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学案

合集下载

学案5: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学案5: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落日的幻觉【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顺序、方法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导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导学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学生提前一天预习并思考课后题。

【导学过程】一、图片激趣,问题导入(4分钟)1、我们一起洗洗眼睛,玩一个视觉小游戏:①看看图片的两条红色竖线一样长吗?②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黑点在闪烁,在飞舞。

有没有同学上台数数,告诉大家,几个?——贴近点,再近点,几个?——同学们,没有,一个也没有。

③再看一幅: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1个、2个、3个、4个,你看到了几个?有没有同学上台数数,告诉大家,几个?——贴近点,再近点,几个?——同学们,没有,一个也没有。

同学们: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到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属于术语就叫——(一起告诉我)就叫幻觉。

是不是很奇妙啊!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关。

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①一起告诉我,它是什么文体?(科普说明文)②但是,书本158页,《研讨与练习》一“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说是事理说明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为什么既是事理说明文,也是科普说明文。

(多媒体展示题目:落日的幻觉)说说本文的题材:说明文在具体的说是哪一类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先说说为什么是事理说明文,这里的“事理”是什么意思?文章是不是这样写的?【明确】判断事物,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明确:讲述事物“道理”就成了议论文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导学自测】1、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 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日的幻觉》简介:课文《落日的幻觉》是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通过作者对夕阳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3 课文解析: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夕阳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

3.3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回家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家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

5.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落日的幻觉》教案(通用7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通用7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日的幻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说清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体会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视觉小游戏: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二、初读感知。

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3、字词积累。

蕴含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三、学习新课。

1、明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明白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

2、赏幻觉。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落日的景象?3、析幻觉仔细研读4567自然段,找出日落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填在下列表格中。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像这篇文章,先写落日的幻觉,再阐释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

说明顺序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4、品语言。

请大家速读课文,可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或准确严密的语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或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长河落日扁(李海沧)我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

但是,从来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

前几年,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

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后来,眼见又得到证实。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

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

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海市蜃楼。

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空气密度大。

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

落日的幻觉(上课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上课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1、积累生字词2、了解落日的各种幻觉及产生的原因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4、体会本文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5、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二、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给红字注音(5)yùn yín qǐxuàn yān蕴.含吟.咏绮.丽绚.丽殷.红zhuìbóyǎn sǎn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散.射(流程:展示+点评)2、自主探究:探究一:一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说明顺序。

(3+3+3)1、落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幻觉?2、造成幻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填表回答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太阳看起来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的原理。

(大气层增厚,而黄色、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是弯曲的,大气层(底层高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红色光蓝色光叠合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逻辑顺序(流程:思考+讨论+展示+点评)探究二:二读课文,分析句子说明方法。

分析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1)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引用)(2)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列数据)(3)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作比较)(4)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叠合而产生的。

(作诠释)(5)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打比方)(6)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最新-《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最新-《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落日的幻觉》是由黄天祥写的一篇说明文。

它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1《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天成教育集团沈明亮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1、导入: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2、品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2)正音,全班齐读(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

思考: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举例说明(笑、月亮)课后推荐阅读书目: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落日的幻觉》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快速阅读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所说明的知识。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有答案)《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日落错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描述顺序。

分析了本文的描述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一、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二、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困难]1理性解释文本的解释顺序。

2科学探索的精神是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知识链接】一、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走近作者黄天祥,新京报集团高级记者兼专职审稿人,中国科普纪事协会会长,全国晚间新闻科学编辑记者协会会长,北京科技纪事副会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查组成员3.相关数据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但光从粗糙表面以许多不同的角度漫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入射光会以许多不同的角度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用圆点拼音下列单词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根据单词的意思写单词。

(一)太阳快要落山了。

()(二)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水平线上填入适当的单词。

(一)日落确实很美,__________,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的大气层会发光_____________。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重点句型;(3)使学生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通过模仿、创编等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事物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客观事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3)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文章中关于天文现象的专业知识;(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中的观点;(3)模仿、创编文章中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2)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落日幻觉的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章中提到的天文现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2)分析文章中的观点,探讨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落日幻觉的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共同分析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

5. 模仿、创编:(1)学生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创作关于天文现象的短文;(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3)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教学目的: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养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体悟幻想和想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直接导入课题,并就课题《落日的幻觉》简单阐述,形成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印象。

诗意导入:唐代诗人杜牧在《西江怀古》里说:“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今天,我们不妨也来做做这万里沙鸥,弄弄这夕阳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诗人情怀出来。

二、初读理思路。

幻灯出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先描写落日的景象,再解释幻觉的成因,引导学生把握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观落日之景。

梳理作者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并整理到学案表格的第一列。

(培养学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三、赏落日之美:无论落日的形体还是颜色,总之一个字——美。

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里?以“落日之美,美在”的句式用课本上的词加以概括。

幻灯出示美读要求,学生美读文章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感受壮观、绮丽、神秘、迷人之美。

穿插学生美读文章,体悟作者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写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运用和说明方法中摹状貌的运用会让说明文形象生动。

引导体会落日的忧伤之美,引导学生归纳:引用古诗文可以让说明文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可读性。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述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述过程。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幻觉现象。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针对文章中的某个论点,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评价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大致内容,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落日的幻觉》的主要内容,落日幻觉的成因。

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落日幻觉的成因的理解和解释。

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落日的幻觉》的文本。

与落日幻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里摆放一些与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装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与落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落日?有没有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落日的幻觉》,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落日幻觉的成因。

