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书记载了中国先民们真诚而多样的祈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经书记载了中国先民们真诚而多样的祈祷。如:

赞美之祷

皇矣上帝,伟大啊,上帝伟大!
临下有赫。面对下界,洞然明察。
监观四方,观察四方之国,
求民之莫。为百姓寻求安居之所。"

敬拜之祷

我将我享,我们奉养,我们献祭,
维羊维牛。供奉牺牲牛羊。
维天其右之。敬祈上天保佑。"
《诗经我将》
感恩之祷

于,皇来牟,啊,将要长出上好麦子,
将受厥明,将要迎来丰收年成,
明昭上帝,上帝真是明智聪察,
迄用康年。惠赐我们丰年康宁。
《诗经臣工》
认罪之祷

原文:"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万方。呜唿,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译文:"凡是我建立的诸候国,不要遵从不按常规的法则,不要过分追求享乐,要各自遵守你们的常法,接受天赐的吉祥。你们有好的方面,我不敢隐瞒掩盖;我自己有罪,也不敢自我宽恕,因为已经考察在上帝的心里去了。如果你们万方诸候有罪,罪在我一人身上;如果我一个人有罪,就不必连累你们万方诸候。啊!但愿我能够这样诚信,就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书经汤诰》
祈福之祷

原文:"王乃初服。呜唿!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译文:"王初理政事。啊!好象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给他明哲的教导。现今上帝该给予明哲,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我王初理国事,就会住到新邑。现在王该加急认真推行德政!王该用美德,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书经召诰》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文:孔子说:"尧作为国君真伟大啊!崇高啊!只有天最大,唯独尧能效法天。他的恩德广博无边,老百姓不知道怎样去称赞他。他的功业真崇高啊!他的礼仪制度也太美好"《论语泰伯第八》
《书经·梓材》有这样的记载:


原文:"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译文:"皇天上帝将中国版图及其人民赐给先时的圣王。"
--------------------
原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译文:"天道乃是赐福善良而降祸于淫恶。上天降灾于夏朝,以彰明其罪恶行径。"《书经·汤诰》

------------原

文:"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着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
译文:"汤王救旱,赶着素车白马,身着大麻布衣,腰系白茅,将自己当作牺牲,在野外的桑林之间向上帝祈祷。"《尸子卷下》
----------原文:"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
译文:"古时汤王克胜夏桀而治天下时,适逢天下五年大旱,没有收成。汤王于是献上己身,在桑林中祈祷,说:‘这是我一人之罪,请不要连累万民;就算是万民有罪,也是罪在我一人之身。不可因我一人之不聪敏,而使上帝鬼神(相当于圣经中‘灭命的天使')伤万民之命。于是剪发,缚手,将自己当作牺牲,向上帝祈福。万民大喜,雨水大降。"《吕氏春秋·顺民篇》
---------原文:"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乃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译文:"你们会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麽要使万民震动而迁徙呢?'我之所以迁徙,是上帝将要使我们复兴我们祖先的德行,从而安定治理我们的家园。我要孜孜不倦地向着忠厚谨慎的目标迈进,恭谨地保护民众的生命,从而使大家永远幸福地居住在这新邑。"《书经·盘庚下》
---------原文: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亨。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蒸,天惟降时丧。"
译文:王这样说:"告诉你们这许多的邦国,并不是上天要舍弃夏国,也不是上天要舍弃殷国,而是因为你们的君主及你们天下四方的邦国,行为过度放肆,鄙弃了上天的命令,并且还振振有辞地为自己的罪行辩护,(所以,上天才舍弃了你们。)由于夏国政治黑暗,不能尽心尽意地去祭祀神灵,所以上天才给夏降下了欣的大祸,并且让另外的邦国来代替了它。你们商代的末代君主,(不能汲取夏的教训,)依然过度享乐,使政治十分黑暗闭塞,祭祀时奉献神灵的祭品很不洁净,所以上天才给殷降下丧亡的大祸。"《书经·多方》

----------孟子对此总结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顺从天意就必昌大,违逆天意必致灭亡。因为天是至公至义、至仁至善的。
---------万章问孟子:"帝将天下交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不对。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给人。"万章又问:"那麽舜得天下,是谁交给他的呢?"孟子

