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设计
内部控制的体系与应用框架概述(PPT 80页)
企业内部控制
讨论题: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发生了财会人员欺诈2万元以及经营亏损20亿,对于集团高管 而言哪一件事应该倾注更多精力?是否都属于资产安全问题?
一、内控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关于企业生产管理运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企业
内部控制的思想最早开始于18世纪,随着企业大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进程,企业内部
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体系与应用框架概 述(PPT 80页)
——目录——
企业内部控制
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2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应用框架 3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步骤和方法 4 企业内部控制发展与应用挑战
08:50:05
企业内部控制
一、内控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可以通俗的理解为: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主体为了达到其特定目 标所采用的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一、内控的基本概念—内控管理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
事项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
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另外,内部控制三层制约的机制要充分体现,这三层制
《周礼》:虑夫掌财用财 之吏,渗漏乾后,或者容 奸而肆欺……于是一毫财赋 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
具体到职务设置上,以货币资 金的控制为例,专门设置了职 入官、职岁官和职币官,来分 掌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余 额,体现了内部牵制思想
公益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58ECONOMIC & TRADE UPDATE引言强化公益组织内部治理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对于公益组织的治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决定着公益组织的透明度。
组织层面上完善的构架,决策机制的合理性,会计系统的有效性以及业务层面上良好的收支管理系统,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有助于提高公益组织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公益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准则(一)全程控制公益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全程落实到组织经营、决策执行和信息反馈中,具体包括了内部控制的人、财、物等业务环节,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全员加入到内控建设中,上至理事会、下至基层员工,都必须要支持和配合全程的控制制度监督工作。
在整个环节之中,不论是哪个细节出了故障,都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的损坏,进而造成内控运行的失效[1]。
(二)主导性以上所说的全程控制并不指的是全部的细节都要控制,而只是说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点。
在此情况下,要注重处理主要问题,将问题严重程度公益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李 霞【摘 要】在我国当前社会状况下,公益组织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水平大致处于中低部分,大多数的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系统的管理监督和控制体质。
本文以某基金会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在理清组织治理和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体制模式和体系构建阶段进行了总结,并以此为向导,详细分析了慈善组织属性下,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应用性策略,突出以提升公共服务效果为主,最后总结其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经验。
【关键词】公益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合理划分,掌握内控规律,以此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实操性内部控制体系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性,以此来满足当前状况下和未来发展的必须要求。
不宜全部套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模式,也不能不基于实际情况天马行空,应该对所从事的业务种类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等进行综合性考虑,同时还要借鉴一定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经验,根据组织运营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内部控制》考试复习题
1.请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
基术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①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
②资产安全目标。
资产安全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
③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④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⑤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3.何为授权审批控制?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按照授权审批的相关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设计
象 的 发 生 , 时 也 能 及 时 发 现 问题 , 正 错 误 , 证 捐 赠 物 资 的 安 同 改 保 全完 整 。
20 0 8年 , 财政部在发布 的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中将 内部控制定
义为 : 由企 业 监 事 会 、 事 会 、 理 层 以及 所 有 员 工 共 同 实施 的 、 董 经 旨
社会 的认可 , 由于监督 和管 理的不善 , 但 经常被爆出某慈善组织 的 领导将捐 赠资金用 于个人投资或转作他用 ,严重打击了社会 捐赠 的积极性 。 针对这一现象 , 本文将设计 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慈善组织
慈善 组织 的内部控制 是指 慈善组织 为 了防止欺诈 和舞弊 行
为、 实现慈善组织内部 经营管理 目标 , 制定并实施执行的具有控制
在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目标 的全过程 。 CS O O框架 中的内部控 制基本规范将 内部控制 目标 归纳为如
下 五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三是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 。 慈善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 能弥补 政府 职能的缺 陷, 以服务人 民 。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为最终 目标。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慈善组织 内部控 制最基本 的 目标 。慈善组织只
四是会计和管理信息真实完整。健全 的会计核算对所有的经
济业务都有反应和监督职能 , 国慈善组织会计存 在核算不规范 , 我
信息披露不充分 、 不透 明的现象 。因此 , 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内部 控
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制环 境 、 息与 沟通 、 制活动 、 信 控 内部监督等 五项 内容 。我 国根据
失必然会造成严重 的负 面后果 。 因此 , 建立慈善组织 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二)控制活动类指引。 控制活动类指引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 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为此,我们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 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 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 9 个指引。 (三)控制手段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 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 息系统等指引。
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框架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掌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熟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熟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背景
了解我“三重一大”的来由
第一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历程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 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 “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 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 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一、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事务的发展 1、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是全国人大和财政部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 第二个层次是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三个层次是各行业的监管机构对本行业颁布的内控文件。
第二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基本指引两个层 次,基本指引又分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三个类型。整个内部控 制标准体系,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配 套办法为补充,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政府监督和社会评 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 体系。
