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_高长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3期大 连 大 学 学 报V ol.34 No.3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高长峰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学部,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识人、用人,是许多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古人的智慧在这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庄子以忠、敬、能、知等德行素养作为察人识人、遴选人才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如何考察的具体方式,是为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
九征之法对于人才的评价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种要求对于新时期的人才选拔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识人;九征之法;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3)03-0135-03
收稿日期:2013-06-15
作者简介:高长峰(197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国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庄子的九征之法出自于《庄子·列御寇》篇。
征是检验考察的意思,九征就是检验考察人的九种方法,它虽不是庄子思想的典型代表,但对我们今天的为人、从政、处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庄子九征之法的具体内容
《庄子·列御寇》篇云:“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则,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
1.1远使之而观其忠
让他远行看他是否忠诚。
君子慎独,在无人监察的环境下,仍能恪忠行事;小人则不同,一旦无人监察便会放纵自己,置法纪于不顾。
因此要考察一个人,就要派他去远处工作,让其感觉无人监察,这时再观察他的行为,才能断定其是否忠诚。
1.2近使之而观其敬
让他在身边工作看他是否恭敬。
君子素其位而行。
修养好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行为始终如一;修养差的人,一旦与领导相处时间长了、熟悉了,就会失去恭敬之心,并开始轻慢无理,不守规矩。
所以要考察一个人,还要把他派到领导身边,天天与领导共处,让其逐渐没有约束和顾忌,这样就可以考察他是否真的恭敬。
1.3烦使之而观其能
让他处理复杂的事物以观察他的才能。
完成一般工作不难,只通过一般工作难以选拔人才。
只有在危机和多重任务的重压之下,才可以看出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大小。
因此,应该在复杂的情况下让一个人去处理复杂而难办之事,以此考察其办事能力。
1.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突然向他提出问题来观察他的智慧。
知道大家都普遍知道的东西,并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实才干,只有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向他提出问题,观察他的反应,才能知道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因此看一个人是否有渊博的才学,就应该突然向他提问。
1.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在紧急情况下与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用。
平常的时候人们都会信誓旦旦,很难看出谁真正能恪守信用。
危急关头,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守信用。
因此,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与一个人相约,才能看出他是否真的守信用。
1.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让他看管钱财看他是否廉洁。
当一个人不掌管财物的时候,都可以标榜自己的清廉。
所以,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清廉,最好放手让他掌管财物,这样清者自清,浊者立现。
1.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告知他危难的事情,来考验他的节操。
面对危险,人的表现是最真实的。
一个人是否真的临危不惧,是否真有节操,只有在危险时的表现,才是最可信的。
1.8醉之以酒观其则
看他醉酒后的表现以观察它的仪态。
醉酒可以将
136大 连 大 学 学 报第34卷
人对自身伪饰尽量解除,还原其本真的状态,显现其真实情志。
因此,可以借醉酒对他的为人做出真实的判断。
1.9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让他男女混居,与异性充分接触,来考察他是否好色。
2庄子九征之法的现实意义
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其主要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识人、用人的考量标准和考量方法。
2.1九征中阐明了识人、用人考量的标准
在九征之中,识人、用人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德,一个是才。
其中,德包括忠、敬、信、仁、节、则、色;才包括能、智。
在两者比例中,“德”占七项,“才”占两项。
也就是说,在识人、用人上,首先看德,其次是才。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颠覆者,多矣。
”[1]庄子与司马光的论述,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德行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才华横溢,但却德行卑劣,那么他的才华只是助纣为虐的工具,这样的人还不如没有才华。
这对领导干部来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陈云指出:“德才相比,我们更注重德,就是说确实要选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敢于坚持原则的人。
同时,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也不行。
”[2]这就是人才考量的标准问题,即德与才。
2.2九征中阐明了识人、用人考量的方法
一般来说,德才兼备是选才的基本标准,德与才不可分割,不可偏颇。
对于才的考核往往可以通过各种量化的指标来完成,但对于考察对象道德素养优劣的甄别则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而道德水平的高低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于人才选拔的正确与否。
庄子认为,要想真正去考察一个人必须通过实践。
所以庄子提出的远使之、近使之、急与之约,卒然问焉,杂之以处等等,都是将对象置于特定的环境与情境中加以考察,即从实践中观察对象德行的自然表现。
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意思是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
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也就可以给此人作评判了。
由此看来,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充分了解一个人,才能判断一个人的优劣。
实践是检验人才的标准。
这是庄子提出的人才考量的方法。
