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识人之“九征”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用人思想论文

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用人思想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摘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本文试就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与传统用人思想之渊源关系, 以及传统文化中用人思想的现实意义做一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用人思想; 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do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integrity principle and tradition of employing ideas, as well as discuss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mploying thinking.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mployer thinking; merit;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德才兼备”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 它是对传统文化“尊贤”、“用贤”、“德才兼备”用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 是对历代用人得失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改革开放后, 在任用选拔干部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领导干部的腐化、犯罪事实, 也恰恰证明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因此, 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源于传统文化“举贤不避亲”、“任人不避仇”的用人思想。

1. 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用人思想关系中国11 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视“任贤使能”为治国之大事,“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

千古名帝康熙以善用能臣而名垂青史, 他认为“历代治乱不同皆系用人之得失”, “致治之道, 首重人才”。

可见,“用贤”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用人思想中最具精华之成分, 至今仍闪耀着进步思想之光辉。

庄子识人九法

庄子识人九法

庄子识人之“九征”法干部选拔一定要知人善任,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进而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九征”即九种征验,“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诚,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之人必备的品质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忠”指尽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

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权力中心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

在当代,“远使之”的观察点则落在考察对象是否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恪尽职守,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谋官,还是时时处处都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

如果因为远离了权力中心,远离了领导层,就开始心理失衡、言行失度,甚至破罐子破摔,辜负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这样的人,其用心不言自明。

“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远使之”相对,庄子还有一个“近使之”的考察策略,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

普通人大约都有这种“远则怨,近则不逊”的人性弱点,只有心怀无私的纯粹的执政为民的为官宗旨,才能无视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只有意在有所作为而非为个人谋利,才能专注于发挥自己所能,任职一方,造福一方。

“烦使之而观其能。

”人是复杂的,又是独特的,能力总会有所偏长。

如果要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

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是一位能人。

当时蜀国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琐碎。

庄子:识人九字经

庄子:识人九字经

庄子:识人九字经庄子《列御寇》讲述了在人世间的识人之法,包括九个方面:忠、敬、能、知、信、仁、节、则、色,分别对应的是远、近、烦、卒、急、财、危、醉、杂九种变化。

1.忠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和远是对应的,古人常说:远交忠,近交信。

自古以来,忠诚都是为人为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古代中国社会,“忠”指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

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远离了权力中心之后的表现,看他是否依旧忠心,会不会牢骚满腹。

《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敬近使之而观其敬。

敬与近是对应的。

信乃敬,敬乃信也。

至诚至信方能至敬业。

庄子用“远使之”“近使之”辩证地观察一个人,这也符合老子的辩证法。

既要与人远距离观察也要近距离接触,通过私交观察一个人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由“对事”变为“对人”,这样更全面地从人与事做到对一个的全面认识。

3.能烦使之而观其能。

能与烦是对应的。

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通过很多有挑战性的事情,观察的其才能是否游刃有余。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教也有云“定能生慧”,不能“定”,就不可能处理好繁杂的事务,更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所谓的定就是一种“能”,有这个“能”就会出现势如破竹的“势”,“能”和“势”是呼应的,这个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4.知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知和卒是对应的。

卒然,突然也。

在我们处理问题时,往往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这个时候最能考察一个人胸怀全局、分析归纳地应付裕如的能力。

历史上这种“卒然问焉”的事例很多。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突然问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

紧张和惭愧之下,周勃汗流浃背。

尤其是现在的信息文明时代,各种舆情的研判能力更能考察一个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浅析我国企业如何识人用人

浅析我国企业如何识人用人

浅析我国企业如何识人用人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识人用人思想丰富而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历代治国理政之中,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知人善任等思想以及大量考察人才的方法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以此对我国企业中如何识人用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识人用人;德才兼备;知人善任1 识人的标准1.1 德才兼备唐太宗用德才与影行(实际能力与表现)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判断人才的标准应是德为先,然后德才兼备。

或贤能兼备。

“才和能”指的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领。

“贤和德”指人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

包括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直、简约、无倦、明察等。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活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脾气、性情,要不断的克服自己的情欲、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弱点,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与道德的要求。

1.2 知人善任知人不易,善任更难。

选人用人时,忌讳求全责备。

由于不同的人之间在学识、专业、经历、品德、志向、智力、体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应根据不同的领域或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不拘一格识别选拔人才。

