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1)
2023年度卫生资格考试大纲---药学(中级)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基础知识
理学
生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生物化学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病理生理学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微生物学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
续表
药学(中级)考试大纲药物化学
苯二氮
苯巴比妥的结构
硫喷妥钠的作用特点
苯二氮
抗癫痫药的分类
苯妥英钠结构
卡马西平
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盐酸氯丙嗪和氯氮平的结构
谢途径和用途
氟哌啶醇的结构类型和用途
盐酸阿米替林的稳定性
解热镇痛药物的分类
阿司匹林结构
盐酸地尔硫
抗高血压药分类
甲基多巴的稳定性和用途氯沙坦的作用和用途
药物分析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
剂学
药
医院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药理学
苯二氮
用机制㊁用途与不良反应
巴比妥类的作用和应用
反应及中毒解救
水合氯醛㊁
癫痫类型
苯妥英钠
的药理作用
良反应
其他药物特点
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硫酸镁的药理作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专业实践能力岗位技能
续表
临床药物治疗学
专业进展。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创伤性感染 (厌氧性伤口)破伤风杆菌繁殖 分泌痉毒素运动神经 终板吸收
神经纤维 间隙扩散
淋巴吸收 血液
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 阻断
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 γ-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
甘氨酸 γ-氨基酸
导致
骨骼肌痉挛
破 伤 风 毒 素 的 致 病 作 用
三、防治原则
㈠ 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 氧性伤口);新法接生。
㈡ 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 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㈢ 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 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1、感染的条件:
⑴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 性疾病等
⑵ 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 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 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 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
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粘附素 荚膜 菌毛 血凝素
抗有毒氧基团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
产毒: O2 +e→O2-
解毒:
超氧化物
2O2-+2H+ 歧化酶 O2+H2O2
O2-+H2O2→OH- +OH++O2
H2O2+H2O2 过氧化物酶 2H2O + O2
O2 +OH→OH- + O2
H2O2+H2R 过氧化氢酶 2H2O + R
微生物概论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 真核微生物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 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就称真 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间的差别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酵母菌
酵母菌(yeast)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
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
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 熟,抗热性出现
芽孢衣合成
束状染色质形成
细胞膜内陷 前芽孢
上述两层隔壁间充填芽孢肽聚糖,
合成DPA,累积钙离子,开始形成 皮层,折光率增高
前芽孢的双层隔壁形成 抗辐射性提高
芽孢抗热的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 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 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造成皮层充分膨胀,而核心部 分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3、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种类繁多,1860多种;常污染食品、蛋、乳等, 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是肉类食品的重要检疫苗。
4、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与埃希氏菌属相似,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域和食 品中,是食品的常见腐败菌;低温型菌株能在0-40C生 长,造成包装食品冷藏过程中腐败变质。
某些酵母菌可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例如 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到多种疾病。 新型隐球酵母 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
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为单细胞微生物,细胞较粗短,细胞间充满 着毛细管水,故它们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也与 细菌相仿:一般都有湿润、较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 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以及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都很均一等。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9-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厌氧性细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汹涌发酵2.破伤风抗毒素(TAT)3.厌氧性细菌二.填空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和。
三.A型选择题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C.病毒感染;D.缺陷病毒感染;E.梅毒螺旋体感染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3.注射TAT的目的是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破伤风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白喉杆菌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肉毒杆菌;C.炭疽杆菌;D.分枝杆菌;E. 产气荚膜杆菌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A.枯草杆菌;B.炭疽杆菌;C.百日咳杆菌;D. 产气荚膜杆菌;E.流感嗜血杆菌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E. 椭圆形 ,小于菌体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A.脊髓前脚;B.脊髓后脚;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D.呕吐中枢;E.血管内皮10.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E.破坏CD4 T细胞11.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A.白喉杆菌;B.枯草杆菌;C.炭疽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肉毒梭菌12.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A.食用污染食物;B.污染伤口;C.节肢动物叮咬;D.吸入污染的空气;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1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无芽胞厌氧菌;C.链球菌;D.变形杆菌;E.白色念珠菌1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A.抗生素;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15.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B.都能形成芽胞;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D.都是厌氧菌;E.主要分布于土壤16.关于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 ,正确的是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D.可致食物中毒;E.以上均对17.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物质;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E.肉毒中毒死亡率高18.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 E.减轻临床症状19.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A.子宫腔;B.尿道;C.肠道;D.阴道;E.上呼吸道20.下列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A.破伤风杆菌;B.结核杆菌;C.幽门螺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肉毒梭菌四、问答题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3.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4.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医学微生物习题厌氧性细菌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29.关于无芽孢厌氧菌所致疾病特点,错的是?
