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误区和解决对策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阅读教学是我们中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阅读教学误区。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误区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不注重阅读教材的选择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就是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但在一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他们以为只要按照教材中的主题和阅读题目依次教授即可,却不知道许多教材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视阅读材料的诱惑力和实际可能性。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易懂的课文以及应用性强的实际阅读材料,会更有利于产生学习效果。
二、忽视阅读的基本流程另一种阅读教学误区是教师忽视了阅读的基本流程:预览、导读、理解、分析、归纳。
一些教师往往在教课文的时候,简单给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难点,却忽视了课前的预览和导读以及课后的归纳总结。
这样子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被动,而不是主动地阅读。
因此,不能忽视阅读的基本流程,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反馈,鼓励他们自我思考框架,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逐渐培养他们的主动阅读思考能力。
三、忽视细节和多样性在阅读教学中,细节和多样性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都是判断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同时,阅读教学也应促使学生发展对各种体裁的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历史、科学、新闻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阅读材料,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能单纯地把阅读教学固定在某一个方向上,需要多元化的发展。
四、缺乏情感教育阅读教学不仅是单纯地阅读文字,还包括了对情感的教育,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真正含义并增强表达能力。
而在教育中,理性思维与情感教育应该同步发展,想要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从赏析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人教版新课标当下,阅读教学中的第一课时常被冷落。
这无可厚非,因为许多老师更多关注的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要肩负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任,再有,许多的教学公开课、竞赛课也以第二课时为主。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重要的客观事实:第一课时是阅读教学的环节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认知过程,基础不牢,楼阁焉存?近期,许多教学刊物已经开始关注、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
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让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有了自己的位置与尊严。
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即“教什么”的问题,前期的探讨中老师们似乎明确了,一般来说会安排生字的认读,课文的练读,脉络的梳理,以及汉字的书写等内容。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呢?近期,笔者参与了众多老师教学第一课时的研讨活动,他们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基本相同,但是其中的教学环节能否有效地展开,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有意选取其中的主要环节,剖析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期共勉。
一、认读字词,“不要”还是“必要”?目前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中,老师很少再呈现出生字词的内容让学生来读,来练了。
究其原因,一是课堂时间宝贵,不舍得花费这样的时间,想留出更多的时间读课文,讲课文;二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太“土”,几乎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再这样教学有失创新;三是有专家的倡议引领,提倡“随文识字”。
我们姑且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
但从“不要”生字词的呈现认读这样的环节来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一线老师们深有体会的是,在检查学生读书的时候,学生对于生字、多音字的读音读起来是有难度的,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这种读错的现象会更甚。
还有,在每次测试之前,老师们在复习时最揪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一方面是生字新词频频出错,一方面是多音字拿不准读音,还有课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也许上面的三种原因是“罪魁祸首”。
因此,第一课时中对于关键词句的认读、词意的点拨还是“必要”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十分重视的一环。
然而,阅读教学常常存在着误区,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在,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常见误区进行探究,并且介绍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注重语音语调,而忽视理解有的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会过分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演绎,甚至会强调听读的效果和感受,导致学生只重视了语音语调,而忽视了理解。
结果,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很低,很难从课堂外延伸思考。
对策: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理解,注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完整朗读一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推测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然后,通过配合解释、回顾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速度和熟练度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强调学生速度和熟练度的训练,导致学生对所读内容只是跑马观花,缺乏深入的理解。
对策: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深入理解,注重思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慢速诵读,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读内容。
例如,在学生朗读完一段话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或“作者想向我们传递什么思想或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文章深层含义。
误区三:强调作文思路,而忽视阅读思维由于教师注重写作,往往强调学生先思路,再写作,现将作文框架给学生看。
这样一来,阅读就成为了作为写作辅助,获取文章关键信息素材的手段。
对策: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思维,注重提高阅读技能。
在否定上述方法弊端的同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通过强化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发现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这场决斗 , 然后直接指名学生读第2 3 ' 学生读完之后 . 、8 节。 再