说:"上天交给他的。"万章说:"上天交给的,是上天所反复叮咛告诉他的吗?"孟子说:"不。天不说话,只不过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出来罢了。"万章说:"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是怎么回事呢?"孟子说:"天子能向上天推荐人,但不能使上天把天下交给人;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使天子封他为诸侯;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使诸侯封他为大夫。过去,尧把舜推荐给上天,上天接受了,并把他交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上天不说话,而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罢了。"《孟子·万章句上》
-----------原文:"恭默思道,帝贲予良弼,其代予言。"
译文:"正当我恭敬地默默地思想天道之时,我梦见上帝给了我一个助手,他要代替我说话。"《书经·说命上》
-------《诗经》中有许多诗对文王进行了赞扬,如《皇矣》篇上说:


 

维此文王,就是这位文王,
帝度其心,上帝审察其心,
貊其德音。巩固他的威信。
其德克明,他能明察曲直是非,
克长克类,他能分辩邪恶善美,
克长克君。赏罚分明,顺从敬畏。
既受帝祉,既受上帝恩赐之福,
施于孙子。福泽绵延后世子孙。
 
这首诗接下来说说到上帝是如何教诲文王的:

帝谓文王:上帝对那文王赐言:
无然畔援,不要任其跋扈自专,
无然锍羡,不要任其凯觎贪婪,
诞先登于岸。你应先将狱讼平断。
帝谓文王:上帝告诫文王:
予怀明德,我喜悦你美的德行,
不大声以色,不要总是发号施令,
不长夏以革。不能过度铺张或变化无常,
不识不知,不要自作聪明,
顺帝之则。而要顺应上帝的法则。

------原文:"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谷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峪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五谷麻丝,以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今有人于此,骐若爱其子,竭力单务以利之,其子长,而无报子求父,故天下君子,与谓之不仁不详。"
译文:"并且我知道上天爱护人民,如此深厚,也有我的理由。因为上天将日月星晨分开,以照耀天下,制定春夏秋冬四时,以为纲纪法度,下霜雪,降雨露,使五谷生长,丝麻发遂,使人民得以供给财用,又分列山川峪谷,广布各种事业,设定王公侯伯,以监察人民的善恶,赏赐贤良,惩罚贪暴,徵收五金木器和鸟兽而用之,从事于五谷与丝麻之生产,以供给人民的衣食财用,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现在假使此地有一个人,极喜欢他的儿子,为他儿子的利益,竭力

的去做事,等到儿子长大了,却不报答父亲的恩惠,那麽天下的君子都要说他不仁,不祥之人了。"

------原文∶"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译文∶"上天生育百姓,同时也立了国君,立了老师,派给国君和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解明上帝爱护百姓的道理。"《书经·泰誓》

------原文∶"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後知,使先觉觉後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已也。"
译文:"上天抚育百姓,就是要先知先觉的人启发後知後觉的人。我是上天造就的先知先觉的人,我将用此道(尧舜的仁义之道)去启发现在人的觉悟。"《孟子万章章句上》

---------- 原文:"天垂象,圣人则之。郊祭,天之道也。"
译文"上天赐下样式,圣人如法制做。郊祭所要体现的乃是天道。"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春秋繁露·尧舜汤武》),化为后世所谓"奉天承运"的口头禅
----------原文:"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译文:"顺从天意的,就是用义道治理;违反天意的,就是用武力治理。"《墨子·天志上》
----------北宋神宗时,宰相富弼说:"人君所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古人曰:"天道真纯,与善为邻。夫行事善,上契天情,则降吉利,赏人之善故也。......行其不善之事,则天变灾弥,日月薄蚀,云气不祥,风雨不时,致之水旱,显其凶德,以示于人。"
----------春秋》之中记载了大量的天象变化和自然灾害。如"日蚀、星陨、有蜮、山崩、地震、夏大雨水、冬大雨雪、陨霜不杀草"等等。董仲舒将之神秘化,认为可以"以此见悖乱之徵"(《春秋繁露二端》)。"灾异论"也是从天人感应和阴阳家理论中推演而出的。这是假天之威对于皇权的最大制衡。人间君王的政治过失必然使天生气、发怒,通过自然界的灾异发出警告,要人主改正错误。臣下亦可借灾异之徵,予以规劝。更重要的是灾异将会在民间造成恐慌和怀疑,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政权的合法性遭受打击。
-----------: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死生有命,宝贵在天”,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


