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小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依据: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

”2.传统朗读教学的成功经验:(1)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2)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方法;(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读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享受没有任何干扰与预设的语文生活。

三、研究目标: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班级作为对比班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三家子中心小学施清凌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距离县城较远,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但生源复杂,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虽然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由于为生活整日奔波,再就是自己文化水平所限制,既没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

加上所处的区域限制,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孩子们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家里到学校、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空间极其有限,课余生活极其单调。

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

以往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如何开辟一条省时、易行、学生愿意学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用我笔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课题的价值:1、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

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

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

同时,根据中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提⾼低年级⼩学⽣朗读能⼒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提⾼低年级⼩学⽣朗读能⼒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的意义。

朗读,是⼀种语⾔的艺术,即将视觉的⽂字语⾔艺术地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的过程,是⼀种眼、⼝、⽿、脑协同作⽤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式,也是⼩学低年级语⽂教学中的重点。

对于初⼊学的低年级学⽣来说,朗读是书⾯语⾔与⼝头语⾔之间的桥梁,是语⽂能⼒发展的基⽯,具有其它⼀切教学⼿段都⽆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它既可以规范学⽣的⼝语,也可以增强学⽣的语感,加深学⽣对课⽂内容的理解,让学⽣带着兴趣⾛进语⽂殿堂,感悟语⽂世界,还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的语⾔和思维。

但是,在低年级中,由于学⽣接触的书⾯语⾔⽂字材料较少,当他们⽬视双⾏,借助汉语拼⾳朗读课⽂时,经常会⼀字⼀顿地读或唱读,甚⾄于会读破词、句,重⾳、停顿、语调、节奏、语⽓更是难以把握。

如何让学⽣达到《语⽂课程标准》中对⼩学语⽂朗读教学的要求,使学⽣“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就成为教育教学⼯作者,特别是⼩学语⽂教师急需⾯对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为运⽤⼀定的⽅法对他们的朗读予以适当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其朗读能⼒。

其研究结果主要为针对如何指导低年级学⽣朗读提出相应的策略及⽅法。

⼆、课题研究的核⼼概念的界定:“朗读能⼒”即学⽣应具备的⼀种出声阅读的⽅式和能⼒,把书⾯语⾔转化为富有表现⼒的声⾳语⾔。

在⼩学阶段主要是让学⽣具备“⽤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的能⼒。

“正确”是:能够使⽤标准普通话朗读⽂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化⾳、轻声、⾳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

“流利”是:学⽣朗读⽂本时⽓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流畅⾃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

“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然,不矫揉造作;掌握⼀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本读出重⾳、语⽓;⼊情⼊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朗诵活动总结总结报告

朗诵活动总结总结报告

朗诵活动总结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一次朗诵活动的总结报告。

首先,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你们的支持和配合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朗诵活动于2021年10月10日在学校礼堂举行,活动主题是“诗歌朗诵会”,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以及增加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朗诵《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经典诗歌,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和美丽。

活动当天,学生们整齐划一地穿着校服,神态各异地走上舞台,面对着观众们挺起了胸膛,用了一种笃定的音量将自己内心里的情感诉说给了大家。

台下,观众们专注聆听,充满赞叹之情。

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场面感人,展示了我校师生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

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们为学生们精心选择了一些经典的诗歌,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指导,并对学生的朗诵进行了多次训练和指导。

而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朗诵活动中,他们与学生一起共同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在活动当天,他们也积极配合,为学生们的朗诵表演加油助威。

我校的师生通过这次朗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活动策划和过程中,有些学生朗诵内容的选择不够合适,表达方式不够生动,还有一些学生在表演时出现了紧张的情况,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学习和训练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细的安排和周密的准备,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对未来的朗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朗诵训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诵机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他们的朗诵表现能力。

其次,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朗诵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的提出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多读才能加深理解。

的确,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及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目前:国内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是老师们大力抓朗读,而学生仍不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感情朗读,甚至出现念读唱读之势,教师指导机械匮乏,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

所以,开展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练习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

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教育家张田若: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教育家叶圣陶:设身处地,激昂处还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三、研究的内容1.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练习,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四、研究的目标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

.探索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内容提要】针对当今小学生朗读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指导不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研究课题。

