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628df0cf84b9d529ea7a30.png)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doc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8d35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1.png)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doc
一. 代数运算
1.整式的加减乘除
2.一次方程的解法
4.变量的代换
二. 函数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图象
3.函数的特征
4.函数的运算
5.解析式
6.函数与方程
三.几何
1.相似
2.全等
3.三角形
4.四边形
5.圆
6.解析几何
四.数学语言和思想方法
1.数学语言
2.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五.概率论
1.随机事件
2.频率与概率
3.概率的运算
4.区间估计
六.数列
1.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
4.数列的通项公式
七.平面向量
2.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
3.向量坐标及其计算
4.向量的模与方向角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6.向量的垂直判定
八.三角函数
1.弧度制
2.定义及其性质
3.基本公式
九.立体几何
1.空间几何基本概念
2.三视图
3.点、直线、平面、多面体
4.相交线
5.截规
6.平行线
7.球
十.导数
6.高阶导数
7.应用
十一.不等式
1.实数的大小比较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绝对值不等式
8.拐点法
十二.微积分
3.导数的作用
7.微分
8.微分中值定理
9.极值
10.函数图形及其演变
12.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4684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3.png)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教版作为一套备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聊聊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的代数部分。
代数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年级数学的一个重点。
在九年级代数的学习中,师生们将接触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二次函数及其图像、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代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几何部分的学习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给予了学生全面的指导。
学生将学习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平行线及其性质等内容。
通过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九年级的数学还涉及到一些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
学生将学会通过统计数据来描述和分析问题,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还包括了实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平面向量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都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鲁教版九年级数学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册。
这些习题不仅具有难度适中、题型齐全,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鲁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重要的是,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善于思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a2503b2ba0d4a7303763a0a.png)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一、数与代数1. 数与式(1) 实数实数的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1(a ≠0); ②实数a 的绝对值: ⎪⎩⎪⎨⎧<-=>=)0()0(0)0(a a a a a a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b a ab ⋅=(a ≥0,b ≥0);b a b a =(a ≥0,b >0);②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10=a (a ≠0);⑤负整数指数:n n aa 1=-(a ≠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b a b a b a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m b m a b a ⨯⨯=;m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n ba b a =)((n 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b ac b c a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cd ab b d c a ±=±; 2. 方程与不等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根的判别式:⇔>∆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a ≠0)的两个根,那么1x +2x =a b -,1x 2x =ac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 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 (k ≠0),则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kx y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cfd6e8eff9aef8951e06e3.png)
第一章 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32,7,3π+8,sin60o 。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1、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0≠=+bax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a)x为未知数,(0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docx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7be90e5a6c30c2258019e82.png)
山东初三数学知识点:笫一章、图形与证明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定理:等腰三处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过也和等(简称“等角対等边”)推论: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
3个角都相等的三处形是等边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过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短形的对角线相等定理:菱形的4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対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対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注:菱形的面积S二底•高二丄对角线•对角线2正方形具冇矩形和菱形的所冇性质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反证法:先提出与结论札I反的假设,然示由这个“假设”岀发推导出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推论:有--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在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时,可以说明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定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1.5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屮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定理:梯形的屮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注: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二中位线•高2注:关于屮点四边形:原四边形ABCD 屮点四边形EFGH任意平行四边形AC=BD菱形AC 丄BD矩形AC=BD、AC丄BD正方形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极差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一最小值在日常生活中,极差常用来描述一纽数据的离散程度2.2方差与标准差方差计算公式: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5 = 7?方差和标准差也是用來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方差或标准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这组数据越稳定。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57a0b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4.png)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版) 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32,7,3π+8,sin60o 。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1、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完整word版)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778498d76c66137ef061908.png)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第一章 分式一、分式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A 的形式,且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A 为分式。
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
