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知识点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起特定药理活性,并能够预防、治疗、诊断和改善疾病的化合物。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科学。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效应,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2. 药物的合成研究:药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合成药物的目标是简捷、经济且高产率,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3.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交叉领域。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分子的结合、生物途径的调控等。
二、药物分类根据药品的疗效、化学结构和用途,药物可以分为很多类。
根据药物的用途,药物可以分为:1. 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抗癌药、抗感染剂等。
2. 预防药物:用于预防疾病的化合物,如疫苗、预防性抗生素等。
3. 诊断用药:用于帮助诊断疾病的化合物,如放射性核素、造影剂等。
4. 应急药品: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药物,如止血剂、解热镇痛药等。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可以分为:1. 有机化合物药物:由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包括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2. 无机化合物药物: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1. 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生物靶标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2. 非靶向药物:通过影响生物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功能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三、药物合成药物的合成方法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药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的基础,包括常见的反应类型如亲核-亲电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2. 天然产物全合成:大部分天然药物都具有复杂的结构,需要进行全合成来得到纯品,这对有机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合成方法研究: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药物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合成方法,用于合成更加复杂的分子。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药学专业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大一学年,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与药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年药用基础化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1. 元素与化合物在药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药物的基本单位。
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学性质,如氢、氧、氮、碳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元素的周期表分布、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等基础知识。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在药用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而无机化合物对于大一学年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无机盐和无机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功能基团在药物中,化学分子的功能基团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大一学年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功能基团,如羟基、酮基、醛基、羧基、胺基等。
了解不同功能基团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3. 反应类型在药用化学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是很重要的。
例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氧化反应等。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反应的基本原理、条件以及反应机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药物分子结构药物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分子结构,如酮类、醛类、酯类、醚类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化学结构的命名规则和表示方法,以便准确描述和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
5. 药物稳定性与反应动力学药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至关重要。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与药物稳定性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光敏性、热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反应速率、速率常数等。
6.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溶解度、酸碱性、晶体结构等理化性质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以便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药物化学知识点
根据2022年药学349大纲要求编写药物化学考察要点(1)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主要理化性质、结构类型、临床应用;(2)化学药物的制备方法;(3)典型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发展过程;(4)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实验部分: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苯乐来、磺胺醋酰钠、羟甲香豆素的合成、分离精制。
一、绪论药物: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包括天然药物(植物药、抗生素、生化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二、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新化学实体:NCE(new chemical entities)NCE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的化合物,是指在新药研究早期阶段研究发明的,经临床试验可能会转化为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分子。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指在选择和确定了治疗靶标后,获得与所选择的靶标能相互作用的具有确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即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通过优化主要是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毒性,建立构效关系,理解分子的作用模式,评估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确定候选药物。
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或药理活性,但会存在一些其他所不合适的性质,如较高毒性,其他生物活性、较差的溶解度或药物代谢的问题。
生物电子等排体:生物电子等排体是由化学电子等排体演化而来。
是指那些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能产生相似的或相反的(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生物电子等排体是具有相似的分子性状和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的物理性质(如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通过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5. 反应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6.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情况,平衡常数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二、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1. 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
