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59667fb9f3f90f77c61b06.png)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4.2.2 消化和吸收(练习)(原卷版)
![4.2.2 消化和吸收(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a763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e.png)
消化和吸收一、单选题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不会经过()A.咽B.胃C.大肠D.肝脏2.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图中表示消化道组成的是()A.①②③⑧④⑨B.①②③④⑥⑨C.①②③④⑤⑥D.⑦①②③④⑨3.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根本原因是()A.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B.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5.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肝脏,是体积最大的消化腺B.②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糖类D.④是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6.我们每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和食管基本没有吸收功能B.胃可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C.脂肪最终会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最终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在胃内可被初步消化7.下列关于人体消化道不同器官对食物进行处理的方式,其中作用原理与另三个不同的是A.口腔内牙齿咀嚼馒头B.胃肠蠕动使食物混合C.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D.胆汁将脂肪块乳化为脂肪微粒8.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分泌过少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9.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一定量的消化液,充分混合震荡后,放入370C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消失。
则下列消化液中最佳组合是:()A.唾液、胆汁、肠液 B.胃液、肠液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10.淀粉、蛋白质被消化后的物质分别是()A.葡萄糖、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C.葡萄糖、甘油D.氨基酸、脂肪酸11.下列营养成分中,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A.水、脂肪酸、淀粉B.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C.甘油、无机盐、蛋白质D.氯化钠、氨基酸、脂肪12.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皱襞B.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C.小肠内表面有绒毛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3.下列有关小肠特点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直接相关的是()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小肠内有肠腺,且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14.下列营养物质与消化器官、消化产物不相符的是()A.淀粉——口腔——麦芽糖B.蛋白质——小肠——氨基酸C.脂肪——胃——脂肪酸D.淀粉——小肠——葡萄糖15.下列器官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是A.肝脏B.胃C.小肠D.大肠二、综合题16.图1是“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d2113891f90f76c660371a23.png)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
123
4
5
①
②
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
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
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ac9ce443323968001c922a.png)
4、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实验
结论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起消化作用
实验教师
备注
将2支试管放入37度温水中是为了模拟人的体温,使淀粉酶活性更强
时间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学科
生物
实验名称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
馒头、烧杯、温度计、试管、量筒、滴管、清水、小刀、碘液
实
验
过
程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
2、用清水漱口,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并做咀嚼动作,3分钟后;将烧杯靠在下唇边
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
![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9d968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e.png)
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1. 引言馒头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它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化学、物理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口腔中对馒头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这些变化现象的原因和结论。
2. 口腔中馒头的变化现象实验中,我们将在嘴中放入一块馒头,观察和记录其变化现象。
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几个主要现象:2.1 漂白现象嘴中的唾液和馒头表面的淀粉发生反应,导致馒头表面逐渐变白。
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分子进行降解,使馒头的表面颜色变浅。
2.2 咀嚼现象当我们咀嚼馒头时,馒头逐渐变得越来越软,形状也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嘴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它们对馒头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进行降解,导致馒头变得易于咀嚼和消化。
2.3 味觉现象当我们品尝馒头时,嘴中的味蕾对馒头中的味道做出反应。
这是由于馒头中含有一些有味道的物质,例如蛋白质和油脂,在嘴中接触到味蕾时,会引起味觉反应。
3. 口腔中馒头变化现象的原因口腔中馒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嘴中的唾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它们对馒头中的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等成分进行降解和转化。
3.1 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可以将馒头中的淀粉分子分解成糖分子。
当我们咀嚼馒头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与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作用,导致馒头变得软化和易于消化。
3.2 唾液中的蛋白酶唾液中的蛋白酶可以将馒头中的蛋白质分子分解为较小的肽链和氨基酸。
当我们咀嚼馒头时,唾液中的蛋白酶与馒头中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导致馒头的口感变得更加细腻。