请 同学 默 读 第 2 3 , , 考 决 斗 到 底 奇 异 在 哪 里 . 最 有 感 、4 节 思 在 受 的地 方 圈圈 画 画 , 上批 注 。 接 下来 . 花 了将 近 3 分 钟 的 写 她 0 时 间交 流 决 斗 奇 异 在 哪 里 的 问 题 , 后 花 2 钟 左 右 的 时 间 进 最 分 行课 堂小 结 。 案 例 二 : 位 老 师 执 教 《 八 次 》 教 学 流 程 程 式 化 : 人 一 第 , 导 新 课 , 疑课 题 ; 读课 文 , 出 自学 要 求 ; 查 生 字 词 , 读 质 初 提 检 轮 课文 ; 清文脉 , 括段意 ; 习生字词 , 导写字。 理 概 复 指 ( ) 断对 策 。 二 诊 上 述 两 个 案 例 , 平 常 的语 文 课 堂上 太 常 见 了 。案 例 一 : 在 学 生不 能 充 分 读 书 ,只 读 一 两 遍 课 文 ,甚 至 一 遍 不 读 即 去 理 解 、 悟 文 本 , 究 文 章 内涵 、 味 语 言 文 字 、 习遣 词 造 句 , 感 探 品 学 结果 学 生 书 读 不 正 确 、 不 流 畅 , 就 无 法 深 入 文 本 , 读 也 理解 课 文 , 无 法 品 评文 字 , 会 情 感 。 第 一 课 时 包 办 了第 二 课 时 的 更 体 教 学 任 务 , 师让 学 生 学 习 课 文 越位 、 熟 了 。 例 二 : 读 教 老 早 案 阅 学 第 一课 时 的 教 学 陷入 僵 化 , 入 模 式 , 同 的教 师 、 同 的 步 不 不 学生 同的 课 文 使用 同一 种 方 法 展 开教 学 。长 此 以往 , 师 不 老 教学 失 去 了激 情 , 学生 学 习 失 去 了兴 趣 , 样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这 文 素养 吗 ? “ 一课时现象” 第 的存 在 是 因为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对 第 一 课 时 缺乏 正确 的定 位 和 足 够 的重 视 , 简单 地处 理 , 果 出现 了 结 越位 、僵 化 的现 象 。其 实 第 一 课 时 在 阅读 教 学 中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其 是 它 饱 满 和催 化 的导 引 价 值 更 不 容 忽视 。 尤 它是 整 篇 阅 读 教 材 两课 时 的精 彩 发 端 , 应 有 “ 声 夺 人 ” 教 学魅 力 , 理 先 的 是 学 生 兴 趣 诱 发 、 学 场 景 感 染 、 读 期 待 调 动 、 究 心 向 和 整 教 阅 探 体 感 知课 文 的关 键 点 , 对 学 生 进 行 双 基 训 练 , 高 语 文 素 养 是 提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为第一课时把脉第一课时,“养在深闺人不识”。
时下,放眼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登台亮相,第一课时只是偶尔在舞台上客串一下。
第一课时被“养”在老师们的家常课里,老师们“各自以意为之”。
第一课时,“索然寡味无嚼头”。
在老师们的眼中,第一课时乏味无趣,无非是读读课文,扫扫字词障碍,似乎不用备课,闭着眼睛也能上完。
第一课显得那么无足轻重,第一课时至于被遗忘的角落。
近日,我听了六节课,都是第一课时,都是四年级的《珍珠鸟》。
这六节课让我感触颇深,反思这6堂第一课时,我认为第一教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第一教时存在的误区与应对策略略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误区一:课时目标——盲目越位不伦不类六节课中,三节课的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三整堂课都无字词教学,其中的一堂课无读通课文的环节。
老师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硬拽着连课文不会读的学生去品读文本,去感悟珍把珍珠鸟是怎样一步步信赖作者冯骥才,学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屡屡出错。
在课堂的尾声老师将此课贴上了“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一标签。
这样的教学安排让人费解,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课前别说预习了,连一遍书也没读过,理应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从课的终点看——教学已将学生推向“感悟”主旨: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无疑是第二课时。
再仔细一推敲,觉得既不是第一课——因为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
如此第一课时,不伦不类!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越位,其结果必然是学习不到位。
应对策略课时目标——准确定位扎实到位细究上述现象的原因,其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急于求成,没按课时目标“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从我们的家常课看,准字顺句通文,理解新词,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至于品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表达方式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
略谈低年级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的误区
语文教学研究 2020.823阅读NEW WRITING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导致课堂上目标不明确、字词训练不到位,学生情感体验不深刻。
在低段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活动,守住“低段”这个前提,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从2018年开始,江苏地区新入学的一年级教材全部更换成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
现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语文课文,虽然普遍比苏教版的篇幅长,但还是有很多教师,为了体现课文的完整性,在公开课第一课时教学中全部上完。
这学期,笔者听了很多低年级的公开课和竞赛课,感觉教师在进行低年级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存在误区。
一、目标不清晰当下许多课堂,正是由于第一课时目标不清晰,重点不明,导致恶性连锁反应。
书声琅琅,竟成为课堂罕见一景。
读,这一便捷高效的语文学习手段,不知何时竟被满堂的讲解,花样繁多的课件,滑稽奇怪的模仿表演等替代。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学生自读不足。
第一课时的读,一遍走过场,教师忙着赶进度,支离破碎让学生读几段,丝毫没有考虑第一课时的特点。
第一课时是感知课文,有层次的朗读应该是有效感知文本的最佳途径。
“书不读通不开讲”,教师上课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所以一篇课文的开始往往从不同层次的朗读开始,第一课时采取不同方式读书,应该是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的法宝。
2.教师提问琐碎,课堂提出问题多而杂。
如二年级上册《蜘蛛开店》一次公开课,教师整堂课,基本是串讲课文,我做了一下统计,发现教师平均每两分钟就要提问一次。
如“读故事开头,说说这只蜘蛛是怎样在网上?”“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读了2-5自然段,你能告诉老师,蜘蛛开了哪些店?想卖什么?结果是谁来了?”“默读9-11,告诉老师你总结了什么?蜘蛛在哪里卖东西?”“最后一位顾客是谁?”“每开一家店,结果怎样?”等问题将一篇课文在第一课时就全部完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基础薄弱当前一些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很多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不牢固、文学常识不足,导致他们在阅读时难以理解文章内容,难以把握文章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阅读兴趣不高现在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电子产品上,对于书本阅读缺乏耐心和兴趣,这样导致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3. 缺乏实际阅读情境语文课堂上,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阅读材料,缺乏实际情境的阅读练习,使得学生难以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缺乏阅读策略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一些必要的阅读策略,不知道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不知道如何概括主题、不知道如何进行推理推断。
5. 阅读量不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只关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这使得他们对文学知识的了解局限于教材内容,培养不出广泛的文学情操。