内部控制学_南京审计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内部控制学_南京审计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内部控制的本质不包括()。
参考答案:计划2.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内部控制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管理层。
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适用范围是大中型企业。
参考答案:正确4.《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完全取代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
参考答案:错误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对内部控制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为内部控制给出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参考答案:正确6.小会计何以玩转两个亿案例唯一原因是因为该单位内部监督失效。
参考答案:错误7.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主要是因为新加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李森越权操作、违规投资,而总行对其监管又失效。
参考答案:正确8.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部门包括()。
参考答案:财政部_证监会_审计署_保监会9.《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参考答案:增加了战略目标,扩大了报告的范畴_增加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要素_提出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新概念_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10.《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牌,其提出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
参考答案:经营目标_报告目标_合规目标11.下列有关内部牵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内部牵制属于业务流程设计。
_内部牵制的特点就是不让单独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自始至终地行使一项权利或进行一项业务。
_内部牵制理念产生于3000多年以前。
12.如果企业及员工出现不合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
参考答案:引发法律责任_受到相关处罚_发生经济损失_造成声誉损失13.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包括()。
参考答案:慈善组织内部控制规范14.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包括以下层次()。
参考答案:第二层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更新版本所带来的变化是()。
我国内控体系
二是起草初步框架阶段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五个阶段
三是全面起草阶段
2006年7月到9月
四是初审修改阶段
2006年10月8日至11月初
五是内部征求意见阶段
2006年11月至12月
2、征求意见阶段
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 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 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 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3.正式发布阶段
2008年6月28 日,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正式发布,2009年7月1日实施。 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 部控制配套指引》,2011年1月1日在境内外同 时上市的公司实施。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 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
一、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1.成立背景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 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并催生了 萨班斯法案。 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 “通行证” 。
成立背景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
SOX404条款
萨班斯法案最严历、最复杂、最富有争议的部 分当属404条款 ,它是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 性的强制性规定。 404条款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 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方面
SOX法案2002年7月30日正式生效, 但是404条款对海外公司的施行时间 是2006年7月15日,比美国大型企业 晚了两年。
内部控制框架类型
内部控制框架类型内部控制框架类型内部控制框架构成因划分标准或依据的的不同⽽不同,因研究视⾓和研究⽬标的不同⽽不同,因对内部控制定义和边界的认识不同⽽不同,也因内部控制⼯作需要的不同⽽不同。
简单归纳起来,内部控制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类:⼀是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根据内部控制是⼀种制度的观点,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机制、内部控制⾮制度规则等构成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实现⼀定控制⽬标⽽制定和颁布的内部控制规则和标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依据。
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践看,内部控制制度本⾝就是⼀个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应⽤指南和解释公告。
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应⽤指南和解释公告的基本依据,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起统驭作⽤。
具体规范是根据基本规范,对企业办理具体业务与事项从内部控制⾓度作出的具体规定。
应⽤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对特殊⾏业、特殊企业执⾏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
解释公告是根据基本规范,对企业执⾏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指南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出的解释和说明。
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机制,是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和⼿段,它是检验⾏为是否偏离了规则和标准的⼀系列程序,如复核等。
内部控制⾮制度规则,是指不是通过⼈为设计,⽽是通过习惯、传统形成的⼀些潜在的规则和标准,如价值观、伦理道德、⽂化等,它决定着规则和标准的确定⽅式和实施⽅式。
内部控制制度是通过实施机制来实施,⾮制度规则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的⼀个既定环境和前提,控制结果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与⾮制度规则这⼀环境共同作⽤的结果。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制度规则对⼆者的影响。
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不仅仅是制定⼀系列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实施,并适应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优化。
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不等于建⽴了内部控制,只能说建⽴了内部控制的⽂件或完成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设计。
浅谈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体系设计
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234浅谈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体系设计文/吉珂漫摘要:慈善组织近年来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面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接二连三的慈善丑闻严重打击了社会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信任。
本文首先强调了内部控制对于慈善组织的的必要性,而后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慈善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提出了设计构想,希望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现状能够有所改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体系设计近年来,随着“郭美美”事件、嫣然基金事件等诸多慈善机构丑闻接连曝光于媒体,慈善机构逐渐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
慈善机构作为非营利组织,本应是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使其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公益组织,却因频繁曝光的负面新闻严重打击了社会公众的爱心,使得慈善组织逐步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
一方面,究其根本,是慈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导致财务制度混乱、运营管理失效。
另一方面,人性的诸多弱点决定了相关监督机制存在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然而,作为与其性质类似的慈善组织却并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约束,这就必然导致问题的滋生。
所以,有必要对慈善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一)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汶川地震后的近十年间,我国的慈善组织发展迅速,不仅仅是许多著名的慈善家,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的建设中来。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社会团体总计共有31.0万个,比上年增长7.2%;基金会共有4117个,比上年增加568个,增长16.0%。
《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收捐赠款物总额达1042.26亿元,占全年GDP 的0.16%;此外,接收捐赠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民政部门接收的捐赠在逐渐减少。
《内部控制》考试复习题(精华版)
