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课文导读
2024年新教材【部编版】《过秦论》教学课件
2024年新教材【部编版】《过秦论》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材【部编版】《过秦论》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过秦论》上篇展开,通过分析秦国兴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贾谊的史学观点和论证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秦论》的基本内容,了解秦国兴衰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贾谊的论证方法,理解其史学观点。
教学重点:《过秦论》的基本内容,秦国兴衰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引出秦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贾谊及其《过秦论》,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
3. 课文讲解:详细解读《过秦论》上篇,分析秦国兴衰的历史过程、原因及贾谊的论证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秦国兴衰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过秦论》2. 上篇内容概括:秦国兴衰、原因、论证方法3. 重点知识:贾谊观点、论证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内容,分析秦国兴衰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秦国兴衰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内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外因包括六国势力、地理环境等。
现实启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多种因素,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过秦论》下篇,深入了解贾谊的史学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过秦论》课件
《过秦论》的创作背景
《过秦论》是贾谊针对秦朝灭亡的原 因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旨在探讨秦朝 在统一中国后迅速灭亡的原因。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 的重要文献,对于我们理解秦朝历史 和贾谊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贾谊通过对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分析,揭示了秦朝灭亡的深层 次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 现实的忧虑和思考。
衔接自然,整体感强。
修辞手法
排比
01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
并列的句子或词语,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对仗
02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了对仗修辞手法,将意义相对或相反
的词语放在相应位置上,形成一种形式美和音韵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夸张
03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事
03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01
02
03
语言简练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 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 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生动形象
贾谊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 和形象的描绘,使抽象的 概念和理论变得具体可感 ,易于理解。
节奏感强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 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 律感。
谢谢观看
如何进行《过秦论》的文本解读
总结词
进行《过秦论》的文本解读需要从文字 、意象、意境和意蕴等方面进行深入剖 析。
VS
详细描述
首先,要细致解读文章中的字词含义,理 解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其次,要分析文 章中的意象,探究其如何通过具象的事物 表达抽象的概念。再次,要深入探究文章 的意境,理解其如何通过情景交融来展现 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后,要挖掘文章的意 蕴,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价值取向。
《过秦论》PPT精品课件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 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文白对译
第四段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 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 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族矣。
文白对译
第四段翻译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 ,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 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贾谊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下此文。希望借 秦朝覆亡的历史来警戒当朝统治者。(借秦劝汉)
文白对译
第三段翻译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 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 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 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 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 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 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 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 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 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 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 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过秦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教案一、教材研究《过秦论》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它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二、学情分析培养学生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是学习的难点。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通过之前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他们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古语环境,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大多限于课本上的选篇,阅读量少,在文言阅读还存在很大障碍。
加上文言知识琐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带有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
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本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本着大纲要求,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层次;2、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从文章的布局、语言、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4、熟读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秦朝灭亡的思考,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四、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文章特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如下:(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
五、教学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过秦论》内容详细课件
过秦论贾谊创作背景 公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
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秦王朝推行暴政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图图《过秦论》作者简介《过秦论》为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文学与历史相结合。
历史背景《过秦论》为其代表作,论述了秦朝兴亡之原因。
创作于西汉初期,针对当时政治社会问题发表观点。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过秦论讲解 ppt课件
(2)动词使动用法:
流血漂橹 :使……飘浮
约从离衡:使……离散。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溃败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 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使动: ①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ppt课件
继
31
续
ppt课件
32
ppt课件 19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政治雄心——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人和——君臣固守 政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商鞅变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等的优势。 首战告捷——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ppt课件 20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辅佐 在内 建立
法令制度 致力于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
防守和作战 器械 对外 使动用法,使…争斗
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 黄河以西
【译文】: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 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 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 土地。
ppt课件 5
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 论文,代表作《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过秦论》 上、中、下三篇 。其中《过 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 训,实则昭汉之过。
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 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 谕,亦有《鹏鸟赋》(亦作 鵩鸟赋 )等作品。文帝七年 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后为梁怀王因坠马而亡,自 伤失职,抑郁而终,卒年仅 6 ppt课件 三十三岁。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含逐字逐句翻译)
思考题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借鉴《过秦 论》中强调的民本思想,关注民 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可以学习文中提倡的德治 精神,注重道德教化,提高社会
道德水平。
此外,还可以借鉴文中强调的变 革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社
会进步。
分享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为什么?