2 我国古代的识人制度我国古代靠制度选人,主要是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被称之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在清朝末年被西方国家借鉴,传入欧洲,形成西方的文官制度。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年龄、地域与民族的界限,普通人事通过考试有了参与竞争的权利。

在科举制度之前还有先秦时期的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东汉时期开始的回避制度等。

严密的制度避免了长官意志和任人唯亲的弊端。

我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启示在于:一是必须经过公平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目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以确保官员的素质能适应复杂的工作。

二是实行任官回避和任期制等制度。

回避制度对回避的范围和内容作了比较细致而严格的规定。

如官员不得在原籍做官,有姻亲关系者不得互相监临,兄弟子侄和姻亲关系者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任职,不但回避原籍、亲属,而且回避师生、同乡、寄籍等。

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经营管理10-18 2022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儇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

”就是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

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

由此可见,连孔子也深深感到人多面且复杂,识人选人实为难事。

但孔子毕竟是学富五车、周游列国的大学问家,几十年的人生沧桑、丰富阅历使他悟出了让人无处可藏的识人之道。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在这里孔子提出了识人的三步观察法,第一步,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日常言行,看他过去及现在不同境况下如何行事。

这是通过言行这一表现,形成直接印象。

第二步,观其所由,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和途径。

这是从外因上去识人,是对一个人外在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步,察其所安,就是看他做这些事怀着什么心态,出于什么目的,就是要准确分析其行事内因。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从过去和现在、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辩证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论和正反分析的两点论,可以说包含着时间和空间、表象和实质、外因和内因多重角度,言简意明,内涵丰富。

后人关于识人选人的方法,受孔子影响较大,也反映了孔子识人观的诸多可鉴之处。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魏文侯想找一个贤能的人来当宰相。

当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魏成子,一个是翟璜。

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

魏文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就去请教他的一位大将李克。

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就是要看当他不做官在家时,都与哪些人物相交往;当他有钱的时候,他如何花钱,他都把财富施舍给什么样的人;当他居于高官显贵之时,他都举荐、重用些什么样的人才;当他陷入穷困厄运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谨慎言行,有所不为;当他陷入贫寒穷苦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其操守,一介不取。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及其对领导干部选用人才的启示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及其对领导干部选用人才的启示

跨地区流动也能切实享受社保。

我们要通过完善农民工社保方面的法规体系,依靠法律和制度,而不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保障农民工权益。

3.6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可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

此外,还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准备金制度、欠薪报告公示制度等,确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4结束语对建筑业农民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们应通过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地管理好农民工队伍,为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样才能将建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1]田贵祥.诊断建筑业农民工难题[J].施工企业管理2010,12:56-58.[2]潘韶华.浅谈对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1,11:107-110.[3]张蕊莲.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J].山西建筑,2013,5:235-236.作者简介:郑飏飏(1976-),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摘要:中国古代对人才的考评和鉴别与现代的人才测评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

本文在介绍中国古代对人才测评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才测评思想的先进性和特点。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在选用人才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人才测评思想领导干部选用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才工作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1]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党管人才”的实施主体,必需提高自身的人才理论知识,这是提高其执政能力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关键。

习近平主席在吉林大学调研时也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

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

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

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有些人平时看着人五人六的,一本正经,但是在女色面前,马上原形毕露,这种人也不值得信赖,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弱,意志力不坚强,一起来看看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11、观人于忽略;忽略就是指“下意识”。

打个比方,某人没有注意你时,他所说的话,往往都是真心话;但他和你面对面时,有了防备心,所说的话,都是想好了的,反而不可信。

这就好比,一个人当你面把你夸得天花乱坠,极力吹捧你,但背后很有可能四处说你坏话,正如古人所说:“面誉者,背必非”。

下意识的举止,还包括口头禅。

一个人,如果当面与你一团和气,但时不时无意识说出几句代脏话的口头禅,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养不行。

