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药物的代谢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5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1.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关于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将讨论过,在此不重复。
这里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是有机体代谢的主干,它筑起了生命活动的舞台,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基础,这个主干来源于光合作用,形成蔗糖和淀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各种中间产物,进一步为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底物。
糖和脂类是相互转变的,因为甘油可逆转为己糖,而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后可再转变为糖。
氨基酸的碳架——α-酮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中间产物在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
核苷酸的核糖来源于戊糖磷酸代谢,碱基则是由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
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是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以,因此成为次生代谢产物(sevondarymetabolites)。
次生代谢产物贮存在夜泡或细胞壁中,是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不再参加代谢活动。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等色素以及木质素等属于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植物体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吸引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某些植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毒而对动物或微生物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防御天敌吞食,保存自己;因此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某些次生产物往往是重要的药物(如奎宁碱)或工业原料(如橡胶),深受人们的重视。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3类: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它们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5-2所示。
2.萜类一、萜类的种类萜类或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不溶于水。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回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回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身体对药物的处理和转化,以便将其排出体外并发挥治疗效果。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药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从进入体内到最终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过程通常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主要阶段。
接下来,我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问题。
第一步:吸收药物首先必须被吸收,才能进入体内。
吸收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肤吸收等。
不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一旦药物通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在可溶于水的环境下,药物会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第二步: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它们会被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药物的分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疏水性、离子性和蛋白结合率等。
某些药物能够更容易进入脂肪组织,而其他药物则更容易进入器官组织。
此外,蛋白结合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可以结合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如白蛋白,从而影响其活性和分布情况。
第三步:代谢代谢是将药物分子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但也可能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发生。
肝脏中的酶系统被称为细胞解毒系统,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
药物分子经过酶系统的作用,会发生化学反应,通常会产生更容易排除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化合物可能是活性物质的代谢物,也可能是无活性的产物。
有时,药物的代谢产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代谢反应的主要类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脱甲基化等。
第四步: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完成代谢后,它们需要被排除体外,以防止在体内积累过多。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胆汁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途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小球滤过,然后通过肾小管被排泄到尿液中。
胆汁排泄主要发生于肝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肝细胞后,被转运到胆汁中,最终进入肠道。
一部分药物也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泄,如挥发性药物可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肺部,并通过呼气排除体外。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
1.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
2.非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
射)、皮肤贴剂、气雾剂等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过程。
二、药物的代谢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酶进行代谢转化,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出体外的形式,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毒性。
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
1.氧化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氧化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氧化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2.还原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还原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羰基、硝基等)还原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3.水解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酯键、酰胺键等水解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4.结合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与
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极性更大的复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药物代谢的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极性,更容易通过肾脏或胆道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给药途径、剂量、个体差异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甚至比原始药物更强的活性,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延长或产生不良反应。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三大能源系统及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 (ATP-CP)
乳酸系统
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系统 有氧代谢
十分迅速
迅速
慢
化学能源:CP
食物能源:糖原
食物能源:糖原、 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很少 肌肉存贮量少 高功率、短时间
ATP生成有限 乳酸致肌肉疲劳
用于1.~3分钟
ATP生成较多
无致疲劳副产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力运动
31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
23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合成代谢
组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尿素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
.