我最喜欢文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 二周而亡诸侯”,这句话气势磅礴,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将秦朝 的强盛与衰落进行鲜明对比, 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 和评价,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 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读者进 行深入思考。
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传递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 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的感受,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章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和人生哲 理,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 启迪,使读者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的论点,表现了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03
思想内涵及价值体现
揭示秦朝灭亡原因及教训
01
02
03
残暴统治
秦朝。
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推行文 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滥用民力
秦朝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阿房宫等工程,滥用民力, 导致国力衰竭。
汉代散文特点及影响
• 语言生动:汉代散文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善于运用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汉代散文特点及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汉代散文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对唐宋古文运动等文 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汉代散文中许多作品针砭时弊、提出改 革方案或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主张, 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决策产生了积极影 响。
过秦论课文精讲
过秦论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过秦论》的段落划分通常基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该文章的一种常见段落划分方式:一、引言部分(第1段)这部分简要介绍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包括秦国的地理优势、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的功绩,为后文论述秦国的强大和统一提供了背景。
二、秦国强大与统一(第2-3段)第2段主要写秦国的强大国力,通过描述合攻秦国的九国军队因为犹豫徘徊而战败,突显了秦国的军事优势和统治力。
第3段则写秦始皇继位后统一全国的过程,全面展现了秦国的实力和野心。
该段从正面描述了秦国的统一进程,强调了秦始皇的英明领导和秦国的强大实力。
三、秦朝灭亡与陈涉起义(第4段)这部分主要写陈涉起义和秦朝灭亡的过程,通过对比秦国的兴盛与衰败,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该段对陈涉起义的描述较为简略,主要侧重于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四、对秦国的盛衰过失进行评述(第5段)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秦国的盛衰过失进行评述的部分。
作者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总结了秦国兴盛和衰败的原因,得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这部分内容深刻而精炼,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
这种段落划分方式将文章按照引言、秦国强大与统一、秦朝灭亡与陈涉起义、对秦国的盛衰过失进行评述等部分进行组织,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和把握《过秦论》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符合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顺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历史散文。
二、文章赏析《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著名史论,其主旨在于探讨秦国的兴衰及其原因,以此作为对汉文帝的政治借鉴。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从文章的主旨来看,《过秦论》鲜明地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建立千秋伟业,关键在于其强大的国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
然而,秦国在统一后却迅速走向衰败,原因在于其统治者未能施行仁义之道,导致国家内部矛盾激化,最终走向了灭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过秦论》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第二册,是古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一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④,有席卷天下⑤,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⑥之心。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那样的天子权势,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四周荒远之地的雄心。
①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前338年,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名渠梁。
穆公十五世孙。
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
②崤函:xiáohán,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
③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雍,yōnɡ。
④周室:这里指代天子之位的权势,并非实指周王室。
战国初期,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
⑤席卷天下:与下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同义铺排。
⑥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这一句写秦国的地理优势及其统一天下的雄心。
作者为什么从孝公起笔呢?因为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
直至孝公之初,秦与各诸侯相比,也并无优势。
但是,秦凭借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却有着并吞天下的巨大野心。
“君臣固守”写秦偏居一隅,严阵以待,谨防诸侯来犯。
一个“窥”字,透出秦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暗中伺机而动,随时准备猛然窜出、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当是时也,商君①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②而斗诸侯③。
(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课件(16张PPT)
非及向时之士 动词,比得上
及 及至始皇
介词,到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北
追亡逐北 动作名,败逃的军队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统率 动词,制服,制裁
动词,控制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名词,兵器
/斩木为兵”
【特殊句式】
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2. 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句
3.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
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
4. 委命(于)下吏
省略句
5. 聚之(于)咸阳
省略句
6. 以(之)为桂林、象郡 省略句 7.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省略句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
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
率领,带领
《过秦论》
指出过失
形容词作动、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形作动
尊贤而重士
看重。形作动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溃败的军队。动作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方。 形作名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形作名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形作名
过秦论
