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语文教案5篇
《咏华山》语文教案5篇《咏华山》语文教案1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二、精读二——四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
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咏华山》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咏华山》,掌握诗文内容、意象和表达手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咏华山》,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华山的图片或资料,加深对华山景观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华山》,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理解。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华山景观的感悟,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5. 巩固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提高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咏华山》。
2. 写一篇关于华山景观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3. 收集其他有关华山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景象的赞美之情。
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咏华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心得。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珍惜自然资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美景及其背后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写一篇关于《咏华山》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咏华山》篇1教材解读:《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旁。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课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
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
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咏华山是什么意思?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
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齐读第一自然段。
《咏华山》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形式,自己创作一 首描写其他山峰的诗,或者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归纳小结
总结词:总结提升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 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5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01
02
03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 创造性,以及小组讨论中 的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 应用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评 估学生对《咏华山》的全 面理解。
提供反馈
及时性
在评价过程中,应及时向 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 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咏华山》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咏华山》中的生字、生词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02
了解《咏华山》的文学背景和作 者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咏华山》所表达的主 题和思想。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 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
建设性
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 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评定等级
01
02
03
04
A级
优秀,理解和应用能力出色, 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咏华山(最新8篇)
咏华山(最新8篇)咏华山篇一课题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师生教学互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生字引入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五、小结形式:开火车2、学习第2、3自然段。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咏华山篇二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
课文写的是宋代寇准7岁时随先生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与寇准比起来,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很热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异:寇准7岁便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我们都8岁了却写不出来,我们真不如寇准呀!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认为写诗高不可攀的无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咏华山教案doc
咏华山教案25、咏华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2.学习18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
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称、代”。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通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谈话激趣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短片,点击欣赏知道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华山”2、学习生字“华”,师板书“华山”,生跟着书空“华”。
3、华山在我国陕西省华阴市,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它“远望之若花”,所以把这座山取名为华山。
4、简笔画:高高的华山。
是啊,华山高约2200米,有700多层的楼房那么高呢。
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联系学过的《东方明珠》中的语句指导读。
5、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
“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那么“咏华山”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赞美鹅就可以说赞美柳树可以说赞美雪花可以说是6、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听老师范读,思考这个孩子是寇准。
2、出示词语:寇准、宋代、七岁自由读,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能用这几个词语连说一句话吗?⊙⊙3、寇准的《咏华山》写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把这首诗用直线划下来。
4、出示《咏华山》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
5、师讲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古诗不一样,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经过,并且在课文中出现了一首古诗,所以这样的课文就叫做“文包诗”。
6、这首诗虽然也开头空了两格,但是,小朋友看它的前面是:,所以他不能独立成段。
请同学们标注一下自然段。
7、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8.出示词卡:dēnɡ yán jiānnán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yāojiān pádǐnɡ山腰间爬上山顶jīn yínsònɡ chēnɡzàn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带着词语登山,开火车读,齐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华、山、高、危、更”五个生字。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华山的古诗《咏华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读诗感受,分享自己认为难读或难懂的地方。
三、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跟随教师齐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3.学生交流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特点?五、感悟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的诗人情感。
六、课后作业1.抄写《咏华山》,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七、教学反思1.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5.注重家校联系,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家校互动。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未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反馈。
2.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有待提高。
3.课后作业的布置较为单一,未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教学: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华、山、高、危、更”。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纠正发音。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咏华山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华山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板书)二、初读课文1、自读、2、同桌相互检查3、检查、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4、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5、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6、再读课文、三、品读1、导语、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3、品读句子、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4、品后两句、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5、品古诗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a、说说自己的心情b、引诗(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c、练习读诗a、自读、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1、讨论交流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四、品第三、四段、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4、总结、(再读全文)五、总结结束、1、华山的雄伟、壮丽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3、鼓励咏华山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
《咏华山》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了解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提问:你们对华山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华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描绘:(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华山美景的感悟和体会。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 分析其他诗人描写华山的诗歌,了解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描绘和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咏华山》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咏华山》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华山》的内涵。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咏华山》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华山》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华山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咏华山》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咏华山》。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品味词句:(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欣赏美景:(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华山美景。
(2)教师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学习古诗:(1)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跟着教师学吟诵《咏华山》。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展示其他描写华山的诗词,如《登鹳雀楼》、《华山》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诗人笔下的华山景色和情感。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咏华山》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关于《咏华山》的问题,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华山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咏华山》。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3.4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抄写课文《咏华山》中的生词和短语。
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
4.2 作业要求:生词和短语的抄写要求工整、规范。
短文的写作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抄写和写作。
5.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咏华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咏华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咏华山》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一种气势或特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和体验华山的壮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一种气势或特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景色描写。
(2)如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和体验华山的壮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华山的壮美。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咏华山》的相关背景资料,如华山的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3)准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咏泰山》,了解泰山的雄伟壮观。
(2)提问:“你们听说过华山吗?华山有什么特点?”(3)引入新课《咏华山》。
3.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读音和意思。
(2)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讲解与示范:(1)对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翻译。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咏华山》诗歌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咏华山》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意境,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景象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咏华山》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咏华山》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一些关于华山的相关资料,对华山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华山的图片或者播放华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咏华山》诗歌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5.2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华山的想象作文,或者选择其他诗人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进行鉴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教师可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咏华山》诗歌。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篇一】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
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
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
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 高 美〕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2、自由读读课文。
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小声读课文。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刚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刚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生交流。
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刚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里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写好“华、与、齐”三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对四句诗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华山的高险峻美。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课前谈话:1、聊一聊孩子已知的“山”(师板演“山”)小朋友,你们喜欢山吗?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
你们都知道那些山呢?2、引入登山竞赛这结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登山,分成四个小组,哪一组听讲专心,发言积极我们就登上一级,到下课时,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先登上山顶,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华山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登的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吗?(1)(出示“华山”词语)“华”是个生字,谁能读准这个字?指名读。
领读。
(“华”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四声。
)齐读。
(2)你有好方法记住“华”字吗?指名说。
(“花”去掉草字头,在下面加上“十”,就成了华。
)(3)伸出你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写山的名字。
(师边写边说笔顺)2、小朋友们听说过华山吗?(呈现图片)师补充:华山在我国陕西省,是五大名山之一,也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山。
3、从古到今华山就吸引了无数游览者,也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和故事。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小孩子和先生一起登华山、咏华山的.故事。
板书“咏”,谁来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指名读、齐读。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别着急,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边读边画,边画边读。
教师巡视指导。
3、现在我们要出发去华山了,在去华山的路上有不少困难呢!首先我们要闯第一关:字词关。
(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指着书后面的绿线和田字格,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读正确的表扬他一下,你真棒,读错的,你可以提醒他一下,也可以教教他。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拓宽知识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咏华山》,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欣赏和模仿。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作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游览华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比,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美雄壮。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预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要紧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刻: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确实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如何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伙儿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明白得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模样,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刻,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如何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点?他们是如何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什么缘故如此艰巨?
c. 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能够想象出他们的惊奇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如何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明白得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假如你确实是图上的小孩,你的心情会如何样?释词“不由自主”。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差不多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指导明白得“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如何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读句子,明白得“赞扬”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这小小孩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
那个小孩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伙儿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什么缘故能脱口吟出如此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
向学生提出期望,鼓舞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