------一、《大学》
1、《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译文]:“殷朝还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能符

上天的旨意。”


2、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xiàn),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zhāi)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shěn)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yǎn
)如此夫”。

[译文]孔子说:“鬼神的德行,真是盛大无比啊!看它不见它的形状,听它听不到它的声音,它生养万物而无微不至无处不在。让天下的人都斋戒沐浴,穿上华丽隆重的服装,以敬奉祭祀他们。浩浩荡荡啊,鬼神好像瓢浮在人们的上空,又仿佛流动在人们的身旁。《诗》说:‘鬼神的来临不可度测啊,何况对他们懈忽不敬呢!”鬼神幽微而又昭显,真实而不可掩盖,确实是这样啊!”

3、《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诗》说:“美好快乐的君子,他美德的光芒照耀四方。普施于平民百官之中,获得天神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啊,教他福禄能久享。”所以具有大德的人必受命于天而成为天下君王。

4、“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译文]“举行郊祭礼和社祭礼是用来侍奉上帝的;宗庙里的礼仪,是用来侍奉祖先的。”

5、《诗》云:“维天之命,於(wū)穆不已!”
[译文]《诗》说:“上天的道理,啊,深远无穷!”

二、《论语》
1、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译文]孔子说:“祭祀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灵的时候,好像神灵真的在那里。”

2、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得罪了上天,到哪里祷告都没有用。”

3、子疾病,子路祈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ěi)曰:‘祷尔于上下神祗(qí)。”
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祷告。孔子说:“有这种做法吗?”子路回答说:“有。《诔》上说:‘为你向天神地祗祈祷’。”孔子说:“我早就祈祷过了。”

4、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我的命呀!”

5、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不怨恨别上天,不责怪别人,学习平常知识而懂得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三、《孟子》
1、《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译文]《诗经》上说的:“害怕上帝的威能,所以能得到安定。”

2、《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

宠之”。
[译文]《尚书》上说:“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王,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王和师傅的唯一职责,就是协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译文]“这样出巡违背上天旨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浪费饮食如流水,流连忘返,荒亡无行,使诸候都为此而忧愁。”

4、“若夫成功,则天也”。
[译文]“至于能不能成功,则看上天的旨意了。”

5、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译文]孟子说:“美女西施身上沾染了脏东西,人们走过时就会捂着鼻子;即使是相貌丑恶的人,只要他斋戒沐浴,也可以祭祀上帝。”

四、《吕氏春秋》
1、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旦祈谷于上帝。
[译文]“这个月,天子在吉日向昊天上帝祈求五谷丰登。”

2、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译文]“最初造成万物的是上天;保养万物的是人。”


3、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伤民之命。”于是翦(jiǎn)其发,磨(mò)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译文]“过去汤攻克了夏而统治天下,天大旱,五谷不收,汤于是亲自去桑林祈祷,说:‘我一个人有罪,不要殃及百姓,万人有罪,那罪孽由我一个承担,不要因我一个人不才,就让上天使五谷不收伤害人命。’于是剪了自己的头发,用木头将十指夹捆起来,拿自己做祭神的牺牲,向上帝为民祈福,人民十分高兴,雨也大降而且很充沛。”

4、《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译文]“上帝监视你,你们不要有二心。”

五、《诗经》
1、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bǐ)尔单厚,何福不除(zhù)。
[译文]上天保佑庇护,使您政权巩固,使您国家强大。赐您一切幸福。

2、明明上天,照临下土。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译文] “洞察秋毫的上天,俯视辽阔的大地,上天听到这一切,赐你幸福寿无疆。”

3、有周不(pī)显,帝命不时。
[译文]周的功业十分显耀,上帝授命十分正确。
上帝既命,候于周服。
[译文]上帝已做出安排,只有臣服于周王朝。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译文]商朝还未失去民心的时候,能服从上帝的意志。

4、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视四方,求民之莫。
[译文]上帝光焰万丈长,俯视人间真明亮。洞察全国四方事,了解民间疾苦状。

