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汽)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分相模型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第一章  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g
模型的求解
牛顿迭代法是求解方程的数值方法之一, 牛顿迭代法是求解方程的数值方法之一, 它 比一般迭代法有更高的收敛速度。牛顿迭 代法的公式为 f (X k ) (1(1-99) X =X −
k +1 k
f ′( X k )
如果令
(1 − x) ρ g p + xρ l p 0 xp 0 A 2 ρ l2 2 f ( p ) = −[W + ] ln + 2 (1 − x) ρ g p 0 + xρ l p 0 (1 − x) ρ v
0.079 0.079 f = = 0.25 Re [WD / Aµ ]0.25
(1-97) 97)
式中平均粘度可按西克奇蒂(Cicchitti)计算 式中平均粘度可按西克奇蒂(Cicchitti)计算 式计算
µ = xµ g + (1 − x) µ l
(1-98) 98)
式中: 为两相流动力粘度, 式中: µ 为两相流动力粘度, Pa ⋅ s ;µ l 为液相 动力粘度, 动力粘度, Pa ⋅ s ; µ 为气相动力粘度, Pa ⋅ s 。 为气相动力粘度,
2
利用公式(1-99)及以上两式即可得到求解P 利用公式(1-99)及以上两式即可得到求解P 的迭代关系式, 的迭代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不难编写求解 程序。程序的迭代终止条件为 | f ( p) < E | , 其中 E 是给定的精度值。
2 压降计算模型的推导 –分相模型
在分相流模型中, 气相与液相分开并行流动, 在分相流模型中, 气相与液相分开并行流动,每相 的速度分别以相平均速度表示, 的速度分别以相平均速度表示, 液相与气相的质量 流量分别为
(1(1-108)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1. 分相流模型一般把两相看成分开的两股流体流动,分别按单相流处理,同时计及相间作用,然后把两相方程相加,得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以下为分相流动模型下的一元两相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1) 连续性方程: 气相:g g g g g f A f w Am tzρρδ∂∂+=∂∂液相:(1)(1)l g g g l f A l f w Am t z ρρδ∂-∂-+=-∂∂ 两相:0A GAt zρ∂∂+=∂∂ 其中:m δ为控制体单位长度的质量交换率,即考虑相变。

真实密度:(1)g g l g f f ρρρ=+- 质量流速: (1)g g g g l l G f w f w ρρ=+- (2) 动量方程:因为相间有摩擦,相界面上作用有摩擦力i τ,相间有质量交换,则有动量交换,若相界面周长为i P ,界面流速为i w ,则各自的动量方程为: 气相:21sin g og g gg g g g g g g i f w f w A p m f P gf w tA z z A Aρτρρθ∂∂∂∂+=---+∂∂∂ 液相:2(1)(1)1(1)(1)sin ol l g l l g l g l l g if w f w A p m f Pg f w t A z z A Aτρρρθ∂-∂-∂∂+=-----+∂∂∂两相:22(1)1sin l g l g g g o A f w f w P G P g t A z z Aρρτρθ⎡⎤∂-+∂∂∂⎣⎦+=---∂∂∂其中:o og g ol l P P p τττ=+ 且总压等于分压之和。

(3)能量方程:依照单相流动方程的方法的推法,即在控制体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再考虑相间的相互作用,即相间摩擦耗功,相变递能和界面传热,得各自的能量方程为: 气相能量方程:22()(())g g g g g g g g g Af U w w Af U w dz dz tzρρ⎡⎤⎡⎤∂+∂+⎣⎦⎣⎦+=∂∂21sin 2g g g g g g i i i i i i pAf w dQ dz Af w gdz Pw dz q Pdz mw dzZρθτδ⎡⎤∂⎣⎦----+∂/*注意与单相流能量方程的区别,热力学能第一定律只关注于内能,机械能与热能数量上的守恒,动量定理则能清楚的看出各种力对流动特性的影响,比如在能量方程中你看不出粘性耗散对流动的影响*/g dQ 单相流中推导的气体与外界,不包括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

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
τ 0lC0l τiCi dp −(1−α ) − ρl (1−α )g cosθ − + dz A A 1 [(Ml + dMl )(ul +dul)-Ml ul ] = Adz
1.2分相模型
同理:气相动量方程为:
τ 0 g C0 g τ iCi dp −α − ρ g α g cos θ − − dz A A 1 = [( M g + dM g )( u g + du g) - M g u g ] Adz
du ∂u ρ =ρ + ρ u∇( ⋅ u) dt ∂t
2.1二流体模型
N-S动量方程可变为:
∂u ρ + ρu∇⋅ (u) = −∇⋅ ( pI ) + ∇⋅ T + ρ g ∂t
则每一相的动量方程为:
∂uk ρk + ρk uk ∇⋅ (uk) = −∇⋅ ( pk I ) + ∇⋅ Tk + ρk gk ∂t
dp dF ρ G 2 d x3 (1 − x)3 − =ρ + + ρ g sin θ 2 2+ 2 2 dz dz 2 dz α ρ g (1 − α ) ρl
1.3总结
由以上推导可见,不管是均相模型还是混合 后的分相模型,都没有反映出界面效应。它们不 能用来研究流场中的局部特性,而只能研究流道 的整体特性,或流道的对外效果。 在工程中,有许多程序采用这种经验模型。 使用分相模型时,对两相流摩擦阻力系数和空泡 份额还需建立结构式。
dU = δ Q + δ W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 − W = dh + d (u / 2) + g sin θ dz