10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
19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第五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非线性药动学的定义
• 临床上某些药物存在非线性的吸收或分布(如抗坏血酸,甲氧萘丙 酸);还有一些药物以非线性的方式从体内消除,过去发现有水杨酸、 苯妥英钠和乙醇等。这主要是由于酶促转化时药物代谢酶具有可饱和 性,其次肾小管主动转运时所需的载体也具有可饱和性,所以药物在 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dose dependent),此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如 药物半衰期、清除率等不再为常数,AUC、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 正比变化。上述这些情况在药动学上被称之为非线性动力学 (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研究目的与意义
•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临床上一些治 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苯妥英等)来说意 义非常重大,了解它们的药动学特征,有 利于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保证临床疗 效。目前新药的药动学研究中规定,必须 对药动学性质的进行研究,即研究不同剂 量下药物的药动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有 时还需研究药物在中毒剂量下的药动学性 质。
浓度与消除速度的关系
• 1.当剂量或浓度较低时,C《Km, 此时米氏方程
•
• 分母中的C可以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
dC/dt = k´C
• 此时相当于一级过程。由图7-1可见,低浓度时logC-t为一直线。
• 2.当剂量或浓度较高时,C》Km
• 分母中的Km可以忽略不计,则米氏方程可简化为:
•
比例,MRT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类似的情况也在抗微生
物药voriconazole,抗老年痴呆症药rivastigmine, 降血脂
药氟伐他汀(fluvastatin), 抗癌药表皮生长因子抗体
生化第5章脂类代谢(2)
PPi+AMP
O 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
=
琥珀酰CoA
=
=
琥珀酸
CoASH
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 (肾、心和脑 的线粒体)
O 2 CH3C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 酶(心、肾、脑及 骨骼肌线粒体)
=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
10 +(
C原子数 2
-1) 4 - 2
脂酰CoAβ-氧化:
8乙酰CoA 10 ATP
7 NADH 2.5 ATP
90 ATP 17.5ATP 10.5 ATP 122 ATP
7 FADH2 1.5 ATP
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Pi),相当于2ATP
净生成:108 – 2 = 106 ATP
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也可利用乳 糜微粒或VLDL中的脂肪酸 利用甘油三酯消化产物重新合成 甘油三酯
脂肪 组织
小肠 粘膜
(二)甘油和脂肪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
(三)两条合成途径
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2.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 重要能源。
在长期饥饿或者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
代替葡萄糖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能量。
4. 酮体代谢与临床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异常——酮症酸中毒
在饥饿或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 成增加,严重糖尿病患者,血浆酮体明显升高, 引起酮血症、酮尿症,并导致酮症酸中毒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7、√
8、×
五、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B
7、A
8、B
六、填空题
1、异戊二烯,倍半萜、双萜、三萜
2、甲羟戊酸途径、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
3、单萜类、双萜类、多萜类
4、莽草酸途径、丙二酸途径
5、木质素
6、含N杂环
7、酚类醇衍生物黄烷衍生物
8、黄烷、B环取代物、红色、蓝色
9、抗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生长素10、含氮杂环、氮素、氨基酸、氮肥11、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上述四种醇类经过糖基化作用,进一步形成葡萄香豆醇、松柏苷、5-羟基阿魏苷和丁香苷,再通过质膜运输到细胞壁,在β-糖苷酶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单体(醇最后这些单体经过氧化和聚合作用形成木质素。
3、答:(1挥发油,多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它能使植物引诱昆
虫传粉,或防止动物的侵袭。
(2固醇,是三萜类的衍生物,是质膜的主要组成,它是与昆虫脱皮有关的植物脱皮激素的成分。
(3类胡萝卜素的四萜的衍生物,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常能决定花、叶和果实的颜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4橡胶是最有名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由1500—15000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橡胶由橡胶树的乳汁管流出,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如封闭伤口和防御食草动物取食等。
三、名词解释
1、类萜:由异戊二烯(五碳化合物组成的,链状的或环状的次生植物物质。
2、酚类: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3、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一般具有碱性。如阿托品、吗啡、烟碱等。
第5章 微生物代谢
第5章微生物代谢重点难点剖析1.代谢是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全部生化反应。