3.3 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除了消化酶的作用外,口腔中的各种物质还会与馒头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与馒头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产生味觉上的变化。
4. 结论再探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口腔中馒头的变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发现,嘴中的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酶起着关键的作用,将馒头中的淀粉、蛋白质和油脂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使得馒头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fc8c56f8c75fbfc67db29c.png)
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者: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雷秀芳一、探究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法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将淀粉进行分解。
三、实验材料准备淀粉纸、碘液、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清水、标签纸、镊子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课前制作淀粉纸:将5克小麦粉放入干净的烧杯中,放入20毫升清水搅拌匀,再放入30毫升清水,置于放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成糊状。
取一张干净的擦镜纸,用干净的毛笔蘸取浆糊均匀的涂于擦镜纸的两面;取另一张擦镜纸,用毛笔蘸取浆糊,不均匀的较厚的涂在上面,晾干后即成。
说明:使用擦镜纸作淀粉的载体的原因:擦镜纸纤维的含量高,韧度好,杂质少,不易坏,吸附淀粉的能力强;唾液对纤维不具有分解能力;纯白色,有利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2、将制好的淀粉纸裁剪成1厘米宽,4厘米长的长条,高温灭菌后备用。
3、取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置于烧杯中待用。
4、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取出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1号试管的内壁;取出另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用滴管滴入清水,使其浸透,用镊子贴于2号试管的内壁;再取一张涂抹不均匀,较厚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3号试管的内壁。
5、将三只支试管握于手心,注意握住贴有淀粉纸的部分。
6、8分钟后,分别用滴管向淀粉纸上滴入两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各自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1号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中的淀粉被分解了;2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
3号试管变蓝了,说明淀粉的分解还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等物理性消化。
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下,淀粉在口腔中将会被初步消化。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d44f8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2.png)
03
偏好软食
偏好软食可能导致牙齿清洁问题,因为软食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增加
牙菌斑的形成和龋齿的风险。
个人饮食质量对口腔变化的影响
营养均衡
饮食中营养均衡有助于口腔健康。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钙、维生素D等可能导 致牙齿发育不良或易患龋齿等问题。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也有影响。过多摄入糖分、碳酸饮料等对牙齿有害的食 物可能导致龋齿等问题。
食道炎症和溃疡。
促进食道蠕动
食物进入食道后,可刺激食道 蠕动,有助于食物向胃的输送
。
防止胃食管反流
合理控制吞咽速度和量,可避 免胃食管反流的产生,维护食
管健康。
食物的消化对胃肠的影响
促进胃排空
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初步消化和搅拌,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部不 适感。
维护肠道菌群
食物进入肠道后,可促进肠道菌群的繁殖和多样性,有助于肠道 健康。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也有影响。过多摄入糖分、碳酸饮料等对牙齿有害的食物可能导致龋 齿等问题。
个人饮食偏好对口腔变化的影响
01
偏好甜食
偏好甜食可能导致龋齿的发生,因为糖分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会产生
酸性物质,腐蚀牙齿。
02
偏好硬食
偏好硬食可能导致牙齿磨损和咬合问题,因为硬食需要牙齿进行更多
的咀嚼。
牙齿的咀嚼
牙齿的咬合
在咀嚼过程中,上下颌的牙齿会相互咬合,将食 物咬碎。
牙齿的磨碎
在咀嚼过程中,牙齿会将食物磨碎,使其变得更 小,更易于消化。
牙齿的感受
牙齿不仅可以帮助咬碎和磨碎食物,还可以感受 食物的质地和口感。
02
食物的吞咽
咽喉的蠕动
1
咽喉是连接口腔和食道的肌肉管道,吞咽时, 咽喉的肌肉会协调蠕动,将食物推向食道。
能消化淀粉的器官是哪些
![能消化淀粉的器官是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36f59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8.png)
能消化淀粉的器官是哪些
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和小肠。
1. 口腔: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也称为α-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多糖和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淀粉的初步消化。
2.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主要的吸收器官。
淀粉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然后进入小肠。
在小肠中,胰腺分泌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进一步分解淀粉分子为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和较小的糖类。
这些分解产物可以被小肠绒毛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能量。
除了口腔和小肠外,胃中的胃液也含有少量的胃蛋白酶,但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相对较弱,不如口腔和小肠中的酶来得显著。
1/ 1。
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https://img.taocdn.com/s3/m/9b59ed0f763231126edb119a.png)
胃液分泌受不同食物的影响,蔬菜、蛋白质类食物促进胃液分泌作用较强(浓肉汤、鸡汤、骨头汤和各种煮熟的蔬菜),碳水化合物也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脂肪类食物则抑制胃酸的分泌,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食物入胃后5分钟 就开始有部分食物排入十二指肠,但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的量和性质有关,一般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各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空较快,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因此,人们吃了油腻的食物后不易饥饿就是这个原因。混合性食物,排空时间约为4-5小时 。