还比如,某人和你谈话时和蔼可亲,但接了一个电话,就马上语气大转弯,对电话那头的`人骂骂咧咧。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小细节,来判断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以及他是否虚情假意。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而“观人于忽略”,就是通过暗地里观察他人的“下意识”言行举止来准确判断其为人,往往是看人八九不离十,一看一个准!2、观人于酒后;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因为人们在饮酒后,大脑亢奋,放下了心理防备,平时不敢说的话和不敢做的事情,都会借着一股酒劲而敢说、敢做。

而这也是内心潜意识的一种释放,最难反应出一个人心里的所思所想,以及他真正的人品。

因此,诸葛亮在“识人七法”中说“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一起与他人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庄子也在“九征识人法”中说“醉之以酒而观其侧”,用醉酒的方式来观察他们的仪态,继而判断一个人。

《醒世恒言》更是说:“把酒多言是小人”,一喝酒就爱多嘴啰嗦的人,大多是没有修养的小人。

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

还有,酒后喜欢动手动脚的人,更是将其卑劣好色的人品暴露无遗,这种人也值得警惕。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许多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的管理实践和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如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集分洪、灌溉、排沙诸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大将蒙恬“役40万众”建造的万里长城;隋唐人工挖建的京杭大运河等等,这些伟大工程,无不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管理才能和光彩夺目的管理思想。

还有在浩瀚的古史卷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如《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西游记》、《菜根谭》等等古书籍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倍受世界各国管理界的推崇。

下面列举的仅仅是我国早期管理思想中的一部分。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记》)这句古代名言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竞争和对抗活动中获胜,十分重视运筹思想与战略决策方法的应用。

2300多年前“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孙膑运用运筹思想的生动反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我们今天一直称道的一位具有非凡决策能力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隆中对》就是一个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的决策典范。

而2500多年前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且对现代战略管理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1、系统论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的系统思想。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情况,但关键的是“经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因素:“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即要使老百姓和统治者同心同德,也即“人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即“时机”或“天时”。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即地理位置或“地利”。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要有智有谋、诚信、仁慈、无私、勇敢、严明。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即强调编制与制度规范。

同时还要“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观之,知胜负也”即要比较哪一方统治者更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更能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这七个方面的观察与比较,就可以预测战争的胜败。

——《人物志》解读

——《人物志》解读

21
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
1、偏材
十二材 清节家 法家 术家 国体 器能 臧否 伎俩 智意 文பைடு நூலகம் 儒学 口辩 雄杰
三材素质 儒 法 术 三材皆备 三材皆微 清节之流 法家之流 术家之流 无 无 无 无
宜任岗位 思想教化 建法立制 战略决策 总理朝政 地方长官 纪律监察 执法管理 辅佐谋划 图书档案 学术传承 公关外交 军事统帅
《人物志·材能第五》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
25
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
2、主徳
“主德”与“偏材”气质关系示意图
理想君主的 “中和”本质
十 二 种 偏 才 性 格
阳性人 (外向型)
阴性人 (内向型)
强 毅 之 人
雄 悍 之 人
凌 楷 之 人
弘 普 之 人
休 动 之 人
朴 露 之 人
柔 顺 之 人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
——《人物志》解读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 1
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
1、其人其书
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
1、其人其书
作者其人
• 刘邵字孔才,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 • 曹操建安时期入仕,后官至散骑常侍。 • 起草《魏法》和《都官考课》。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 2
三材 三材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 27
三材 综合
三材之流
非政务官 与三材无关
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
2、主徳
《人物志》“主德”思想的影响 无为者,非拱默之谓也,直各任其自为。
《庄子·在宥》郭象注
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 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 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 „„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十种相面秘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十种相面秘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十种相面秘术在我国,相人之术最早起于氏族社会,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日渐风靡。