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2.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井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是一个产能代谢过程。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量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 TP。
3.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是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的产能代谢的过程。
如糖类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总结为:糖酵解(slycolysis)的4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WD途径4.微生物糖酵解的4种途径。
(1)EMP途径(图5—1)。
E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2NADH+2H++2A TP+2H2OEMP途径生理功能:提供A TP和还原力NADH;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产物;连接其他代谢途径如脂肪酸的合成;通过逆反应进行糖原的异生。
‘(2)HMP途径(图5-2)。
H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6葡糖-6-磷酸+12NADP++6H20→5葡糖-6-磷酸+12NADPH+12H++6C02+PiHMP途径的生理功能:产生三碳、四碳、五碳、六碳和七碳糖的碳骨架等中间产物;产生还原力NADH+H+,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
(3)ED途径(图5—3)。
ED途径总反应式为:C6H12O6+ADP+Pi+NADP++NAD+→2CH3COCOOH+A TP+NADH+NADPH+2H+ED途径的生理功能: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4)W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图5-4)。
包括磷酸戊糖解酮酶途径(PK途径)和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HK途径)。
5.发酵作用及产能方式。
发酵的定义有下面列举的多种理解方式,但是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来定义发酵,是下面的第⑤种:①生产酒精饮料和牛奶发酵产品的过程(通常的概念);②食品的变质和腐烂(通常的概念);③大规模的微生物工业化生产(工业上的定义);④厌氧条件下的能量释放过程(有一定的科学性);⑤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0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0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也是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它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
02.合成代谢(anabolism):又称同化作用。
微生物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和贮藏物质,并储存能量,建立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的过程。
03.分解代谢(catabolism):又称异化作用。
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供给同化作用、机体运动、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用,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并排泄代谢废物和部分能量的过程。
04.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
05.呼吸作用(respiration):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的电子交给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06.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以分子氧作为氢和电子的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好氧呼吸或有氧呼吸。
07.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又称为厌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氢和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08.发酵(fermentation):狭义发酵:在无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细胞有机物氧化释放的[H]或电子交给某一内源性的中间代谢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即电子供体是有机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
广义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09.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 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键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的模型(第五章)
4.负荷剂量:
同时快速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给药 为了尽快达到目标浓度,先静脉注 射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到稳态浓度,继之恒速静脉滴注, 则:
Xload Css V k0 V k0
Vdk
k
c civ civgtt e X 0 Kt k 0 (1 eKt )
四、药动学参数
案例分析
假如:药物的V=9.20L,CL=4.74L/h,那么机体每小时 可将表观分布容积中的4.74L内的药物清除体外 请问:是否意味着在不到2h时间内就将药物全部清除?
五、常见房室模型特征及参数求算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滴注给药 多剂量给药 血管外给药
Vd
Vdk
Css eKt Css Css eKt Css
2. 一室静脉滴注给药
3. 一室血管外给药
1)模型的建立与特征
1.当t=0,Xa=FX0,X=0 2.药物吸收速率与吸收部位的药量成正比 3.药物的消除速率与当时体内药量的一次方成正比
3. 一室血管外给药
2)体内药量(浓度)与时间关系
1. 基本参数K和CO:最小二乘法 回归拟合
t /h C /mg/ml LogC
0.5 3.5 0.544
1 5.8 0.753
…… …… ……
1.一室静脉注射给药
3)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2. 表观分布容积( Vd ):
注意:
Vd X X 0
C