小肠液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一种弱碱性液体。成年人每天分泌1-3L 。小肠液含有多种与消化有关的酶,对食物中三大营养素成分都有消化作用。其中主要的消化酶有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脂肪酶、肠肤酶等。这些酶和胰液中的消化酶及胆盐相互配合,把食物中的多糖和双糖分解成单糖。这样食物在小肠内就彻底完成了化学分解,消化成完全可以被肠壁吸收的物质。大肠的功能:大肠中不含或只含少量的消化酶,所以大肠无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利用肠内某些简单的物质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K 和B 族维生素,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4ca6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中考专题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中考专题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7b932f46527d3240ce0d6.png)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 清水和唾液,搅拌均匀.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2)预期结果:乙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3)预期结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实验过程中,向甲试管加清水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不变蓝;该实验说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答案为:(1)清水;(2)乙;(3)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注意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变量和对照实验.知道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遇到淀粉变蓝色.2.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方案分组培养皿锯木屑是否灭菌处理是否接种细菌培养环境方案甲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不灭菌不接种自然环境方案乙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灭菌接种无菌条件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乙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计.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设置是否存在该种细菌,方案甲内不能确定细菌种类.方案二中单一变量为是否接种该种细菌,同时控制环境条件是无菌条件保持了变量一致.故乙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因其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故答案为:乙;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3.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1)该实验尽管用了三支试管,但必须每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2)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该实验中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2)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也变蓝色.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答案为:(1)对照;(2)咀嚼;(3)唾液;(4)①;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4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4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d760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8.png)
淀粉,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消化过程是人体能够吸收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淀粉的消化过程1. 淀粉是一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主要由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酶最初在口腔内就开始起作用,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分解淀粉。
2. 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胃酸的环境下,淀粉酶会被破坏,但仍有一些淀粉继续被分解。
食物会进入小肠,小肠内的胰腺会分泌胰蛋白酶,而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剩余的淀粉会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3. 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二、脂肪的消化过程1. 在胃部,一些脂肪开始被胃酸和酶分解,但大部分脂肪仍然是大块的。
2. 脂肪的主要分解工作在小肠内进行。
胰脂肪酶和肠内脂肪酶是两种主要的脂肪分解酶。
胰脂肪酶在小肠的上段起作用,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而肠内脂肪酶则在小肠的下段将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使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3. 分解后的脂肪会和胆汁混合,形成乳糜,用以运输脂肪。
脂肪被吸收到肠道上皮细胞中,再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
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1. 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发生在胃部和小肠内。
在胃部,胃蛋白酶和胃酸开始分解一部分蛋白质。
但主要的蛋白质分解工作是在小肠内完成的。
2. 在小肠内,胰蛋白酶、肠蛋白酶和肽酶等酶类分解蛋白质。
胰蛋白酶主要分解蛋白质成肽和多肽,肠蛋白酶和肽酶则进一步将肽和多肽分解成氨基酸。
3. 氨基酸被吸收到肠道上皮细胞中,再进入血液循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氨基酸。
以上便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每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经历着复杂的消化过程,最终被人体吸收利用。
这也说明了饮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保证人体获得充足的各种营养成分。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人体内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化学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很多酶的作用,还需要协调配合的消化道结构和内分泌系统。
下面将继续扩写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消化道激素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唾液实验报告
![唾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e9424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学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唾液是由口腔腺体分泌的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唾液淀粉酶、唾液蛋白等。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淀粉水解程度,进而评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恒温水浴箱等。
2. 仪器:电子天平、试管架、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唾液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倍,混匀备用。
2.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稀释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分钟。
5. 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将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记录淀粉水解程度。