2.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了药物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3. 极性与非极性药物:极性和非极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4. 药物分子的溶解度: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直接影响了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5. 药物分子的稳定性:药物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效力和安全性有关。
三、药物化学1. 药物分类: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方式、治疗疾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2. 药物合成与分离:药物合成是指合成新的药物分子或者合成药物原料,药物分离是指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有用的化合物。
3.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应用于设计新的药物。
4.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品质、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5.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6. 药物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四、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与靶点结合:药物通过与生物分子靶点结合发挥药效。
2. 药物的途径与生物利用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其在体内的药效。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药物的概念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
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巴比妥类1 异戊巴比妥HNN H OOO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1. 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结构】NNOCl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
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HClNSClN【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药学必背知识点
药学必背知识点一、药物化学部分。
1. 药物结构与命名。
- 常见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例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结构为苯环连接一个羧基和一个乙酰氧基。
其命名遵循化学命名法,根据结构中的官能团和取代基来命名。
- 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的区别。
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名称,如布洛芬;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所取的名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通用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商品名;化学名则准确描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2. 药物的理化性质。
- 酸碱性:如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其盐类易溶于水,这一性质在药物的制剂、鉴别和含量测定中有重要意义。
- 溶解性:像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在油脂性环境中易溶解吸收;而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溶解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 稳定性:某些药物容易受光、热、空气等因素影响而分解变质。
例如硝酸甘油在光照和高温下易分解,所以要遮光、低温保存。
3. 药物的代谢。
-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代谢反应分为相Ⅰ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等)和相Ⅱ反应(结合反应)。
- 例如,苯巴比妥经肝脏代谢,相Ⅰ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使其结构发生变化,然后进行相Ⅱ反应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更高的代谢产物,从而易于排出体外。
二、药理学部分。
1.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 药物作用的靶点:包括受体(如β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后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效应)、酶(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该酶可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升高,产生拟胆碱作用)、离子通道(如钙通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细胞上的钙通道,降低心肌收缩力)等。
- 药物的量 - 效关系:包括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大效应(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药理效应)、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等概念。
2. 药物的不良反应。
-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例如,阿托品在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时,可同时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这是由于其对唾液腺和瞳孔括约肌等也有作用。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其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抑制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是指能够增强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抗生素;拮抗剂是指能够与激动剂结合,阻止激动剂产生效应的药物,如拮抗剂。
2.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药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的合成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天然物提取和生物合成等方式进行。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将单体有机化合物合成为所需的药物分子。
天然物提取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中提取有活性成分的物质,如从植物中提取阿司匹林。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通过酶或微生物等生物体合成所需的药物。
3.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药物分子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和分子模拟。
4. 药物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代谢过程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性。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性,对于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5.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用药,并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化描述和研究。
6.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其机制的科学。
了解药物毒理学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有重要意义。
药物毒理学主要包括毒性效应的研究、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以及毒物的作用途径和毒性评价等内容。