两相流动概述

两相流动概述

第三代核电站的现状
❖ 第三代国际上刚开发出来,还没正式建造,它从理 论上、设计上、道理上讲的确是更安全,但是也还 要经过一定的运行时间,用实践来证明它是好的。
❖ 目前世界上的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二 代成熟的核电技术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 国家都已经掌握了,而第三代核电技术只有美国、 法国掌握。目前法国正在着手研究建设第三代核电 站;美国也在联合其它核电先进技术的国家进行第 四代核电站的研究论证工作。
核电站汽液两相流动
❖ 核电站汽液两相流动会发生在堆芯、二回路及冷凝 器中
二、汽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研究方法
❖ (1) 经验关系式法: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经验关 系式时工程两相流体动力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经验关系式应用方便,但并不揭示问题的物 理本质。虽然如此,由于两相流动的复杂性 及该学科的发展现状,目前许多工程应用还 必须求助于经验关系式。
2、GFR:用氦气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3、SFR:用钠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4、LFR:用铅合金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5、SCWR:超临界水堆; 6、 SR:熔盐反应堆。
5. 未来的核电发展前景
❖ 可控热核聚变核反应堆是未来核电的发展目标
❖ 由于可控热核聚变的原料极为丰富,并且无污染, 因而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在国际热核实验堆 (ITER)的研究中,核聚变的离子温度已达到1亿 ℃,这为ITER的建设从技术上扫平了道路。目前" 国际热核实验堆"的选址筹建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加拿大、日本都希望将"国际热核实验堆"建在本国, 从而确立本国在新能源研究中的优势地位。
无法解析求解微分方程
❖ 传热问题
固体的传热—导热 流体的传热—对流与导热 热辐射 数学物理模型

气液两相流

气液两相流

液率为(1-φ-γ), φ为截面含气率, γ是仍保持在液相流动的截面含汽率。
试推导在等截面直管内稳定流动时动量方程中的加速度压力梯度的表达式。
p dp f dpg dpa z dz dz dz
课件整理
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能量方程
课件整理
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均相流模型就是把气液两相混合物看作一种均匀介质。其基本假设为: 两相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即两相具有相同的温度并且都处于饱和状态; 气液两相的速度相等,即为均匀流。
t z 作用于控制体的外力应等于动量的变化即
(Awdz) (Aw2 )
F dz z t z 作用于控制体的力包括压力、重力和管壁阻力,则动量方程可表示成
A
Pz能量方程wU
gA s in
(Aw)
t
(Aw2 )
z
0
dQ Awe 气液混合物的连续方程为: dz Ae dt dL
z
t
1
l
课件整理
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两相滑动比与空隙率的关系式为
代入平均密度公式:
1
当已知工质沿管长 z 的吸热规律时,便可找出含1汽 率s(x1或β1)沿管长的变化
(1 ) 规律,则重力压降积分式中的变量 z 便可用 x 或β替换。因此,要完成公式的积
分,关键是要找到空隙率与β(或 x)的关g系,或者要找到滑l动比与β(或 x)的关系。
dWg
d
2Wl
1
x
dWl
d
0
课件整理
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得到
而滑速比
1
2
1 1x x
g l
3
1
s
wg wl
xl 1 g 1 x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
12.气液两相流体平均流速
vm = Q / A
第五章
第二节
2.1 基本参数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13. 循环速度
υC = (WG + WL ) /( Aρ L ) = J G ρG / ρ L + J L
14.漂移速度 气相漂移速度
υ EG = υG − υm
液相漂移速度
υ EL = υ L − υ m
第五章
第二节
2.2 基本方程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在均相流动时,上述3个基本方程式可简化
W = Aρ mυm
− Adp − df − A ρ m g sin θ dz = Wdυ m
δ q − δ w = di + d (υ / 2) + g sinθ dz
2 m
di = δ q + dE + dp / ρ m
QL
第五章
第二节
2.1 基本参数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6.体积含气率 β 和体积含液率 (1− β )
β = QG / Q = QG / ( QG + QL )
(1 -β ) = QL / Q = QL / ( QG +QL )
用质量含气率表示为:
β = x / [x + (1 - x ) ρG /ρL ]
3 −1/ 4
图10—6 垂直下降管流型分布图 1-细泡状流型;2-气弹状流型;3-下降液膜流型; 4-带气泡的下降液膜流型;5-块状流型;6-雾式环状流型
第五章
第三节 水 平 管 中 的 气 液 两 相 流 流 型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管流分解ppt课件