其与《易经》君臣佐使,成为历代帝王将相识人鉴物的垂范之作。

清末儒将曾国藩结合他阅人无数的实践和二千多年的相术理论,总结出二句经典性的相人总则:“端庄厚重、谦卑含容者为贵;事有归着、心存济物者为富。

”一,相面之术的历史功效和后人的两点误读人们的心理和神志对即将来临的忧与喜有一种超前的感应,心神预感到后,就会首先在面容上反映出来。

因此扁鹊见到蔡桓公就知道他不久就要死去,楚国大夫申叔见到巫臣后就知道他会偷偷地娶亡了陈国后又被楚国俘获的夏姬。

与此相同的案例,不胜枚举。

譬如曾帮助越国雪耻复国的范蠡说:“越王这个人‘长颈鸟啄’。

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

”与商鞅一同参与秦国变法的尉缭子说:“秦始皇‘隆准长目,鸷膺豺声’,显出其内在性格寡恩薄信,心如虎狼。

这种人处境困难的时候甘居人下,一旦得志就会杀人如麻。

所以不能与之长期相处。

”平原君看了白起的面相后对赵王说:“白起头小下巴尖,双目黑白分明,看东西目不转睛。

头小下巴尖,说明这人行动果断;两眼黑白分明,说明他见事明白;目不转睛,说明意志坚强。

这种人只能与之打持久战,不能与他针锋相对地抗衡。

”王莽长相口大下巴短,眼球突出,晶体血红,声音粗大,身高七尺五寸,挺胸仰视,高高地向下看左右两边。

又有人说王莽眼睛象猫头鹰,嘴巴象老虎,声音象豺狼,所以能吃人,将来也会被人杀死。

这几个人的性格和结局果然都被料中。

先贤圣哲认为,命运和相貌的关系,就好象声音与回响一样。

声音从细微之处开始,回音在呼应后消失。

这并非毫无道理。

然而后世的百姓总爱把古时的“相貌”一词,错解为当今的“模样”之意,偏激的以为花容月貌、英武不凡就预示前程远大;鄙陋不堪、嶙峋怪异就无法伸张。

后世的儒者虽然了解相貌与模样的区别,然而总是单一的根据相面原理妄下断言,而对当时的“天时、势位、人心、技能”等等因素不加考察,这就忽略了种种外在因素的侵扰,所断难以精准。

做一名让党放心 让干部群众信任的组织部长

做一名让党放心 让干部群众信任的组织部长

做一名让党放心让干部群众信任的组织部长作者:盛茂林来源:《求知》 2017年第8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美好蓝图,明确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六个方面任务举措。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

组织工作是不是科学有效,能不能为实现市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扛起组织责任、提供组织支撑、强化组织保障、增添组织动力,组织部长责任重大。

我就如何做一名让党放心、让干部群众信任的组织部长,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志们一起交流。

一、要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看人之大节,识官之大德,关键看忠诚。

忠诚度决定可靠度。

一个对党绝对忠诚的组织部长、一个对祖国和人民饱含深情的组织部长,必然会忠实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会公道行事、正派为人。

要忠诚于党。

党员干部对党是否忠诚,关键是两条,是否真心听党的话,是否对党说真心话。

真心听党的话,就是要始终跟着党走,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的需要。

对党说真心话,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讲负责任的话,敢于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敢于提出批评建议,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当前,组织部长真心听党的话、对党说真心话,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忠诚于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

组织部长忠诚于人民,首先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推选出来、使用上去。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地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抓落实。

庄子观人九法

庄子观人九法

庄子观人九法,教你慧眼识人心!从古至今,如何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中国古代关于识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识人之法来自《庄子·列御寇》,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这里圣人庄子就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忠诚:远使之而观其忠】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忠诚,最好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看看此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看看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行事,他如果总在身边,你很难看出他的忠诚度。

一旦无人监督便开始放肆胡来,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

不管这种人对你表达了多少忠心,都可能是假的,他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需要提防。

【敬慎:近使之而观其敬】你要是了解一个人是否敬业,那就把他放在身边工作,天天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看看他是否一如既往的恭顺。

一旦混熟了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就开始对周围人轻侵无礼,就开始不守规矩,仗着关系近而放肆。

对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类人,可能狗仗人势,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出来。

【能力:烦使之而观其能】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独当一面,可以安排他处理那些情况复杂的问题和比较难办的事。

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

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只有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智识:卒问之而观其知】要考察一个人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可以经常性地突然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回答。

如果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平常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信誉: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遵守信用,可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安排紧急工作,看他是否守信、是否靠得住。

八观六验 七问八法 五法八验 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 七问八法 五法八验 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着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教学设计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教学设计

第七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学目标:1、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含义;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大量典故让学生明白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一、导入自古以来,人与人的交往,首要的问题就是识人,了解人如同看书识字,读懂来了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相处,然而,人心难测,即便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识人上也载过跟头,任用了自以为是的马谡,记过统一中原的宏大志向付之东流。