总之,药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合成、结构活性关系、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厂化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厂化工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工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将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物质进行化学变化,使其转化为需要的化学品、化学材料或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
药厂化工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领域,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合成药物和药品的生产、原料药的分离提纯等工作。
以下是对药厂化工知识点的总结:一、基本药理学知识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物体内生理和病理状态,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癌药、抗病毒药、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不同类别。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其中,吸收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或皮肤渗透等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排泄是指药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3.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化学、生理过程,来产生治疗、缓解或预防疾病的效果。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激活或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神经递质水平、干扰病原体生长等方式。
二、药物合成及制剂工艺1. 药物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将原料化合物转化为目标药物的过程。
合成药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种方式。
2. 药物制剂工艺:药物制剂是指将原料药和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加工成符合药理学、药物学要求的制剂。
制剂工艺主要包括混合、干燥、压片、包衣、填充、封口等工艺步骤。
三、药物分析及质量控制1. 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分析是指对原材料、中间体、成品药品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其成分含量、纯度、结构等信息的过程。
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各种分析技术。
2.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药品原材料、中间体、成品药品进行检验、检测、验证和控制,保证药品符合药典标准要求的过程。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绪论细目要点要求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2.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3.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
(二)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三)药物名称国际非专有药名(INN)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1)英文化学名(2)中文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举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通用名中文的INN商品名国际非专有药名化学名2 麻醉药细目要点要求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分类、构效关系掌握(2)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结构特点、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3)盐酸丁卡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药学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科目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下面将针对药学药物化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一、药物的分类和命名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药物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分类、体外药代动力学分类等。
2. 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命名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通用名称、化学名称、商品名等。
不同的命名方法对应不同的目的,例如通用名称更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而化学名称更能准确描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1. 药物的溶解度: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吸收和分布等药动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有助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调节药物剂量。
2. 药物的酸碱性:药物的酸碱性决定了其在不同 pH 环境下的电离状态,进而影响其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酸碱度的了解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防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制剂中以及在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分解、氧化、光敏性等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药效。
了解药物的稳定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制剂。
三、药物合成和结构特点1. 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包括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和技术,例如酯化、醚化、红ox反应等。
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有助于理解其合成途径和制备工艺。
2. 药物结构特点:药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与靶点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
例如,苯环结构的药物通常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可以通过脂溶性跨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
四、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1.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降解药物、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改变药物的活性。
2. 药物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属于药物动力学范畴。
了解药物动力学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测药物的副作用。
西药化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西药化学入门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或者诊断疾病、症状或者症候的化合物。
2.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生物制品等。
3. 药物分子的结构药物分子的结构通常由原子和化学键组成。
原子根据其不同的能级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学键,比如共价键、离子键、氢键等。
药物分子的结构对其生物活性和物化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 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物的物化性质包括其溶解性、融点、沸点、分配系数等。
