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选考大一轮复习必修第1册 专题5 第18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下)

合集下载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题型 专题一 必考选择题对题练 第21题对题练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题型 专题一 必考选择题对题练 第21题对题练

第21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的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

”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B.慕尼黑协定签订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对应练1.(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1943年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下列事件发生于该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取胜②意大利投降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④德黑兰会议召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下图反映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某一军事行动。

此军事行动带来的影响是( )①使得绥靖政策进一步瓦解②推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③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④英法美达到了祸水东引的目的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3.(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二)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场B.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袭C.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真题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

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

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对应练4.(2018·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16讲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16讲含答案

命题时空定位第1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考试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③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

(2)旷日持久的战争:①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②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

(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①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b);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1)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2)过程: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加剧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③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④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①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②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旷日持久的战争1.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2.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1)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马恩河战役是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军“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失败,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

考点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胜利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指挥)——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c)(1)概况:①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年7~11月),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

②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2月),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

(2)意义:①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②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c)(1)概况:①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②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2)意义: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c)(1)概况:北非战场上英军对德意军队作战,德意军队损失过半,被迫全线西撤。

(2)意义: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1)瓜岛战役①概况: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退。

②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

②影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苏军主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国际金融的推波助澜
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的军费相当于德 国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不断扩大的军 备需要刺激着军火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畸形繁荣发 展。“熟练的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工人修筑 高速公路”,这些失业大军进入劳动力市场后, 尽管平均薪金很低,但是社会的总体购买力增加 了。 日本法西斯统治它没有出现像德意法西斯那样的 政党和党魁,也不是采用议会斗争的形式夺取政 权的,而是在军部的推动与策划下 …… 军部独立 于内阁之外, …… 直辖于天皇的军队实际上无所 约束,自成中心。这就便利了军部自我意识的膨 胀和政治军事力量的独立发展。
问题2: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
德日法西斯都是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 ①利用的时机相同: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②都缺乏民主的传统
③都要摆脱凡—华体系的影响 不同点: ①政权建立的方式不同:
德国:纳粹党;欺骗宣传,骗取广泛支持;自下而上,合理合法
………
日本:军部推动;暗杀、政变;依靠天皇 。
严重的生存危机
自二战战败后,“爱国主义”在德国一直被视为 禁忌,就连教育部门也极力避免对年轻人进行过 多“爱国主义教育”。30年前,当时的联邦德国 总统在被问及是否热爱德国时,竟然回答“我爱 我的夫人”。德国政治学家认为,爱国热情过分 放纵,很容易引发民族主义情绪。
狂热的民族主义
日本的传统-- 武士道、神道教(神国主义)、八幡神 信仰、菊花象征等,都为民族主义提供了温床。 明治时代起,日本在教育上强调传统的民族政治 价值观、宗教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作用。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 了“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0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历史 选考部分 (2)

2020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历史 选考部分 (2)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知识主线]本讲主要讲述20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及局部战争与和平发展的主题, 内容有: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随着法西斯的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 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随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世 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期间虽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 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2.海湾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的不同 (1)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仍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不同,空中力 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空袭和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也是战争最重要 的阶段。 (2)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3)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战争的人力、 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4)海湾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 事界引起了震动。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 盾和冲突。 5.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 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 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综合提升
线索1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线索2 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1)国际联盟的成立及确立的集体安全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1928年的《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了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制止战争的努力。

(如政治上:发表《大西洋宪章》、召开开罗会议及发表《开罗宣言》、召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及发表《波茨坦公告》等;军事上协调作战等等。

)
(4)1945年到1946年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对法西斯战争要犯及组织进行了正义的审判。