在此研究中,我们通过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扩大朗读训练面,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组织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朗读水平。

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而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却只注重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方面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差距很明显。

其表现为:1.部分学生朗读的兴趣不浓有些同学说,他们不喜欢朗读,觉得朗读是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参加其他的各种活动,看电视、电影或者玩电脑等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觉得这些活动比起朗读课文来有趣得多。

还有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在语文课上被点名阅读课文,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是很普遍的。

2.部分学生朗读习惯差部分小学生自觉性差,还未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需要通过家长、老师的监督,如果家长、老师的督促不得力,孩子就不会自主阅读,造成孩子偷懒成性的恶果。

于是一方面不愿多读,另一方面惧怕朗读,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心理负担的加重,从而也导致了孩子对朗读的排斥感,形成不良朗读习惯。

(二)教师方面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实在关注太少,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单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朗读教学的问题,同时也要在教师身上找原因。

1.对朗读教学过于轻视。

目前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四会市东城街道冯云小学林凤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语文教学的需要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主旋律。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

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

”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

”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可见,教学前辈和大师们对朗读与朗读教学进行了广泛探索,提出了精辟见解,国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更加明确。

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贯彻“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在朗读训练放在重要地位。

(二)我校朗读教学的现状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可以说充斥于我们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而且又“雁过无痕”。

一些课堂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但是不到2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一种点缀。

如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老师就“啪——啪——”两下手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这样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表1)。

表1:随机抽查一节阅读教学课50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3分钟3~5分钟 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 20分钟以上9 4 4 2 1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前言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2016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情况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学生们在早自习时间默默地凝视记背格式化的知识点时,我们难以再次寻到朗读的踪影。

这个时候总是会在心里暗暗地追问:朗读何在?朗读的时间哪里去了?朗读的心境哪里去了?作家张炜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走在这片荒野之中,最恐慌的是我们语文教师。

沉寂是语文课堂的死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改变它而不懈努力。

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

朗读,可以体味、钻研、涵泳。

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琅琅的书声,是书香校园必不可少的音符;琅琅的书声,是走出浮躁的网络时代快餐式阅读的最好开端。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学情特点为背景,多元化的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需要,也可逐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爱好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集体朗读活动总结报告

集体朗读活动总结报告

集体朗读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概述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在近期开展了一次集体朗读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活动流程1. 筹备阶段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活动前做了详细的策划和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制定了活动的总体方案和详细计划,确定了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接着,我们成立了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宣传、招募、场地布置和物资准备等工作。

同时,学校领导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必要的师生资源。

2. 招募志愿者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我们在学校内积极招募了朗读爱好者,并邀请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班会、社团、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并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

最终,我们收到了近百名学生的报名信息,他们都表现出了对朗读活动的浓厚兴趣。

3. 活动开展到了活动当天,我们在学校礼堂进行了集体朗读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自由朗读环节,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接着是公开朗读环节,我们邀请了一些学生进行精彩朗读表演,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最后是集体朗读环节,全体参与者一起朗读了一首大家喜爱的诗歌,场面感人至深。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简短的总结会,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反思。

我们主要从参与度、效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鼓励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为下一次活动做好更好的准备。

三、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1. 提高学生朗读兴趣通过自主参与朗读、观摩他人朗读、集体朗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文学作品更加热爱和认同。

2. 提升学生朗读水平通过朗读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嗓音技巧、语调变化、节奏感等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更加自如和有韵味。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完整版)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高

(完整版)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高

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高”小课题结题报告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论哪个年级,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项练习就是朗读课文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热情不是很高,齐读时滥竽充数,个别读时寥寥无几,读书的语调也各有千秋,听得人好吃力,好无奈。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课文的情感呢?除了一个方法的指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好评价语言,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人人参与的朗读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满人文性、激励性的评价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1.相关理论支持(1)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一定朗读能力具有战略意义。

信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尽快地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来说,具备朗读能力为他们打开与知识,与他人交流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良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入学后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加大学习空间,拓宽知识面,进行科学的朗读训练,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语文课程标准》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对低年级的朗读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改变了只教书的旧理念。

由此,我看到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这一教学发展课题,以此来提高自身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向。