那么怎样去认识一个人,究竟有什么秘诀,可以用来解读人的心思,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尊为智者的老总,她的识人之道又是什么的?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第三十三章,结合译文理解原文内容。

2、指名读,教师订正读音。

3、齐读。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章讲了什么内容。

5、讨论,这一章的哪些句子,你感悟比较深,结合历史典故或者生活实际谈一谈。

6、学生汇报。

7、教师总结。

三、深入探究(一)、运用历史典故讲解“知人者智”。

老子说“知人者智,”就是说能够认识别人,这是一种智慧,既然是智,就有一个智商的问题,你把认识作为一种智慧,那就有一个智商,既然有智商,那就有一个智商高,智商中,智商低的问题。

我们现在来看看,认识别人,智商高的人会怎样?1、举出箕子发现商纣王用象牙筷的例子。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一个亡国之君,商纣王,(出示商纣王图片),商纣王下面有一个非常贤能的大臣,叫箕子(出示箕子图片),这个人,认识人的能力太强了,智商太高了,是一个典型。

箕子有一次在边上看,商纣王今天吃饭,怎么用了一双象牙的筷子呢?心里咯噔一下,糟糕了。

他开始用上一双象牙的筷子,这是一个细节。

但是他从这个细节上面,看到了一连串的变化。

将要发生的变化,商王朝快要灭亡了?提问:大家想一想,箕子为何能从商纣王用一双象牙筷子就能看到商王朝将要灭亡的结果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想,他是从一个细节上,一个筷子上,能够看到透视这个人,这个智慧,是何等的高?果然不出所料,没有多久,商朝就灭亡,这是政治家的眼光。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人才测评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知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淮南子•泰族训》中,刘安也认为“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并且进一步指出了它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知人则无乱政矣”。

在人才的识别、甄选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创造了许多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实践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操作经验。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对我国古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探讨中,也涉及了人才测评的内容,但专门对古代人才测评思想进行整理和挖掘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尚不多见。

本文从人才测评的角度对古代的人才测评实践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人才测评发展的三个时期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人才选拔和人才测评,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才测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上古到春秋战国为起始期。

这一阶段的人才测评由于处于开始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制度和方法,对人的评价以荐举和观察为主要方式。

如先秦时期实行的乡举里选,《尚书•尧典》也记载了尧对舜长达28年的测试和考察。

此外,《诗经•国风•諝风》中也有通过描述贵夫人衣着的华美与行为反差,来揭示其本质的诗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诸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人才的见解,这些理论和方法散见于诸子百家典籍之中,但总体上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第二时期,从汉到隋为发展期。

汉朝首次确立了“察举”、“征辟”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

到了魏晋南北朝,对人的评价和判别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魏国为了吸引人才,创设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作为任用官吏的依据。

这一时期的最重要成果是形成了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代表的人才测评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时期,从隋唐至清末为成熟期。

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发展完善,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各朝在考试的内容上各有所侧重,唐重诗赋,宋试经策,明清以八股取士。

通往领导之路:实战心得分享

通往领导之路:实战心得分享

通往领导之路:实战心得分享【通往领导之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人,需要建立的第一个认知是:必须承认自己在很多工作领域并非专家,但却需要为事情的最终结果负责任。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1.提出正确的问题;2.发掘卓越的人才(至少是胜任的人才);3.授权给真正的专家;4.对过程进行恰当的管理。

1.提出正确的问题——关键是决策【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做决策?】首先,他们在选择和梳理信息时,不仅考虑其内容,还会考虑其来源;其次,他们会缜密思考各类信息、各个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层层推进,精准把握目标及限制条件;再次,他们会设计多种可行方案,这样,即使在决策错误的时候,他们也有后备预案可供选择。

【两大核心决策:管理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首先是解决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解决的前提是解决员工的利益问题,赢得员工的认同、信任与追随,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态度之后是解决胜任问题,培养和训练员工技能,让员工的良好心态能在优良方法上发挥作用。

第二是解决制度流程的问题。

因为,如果制度流程有问题,态度就难以持续,它会被不合理的制度吞噬和磨灭。

2.发掘卓越的人才——关键在于选拔、培养和使用A.人才的选拔与甄别——特别是选拔和培养管理者【管理企业,从管理“管理者”开始】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员工的表现。