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c b a -+表示(a +b )÷(c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②分式无意义 B=0;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c5467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1.png)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三倍角公式推导tan3α=sin3α/cos3α=(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 αsin^2(α)-2sin^2(α)cosα)上下同除以cos^3(α),得: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4cos^3(α)-3cosα即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读题时候的仔细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受,在做题的时候,做了半天都没做出来,或许是不经意的瞥了一下题目,或者是教师同学的提示,突然发觉消失了某某条件或者某某关系。
于是题目很快就轻易解决,审题不清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铺张时间,特殊是在考试中,铺张了时间就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
全面全力夯实根底:切实把握选择填空题的解题规律,在历次测验中确保根底局部得总分值,也就是把该得的分数的确总分值拿到手。
在一轮复习中,全部同学都要集中全力闯过选择填空题的根底关,否则在高考中很难越过一百分。
现实中,许多同学从一开头便投入到漫无目的的、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题海中。
为了在一轮复习中到达此目的,根底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简单的综合体的演练,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选择填空题上来,以此进一步夯实根底;而根底好一些的同学,也不要把太多的、主要的精力大面积地投入到解答题上来,而是要分专题、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讨论一两道大解答题,在解答题上渐渐地、逐步地积存解题(阅历)和解题规律,切不行把摊子铺大。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ab603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9.png)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即:a>b<===>a-b>0;a=b<===>a-b=0;aa-b<0。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fe26efd76eeaeaad1f33048.png)
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8~10分)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法则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1、二次根式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2)(3)(4)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5b3c5ae6294dd88d0d26ba0.png)
第一篇数与代数第一节数与式一、实数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15.二次根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16.二次根式的化简: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2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6.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为任意有理数)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二.代数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鲁教版初中数学6-9年级全套知识点
![鲁教版初中数学6-9年级全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5b3c2176eeaeaad0f3309c.png)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鲁教版初中数学6-9年级全套知识点汇编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2.¤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
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52e4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e.png)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鲁教版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bx + c=0(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例如方程(x -3)^2=16,则x - 3=±4,解得x = 7或x=-1。
- 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 + m)^2=n(n≥0)的形式再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x^2+6x - 7 = 0,配方得(x + 3)^2=16,然后求解。
- 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化为(ax + m)(bx + n)=0的形式,则ax+m = 0或bx +n=0,进而求解。
例如方程x^2-3x+2 = 0,因式分解为(x - 1)(x - 2)=0,解得x = 1或x = 2。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判别式Δ=b^2-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 增长率问题: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后的量为b,则a(1 +x)^n=b(n为增长次数)。
- 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如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等。
二、二次函数。
1. 定义。
- 形如y = ax^2+bx + c(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b、c是常数,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2. 图象与性质。
- 二次函数y = ax^2+bx + c(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9bc5888762caaedd33d427.png)
⑥严遮友具夺谢寻底秃纳碍严中上谢彩八纳。 ⑦严谢友具夺遮寻底秃纳碍严中上谢彩八纳。 ⑧上遮寻底秃纳碍严中上谢彩八纳。 ⑨八纳上谢彩碍寻底遮秃纳0寻底谢秃纳。 汪多0纳弓碍构兴懂轮咖与纳弓碍构兴懂轮镍台仪秒你六盒。侍妙‡ 圭纳弓技与 纳弓丰0乙中闸台仪看宅碍纳闸栓令松•0练篡主‡ 纳闸令摘•。 四、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五、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拨乙中和龟碍树价咖聋贮亥摘吐,尸桃找予乙中晚碍和龟。妙桑拨去栓碍和龟召 停去和龟,锡义部中晚碍和龟尸召停去和龟碍针和龟。 乙中和龟望秘和龟,宅碍针和龟与乙宛望秘和龟。 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上谢彩上中冈谢乌咖主 1800 ? 私谢上谢彩碍严中随谢五佛。 关于辅助线: ④造努考望主予费替驶诺圭去圆下激督碍考(造努考钱帽督找计考)? ⑤宅碍你看望拨切昂碍树价饱丰0 拨额听碍树价朝皇击栓0 运制申考教橡碍你看? ⑥激务造努考0台桃铁晚圆彩0彩找晚兴编0拜制艾编巴穴专架穴碍橡欧0拨震 龟透北0位造努考碍激涂测构乙宛碍调徐0诺楔摩驶诺舱宛,年曳停龟曳诺淀扩 戏聋。
第四章 一、普查和抽样调查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主予乙宛碍禾碍舱航寨寻踩都访碍八鬼跃械,篡主普查。具丰,抗诺航寨碍 寻踩碍 八何篡主总体,舱而找戏何碍治乙中航寨寻踩篡主个体。 普查的优点及缺陷:台仪私撤袖循戏何手冷,位戏何丰中何明禾律夜曳,左你闸天, 暂涂乙乙航寨? 构曳变宣谁树价碍颁刷,暂涂寻中何乙乙航械? 构曳跃械典构窍坐懂,与元购寻中何乙乙航械。 2.抽样调查:仓戏何丰挝受镇切中何都访跃械0部箔跃械篡主抽样调查,具丰仓戏 何丰挝受碍乙镇切中何召停戏何碍乙中样本,椎柏丰碍中何碍明禾 篡主样本容量。 二、数据的收集 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答:挝椎跃械曳诺淀扩椎柏碍令词懂、 庄消懂咖秘审懂:却该跃械碍寻踩与循夫尔0 该跃械寻踩底望颜扩挝受碍0跃械明摩底望秘审碍。 抽样调查的可行性: 1.挝椎跃械叫航械戏何碍乙镇切0团汪具伙玉望跃械衔固少0蛙种曳露、亿办、 由办咖车办? 2.位具跃械聋桑征征与妙本械循制碍聋桑凌窝。 三、数据的整理 寻明摩都访切而星盒,尸望尉族饱制碍抗构明摩插球乙宛碍棒凌列切主蝶平而。 钱邦切而星盒,台泄速焦术场撒收明摩碍星何切帆手冷。 四、频数和频率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026035ea8114431b90dd86a.png)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doc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doc](https://img.taocdn.com/s3/m/5aea1217284ac850ad0242e6.png)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一、数与代数1.数与式(1)实数实数的性质:①实数 a 的相反数是— a,实数 a 的倒数是1(a≠0);a②实数 a 的绝对值:a( a 0)a 0( a 0)a(a 0)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ab a b (a≥0,b≥0);a a( a≥ 0, b> 0);b b②二次根式的性质:a2a( a 0) aa(a 0)( 2)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 m a n a m n ( m、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 m a n a m n ( a≠ 0, m、 n 为正整数, 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ab) n a n b n(n为正整数);④零指数: a 0 1 (a≠0);⑤负整数指数: a n1( a ≠ 0, n 为正整数);a n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a b)( a b)a 2b 2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 2 倍,即 (ab) 2 a 2 2ab b 2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 a ma a m bb ;b b,其中 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m m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 c ac ;b d bd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 c a d ad(c 0) ;b db cbc( a ) nn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 n ( n 为正整数);b b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 b a bc c c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 d ab cdc b;bc2. 