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重点字句翻译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6.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7.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
8.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
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凭你老迈的年龄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毁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的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作为将军,驻军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作为将军,驻军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作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
不久到细柳军营,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张开弓箭,把弓拉满。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到了。
”守卫军营的将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到,也不让入军营。
这种情况下皇上于是派遣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
营垒大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于是控制住马车,慢慢前行。
到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拿着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
”皇上被感动,神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派人表达致意:“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文翻译
目的
本文旨在提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古文翻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知识。
重点古文翻译
1. 《诗经·秦风·蒹葭》
- 翻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解释:蒲草茂盛,颜色苍苍,白露凝结成霜。
所说的“伊人”
就在水的那一边。
2. 《论语·为政》
- 翻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解释: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众多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
3. 《楚辞·离骚》
- 翻译:登鹳雀楼,凝望着遥远的天际,我心中的悲伤如滔滔
江水一般。
人生苦短,何必忧愁呢?
- 解释:登上鹳雀楼,凝望着遥远的天空,我心中的伤感如同
滚滚江水一般。
人的一生很短暂,为什么要忧愁呢?
4. 《史记·太史公自序》
- 翻译:太史公自称:“我是以史为业的,我要详尽地记载历史,以便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事情。
”
- 解释:太史公自称:“我以编写史书为职业,我要详细地记录
历史事件,让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事情。
”
5. 《资治通鉴·晋纪·世祖武帝太康中》
- 翻译:晋武帝在太康年间说:“我要推行德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
- 解释:晋武帝在太康年间说:“我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政策,让
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繁荣昌盛。
”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古文翻译,希望能
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注释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写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行得快啊!到了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站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声调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解:【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jí)】: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不错。
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
”孔子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安定。
如果分配均匀,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会物资少;安定团结,就不会有倾覆。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安。
”孔子说:“君子不是没有用处的器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
八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既长,学有所成,仕为齐宣王之师。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注释】1. 孟母:指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4. 断机杼: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比喻停止织布,表示对孟子不学习的严厉警告。
5. 孟子既长:孟子已经长大成人。
6. 学有所成:孟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
7. 仕为齐宣王之师:担任了齐宣王的老师,仕指做官,齐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孟子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特意选择了一个好邻居,以便孟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影响。
孟子小时候,贪玩懒惰,不思进取。
为了教育孟子,孟母采用了极为严厉的手段,当她发现孟子不学习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警示孟子。
这种做法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但孟母坚信,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孟子成为有用之才。
孟子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才华和品德受到了世人的赞誉,甚至齐宣王也对他刮目相看。
齐宣王认为孟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将他招入宫中,担任了自己的老师。
孟子在齐宣王身边,不仅传授了治国之道,还教导了齐宣王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孟子的一生,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母择邻而处子,严格教育孟子,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孟子的学说至今仍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性善论”、“仁政”等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注释:1. 孟母: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撑,划
(3)雾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xx:
哪能更:还(5)强;尽力
(6)客:
客居
(7)及:
等到
(8)痴:
原指极度迷恋而不能自拔,这里指作者极度迷恋酷爱山水的感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注意:
尽、得、仿佛、若。)——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象有点光亮。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注意:
“平旷”“俨然”“属”)——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水塘、桑树、竹林之类。
(1)方:
当„„时。
(2)出:
发,起。
(3)弄:
舞动。标:
树立、举。
(4)逝:
去,往。
(5)xx:
用水淋洗。
(6)容:
许,使。
二、重点句子翻译。
1.xx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1)缘:
沿着。
(2)缤纷:
繁多的样子。
(3)尽:
完了,没有。
(4)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xx:
都。叹惋:
感叹惊讶。
(6)及:
到。
(7)扶:
沿、顺着。
(8)向:
从前的,旧的
(9)规:
计划。
(10)遂;终于
(11)津:
渡口。
二、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摘抄三个)
(1)成语: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句翻译
第六单元xx诗文
第26课xx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1)xx:上(2)沿:
顺流而下;溯:
逆流而上
(3)疾:快(4)湍:
急流
(5)良:
实在
(6)属:
连接引:
延长
(7)或:
有时
(8)飞漱:
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x月。(点拨:
(6)同:
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意:
大道、与、信、修等词)——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注意:
理解第—个“亲”和“子”的意思)——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得、便、向、志)——(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第22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1)xx:这(2)是:
表判断
(3)惟;只
(4)调:
调弄,指弹(琴)。
(5)形:
形体、身体。
(6)濯:
洗涤。
(7)妖:
xx而不xx。
——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第29课xx看雪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8)植:
立。
(9)亵:
亲近而不庄重。
(10)宜:
应当。
(11)水陆草木之花:的(12)予独爱莲之出(无丝竹之乱耳):
表舒缓语气..
(13)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表强烈的反问。
.(14)渔人甚异之:
代词,它,指xx奇景。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xx。(注意:
“xx”“惟”“馨”等词。)
(1)罔:
无,没有;罔不:
无不,全都
(2)因:
顺着,就着
(3)象:
模仿,指雕刻
(4)贻:
赠。
(5)可:
大约。
(6)许:
上下
(7)比:
靠近。
(8)绝:
极。
(9)类:
像。
(10)xx:
举。
(11)历历:
分明可数的样子。
(12)若„„然:
好像„„的样子
(13)夷:
平。
(14)了了:
清楚xx
(15)xx:黑(16)曾:
曾、盈、简、修狭等词语。)——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大概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1)分:
职分,指职业、职守
(2)归:
女子出嫁
(3)恶:
憎恶
(4)乱:
造反
(5)贼:
害人
(6)作:
兴起
(7)大同:
理想社会
竟然
(17)盈:
满。
(18)简;挑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注意:
“罔不”“因”“象”等词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xx。(注意: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此句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词序。)——有什么简陋的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
“染”“濯”“清涟”“妖”。)——我只喜爱莲——莲从白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
“观”“亵玩”等词语。)
——(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
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注意:
“挐”“拥”“毳衣”)——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注意: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意:
“鲜”“闻”“同”“何”“宜”“众”等词语。)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第23课核舟记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雾凇”“沆砀”“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空与云层与群峰与湖水,浑然一体,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湖中xx更有此人!(点拨:
世外桃源。意思: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
豁然开朗。意思:
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
无人问津。意思:
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注意:
“异”“穷”等词。)——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点拨:
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清xx,良多趣味。(点拨:
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点拨:
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注意:
“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注意:
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2)至于xxxx,沿溯阻绝。(注意:
“xx”“沿”“溯”等词)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注意:
“虽”“奔”“疾”等词)
——即使骑者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就像有交织纵横的藻、荇,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意:
“但”“闲人”)——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28课观潮
一、重点字翻译补充:
(也就是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等等之外的。)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