A. 无特定疾病类型 B. 多为化脓性感染 C. 感染部位遍及全身 D. 为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E. 因为正常菌群,故病情较轻,预后好
30.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具有溶血和卵磷脂酶活性的毒素是:
A. α毒素 B. β毒素 C. γ毒素 D. δ毒素 E. ε毒素
E.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污染伤口
10. 气性坏疽标本涂片,染色镜检的特征是: A.有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B.有革兰阳性有夹膜粗大杆菌 C.有革兰阳性粗大芽胞杆菌并有夹膜 D. 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E.常伴有其他杂菌
二 填空题 1. 可致人类疾病的厌氧芽孢梭菌主要有,,,和。 2 . 厌 氧 芽孢 梭 菌对 , 和 有 强大 的抵 抗 力; 主要 分 布于
7. 产生嗜神经毒素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ETEC C.霍乱弧菌
D.肉毒梭菌
E.白喉杆菌
8. 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厌氧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夹膜梭菌 D.艰难梭菌 E.无芽孢厌氧菌
9. 什么情况下的伤口长处于厌氧状态:
A.伤口深而窄 B.伤口有泥土异物污染 C. 大面积浅表受伤 D. 伤口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
E. 结构与功能与破伤风痉挛毒素相似
21.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
A. 胃黏膜细胞 B.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C. 前角细胞 D. 脑神经细胞 E. 运动神经末梢
22.应用类毒素预防的疾病:
厌氧菌
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不能生长。
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无氧的环境。
通常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如疱肉培养基、硫基乙酸钠培养基,牛心脑浸液培养基等。
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厌氧缸法:接种好标本的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试管,可放入厌氧缸内培养,厌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从而将厌氧菌培养出来。
2.厌氧袋:即在塑料袋内造成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菌。
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
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
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命名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气环境。
如不突变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可以孵育。
3.厌氧手套箱: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厌氧菌最佳仪器之一。
它是一个密闭的大型金属箱,箱的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装有两个手套,可通过手套在箱内进行操作,故名。
箱侧有一交换室,具有内外二门,内门通箱内先关着。
欲放物入箱,先打开外门,放入交换室,关上外门进行抽气和换气达到厌氧状态,然后手伸入手套把交换室内门打开,将物品移入箱内,关上内门。
箱内保持厌氧状态,也是利用充气中的氢在钯的催化下和箱中钱残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
该箱可调节温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内,还可放入解剖显微镜便于观察厌氧菌菌落,这种厌氧箱适于作厌氧细菌的大量培养研究,大量培养基可放入作预还原和厌氧性无菌试验。
金属硬壁型厌氧箱的抽气、充气、厌氧环境和温度等均系自动调节。
4.厌氧盒:原理同厌氧袋,有成品销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放以生物,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细菌生长用。
我没见过。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洁净的玻片上铺上纱布或滤纸,均匀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后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将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蜡封边,造成一个封闭空间。
厌氧菌分类、致病特点及其用药-常用首选药物
厌氧菌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
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胸、输卵管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
根据对O₂的耐受程度,可将厌氧菌分为三大类:(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月形单胞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
(2)中度厌氧菌:代表菌种为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临床分离常见的厌氧菌。
它们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分离出来。
(3)耐氧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溶组织梭菌。
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
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导致局部组织的氧浓度降低,才发生厌氧菌感染。
抗厌氧菌类药物主要为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等。
因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所以应用广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多,但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厌氧菌感染,要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在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有时候即使使用再高级的抗生素,效果也不好,反而导致菌群失调,加重病情。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对厌氧菌的治疗。
多为混合感染由于甲硝唑被还原的中间产物对氧十分敏感,所以在有氧环境下容易失活,故只对厌氧菌发挥作用。
但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即厌氧菌和需氧菌掺杂,两种细菌互相促进生长,因此在治疗厌氧菌感染时,须采用分别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一般与头孢类药物合用,提高疗效。
巨大芽孢杆菌形态特征(一)
巨大芽孢杆菌形态特征(一)巨大芽孢杆菌形态特征巨大芽孢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活性污泥等地方的芽孢杆菌,其名称源于其细胞形态的特殊性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巨大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营养型巨大芽孢杆菌一般为厌氧性细菌,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其中以各种简单糖类和脂肪酸为主要碳源。
–形态特征巨大芽孢杆菌细胞形态特殊,主要表现为菌体呈不规则状,体长与直径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形性的特点。
此外,巨大芽孢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抵抗压力和耐高温、耐干旱的能力。
–芽孢形态巨大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在芽孢形态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呈束形、长棒形或梭形。
此外,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数量也较多,单个细胞可以形成多个芽孢结构。