气液两相管流分解ppt课件

10/14/2023
/7/2023290 式,溅1nia f摩相数两系阻
29
10/14/2023
10/7/202330
30
图1 NL与CNL关系 0/7/202331关N LN 译1
10/14/2023
31
图2
持液率系
0/7/20233持数率液系1
10/14/2023
32
0/7/202333修数正系1
将压力梯度方程写成管长增量的形式
式中 i为节点序号
解法思路:给定上式中的压力增量Δp,先估计出Δp对
应的管段长度增量的初值,由此确定相应管长的平均温度和
平均压力,并计算该条件下的压力梯度(dp/dz)i,再由上式 计算出,若计算值与初值接近,则计算值即为给定Δp对应
的解,否则将计算值作为初值进行迭代直到收敛。逐个节点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或超过预计终点为止。
单位处理
Z 0 =0
P 0 =P wh
Z0=Z1 P0=P1
10/14/2023
计算k1 ~ k4 Z1=Z0+h p1=p0+ p
N
ZL
Y
输出结果
结束
~ 1算=Z 构据数入溅=0ZZ
F(Z,P) PVT
44
威远气田低压井 两相管流实用模型研究
10/14/2023
气井口田 /7/202345 0 用究
界面,相分布极不均匀
0/7/20233性1习复
10/14/2023
3
垂直管流典型流型
10/14/2023
0/7/20234流典流垂型管直1
4
10/14/2023
垂直管流型
滑脱小,摩阻大 流动结构极不稳定 举液效率高

流体动力学中的气液两相流动

流体动力学中的气液两相流动

流体动力学中的气液两相流动1. 引言在流体力学中,气液两相流动是指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的流动现象。

它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自然环境等。

研究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和行为,对于优化流体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体动力学中的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实验方法。

2. 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2.1 混合比混合比是描述气液两相流动中气体和液体相对含量的重要参数。

一般使用体积混合比或质量混合比来表示。

体积混合比定义为气体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而质量混合比定义为气体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混合比的变化会导致气液两相流动的性质和行为发生明显改变。

2.2 相界面在气液两相流动中,气体和液体之间存在一个明确的相界面。

相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对于流动行为有重要影响。

根据相界面的性质可以将气液两相流动分为连续相和离散相两类。

2.3 流速分布气液两相流动中,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分布通常是非均匀的。

由于相界面的存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变化。

研究流速分布对于了解气液两相流动的运动规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 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3.1 连续介质模型对于流体力学中的大多数气液两相流动问题,可以采用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描述。

该模型假设气液两相流动是连续的,可以使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来描述。

3.2 多相流模型对于某些特殊的气液两相流动问题,如气泡流动、雾滴流动等,连续介质模型不再适用。

此时需要采用多相流模型进行描述。

多相流模型考虑了气体和液体相之间的明显界面,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

4. 气液两相流动的实验方法4.1 可视化实验可视化实验是研究气液两相流动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等设备,可以观察气液两相流动的实时图像,从而揭示其内在的特性和行为。

4.2 流量测量实验流量测量是研究气液两相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实验方法。

通过使用流量计等设备,可以准确测量气体和液体的流量,进一步分析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和行为。

实用文档其他之气液两相流理论分析模型及实验平台介绍

实用文档其他之气液两相流理论分析模型及实验平台介绍

气液两相流理论分析模型及实验平台介绍摘要:介绍了气液两相流的理论分析模型,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漂移流模型、双流体模型,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并介绍了国家化工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换热实验平台,为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提供支撑。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两相流模型;实验平台伴随着管壳式换热器的普遍应用,两相流动及沸腾换热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各国学者们的重视。

两相流动及沸腾广泛存在于各个工业领域中,如工业锅炉设备中,水经过软化后通过电加热或者化石燃料燃烧加热沸腾,气化为水汽两相状态,过热的饱和蒸汽经过汽包,送至各类用户;产热电站及动力站也是通过各类热源的作用,使得原始介质发生相变产生两相或者多相介质直接或者间接作为动力及发电源动力;汽轮机、核反应堆堆芯、蒸汽发生器等等同样伴随着各类气液两相或者多相流动及沸腾换热现象。

一、气液两相流理论分析模型(一)均相流模型均相流模型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结构示意图如图1。