4.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落日幻觉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4 实践与探究: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其他幻觉现象,如海市蜃楼等,并讨论其成因。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对落日幻觉的疑问,并与同学和教师交流。

4.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落日的幻觉》学案

《落日的幻觉》学案

《落日的幻觉》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并掌握重要的生字、多音字和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准确提炼信息语句。

3、理清说明顺序,找准说明方法并运用实践。

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自然现象。

一、课前预习1、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幻.觉()吟咏..()()绮.丽()气息奄奄()殷.勤()散.射()坠.落()日薄.西山()殷.红()散.步()堕.落()薄.荷()薄.饼()2、词句积累。

(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语出《》,作者含义:(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作者含义:(3)绮丽:(4)殷红:二、课堂跟踪1、理清课文思路,补充表格内容。

(课后习题一)本文体裁: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2、课文说明方法探究(1)十种说明方法回顾:下定义、、、、、、、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

(2)分析各语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语段一: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语段二: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语段三: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方法小结:三、课后巩固阅读《鸟巢》语段,完成练习。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框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

建筑顶面成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课程导入课程内容课程实践课程总结课后作业
课程导入
了解日落时天空呈现的色彩和光线变化现象。
掌握光学、色彩学和大气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课程时间:2课时
课程地点: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资源:PPT、实验器材、相关书籍和资料
01
02
03
04
课程内容
描述落日时天空呈现的红色、橙色和紫色等颜色的变化现象。
总结词
落日时,天空的颜色变化非常明显,通常呈现为红色、橙色和紫色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受到散射和折射的作用,使得短波长的光被散射得更厉害,而长波长的光则更容易透过大气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创意应用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探索日落幻觉在艺术创作、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词:交流与分享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探讨日落幻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总结
通过实验和讲解,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原理
落日幻觉的成因
科学探究方法
总结词:阐述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包括光的散射、折射和色散等光学原理。
课程实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实地观察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日落现象,记录日落时的光线变化、色彩变化以及天空的颜色和云彩的形状。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增强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日的幻觉》的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日落时天空的美丽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和想象。

课文通过描绘天空的颜色变化、云彩的形状和落日的光芒,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美妙。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落日”、“幻觉”、“天空”、“云彩”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看过日落?你们对日落有什么印象?”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日落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做练习等方式,检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共同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准确。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正确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良好。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观察和实践,例如观察日落时的天空变化,尝试描绘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落日现象,认识落日的幻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落日现象。

(2)分小组讨论,探讨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及其科学解释。

(2)如何通过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落日的幻觉》文本。

2. 与落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落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落日的看法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探讨落日幻觉:(1)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欣赏与想象:(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描述的落日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象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落日”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关于落日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落日的幻觉》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 1课时学法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导入课文1、欣赏落日图片,交流你所积累的落日诗句。

2、诵读老师积累的诗句。

3、美丽的落日,实际上却大多是幻觉。

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二、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1、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2、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三、自主学习探究,整体感知课文1、明确自主学习的要点;2、学生自学探讨。

全班分两大组,一组探讨说明内容和顺序,一组探讨说明方法和语言。

步骤:独立学习,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在笔记本上整理归纳;随时提出疑问,批注在课本上;质疑讨论。

(可随时在黑板上板书展示。

)3、全班合作交流。

(各组代表组织交流。

)①说明内容A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B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集中在第2小节,朗读。

C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重点研读第4、5两节。

见表格②说明顺序A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B介绍原理时为什么不按介绍幻觉现象的顺序?说明幻觉的原理时,从复杂到简单,从主到次。

③说明方法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④说明语言A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必须准确严谨。

B课文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重点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诵读1、2段,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动说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写性语言;2)善用各种修辞;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落日的幻觉》2. 生词讲解:眩晕、目眩、余晖、苍穹、壮观、悬挂、褪色、气氛、变幻、奥秘、揭开、科学、神秘、解释、幻想、实际、幻觉、日落、太阳、地球、天空、云彩、视觉、大脑、神经、刺激、感觉、观察、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讲解:讲解并让学生练习使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

4. 内容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5. 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答案。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熟记本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

3. 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短文,分析其原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现象,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落日的幻觉》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4.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课堂实验。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落日现象的科学解释。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落日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景象。

提问:你们知道落日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美丽的景象吗?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着重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落日幻觉是由大气折射、散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

4.语言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折射”、“散射”、“反射”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5.课堂讨论提问:你们认为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科学原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尝试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我眼中的落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落日美景及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落日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通过课文分析,使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的把握。

3.学生对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的掌握。

4.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折射、散射和反射的科学原理。

2.分析课文中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来阐述复杂现象。

教学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落日的幻觉学案

落日的幻觉学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
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学习过程
设计
_
一、预习检测
1.给有下加点的字注音并写会这些词:幻觉________吟咏绮丽 殷红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作者。
含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
含义:。
3.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
课堂小结: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
五、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
衰减()尘埃()吟咏()
2、解释下列词语
(1)日薄西山
学案
时间:年月日
课题
落日的幻觉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学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灵三中八年级语文预习案编号812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级别______ 课题:《落日的幻觉》
编制人:焦国华编制时间:2013、8、21 审核人:张敏琴学习目标:
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4、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细致地观察、学会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去说明一种自然景象。

完成目标: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给拼音后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 a n) 红(zhu 1)
尘(a i)(w e i ) 暗(h u)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 )太阳快要落山了。


(2 )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 )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 )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赏析课文
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