–运动能力巨大芽孢杆菌不具备运动能力,但其营养和繁殖速度较快,容易在厌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形成团状结构。
–应用价值巨大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质使其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巨大芽孢杆菌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纺织、制药等多个行业的生产中,而其优异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以上就是关于巨大芽孢杆菌形态特征的一些介绍。
巨大芽孢杆菌的独特形态和多样化的应用前景,为我们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益参考。
–芽孢产生条件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产生通常发生在环境恶劣或生存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
因此,细胞产生芽孢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细胞的生存和传播。
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产生条件主要包括菌落状态、营养缺乏、温度、湿度、氧气气氛等,不同条件下芽孢的产生数量和形态都有所不同。
–巨大芽孢杆菌的分类巨大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的一种,其属名为Bacillus megaterium,同属芽孢杆菌科的还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安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木杆菌(Bacillus cereus)等。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培养法厌氧菌需有较低的氧化—还原势能才能生长(例如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需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至0.11V时才开始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适于厌氧菌的生长。
为使培养基降低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甚多,主要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3种方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1.生物学方法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组织(如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等)或动物组织(新鲜无菌的小片组织或加热杀菌的肌肉、心、脑等),由于组织的呼吸作用或组织中的可氧化物质氧化而消耗氧气(如肌肉或脑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能消耗氧气,碎肉培养基的应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组织中所含的还原性化合物如谷胱甘肽也可以使氧化—还原电势下降。
另外,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一个平皿内,利用需氧菌的生长将氧消耗后,使厌氧菌能生长。
其方法是将培养皿的一半接种吸收氧气能力强的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另一半接种厌氧菌,接种后将平皿倒扣在一块玻璃板上,并用石蜡密封,置37恒温箱中培养2~3d后,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先后生长。
2.化学方法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吸收,或用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1)李伏夫(B.M.JIbbob)法此法系用连二亚硫酸纳(Sodium hydrosulphite)和碳酸钠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其反应式如下:Na2S204十Na2C03十O2一→Na2SO4十Na2SO3十C02取一有盖的玻璃罐,罐底垫一薄层棉花,将接种好的平皿重叠正放于罐内(如系液体培养基,则直立于罐内),最上端保留可容纳1~2个平皿的空间(视玻罐的体积而定),按玻罐的体积每1000cm3空间用连二亚硫酸纳及碳酸钠各30g,在纸上混匀后,盛于上面的空平皿中,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但不可过湿,以免罐内水分过多。
若用无盖玻罐,则可将平皿重叠正放在浅底容器上,以无盖玻罐罩于皿上,罐口周围用胶泥或水银封闭(如图1-5)。
厌氧菌
经细胞扩散 –对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二.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类似于链球菌溶血素“O”,致病机制不清。
致病条件
伤口需要形成局部厌氧微环境:
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 坏死组织多、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 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
气体冲出
肉渣变粉红(酸性会使肉变红),糖类被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致病性和免疫性
产生12种外毒素,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 构成强大的侵袭力。
分型:根据4种主要毒素(α 、β 、ε 、ι )抗原 性的不同,可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C型
致病物质
α 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物,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毒素通过运动神经终板吸收,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最 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 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
素所能中和 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和γ -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
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毒素进入细胞内,不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上行,而是留在神经肌 肉接点处
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酰胆 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该病是单纯性毒素中毒,而非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与其它食物中毒不同,主要为神经末
稍麻痹,乏力,头痛斜眼眼睑下垂,吞咽困难 等症状
正常情况: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受刺激兴奋时,有神经递质传 递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 伸肌的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 屈伸的协调。
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生化反应: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糖类,液化 明胶,H2S(+) 庖肉培基:肉渣呈粉红色,产生大量气体。
牛乳培基:汹涌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 (右为未接种管)
形,中或次极端,不大于菌 体。组织内无芽胞,无糖培 养基上易形成芽胞,可形成 明显的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1)厌氧,要求不严格,微氧环境生长迅速。 (2)营养要求不高。含糖培养基发育最佳,无糖发
育不良,但有利于形成芽胞。 (3)繁殖迅速:通常培养2h在液体培养基深层即有
明显生长,4~6h后出现表面生长。 (4)庖肉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呈粉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8~48h,细菌在局部繁殖, 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气 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恶臭,疼痛剧烈, 蔓延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毒血症死亡.