5、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临有周,昭

假于下。
[译文]上天创造了人类,有事物就有其规律,上天俯视周朝,看到周王在下面虔诚祈祷。

六、《墨子》
1、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译文]上天总是喜欢人活而不愿人死,喜欢人富而不愿人穷,喜太平而不愿动乱。因此我知道上天喜欢义而憎恶不义。

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译文]上天的品行博大而无私,它施予人的很多,却从不夸耀功德,它的光明经久不衰。

3、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

[译文]怎么知道上天是爱天下百姓的呢?因为上天普遍认得百姓。怎么知道上天普遍认得百姓呢?因为上天普遍拥有百姓。怎么知道上天普遍拥有百姓呢?因为上天普遍地享受着百姓的祭品。

4、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
[译文]现在上天普遍地享受着天下人的供品,我因此得知它普遍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5、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
[译文]什么是顺从上天的意志呢?回答是:兼爱天下所有的人。

七、《周礼》
1、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译文]天子到南部大祭上帝,就铺设有毛毡的床,床后设有五采羽毛装饰的屏风。

2、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译文]天子的吉服:祭祀昊天上帝,则穿着大裘并戴着天子的冠冕。

八、《周易》
1《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译文]《象传》说:“在血泊中等待”,是说要顺应变化,听众上天的命运安排。

2、《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象传》说:“奉行上天的命令没有祸害,说明可以施行志向不受阻碍。

3、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上九,从上天获得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4、《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大吉,是因上天的保佑。

5、《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译文]《象传》说:“修养内在的文采”,是由于居中守正。“好运由天而降”,说明它的心志没有违背上天的命令。

九、《韩非子》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译文]道是万物的起源,是非的准则。

十、《国语》
1、天道赏善而罚淫。
[译文]上天公道赏善而罚恶。

2、天子祀上帝,诸候令之受命焉。
[译文]天子祭祀上帝,诸候要参加助祭并接受政令。

3、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译文]上天的道并不特别亲近

哪一个人,只授福给有德行的人。

十一、《楚辞·离骚》
1、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译文]商汤夏禹敬畏上天,周初的圣王们遵循大道而行。

2、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及成乃亡,其罪伊何?
[译文]上帝将天下授与殷,是他们施行了什么德政?及其成功又要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十二、《近思录》
1、以主宰谓之上帝,以妙用谓之神。
[译文]由于主宰万物而称之为上帝,由于天的不可测知的神奇妙用而称之为神。

2、所谓道,信于神也《左传"桓公六年》
[译文]所说的道统,是指信仰上天啊!

3、“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
[译文]只要做到“没有不敬”,就能“答谢颂扬上帝”了。

十三、《庄子》
1、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zhèn)。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译文]没有那些情态就没有我自己,没有我自己,那些情态也就无从显现。这样的认识也算接近于道了,但不知是谁主使的。好像有个真宰主使这种关系,然而却看不到它的端倪。我们可以从它的行为结果上得到验证,虽然看不见它的形体,但它的真实存在而本无形迹的。

2、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译文]公文轩看到右师不禁惊奇地说:“这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该如此呢?还是由于人祸而造成的呢?”想了想自语道:“看来这是天意,并非人为。天生此人使他因祸而断足,因为人的形貌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知道他的断足之祸来自上天,而不是人为的。”

3、受命于天,唯尧、舜独正也,在万物之首。
[译文]众人皆从上天获得生命,然而只有尧舜禀受自然之正气,成为万众的首领。


4、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译文]大道是真实而有经验的,没有主观的作为,也不留下任何的形迹;它可以心传而不能口授,可以心得而不能目见;它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根,在没有天地以前,就一直存在着;它在混沌之气之前,就存在而称不上高远,它在天地四方之下还不算深邃,它早于天地之前,就存在还不算久长,它比上古时间还长远而不算老。

5、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可乘夫眇(miǎo)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

有之乡,以处圹埌(kuàng
làng)之野。汝又何帠(yi) 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译文]无名人说:“走开!你这鄙陋的人,为何问这些令人不快的问题!我正要和造物者结伴遨游,厌烦了就要乘像鸟一样的轻盈的清虚的气流,飞出天地四方之外,畅游于无何有之乡,歇息于广阔无边的旷野。你又为什么用治理天下的梦语来触动我的心呢?”