1.请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
基术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①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
②资产安全目标。
资产安全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
③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④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⑤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3.何为授权审批控制?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按照授权审批的相关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授权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授权要依事不依人、不可越权授权、适度授权、以监督为保障.审批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不得越权审批,不得随意审批。
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立的一种系统,该系统涉及组织的结构、政策和程序,旨在提供合理的保证,说明组织的业务目标可以实现并且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框架下能够取得稳定的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董事会成员和其他机构雇员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做出承诺,并对实施控制活动做出评价的过程。
内部控制旨在提供合理的保证,保证组织能够实现其业务目标,并且在有关法律制度和规定的范围内取得财务报告的稳定性。
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帮助公司保持数据的准确性、遵守法律法规、防止欺诈和滥用、提高效率和操作。
内部控制旨在为管理者提供一个适当和有效的框架,以帮助他们实现其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体系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总和,它可以根据实施范围的不同划分为总控制和业务控制。
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是在整个组织内部建立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错误和欺诈的发生,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和增值组织的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组织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专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 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和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基础,它由组织的制度和文化、管理层的态度、价值取向和管理行为以及组织的人员结构、责任分工和授权制度等因素组成。
风险评估是组织评估和管理风险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确定组织所面临的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是指组织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控制措施,用以实施对各种风险的控制。
信息与交流是指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和完整,以便管理层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并及时作出决策。
监督是指组织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框架
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框架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对影响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反馈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保护资产和减少风险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框架,并介绍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根据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和企业的内部规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以确保企业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组安排。
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保护企业的资产:通过规范和控制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减少企业资产的隐患和风险。
2.提高经营效率:通过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提高内部业务流程的效率和运营效果。
3.遵循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合法合规,规避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框架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框架是指建立在企业内部的一套组织结构、制度规定和工作流程,用于规范、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和达到预期目标。
1.企业内控环境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价值观和内控意识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培养员工的内控意识和执行力,使内部控制得以有效运作。
2.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风险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对各项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和关键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反馈,在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3.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务会计、资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各个业务流程。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高效和可控。
4.信息与通讯管理信息与通讯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支撑环节。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构建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构建作者:盈峰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6期一、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会计控制理论阶段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才开始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作了规定。
指出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2000年实施的《会计法》中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权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要求,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为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2.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2001年起,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及六项具体控制规范。
这些规范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基本规范(试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内部控制定义局限于审计的缺陷,对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乏力,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规定,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基本上采用了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体系和内容。
3.内部控制基础框架形成阶段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
《基本规范》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
3.1 内部控制要素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 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 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 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 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 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 改进。
3.3
要素二:风险评估
(一)风险的本质 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任何偏离控制目标的因素(有利或不利)都 是风险的表现,这与金融投资普遍以收益率 方差(或标准差)作为风险计量指标的主流 分析框架相符。
3.3
要素二:风险评估
(二)风险的分类 为了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有必要对企业所 面临的风险进行明确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 标准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可见,设立期望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 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 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3.3
要素二:风险评估
(6)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企业的 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 负面结果,可能对企业“声誉”这种无形资产 造成损失的风险。 (7)法律风险,即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或各 类交易发生的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 律要求,导致企业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 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 失的风险。
3.2
要素一:内部环境
