此,在阅读教学巾必须重视领读,把握范读。
2、付以深情,真情导读。
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足一种以“立人”为小心的“有生命的教学”,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重新唤起时人的犬注,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创造性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以深情,真情来导读。
所谓深情,即为“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谓真情,即为“师生之间坦诚率六,一言一行都发门内心”。
在充满深情与真情的浏读教学小,课堂不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而是教师以激情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灵动思考,主动发问、大胆质疑、热烈讨沦、踊跃表达的大舞台,在这个开放的大舞台上,师生町以尽情分享思号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以及心灵的碰撞、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放飞学生的想象,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
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巾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同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巾部分句。
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析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巾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巾:“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川厂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
如朱白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3、关注层次朗读,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课文提供的条件,使朗读富有层次感。
也就是说,教师在布置每次朗读任务时,都必须把本次朗读的目的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逐层加深文本朗读。
4、重视略读和浏览。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捉小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在第三学段提出了“学习浏览,扩大知识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在第四学段提出了“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同,拓展自己的视野”的要求。
将略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习自身的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略读和浏览,它们以精读为基础,但涉及范嗣远比精读广泛,它们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掘’——以掘为展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日标是读懂。
所谓读鯈,不仅是对文字的认渎,还存文本的解读,简而言之就是除了读通文本外,还需赏析文本。
赏析文本需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若能读透文本,那么赏析文本就更顺其自然了。
1、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赏析能力的核心,因此必须在阅读教学巾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而分解出来的能力。
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
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能力。
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2、挖掘突破点的能力。
作者写文章有自己的意蕴,因此每篇文章都蕴涵着一个突破点,这个点或许是一段话,或许是一句话,又或许是一个词。
当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便与文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时,引导学生发掘本文的突破点,再展开赏析,那么,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可以称得上是透彻了。
正如叶圣陶所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闲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讲清阅句的深层内涵,让学生“由文人情”,由课文巾的关键词句体会到文章的“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悲共喜,产生感情共鸣,让心灵得到洗礼。
三、“想”——以想为拓叶圣陶说过:“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遗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
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賞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闪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大重要的一部分。
”从中足可见,除了充分朗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外,更应启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若有了想象,就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
在阅读教学巾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可根据想象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如在文本留白处适时地写下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拓展小练笔等。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每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来的。
作者用包含深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
教学瞄母深情》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当“我”看到母亲赚钱是如此艰辛,就再也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去买书,而是给辛劳的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我”知道,母亲一定舍不得吃。
同学们,你能帮作者写一张纸条压在水果罐头下面,劝母亲吃下这水果罐头吗?同学们在泪眼婆娑中写下了肺腑之言,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妈妈,真对不起,原来您的丁作这么辛苦,下作环境这么差,我还要您买书,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妈妈,我给您买了一个水果罐头,用它补补您劳累的身子,您赶快吃吧!”以上这个案例中,学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景巾大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和文中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时,学生头脑中的母亲形象不只是文本巾的母亲,也是自己母亲的形象,自然地把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
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49年美国落衫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闲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是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和儿子共同的信念。
文本的第12自然段对父亲进行了细节描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面对儿子这36小时的漫长等待却留下了空白。
我在教学时引领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门已仿佛看到了什么?南父亲在废墟中挖厂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巾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面临怎样的闲境,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就以《逆境巾的儿子》为题,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
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个练笔,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一直面对闲难,永不言弃的父子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胡建新,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