这些性质对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其药效和毒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5. 药物的药效作用药物的药效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药效作用通常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来实现,比如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受体、酶或者通道等。
6. 药物的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不良效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过敏反应等。
药物的毒性通常与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作用密切相关。
二、药物的合成与分析1.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中间体或者底物转化为目标化合物的过程。
药物的合成通常包括合成路径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纯度检验等环节。
2. 药物的分析药物的分析是指通过化学技术和仪器对药物样品的成分、纯度、结构和性质进行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3. 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和监测程序来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典规定。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采购、生产过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等环节。
4. 药物的结构修饰药物的结构修饰是指通过化学手段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其生物活性、物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等。
结构修饰通常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降低毒性、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
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1.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相互作用的规律。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药物的设计、合成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内容。
一、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来源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天然药物三大类。
化学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天然药物是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如青霉素、阿胶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等不同类型。
激动剂能够促进生物体内某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如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心脏收缩;拮抗剂则是能够阻止生物体内某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如β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心脏的收缩力。
二、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
药物的结构通常包括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等。
药物的分子式能够反映出药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分子量则是药物分子的相对质量。
药物的结构式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药物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药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药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对药物的制剂和贮存都有一定的影响。
药物的化学性质则包括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规律,如药物的稳定性、水解性等。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与生物体内靶点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如与受体结合、抑制酶活性、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等。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药物作用的重要方式,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或抑制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除了与受体结合外,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酶活性来发挥作用。
许多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酶活性来干预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前言:通过药物化学期末考试和药物化学考研复试,根据所得经验写了这篇总结,希望能有所帮助。
但有很大程度的个人的主观因素,不能完全代表出题老师的意志和现在的出题方向.所以最好不要完全照搬,如果出现问题本人不负任何责任!!一切后果自负!!总结适用于药学院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不适用!!由于时间仓促难免会有错误或疏漏,敬请谅解,如有异议请以教材为准!构效关系及结构修饰和改造,结构或通式记住并最好能理解助记结构、构效关系、概念性质及反应式这五方面在复习时都要掌握一些一、结构(结构相似的药物药理活性可能相同也可能属于不同类药物,注意区分!)★★★★★以下结构必须会写并知道药理作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磺胺甲噁唑诺氟沙星青霉素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吗啡盐酸哌替啶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西咪替丁奥美拉唑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盐酸普萘洛尔盐酸哌唑嗪卡托普利(写出手性)硝苯地平氯贝丁酯盐酸二甲双胍环磷酰胺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氢化可的松★★★★以下结构最好也能会写,但必须都能认识并知道药理作用奥沙西泮酒石酸唑吡坦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奋乃静氯普噻吨氯氮平盐酸阿米替林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克霉唑氟康唑阿昔洛韦氨苄西林6—APA 7—ADCA 7—ACA 氯雷他定雷尼替丁盐酸可乐定硫酸沙丁胺醇氯沙坦氨氯地平硝酸甘油吲哚美辛舒林酸雌二醇己烯雌酚睾酮黄体酮醋酸地塞米松★★★必须认识并知道药理作用(并不代表一定不会考写结构)艾司唑仑三唑仑佐匹克隆奥卡西平氟奋乃静奥氮平氟哌啶醇盐酸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碘苷利巴韦林齐多夫定异烟肼青霉素类(通式)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头孢类(头孢类通式)亚胺培南舒巴坦氨曲南四环素类氯霉素★拔高特比萘芬磷酸奥塞米韦扎那米韦沙奎那韦芬太尼盐酸美沙酮喷他佐辛盐酸苯海拉明氯马斯汀盐酸赛庚啶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酚苄明妥拉唑林酚妥拉明莫索尼定马来酸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地尔硫卓盐酸维拉帕米卡普地尔奎尼丁氟卡尼普罗帕酮盐酸胺碘酮洛伐他汀吉非贝齐磺胺异丙噻哒唑甲苯磺丁脲格列丙嗪瑞格列奈马来酸罗格列酮塞替派白消安卡莫司汀顺铂米托蒽醌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巯嘌呤甲磺酸伊马替尼米非司酮二、构效关系(字数较多,请参阅教材,分值比较大,易出大题,填空题也能出,有结构通式的要写上,会辅助记忆)★★★★★1、喹诺酮类抗菌药(常考,教材P345—346)2、1,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常考,教材P250-251)★★★★3、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四种结构的结构、名称、药理作用(教材P211-212)4、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P490)5、糖皮质激素(P313—315)6、肾上腺受体激动剂(P218—219)7、β-受体阻断剂(P226—227)★★★8、AⅡ抑制剂(P247—248)9、1。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离子和分子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就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或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在药物化学中,许多药物以离子形式存在,如药物盐。
2.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稳定结构。