1. 加强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校应该增加词汇积累、语法知识、文学常识的系统培养课程,利用词汇学习APP、语法知识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
2. 提高阅读兴趣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活动、开展读书角、举办作文大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阅读书籍。
3. 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真实、生活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阅读练习。
比如通过参观展览、阅读报刊杂志、进行小型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4. 培养阅读策略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教导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问题、猜测词义、归纳总结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浅谈阅读教学误区在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考能力等,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与考试等方面浅谈相关误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经典文学作品,忽视学生个体化需求的误区。
他们将高难度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教材,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望而却步,产生阅读恐惧心理。
例如,一些小学教师会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
为了改变这一误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阅读材料。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中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通过解读和讨论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方法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
然而,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单一教学方法的误区。
他们往往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误区,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和信息。
三、评价与考试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评价和考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很多教师在评价和考试中存在着偏重量化评价的误区。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浅谈,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1. 缺乏趣味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量不足有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无法充分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缺乏交流互动在一些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无法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4. 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缺乏对阅读策略的了解和指导,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无从下手,无法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
二、解决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材,或者增加一些情境化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愉悦,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多准备一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浅谈和解决策略,可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现状及对策20XX年3月,我校进行了关于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主要对“阅读课第一课时如何上得有效”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学校教务处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并上好阅读课第一课时。
纵观本次活动中一至六年级共25节阅读课,发现第一课时教学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现状之一:八股式教学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的第一课时几乎都采用“揭示课题→自由读文→集中识字、写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研读课文第一段(或分段写段意)”的固定教学模式。
这种用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的教课套路,使语文教学幼稚化,简单化,程式化,僵死化,使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收效甚微。
现状之二:越位式教学有些语文教师对于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有些老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没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于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求一年级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的老师第一课时包办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学生不能充分读书,只读一、二遍课文,有时甚至一遍不读即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是走马观花,学生书读不正确、读不流畅,生字、词语没记住、不会写、不理解,也就无法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更无法品评文字,体会情感。
现状之三:无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又是无明确目标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面面俱到,主题不突出,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实效。
现状之四:赶时髦式教学有些语文教师为了给观课老师留下好印象,太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太注意形式,盲目跟风,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该讲解时不讲解,该训练时不训练,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
这样上第一课时,表面上是热闹好看,但实际上是没有实效的。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奠基的作用。
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本文将探究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过分追求速度而忽视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个误区是过分追求速度,忽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的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并进行相应的答题。
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只注重阅读的快与慢,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发展。
解决方法:应该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而不是追求速度。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阅读的方式,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二、忽视阅读策略的教学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包括预测、推理、归纳、概括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阅读策略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对于阅读问题的解决办法,阅读效果较差。