方程与不等式①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ax 2bx c 0 (a ≠ 0 ) 的 求 根 公 式 :xbb 2 4ac (b 2 4ac0)2a②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根 的 判 别 式 :b 24ac 叫 做 一 元 二 次 方 程ax 2bx c 0 ( a ≠0)的根的判别式: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x 1 、 x 2 是方程 ax 2 bx c0 ( a ≠ 0)的两个根,那么x1 + x2b c ;= a,x1x2=a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 y=kx+b(k 、b 是常数, k≠ 0) 的图象是过点( 0,b)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性质:设 y=kx+b ( k≠ 0),则当 k>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y kx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的一条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第一章 分式一、分式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A 的形式,且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A 为分式。
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
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c b a -+表示(a +b )÷(c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②分式无意义 B=0;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约分时,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1.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分母的过程。
通分原则:异分母通分时, 通常取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 单独字母的幂的乘积。
2.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 为同分母的分式,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四、分式方程1.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
3.分式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时,有时会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即代入方程后分母的值为0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例题:m 取 时,方程323-=--x m x x 会产生增根(或说无解)。
(思路)在这里增根就是x=3,但不能直接带入方程求m,所以要先去分母再将x=3带入求m第二章 相似图形一、线段的比1.概念:在同一单位长度下,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这两条线段的比。
在a:b 或a b中,a 叫比例的前项,b 叫比例的后项。
2.注意:①若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 ③两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除a=b 外,a:b ≠b:a , a/b 与b/a 互为倒数。
二、比例线段1.概念: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 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 即a:b=c:d (或a/b=c/d), 那么这四条线段 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a 、b 、c 、d 叫比例的项,其中,a 、d 叫外项,b 、c 叫内项。
2.比例中项:当a:b=b:c 时,称b 为a 与c 的比例中项。
(b 2=ac )3.性质:①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若 a/b=c/d 则 ad=bc②合比性质 若 a/b=c/d 则 (a+b)/b=(c+d)/d③分比性质 若 a/b=c/d 则 (a-b)/b=(c-d)/d④等比性质 若 a/b=c/d=…=m/n(b+d+…+n≠0),则 (a+c+…+m)/(b+d+…+n)=a/b ⑤合分比性质 若 a/b=c/d 则 (a+b)/(a-b)=(c+d)/(c-d)⑥更比性质 若 a/b=c/d 则 c/a=d/b(当然也就有a/c=b/d)⑦反比性质 若 a/b=c/d 则 b/a=d/c三、形状相同的图形例如: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所有的等边三角形;所有的正方形;所有的正六边形。
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则连接所得到点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四、相似三角形1.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符号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2.全等一定相似,相似不一定全等(全等△是相似△中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五、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定义判定: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判定1:两个角对应相等判定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3:三边对应成比例 Rt △相似的判定:(除上述三个外)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补充)射影定理: 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AC 2=AD ·AB BC 2=BD ·AB CD 2=AD ·BD5.(补充)三角形的重心①概念: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②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ABC DE D E O B C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七、测量旗杆的高度(略)八、相似多边形1.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性质:性质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位似图形1.概念:如果两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性质: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探索:①利用位似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②对应点连线都交于位似中心,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第三章证明(一)一、定义与命题1.定义的概念: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2.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必须是对某事作出判断)。
3.命题的特征: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4.真假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成立(正确的命题),像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错误的命题),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二、证明的必要性三、公理与定理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可以作为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依据。
本教科书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也可以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也可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③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例如“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简称为“等量代换”。
四、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五、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后,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命题。
如果把原来的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这个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关于辅助线:①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②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把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③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但辅助线的添法没有一定的规律,要根据需要而定,平时做题时要注意总结。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普查和抽样调查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其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普查的优点及缺陷: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总体中个体数目很多时,工作量大,无法一一考察;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二、数据的收集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答:抽样调查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广泛性和真实性:即被调查的对象不得太少,被调查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数据应是真实的。
抽样调查的可行性:1.抽样调查只考查总体的一部分,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2.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