四、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五条指出: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 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 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 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 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浅谈我国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构成
浅谈我国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构成1.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我国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构建首先依赖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发布。
例如,我国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它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2.标准和规范: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构成还包括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9000系列标准、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等,这些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组织结构和机制:构建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例如,企业需要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确保质量控制活动的正常运行。
4.技术手段和工具:现代化的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需要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来支撑和实施。
例如,质量管理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测仪器可以辅助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
这些技术手段和工具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培训和教育: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有效推行还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内部培训、组织学习交流等方式,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我国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赖于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和工具以及培训和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构建完备和科学的内部控制质量规范体系,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内部控制框架介绍
控制活动
职责分工控制 授权控制 审核批准控制 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内部风险因素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政策 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监督 持续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等 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所形成的报告 信息与沟通 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传递、沟通和应用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反舞弊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配套指引是依据《基本规范》制定的。
配套指引将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对 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提供技术标准和依据。 配套指引的具体内容包括: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续)
售 后 服 务 部
销 售 部
法 务 部
客 户 服 务 部
财 务 部
配 件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销售流程
•存货管理 流程
•人力资源 流程
2012 版内部控制手册展示(续) 内部控制手册示例
风险控制 矩阵表
不兼容职 责表
内部控制手册示例
控制矩阵举例
业务流程 销售流程 业务子流程 定价
风险编号
REV001-R01
新车整车销售:销售顾问以在 CRM系统中的厂方指导价格为 基础,并根据当月公司的指导 价格进行销售工作,每份销售 订单的价格都需要经过销售部 经理的审核,审核痕迹体现在 《整车销售结算单》上。
二手车置换:二手车交易一般是客 户用旧车置换新车,客户有换车需 求时,将二手车交由二手车专员进 行评估,由具有二手车鉴定评估师 资格的二手车部经理进行核定,审 批体现在《整车销售结算单》,置 换价格作为新车销售的扣减项。, 并且公司与客户签订二手车收购协 议。
简述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
简述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各部门的有效经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经营中的重大风险。
本文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成及内控结构入手,分析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及其相关内容。
一、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一)内控结构内控结构是管理层在组织结构设计层面的一种表达,主要旨在决定组织的内部控制权限架构,避免内部控制权限重叠和缺失,以及确保权限分配合理、职责分明,从而确保公司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流程。
内控结构主要分为四层,即组织结构,内控职能,内控规程,以及审计机制。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外层面组织结构的架构,包括行政管理层、关键职能层,以及负责管理各部门的组织机构,对于内控有着重要意义。
2、内控职能内控职能指的是企业内部设立的一些审计职能,主要完成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检查,旨在制约和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以确保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3、内控规程内控规程指的是企业颁布的内部控制规定,像采购流程、应收账款管理、库存管理、准备支付款管理等。
这些规定可以使企业经营更加有序、规范,从而保证企业安全经营。
4、审计机制审计机制是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计,检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制度的执行状况,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远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避免发生重大风险。
(二)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是针对某一特定活动而制定的相应标准,要求组织必须遵守,以确保其完成相关职责。
内部控制规范有三个主要方面,即绩效标准、流程监督和审计机制。
1、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企业在确定内部控制规范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可以通过绩效标准来检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绩效标准是企业设定的最核心的重点,通过规定的具体指标、实施规范来衡量控制的有效性。
2、流程监督流程监督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监督手段来规范和控制企业内部活动,旨在实现企业营运的有效性、一致性和有效性流程,以确保及时、安全、合法的交易。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降低风险和遵守法律法规。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概念、特点、建立原则和框架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概念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企业为达成其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以及防范风险,依法合规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活动。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活动,规避潜在的风险,并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通常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合规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内容,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1. 风险导向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致力于规避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有效保障企业的资产和利益安全。
2. 体系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规划,其内容和范围覆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运营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3. 长期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长期投入和不断改进。
4. 合规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1.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2. 可操作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其可操作性。
3. 有效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应该能够有效规避各类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通常由五大要素构成,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与运作
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与运作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与运作在企业中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资产、提高业务效率、降低风险,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和运作,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治理原则和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
其目标是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防止和降低潜在的风险。
首先,企业应该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效性、有效性和有效性。