将气液两相流混合物看做是一种均匀介质,混合物的物性参数即两相介质各自参数的平均值。

运用一般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气液混合物的平均流动特性进行确定和描述。

该模型基于以下几项基础的假设:1.气液两相的流速相等,故滑动比,滑差,流动密度都相等,把气液两相流体看作均匀流。

2.气液两相混合物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即气液两相的温度是相等的,且不存在热量传递。

3.两相流的摩擦系数基于单相流摩擦系数,且气液两相混合物物理特性遵循等熵变化。

这种均相模型一般适用于高速高压条件下的泡状流和雾状流。

这是由于在一般实际情况下,两相流速是不可能相同的。

只有在高速高压下两相流质混合才更加均匀。

由于假设两相之间速度是相同的,其与实验计算值误差较大,随着质量流量的减小偏差逐渐增大。

所以准确确定气液两相混合物的平均物理特性对于选择模型十分重要。

(二)分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

分相流模型将气液两相流的两相分别看作连续的有自身平均流速的单独流体,即气液介质有各自的物性参数,当气液两相流速相等时就成为了均相流模型。

01-两相流概述和基础

01-两相流概述和基础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绪论-什么是两相流与沸腾?
• 沸腾:沸腾是通过液气相变将工质由液态转换到汽态的
一种剧烈汽化过程,也是伴随大量气泡的形成、成长和运 动的热量传递过程。沸腾传热和气液两相流是由本质上十 分复杂的沸腾和两相流动两种物理现象耦合在一起的一种 热流体流动过程.在两相界面上存在着热量的传递,并且 有相变发生。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绪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的应用(8)
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绪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的应用(8)
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绪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的应用(8)
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之为相。因此,由任意两种存在分界面的独立物质组 成的物体或系统都称之为两相物体或两相系统。例 如,水和冰的混合物为一种两相物体,因为水和冰都 是存在分界面的独立物质。但是,盐水溶液是一种单 相物体,因为在此溶液中盐和水之间无分界面,盐和 水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物质。
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 气液两相流平均密度ρm ρm = ρG α + ρL (1 − α ) 分流平均密度 ρ = W / Q = ρ β + ρ (1 − β) 混合平均密度 • 气液两相流平均速度um u m = u G α + u L (1 − α) 分流平均速度 u m = Q / A = G /[x / ρG + (1 − x) / ρL ] 混合平均速度

气液两相流ppt课件

气液两相流ppt课件
(2)按流道是否存在热交换可分为 绝热两相流—无相变,无相间质量交换。如汽水
分离。 加热两相流—有相变,有相间质量交换。如沸
腾,冷凝。
.
1.1.1 两相流的分类
(3)按两相物质所处的物态可分为 气液两相流:水和水蒸汽,水和空气 气固两相流:风沙,烟气 液固两相流:血液流动 液液两相流: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油水混合物
气相真实平均速度, m/s:
WV AM A G
液相: MWA
气相: MWA
.
折算速度:又称容积流密度,又称为表观质量
流速(superficial flow flux), 定义为单位流道
截面上的两相流容积流量,m/s。它也表示两相流的平
均速度。
JV AV AV AJgJf
式中,Jg为气相折算速度,表示两相介质中气相单独流
.
第一章 两相流基本参数及其 计算方 法
1.1 基本概念 1.2 气相介质含量 1.3 两相流的流量和流速 1.4 两相介质密度及比容
.
1.1 基本概念
1.物态:在某一条件下,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 常见的物态是气态、液态和固态。有时物态 也称之为相,常见的物质三态也称为:气相、 液相、固相。
M M 1x
M . MM
2.热力学含汽率x (干度)
又称为热平衡含汽率,它是由热平衡方程定义的含 汽率。在有热量输入的两相流系统中,可以根据输入 的热量得到汽相的含量。
(1)热力学平衡(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系统内即无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且该系统内所有
共存相内也无化学势梯度时的状态。满足力学平衡、
.
4.循环速度和循环倍率 循环速度:与两相混合物总质量流量M相等的液

两相流1

两相流1

突跃条件
2
U
k 1 k
k 1
2
k
U I nk 0
k U k U k U I n k n k Tk 0
U k2 k ek 2 U k U I n k q k Tn U k n k 0 k 1
( A h ) ( A hu) 0 t z
p ( A hu) ( A hu 2 ) A Ag h sin 0 t z z
2.4 分相流模型
假设
①各相介质分别有各自的平均流速,其数值根 据所占的断面积计算; ②尽管各相之间可能有质量交换,但相间处于 热力学平衡状态,压力、密度等均为单值函数。
2.3 均相流模型
假设 气相和液相的速度相等,即
u g ul u
多相介质已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压力、 密度等互为单值函数。 质量守恒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 2 u u h h ( Aph ) Au h eh Ag hu sin q qv A 0 h eh A t 2 t z 2
质量守恒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 2 vg v l A e e g g l l l g t 2 2 2 2 vg v l l l u l hl hg A g g u g z 2 2 w w A( g g u g Fg l l u l Fl ) C g q g Clw qlw