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员工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

员工的行为表现,则是管理层能力、视野、境界的体现。

想经营和管理好一家企业,不妨先从选拔、培养和管理好管理者做起。

【识别高潜质领导人才】领导力开发的关键,是要尽早识别高潜质领导人才,然后提供系统性、定制化的培养方案并对方案实施进行有效管理。

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以敷衍了事的、走过场式的“绩效考核”作为指导高潜质领导人才的甄别工作,而没有真正关注到什么是高潜质领导人才的核心特质,以及如何评估它们。

高潜质领导人的核心特质包括:1.强烈的学习欲望。

顶级人才的测评方法:《庄子》“九征”

顶级人才的测评方法:《庄子》“九征”

《莊子·列禦寇》曾借孔子的話說:“大凡人心比山川還要險峻,瞭解人心比領悟天理還要困難;上天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界限,有早晚的分別,而人心卻被掩藏在厚厚的外表和深深的感情下麵。

因此,有些人外表謙虛謹慎,而內心卻驕傲自滿;有些人貌似長者,而實際上卻不賢德;有些人表面上圓順,而實際上剛直;有些人表面上堅定,而實際上倦怠;有些人表面上緩慢,而實際上卻暴躁。

”——本文節選自丁千城《蝴蝶成長戰略》一書《莊子·列禦寇》曾借孔子的話說:“大凡人心比山川還要險峻,瞭解人心比領悟天理還要困難;上天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界限,有早晚的分別,而人心卻被掩藏在厚厚的外表和深深的感情下麵。

因此,有些人外表謙虛謹慎,而內心卻驕傲自滿;有些人貌似長者,而實際上卻不賢德;有些人表面上圓順,而實際上剛直;有些人表面上堅定,而實際上倦怠;有些人表面上緩慢,而實際上卻暴躁。

”《莊子》的意思無非是“人心不可知”,但又一定要“知”,因為從小處說,一個人要選擇戀愛的對象,要選擇工作上的搭擋;從大處說,一個公司要選拔眾多的幹部,更嚴重地是還要選擇接班人。

所有人事問題的失誤都會導致效能和結果的巨大差異。

而且就像惠普前任CEO卡莉·菲奧莉娜所說的那樣:“說到底,商業並不是和數字打交道,而是和人打交道。

”因此,我們一定要去努力地瞭解本質上不可知的人。

《莊子》在說完“人心險於山川”之後,提出了一種人才測評的辦法,叫“九征”,就是考察一個人才在九種狀態下的表現,這對於現在公司選拔高層人才仍有巨大的啟迪意義:①遠使之而觀其忠疏遠他,冷落他,讓他呆在遠處,遠離總公司,遠離決策層,觀察他是不是忠心,該不會牢騷滿腹,或者直接辭職吧。

在中國古代社會來說,此處的“忠”更多是人事方面的,對現代公司來說,“忠”主要是指對公司價值觀的忠誠。

GE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說:“完成任務並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人得到提升;失敗但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人得到第二次機會;既失敗又不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人,很容易對付;難的是如何對待那些完成任務卻不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人:我們努力去說服他們,與他們搏鬥,為他們而痛苦。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庄子•列御寇》篇中,就说人有“九征”,即识人有九种方法:“远使之而观其忠(又曰: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又曰:近之以昵,观其不狎);烦使之而观其能(又曰:烦之以事,以观其理);卒然问焉而观其智(又曰:设之以谋,以观其智。

太公曰:事之而不穷者谋);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太公曰:使之而不隐者谓信也)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又曰: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翻译一下,就是:远使之而观其忠——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近使之而观其敬——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烦使之而观其能——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委之以财以观其仁——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

诸葛孔明观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说看他的志向和道德标准的情况如何,要用一些事例让他判断一下是非,从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这样人有什么样的理念。

有个这样的故事: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个国王叫齐桓公,手下的一名厨子名叫易牙。