许多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如氨基酸。
二、化合物的分类1.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许多药物是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
2. 无机化合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虽然药物大多是有机化合物,但有些无机化合物也具有药用价值,如硫酸镁。
三、化学键1.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许多无机盐和药物盐是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的。
2.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许多有机化合物和药物都是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
3. 非共价键:除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外的其他化学键,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在药物分子中,非共价键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四、化学反应1. 合成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在药物化学中,合成反应通常用于制备新药物。
2. 分解反应:化合物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反应。
在药物化学中,分解反应可用于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和降解产物。
3. 离子交换反应:两种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形成沉淀或溶解。
在药物制剂中,离子交换反应可用于制备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药物盐。
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在药物化学中,控制反应速率对于制备药物和研究药物反应动力学至关重要。
六、物质的性质1.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对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酸碱性可影响其在体内的活性和毒性。
2.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于药物的制备和给药途径选择至关重要。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溶液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3. 稳定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保存和贮存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稳定性可受光、热、氧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药用化学基础知识点
药用化学基础知识点药用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药物研发、药物设计、药物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药用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入手,介绍了药物的化学结构、药效团、化学反应及影响药效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指药物被分子化学结构的形态。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
药物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官能团和碳链组成。
官能团是指分子中的活性部分,如羟基、羰基、氮素、硫等。
而碳链则是官能团之间的连结部分,常常是烷基或芳香族基。
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骨架、官能团和副团。
药物骨架是药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具有相近的生物杂化活性。
官能团是药物分子中用于表现生物杂化活性的功能性团,包括酸、碱、醇、酮、羰基、环等。
副团是药物分子中除了骨架和官能团外的团基。
药物的副团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空间构型和电荷分布,改变药效、代谢和毒性。
药物分子中还包括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是指分子中具有对称中心,两个立体异构体的空间构型是镜像对称,但不能通过旋转使它们一致。
对映异构体具有明显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药物研究和药代动力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效团药效团是指药物分子中导致其生物杂化活性的功能性团。
药物分子中的每一个官能团都可能是药效团,但并不是所有的官能团都具有药效。
药物研究人员通过药物分子中药效团的结构和特定的功能性群来预测和调节其生物杂化活性。
药效团分类:1. 化学反应基团。
化学反应基团包括酮、羰基、羟基、羧酸、胺、硫基等。
这些基团可作为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反应中心,发挥药物效应。
2. 焦磷酸基团。
焦磷酸基团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 芳香族环。
芳香族环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可以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受体激活、酶抑制、与DNA的结合等。
4. 阴离子生物团。
阴离子药物分子具有药效活性,并且可以通过离子化作用快速到达与其相互作用的的受体或酶。
药物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的概念:具有一种以上的药理学活性,并能特异地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发挥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药物。
二、药物的分类:1、按药物作用的靶点分类: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吗啡、甲基苯丙胺、哌替啶、二氢埃托啡、哌醋甲酯、二苯胺、芬太尼等。
②镇痛药:如哌替啶、甲基吗啡、哌醋甲酯、芬太尼等。
③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氯丙嗪等。
④麻醉止痛药:如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等。
⑤呼吸系统药物:如普鲁卡因、水合氯醛等。
⑥心血管系统药物:如乙酰胆碱、氯丙嗪等。
⑦平喘药:如沙丁胺醇等。
⑧消化系统药物:如西咪替丁、吗丁啉、奥美拉唑等。
⑨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吲哚美辛等。
二、药物的分类: 2、按药物作用的机制分类:①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氯霉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磺胺类(磺胺甲噁唑)等。
②抗寄生虫药物:包括驱线虫药、杀吸虫药、杀绦虫药、抗滴虫药、杀疟药等。
③解热镇痛药:如水杨酸盐、阿司匹林、消炎痛、非那西丁等。
④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等。
⑤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 B12、 B12、烟酸等。
⑥酶抑制剂:如苯巴比妥等。
⑦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等。
⑧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
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等。
⑩镇咳祛痰药:如氯化铵、氨溴索、氢溴酸右美沙芬等。
11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
12泻药:如蓖麻油等。
13中枢兴奋药:如咖啡因等。
14其他药:如金霉素、硫酸亚铁、补骨脂等。
三、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1、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每日用药一次时,所给予的药量。
不同剂型、不同的疾病以及同一疾病的不同病期,对药物剂量均有不同的要求。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课件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课件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它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表主要反映了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电子的共享或转移,化学键可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
分子的结构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的构象、立体化学、手性等概念在医用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医用化学中的药物合成、代谢等过程都是化学反应的一种。