• 食物中毒: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毒机理类似霍乱肠毒素
• 坏死性肠炎:C型菌株引起,罕见。
形态与染色:
细长杆菌(4~8μm×0.3~0.5μm)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 中等大小细长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 体顶端,比菌体粗,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G+菌,形成 芽胞后易形成G-。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pH7.0~7.5 37℃最适。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即可生长。
指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防治原则
(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 (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E. 所致疾病与抗生素应用相关
27.关于艰难梭菌所致菌群失调症患者的处理哪项是错的?
A. 停用相关抗生素 B. 改用灭滴灵 C. 改用万古霉素 D. 使用抗生素 E. 口服微生态制剂
28.关于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性,下列哪项是错的?
A. 正常菌群,致病力不强 B. 机会致病 C. 多为内源性感染 D. 致病条件与大肠杆菌相同
E.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污染伤口
10. 气性坏疽标本涂片,染色镜检的特征是: A.有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B.有革兰阳性有夹膜粗大杆菌 C.有革兰阳性粗大芽胞杆菌并有夹膜 D. 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E.常伴有其他杂菌
二 填空题 1. 可致人类疾病的厌氧芽孢梭菌主要有,,,和。 2 . 厌 氧 芽孢 梭 菌对 , 和 有 强大 的抵 抗 力; 主要 分 布于
31.对人致病的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主要是:
A. A 型 B. B 型 C. C 型 D. D 型 E. E 型
32.能产生肠毒素及细胞毒素的是:
A. 破伤风梭菌 B. 肉毒梭菌 C. 脆弱类杆菌 D. 艰难梭菌 E. 丙酸杆菌
33.厌氧芽孢梭菌常存在于:
A. 上呼吸道 B. 肠道 C. 泌尿道 D. 口腔 E. 阴道
E. 结构与功能与破伤风痉挛毒素相似
21.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
A. 胃黏膜细胞 B.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C. 前角细胞 D. 脑神经细胞 E. 运动神经末梢
22.应用类毒素预防的疾病:
A. 破伤风 B. 气性坏疽 C. 肉毒中毒 D. 坏死性肠炎 E. 婴儿肉毒病
芽孢杆菌属[资料]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简介编辑中文学名:芽孢杆菌属拉丁学名:(Bacillus Cohn, 1872)2形态描述编辑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
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
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
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
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通常接触酶阳性。
发现于不同的生境,少数种对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致病。
模式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详细信息编辑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科的1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大多数有动力,无荚膜,多数溶血,通常过氧化氢酶阳性。
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2~62%。
本属包括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蜡状芽孢杆菌,非致病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近50种。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
大多数有动力,无荚膜,多数溶血,通常过氧化氢酶阳性。
包括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蜡状芽孢杆菌,非致病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
炭疽芽孢杆菌有荚膜,无鞭毛,在人工培养物内细菌呈长链状排列,形成圆卵形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但不大于菌体宽度;专性需氧;芽孢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下可生存数十年;本菌主要使食草动物发病,病程急剧,死亡率高;人的易感性仅次于食草动物,病菌经由破损的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体内,死亡率高;可用抗生素和磺胺治疗。
4产乳酸编辑(一)芽孢杆菌属中产乳酸的种共同特征在芽孢杆菌属中也有不少能产乳酸的细菌,其中还有在经济上重要的种。
厌氧菌
厌氧菌厌氧菌(anaerobicbacteria)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
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胸、输卵管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
中文学名厌氧菌拉丁学名anaerobicbacteria界细菌界造成疾病阑尾炎、胆囊炎代表菌种中度厌氧菌、耐氧厌氧菌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目录● 1 什么是厌氧菌● 2 分类● 3 厌氧菌感染●▪普遍存在●▪多为混合感染●▪牙周炎致病菌●▪回肠、结肠细菌高●▪易感染盆腔● 4 厌氧菌治疗●▪切除●▪抗生素疗法●▪高压氧疗法●▪过氧化氢● 5 厌氧菌/微需氧菌鉴定●▪厌氧/微需氧培养设备●▪厌氧/微需氧培养基厌氧菌什么是厌氧菌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分类根据对O₂的耐受程度,可将厌氧菌分为三大类:(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月形单胞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
(2)中度厌氧菌:代表菌种为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临床分离常见的厌氧菌。
它们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分离出来。
(3)耐氧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溶组织梭菌。
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
厌氧菌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普遍存在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导致局部组织的氧浓度降低,才发生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的培养特性
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袁小澎