(5)1945年联合国成立,对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浙江鸭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5.3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浙江鸭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5.3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②德国在欧洲的胜利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③欧洲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
④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1940年7月)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太 地区的利益。
⑤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激化。 ⑥1941年,东条英机上台组阁,积极准备战争。 (2)概况: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 突然袭击。日军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英 对日宣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时间轴线 考点分布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时间轴线 考点分布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时间:1939年9月3日。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二、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时间轴线 考点分布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11-
2.主要表现 (1)日本侵略中国,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宣布意为“侵略者”,但英法却听 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 “ 中立 ”政策,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一些英、美公司用不同 方式帮助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时间轴线 考点分布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17-
2.过程 (1)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发动 华北事变,侵略华北;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非洲: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粉碎意大利速胜企图,1936 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3)欧洲: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 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 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 克;1939年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习提纲(填空含答案)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习提纲(填空含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一)填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1)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相对过剩):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贫苦家庭比例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求小)。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①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增多、收入降低)。

②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普遍的群众运动、势力猖獗)。

③大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临近崩溃。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全球空前的经济战( 战、贸易战、货币战)。

④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美: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2.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原因:(1)经济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丧失所有殖民地——《凡尔赛和约》;国内市场狭小;严重依赖以美国为主的外国资本——受美国等国经济危机冲击)(2)当时的德国政府束手无策(3)垄断资产阶级(统治阶级中主要力量)倾向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抬头(4) 领导法西斯组织纳粹党进行活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经过:(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兵役制; 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东岸)3.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原因:(1)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2)日本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影响最大的是法西斯势力(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经过:(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专制,对外扩张,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1937年, 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走向世界大战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2)主要表现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调查后只确认侵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世界大战跨考点综合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世界大战跨考点综合课件

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
击……”的文字,该条约是
A.《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 “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表明此时战争已进入最后关头,日本
的失败已成定局,由此可判定B项是正确答案。
12345
解析 答案
5.命题点 世界意识——中国抗战的世界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 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 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 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 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 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解析 答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 政治意义。 答案 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 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从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
12345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 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 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 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 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答案
2.命题点 空间观念——苏德战场战役 下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林战役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呈现 钳形攻势,此图是教材上的图片,故选B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讲(含解析)

专题18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考向一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后续影响1.讲高考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命题规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比较多的相似点,同时也有差异。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这一考向大多数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一方面进行对比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一战的教训和反思,这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结合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分析一战的影响和历史教训。

例1. (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6)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第(2)问,“背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39年9月”和材料二的信息“这一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种认识的背景有:英法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二种认识的背景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等。

2019-2020年浙江鸭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考点20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2019-2020年浙江鸭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考点20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答案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 容容
作用
开罗 1943年 会议 11月
中 《开罗宣言》:日本归 中国收复领土的神
美 还中国领土(东北、台 得到国际认可;利
英 湾、澎湖列岛等)
协同对日作战
1943年 德黑
11~12 兰会议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
(2)过程: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日建立法 西斯专政。②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对外不断扩张。 ③英、法、美面对法西斯扩张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④苏 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对德的扩张有利。⑤1937年法 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⑥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 战全面爆发。
答案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 (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 闪电战 ”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 线发动全面进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的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
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2)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结束(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浙江专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探究与演练课件

(浙江专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探究与演练课件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
[方法突破] 材料有以下关键信息①“取消二十一条;山东 权利无条件收回”反映涉日及山东问题;②“在美”表明 该“大会”在美国举行。 解析 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5月4日至6月5日,巴黎和 会的时间是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从材料提供的时间 “12月18日”以及“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 讨论’”信息判断应在华盛顿会议期间,C项正确。开罗会 议在二战后期召开,中日之间已不存在“取消二十一条; 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等问题,D项错误。 答案 C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例2】 (加试题)(2017·天津文综,7改编)“12月18日,天津
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

专题12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解析版)-2020年浙江新高考选考专题冲刺小卷

专题12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解析版)-2020年浙江新高考选考专题冲刺小卷

专题12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解读本专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时刻警醒人们战争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反映世界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作为高考高频专题,复习时要格外重视。

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高考命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对考查频率较低,主要考查一战的爆发的原因和进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近年考查较少,主要考查中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对国家主权的诉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年来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方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影响,如《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人们对战争态度的变化等。

从命题特点来看,选择题往往通过历史情境再现,如文献资料、表格、战争形势图等考查战争进程,主观题主要通过史料文献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从学科素养上看,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较多。

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涉及,尤以选择题为多;如果以非选择题出现,基本会与相关知识融合考查。