二、物质的性质1. 溶解性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药物的溶解性直接影响了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2. 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释放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能力。
药物的酸碱性对其稳定性和药效有一定影响。
3. 毒性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损害的能力。
毒性测试是医用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4. 反应活性反应活性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
在医用化学中,研究药物的反应活性有助于探索其药效机制和代谢途径。
5.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不易发生变化。
药物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其保存期限和使用效果。
三、功能分子和药物化学1. 药物结构药物结构可以影响其药效、药代动力学、毒性等性质。
药物结构的分析对于合理设计和改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有助于合理使用和避免不良反应。
3. 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指根据已知的分子结构合成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掌握药物合成的方法对于药物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4. 蛋白质与药物相互作用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与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了解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其药效机制和副作用。
药用化学基础知识点
药用化学基础知识点药用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化学学科,研究与药物相关的化学性质、反应、结构和活性等内容。
在药物的开发、生产以及药物治疗的机理研究中,药用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用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化学反应、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分析等。
一、化学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药物在体内调节pH值的一种重要机制。
药物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的官能团,可以与体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药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其分子结构和药效,如氧化药物可使其失去活性,还原药物则可以恢复其活性。
3. 加成或缩合反应加成或缩合反应是药用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用于合成具有特定药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反应可以在药物分子中引入特定的官能团,从而增强其药效。
二、结构与活性关系1. 结构活性相互作用(SAR)结构活性相互作用(SAR)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一系列结构类似但有差异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可以揭示出药物分子活性与其结构的关联规律,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2. 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
药物分子通过与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或抑制受体功能,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分析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结合位点及其结合方式来揭示。
三、药物分析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等。
质谱分析常常与色谱技术相结合,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2. 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用于药物分析的重要技术。
通过测量药物样品中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共振信号,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原子的化学环境等信息。
3.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R)技术可以用来分析药物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及其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化知识点----ee7485f8-7163-11ec-8879-7cb59b590d7d一、生物合成途径1、乙酸-丙二酸途径2、甲午二羟酸途径3、莽草酸途径4氨基酸途径2.常用提取方法:升华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3、溶剂极性强弱:石油醚<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5.根据提取溶剂的类型,溶剂提取方法可分为① 水提取法② 乙醇提取法③ 有机溶剂萃取法(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原理:根据吸附剂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吸附性能,分离各组分。
2、固-液吸附分为:①物理吸附②化学吸附③半化学吸附。
3.物理吸附特性:① 无选择性;② 吸附和解吸是可逆的;③ 速度快;④ 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
4、化学吸附特点:①具有选择性;②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
③用得少。
5.半化学吸附特性:①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吸附过程吸附能力较弱。
②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聚酰胺和酚类化合物(如类黄酮和醌)之间的氢键吸附7.极性及其强弱判断-Ch2-Ch2-,-CH=CH-,-OCH3,-coor,>C=O,-CHO,-NH2,-Oh,-COOH极性增强方向8.(1)吸附柱的选择:酸性物质分离宜用硅胶柱,碱性物质分离选用氧化铝柱。
10.聚酰胺吸附色谱法(1)吸附原理: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以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2)适用范围:适用于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的分离。
(3)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洗脱能力(弱)水→ 甲醇→ 丙酮→ 氢氧化钠水溶液→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水溶液(强)(6)应用范围:a.适合于酚类、黄酮类物质制备和分离。
b.脱鞣质处理;c、生物碱、萜类、甾体、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分离。
11.大孔吸附树脂⑴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2)影响因素:① 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非极性大孔树脂吸附;极性化合物在水中容易被极性大孔树脂吸附。
② 如果该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则树脂对该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小;相反,它很大。
③ 能与大孔吸附树脂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容易被吸附。
二、1、单糖类①五碳醛糖②六碳醛糖③六碳酮糖④甲基五碳醛糖4.糖苷类的分类:① 根据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初级糖苷和次级糖苷。
② 根据连接的单糖基团的数量:单糖、二甘糖苷和三糖③ 根据苷元上与糖连接的位置的数量,糖苷可分为单糖链糖苷、双糖链糖苷等。
④ 根据糖苷键原子的不同: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3、苷的理化性质(1)属性:① 形状:大多数糖苷是固体的,糖基较少的糖苷可以形成晶体,而糖基较多的糖苷,如皂甙,大多是具有吸湿性的无定形粉末。
② 味道:糖苷通常是无味的,但它们也是苦的和甜的。
颜色:糖苷的颜色由糖苷的性质决定。
⑵溶解性:碳苷与氧苷不同,无论在水中还是在其他溶剂中溶解度一般都较小。
▲ 衍生物可用于糖和糖苷的检测反应:紫环反应试剂(浓H2SO4,α-萘酚)四、苷键的裂解一、酸催化水解1、苷键性质:苷键属于半缩醛结构,对碱稳定,对酸不稳定,易被稀酸催化水解。
2.酸催化水解常用试剂:水或稀醇3、酸催化水解常用催化剂:稀盐酸、稀硫酸、乙酸与甲酸等。
二、碱催化水解:糖苷对碱稳定,不易被碱水解,因此大多数糖苷是用稀酸水解的。
然而,与羰基共轭的烯醇,如酯苷、酚苷、氰苷、烯醇苷和被吸电子基团取代的β-糖苷,容易被碱水解。
三、周期性酸裂解反应一、香豆素类概述:邻羟基桂皮酸内酯,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多数香豆素在其c7-位上有羟基或醚基。