一定义
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条件(不是绝 对)下才可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1836年Pasteur提出 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60%临床标本存在 厌氧菌感染---------------------需要 重视
二 分类
1 有芽孢厌氧性细菌 一个梭菌属包括83个种 2 无芽孢厌氧性细菌 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 种和亚种
1.直接涂片镜检 从伤口深部取材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 菌,并有荚膜,常伴有其他杂菌,白细 胞甚少,形态不规则,这是气性坏疽标 本涂片的特点。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 接种于血球脂平板上或疱肉培养基中, 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取细菌培养 物涂片镜检,并进一步用生化反应鉴定。
革兰氏阴性的杆菌 -----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 类杆菌属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 标本决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 2 应尽量避免空气
标本的采集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窦道,子宫腔,深部创伤 组织 尿道 收集的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隆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穿入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三)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 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和鉴定
五 气性坏疽病原菌
以组织坏死,水肿,产气及全身中毒的 严重的急性外伤感染 包括很多-----重点 产气夹膜梭菌
产气夹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和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致病性
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3~4×1~ 1.5um。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也可成短 链排列。芽胞呈卵圆形,芽胞宽度不比 菌体大,位于中央或末次端。培养时芽 胞少见,须在无糖培养基中才能生成芽 胞。在脓汁、坏死组织或感染动物脏器 的涂片上,可见有明显的荚膜,无鞭毛, 不能运动。
厌氧性细菌题库1-2-10
厌氧性细菌题库1-2-10问题:[单选,A型题]有关“厌氧芽胞梭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革兰染色阳性B.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D.特异性治疗需应用抗毒素E.抵抗力强问题:[单选,A型题]破伤风痉挛毒素()A.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B.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D.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E.作用于呕吐中枢问题:[单选,A型题]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A.脆弱类杆菌B.产黑色素杆菌C.产气荚膜梭菌D.艰难梭菌E.破伤风梭菌/ 安卓游戏助手问题:[单选,A型题]产气荚膜梭菌区别于其他厌氧菌最有特点的生物学性状是()A.革兰阳性粗大杆菌B.远端芽胞C.厌氧性D.菌落光滑,有溶血E.分解糖大量产气问题:[单选,A型题]引起术后气性坏疽的梭状芽孢杆菌通常来自:()A.空气B.肠道C.敷料D.手术器械E.输液问题:[单选,A型题]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外毒素是()A.卵磷脂酶B.胶原酶C.透明质酸酶D.ε毒素E.DNA酶问题:[单选,A型题]有关“气性坏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伤口及时处理、扩创B.严密隔离病人C.早期用多价抗毒素血清治疗D.用大剂量青霉素杀死病原菌E.可接种类毒素预防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感染,预防特别重要。
该病病原体种类多,所产生的毒素型别多,抗原复杂,故尚无特异性预防用的类毒素。
预防措施主要是伤口及时处理、扩创,局部用HO冲洗、湿敷,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可预防性服用抗生素。
严格隔离病人,并对所用器械及敷料彻底灭菌,以防该菌在病室中传播。
对病人治疗,除尽早正确处理感染伤口,切除并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尽早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外,还应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杀灭病原菌。
问题:[单选,A型题]哪种细菌所致食物中毒与食入罐头、香肠、发酵豆制品等有关()A.金黄色葡萄球菌B.副溶血性弧菌C.肉毒梭菌D.肠炎沙门菌E.产气荚膜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1)
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种类繁多、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的体内。
无芽胞厌氧菌主要
存在于人体及动物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止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处,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在正常菌群中厌氧
菌通常占有绝对的优势。
正常情况下,菌群保护相对平衡,如长期应
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发生菌群失调,或机体抵抗力
减退,则可导致内源性厌氧菌感染。
目前已知的重要厌氧菌见表。
表14-1 重要的厌氧菌
一、芽胞菌
梭状芽胞菌属(Clostridium)
二、无芽胞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1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2 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二)革兰氏阴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
(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1 类杆菌属(Bacteroides)
2 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
(四)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1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2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3 真杆菌属(Eubacteriun)
4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