4__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4__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1)两相具有相等的速度,即: W W j; S 1.
, o m
(2)两相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3)可使用合理确定的单相摩阻系数表征两相流动。
动力与能源学院
23
方程总结 一. 连续方程
单相流:
AW z

A t
0
M AW const

A A A; A A ; A A1
2. 两相流速不相等; W W S 1 3. 一元流动,任一流道截面上压力分布均匀,不考 虑流速以及流体物性参数沿管道径向方向的变化。
动力与能源学院
22
回顾
二、均相流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假设
基本思想:通过合理定义两相混合物的平均物性值, 把两相流当作具有这种平均特性,遵守单相流体基本方程的 均匀介质。 基本假设:
分相模型:
( 0 A) (GA) 0 t z
M M M const
均相模型: M m jA const
动力与能源学院
24
方程总结 二. 动量方程
单相流:
dp 0 Ph dW g sin W dz A dz
dp o Ph 2 dvM o g sin G 分相模型: dz A dz
W 2 W 2 dQ A(1 ) U dz A(1 )W U dz t 2 z 2 Wi 2 pA(1 )W dz A(1 )W g sin dz i PhiWi dz mdz qi Phi dz z 2

动力与能源学院

气液两相流 第1章-绪论

气液两相流 第1章-绪论
什么是气液两相流? 其基本理论是什么? 其基本的实际应用(如阻力计算、相份额计算)? 当前的最新进展如何?
本课程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5
第一章:绪论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文献
① 林宗虎,王树众,王栋.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3.4
② Hetsroni,G. Handbook of multiphase Systems,McGraw-Hill, NewYork, 1982— 2. Liquid-gas systems,by Hewitt, G. F. and Ishii, M.
1.3 气液两相流(流体力学部分)的研究内容
⑴设计者要设计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高效换热器、两相仪表、安全 研究 经济的锅炉产品等) 目的
⑵运行者保持最佳运行工况,避免事故。(如油气混输操作)
⑴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
和工 业应
提供设计和运行监控的数值依据
用相 结合 的研 究表
⑵设备的研制及其运行模拟
如两相分离器、混合器、分配器、两相流泵、段塞流捕集器;换热器、 反应器、精馏塔等。
气液两相流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内容概要
1 2 3 4
2
内容概要 5 6 7 8 9
3
第一章:绪论
1.0-课程概述 1.1-两相流定义 1.2-气液两相流的工程应用 1.3-气液两相流(流体力学部分)的研究内容
4
第一章:绪论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石油、化工 、核能、冶金、环境工程等领域中。
(3)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两相输送(海上长距离输送)、天然气输送(会产生凝析油) 热注法采油(蒸汽、水两相流动)、聚合物或泡沫驱油 两相流设备:两相流泵、段塞流捕集器、分离器、两相流仪表等。

第一章 气(汽)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均相模型

第一章  气(汽)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均相模型

于是变截面流道的动量方程为
dp 1 dA 2 f g 2 dv H − =G ( − vH + vH ) + sin ϑ dz dz A dz De vH
(1-55) (1-
流体流动产生压力降落,因此流道当地压力 是流道坐标z 是流道坐标z的函数,流体密度和焓是压力 p的函数,因而也是z的函数,于是(由(1的函数,因而也是z的函数,于是(由(1 49)式得) dv H dvl dp 49)式得) dvlg dp dx
。因此上式整
dp Pr x2 (1 − x) 2 2 d − = τ0 + G [ + ] dz A dz αρ g (1 − α ) ρ l
+
g sin ϑ[αρ g + (1 − α ) ρ l ]
(1-43) 43)
若令 下标TP表示两相参数, 下标TP表示两相参数,vTP 称为动量比容, 。则(1 44)式可写成 。则(1-44)式可写成
=
Pr dv τ 0 + G 2 + ρg sin ϑ A dz
(1-31) 31)
式中, P为压力,τ 0为壁面剪应力(单位长 G 度的摩擦力), = ρu 为质量流速,A为流道 为质量流速,A P 截面积,r 表示流道湿周长, 为比容。 v
• 流道总压降梯度由摩擦压降梯度 dp F / dz ,
dp F dp A dp g ) TP − − = −( (1-54) 54) dz dz dz
其中加速压降梯度为(由(1 52)第一式推 其中加速压降梯度为(由(1-52)第一式推 导,其中 G = ρ H u H )
dp A 1 dA 2 dv H − =G [ − vH ] dz dz A dz