一、结构类型① 简单香豆素② 呋喃香豆素③ 吡喃香豆素类④ 其他香豆素⑴性状:①结晶,淡黄色或无色,有一定熔点,大多具有香味。
②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出,能升华。
③紫外下显蓝色荧光。
④成苷后大多无香味、无挥发性、不能升华.⑵溶解度:①游离状态:能溶于沸水,不溶或难溶冷水,可溶于甲醇、乙醇、chcl3和乙醚等溶剂。
②成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等,难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⑶ 内酯性质与碱水解反应①α-吡喃酮环具有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碱液中水解开环,生成顺邻羟桂皮酸的盐,该产物不易游离存在,一经酸化即闭环恢复为内酯。
② 顺-o-羟基肉桂酸在碱性溶液中放置很长时间或经紫外光照射后可转化为稳定的反-o-羟基肉桂酸,酸化后不生成内酯。
㈣.显色反应gibbs试剂:氯苯醌蓝emerson试剂: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红一、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1。
苯醌2。
萘醌3。
菲醌4。
蒽醌类二、醌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性格① 颜色:母环上没有酚羟基取代,几乎无色②存在状态:苯醌、萘醌类——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蒽醌类——往往结合成苷3.挥发性:小分子苯醌和萘醌是挥发性的,可以用蒸汽蒸馏4.升华性: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2.显色反应(2)无色亚甲基蓝显色试验:PC和TLC作为喷雾剂,可检测醌和萘醌,样品在白色背景上呈蓝色斑点(蒽醌为阴性)。
(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羟基蒽醌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1黄酮类化合物2,黄酮醇3,二氢黄酮类化合物4,二氢黄酮醇5、查耳酮类6、异黄酮类7、紫檀素(二氢异黄酮类)8、花色素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1、状态:结晶性固体2.光学旋转① 游离黄酮通常没有旋光性② 类黄酮糖苷具有旋光性,通常为左旋。
3、颜色:①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显灰黄~黄色;②查耳酮为黄~橙黄色;③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异黄酮类不显色或显微黄色。
④花色苷及其苷元:ph8.5蓝色1.酸度: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的酸度顺序为:7,4'-二氢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3-羟基。
可溶性碱液:NaHCO3、Na2CO3、NaOH2、碱性:与强无机酸(浓硫酸、盐酸)等生成盐,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分解㈣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锌粉)反应②不同结构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如下*类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一般为橙红色~紫红色,少量紫色~蓝色**异黄酮,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发生反应2.四氢硼酸钠(钾)反应:NaBH4是一种还原剂,对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具有高度特异性。
红紫色一、环烯醚萜:为环戊烷单萜衍生物,是臭蚁二醛的半缩醛衍生物。
2.主要结构类型:21、性状:大多数环烯醚萜与环烯醚萜苷均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一般有旋光性、味苦。
3.化学性质① 环烯醚萜苷容易被酸水解② 环烯醚萜苷在酸和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3)重要代表1。
环烯醚萜苷:京尼平苷、栀子苷2、4-去甲环烯醚萜苷:桃叶珊瑚苷、梓醇3、拆分环烯醚萜苷:党药苷、龙胆苦苷1、定义: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二)重要的倍半萜1、无环(开链)倍半萜:①金合欢烯②金合欢醇2.环倍半萜类: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1、定义: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二)重要的二萜1、开链二萜①植物醇②香叶基香叶醇2、单环二萜:维生素a3.双环二萜① 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② 银杏内酯4、三环二萜①雷公藤甲素②紫杉醇(红豆杉醇)③甜菊苷1.定义:二倍体半萜类化合物是一组由5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含2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挥发油的性质(一)性质:1。
颜色:大多数在室温下为无色或微黄色。
2.气味:大多数具有特殊而强烈的香气。
3.形态:室温下为透明液体。
4.挥发性:室温下可自行挥发,无持久油斑(二)溶解性:1、挥发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2、挥发油在高浓度乙醇中全部溶解,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溶解一定数量。
三、挥发油的提取(一)水蒸气蒸馏法(二)浸取法1、油脂吸收法2、溶剂萃取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三)冷压法:从新鲜原料中提取挥发油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一)冷冻处理(二)真空分馏(三)化学法1、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1)醇化合物的分离(2)醛和酮化合物的分离(3)其他成分的分离(四)色谱分离法1.吸附柱层析常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2、洗脱剂:依次使用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等或混合溶剂3.硝酸银柱层析1、定义:多数三萜含有30个碳原子,可看成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缩合而成。
三.三萜皂苷由三萜皂苷和糖组成①三萜皂苷元主要是四环三萜与五环三萜;②常见的糖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葡萄糖醛酸等.一、达玛烷II型、羊毛脂III型、环丁烷IV型、甘遂V型、葫芦烷VI型和印楝素型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一、性状与溶解度溶解性:含水丁醇或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二、显色反应:当三萜(苷元和糖苷)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三氯乙酸或路易斯酸(氯化锌、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锑)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
然而,位置3处不含羟基或羰基的完全饱和化合物为负值:三、表面活性:许多皂苷水溶液强烈振摇后产生持久的泡沫,但有一些皂苷没有此种活性。
皂苷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与其分子内部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的比例有关。
四、溶血:大多数皂甙的水溶液具有溶血作用,但某些皂甙(如以原人参二醇为母核的皂甙)的水溶液具有抗溶血作用。
(1)溶血指数: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2)溶血机理:与红细胞壁上的胆固醇结合,形成水不溶性复合物沉淀,破坏红细胞的正常浸润,是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引起的。
五、沉淀反应:皂苷的水溶液可以和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
5.类固醇的颜色反应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与浓硫酸-醋酐(1:20)反应显色。
② 萨尔科夫斯基反应——氯仿和浓硫酸之间的反应(氯仿层为血红色,硫酸层为绿色)。
③ 罗森海姆反应-红色与三氯乙酸。
④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显黄色or紫色。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2、强心苷内酯环在醇性苛性碱溶液中的异构化现象(属于不可逆过程!)① A型强心苷内酯环的裂解过程;② β-强心苷内酯环的裂解过程;3、强心苷内酯环上的双键氧化反应4、脱水反应5、形成半缩醛结构6.强心苷C17-β-内酯7的异构化。
强心苷分子o-二羟基的氧化裂解(二)、苷键的水解1.酸催化水解① 弱酸(0.02-0.05mol/L)水解② 强酸作用下的水解③ 曼尼希水解2、酶催化水解一、 C21类固醇1、结构特点:以孕甾烷或异构体为基本骨架2.结构说明:⑴ A/B为反式,B/C为反式,C/D为顺式;(2)主要有两种结构3、甾苷类成分:⑴通常在c3-oh位与糖形成苷;⑵糖可能是2-羟基糖或2-脱氧糖一、生物碱的定义1、通常定义:天然的含氮有机物(低分子胺类、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等除外).2.准确定义:生物碱是生物有机体中含有负氧化氮原子的非初级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