十四、《墨子》

1、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神,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候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lù)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译文]古代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关爱天下所有的百姓,带领他们尊敬上天,敬事神明,他们给人的利益多,所以上天赐福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天子,天下的诸候也都恭敬地服事他们,残暴的君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憎恶天下所有的百姓,并带领他们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的人多,所以上天降灾祸给他们,让他们失去自己的国家,遭到杀身之祸,还被天下人所辱骂,后世的子孙也诅咒他们,到现在还未停止。

2、“焉而晏曰,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下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译文]“在光天化日之下,犯了罪,想往哪儿逃呢?”回答是无处可逃,上天不可能忽略森林山谷及幽闲隐僻无人居住的地方,它明察秋毫都能看到。

3、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译文]顺从天意的政治是以义服人的政治,违反天意的政治是以力服人的政治。

4、子墨曰:“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
[译文]墨子说:“凡是言论和行动,有利于上天鬼神与百姓的就做;凡是言论和行动,有害于上天鬼神与百姓的就舍弃。

5、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
[译文]墨子说:“智者必定是尊敬上天,敬事鬼神,爱护民众,节约用度,符合这些的才能称为智者。”

十五、《尚书》
1、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不应。徯(xí)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译文]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再三用休美赐予你。”


2、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huǐ)及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

生聪明时乂(yì)。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zuǎn)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译文]成汤放逐夏桀使他住在南巢,于是有些惭愧。他说:“我怕后世拿我作为话柄。”仲虺于是向汤作为解释。仲虺说:“啊!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泥涂火炭一样的困境;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命令。”

3、“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译文]“啊,慎终要像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4、王曰:“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译文]成汤王说:“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

5、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译文]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上天的,上天就亲近。

6、惟天监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

[译文]上天监视下民,赞美他们合宜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年寿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断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的品德,您说:“要怎么样呢?”。

十六、《左传》
1、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译文]楚君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遗弃我们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这是违背上天而不可赦免的!”襄公不听。

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译文]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

3、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译文]上天给予晋文公高寿而除掉了他的政敌,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

4、天祚(zuò)明德,有所厎(dǐ)止。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 yǚ),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译文]上天保护有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十年,这是上天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天命还未更改。

5、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

,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译文]宋国人派乐婴齐去晋国报告紧急情况,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有句话说:‘虽然鞭子很长,但还到不了马腹!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可以同它争斗。虽然晋国很强盛,但能违背天意吗?”
仅仅由以上古籍中我们能听到上天的强音,他透过古人的声音在传达他那神圣的旨意,祂昨天、今天、明天依然主宰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虽然今天我们面对十几亿不信他的人,感受祂的声音那么微弱,但是,当我们翻开并辨析历史中名家名人的声音时,祂的声音依然是唱着主角,今天只要我们挖掘并发扬自身的古代文化,我确信国人在接受道时便“信于神也”。

附:先秦古籍关于“天”的概念运用情况统计表

文献名称年代共用“天”字次数
《诗经》西周至春秋168
《周颂》西周初8
《尚书》西周至春秋175
《周礼》战国至秦汉60
《仪礼》战国23
《礼记》战国至汉初551
《大戴礼记》战国至汉初246
《易经》西周初8
《易传》战国200
《春秋》经春秋24
《左传》春秋310
《公羊传》战国115
《谷梁传》战国94
《战国策》战国末474
《论语》春秋战国之交46
《孟子》战国289
《荀子》战国563
《管子》春秋至汉801
《老子》春秋末90
《庄子》战国657
《经法》战国122
《韩非子》战国末356
《墨子》战国909
《吕氏春秋》战国末549
《离骚》战国31
《孙子兵法》春秋末22
《孙膑兵法》战国21

---------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译文:上天的心愿是施恩惠给人民,君王应当奉行上天的这种心愿。)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译文:上帝生养了天下无数的人民,却让一切事务有法度、有原则。)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维民从义。

(译文:上天是全然智慧、洞察一切的,圣明的君王要效法上天,臣子要恭敬地顺从上天,百姓要服从治理。)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译文:商的子孙成千上万,上帝既然命令,他们就臣服周朝了。)

