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专制皇权的强化教学设计(校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23课专制皇权的强化

任教学科:历史执教老师:杨红波

上课地点:七(4)班教室时间:2013年12月13日

任教班级:七(4)班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内阁制”、“军机处”和“厂卫”是本课三个主要内容,以此来反映明清两代的政治特征-------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材的处理(体现校本化)

《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七年级上册第23课的内容。“内阁制”、“军机处”和“厂

卫”是本课三个主要内容,反映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它对我国后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单一制国家和专制主义的历史渊源。

为了便于按照时序铺开叙述,我把内阁制和厂卫制度放在明朝一目,然后再讲清代的军机处,便于适合学生的时空概念。教材限于篇幅,对于一些重要制度的背景渊源没有介绍,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故而格外选取材料进行补充。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七(4)班,知识基础一般,但是能力基础相对来说更占优势,思维比较活跃,也愿意参与表达和交流。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抽象时空还是有些难度,还需要铺垫背景。同时,由于部分同学属于问题学生,课堂纪律与学习习惯还存在问题,所以,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设计思路

1、学生齐读朗朗上口的诗歌,引发对皇帝烦恼的思考,概括出君权与相权矛盾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对基本矛盾,引出朱元璋废除丞相,大杀功臣的历史悲剧。

2、由于皇帝不能应付海量的国家大事,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朱棣设立内阁制度,但是这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再无宰相的制度性权力。

3、明代由于皇帝的特殊出身,采用厂卫特务,大兴诏狱,大事杀戮功臣,后来以此震慑臣民,开恐怖政治的先河。

4、清朝前期,为解决议政王大臣会议专权,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帝则是设立军机处,彻底将政治权力玩弄于股掌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5、展示秦代、隋唐、元代以及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框架,学生自然得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的历史趋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内阁制与军机处”一目内容,能利用大事年表,了解明清两朝建立和更替的概况;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分析,理解明代废除丞相制与加强专制独裁统治的关系;能以史为据,说明内阁与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明清专制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厂卫”一目内容,能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通过编演历史短剧,创设历史情景,认识厂卫的主要功能,理解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皇权具有自我强化的必然性;认识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是明、清两代的政治特征;皇权专制的后果必然是对普通人自然权利的侵犯;极端的专制制度、保守落后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阁制、军机处。

难点:理解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独裁统治强化的表现。

七、板书设计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强化

厂卫制度,特务统治-------君主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