C0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V值多在数升到数百升之间,为什么地高辛V有700L? 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临床意义?
三、药物转运速度过程
(一)、一级速度过程(first order processes)
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和代谢部位
一药物代谢酶系统 1.肝微粒体代谢酶系统――氧化酶系
又称为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参与氧化:Cytochrome P450
CYP人类由1、2、3亚酶系组成,即CYP1、 CYP2、CYP3
每个亚酶系统又可分为A、B、C、D、E五 个子酶单位――每个子酶系统又用阿拉伯数 字来标明单个的酶。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片剂、缓释片来自、胶囊三、药物的光学异构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普萘洛尔: • 蛋白结合不同:白蛋白结合时 右旋>左旋
酸性糖蛋白结合时 左旋>右旋
• 受不同的代谢酶作用: 左旋体:氧化 右旋体:偶联
四、酶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诱导剂:促进代谢的物质,一般使药理效应下 降,但如果代谢物质是活性成分则增加药理效 应。如苯巴比妥。 抑制剂:抑制代谢的物质,增加药理作用,增 加毒副作用,如氯霉素。
五、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性别、年龄、种族和个体、饮食。
第五节、药物代谢与制剂设计
1.前体药物制剂:酞氨苄青霉素 2.代谢饱和与制剂:左旋多巴肠溶泡腾片
3.药酶抑制剂与制剂:
胰岛素+抑肽酶 左旋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或盐酸羟苄丝肼)
本章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部位与过程 2.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3.熟悉主要的药物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 性质和代谢条件 4.熟悉代谢反应类型 5.熟悉运用药物代谢酶性质进行制剂设计的方 法
如:酶
底物
CYP1A2 咖啡因、茶碱
CYP3A3~5 硝苯地平、环孢菌素
CYP2D6 异喹呱、美多心安
2.非微粒体酶 细胞浆可溶部分的酶系:醇脱氢酶、醛 脱氢酶等。
6第五章-代谢
2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或光合作 用)产生ATP形式的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微生物的运 动和运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 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 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27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8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9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四条途径总反应式的比较
E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H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关键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关 键 酶:KDPG醛缩酶; 特 点: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三条途径相连:EMP、HMP、TCA
25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ED途径的特点
四步反应获丙酮酸:
从葡萄糖获丙酮酸仅需四步。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 KDPG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
4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代谢 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
第五章_药物代谢
三 其他因素
(一) 食物 1、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影响 磷脂和蛋白质对药物代谢有较重要的影响。 蛋白质缺乏肝细胞分化减慢,代谢酶活性。 2、金属元素的影响
钙、磷、锌等缺乏细胞色素P450减少。 3、维生素的影响
第五章 药物代谢
本章要求
掌握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部位 熟悉主要药物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
性质和代谢条件 熟悉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了解运用药物代谢酶性质进行制剂设计的
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代谢又称生物转化,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 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 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 这就是药物的代谢。
➢ 反映了机体对外来药物的处理能力。 ➢ 代谢产物通常极性升高。 ➢ 代谢使药物的药理活性发生改变。 ➢ 代谢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代谢的临床意义 代谢使药物失活,如普鲁卡因→水解成无效物 代谢使药物活性,如氯丙嗪→去甲氯丙嗪 代谢使药物活性,如非拉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如前体药物→活性成分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乙酰肼
2、硫酸结合
形成硫酸酯,对药物代谢的重要性不如前者。
3、甘氨酸结合
羧酸+甘氨酸 结合物
4、乙酰化
凡芳香胺、脂肪胺、肼或酰肼基的化合物均 可发生此反应。需乙酰化酶参与
5、甲基化
酚、胺、巯基化合物 甲基化 极性小、水溶性
五、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 和肝脏中发生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 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 少,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
0.188