有天齐桓公说:“我吃过各种山珍海味,只是没吃过人肉。

”易牙就回家杀了自己的3岁儿子,烹制成人肉大羹,献给齐桓公。

并且献媚道:“忠臣为饱国君口福,特献爱子人肉,敬请品尝。

”齐桓公感动不已,晋升易牙为国务大臣。

当时的大臣管仲提醒齐桓公:“易牙对自己的子女也下得了这种狠心,那他对谁下不了狠心?”但是齐桓公昏了头不信。

后来他病重不起,易牙乘机囚禁齐桓公,不给他饭吃,齐桓公被易牙活活饿死。

这就是说如果做事一向狠毒的人,没有理由认为他只会对你好,并一直对你好。

提升CEO领导力素质的国学精典课目

提升CEO领导力素质的国学精典课目

提升CEO领导力素质的国学精典课目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品历史学韬略做大格局领导
学习目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学习回报
先秦百家争鸣,两汉雄风,三国韬略,隋唐全盛,两宋科技,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亮点。

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从历史发展的兴衰看历代王朝的变迁,从帝王名臣的成败看领袖用人谋事的方略,以古鉴今,以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的境界,理解历史变迁与人生变化的意义,体悟帝王将相权术与人生智慧的关系,运用以史为鉴的思想,培养识人、用人、知人、御人的韬略,掌握企业日常管理的精髓,以及危机应对之权变,还有见微知著、基业长青的长远谋略,使企业文化和战略更为科学使用,全面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1、远使之而观其忠,释义: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办事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忠诚(或者说有没有二心);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当面信誓旦旦、忠心耿耿是很容易假装的。

为了试探出其是否真心实意,先派他到遥远的地方办事,故意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暗中观察他,便可试探出对方忠诚与否。

因为人们一旦脱离管控,就容易露出原型,滋生放纵的情绪。

这一招可以用到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也可以用在夫妻之间互相考察,但关键是隐蔽性,不能让对方提前觉察了。

2、近使之而观其敬,释义:让一个人在你跟前办事,能观察出他是否尽职尽责。

与“远使之”相对,“近使之”是庄子考察人的另一个策略。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人长时间相处,对方容易放松警惕,是君子还是小人,早晚都会在无意中暴露出来。

比如说,男女谈恋爱,女方要试探男方品质如何,最好方法就是一起爬山。

因为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一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是否细心、是否体贴人、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意志顽强等等!3、烦使之而观其能,释义:一个劲让人做繁杂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有没有临烦不乱的才能。

试探一个人能力强不强,就让做非常繁杂的工作,如果他可以临烦不乱,还比较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就说明他能力突出!这一招识人术不仅可以试出一个人的能力,还可以试出一个人品性——是否有耐心,是否爱抱怨。

经受不了委屈,做不成事情,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所以,一个人能够耐得住烦,不仅是修养高的表现,更是能力强的表现。

这样的人,吃得苦中苦,最终也能成为人上人,不可小看。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释义:突然间向一个人提问,可以观察其机智程度。

姜子牙认为,那些有连续不断的应变能力的人,就是有谋略的人,能成大事。

其实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高情商,许多公众人物都具备这种能力。

比如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蔡康永突然对黄渤说:“金马奖不是我家吗?怎么成了你家?”黄渤机智地回击他:“谢谢,其实刚才我看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陪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识人之“九征”法
庄子识人之“九征”
远 使 之 而 观 其 忠
近 使 之 而 观 其 敬
烦 使 之 而 观 其 能
卒 然 问 焉 而 观 其 知
急 与 之 期 而 观 其 信
委 之 以 财 而 观 其 仁
告 之 以 危 而 观 其 节
醉 之 以 酒 而 观其 则
杂 之 以 处 而 观 其 色
“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管理中心有意疏远、
工作能力。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即突然向考察对象提出 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看他是否胸怀全局、应付 自如,可以考察其对分管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相 应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意即仓促与考察对象约
定时间,来观察他的守信程度。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即安排其管理财物来观
察其是否廉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即是将考察对象置于
某种危难处境中,以观察其是否能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持守节操。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即让考察对象喝醉酒,
然后观察他的行为仪态。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即让考察对象和各式各
样的人相处,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考察其处理人际
关系的能力。
“九征”之法即将人放在九种情境中 观其表现,察其人品,识其能力,从 而完成对人才的综合考察。 而这九种考察策略都是基于对人性的 深刻认知之上的,全面且有针对性。
Thanks
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 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
“近使之而观其敬” 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
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 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
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
“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
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