三、过分注重字词教学而忽视整体理解有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注重字词教学,而忽视了对整体文章的理解。
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一些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却很少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导致学生只是对零散的字词有了解,却无法整体理解文章。
解决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整体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问题导向、听说读写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章的主题、大意、结构和内容。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补充,提高整体理解能力。
四、缺乏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中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缺乏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表面理解,忽视了对于文章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培养。
这样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
解决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想象力,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美感。
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善对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要具备阅读、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对阅读课产生兴趣,然而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掌握所学,反而对语文课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笔者在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以语文教材为范本,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教师就以自己的理解、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
然而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判读,对学生的后期语文阅读和理解产生很大的困扰。
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2.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
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貌似民主开放,实则教师仍占主导地位。
教师总是传授得很多,而学生的思考总是很少。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这种不平等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掌握学习要点并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只会一味去迎合教师,久而久之,学生缺少自我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授怎么学,远比只灌输结果重要。
3.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定式化,流程化,在教学过程中刨根问底,扼杀了语文的生机,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肢解文章零碎的知识,语法,文章中心,死记硬背,忽视文章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忍受这种生吞活剥式的学习。
长此以往的机械学习模式,使学生总是敷衍了事,依葫芦画瓢,学习变得呆板生硬,学生无从掌握学习的要点,缺少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4.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掉语文的具体可感性,每个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是千差万别的,而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往往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整齐划一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重实践轻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注重学生对文字的书写和默写,而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他们总是让学生大量背诵和默写课文,而很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死板的学科,降低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改进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二、单一教学手段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采用一种教学手段,比如只让学生背诵课文,或者只让学生阅读课文,而忽视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多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题海战术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注重题目的训练,总是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而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样只会让学生们沦为题海战术的奴隶,而无法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改进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适量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目,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开展阅读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忽视情感体验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注重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内在情感的感悟。
这样学生很难真正产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兴趣。
改进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出现的问题及建议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安排生字的认读、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练读; •脉络的梳理; •汉字的书写。
一、认读生字,理解词语是必要的。 •现象:1、不舍得花费时间。 2、觉得这样的形式“土”。 3、习惯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自 己在课前查阅的词语的意思。没有让全体 学生知道意思。 •要舍得在此环节花时间,要让学生充 分参与。
五、指导书写要落到实处 •实实在在写好字,扎扎实实掌 握好字词,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之一。
总之,第一课时教学是阅读教学 的保底工程,要确立“为了全体学 生在课堂上有真真切切的收获”这 一宗旨,把第一课时教的有效、扎 实。
二、检查读书,不仅要展示,更 要注重“督促”。 •现象:喜欢挑几个读书能力强的 学生读,不了解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 忽视指导全体学生读好课文。 •检查读书是一个督促的过程,教 师应把目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特别 是那些读书水平不高的学生。
三、引入的资料应注重应用。 •现象:许多教师资料的引入, 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解一下,所 用时间很短,学生匆匆浏览而过, 只是为了介绍,作用甚微。 •好的资料引入,一定是在为教 学服务的。