生物药剂学药动学重点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机体可布及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3.代谢(metabolism):又称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酶系统、体液的pH或肠道菌丛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4.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5.肝首过效应(liver first passeffect):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部分在肝脏被代谢,或随胆汁排泄,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为肝首过效应6.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7.蓄积(accumulation):长期连续用药,机体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
8.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口服药物部分被代谢而导致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也叫首过代谢。
9.肝提取率(extraction ratio ,ER):在肝细胞内随胆汁排出+ 药酶代谢的药物比例。
10.消除(elimination):代谢和排泄过程。
11.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e,Clr):在一定时间内,肾脏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的该药物清除的能力。
12.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过程)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3.隔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将整个机体(人或其他动物)按药物转运速率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这些隔室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反映药物在机体的动力学特征,成为隔室模型。
第5章药物代谢
第四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药物因素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药物剂型、
酶抑制作用、酶促进作用 2.生理因素 种属差异、性别、年龄、 个体差异、疾病、饮食
第四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一、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与药物代谢酶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
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
“首过效应”是导致药物体内代谢差异的
效。
• 如多巴与甲基多巴肼(10:1) • 多巴与盐酸羟苄丝肼(4:1)
四、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有明显首过效应的药物可考虑改 变剂型和给药途径来提高药物的生 物利用度。
舌下片
硝酸甘油
软膏剂、贴片
第六节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1.优缺点: 一、体外代谢研究方法
①简单方便快速,适于大批量药物的筛选。 ②排除体内许多干扰因素,直接观察代谢酶 对底物的选择性代谢,为体内研究提供线 索和依据。 ③适用于一些体内代谢转化率低且缺乏灵敏 检测手段的药物。
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
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这就是药物
的代谢。
反映了机体对外来药物的处理能力。 代谢产物通常极性升高。 代谢使药物的药理活性发生改变。
代谢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代谢的临床意义
代谢使药物失活,如普鲁卡因→水解成
四、药物代谢的诱导与抑制
一些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
应用后,可促进酶的合成,抑制酶的降解 或两种以上药物与代谢酶竞争结合,导致
药物代谢发生变化。
四、药物代谢的诱导与抑制
㈠促进药物代谢(酶促作用)
给予某种化合物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强,
因此促进药物代谢,称酶诱导。
第五章 药物代谢
乙酰化、脱烷基、生成亚硝胺、硫酸结合等反应) 乙酰化、脱烷基、生成亚硝胺、硫酸结合等反应)
体内常见的药物代谢酶及其存在的部位: 体内常见的药物代谢酶及其存在的部位:
1.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 肝内质网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肝内质网) 2.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肝内质网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肝内质网 肝内质网) 3.醇脱氢酶 (肝细胞液 ethanol) 醇脱氢酶 肝细胞液 肝细胞液--4.单氨氧化酶 (肝、肾、肠、神经组织细胞中 单氨氧化酶 肝 神经组织细胞中mitochondria) 5.羧酸酯酶和酰胺酶 (肝、血浆等 羧酸酯酶和酰胺酶 肝 血浆等) 6.各种功能基的转移酶 (肝细胞浆、endoplasmic reticulum 、 各种功能基的转移酶 肝细胞浆 肝细胞浆、 mitochondron、其他组织细胞浆) 、其他组织细胞浆 7.消化道和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 消化道和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
存在部位: 小肠黏膜、 肾上腺皮质(细胞) 存在部位 肝 、小肠黏膜、肾、肾上腺皮质(细胞)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蛋白 ,430~477个氨基酸组成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 催化药物氧化反应 药物代谢的活性中心
(二)非微粒体酶系 存在部位: 肝脏以外如血浆、胎盘、 存在部位 肝脏以外如血浆 、 胎盘 、 肾 、 肠
剂型 溶液剂 混悬剂 颗粒剂
硫酸结合物 29.7 31.8 73.0
三、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谢 的影响
药品:消旋体、异构体混合物、左旋体、 药品:消旋体、异构体混合物、左旋体、右旋体 酶及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异构体药理活性和 酶及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异构体药理活性和 -- 副作用不同, 副作用不同,明显的代谢差异
肠道菌丛作用而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 ,称为药物的 代谢过程(drug metabolizing process)或生物转化 代谢过程( ) (biotransformation)过程。 过程。 过程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1、类萜:由异戊二烯(五碳化合物)组成的,链状的或环状的次生植物物质。