7.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试管号 | 淀粉溶液 | 唾液稀释液 | 蒸馏水----|------|--------|------1号 | 蓝色 | 紫红色 | 棕色2号 | 紫红色 | 暗褐色 | 红棕色3号 | 棕色 | 黄色 | 棕色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稀释液中的淀粉水解程度较高,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暗褐色;蒸馏水中的淀粉水解程度最低,颜色由棕色变为红棕色。
这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且其活性较高。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唾液样品稀释10倍?答:为了降低唾液中其他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答: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37℃下酶活性最高,有利于观察淀粉水解程度。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9de87eaaea998fcc220e98.png)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人教版七下生物4.2.2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人教版七下生物4.2.2消化与吸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ecb57976eeaeaad1f330be.png)
消化与吸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2、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A.胃B.大肠C.小肠D.口腔3、小肠的结构特点中,能扩大吸收面积的是()①肠腺②小肠很长③环形皱襞④绒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5、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部位依次是()A.小肠和肝脏;胃B.小肠;胃和小肠C.胃;口腔和胃D.胃;小肠6、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却作用也很大的营养物质是()A.水B.糖类C.维生素D.纤维素7、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通过血液的流动送往全身组织细胞,你认为输送营养的主要物质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8、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A.肝脏B.胰腺C.唾液腺D.肠腺9、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均分→染色体进入两个新细胞B.难分解的有毒物沿食物链积累: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C.淀粉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顺序:口腔→胃→小肠D.光线进入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10、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很长,约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行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小肠内壁有小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11、在一实验中,把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鸡蛋、米饭等碎化混合,然后要求只能选择两种消化液混合物将碎状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在提供相应的最佳外界环境及同等质量的条件下,选择()种混合物可取得最佳效果.A.唾液与胃液B.胃液与肠液C.肠液与胰液D.胰液与胆汁1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13、下列关于“口腔对于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14、下列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D.小肠黏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15、食物经口腔消化后经食道进入胃,食物成分中比原来增加了()A.维生素B.氨基酸C.麦芽糖D.葡萄糖16、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淀粉酶在消化中的作用机理
![淀粉酶在消化中的作用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f7a4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a.png)
淀粉酶在消化中的作用机理淀粉酶是人体内的一种酶类,主要作用是在消化过程中分解淀粉质,使它们转化为葡萄糖和其他能量形式,以供人体使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淀粉酶的作用机理入手,深入探究它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1. 消化器官中的淀粉酶消化过程是人体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使我们的身体能够从食物中提取必要的养分,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消化系统中的很多器官都会分泌淀粉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口腔、胰腺和小肠。
2. 淀粉酶的作用机理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是一种加水分解反应,也被称为“水解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淀粉质分子被将分解成为若干个葡萄糖单元,以更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存在。
淀粉质通过消化作用后,将成为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充分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
3. 口腔中的淀粉酶当我们进食时,唾液腺会分泌口腔淀粉酶。
这个酶的主要作用是将淀粉质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单元。
此外,唾液中还含有一些其他酶类,例如酸性磷酸酶、蛋白酶等,它们都起到一定的助消化作用。
4. 胰腺中的淀粉酶胰腺是人体中产生淀粉酶的主要部位。
胰腺中的淀粉酶被称为胰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多糖的酶。
它产生于胰腺中的胰岛素和非胰岛素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酶之一。
5. 小肠中的淀粉酶当淀粉质进入小肠时,胰淀粉酶会被释放出来,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小肠中的消化作用是由小肠细胞上的微绒毛有机合成的消化酶分解食物而引起的。
淀粉质分子被胰淀粉酶分解为葡萄糖单元后,它们会被吸收到小肠细胞内,再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供身体各器官使用。
6. 淀粉酶的缺乏会引起哪些问题淀粉酶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成人体内缺乏淀粉酶,将影响人体对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诸如腹泻、腹胀等症状。
在一些病理条件下,如慢性胰腺炎、囊性纤维病等,缺乏淀粉酶的情况比较常见。
总之,淀粉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酶之一。
了解淀粉酶的作用机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消化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食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cf4226ed630b1c59eeb535.png)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已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学历案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942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b.png)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学历案当我们把食物送进嘴里,一场奇妙的变化之旅便开始了。