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有规律的内容。 其次,要给足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不能急于让 部分学生“表演”。 第三,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允许有不同意见,鼓励争 论。 第四,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然后进行比较提炼,看看如何更精确,这样看似花掉了时间, 实际上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最有实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梳理段落,重在过程。
•现象:从呈现的教学方式上来看,只是部分学生站起来
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便急于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有 的顺口说过去,有的写在黑板上,用时最多两三分钟。这对 于更多的学生依然是昏昏然,最多记住了结果。这样的教学 过程忽略了锻炼学生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3.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纵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阅读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等,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的讲读分析教学,很少有人单独上第一课时,即使有,所上的第一课时也是“一锅粥”——第一课时不像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不像第二课时。
究其原因,一是不少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学学生字词、分分段落、写写生字词,为第二课时的讲读分析扫除障碍,课堂教学很难“出彩”;二是有的教师认为第一课时头绪繁多,涉及导入、字词教学、划分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等环节,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模式容易僵化,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教学目标:“到位”与“越位”从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认知规律来看,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引导扎扎实实地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因此,第一课时的具体目标可分解为三个方面: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学习生字新词;3.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空洞很多老师对第一课时上到什么程度心理不清楚。
有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会一直漫无边际地深究下去,课时目标完成不了。
有时虽然也让学生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但教学浮于表面,难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问题二:越位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课:说是第一课时,又涉及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领会文本意蕴等环节。
说是第二课时,又像是一锅“夹生饭”,感觉不过瘾。
这主要是由于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所致。
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和感知内容。
试想,学生连文通字顺都没有达到,如何能深入感悟呢?对策:务本求实,把握有度。
1.朗读指导有度第一课时的基础目标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于永正老师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课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后才能讲课。
⑴读书时间要充分。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到位灵动实在——浅谈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如何上好阅读课的第一教时,是一个总让我烦恼的问题。
聆听周围同事的第一课时,也大都让人失望,机械呆板,了无生趣,学生学的乏味,教师教学的创造力仿佛进入了禁区,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成了奢谈。
循着前辈的足迹,翻开一些教育家的著作,也发现鲜有第一课时的论述。
“魔由心生”这是佛家的禅语,但也许对教学有一定帮助。
偶然间,看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关于程序教学的论述,豁然开朗。
罗杰斯认为:“一种编制合理、使用恰当的程序,可以有助于学生直接体验到满足感,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学习过程,以及增强自信心,感到任何内容都可以学会的。
”当然,罗杰期同时也认识到程序教学的不足:“(程序教学)倘若它成为思维的替代物,或成了强调事实性知识比创造性知识更重要的例子,那就会构成真正的危险。
”诚然,第一课时应该有一定的范式,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采取由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也就是说,从大教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某一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第一课时,我便发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在寻求对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得到了些许体会,尝试归纳如下:问题一:呆板常见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是“三部曲”,第一部是学习生字和词语,第二部是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感知课文,理清条理和归纳主要意思。
此外,更无新鲜的招数。
如此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意味索然。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观念上不够重视,认为第一课时仅仅是为了第二课时作准备,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追求,因而,很少自发地探索和实践,也就很难认识第一课时的地位和作用,当然更不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去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
对策:灵动而不呆板例:《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文包诗”写法,为此,我设计了“品诗、读文、赏画”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走出阅读教学误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走出阅读教学误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阅读是学生语文
能力中的关键部分。
但是,当涉及到阅读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误区,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是一些走出阅读教学误区的建议:
1. 避免过于依赖课本
有些教师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文章过于依赖,忽略了其他具有多
样性的文本。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丰富多样的材料,以便学生可
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断扩大他们的阅读能力。
2. 不要强加阅读标准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
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强制学生遵
守特定的阅读标准,而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文本,并创
造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有时候,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但教师为了保证进度,可能
会放缩这部分。
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