2、酚类: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3、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一般具有碱性。
如阿托品、吗啡、烟碱等。
4、次级产物:除了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基本有机物之外,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就叫次级产物。
5、固醇:是三萜的衍生物,它是质膜的主要组成,又是与昆虫脱皮有关的植物蜕皮激素的成分。
6、类黄酮:是两个芳香环被三碳桥连起来的15碳化合物,其结构来自两个不同的合成途径。
二、是非题(True or false)(√ )1、萜类种类是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因此可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2、橡胶是多萜类高分子化合物,它是橡胶树的乳汁的主要成分。
(×)3、柠橡酸和樟脑属于双萜类化合物。
(×)4、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始起物是异戊二烯。
(√ )5、PAL是形成酚类的一个重要调节酶。
(√ )6、木质素是简单酚类的醇衍生物的聚合物,其成分因植物种类而异。
(√ )7、胡萝卜和叶黄素属于四萜类化合物。
(×)8、萜类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3-PGA/丙酮酸途径。
三、选择题(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1、萜类的种类是根据什么数目来定的?(A)A、异戊二烯B、异戊丁烯C、丙烯2、倍半萜合有几个异戊二烯单位?( B )A、一个半B、三个C、六个3、生物碱具有碱性、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什么?( C )A、氧环B、碱环C、一个含N的环4、下列物质组合当中,属于次级产物的是哪一组?( B )A、脂肪和生物碱B、生物碱和萜类C、蛋白质和脂肪5、下列物质中属于倍半萜的有(A)A、法呢醇B、柠橡酸C、橡胶6、大多数植物酚类的生物成合都是从什么开始?( B )A、乙醛酸B、苯丙氨酸C、丙酮酸7、下列物质中其生物合成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起点的是(A)A、木质素B、花青素C、生物碱8、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杂环是( B )A、含氧杂环B、含氮杂环C、含硫杂环四、填空题(Put the best word in the blanks)1、萜类种类中根据_____异戊二烯_____数目而定,把萜类分为单萜_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诱导作用
– 苯巴比妥能促进其本身或巴比妥类中的环己烯 巴比妥的代谢。由于苯巴比妥增加了体内代谢 酶的活性,使以后服用的药物由于加速了生成 无效代谢物的速度,而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 P148 表5-43
酶抑制作用
• 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 其它药物代谢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 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 物称酶的抑制剂。
第六节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 体外法
– 肝灌流法 – 肝切片法 – 肝微粒体法 – 肝细胞培养法
• 在体法
– 药物探针、体内指标法
侧链烷基的氧化
• 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
CH3 CH2OH CHO COOH
O
O
O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CH3 N N NH N N O N NH SH N + HCHO
N-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Cl Cl
CH
N
N
CH3
O CH N N
o CH3
S-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o S O N CH2CH2CH2N CH3 Cl CH3 CH2CH2CH2N CH3 N Cl CH3 S
饮食
• 饮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来自糖、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金属元素等
– 食物中缺少蛋白质时一般能使药效延长或毒性 增加。 – 许多维生素能影响药物代谢,但不像蛋白质那 样明显。仅在严重缺乏时才表现出来 。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 • • • 给药途径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酶的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血流及蛋白结合都有影响
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 • • 性别 年龄 种族和个体 饮食
年龄
• 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物代谢酶活性比成年人 低得多,所以胎儿、新生儿用药时,多数 情况下不仅药效强,毒性也高,对此必须 加以注意。
– 在临床方面,胎儿和新生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肝内高度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所必须的葡 萄糖醛酸转移酶。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和 葡萄糖醛酸结合不充分引起的疾病。
– 一类是某些药物的代谢被另外一些药物所促进, 也可称为诱导 – 另一类是某些药物代谢被其他药物所抑制
• 促进代谢的物质叫做诱导剂,抑制代谢的 物质叫做抑制剂。 • 有的药物对某一药物来说是诱导剂,对另 一药物却可能是抑制剂。
酶诱导作用
• 一般促进代谢的结果往往使多数药物的药 理作用减弱
– 但若产生的药理作用不是原形药物而是代谢产 物时,则由于促进了代谢,药理作用加快或加 强。 – 诱导作用也使自身代谢加速
性别
• 机体对药物感受性有时有性别的差别,
– 一般情况下,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对药物的感 受性强,人也不例外。 – 在各种动物中只有大鼠曾被证明肝微粒体中的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性的差别。大鼠体内的葡 萄糖醛酸结合、乙酰化、水解反应等都发现有 性别的差异,都是雄性大鼠的代谢活性比雌鼠 高。
种族和个体
– SKF-525A 对环巴比妥,半衰期延长,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肼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 常见的抑制剂
– 氯霉素、双香豆素、异烟肼等
第五节物代谢和制剂设计