口腔,这个看似简单的空间,实际上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承载着一系列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腔的构造。
口腔主要由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组成。
牙齿是咀嚼食物的主要工具,不同形状和位置的牙齿有着不同的功能。
门牙用于切断食物,尖牙用于撕裂食物,而磨牙则用于磨碎食物。
舌头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搅拌食物,使其与唾液充分混合,还能感知食物的味道和质地。
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咀嚼是第一个重要的动作。
我们通过上下牙齿的咬合和磨动,将大块的食物切割、磨碎成较小的颗粒。
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消化,还让食物变得更加容易吞咽。
在咀嚼的同时,唾液腺开始分泌唾液。
唾液是一种神奇的液体,它的成分主要是水,但还包含了淀粉酶等多种酶类以及一些电解质。
唾液中的淀粉酶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关键。
当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时,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这个过程虽然在口腔中只是初步的,但却为后续在胃肠道中的进一步消化打下了基础。
比如说,我们吃馒头或者米饭时,仔细品味会感觉到一丝丝甜味,这就是淀粉酶在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的结果。
除了化学消化,口腔中的物理变化也不容忽视。
随着咀嚼的进行,食物从原本的大块形状逐渐变成细小的颗粒,甚至是糊状。
同时,舌头的搅拌动作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地与唾液接触,保证消化作用的充分进行。
在吞咽食物时,又是一个精细而关键的过程。
舌头会将经过充分咀嚼和混合的食物推送至咽部,触发一系列的神经反射,引起咽部肌肉的收缩,从而将食物顺利地送入食管。
如果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被吞咽,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甚至有卡住食管的风险。
举个例子,当我们吃一块牛排时,我们会先用门牙和尖牙将其切成小块,然后用磨牙反复咀嚼,同时唾液不断分泌,其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牛肉表面可能附带的淀粉类物质。
经过充分咀嚼后,牛肉变成了细小的碎末,与唾液充分混合,然后顺利地被吞咽下去。
生物咀嚼馒头实验报告
![生物咀嚼馒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77b6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5.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影响。
2. 了解唾液淀粉酶在淀粉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1. 新鲜馒头块2. 唾液3. 试管4. 碘液5. 烧杯6. 量筒7. 培养皿8. 试管夹9. 试管刷10. 热水11.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C块不动。
2. 取唾液,用试管夹取适量唾液。
3. 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上1、2、3号。
- 将A馒头屑放入试管1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 将B馒头屑放入试管2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 将C馒头块放入试管3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中,保温5-10分钟后取出。
5. 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1. 试管1:馒头碎屑在唾液的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不变蓝。
2. 试管2:馒头碎屑在清水的作用下,颜色没有变化,仍然呈蓝色。
3. 试管3:馒头块在唾液的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不变蓝。
五、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明显,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馒头在唾液的作用下颜色变浅。
2. 试管1和试管3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更易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从而加快淀粉的消化速度。
3. 试管2的结果表明,清水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不明显,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是淀粉消化的关键。
六、实验结论1.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更易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从而加快淀粉的消化速度。
2. 唾液淀粉酶在淀粉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使馒头在口腔中逐渐变甜。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唾液淀粉酶在淀粉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1号试管 变蓝 温度低于37 ℃,淀粉没有被 唾液淀酶消化分解。
2号试管 不变 蓝 在37 ℃ 环境下,唾液淀粉酶 将淀粉消化分解。
3号试管 变 蓝 温度高于37 ℃,淀粉没有被 唾液淀酶消化分解。
1、我们吃馒头的时候,牙齿和舌的作用属于 物理性 消化,唾液的作用属于 化学性 消化,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A
淀粉糊
37℃
+ 2ml唾液
BHale Waihona Puke 淀粉糊37℃+2ml水
⑴ 实验结果显示__B___试管中的浆糊变蓝色
(填“A”或“B”)。 ⑵ 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淀__粉_已__被__唾_液__中__的_唾__液__淀_粉__酶__消_化__分__解_了。
谢谢了解!
37℃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号试管放在0 ℃ 冰水中,2号
试管放在37 ℃ 水中,3号试管放
在100 ℃水中,各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滴加碘液后,三支试管各会出现 什么现象?
2、由此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现象 结
现象 结
论
1号试管 不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酶消化分解。
2号试管 变 蓝 清水中不含唾淀粉酶,淀粉没 有被消化分解。
3号试管 变 蓝 馒头块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 所以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
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 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 比较科学?为什么?
实验改进创新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是
2004年9月24日
第14页
LOGO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实验探究: 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 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不搅拌混合。
1.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4.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在实验过程中,把3只试管都放在37 ℃的环境中, 原因是 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适于酶活性的正常发挥 。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我们平时吃饭时,应该细 嚼慢咽,这样可以使食物与 唾液 充分混合,有助 于口腔进行物理性消化,同时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2、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请仔细 阅读图示说明,并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