读能力,还会令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阅读中深度思考和发现。
4. 引导学生思考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关于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还应该帮助学生发
展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制定问题和提出推理,这些问题和
推理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
基于以上几点,教师可以避免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并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不注重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只注重学生对字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他们只关心学生是否能准确地读懂文章,而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这种教学误区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阅读成为了一种单调枯燥的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和情感共鸣。
解决方法: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读物。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引导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和启示。
二、死记硬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着“死记硬背”的误区,他们过分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他们只要求学生记住文字,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这种教学误区造成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对文章真正含义的理解。
解决方法: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促使他们对文章进行思辨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展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三、忽视阅读策略解决方法: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教授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判断、推理等,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阅读、理解和表达文章内容。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机械化阅读解决方法: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阅读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解释,使阅读过程更加有趣、自由和富有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不注重阅读体验、死记硬背、忽视阅读策略和机械化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误区和解决对策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吕丽萍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忽视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其实能否上好第一课时,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向我们传达的心声做准备。
但目前大多数第一课时听下来存在形式单一呆板,目标确立含糊不清,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有效等问题。
具体来讲,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误区。
【误区一】目标不明确问题一:空洞很多老师第一课时上到什么程度,他们心里也不清楚。
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有时一但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会一直漫无边际地深究下去,到后来效果没有,课时目标也完成不了。
有时课堂上虽然也让学生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但总觉得教学浮于表面,难以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的教学为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为朗读课文而朗读课文,教和学严重脱离。
问题二:越位我们时常也会听到这样的课:说是第一课时,但又涉及到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领会文本意韵等。
说是第二课时,又觉得是一锅“夹生饭”,感觉不过瘾。
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学生认识规律不甚了了,忽视阅读教学最基础的是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和感知内容。
试想,学生连文通字顺都没有达到,如何能深入感悟呢?对策:务本求实把握有度1、朗读指导有度一老师让学生感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蒲公英》第二小节,具体指导如下。
师:我们来听听太阳公公是怎么来嘱咐蒲公英种子的呢?一学生读,但把湖泊(pō)读成了湖泊(bó),黑黝黝没有进行朗读变音。
老师强调哪里读错之后,就紧接着问学生师:谁还想来当当这个太阳公公,可要注意太阳公公说话的语气哦!(另一学生学着太阳公公的语气去读,但句子读得不够通顺。
师:你们觉得太阳公公像不像,谁比他读得还要像呢?(再指读)……第一课时对于读书上的目标是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基于此我们就应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去读课文。
如果连字音障碍都没扫除,句子都读不连贯,让学生再去有感情地读课文,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显然也是无效的。
于永正老师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课一定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后才能讲课。
我一直坚持这一原则,把读好课文放在第一位。
为了达到目的,我有时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有时让他们把长句断开读,有时我领读、范读,总之,读好文章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突破难点。
绝不能急于求成,但最终都要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2、字词教学有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8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的一段词语教学:教师:“谁能将“蓄”、“蓬乱”、“裹”、“趿拉”几个词语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归纳?”学生:“衣衫不整”。
教师:“说的好,你再读一读“冷不丁”,发现这两个“不“读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一个轻声,一个是去声。
(教师指导学生读两遍。
)教师:爱因斯坦衣着马虎,生活随意,书上用的是“衣衫不整”来形容,你还可以用书上什么词语来归纳?学生:“一塌糊涂。
”教师:现在你从“衣衫不整”“一塌糊涂”两个词语体会到什么?学生:我体会到爱因斯坦的生活马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和研究上,是一个忘我工作的人……这个片段教学,当学生说出“一塌糊涂”后就可以了。
但是,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你从“衣衫不整”“一塌糊涂”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这就是深究文章的内涵了,这样的教学有点牵强附会,教师显然是拔高了要求,将本来是后续教学的任务提前了,这时学生的理解并没有完全到位,显然像一锅夹生饭。
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适当把握好度,不能随意深究,要保持教学的程序性和连续性。
【误区二】感知不到位感知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读上。
有时读书要求不明,一味地请你读,请他读,老师没有要求,没有评价,学生也云里雾里。
有时读书不充分,有的课上学生读书时间都不超过5分钟。
更有甚者,一堂课教师只安排学生读生字词,课文一遍不读,随后就是师生一问一答的对话。