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译文:看起来上帝的作为是无常的,而他不改变的原则是;对行善的人总是赐给百样的祝福,对做恶的人降下百种的灾祸。你身为国君,惟有行善,纵然只有小德,天下人民都会庆贺;即使行了不算大的小恶,国位也将断绝。)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译文:伟大的上天眷顾、保佑商族,使后继的君王终于修成美德,实在

是千秋万代的好事。)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译文:因为夏朝许多的罪恶,上天命令将它毁灭)

--------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译文:上天考察下民,着重看他们行事是否符合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有意缩短某些人的寿命,而是这些人不按道义行事,才中途丧命的。)
--------亦越成汤陟,丕厘上帝之耿命。

(译文:及至成汤登上帝位,全面承受上帝赐予的圣明大命)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译文:举行郊社祭祀是为了侍奉上帝。)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

(译文:对于帝王来说,最重要的是尊崇上天,要尊崇上天,就再没有比郊祭更重要的了。)
--------在《史记》中,司马迁在两处解释为什么叫做"郊祭":

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

---------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运兮,两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无
容声,神皇出御兮,始判浊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起初,上帝创造大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孔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尚书》
1、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不应。徯(xí)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译文]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再三用休美赐予你。"


2、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huǐ)及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yì)。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zuǎn)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译文]成汤放逐夏桀使他住在南巢,于是有些惭愧。他说:"我怕后世拿我作为话柄。"仲虺于是向汤作为解释。仲虺说:"啊!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泥涂火炭一样的困境;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命令。"

3、"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译文]"啊,慎终要像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4、王曰:"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译文]成汤王说:"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

5、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译文]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上天的,上天就亲近。

6、惟天监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

[译文]上天监视下民,赞美他们合宜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年寿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断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的品德,您说:"要怎么样呢?"。
---------董仲舒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郊祭》)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子曰:"天生德于我,桓魁其如于何?"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14.35)

孔子感叹道:"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在他身边的学生子贡问道:"为什么说,没有一个人了解先生呀?"孔子回答:"我不抱怨老天爷,也不责难世上的人们。从小的方面上说,我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从大的方面说,我在完成上天交给我的使命。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呀!"
-----------【原文】


尧曰(1):"咨(2)!尔舜!天之历数(3)在尔躬,允(4)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5)永终。"舜亦以命禹(6)。曰(7):"予小子履(8),敢用玄牡(9),敢昭告于皇皇后帝(10):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11),简(12)在帝心。朕(13)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14),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15),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16),审法度(17),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18)。(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注释】

(1)尧曰:尧在禅让帝位时给舜说的话。
(2)咨:感叹词,表示赞誉。
(3) 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
(4) 允:真诚:诚信。
(5) 天禄:指君禄。
(6) 舜亦以命禹:舜亦以尧命己之辞命禹。
(7) 曰:以下为汤伐桀后的告天之辞。
(8) 履:这是商汤的名字。
(9) 玄牡:玄,黑色谓玄。牡,公牛。
(10) 皇皇后帝:伟大的上帝。
(11) 帝臣不蔽:言天下贤人,接上帝之臣,己不敢隐蔽。
(12) 简:阅,这里是知道的意思。
(13) 朕:我。从秦始皇起,专用作帝王自称。
(14) 赉:音lài,赏赐。下面几句是说周武王。
(15) 周亲:至亲。
(16) 权

量:权,秤锤。指量轻重的标准。量,斗斛。指量容积的标准。
(17) 法度:指量长度的标准。
(18) 公则说:政教公平,则民悦矣。

【语译】

尧说:"唉!舜啊!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应该诚实的保握那不偏不倚的中道!假如天下百姓都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以同样的话告诉禹。汤伐桀后对天祷告说:"我小子履,敢用黑色的公牛做祭品,明白地向伟大的天帝祷告:只要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那些贤能的人,是天帝的臣子,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武王说:"周得上天的大赐,善人最多。"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但不如有仁德之人。老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的制度,周密地制定法度,重新修复废弃的官职,四方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隐逸的贤人,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古代帝王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待下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民众的信赖,做事勤敏就能取得成就,施政公平,人民便心悦诚服。
--------《詩經周文王篇》言:「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