即,内部控制应该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的保护,业务运营过程能够高效进行,财务信息和报告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原则,比如审批制度、分工与职责制度、内部报告与监控制度等。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风险设计适合的控制措施。
不同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财务风险,可以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和预算控制措施;对于信息安全风险,可以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措施;对于业务流程风险,可以建立标准化的运营流程和审批机制。
最后,企业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框架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不断审视和改进的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核、风险评估和外部审计等手段,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框架的运作内部控制框架的运作是指企业实施和执行内控措施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同时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的支持。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职责和授权制度。
通过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可以避免职责不清的情况发生,并确保内部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内部审核和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设计
慈善组织在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面前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社
会的认可,但由于监督和管理的不善,经常被爆出某慈善组织的领导将捐赠资金用于个人投资或转作他用,严重打击了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以期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监督和控制,提高慈善机构效率,保证募捐和受捐人的利益。
一、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慈善组织所做的是公益活动,公益活动诉求和依赖的是同情心、爱心等人的美德,正因为有这样的特征,公共责任和道德的缺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
因此,建立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证慈善组织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不仅能够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诚信度,而且还能维护慈善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二是有利于确保慈善组织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资产的安全
完整是慈善组织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
为慈善组织保证资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确保慈善组织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
三是有助于慈善组织管理层实现组织内部的发展战略。
将组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并在运营管理中符合组织的战略要求,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是有利于保障慈善组织项目资金按既定用途使用。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项目资金的授权审批完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格
执行,防止慈善组织内部出现善款被贪污、挪用现象发生。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xx年,财政部在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全过程。
COSO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目标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保证企业相关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
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确保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COSO框架中的财务报告将内部控制要素分为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五项内容。
我国根据COSO 财务报告也将内部控制要素界定为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环境、沟通与信息以及监督等五部分内容。
三、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慈善组织的内部控制是指慈善组织为了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慈善组织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执行的具有控制组织职能的程序与方法。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是保证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就如结实的骨骼能够保证人类灵活运动一样。
可见,
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目标和构成要素是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设计的
关键环节。
第一,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目标。
慈善组织的目标是充分考虑捐赠者的意愿并根据受助者的需求,结合慈善管理目标,做好各方面的联系工作,实施慈善性救助,确保将慈善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合理运用,从而使受赠者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进而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达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根据慈善组织的目标可以分析出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目标,即应该包括:合理利用救助资金、确保捐赠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是救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慈善组织的救助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关系到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关系到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
因此慈善组织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贪污救助资金。
救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是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目标的重点。
二是救助物资的安全完整。
慈善组织应该根据捐赠人的要求将捐赠物资安全、完整地送到被捐赠人手中,不得将捐赠物资变卖或者
转作他用。
为了保障慈善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则组织内部必须制定相关的控制制度加以防范,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保证捐赠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慈善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能弥补
政府职能的缺陷,以服务人民,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最终目标。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
慈善组织只有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慈善组织的最终目标。
四是会计和管理信息真实完整。
健全的会计核算对所有的经济
业务都有反应和监督职能,我国慈善组织会计存在核算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的现象。
因此,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第二,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具体如下:
一是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第一层次要素。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应
该是一个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本文设计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可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来确定。
根据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慈善组
织内部控制第一层次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与评价。
控制环境。
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处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
它们都不是孤立的。
慈善组织作为一个特定的控制系统,当然也不例外,控制环境的好坏会对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的执行和遵循有直接影响,以及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它是促使慈善组织控制工作正常进行的发动机,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石。
控制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慈善组织可以自身调节和控制的。
本文设计的主要是慈善组织内部环境要素。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保证企业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施和执
行的程序和措施,具体包括:授权、核准、调节、验证、复核经营业绩、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职能分工等。
企业内的各阶层和各职能之间都会出现控制活动。
具体到慈善组织的控制活动,它是为了保证慈善组织内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慈善组织的控制活动通过规范慈善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和经营业务的整
个过程,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成为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内容,并且也是整个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核心。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