第一章 气(汽)液两相-第一节 参数

第一章  气(汽)液两相-第一节 参数
f
k e = (H − H f
)H
fg
• 2.容积含气率
流过任一截面上气相介质体积流量与两相 混合物的体积流量之比为体积含气率,热 力学称它为湿蒸汽的容积干度,即
β=
q vg qv = q vg q vg + q vl
(1-16) 16) 其值在0 之间变化。1 其值在0~1之间变化。1- β 为容积含液 率或湿蒸汽的容积湿度。
第一节 气(汽)液两相流动的基本 参数
• 一、 流量分析 • 1.混合物体积流量
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流过通道总流通截面积的 流体体积。流过通道的气相介质的体积流量与液 相介质的体积流量之和为混合物的体积流量, 相介质的体积流量之和为混合物的体积流量,即 q v = q vg + q vl = u g Ag + u l Al (1-1) u 分别为气相速度、液相速度, 式中, 式中, u 、 l 分别为气相速度、液相速度,它们 是各相的平均速度; A 、A 分别为气相流通面积、 液相流通面积。
• 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工业设备中气液两相流的实 • •
例比比皆是, 如下雨时的风雨交加,沸腾的水壶中的循环都是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气液两相流。 现代工业设备中广泛应用着气液两相流传热原理 和技术,如锅炉、核反应堆发生器等气化装置, 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大量传热传质与化学 反应工程设备中的各种蒸发器、冷凝器、反应塔、 气液分离器和热交换器等,都广泛存在气液两相 流与传热现象
• 3.截面含气率
气相介质所占的界面与整个通道截面积之比为截 面含气率,又称空隙率或空泡分额,即
α = Ag A
(1-17) 17)
其值在0 其值在0~1之间变化。1 − α 为湿蒸汽的截面含液 率。截面含气率与容积含气率有区别。当 β 是 常数时,气相的流速越大,截面含气率越小;反 之亦然。

两相流动方程

两相流动方程

两相流动方程两相流的设计,也就是气体、凝析液、油和水同时流动,在分析和推算管道中的压力降时复杂性大为提高。

如今已有计算机模拟技术,例如Neotechnology程序软件,这些软件专门处理这种类型的计算。

复杂性来自在多相流管道中气体流速比液体流速快,导致气相与液相所占的体积分率不同。

体积分率不与进出管线的各相体积成正比。

在管线中,液相、气相所占的相对体积随许多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如:——表观气速;——气液相的密度、粘度差;——进入管线的液气体积比,即液/气;——管线海拔高度剖面;——管径。

这些参数也引起管线流体流动状态的差异,如:——雾状流;——波浪流;——层流;——湍流;——泡沫流。

为预测管线中多相流压降7,8,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关联方程。

由于需要求定许多流体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性质,因此这些关联方程很复杂,通常用于特定的流动状态或管线剖面,如水平管或斜管。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最好利用计算机解决设计计算问题,比如利用Neotechnology软件。

在计算机问世之前,Flanigan9法是用于计算多相流压力降的多种方法之一。

该法适用于直径约达250mm、液气比在100~300ml/m3 之间的管线。

Flanigan法计算气液在管线中流动时的压力降,计算步骤如下:1.气流空速(管线中仅有气体流动时实际速率)有下列公式计算:U = 5.182 Q T Z/(P d2), m/s2.由操作数据计算液气比,R。

单位为ml/Sm3,(1Bbl/MMscf=5.615ml/m3)3.U/R0.32 并由图2.3计算管线效率因子,E (用百分数除以100)4.用Panhandle A方程和管线效率因子求出仅有气体流动时摩擦引起的压降,kPa5.用第1步求得的气速U,从图2.4查出高度因数Fe6.由管线的剖面求取管线的上升管段和,∑H,m7.计算高度差引起的压降:ΔP1=0.009807ρ1Fe∑Hρ1是液体有效密度(水和冷凝液),kg/m3 8.总压降是第4步和第7步计算结果的和, kPa。