贾谊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连横之策。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合纵之策。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一词多义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导言《过秦论》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作者为韩非,该篇是自由主义和唯实主义思想的代表之一。
它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必须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对待和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性。
从史学的角度看,它也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思想大部分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并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二、内容导读《过秦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通论。
该部分主要论述了人性、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有“圣人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观”、“哲学观”等多重观点交织。
第二部分:批判秦政府的专制统治。
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通过对秦政府种种罪恶行径的揭露和批判,揭示出专制统治所引发的社会危害和政治灾难。
它以攻击政治制度和反对特定人物为主。
第三部分:提出救亡思想。
该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拯救秦国、拯救中国的方法论和策略性“建言”。
三、教学目标1. 了解《过秦论》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思想内容。
2. 理解和掌握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和人性观。
3. 掌握《过秦论》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 能够分析和评价《过秦论》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实社会的照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专制统治?它所带来的危害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古代最著名或有代表性的专制朝代是哪一朝?”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们逐渐进入《过秦论》的主题。
2. 阅读与解析请同学们先划分文本结构,并结合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导读”,逐段解析问题:a) 第一部分:通论1) 解释“圣人观”和“政治观”。
2) 对“万物皆备于天”的观点进行阐释。
3) 阐述韩非子的“道德观”。
4) 总结韩非子的“教育观”。
5)发掘韩非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的一些思想。
过秦论课文脉络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9/52
秦王朝推行暴政
❖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
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 文化实施专制,焚书坑儒 ❖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
南开灵渠 ❖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
闽越 ❖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二、贾谊介绍
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 市)人,西汉出色政论家、文学 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 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很快迁太 中大夫,参加政事,颇受倚重。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 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 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 “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 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 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 “屈贾”。
25/52
练习:
1.指出没有通假字一组(
D)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倔起阡陌之中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6/52
2.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一项
B (1)例:因利乘便(
)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河为池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相如因持璧却立
C (2)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名词作状语
将军战河北
名词
败逃人 向北 北方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介词 动词 介词
趁着 沿袭 凭借
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 动词 动词
招纳 抵达 抵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
险固地势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 牢靠
人固有一死
《过秦论》优秀讲解PPT课件
秦朝的文化政策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应推动文化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文学价值
语言艺术
01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
夸张等,使文章语言具有艺术美感。
思想深度
02
《过秦论》探讨了秦朝兴衰的原因,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历史价值
03
《过秦论》作为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秦朝历史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06 《过秦论》的阅读与理解 方法
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秦朝的兴衰
文章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通过分析秦 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治国理政的启示
文章通过秦朝的兴衰历程,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些基本原则 和思路,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 对比
文章通过对比秦国前后兴衰的不同情况,突出了秦朝的过 失和教训,使论证更加有力。- 排比
叙事技巧- 历史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文章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同时穿插了作者的议论,使文 章既有故事性,又有思想性。- 层层推进
语言风格- 简练明快
文章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直接点明主题,让人一目了 然。- 生动形象
政治影响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 了重要借鉴。
文化影响
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等。
对现代的启示
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秦朝的统一思想对现代国家统一具有启示作用,应强化国家统一 意识,维护国家统一。
完善政治制度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启示作用,应完善政 治制度,提高政府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是史论。
所谓“过秦”,就是言秦之过。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蔽。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写的。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这个观点也贯穿在其余两篇之中。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施行宽松的政策,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1段写秦孝公任用商鞅,使秦国强盛起来;第2段写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期国势日强,各国诸侯“争割地而赂秦”,并顺势一笔带过孝文王、庄襄王时情况;第3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强盛到了极点,但暴虐也到了极点;第4段写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迅速灭秦。
文章第5段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结束全文。
前四段叙史实,是末段发议论的基础和根据。
这样写,便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且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叙事,极力铺张渲染,逐层推进,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议论用了对比手法,说理透彻有力。
本文的语言也颇具特色,除运用了丰富的词藻外,还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