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称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简称梭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都能产生芽胞,芽胞直径大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成梭形,故得名。
芽胞的形状和位置在鉴别上有意义。
大多数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少数可在微氧环境中繁殖。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
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
态上的特征。
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
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
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
基表面迁徒扩散。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
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
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
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
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
作用。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强大。
在土
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
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
抑菌作用。
(二)致病性
破伤风梭菌芽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
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
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
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
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
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 toxin)。
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
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
在菌
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15万。
破伤风毒素的毒
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
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
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
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
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
血流到达中枢神经。
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
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
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
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图14-1)。
图14-1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的机制
破伤风多见于战伤。
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
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病。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
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
潜伏
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
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
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
病死率约50%,新生
儿和老年人尤高。
(三)检验诊断
破伤风梭菌分布广泛,如果病人无临床症状,即使伤口找到破伤
风梭菌也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故破伤风的诊断主要根据有无创伤病
史和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作微生物检验,仅在必要时才进行检验。
取创伤渗出物或坏死组织镜检,或加热80℃经20分钟以杀死无芽胞杂菌,接种血液琼脂培养基或疱肉培养基中,在厌氧条件下培养24~48
小时,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也可取培养滤液0.1毫升接种小白鼠,
作毒力和毒力保护试验。
(四)特异防治
破伤风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应以预防为主。
1.人工自动免疫平时对战士、建筑工人等接种吸附精制破伤风类
毒素全程基础免疫,以刺激机体自动产生抗毒素。
儿童则注射白喉、
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当受伤后有可能感染时,应加强免疫一次吸
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
(1)紧急预防如遇严重污染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基础免疫者,除用类毒素加强免疫外,可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即在一臂注射抗毒素,另一臂注射类毒素,6~12周后再注射
一针类毒素。
实践证明,同时注射抗毒素和类毒素,预防效果好,且
互不干扰。
(2)特异治疗一旦发现病人,应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要早期足量,每次可肌肉或静脉注射6~10万单位,注射前必须作皮肤试验,防止马抗毒素血清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国外已开始用人的破伤风丙种
球蛋白(Teatanus immunoglobulin, TIG)进行治疗,既可避免过敏
反应,还可提高疗效。
大剂量的青毒素(或四环毒)能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梭菌在局部病
灶中繁殖,并且对混合感染的其他细菌也有作用,故亦可用于治疗。
若已确诊为破伤风时,应及时采取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和肌肉解痉
剂等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预防病人呼吸肌痉挛而窒息死亡。
二、产生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气性坏疽是战时多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以局部水肿、产气、肌肉坏
死及全身中毒为特征。
病原菌约有6~9种之多,常为混合感染。
以产
气荚膜梭菌为最多见(约占60~90%),其次是水肿梭菌和败毒棱菌,其他还有产芽胞梭菌、溶组织梭菌和双酶酸菌等。
(一)生物学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