对策:时间到位明确要求1、读书时间要充分一位教师引导学生第一次试读《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朗读指导师:老师给你们五分钟自由读书时间,请你们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老师没喊“停”不要停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看谁能坚持读五分钟。
(顿时,教室里书声琅琅。
)师:(巡视时欣喜地)读书贵在坚持,为自个儿读,这叫真读书!师(不到三分钟,书声渐弱):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主持的节目吗?生:看过。
师:她们说话好听不好听呀?生:好听!师:为什么她们说话特别好听呢?生:因为她们把每个字都读得很准确,每个音都读得很饱满。
生:因为她们认真练习朗读。
师:好,现在我们都是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啦,继续认真练读吧!把每个字的音读饱满,把每句话都读得准准的,把句子读通顺了。
可以互相读给同桌听,让同桌当你最忠实的听众。
(书声又起,学生再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书体验中)这一片段,教师给足时间,激励学生充分朗读,培养读书的毅力。
多数学生读书存在一个功利心理:课文读完一遍便举起小手示意老师“我已读完”,仿佛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不追求“读好”,只要“读完”即可,没有阅读期待与梦想。
该老师本着务实求真的教学思想,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抓住学生崇拜明星的心理,鼓励学生真读书,进行一场读书持久战,培养读书的耐性,发展语感,加深体验,这叫“真训练”。
2、读书目标要明确例:《卧薪尝胆》(国标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第一次读: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第二次读:分节检查读书情况,重点纠正字词的读音和一些难读句子的朗读。
第三次读:理解一些重要词语的意思和了解每小节的意思。
第四次读: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教学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要有实际的效果。
往往有的课,你读,他读,看似学生们参与面很广,但课堂平面化,读书没有层次性。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每安排一个环节,都要明确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学生感知课文才扎实,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课文第一课时都这样去教,可以因对象、年段、教材、学情的不同而灵活设计,但宗旨是目标要明确。
【误区三】阶梯不分明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随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认知能力有限,故字词教学为第一课时的重中之重。
中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所提升,视野不断拓宽,故花在字词教学上的时间则相对减少,重点是段的训练。
高年级应重点放在篇章教学上,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最后整合全文,归纳拓展,提升认识。
对策:明确重点有所侧重结合各年段概括主要内容来谈一谈:低年级: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为例:可以就黑班上给出的几个词“翅膀、奖杯、得意洋洋、退化、坚硬”连起来说几句话,即便概括不全,也不要做硬性要求。
中年级: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为例:通过交流和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每小节大概写了什么,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高年级: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例:直接让学生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字数控制在50字之内,而且能把握文章要点。
低年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是学习重点,所以要求低一些。
中年级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所以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高年级学生要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所以要训练学生独立概括的能力。
当然除了概括文章内容有所侧重,学习字词、读书指导等也要根据年段不同有所侧重,如低年级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很重要,中年级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误区四】操作僵硬化有些老师认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是指导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此外,更无新鲜的话题。
而这八股式的教法,直接造成了教学的僵化,不利于创新,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认识上片面性,认为第一课时仅仅是为了第二课时作准备,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追求,因而,很少自发地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认识第一课时的地位和作用,当然更不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去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
对策:方法多样灵活运用1、活化词语教学理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中,“屈辱”一词。
读完第三小节后,老师问学生师:这小节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呢?(一学生提出“屈辱”)师: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越王在吴国穿的是什么呢?住的是什么呢?又做着哪些事呢?(一学生再读)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什么是石头房,什么是粗布衣,什么是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师:你看堂堂的一国之君,在吴国穿的是……,住的是……,你仔细听一听,定睛看一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生1:听到了辱骂声,鞭打声。
生2:越王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
生3:身上被打得便体鳞伤。
……师:这就是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板书:屈辱)张祖庆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词语教学应该“开掘词语的深度”。
如果教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词语,建立词语和句子、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那词语的解释就会富有意蕴,富有感情色彩。
教学中让字词教学与阅读同步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更加立体,更加灵动,更加深刻。
2、变化检读方式一教师在检读苏教版第六册《槐乡五月》课文时的片段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一小节你读得最棒呢?能不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同学们来了劲儿,很有信心地把小手举了起来。
有些老师习惯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检读,因为一层不变,所以学生乏味了。
偶尔还会听到同学们小声的埋怨声“怎么又是开火车读呀!”首先学生情绪上就开始抵触了,再让他们提起读书兴趣谈何容易。
而且一个接一个按顺序读下去,大部分同学认为轮不到自己,思想上就开始放松,别人在读时,做小动作的有,思想开小差的也有。
这位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供学生们展示的舞台,也让学生们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到差距,不断向读书棒的学生们靠拢。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虽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篇课文的课时目标也不一样,但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把第一课时这块“田”种好,让第一课时同样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