因此,复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通过战争形势图梳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加强时空观念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融合,建议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挖掘战争本质,感悟人类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阶段特征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一、单项选择题1.近现代德法两国战争频发,边界地区成为两国争夺的重点。

下列史实的相关地点与如图位置对应错误的是()A.1871年的《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④给德国B.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规定④由法国开采15年C.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重要煤钢产地④D.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④解析:选C1871年的《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图示④地区属于阿尔萨斯和洛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图示④地区属于萨尔矿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重要煤钢产地鲁尔区,图示④地区属于比利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莱茵区,图示④地区属于莱茵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91张)(浙江专用)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91张)(浙江专用)
命题考情·探源明向 两年高考·真理再现 教材梳理·知识通关 规律总结·方法突破 模拟集训·提能演练
大一轮复习·历史(RM)
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 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 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命题考情·探源明向 两年高考·真理再现 教材梳理·知识通关 规律总结·方法突破 模拟集训·提能演练
大一轮复习·历史(RM)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命题考情·探源明向 两年高考·真理再现 教材梳理·知识通关 规律总结·方法突破 模拟集训·提能演练
史》
2017·高考 全国卷Ⅱ
“欧洲联邦” 设想
陈乐民《欧 洲观念的历 史哲学》
内容、作用 类
意义类
背景类、原 因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 材料为主,材料出处多以国外著 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原因类、比 较类和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 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 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 响。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 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 秩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 景、战争结果及影响。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三教 材中第三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 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 一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 定联系。
宣言》
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
通史》
命题视角
比较、背 景类
概述、原 因类
命题特点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 料为主,材料出处多以国外著作为 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原因类、比较 类和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 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 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 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 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景、战 争结果及影响。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三教材 中第三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章节 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一教材 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①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对“闪电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认识不深。

②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

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③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意大利趁火打劫。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

英军将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1940年,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不断空袭英国本土,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

英军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1)爆发:1941年6月22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2)影响:①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②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③对整个战局: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1)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影响:①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②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

③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④对整个战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⑤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1)原因: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形成: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指挥)——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余万人,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c)(1)概况:①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年7~11月),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

②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2月),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

(2)意义:①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②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c)(1)概况:①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②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2)意义: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c)(1)概况:北非战场上英军对德意军队作战,德意军队损失过半,被迫全线西撤。

(2)意义: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1)瓜岛战役①概况: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退。

②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

②影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苏军主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影响: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4)诺曼底战役(1944年6月,代号“霸王行动”)①概况: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登陆。

②影响: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法西斯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了其灭亡。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c)3.德国、日本的投降——(b)(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争结束。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b)(1)德国: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迫害犹太人。

(2)日本: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

②在东南亚也犯下滔天罪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1)范围广。

(2)参战人数多。

(3)军费开支大。

(4)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有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二战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特点(1)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战争期间共召开三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

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4.英美对苏态度的变化及原因(1)变化:苏德战争爆发前,英美坚持反苏,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

(2)原因①法西斯到处侵略,已变成美、英、苏的共同敌人。

②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③当时援苏是英美国家利益的需要。

1.(2018·4月浙江选考,23)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

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

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苏德之间的战役,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故①②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2.(2016·10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答案B解析图示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此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主义政策,并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故选B。

3.(2016·4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是诺曼底登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作用是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

考点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1.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捍卫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其胜利是不可抗拒的。

(2)反法西斯阵营拥有远比法西斯侵略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

(3)轴心国集团内部缺乏紧密合作和战略协同,而反法西斯同盟则实现了战时的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二战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的,能够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4)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3.多角度分析德、日对战争反省问题上的差异(1)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

战后,盟国通过纽伦堡审判等对德国法西斯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而东京审判,由于美国的庇护,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2)文化传统:德国思想文化有双重性,德国哲学中理性的一面有助于它对法西斯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日本则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宣扬皇道精神,崇尚军国主义。

(3)地缘政治: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地区,周围有英、法、苏等世界性强国的包围和监视;日本是岛国,周边缺乏世界性强国的威胁,而且受美国的庇护和扶植,另外,日本因人口众多,国土狭小,国人的危机感比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