2.教学问题的产生我校地处乌鲁木齐市西郊城乡结合部,根据生源情况,信息来源,学生家庭条件,学校硬件的制约,我校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单一,主体参与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被动评价,教师出现消极评价。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阳谷县七级镇明德小学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

前不久,有个机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藏书成正比,家里一本书没有或者仅有很少几本书的家庭,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

所以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

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还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二)研究意义(1)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

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

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本领,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别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形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嘉奖先进,表扬优良。

首要探究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小课题《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结题报告

小课题《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结题报告

《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结题报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进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这次教师网络教育培训,我们科组选择“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作为我们的小课题。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常常最重要的训练。

充分发挥朗读对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这样,在阅读教学时,恰当地充分运用朗读手段,适时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可以帮忙学生弄清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而且可以进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更新朗读的理念,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给予高度的重视。

下面结合本次科组职务培训,谈点关于阅读课中落实朗读指导的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朗读氛围营造快乐的、布满制造性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超之处,不只在于清楚、流利、动听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创设朗读情景的方法很多,教师利用导语,利用范读,利用多媒体课件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朗读情景。

其中,导语贵在引趣、激情、指向。

教师依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在联系旧课、交待背景、介绍作者等内容时,以机敏多样的方式,生动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

而教师的范读不仅给学生供应了依葫芦画瓢的范本,教师对文章特有的理解,教师特有的朗读技巧更能创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小课题结题报告土门关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我结合教学实际申报了《多种形式朗读技巧》的小课题。

二、研究途径与方法(课内、课外自读、互相读、同桌读、小组读等)三、研究的成果(体会经验或不足)、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从四个阶段组织了实施。

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

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课题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首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我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其次,学习《吉林教育》杂志中陈树民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讲座,还观看了名师王淞舟《语感教学》课例光碟,促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第二阶段: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学生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

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第三阶段: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利用学校开展的教科研活动,多交流,多请教。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保证读书时间。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3).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以下是我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学生比照感悟。

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

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

对比朗读。

在教学《三月桃花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出三月桃花水的轻柔与舒缓,我采用了与《春潮》对比朗读的方法。

首先播放春潮到来时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不可抗拒、令人震撼的春潮的到来,体会读这一段时应感情充沛、铿锵有力。

接着又播放优美的《三月桃花水》影片,学生看着潺潺的流水、鲜艳的桃花,倾听着舒缓的小夜曲,感悟出桃花水这一段应读的舒缓、轻柔一些。

这样,在《春潮》的强烈反衬下,学生将桃花水片段读得轻轻柔柔、舒舒缓缓,与音乐融为一体。

诵读,即背诵。

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

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

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五、六年级学生每学期每生日记本、摘录笔记本不低于2本。

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学生在课堂中敢说了,会说了,能说了。

本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也给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

.、初步成果。

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

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

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②含义深刻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

③对话类文章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

④寓言童话类课文《北风和小鱼》《雨点》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

(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

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

①把字准确化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

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

②把词形象化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③把句子生动化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A.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

B.把握好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上,把握好语调。

停C.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

.顿和重读的把握构筑成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

④把篇完整化、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

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朗读时间少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学生读得少自然悟得浅。

所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1)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①朗读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有停顿,并且语速适中。

②朗读情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读出情感,停顿换气合理,语速、语气符合文本基调,感情朗读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

③朗读姿态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站姿挺拔、仪态大方、手端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距离,书面倾斜。

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个案研究、集体会诊、网络会诊等办法查找成因,梳理总结出小策略100多条,下面是摘取的部分策略:①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

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

②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加强朗读技巧指导。

如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从短句到长句的练读;教师范读、引读、领读,让学生模仿换气及气息调整;训练语句连带朗读和语速等办法。

③针对我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达到用普通话正音的目的。

④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

如“啊”的音变;叠字叠词的音变和儿化音;“的、地、得”的用法及读法等。

⑤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

如配乐读、演义读、赛读、播音模拟等。

⑥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个性化朗读。

由于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教师朗读教学水平的检1. :几点思考四、.测还缺乏更科学更有效的评判手段,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

2.我清醒地看到,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它的研究并没有结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做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的阅读积累,找出言语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在语用层面上形成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