3庄子九征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中要灵活、综合运用纠正之法,不应孤立地断章取义,更不应教条化,生搬硬套。
3.1取人不可求全责备
庄子的九征之法对识人标准涵盖得非常全面,如果逐一对号,恐怕不会选到可用之人。
因为人无完人,完全符合九征中所有标准的人极少。
所以,在考察人的时候,结合九征之法,要考察人的主要方面。
有一个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
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
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
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在这个故事中,老锁匠要考察的除了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职业操守,二徒弟在技能上虽稍逊一筹,但在操守上高出许多,这是被老锁匠选中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运用九征之法时应注意要考察人的主要方面。
3.2考察避免刻意为之
所谓刻意考察就是单纯为考察人而设定考察项目,让被考察者回答问题。
有许多问题,被考察者的回答非常精彩,颇为符合考察者的要求,但答案却未必是被考察者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考试就不能保证真实的。
所以,要在自然的状态下,在被考察者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考察一个人,往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
第3期高长峰: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137
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
尽管应聘者都很有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
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把它扔进纸篓里。
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这个纸团吧!”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边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公司任职。
”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了这家著名公司的大总裁。
所以,自然状态下的考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3.3考察要用发展的观点
人是发展变化的,一个人过去有污点,并不表明他永远这样;一个人当下很好,并不代表他将来也一样。
晋代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被乡里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当时,宜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
宜兴的百姓把他们称作是三害,三害之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山中杀猛虎、下海杀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上山杀死了白额虎,马上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时浮时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三天三夜没有上来,当地百姓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但周处最终杀死蛟龙上岸。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时,才知道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在陆云开导下,周处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浪子回头金不换,对人的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
宋人有这样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圮边愕不平。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3]诗的前两句说了两个典故,讲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淮阴侯韩信,一个是留侯张良。
韩信少时曾受胯下之辱,大家都以为他胆怯,但他有大的志向,不同市井无赖一般见识,因而安然忍受,没有发作。
可是,当他功成名就之后,却没能坚持“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的作风,结果“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司马光语)。
张良年轻时在下邳的桥边遇到黄石公,黄石公故意把鞋丢在桥下让他去拾,他曾“愕然不平”,“欲殴之,为其老,乃强忍”。
似乎不够成熟。
但在后来不但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刘邦屡建奇功,还善于急流勇退,死后被谥为文成侯。
如果不看他们两个人的晚年,就不能得出韩信不如张良的结论。
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注重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于识别人才高下、优劣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考察一个人时,要通观一个人的全部,不能仅凭一时一事而妄下结论。
向古人学智慧,庄子士人的九征之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一: 周纪一[M].
[2] 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M]. 中
央文献出版社,1996,3.
[3]岳柯. 桯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142.
Significance of Zhuangzi’s Nine Methods for Judging People to Modern Society
GAO Chang-feng
(Teaching Department of Liaoning Taxation College,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demand for talent and better standards of talent is increasing. How to judge people and select right persons for the work is what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ncients’ wisdom offered us excellent references for the issue. Zhuangzi suggested a specific way, Nine Methods of Judging People, with moral qualities of loyalty, respect, capability and knowledge as main criteria for judging and selecting talent. The Nine Methods focuses on selecting those 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moral integrity, and on that morality should take precedence,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Zhuangzi; judging people; nine methods for judging peopl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