两相流的基本方程.ppt

两相流的基本方程.ppt

一 单相基本方程
二 两相模型
2.1 均相模型
2 分相模型
与均相模 型不同的是可 把两相分成两 种单相流动 (气相和液相)。 介质参数分别 取各自的介质 参数。分相模 型也是一种经 验模型。
分相模型-----连续性方程
气相 液相
分相流-----位压降
两相流基本基本方程
概述
研究两相流动特性,需要从建立流场特性方程开始,用场特性方程关 联必要的参数,由此达到所需参数的求解,进而揭示其流动特性。和单 相流一样,场方程即流场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以及 与三者相关联的结构式一一诺维—司托克斯方程组。这种方程组称为基 本方程。由于两相流存在相间界面,在界面上便存在参数或特性的传递, 因此,两相流基本方程比单相流基本方程数量要多,而且内涵复杂。尤 其是气液两相流,界面本身成为不稳定的,由此造成各种流型的变化, 反过来这些变化又影响特性函数及基本方程的变化。两相流基本方程到 目前仍处在研究发展阶段。但是为了适应工程问题的需要,也已形成了 许多成熟的模型。
两流体模型
两流体模型 广义形式的相场方程的局瞬特性的广义形式
左侧第一项为单位容积的特性参量的变化率.第二项为单位容积特 性参量的流动率。右储第一项为单位容积流入率,第二项为单位容积体 积源增加率。
气相 液相
分相流-----动量方程
两相动量方程
分相流-----能量方程
两流体模型
广义形式的相场方程
两相局瞬特性的定义表明,可以直接采用单相流体的质量、动量和能 量守恒条件表示每一相的局瞬特性。流场中任一控制体积内任一量(质量、 线动量、角动量或能量)的增加率恒等于该控制体内该量的产生率和从该 控制面上该量的流出率之和。
处理气液两相流基本方程的方法,目前有两种:(1)可把两 相流简化为“均匀”介质流动,按单相流方法建立方程;或者把两相流 看成为截然分开的流动介质,各自独立处理。(2)把不连续的气液两相 流动特性方程,按每相所起的作用,以概率平均法则,进行加权平均, 使成为“均匀”的流场特性。这种方法称为解析模型处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ρ m g sin ϑ (1-79) 79)
对于分相模型,动量方程(1 79)形 对于分相模型,动量方程(1-79)形 式上去掉了难于确定的气液两相间摩擦阻 力,仅存在壁面摩擦造成的压降梯 度 (dFg + dFl ) / Adz,但由于难以用理论方法确 定空泡份额 α ,无法直接用拟合实验数 据,除非有 α 的经验确定方法。
(2)基本守衡方程
• 在推导分相流动基本方程时,一般的做法
是将两相分别按单相流处理并计入相间的 相互作用,然后,按需要将各相的方程加 以合并。
• 1)连续方程
如果体系与外界没有质量交换,那么流道内 的质量守衡方程为:
dWg dx =W dz dz
气相
(1-64) 64) (1-65) 65)
液相
+
dp x 2 dv g (1 − x) 2 dvl {[ ] + 1 − α dp dz α dp
+
2 ∂α (1 − x) 2 vl x v g ( )x[ − 2 ]} 2 ∂p α (1 − α )
忽略相间可压缩性,则动量方程可变换为
2 xv g 2(1 − x)vl dp F 2 dx −( ) TP + G {[ ] dp α dz 1−α dz − = dz x 2 ∂v g ∂α 2 1+ G { ( ) + ( )x α ∂p ∂p
W
表示控制体内相间单位长度质量交 换率,若无相变,则dx/dz=0。将(1-66) 换率,若无相变,则dx/dz=0。将(1 66) 和(1 67)两式相加,便得混合物连续方 和(1-67)两式相加,便得混合物连续方 程:
dW dGA = =0 dz dz
dx dz
(1-68) 68) (1-69) 69) (1-70) 70)
W = W g + Wl =常数
dW g dWl =− dz dz
• 2)动量方程
根据动量原理,作用在每一相上的力的合力 应等于该相的动量变化率 . 若用符号 ( MV ) i 表示相间动量交换,则有
( MV ) i = u l dWv
对于气相: 对于气相:
[ pAg − ( p + dp ) Ag ] − dFg − S i − ρ g g sin ϑ ( Ag dz )
两式合并后,便得两相混合物的动量方程, 合并时注意 ,于是有: dW = −dW
v l
dp dFg + dFl 1 d − = [W g u g + Wl u l ] + dz Adz A dz
+ [αρ + (1 − α ) ρ ]g sin ϑ g l =dp g dp F dp A [( ) TP + ( )+( )] dz dz dz
化简并忽略高阶量,得: 化简并忽略高阶量,得:
− Al dp − dFl + S i − ρ l g sin ϑ ( Al dz ) = Wl du l (1-72) 72)
将等式(1 71)和(1 72)两边各除 将等式(1-71)和(1-72)两边各除 以Adz,得到分相流动下的基本动量方程为: Adz,得到分相流动下的基本动量方程为:
+
1 2 (1 − α ) ρ l u l A(U l + u l )] 2
d + [αu g Ap + (1 − α )u l Ap ] dz
+ [αρ g u g A + (1 − α ) ρ l u l A]g sin ϑ (1-82) 82)
令单位质量流体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为
dq0 ∆Q d 1 2 1 2 = = [ x(U g + u g ) + (1 − x)(U l + u l )] dz AG dz 2 2 + d pv − g sin ϑ dz dU d 1 2 1 = + [ xu g + (1 − x)u l2 ] dz dz 2 2 d + (1-83) 83) pv − g sin ϑ dz
= W g du g + u g dW g − u l dW g (1-71) 71)
同理对于液相有
[ pAl − ( p + dp) Al ] − dFl + S i − ρ l g sin ϑ ( Al dz )
= [(Wl + dWl )(u l + du l ) − Wl u l − u l dWl ]
= [(W g + dW g )(u g + du g ) − W g u g − u l dWv ]
式中,dFg 表示蒸汽相与流道壁面之间 的摩擦阻力, S i 是气液两相交界面上的阻 力。
化简上式,并忽略高阶项后得:
− Ag dp − dFg − S i − ρ g g sin ϑ ( Ag dz )
−( dp g dz
(1-77) 77)
( 78) ) = [αρ g + (1 − α ) ρ l ]g sin ϑ = ρ m g sin ϑ 1-78)
于是,(1 75)式便变化为 于是,(1-75)式便变化为
dp dFg + dFl − = dz Adz
+
2 d x v gl (1 − x) 2 vl G2 [ + ] dz α (1 − α )
dWl dx = −W dz dz