• 药物代谢的部位及药物代谢的规律后,可 以有目的的利用药物代谢的规律和部位,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避免和降 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脱硫反应
• 硫喷妥被氧化成戊巴比妥
OH C2H5 N SH C3H7 CH CH3 O N C3H7 CH CH3 O N O C2H5 OH N OH
非微粒体酶系的醇和醛的氧化
• 羟基通过醇脱氢酶,醛基通过醛脱氢酶氧 化
– 肌肉松弛药麦酚生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被代谢 成羧酸
OH O H3C H2 C C H H2 C OH OH H2 C
左旋多巴泡腾片和普通胶囊在人体内的
药动学参数
tmax 剂 型
(h)
Cmax
( g/ml )
AUC
(g h ml-1)
肠溶性泡腾 片
普通胶囊
2.7 0.2*
1.1 0.2
2.97 0.28* 7.21 0.61*
1.76 0.42 3.89 0.99
代谢抑制剂与制剂设计
– 酯、酰胺的水解
• 结合反应
– 葡萄糖酫酸结合、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 酰化、甲基结合
首过效应
• 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 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 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 有首过效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
– 阿司匹林、异丙肾上腺素 、硝酸甘油
• 为避免首过效应,常采用舌下、直肠下部 给药或经皮给药,药物吸收不经肝,直接 进入体循环,从而减少首过效应的损失。
– 药物代谢和前体药物类制剂 – 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 – 代谢抑制剂与制剂设计 – 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药物代谢和前体药物类制剂
• 前体药物类的制剂是根据药物性质或应用 的目的在母体药物的结构上作适当化学改 变而制成的。
– 前体药物本身是没有药理活性的,所以进入体 内后要求回复到原来的母体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 大多数前体药物的复原过程是在体内受到酶的 作用所致。
O
H3C
O
C H
COOH
非微粒体酶系的胺的氧化
• 体内几种天然的胺以及胺类药物主要通过 单胺氧化酶(MAO)和二胺氧化酶(DAO) 的作用被氧化脱胺。
– MAO是线粒体酶,特别多见于肝、肾、肠和神 经组织中。 – 它的底物包括苯乙胺、酷胺、儿茶酚胺(多巴 胺、肾上腺素等)和色氨酸衍生物(色胺、5羟色胺)。反应产物是芳香基或者烷基醛,通 过其他酶进一步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 酞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 FT-207-----5-FU
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
• 首过效应的影响较大时,如果给药剂量很 少,则药物在肝中大部分受到代谢,结果 到达全身循环的药物量只是给药量的很少 一部分,使药物作用减弱甚至无效。 • 药酶有饱和现象
– 当增大给药量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 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药物代谢 的量,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 左旋多巴泡腾片与普通胶囊
• 左旋多巴和一些代谢抑制剂已成功地运用 于制剂设计中 。
– P140 图 – 脱羧酶抑制剂 提高左旋多巴血药浓度
• 中药复方的配伍变化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
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 肝中有首过效应而失效的药物,为避免肝中药酶 对药物的代谢,可考虑改变剂型,以提高这类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
– 睾酮和黄体酮口服时几乎无效,这是由于它们被消化 道和肝中的药酶代谢所致,故只能制成注射剂应用。 若将它们制成舌下片口腔给药,其效果也比口服片高 20—30倍。 – 口服硝酸甘油片无效而采用舌下片,该片虽然可在1— 2分钟内产生作用,但维持时间太短。目前,将硝酸甘 油制成软膏,贴敷于患者胸部,使硝酸甘油逐渐透过 皮肤吸收,其血药浓度可用涂布的面积来调节,这不 但避免硝酸甘油在消化道中的大量代谢,而且由于其 软膏逐渐释放吸收,不断补充血中代谢消除的硝酸甘 油而获得了长效。
药物代谢的类型和药物代谢酶
• 药物代谢酶系统
– 微粒体酶系
• 主要存在于内质网的亲脂性膜上
– 肝 – 其它细胞(小肠、肾等)
• 微粒体存在于细胞中
– 光滑面-含有代谢酶 – 粗糙面-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 光滑面微粒体含有丰富的代谢酶
– 氧化酶最为重要 » 氧化反应是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 » 药物大多数都是经过该酶转化
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原形药和甘氨酸 结合物的血浆浓度
服药天数 1 4 7 8 剂量 ( g/d ) 2.4 2.4 2.4 2.4 平均血浆浓度 ( g/ml ) 阿司匹林 6.0 12.1 11.2 水杨酰甘氨酸 0.163 0.189 0.228 -
9
12 15
7.2
7.2 7.2
38.8 41.8
给药途径及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影响的原因
– 药物代谢酶的分布
• 首过效应
– 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 剂型的释药特点
• 酶代谢的饱和性
给药途径的影响 例子
• 普萘洛尔 • 异丙基肾上腺素
给药途径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 任何药物代谢反应都是在酶参与下完成的。 • 体内的酶是有一定量的,当体内药物量超 过酶的代谢反应能力的时候,代谢反应往 往会出现饱和的现象。
S O N CH2CH2CH2N CH3 Cl CH3 o
S
N CH3 CH2CH2CH2N CH3
Cl
羟化反应
• 对乙酰苯胺氧化成对羟基乙酰苯胺
O H N C CH3 O H N O C CH3
HO
脱氨作用
• 如苯丙胺被氧化成苯丙酮
O NH2 O H2C C H CH3 H2C C CH3
+
NH3
N-烷基的氧化
• 氨基比林氧化氧化成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
CH3 N C C O N C N CH3 O CH3 N C C N C N CH3 H CH3 H3C
H3C
O
O-烷基的氧化
• 对乙酰氨基苯乙醚氧化成对羟基乙酰苯胺
O NHC CH3 O NHC CH3
O
OC2H5
OH
S-烷基的氧化
• 6-甲基巯基嘌呤氧化成6-巯基嘌呤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 氧化反应
– 微粒体酶的药物氧化:侧链烷基的氧化、O、N、 S-烷基的氧化、N-氧化、S-氧化、羟基化、 脱氨和脱硫。 – 非微粒体酶系的氧化:醇、酫、嘌呤类、胺类 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