W g = αρ g u g A
和 Wl = (1 − α ) ρ l u l A 代入后有:
= dρ g u g Ag dz dx =W dz
dαρ g u g A dz
(1-66) 66)
d (1 − α ) ρ l u l A dρ l u l Al dx = = −W (1-67) 67) dz dz dz
dp dF (1 − x) 3 ρG 2 d x 3 − =ρ + ρg sin ϑ + [ 2 2 + 2 ] 2 dz dz 2 dz ρ g α ρ l (1 − α )
=
dp g dp F dp A −( ) TP − ( )−( ) dz dz dz
(1-85) 85)
总的静压梯度也应由摩擦、重位和加速压 降梯度三部分组成。
(3)动量方程展开 若令空泡份额 α = α ( p, x) ,则加速度压降梯 度项中的导数可展开为
x 2 v g (1 − x ) 2 vl d [ + ] dz α (1 − α )
=
dx 2 xv g 2(1 − x)vl {[ − ] dz α (1 − α )
+
∂α (1 − x) 2 vl x 2 vl ( ) p[ − 2 ]} 2 ∂x (1 − α ) α
(1)模型基本假定
• 设两相分层流动,两相间发生质量、能量传递
(蒸发或冷凝)和动量传递,每一相都与流道壁 面相接触,并有下述假定条件: 1)两相完全分离,分别占有流动截面和,在任一流 道横截面上两相流动截面之和等于总截面,即; 2)任一流道横截面上压力均匀分布; 3)两相具有不同的线速度,密度和速度为各自流动 截面上的平均值。
气(汽)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 -分相模型
分相模型基本方程式
• 分相流模型是人为地把两相流动看作为两
个单相流,且各以一种平均速度流动。 • 分相模型是考虑了实际流动体系中两相具 有不同的物性和速度这一现象发展起来的 一种模型计算法,适用于分析质量流速较 低的层状流、波状流、环状流等流型。
定常流动下的分相模型基本思想
= 式中, v
=[
2 d x v g (1 − x) 2 vl G2 [ + ] dz α (1 − α )
=
G2
dvTP dz
(1-76) 76)
x 2vg
TP
α
(1 − x) 2 vl + ]。 (1 − α )
摩擦压降梯度和重位压降梯度分别为
dFg + dFl dp F −( ) TP = dz Adz
式中, dF 为粘性耗散功转化的能量。上式右 边第三项为:
d 1 2 1 x3 ρG 2 d (1 − x) 3 [ 2 + 2 2] ρ [ xu g + (1 − x)u l2 ] = 2 dz 2 2 2 dz ρ l (1 − α ) ρ gα
于是(1 84)式变换为 于是(1-84)式变换为
为单位流道长度内气相自外界吸收的 热量, U g 表示气相的内能。等式右边第四 项表示相间摩擦耗散功,第五项为通过两 相 Pi 界面传递的热量,最后一项为相变引 起的能量传递。
∆Q g
同理,可得液相的能量方程为: 同理,可得液相的能量方程为:
d d 1 2 ∆Ql = [Wl (U l + u l )] + [Wl pvl ] + Wl g sin ϑ dz dz 2
3)能量方程 若将单相流的能量方程用于每一相,令相 间交换项表示为 ( ME ) = ( h + 1 u ) dW ,那么,单 2 位体积元气相能量方程为
i l 2 l l
∆Q g =
d 1 2 d [W g (U g + u g )] + [W g pv g ] + W g g sin ϑ dz 2 dz S Pu + i i i + qi Pi + ( ME ) i (1-80) 80) dz
(1-75) 75)
ρ m = αρ g + (1 − α ) ρ l为两相混合物密度。
(1-75)式指出混合物总压降梯度由摩擦压 75)式指出混合物总压降梯度由摩擦压 降梯度、加速压降梯度和重位能压降梯度 三部分组成。 加速压降梯度表示为: 加速压降梯度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